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课标高中历史各单元知识框架图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苏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复习全套思维导图(建议留着!)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复习全套思维导图(建议留着!)

复习必备!高中历史复习全套思维导图(建议留着!)商周时期政治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秦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汉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晚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清末民初时期政治经济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建设时期
古代西方文明源头
14—17世纪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
17—18世纪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
18—20世纪初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关系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二战后政治和经济格局演变
二战后苏联改革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调整。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西周政治制分封制宗法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集权制度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郡国、郡县并存汉朝推恩令、附益之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宋朝军事:兵权归中央、精兵为禁军行政:文官、通判财政:转运使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演进与强化(汉至清)选官用官制度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君主专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专题二中国近代的侵略与抗争及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战争背景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结果:《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结果:《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1894-1895年结果:《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略战争19世纪军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时间:鸦片战争时期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邓世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新课标高中历史各单元知识框架图解

新课标高中历史各单元知识框架图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

高一历史每课知识点结构图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而作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2. 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中国文明3. 古代东方文明的交流与交往- 各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 夏朝的建立与特点- 商朝的兴起与特点- 周朝的兴起与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分封制 -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与变法思潮 - 孙子兵法与兵家思想的兴起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动 - 汉朝的科技发展与物质文明三、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文化-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 - 法老王与金字塔的建造-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消亡2.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民主制度的雏形:雅典民主制 - 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传统3. 古罗马帝国的兴衰与传承-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 罗马法律的传统与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 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能从中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的堆砌,更是一门深邃而有趣的学问。

通过结构图的形式呈现高一历史每课的知识点,既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的体系,同时也方便我们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历史认知。

当我们学习高一历史课程时,不妨按照结构图的顺序进行学习和复习,逐步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结构图系列(一):基础知识框架图(共30页PPT)

高中历史结构图系列(一):基础知识框架图(共30页PPT)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对外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与思想和科技教育
谢谢观看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框架图
高中历史结构图系列(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主流传统思想与科技文艺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与政治文明的发展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与文艺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新航路:(1)新航路的开辟 四条航线 见P27 (雏形)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2)英国殖民扩张、海上霸权地位确立 (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进入蒸汽时代 (基本形成) 3、工业革命 发生条件: 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
时代,垄断产生 (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目的:见P41 洋务运动 口号: 代表: (标志着中国 近代工业的起步)作为:见P41 影响 20C 60-70 S )主要分布:东南沿海(WHY ?)
民族工业诞生并曲折发展(19世纪70年代—一战期间)
特点:数量 规模 资本总额 地域上
“春天”出现原因: “春天”消失的原因: 短暂的春天 “春天”出现的表现: 1927-1936 较快发展,原因在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运动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P41 ,在国统区 市场

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动 中国

族资本
主义的曲

发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P41 美国
第五单元知识结构
服装、发型、食品、住房 物质生活 风俗习惯 交通:火车、轮船、航空 交通与通讯 通讯:邮政、电话、电报 大众传媒: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的革新或兴起



现代


生活的
变迁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
欧洲共同体
欧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利:
弊:
促成因素
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
现代
大科技成就
中国
的科 ——“百花齐放,
技教
百家争鸣”
育与
文学
艺术 —现代教育 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1945 ~1949 分裂敌对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尝试失败到成功实践
空想社 会主义
《共产党 宣言》
巴黎 公社
十月 革命
抨 击 资 本 主 义 弊 指 出 资 本 主 义 必 然 灭 1871 年 3 月 28 日建立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四月 端;提出一些美妙 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 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 提纲指明方向,七月事
主要表现
认识
“铁幕”演说、杜
①国家利益和意
鲁门主义、马歇尔
识形态的冲突是
计划、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形成的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报局、经互会、华
主要原因。②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
约组织
根源在于世界经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③新的国际格局 的形成需要一个 长期复杂的过
程,但多极化不
苏联解体,“冷战” 结束。美国、可逆转。④多极
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 化既带来了机
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 遇,也带来了挑

战。
第八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单元总结 )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设想
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 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 件,彼得格勒起义, 取得
的作用
等措施
胜利
由于认识和斗争方 式的局限而失败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在此理论指导下,社会 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 立革命武装,没能发动 广大农民
是首次成功的社会主义 革命,是俄国实现现代化 的前提之一, 推动了国际 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 放运动的发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间 关系
原因
1924 ~ 1927
1927~ 1937
合作革命
对峙战争
共 同 反 对 北 洋 军 国民党叛
阀的统治
变革命
1937~1945 合作抗日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阶段
世界格局
二战后 至 50 年 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 局的形成
50 年代 后期至
80 年代 末 90 年 代初
两极格局下, 表现出多极化 趋势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 80 年代末 90 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 年代初至今 超多强”

第十一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