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形式 不确定传递公式
2 2 uN = ux + u y
N = x+ y
N = x− y
2m 20m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测量中产生的,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测量中产生的,所 以难以回答。 以难以回答。
如果它们分别对应下面两个测量,情况又怎样? 如果它们分别对应下面两个测量,情况又怎样?
100米 跑道
2m
地月间 距38.4 万公里
20m
注意:绝对误差大的,相对误差不一定大 注意:绝对误差大的,
例: 如用一个精度为0.5级 量程为10 如用一个精度为 级,量程为 µA 的电流表, 的电流表,单次测量某一电流值为 2.00µA,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解:u=10 µA ×0.5 %=0.05 µA . . I=(2 .00±0 .05 )µA ( ±
二、 实验物理课程基本训练的有关程序 1、实验前预习 预习内容包括: 预习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 仪器设备; (4) 基本原理,包括重要的计算公式、 电路图、光路图及简要的文字说明; (5) 数据表格。
3、写实验报告 、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 仪器设备; (4) 基本原理,包括重要的计算公式、电路图、 光路图及简要的文字说明; (5) 数据表格及处理(包括计算和作图),这里的“数 据表格”不同与预习报告中的“数据草表”,应该另行正 规画出,并把草表记录的原始数据填入数据表格中。 (6) 实验结果; (7) 思考与创意; 预习报告中的“数据草表”,应作为附件,附于实验报告 中。
(1.4-7)
三、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不确定度
∂f 2 2 ∂f 2 2 ∂f 2 2 uN = ( ) ux + ( ) u y + ( ) uz ∂x ∂y ∂z
(1.4-8)
uN ∂ ln f 2 2 ∂ ln f 2 2 ∂ ln f 2 2 (1.4-9) = ( ) ux + ( ) uy + ( ) uz 相对不确定度 N ∂x ∂y ∂z
2、误差来源 、 (1) 仪器误差 ) (2) 环境误差 ) (3) 测量方法误差 ) (4) 人员误差 )
3、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1)系统误差 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 )系统误差—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特点: 特点:确定性 产生原因:仪器本身的缺陷、环境因素、 产生原因:仪器本身的缺陷、环境因素、测量 方法的不完备、 方法的不完备、测量者的不良习惯或动态滞后等。
2 2 ins
式中
u = σ ( N) + ∆
这种表示方法的置信概率大约为95%左右 这种表示方法的置信概率大约为 左右
例(书P 21
)
§1.4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算及评定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算及评定 一、 一般的误差传递公式 N=f(x,y,z)
∂f ∂f ∂f ∆x + ∆y + ∆z 绝对误差 ∆ N = ∂x ∂y ∂z
P
正态分布曲线
−σ
0
σ
δ
正态分布 特点: 特点: (1)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所以用多次测 量取平均的方法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3)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于零 曲线下面积为1 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曲线下面积为1,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相对误差
(1.4-3) )
∆N ∂ ln f ∂ ln f ∂ ln f = ∆x + ∆y + ∆z ∂x N ∂y ∂z
(1.4-4)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先计算绝对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先计算绝对 误差较方便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N=xy/z),先计算相对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N=xy/z),先计算相对 误差较方便
误差来源:环境条件、测量仪器、测量人员等。 误差来源:环境条件、测量仪器、测量人员等。
(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特点:可以避免,处理数据时应将其剔除。 特点:可以避免,处理数据时应将其剔除。 产生原因:错误读数、使用有缺陷的器具、 产生原因:错误读数、使用有缺陷的器具、 使用仪器方法不对等。 使用仪器方法不对等。
二、多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及评 多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及评 定程序: 定程序: 1、求平均值 N 。 、 2、求 d 或 σ 或 u。 、 。 3、表示结果。(例如用u, 、表示结果。(例如用 , 。(例如用 则结果为 N = N ± u )
今后我们约定结果写成: 今后我们约定结果写成:
N = N ±u
(a) 正确度较高、 正确度较高、 精密度低
(b) 精密度高、 精密度高、 正确度低
(c) 准确度高
§1.2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对N进行K次测量,得N1,N2……Nk.用算术 次测量, 平均值: 平均值:
1 1 k N = ( N1 + N 2 + L + N i + L + N k ) = ∑ N i K K i =1
(2)随机误差—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 ) 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特点( )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特点(a)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b)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很 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 )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 多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多服从正态分布。
我们接触过哪些测量?哪些是直接测量?哪些是间接测量? Q:我们接触过哪些测量?哪些是直接测量?哪些是间接测量?
二、 误差
1、误差的定义 、 测量误差=测量值 测量值-真值 测量误差 测量值 真值 ∆N = N 测 − N 真
N真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测量结果表示为: 测量结果表示为:
N ±u
u N × 100%
相对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 E =
§1.3直接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直接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一、单次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单次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单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常以测量仪 单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常以测量仪 器误差来评定 来评定。 器误差来评定。 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 已标明(或可明确知道) △ 已标明(或可明确知道)的误差 未标明时, △未标明时,可取仪器及表盘上最小刻度 的一半作误差。 的一半作误差。 △ 电学仪器根据仪器的精度来考虑 如电表: 如电表:∆ins = 量程数× 仪器精度级别 %
σ (N ) =
∑ (N
K i =1
i
− N
)
2
K −1
(2)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σ (N ) = σ (N )
K
=
∑(N − N )
K i i =1
2
K (K − 1)
标准偏差σ是一个描述测量结果离散程度的参 拓:标准偏差 是一个描述测量结果离散程度的参 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只考虑随机误差。 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只考虑随机误差。 理解: 若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在距平均值σ 服从正态分布, 理解: 若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在距平均值 处, 是概率密度曲线的拐点,曲线下总面积为1, 越小 越小, 是概率密度曲线的拐点,曲线下总面积为 , σ越小,曲 线越瘦,峰值越高,说明分布越集中,精密度越高;反之 越瘦,峰值越高,说明分布越集中,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越低。
5、精密度、正确度与准确度(又称精确度) 、精密度、正确度与准确度(又称精确度) 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测量值离散程度) 精密度 反映随机误差(测量值离散程度) 反映随机误差 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测量值偏离真值程度) 正确度 反映系统误差(测量值偏离真值程度) 反映系统误差 准确度—反映综合误差 准确度 反映综合误差
4、 测量结果表示 、
(1)绝对误差 )
∆N = N 测 − N 真
(2)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E=
∆N
N真
× 100% =
N测 − N 真 N真
× 100%
结果表示: 结果表示:
N 真 = N 测 ± ∆N
E=
∆N
N真
× 100%
有了绝对误差, 问:有了绝对误差,为什么还要引入相对 有了绝对误差 误差呢? 误差呢? 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 答: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但 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 它不能反映误差的严重程度。 它不能反映误差的严重程度。 两个绝对误差如下, 例:两个绝对误差如下,哪个大,哪个严重? 两个绝对误差如下 哪个大,哪个严重?
P
N −σ N
N +σ
N
当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已消除, 当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已消除,随机误 差服从正态分布
置信概率( 置信概率(包含真值的概 范围 率)
Leabharlann Baidu
N −σ — N +σ
N − 2σ — N + 2σ
68.3% 95.4% 99.7%
N − 3σ — N + 3σ
P
N − σ
N
N + σ
N
3.不确定度
A类分量(用统计的方法计算)uA:σ ( N ) 类分量( 统计的方法计算) 类分量 的方法计算 B类分量(用其他方法计算)uB: u j = 类分量( 其他方法计算) 类分量 方法计算 合成不确定度
置信系数
σ (N )
仪器的极 限误差
∆ins ≈ ∆ins K
u=
2 2 u A + uB = σ 2 ( N ) + u 2 或 = σ 2 ( N ) + u 2 j j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用 1.4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用(1.4-8)较 方便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乘方,开方形式(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乘方,开方形式(N=x2y/z), 用(1.4-9)较方便 1.4-
表1.4-1某些常用函数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
§ 1.1测量与误差关系 测量与误差关系 § 1.2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3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4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 1.6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标准偏差的传递公式(方和根合成) 二、 标准偏差的传递公式(方和根合成)
σN
∂f 2 2 ∂f 2 2 ∂f 2 2 = ( ) σx +( ) σy +( ) σz ∂x ∂y ∂z
(1.4-6)
σN
∂ ln f 2 2 ∂ ln f 2 2 ∂ ln f 2 2 = ( ) σx +( ) σy +( ) σz N ∂x ∂y ∂z
一、 测量
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 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 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 直接测量 测量 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 直接测量 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量具进行比 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 直接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较,直接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间接测量—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 间接测量 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利用已知的函数关系 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 得到被测量。 进行运算,间接得到被测量 进行运算,间接得到被测量。
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有三种。 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有三种。 最佳估计
1.算术平均偏差 .
d= 1 N1 − N + N2 − N + L+ Ni − N + L+ Nk − N K K
(
)
1 = K
∑
N
i =1
i
− N
结果可表示为: 结果可表示为:
N±d
2.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1)测量列的实验标准差: )测量列的实验标准差:
2 2 uN = ux + u y
N = x+ y
N = x− y
2m 20m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测量中产生的,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在什么测量中产生的,所 以难以回答。 以难以回答。
如果它们分别对应下面两个测量,情况又怎样? 如果它们分别对应下面两个测量,情况又怎样?
100米 跑道
2m
地月间 距38.4 万公里
20m
注意:绝对误差大的,相对误差不一定大 注意:绝对误差大的,
例: 如用一个精度为0.5级 量程为10 如用一个精度为 级,量程为 µA 的电流表, 的电流表,单次测量某一电流值为 2.00µA,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解:u=10 µA ×0.5 %=0.05 µA . . I=(2 .00±0 .05 )µA ( ±
二、 实验物理课程基本训练的有关程序 1、实验前预习 预习内容包括: 预习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 仪器设备; (4) 基本原理,包括重要的计算公式、 电路图、光路图及简要的文字说明; (5) 数据表格。
3、写实验报告 、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 仪器设备; (4) 基本原理,包括重要的计算公式、电路图、 光路图及简要的文字说明; (5) 数据表格及处理(包括计算和作图),这里的“数 据表格”不同与预习报告中的“数据草表”,应该另行正 规画出,并把草表记录的原始数据填入数据表格中。 (6) 实验结果; (7) 思考与创意; 预习报告中的“数据草表”,应作为附件,附于实验报告 中。
(1.4-7)
三、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不确定度
∂f 2 2 ∂f 2 2 ∂f 2 2 uN = ( ) ux + ( ) u y + ( ) uz ∂x ∂y ∂z
(1.4-8)
uN ∂ ln f 2 2 ∂ ln f 2 2 ∂ ln f 2 2 (1.4-9) = ( ) ux + ( ) uy + ( ) uz 相对不确定度 N ∂x ∂y ∂z
2、误差来源 、 (1) 仪器误差 ) (2) 环境误差 ) (3) 测量方法误差 ) (4) 人员误差 )
3、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1)系统误差 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 )系统误差—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特点: 特点:确定性 产生原因:仪器本身的缺陷、环境因素、 产生原因:仪器本身的缺陷、环境因素、测量 方法的不完备、 方法的不完备、测量者的不良习惯或动态滞后等。
2 2 ins
式中
u = σ ( N) + ∆
这种表示方法的置信概率大约为95%左右 这种表示方法的置信概率大约为 左右
例(书P 21
)
§1.4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算及评定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的估算及评定 一、 一般的误差传递公式 N=f(x,y,z)
∂f ∂f ∂f ∆x + ∆y + ∆z 绝对误差 ∆ N = ∂x ∂y ∂z
P
正态分布曲线
−σ
0
σ
δ
正态分布 特点: 特点: (1)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所以用多次测 量取平均的方法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3)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于零 曲线下面积为1 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曲线下面积为1,曲线越窄,峰越高,随机误差越小。
相对误差
(1.4-3) )
∆N ∂ ln f ∂ ln f ∂ ln f = ∆x + ∆y + ∆z ∂x N ∂y ∂z
(1.4-4)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先计算绝对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先计算绝对 误差较方便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N=xy/z),先计算相对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N=xy/z),先计算相对 误差较方便
误差来源:环境条件、测量仪器、测量人员等。 误差来源:环境条件、测量仪器、测量人员等。
(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特点:可以避免,处理数据时应将其剔除。 特点:可以避免,处理数据时应将其剔除。 产生原因:错误读数、使用有缺陷的器具、 产生原因:错误读数、使用有缺陷的器具、 使用仪器方法不对等。 使用仪器方法不对等。
二、多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及评 多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及评 定程序: 定程序: 1、求平均值 N 。 、 2、求 d 或 σ 或 u。 、 。 3、表示结果。(例如用u, 、表示结果。(例如用 , 。(例如用 则结果为 N = N ± u )
今后我们约定结果写成: 今后我们约定结果写成:
N = N ±u
(a) 正确度较高、 正确度较高、 精密度低
(b) 精密度高、 精密度高、 正确度低
(c) 准确度高
§1.2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对N进行K次测量,得N1,N2……Nk.用算术 次测量, 平均值: 平均值:
1 1 k N = ( N1 + N 2 + L + N i + L + N k ) = ∑ N i K K i =1
(2)随机误差—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 ) 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特点( )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特点(a)测量次数不多情况下随机误差没有规律 (b)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很 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 )大量测量时随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 多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多服从正态分布。
我们接触过哪些测量?哪些是直接测量?哪些是间接测量? Q:我们接触过哪些测量?哪些是直接测量?哪些是间接测量?
二、 误差
1、误差的定义 、 测量误差=测量值 测量值-真值 测量误差 测量值 真值 ∆N = N 测 − N 真
N真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测得,因为测量与误差是形影不离的。
测量结果表示为: 测量结果表示为:
N ±u
u N × 100%
相对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 E =
§1.3直接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直接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一、单次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单次测量误差估算及评定 单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常以测量仪 单次测量结果的误差估算常以测量仪 器误差来评定 来评定。 器误差来评定。 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 已标明(或可明确知道) △ 已标明(或可明确知道)的误差 未标明时, △未标明时,可取仪器及表盘上最小刻度 的一半作误差。 的一半作误差。 △ 电学仪器根据仪器的精度来考虑 如电表: 如电表:∆ins = 量程数× 仪器精度级别 %
σ (N ) =
∑ (N
K i =1
i
− N
)
2
K −1
(2)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σ (N ) = σ (N )
K
=
∑(N − N )
K i i =1
2
K (K − 1)
标准偏差σ是一个描述测量结果离散程度的参 拓:标准偏差 是一个描述测量结果离散程度的参 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只考虑随机误差。 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只考虑随机误差。 理解: 若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在距平均值σ 服从正态分布, 理解: 若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在距平均值 处, 是概率密度曲线的拐点,曲线下总面积为1, 越小 越小, 是概率密度曲线的拐点,曲线下总面积为 , σ越小,曲 线越瘦,峰值越高,说明分布越集中,精密度越高;反之 越瘦,峰值越高,说明分布越集中,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越低。
5、精密度、正确度与准确度(又称精确度) 、精密度、正确度与准确度(又称精确度) 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测量值离散程度) 精密度 反映随机误差(测量值离散程度) 反映随机误差 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测量值偏离真值程度) 正确度 反映系统误差(测量值偏离真值程度) 反映系统误差 准确度—反映综合误差 准确度 反映综合误差
4、 测量结果表示 、
(1)绝对误差 )
∆N = N 测 − N 真
(2)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相对误差(百分误差)
E=
∆N
N真
× 100% =
N测 − N 真 N真
× 100%
结果表示: 结果表示:
N 真 = N 测 ± ∆N
E=
∆N
N真
× 100%
有了绝对误差, 问:有了绝对误差,为什么还要引入相对 有了绝对误差 误差呢? 误差呢? 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 答: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但 绝对误差反映的是误差本身的大小 它不能反映误差的严重程度。 它不能反映误差的严重程度。 两个绝对误差如下, 例:两个绝对误差如下,哪个大,哪个严重? 两个绝对误差如下 哪个大,哪个严重?
P
N −σ N
N +σ
N
当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已消除, 当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已消除,随机误 差服从正态分布
置信概率( 置信概率(包含真值的概 范围 率)
Leabharlann Baidu
N −σ — N +σ
N − 2σ — N + 2σ
68.3% 95.4% 99.7%
N − 3σ — N + 3σ
P
N − σ
N
N + σ
N
3.不确定度
A类分量(用统计的方法计算)uA:σ ( N ) 类分量( 统计的方法计算) 类分量 的方法计算 B类分量(用其他方法计算)uB: u j = 类分量( 其他方法计算) 类分量 方法计算 合成不确定度
置信系数
σ (N )
仪器的极 限误差
∆ins ≈ ∆ins K
u=
2 2 u A + uB = σ 2 ( N ) + u 2 或 = σ 2 ( N ) + u 2 j j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用 1.4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N=x+y-z),用(1.4-8)较 方便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乘方,开方形式( 当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积商,乘方,开方形式(N=x2y/z), 用(1.4-9)较方便 1.4-
表1.4-1某些常用函数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
§ 1.1测量与误差关系 测量与误差关系 § 1.2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3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4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 1.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 1.6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标准偏差的传递公式(方和根合成) 二、 标准偏差的传递公式(方和根合成)
σN
∂f 2 2 ∂f 2 2 ∂f 2 2 = ( ) σx +( ) σy +( ) σz ∂x ∂y ∂z
(1.4-6)
σN
∂ ln f 2 2 ∂ ln f 2 2 ∂ ln f 2 2 = ( ) σx +( ) σy +( ) σz N ∂x ∂y ∂z
一、 测量
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 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 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 直接测量 测量 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 直接测量 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量具进行比 是将待测量与预先标定好的仪器 直接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较,直接从仪器或量具上读出量值大小的测量; 间接测量—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 间接测量 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利用已知的函数关系 由直接测量量获得数据 得到被测量。 进行运算,间接得到被测量 进行运算,间接得到被测量。
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有三种。 作为真值的最佳估计,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有三种。 最佳估计
1.算术平均偏差 .
d= 1 N1 − N + N2 − N + L+ Ni − N + L+ Nk − N K K
(
)
1 = K
∑
N
i =1
i
− N
结果可表示为: 结果可表示为:
N±d
2.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1)测量列的实验标准差: )测量列的实验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