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概论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通论
名词解释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 五礼
3《九章算术》
公元一世纪成书的数学专著;246个数学问题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对面积和体积的各种算法;应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开平方,开立方,负数概念等早于欧洲1500多年。
4《兰亭序》
5 五行生克学说
6 《离骚》
战国时楚国屈原所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叙述了作者的世系,天赋,修养,抱负,遭遇和追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
7 徐霞客
8 “吴带党风”
9 《世说新语》
10 雕版印刻
11 诗史
12 《资治通鉴》
13 “明四家”
14 南洪北孔
15 张遂
16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巴比伦
17墨家
春秋时期墨翟创立的学派;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重视劳动,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
18《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三千年历史;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深远影响。
19僧一行
唐代天文学家;原名张遂;创建黄道游仪;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主持编制的《大衍历》周密合理。
20 《梦溪笔谈》
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工程技术等领域。
21 徐光启
明代科学家;著有《农政全书》;主持编译《崇祯历书》;译有《几何原本》;在科学方面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22五谷
黍菽稻麦谡
23《诗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24“三言两拍
明代《喻示明言》;《警示通告》;《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这五部小说的合称。
25 京杭大运河
隋代开凿的运河,北达北京,南抵杭州,全长2700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6《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描写北宋首都汴梁的世俗生活和节日景色,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最突出的代表。
27长短句
即词,源于民间,是一种合乐而唱的新诗体,句子有长有短,创作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28话本
指宋代的小说,因为现在所知的宋代通俗小说都是当时“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其形式以诗起,以诗词终,中间叙述故事情节。
29法家
30《数理精蕴》
31甲骨文
32五经
33郭守敬
34《数学九章》
35《本草纲目》
36赋
37明代“四大奇书”
38编年体
39刘
知己
40元杂剧
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古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等。
41阴阳家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之一;邹衍为代表;运用阴阳消长模式论证社会人事;从时间空间的流转变化中去把握世界为其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42金文
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用毛笔书写后翻铸;线条肥厚粗壮,圆浑丰润;字形庄重美观;机构趋于定型。
43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44一行和尚
唐代天文学家;创制黄道游仪以观察日,月,五星的位置与移动情况;最早发现恒星移动的现象;用科学的方法首次进行午线实测。
45太平道
东汉时期道教的一个教;张角所创立;基本思想以黄老道和《太平经》的学说为中心;主要信仰咒术和内省治病。
46纪传体
中国历史著作的一部类型,源于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分为本级,表,书,世家,列传等。
47三通
唐代杜佑所撰《通典》;南宋郑樵所著《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之合称;皆为记录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著作。
简答题
用主要的分类方法划分文化的种类,并举例
中国原始文化的成就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特点并叙述其积极内涵(结合实际则为论述题)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别
划分东周的分期,写明年代
中国传统的饮食习俗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任意写出八项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中华民族扬弃吸收外域文化
儒家学派学说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君主制的特点(谈谈关于它的看法则为论述题)
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论述题
就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发表看法
风俗从来有良陋之分,请你从陋俗危害性的角度,结合实际谈谈改造,批判和抛弃陋俗的必要性。
结合现在的教育现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感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受
中国文化精神的功能(结合实际)
结合实际谈义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