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13-18课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1.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
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据《讱庵偶笔》改写)【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________;②累年________;③罢业_____;④纵______。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据《宣验记》改写)【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
上文“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针对小学生的文言文启蒙篇目。
本课通过讲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位坚持不懈的老妇人,她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励李白,最终促使李白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翻译和品德教育展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并能用现代汉语简单翻译文言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韵味: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在朗读时难以把握正确的节奏和语气。
2.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的理解:学生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
3. 品德教育的内化: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与文言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展示文言文的重点、难点。
- 学生用书、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李白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 精读课文:详细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体会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5. 品德教育:结合文言文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技巧和坚持不懈的品德。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
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篇一:文言文启蒙读本118篇原文注释】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地交代偷羊皮的经过。
原来,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后,从羊皮里散落不少盐末,证明这张羊皮是背盐人的。
116.欧阳晔破案译文:欧阳晔治理鄂州。
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117.点石成金译文:一个人特别贫穷,一生虔诚地供奉吕祖,吕祖就是吕洞宾,相传是道教的先祖。
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看见他家只有四面墙壁,非常贫苦,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
立刻,鲜明地变化成了黄金,说:“你想要他吗?”那个人又拜道:“不想要。
”吕洞宾非常高兴,说:“你的确能没有私心,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
”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头。
”吕洞宾忽然不见了。
118.原谷收舆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
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
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119.李存审诫子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51—100篇)51.为者常成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比不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罢了)。
”(选自《初潭集》)【文言知识】夫子。
“夫子”是对人的敬称。
上文“吾至死不及夫子矣”中的“夫子”,是指晏子。
孔丘,世人称孔子,也有称孔夫子的,可见称“子”与“夫子”一样。
孟轲,世人称孟子,也有称孟夫子的。
俗称“老夫子”,是对老先生的敬称。
【文化常识】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他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君主执政期间任国相。
晏婴内政、外交都擅长,自己的生活也相当俭朴,故受时人及后世的敬仰。
【启发与借鉴】“为者常成”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
任何事情只要去做,而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会成功的,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思考与练习】1.翻译:婴非有异于人也。
_______________。
2.解释:①“层出不穷”中的“穷”,是指________;②“不知所云”中的“云”,是指_______;③“大声疾呼”中的“疾”,是指_____;④“寡不敌众”中的“寡”,是指______。
52.曹彬称病宋将曹彬(bīn)攻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将克,忽称疾,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
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心,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
”诸将许诺,当即焚香为誓,明日称愈。
及克金陵,城中安堵如故(形容十分安定),百姓如常。
又,曹翰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
(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改写)【文言知识】克。
上文多次出现“克”字,均作“攻克”、“攻下”解释。
“克城之日”,意为攻下金陵城的那天;“城克”,意为江州城被攻下。
又,《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意为打败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
【文化常识】药石。
“药石”泛指医药治疗。
上文“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意为我的病不是吃药打针所治得好的。
文言文启蒙读本
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干数。
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据《切庵偶笔》改写)【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练习】1.解释:①悯___________;②累年__________③罢业 ____________;④纵_____________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据《宣验记》改写)【文言知识】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
上文“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练习】1.解释:①念____________;②遂_______③侨居_____________;④区区______________2.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昔汉(汉朝)时黄香,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全1.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5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文言文启蒙阅读
文言文启蒙阅读1( 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 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3( 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 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5( 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杂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6( 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 雨后之池塘池塘中,多荷叶。
雨后,荷叶上,有雨点。
圆如珍珠,明如水晶。
8( 舟行河上二舟,一去一来。
去舟顺风,桅上张帆,其行速。
来舟逆风,以桨拨水,其行缓。
9( 童子引路一盲人,误入小巷,不辨方向。
适为童子所见,问明住址,引至其家,盲人谢之。
10( 雷雨夏日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雨来,大雨来。
须臾,云散雨止。
红日西下,蝉鸣树间。
11(树影日光照园中。
地上有树影。
日正,树影短;日斜,树影长。
观看树影,可知时刻。
12(方向方向以何而定,可借日以定之。
当日升之时,日偏于东,其影在西;逮日昃(音仄)之后,日偏于西,其影在东;日之方中,日在正南,其影在北。
此借日以定方向之法也。
13( 鸦饮水鸦渴甚,欲饮水。
见一小瓶,瓶水浅。
伸嘴入瓶,饮不着。
鸦忽飞去,乃衔小石投瓶中。
往来数次,石高水升,乃得饮。
14( 司马光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
一儿忽堕缸中。
缸水深,儿不得出。
群儿皆逃。
光独取巨石击缸。
缸破水泄,儿乃得救。
15( 文彦博文彦博幼时,与群儿持木球,戏于树下。
球偶堕穴中,穴小而深,球不得出。
彦博取水灌穴。
穴中水满,球遂浮出。
16(诚实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
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17( 遇熊甲乙二人,偕行林中。
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
熊趋臭(嗅)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
文言文启蒙读本到课标准答案翻译
文言文启蒙读本到课标准答案翻译————————————————————————————————作者:————————————————————————————————日期:1、鹦鹉灭火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2、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3、黄香温习汉朝时候,有个孝子黄香,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九岁时,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侍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后来名满京城,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陆绩怀橘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
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
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
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
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者,专为初学文言文之童子而作也。
夫文言文,古之圣贤所传,我国文化之瑰宝,不可不学。
然文言文之文字、语法、句式,皆与今文大异,童子若不启蒙,恐难以领悟其中之妙。
故吾辈特为童子编此读本,以启童子之心智,导引童子入门。
【第一章言文之别】童子闻言文,莫不惊愕。
何也?盖言文者,古人之言语也,与今文不同。
今文易解,言文难明。
然二者之间,实有渊源。
夫言文者,我国古圣贤之所传,今文者,古圣贤之遗教也。
故童子宜先明言文之别,然后可学之。
【第二章文字之源】童子欲学文言文,必先识文字。
夫文字者,言文之基础也。
我国文字,源远流长,始于甲骨,盛于金文,至秦篆而大备。
童子宜从甲骨文始,渐至篆、隶、楷,以识其变迁。
【第三章语法之要】童子学文言文,语法不可不知。
夫语法者,言文之规矩也。
文言文之语法,与今文异,童子宜先习之。
如名词之前,必加“之”、“者”等字;动词之后,必加“也”、“矣”、“乎”等字;句末必加“矣”、“焉”、“哉”等字。
童子宜细心揣摩,以明语法之要。
【第四章句式之妙】童子学文言文,句式不可不晓。
夫句式者,言文之形态也。
文言文之句式,有单句、复句、倒装句等。
童子宜先学单句,渐至复句、倒装句,以悟句式之妙。
【第五章故事之趣】童子学文言文,故事不可不读。
夫故事者,言文之趣味也。
童子宜读《论语》、《孟子》、《庄子》等书,以知古圣贤之言行,悟人生之哲理。
【第六章诗赋之韵】童子学文言文,诗赋不可不赏。
夫诗赋者,言文之韵致也。
童子宜读《诗经》、《楚辞》等,以赏古人之才情,感诗赋之韵。
【结语】童子学文言文,非一日之功。
然童子若能细心研读,循序渐进,自能入门。
愿童子以此为阶梯,攀登我国文化之高峰,以承前人之遗教,启后人之路径。
【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这本书,是为了那些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孩子们而编写的。
文言文,是古代圣贤传承下来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不能不学习。
然而文言文的文字、语法、句式,都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孩子们不进行启蒙,恐怕难以理解其中的美妙。
第18课《狼》一句一译字字落实
《狼》一句一译字字落实一、文学常识【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山东淄( zi )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清初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热表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振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71岁才援例选为贡生,几年后去世。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自己家乡附近教书。
由于他自己是下层知识分子,所以熟悉民生疾苦,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认识。
在与社会上各色人物的接触中,他收集了大量离奇曲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摒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文、词赋、戏曲等,后人辑为《蒲松龄集》。
【解题】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又分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种,《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
它借鉴魏晋志怪小说和唐传奇而又有所发展,鲁迅先生称它"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狼三则》写了屠夫和狼斗争的三则故事。
第一则写一个晚上,狼尾随一位担肉的屠夫,屠夫害怕,便将肉吊在树上并拿空担子让狼看,于是狼停止了追踪。
第二天屠夫去取肉,看到狼竟像鱼吞食饵一样被吊死在树上。
第三则写狼追逐一个夜行的屠夫,屠夫躲进野外的一个小棚里。
狼从外面伸进爪子抓人,被屠夫抓住。
屠夫便用刀割破狼爪下的一块皮,从割皮的地方拼命吹气,使狼鼓胀如牛,最后将它背回家杀掉了。
本文所选的第二则,写得最出色。
二、原文一句一译字字落实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注释】1.一屠:一个屠户。
文言里往往不用量词,直接把数词加在名词前,以下"两狼"、"一狼"同。
2.晚:天晚,表时间的状语。
文言文启蒙读本9195篇(翻译)
91.赌徒贷资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富翁)借贷资金。
一天外出,有一个少年跟随在他(富翁)的后面,向他(富翁)借生意的本钱。
富翁答应了。
少年跟到了富翁家里。
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闲来无事,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手法甚为熟练。
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没有给他钱。
有人问富翁问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是好赌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悉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
"问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92.张佐治遇蛙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
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
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具尸体堆叠在一起。
张佐治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以汤水,不一会儿那人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
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就算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
前面有潭水很深,是放生池。
’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深水池,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却想害死我。
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两,那两个害我的人却把我的仆人引诱到这里,也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
”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第二天,便捉住了他们,而且连被抢夺的钱财也尽数追回。
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那位商人。
93.得过且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飞翔。
每当夏季来临时,寒号鸟就浑身长满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它每天都唱着,却不知道搭窝。
等到深冬来临的时候,它虽然很冷,但还是不搭窝,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脱落了。
第18课《狼》-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读
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法指导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
教师既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更要遵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文题解读引出本文写作对象。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相关资料《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课文主题本文写了屠户屠户遇狼、惧狼、避狼(御狼)到杀狼的过程,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启发了我们:(1)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究要失败的;(2)面对像狼一样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文言词语(1)重点实词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跟原来一样。
)屠大窘(困窘,十分为难。
)弛担持刀(解除,这里指放下。
) 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 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屠暴起(突然。
) 狼亦黠矣(狡猾。
)顷刻(一会儿。
) 止增笑耳(罢了。
)(2)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其积薪其中(结构助词“的”,指麦场)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之久之(无义,语气助词)亦毙之(代词,指它)前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乃屠乃奔倚其下(就)乃悟前狼假寐(才)投以骨(把)以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4)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文言文启蒙读本1~340超全翻译解读
鹦鹉灭火一只鹦鹉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有自己的想法,此处虽然好,却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鹦鹉还是离开了这里,飞到别处去了。
飞禽走兽都不舍得它走。
几个月后,这座山发生火灾,火焰高耸入天,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沾湿羽毛,飞过森林把水洒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对鹦鹉说「你虽然是好意,但是这点水珠怎么够呢?」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非常好,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被这场大火灭绝,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就把大火灭掉了。
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宰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地从水缸里捞几条鳝鱼,从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了火灾,婢女仓皇地逃了出来,被火所烧伤了。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她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上,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这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于是立刻停止经营,拆除了锅炉,锅炉下有洞,他将无数条动中的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黄香温席黄香是从前汉朝人,在他9岁的时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
夏天到了,天气异常闷热。
黄香就拿着扇子,扇凉父母睡觉的床和枕头,把蚊帐内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虫扇跑,还要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安然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黄香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窝暖和,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陆绩怀橘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
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完整修订版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杨振中上海辞书出版社)
1、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2、鹦鹉灭火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3、黄香温习汉朝时候,有个孝子黄香,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九岁时,他的家里又很穷,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一心服侍他的父亲,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后来名满京城,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文言文启蒙读本206235
206 刘备托孤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呸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
”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告诫刘蝉说:“你要跟随丞相办事,就如对待父亲。
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
207 王粲默记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
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
”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
看人下围棋,风一吹,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
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
几十个棋子一个也没有误差,下棋的人十分佩服王粲。
208 挂牛头卖马肉齐景公喜欢妇人作男人的打扮,全国人都照这样打扮。
景公下令禁止,凡这么穿戴的人就要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然而人们照样这么作。
晏子说:你叫宫里的人作这种打扮,而禁止外面的人这样作就等于挂着牛头让人买马肉,应该也禁止宫内人人这样打扮。
于是没超过一个月,全国就再也没有这种打扮的人了。
209 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曾经在花园打鸟玩,有几个臣子有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于是就召见了。
他们上奏的都是写很普通的事情罢了。
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为什么。
一个臣子回答说:“臣认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
”宋太祖更加生气了,顺手抄起边上摆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你揣个牙齿,想搞我的状吗?”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不会去桩告陛下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
”宋太祖又害怕又高兴,赐那个大臣一些黄金和丝织品来安慰他。
210 和氏璧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
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骗子,因而刖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1]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1]74、孟母三迁孟子年少时,家住坟墓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75、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76、二犬情深咸溪人童镛,家中养了一白、一花两只狗,它俩是一母所生的同胞,生性聪颖,善解人意.后来,那只白狗忽然因眼疾瞎了,不能回笼照料自己的饮食,花狗便衔了食物喂它吃.到了夜间,就睡在它的身旁. 后来白狗死了主人很怜惜,埋在山麓间,花狗仍朝夕去看望它,在它的墓前转几圈,象凭吊的样子.必定要相伴一段时间后,才恋恋不舍地返回.77、赵某误子吴国有个姓赵的人,家里很富有,有很多收藏品.他的儿子们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不务正业.有一位老人好意劝导他说:”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他们怎们能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应当让他们学习本事,然后才能有本事独立生活.”姓赵的人不听劝告,继续放纵儿子们.等到赵某死去以后,他的儿子们依旧挥霍无度.不久,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死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做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的错误吗!78、擒贼有一对姓周的夫妇,以打鱼为生,白天出没于风波.一天,两个大强盗相互说:”等到性周的到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于是看到姓周的离开了.姓周的离开了,两个大强盗拿着刀靠近船.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它看到了大强盗,狂叫.周夫人听到了就出来了.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挟她,狗咬着抢着强盗,所以强盗脱不了身.周夫人乘他们没有防备,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一个强盗被狗咬着,很痛.周夫人拿着刀想要劈他,强盗脸上显出委屈的样子,跪着赔礼道歉,这是姓周的正巧回来了,看到这幅情景,就邦着两个强盗去了官府.79、张元饲弃狗张元,字孝始,是河北芮城人.祖父叫成,做过平阳郡守.父亲叫延俊,在州郡当官,曾经作过功曹主簿.并且因为至纯被乡里人所推荐.本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有一次,张元在森林小道里看见一条被人丢弃的小狗,就把小狗抱回家养着.他的叔父骂他:”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就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反驳叔父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应该重视它生命的.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没办法阻止.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将导致它的死亡,这并不是不可以阻止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没有仁慈之心了.所以要把它收养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所以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过了不多久,小狗的妈妈衔着一只死了的兔子放到张元面前,然后走掉了(这似乎是为了感谢张元收养其子之恩).后人把张元饲养被人丢弃的小狗的故事,简称为张元饲弃狗.80、何岳两次还金: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81、车胤曩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82、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83、苏东坡焚房契苏东坡从广东往北回,选择住在阳羡,邵民陪他去看一套房子(值五十万),苏东坡用完了身上所有的钱刚能买下,后来挑了个吉日住入新家,经常与邵民在月下散步,听到有个妇人哭得很伤心,,便推开门进去,妇人看到苏东坡仍然在哭.苏东坡问她,妇人说:我有一套房子传了百年,而我的儿子不成材,买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着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永远没了,怎能不痛心?问她屋子在哪儿,就是苏东坡所买的房子.苏东坡再三安慰她说:你的屋子是我买的,不用悲伤,今天把屋子还给你. 他马上叫人拿来凭据,在妇人面前烧了.第二天叫妇人的儿子,接他母亲回到原来住所,竟然不索要他的价值.84、危如累卵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怕有劝阻便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大臣苟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苟息劝阻, 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苟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苟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劝你什么,只是来给你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 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坍.”晋灵公听了,便叫苟息表演.苟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苟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苟息说:”大王,你造九层高台,弄得国内已没男人耕地,国库空虚,一旦外敌人侵,国家危在旦夕,难道不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这才醒梧过来,立刻下令停止了九层高台的工程.85、守株待兔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86、李林甫口蜜腹剑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说些动听的话,而暗中却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87、杨生之狗晋太和年间,广陵有个姓杨的人,养了一条狗.他特别爱这条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次,这个人喝醉酒后走到一个水洼附近的草地后,就倒地睡着了,无法赶路.当时正赶上冬天有人烧草燎原,当时风很大.与是狗反复不停的叫唤,这个姓杨的人仍旧大醉不醒.狗看到这个人前面有一坑水,于是走到坑里,用自己的身体沾了水后然后抖落在主人身边的草上.就这样反复来回了很多次,狗一点点一点点的移动步子把主人身边的草全都弄湿了.当火燃烧到的时候,因为草湿没有燃烧起来,主人躲过了被火烧的大难.后来姓杨的人醒来,才发现. 后来又有一次,这个人因为在天黑赶路,不小心掉到一空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有人从这里过,很纳闷为什么狗冲着井号叫,过去一看,发现了这个姓杨的.杨生说,你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那个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个狗救过我的命,不能赠给你啊.我死活不要紧.那个人说,既然这样,那我就不救你了.这时狗低头看着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思,于是给那个路人说,我愿意把狗送给你.那个人于是马上救出了杨生,把狗栓上带走了. 过了五天,那只狗夜里逃跑回杨生家来了.88、李勣煮粥唐英公李勣,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和头发.姐姐劝他说:”你的妾那么多,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答:”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是想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89、鸡感恩有个外出者在下雨天晚上行走,就到朋友的家中投宿.朋友看到有客人来,很开心,就杀了鸡招待他.这个外出者怜悯那只鸡,假装说吃素,主人就不杀鸡了.夜里睡到三更时分,夜行都忽然听到鸡叫声很急促,以为是黄鼠狼来了,就起来赶黄鼠狼.然后墙倒了,正好是客人的那间房.主人也被惊醒而起床,以为客人被压死了,点了蜡烛去寻,发现客人在鸡笼的旁边(而安然无恙.)大概是鸡感激客人的救命之恩,(发现墙要倒了,)就用鸡鸣让客人起床.90、隋侯救蛇得珠历史上一位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途中见一条蛇,被困在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急忙用药敷治,然后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游走.后来从齐国回来再经过此地时,见该蛇口衔一颗宝珠,等候赠送隋侯.隋侯不敢接受.当晚梦见脚踏一蛇,惊醒一看,见床头有一对夜明珠,直径一寸,发光可以照耀全室,世称为隋侯宝珠.91、赌徒贷资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富翁)借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盗牛原文:有盗牛而被羁者,熟识者过而问曰:“女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
向在街上闲走,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拾得之耳。
”问曰:“然则罪何以至此?”复对云:“绳头还有一小小牛儿。
”旁观者曰;“是盗牛者也,咎由自取,何强辩为?”译文:有一个偷牛的犯人被抓了,认识他的人路过看到了就问道:“你发生了什么事?”他答道:“倒霉催的。
我在街上闲逛,看见地上有一根草绳,觉得有用,就拾起来了。
”认识的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罪过到这种地步呢?”他回答说:“绳的那头还有一头小牛。
”旁观的人说:“这是偷牛的人,罪过是自己找来的,为什么要强辩呢?”字词解释拘:拘留,这里指抓。
女:同“汝”,你晦气:倒霉的运气向:刚才闲:随意耳:罢了复:又适:刚刚惊愕:惊讶的样子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译文:有一个人因偷牛而被抓,他的熟人路过就问:“因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倒霉撞到我了!”熟人问:“晦气是怎么来的?”他说:“刚才在街上走路,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有用,就捡了起来。
”熟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罪过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他又回答说:“绳那头还有一头小牛啊。
”听到的人不禁十分惊讶。
14.孙叔敖杀两头蛇孙叔敖杀两头蛇,讲述了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小时候遇见两头蛇的故事,赞颂了孙叔敖能为别人着想,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作品名称孙叔敖杀两头蛇创作年代西汉作品出处《新序》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刘向导读:孙叔敖是春秋时代的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县)人,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官至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1] 。
本文讲述了孙叔敖少年时期的一则故事,其中体现了孙叔敖善良正直的优秀品质。
注:今天的淮滨县的期思古城西南有埋蛇岭系孙叔敖埋蛇处,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
因期思为古寝丘地,《嘉靖固始志》把"寝野歧蛇" 列为八景之一。
原文:九年义务教学版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文言文启蒙读本》版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
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译文:九年义务教学版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
他哭着回家。
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死去。
”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
”他的母亲说:“我听说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国相,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人就已经相信他是一个仁义的人了。
《文言文启蒙读本》版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治理国家有所功劳,楚国的人都赞誉他。
他小时候,曾经出门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就杀了它。
回家后哭了。
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
”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
”母亲说:“你暗中做了好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注释: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流泪。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
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助词,的。
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14、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
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先秦其他一些诸侯国则将国家主管行政的长官称为“相”,如齐相,赵相。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
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到。
23、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24、誉:赞美,称赞。
启发与借鉴:孙叔敖在认为自己会死的情况下,仍然冷静,理智地反应,为民除害。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5.水滴石穿原文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
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翻译:张乖崖担任崇阳县令,一个官吏从钱库出来,张乖崖看见他头发旁的头巾下有一枚铜钱,就盘问他,他说是钱库中的。
张乖崖就下令用棒打他。
那个官吏愤怒地说:“一枚铜钱有什么值得说的,你竟然棒打我。
你(虽然)能打我,可你不能杀我!”张乖崖又提笔写下判语,说道:“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来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断;水滴石头,(时间长了)石头会被水滴穿。
”说完,亲自拿着剑,走下台阶,斩下他的首级.去申台府自首.崇阳县的人至今仍流传.注释:1、为:担任2、令:县官3、诘:盘问4、库:钱库5、巾:头巾6、乃:是7、勃然:发怒的样子 8、足:值得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来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断;水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会被水滴穿10、堦(jiē):通“阶”,台阶 11、斩:斩杀12、援:拿起 13、劾(hé):揭发罪状14、自:从启发与借鉴那吏是否该杀,张乖崖是否判得过重,这问题姑且不论,但张乖崖说的日积月累、小事能变大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却是事实,发人深省。
做事要有毅力与恒心。
典故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
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
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没什么。
”那库吏回答说。
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
便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
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
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
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后来,“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一钱斩吏一钱斩吏是出自北宋罗大经编著的《鹤林玉露》。
原文: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①下有一钱,张诘②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③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自仗④剑下阶斩其首,申⑤台府自劾⑥。
崇阳人至今传之。
盖自五代以来,军卒凌⑦将帅,胥吏凌长官,余风至此时犹未除尽。
乖崖此举,非为一钱而设,其意深矣,其事伟矣。
翻译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
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
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
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
崇阳人至今还在赞扬这件事。
大概从五代以来,这里的士兵侵犯将领主帅,这里的小吏欺压长官,残余的不良风气到现在还没有除尽。
张乖崖这个举动,不只是为了一钱,它的意义很深远啊,这件事很伟大啊。
注释①巾:头巾。
②诘:质问。
③援:拿着。
④仗:持。
⑤申:详细说明。
⑥劾:揭发罪行。
⑦凌:侵犯、欺压。
一钱斩吏阅读答案一钱斩吏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
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判毕,下阶仗剑自斩之。
1.请找出短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乖崖“仗剑自斩之”,你认为小吏该不该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2.答该或不该都可以,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6.芒山盗临刑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
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怜之,与之乳。
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行刑者曰:“尔何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译文:在荣宣和年间,芒山有个小偷将要服刑,母亲前来与他诀别。
小偷对他母亲说:“我想要像小时侯一样允吸母亲的乳汁,我死而无憾。
”母亲有些怜悯他,就让他允吸。
不料小偷咬断了乳头,血流得满地都是,母亲死了。
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小偷告诉施刑的人说:“我小时侯,偷了一颗菜一根柴,我母亲见了十分开心,从不检点,有了今天,所以十分怨恨就杀了她。
”哎!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就开始。
”这真不假啊!【注释】[1]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
[2]芒山:今河南境内。
[3]盗:小偷。
[4]吮:吸。
[5]且:将。
[6]乳:奶头。
[7]毒:狠毒。
[8]检:检点。
古文《少年志存高远》17.《尔辈亦鹰犬》全文: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
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
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
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
”少年不应。
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
”少年作色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瞋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译文: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