地形图的判读ppt
合集下载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7cc65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7.png)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中⑤、⑥ 哪 条线路向乙村 引水较合适?
⑥ 线路向乙 村引水较合适
引水 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水。
线路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找出图中适 合同学们攀岩 的地点。
此处为陡崖, 适宜攀岩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面对地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 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 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
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 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地形景观图
等高线地形图
把不同高度 和深度的范 围,涂上不 同的颜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
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 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
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 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小组合作 给“土豆山”画等高线!
准备半个土豆, 想象它是一座山
筷子穿过土豆会在 纸上留下一个黑点, 从“土豆山”的最 高处开始,在土豆 侧面画一条标记线, 并在纸上也画上标 记
分层设色 地形图
分层调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山地地形(单位:米)部位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D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2.下面四幅图所示的地形部位能发育河流,并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B)
图中⑤、⑥ 哪 条线路向乙村 引水较合适?
⑥ 线路向乙 村引水较合适
引水 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水。
线路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找出图中适 合同学们攀岩 的地点。
此处为陡崖, 适宜攀岩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面对地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 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 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
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 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
2.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地形景观图
等高线地形图
把不同高度 和深度的范 围,涂上不 同的颜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
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 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
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 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小组合作 给“土豆山”画等高线!
准备半个土豆, 想象它是一座山
筷子穿过土豆会在 纸上留下一个黑点, 从“土豆山”的最 高处开始,在土豆 侧面画一条标记线, 并在纸上也画上标 记
分层设色 地形图
分层调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
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山地地形(单位:米)部位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D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2.下面四幅图所示的地形部位能发育河流,并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B)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78077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6.png)
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①平原 ②盆地 ③高原 ④山地 ⑤丘陵
MAP World
PART
Three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思维导图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 维的工具。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 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 方式。
思维导图
MAP World
3. 若某游客打算从C、D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C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C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
随堂检测
宁夏某地质公园开发了“凌空吊桥”“溯溪探秘”等深度体验游项目。为提醒 游客注意安全,在不同地方设置了安全提示语。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凌空吊桥可能位于图中( )
在2000~5000m 之间涂上棕褐色 表示更高的高山、高原
活动: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
高
海
颜色
深
越蓝
表
海洋
越深
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 认识五种地形部位
1、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 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2、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4个相关概念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按在等高线上表上数值,这 种利用等高线和等高距表示地形 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①平原 ②盆地 ③高原 ④山地 ⑤丘陵
MAP World
PART
Three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思维导图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 维的工具。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 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 方式。
思维导图
MAP World
3. 若某游客打算从C、D两条路线登山, 哪条路线更容易? 为什么? C路线较容易. 原因是: C处等高线分布稀疏, 山体坡度缓.
4. 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 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
随堂检测
宁夏某地质公园开发了“凌空吊桥”“溯溪探秘”等深度体验游项目。为提醒 游客注意安全,在不同地方设置了安全提示语。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凌空吊桥可能位于图中( )
在2000~5000m 之间涂上棕褐色 表示更高的高山、高原
活动: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
高
海
颜色
深
越蓝
表
海洋
越深
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 认识五种地形部位
1、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 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2、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4个相关概念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按在等高线上表上数值,这 种利用等高线和等高距表示地形 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9f30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9.png)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50
A
B
C
D
200
150
250
100
250
300
山顶
陡崖
山脊
分层设色地形图
线深等
能力展示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
D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
a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 )
地面起伏高度
边缘陡峭中间起伏小
500m以上
500m以上
大
200-500m
较小
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200m以下
小
山
等高线
是海拔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山
等高线的绘制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c
从等高线的 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A
1
4、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 A、1-2 B、1-3 C、2-3 D、2-4
2
3
4
C
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甲
乙
5、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共28张PPT)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2c6ae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3.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4.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5.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 分。
鞍部
陡崖
过关斩将(2)
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绿色表示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怎么读 呢?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p27
五种地形的比较
是 处。
海拔
山地 高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海拔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④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
1、读右图,完成 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
是 陡崖。
(2)A点的海拔
是 300米。
(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 陡是 。 AB线路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
余村:山谷,李村: 鞍部, 气象哨: 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
___王_村__在_山__脊_,__气__象_哨__应_建__在_山_。脊
,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
是 650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
甲
乙
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4.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5.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 分。
鞍部
陡崖
过关斩将(2)
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绿色表示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怎么读 呢?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p27
五种地形的比较
是 处。
海拔
山地 高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海拔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④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
1、读右图,完成 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
是 陡崖。
(2)A点的海拔
是 300米。
(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 陡是 。 AB线路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
余村:山谷,李村: 鞍部, 气象哨: 山脊 。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是
___王_村__在_山__脊_,__气__象_哨__应_建__在_山_。脊
,地势较高,便于观测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
是 650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
甲
乙
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2.2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51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51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f35fa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0.png)
新课导入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如何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的起伏? 等高线地形图
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地表起伏的地图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如何绘制和用好等高线地形图? 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郭守敬 (1231-1316) 中国元代著名科学家是 世界上对“海拔”概念 的最早运用者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知识讲解
例如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甲地海拔为671米
乙地海拔为354米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为317米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 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 位。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宽广平坦
知识讲解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层涂色。图2.15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在图2.15中分层涂色,判断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PPT精品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d44b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1.png)
N
300 200 100
疗养院 黄庄
300 200 100
等高线的应用-宿营地选址
两位驴友在该地进行宿营选择,宿营地的选择是否合适
宿营地选择一般 ①离 水 源 近 , 避 免 洪 水威胁; ②避 开 山 前 空 地 , 以 防泥石流、山洪; ③避 开 坡 度 陡 峭 或 陡 崖,以防滑坡
300 200 100
海底地形示意图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B )
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B.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D.中国的大兴安岭
宿营地
N
黄庄
300 200 100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 D)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若要在图示范围内修建一公路,请在图上合适位置标出大坝。
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 等高线走 ①减少施工难度 ②减少修路工程 ③利于车辆行驶 ④不易水土流失
N
300 200 100
甲
黄庄
300 200
乙
100
等高线的应用-疗养院选址
若要在图示范围内修建有疗养院,请判读疗养院位置是否合适。
疗养院建设一般 ①坡度较缓 ②背山面水 ③气候宜人 ④空气清新 ⑤交通便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3a58c1a417866fb84a8ece.png)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 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只不 过有4500米,这是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请一高一矮两个同学到讲台上,高的同 学比矮的同学高 厘米,这个高度就是 相对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代表海洋 绿色代表平原 黄色代表 高原、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 高山 白色代表 雪线以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图1.42 我国东北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包括高低起伏、 坡度陡缓等。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 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可以利 用 地形剖面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共29张PPT)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为了更直观地辨别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在等 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 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成 分层设色地形图。
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 高度 和 深度 的范围,着上不同的 颜色,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 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图1.36等高线示意
等高线数值大表示海拔 高 ,等高线数值小表示海拔 低 ;等高线密集处坡度 陡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 缓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共17张PPT)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3181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b.png)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陡缓:
较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较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较陡
较缓
A
B
思考:A、B两侧那边爬坡更省力?
五中常见地形及地形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多形成分水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多形成集水线。
多条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峰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1.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绘制等高线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类型
01
等高线地形图
目录
01.等高线地形图
02.分层设色地形图
03.地形剖面图
尝试绘制图中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形图。(等高线距离100m)
练一练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做等深线。和等高线具有同样的特点,可以判断海洋的深度和海底坡度的陡缓程度。
02
等高线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不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海洋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所得到的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五大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喜马拉雅山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亚马孙平原
四川盆地
03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完成活动绘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地形图的判读(共30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f51a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1.png)
1000米
500米
海 平 面
甲
乙
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单位是______。
米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
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求两地的相对高度:
海拔约8844米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200
300
400
400
300
200
山谷
鞍部
陡崖
A
B
C
D
E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A
B
C
D
E
F
A____
D____
C____
B____
山谷
陡崖
E____
F____
山顶
山脊
山顶
鞍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
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活动三:
山峰A
山峰B
山脚C
山脚D
缓坡
陡坡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观察与思考
03
闭合的曲线。
等高距相等。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相等。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码)。
600
鞍部
贝壳
山脊
鞍部
山顶
山谷
① , ② , ③ , 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读特征:地形图颜色越深,海拔(深度)越高(深)。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高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有待 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 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
地形图的判读 教法设计
教法及依据
创设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 课标要求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学法引导
学法及依据
读图分析法 分析归纳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知识,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 教法设计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三、说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3 . 知识拓展 深化理解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
3
在地形图上识别出五种基本地形。
4
区分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和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的方法。
2
通过3D模型演示让学生比较的直观理解等高线,降低学 习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解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 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
学生感性思维强,缺乏理性思维
情景教学
读图分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以及综合分析的 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3D模型演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注重科学 和实践的精神。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定义、特征及其判读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 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凹凸和标注; 向低凸出是山脊,向高凸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陡崖
A B
300米 200米
C
D E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分层设色地形图
3000 1000 200 0 200 500 1000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 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 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 。
226cm 37cm
新闻事件: 姚明与刘翔两会被指“最萌身高差”
189cm
假设:看台为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26cm 189cm
37cm
海拔和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个 地点的垂直距离 叫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叫绝 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
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
各点的连线。如图中110米、120米 等高线;(运用到海洋中叫等深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差值。如本图等高距为10米;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
示地形的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判读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1.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山 体海拔 ______ ,数值小的地 方海拔______ ;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 ______,密集的地方坡度 _____。
甲
500m
乙
1000m
1500m
图中的海拔指的是_1_5_0_0__m, 1__0_0_0_m_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去感知抽象的地理
事物,培图养学中生的的相形象对思高维能度力指,的在强是烈_的5__0求_0_m 知_ 欲中导入新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学法引导
教法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渴望 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知识,求知 欲和好胜心较强。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图1.35 等高线示意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组织班里的同学去爬山。请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应该 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更省力?为什么?
B
A
600
400
200
提示:B路线更省力。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省力。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山 顶
+
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
手掌演示
陡崖也叫悬崖,是垂直或近 似垂直的陡坡,“手掌隆起的 侧面”; 判读特征:等高线密集或重叠 的地方。
陡崖
地形图的判读
山谷
600 800
山脊
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 高耸的部位;“手指”; (凸低为高)
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位,“指缝”。(凸高为低)
山谷
山脊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山峰
山峰是山体上四周低,中间 高的部分,相当于“手背关节 凸起的部位”。 判读特征:等高线闭合,数值 中间高四周低,常用 表示;
山峰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顶之间的 低洼部分,“两关节之间凹下 去的部分”;
判读特征:两个相邻山顶之间 的部分。
鞍部
地形图的判读 陡崖(悬崖)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的形态 地图的阅读
地形图判读的 基本方法
读图工具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高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有待 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角度归纳 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
地形图的判读 教法设计
教法及依据
创设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增强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 课标要求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学法引导
学法及依据
读图分析法 分析归纳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知识,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 教法设计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三、说教学过程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3 . 知识拓展 深化理解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
3
在地形图上识别出五种基本地形。
4
区分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 图和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的方法。
2
通过3D模型演示让学生比较的直观理解等高线,降低学 习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解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和山谷, 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
学生感性思维强,缺乏理性思维
情景教学
读图分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以及综合分析的 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3D模型演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注重科学 和实践的精神。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定义、特征及其判读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 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凹凸和标注; 向低凸出是山脊,向高凸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陡崖
A B
300米 200米
C
D E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分层设色地形图
3000 1000 200 0 200 500 1000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 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 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 。
226cm 37cm
新闻事件: 姚明与刘翔两会被指“最萌身高差”
189cm
假设:看台为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226cm 189cm
37cm
海拔和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个 地点的垂直距离 叫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叫绝 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
海平面
地形图的判读 1 . 创设情景 激疑导趣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
各点的连线。如图中110米、120米 等高线;(运用到海洋中叫等深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差值。如本图等高距为10米;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
示地形的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判读特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1.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山 体海拔 ______ ,数值小的地 方海拔______ ;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 ______,密集的地方坡度 _____。
甲
500m
乙
1000m
1500m
图中的海拔指的是_1_5_0_0__m, 1__0_0_0_m_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去感知抽象的地理
事物,培图养学中生的的相形象对思高维能度力指,的在强是烈_的5__0求_0_m 知_ 欲中导入新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 ■ 教材内容 ■ 学生认知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学法引导
教法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渴望 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知识,求知 欲和好胜心较强。
地形图的判读 学情分析
图1.35 等高线示意图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组织班里的同学去爬山。请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应该 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更省力?为什么?
B
A
600
400
200
提示:B路线更省力。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省力。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山 顶
+
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
+
手掌演示
陡崖也叫悬崖,是垂直或近 似垂直的陡坡,“手掌隆起的 侧面”; 判读特征:等高线密集或重叠 的地方。
陡崖
地形图的判读
山谷
600 800
山脊
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 高耸的部位;“手指”; (凸低为高)
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位,“指缝”。(凸高为低)
山谷
山脊
地形图的判读 2 . 新课学习 知识探究
地形图的判读 山峰
山峰是山体上四周低,中间 高的部分,相当于“手背关节 凸起的部位”。 判读特征:等高线闭合,数值 中间高四周低,常用 表示;
山峰
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顶之间的 低洼部分,“两关节之间凹下 去的部分”;
判读特征:两个相邻山顶之间 的部分。
鞍部
地形图的判读 陡崖(悬崖)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四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一、说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的形态 地图的阅读
地形图判读的 基本方法
读图工具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