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把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古诗句中表达的意境是()。
A. 郁郁乐离别,况是陪中元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2.下面《红楼梦》中的人物,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薛宝钗:性格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B. 贾宝玉:多情善感,情感丰富 C. 林黛玉:悲观厌世,人生苦短 D. 贾母:家族重中之重,严厉但宽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理解。
二、填空题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年。
答案:明代解析:《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
2.“三尺讲台”中“三尺”代表的是()。
答案:身高解析:三尺讲台是指讲台的高度。
三、简答题1.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
答案:贾宝玉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两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本是荣府之主贾家的男孩,天生多情善感,他与林黛玉相遇后,便深深地爱上了她。
然而,由于世俗的种种原因,两人最终未能在一起,最终以悲剧收场。
2.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答案:以宋江为例。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既有正义感又有矛盾心理的复杂人物。
在他的身上,既有对封建礼教的忠诚,也有对矛盾理想的追求。
他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四、作文题请根据《西游记》一段故事,简述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不少于800字。
作文内容另附。
以上是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朥同学们认真阅读,勤加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高2025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1985年中,共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
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的影响。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上的东西,总是表层。
《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的视野以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
他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地叙述,与他哲学上的深思密不可分。
我认为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的家园。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轮回,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的位置十分渺小。
他无疑受了相对论的影响,他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充满同情地鸟瞰着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而《喧哗与骚动》这部同样伟大的著作,最初让我注意的也是艺术上的特色,这些委实是雕虫小技。
后来,我才醒悟,应该通过作品去理解福克纳这颗病态的心灵,在这颗落寞而又骚动的灵魂里,始终回响着一个忧愁的无可奈何而又充满希望的主调: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世界密切相连,历史的血在当代人的血脉中重复流淌着。
去年一年,在基于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我的作品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既有比较高级的化境,又有属于外部摹写的不化境。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2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
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春者,泰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
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
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
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
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
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文字、线条、歌曲、影像乃至诗歌、小说、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路空间再现、传输和存储的形态。
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
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
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
事实上,动慢、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
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汗牛充栋新鲜不可捉摸B.描绘包罗万象新兴不可捉摸C.描写包罗万象新鲜高深莫测D.描写汗牛充栋新兴高深莫测2.下列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在进步,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B.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显然首要的是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到互联网C.时代在进步。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振聋发聩(kuì)C. 耳濡目染(rú)D. 惊弓之鸟(gō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B. 他的讲话,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D.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出解决的办法。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非常健康。
B. 他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雨中的柏油路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的云彩。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 他说:“这次考试我一定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C.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文学名著。
D.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的“苗裔”指的是______。
7.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危难”指的是______。
8. 《赤壁赋》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公瑾”指的是______。
9.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起的外号是______。
10. 《呐喊》中,鲁迅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
”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
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
②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
《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
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数”。
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
《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
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
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③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峯,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
”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
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
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
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④《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
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
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鷩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毳冕”则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
2025届盐城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盐城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每一个动物形象是一组飞动线纹之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
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德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德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迫不急待C. 迫不急待D. 迫不急待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C.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D.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所以经常出错。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B.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C.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D. 老师问,你明天有空吗?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6.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C.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D. 他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7.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B.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C.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D.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句的一项是:A.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B.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C.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D. 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成功。
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B.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C.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江苏省扬州市 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大家都热衷于讨论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变,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中,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
像“有线电视新闻网”这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拥有更广大的观众和读者,其传播的辐射面变得更为宽广。
针对特定读者群的杂志则是窄播的例子,所迎合的是特定的较小人群的口味。
所以大众传媒在这段时间内变得既大又小。
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
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
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和更小的群体,最后只针对个人。
当传媒掌握了我的地址、年龄、收入、购物习惯等时,它也就掌握了“我”——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单位。
这种推理完全忽略了窄播和数字化之间的差异。
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我”包含了一些在人口学或统计学上不具丝毫意义的信息和事件。
你无法从我的岳母住在哪里、昨晚我和谁共进晚餐,以及今天下午我要搭乘几点的班机到弗吉尼亚州去这类事情中,找出关联性或统计学上的意义,并且从中发展出适当的窄播服务。
但是,这些与我有关的信息却决定着我想要的新闻服务可能和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有关。
人口统计学不会关注数字化的个人,假如你把后信息时代看成超微的人口统计学或高度集中化的窄播,那么这种个人化和汉堡王广告词中所标榜的“按你喜欢的方式享受汉堡”没什么两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第Ⅰ卷客观卷(共33分)一、(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蒙骗(méng)颈椎(jǐng)计较(jiào)不可估量(liàng)B.碑帖(tiè )瘙痒(sào)怆痛(chuàng)酩酊(mǐng)大醉C.隽永(juàn)羞赧(nǎn)癖好(pǐ)一脸横肉(hèng)D.摈除(bǐn)旋风(xuàn)掣肘(chè)煤气熏人(xūn)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平心而论,这只是实话实说,事实胜于雄辨,难道该省亏损1000多万不是事实?主管领导依然被重用不是事实?B.人情事故的智慧,是一日不可或缺的,它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生活中培养、历练。
C.在浮燥的年代,许多人似乎已经淡忘了“一诺千金”这四个字,把诚信这一立身之本抛诸脑后,只观注眼前的自身利益。
D.这支中超劲旅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难怪赛后主教练没有一丝赢球的兴奋,却皱着眉头大叹“队员比赛欲望不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埃及海军3日已向客轮失事海域紧急调遣3艘舰艇和数架直升机,执行任务。
②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宣布了赠台大熊猫的最终结果。
③ 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
A.搜寻筛选越发B.搜救遴选更加C.搜寻遴选更加D.搜救筛选越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C.十一长假前夕,有关部门就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提价一事作了听证,可是听证结果似乎很难让消费者满意。
D.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
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 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② 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③ 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④ 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⑤ 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⑥ 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D.⑥⑤②④①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王学泰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把他视为“集大成”者、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
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突出了其道德含义(郭沫若在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当然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精神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着眼于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君爱国”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杜甫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是“社交活动的必需品,贺喜庆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见《宋诗选注•王安石》)。
要学诗,必须读诗,古代学子读完“三百千”三本小书后,就要学诗了。
除了一些的初级作品(如《千家诗》)外,他们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杜诗。
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
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如五律七律,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
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
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杜诗的“分门集注本”一直流传到现在,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
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
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历代的文人学者也热衷编纂、校订、注解、选编杜诗(在诗人个人选注中占第一位传世与存目近千种),坊间也乐于刊刻,可见它是畅销书。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杜诗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
中国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更少宗教感,蔡元培先生倡导用美育代替宗教。
中国优美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
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于陶冶之外还有教化作用,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的一项是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人们视之为“集大成”者。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的主流理论。
D.杜诗中有伦理价值思想,儒学内涵丰富。
7.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8.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情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中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杜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注】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注】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大臣。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9.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文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B.买臣见弃于其妻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C.矜名誉为可薄薄:轻视,认为可耻D.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以吴民之乱请于朝B.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以耀后世而垂无穷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D.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B.文章第三段先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重点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C.文章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叙事简洁,议论精辟,含蓄隽永。
D.本文对昼锦堂的营建情况和周遭的环境只字不提,略有瑕疵。
第II卷主观卷(共117分)四、(共22分)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3分)翻译:(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翻译(3)其丰功盛烈,所以铭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3分)翻译: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答:(2)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答:(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作简要赏析。
(4分)答:14、填空(任选一组5分)【A组】(1)李白在《将进酒》中有句诗句,意思是说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该尽情地享受,不要辜负美酒,拿着酒杯与明月空自相对。
这两句诗是“ ,。
”(2)杜甫在《蜀相》诗中有哀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3)《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对现代文明进步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B组】(1)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两个著名的诗句,生动描写了两情相悦、默契互通的心灵感应的欣喜和欢愉之情,这两句诗是“ ,。
”(2)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苏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