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汇编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eee9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9.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e1b57a4bb4cf7ec4afed08c.png)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3846ce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8.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题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掌握其核心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常见的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的核心知识点。
一、翻译推理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题型,其核心在于准确理解和翻译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并运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只要……就……”等,翻译为“前推后”;必要条件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才……”等,翻译为“后推前”。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翻译为“天下雨→地湿”;“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翻译为“好成绩→努力学习”。
2、推理规则(1)肯前必肯后:如果肯定了前提,必然肯定结论。
(2)否后必否前:否定了结论,必然否定前提。
(3)肯后否前无必然结论:肯定结论和否定前提都无法得出必然的结果。
二、集合推理集合推理主要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解“所有”“有的”等词汇的含义。
1、“所有”和“有的”“所有”表示全部;“有的”包括“某个”“部分”和“全部”三种情况。
2、集合推理的四个基本公式(1)所有 S 都是 P ⇒某个 S 是 P ⇒有的 S 是 P(2)所有 S 都不是 P ⇒某个 S 不是 P ⇒有的 S 不是 P(3)有的 S 是 P ⇔有的 P 是 S(4)有的 S 不是 P ⇔有的非 P 是 S三、真假推理真假推理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若干论断,以及真假限定,找出论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从而确定真假情况,得出结论。
1、矛盾关系(1)“A”与“¬A”(2)“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3)“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2、反对关系(1)“两个所有,必有一假”(2)“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四、分析推理分析推理题通常给出一组对象和相关信息,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确定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1、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条件,逐一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公务员判断推理的题目及答案
![公务员判断推理的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217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公务员判断推理的题目及答案### 题目一:逻辑推理题目描述:某公司有四位员工:A、B、C和D,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和研发部。
已知以下信息:1. A不在市场部工作。
2. B不在财务部工作。
3. 如果A不在研发部工作,那么C在市场部工作。
4. 如果B在人事部工作,那么D不在研发部工作。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B、C和D分别在哪个部门工作。
答案:根据条件1,A不在市场部工作。
根据条件2,B不在财务部工作。
根据条件3,如果A不在研发部,C在市场部工作。
由于没有直接信息表明A是否在研发部,我们不能直接确定C的部门。
但根据条件4,如果B在人事部,D不在研发部。
由于B不在财务部,B可能在人事部或研发部。
如果B在研发部,那么D不在研发部,这意味着D在市场部或财务部。
但根据条件1,A不在市场部,所以D不可能在市场部,D必须在财务部。
这样,B在研发部,C在市场部,A在人事部。
### 题目二:类比推理题目描述:如果“苹果”对于“水果”相当于“汽车”对于什么?答案:“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同样,“汽车”是“交通工具”的一种。
### 题目三:图形推理题目描述:观察下列图形序列,找出下一个图形。
```图形A: ○图形B: □图形C: ○○图形D: □□图形E: ○○○图形F: ?```答案:根据序列,每个图形都是由前一个图形的形状重复一次。
因此,图形F 应该是由两个方块组成的:□□。
### 题目四:数字推理题目描述:下列数字序列遵循某种规律,请找出下一个数字。
2, 5, 9, 14, ?答案:这个序列中,每个数字比前一个数字多3, 4, 5, 6... 依次增加1。
所以下一个数字是14 + 7 = 21。
### 题目五:言语理解题目描述:阅读以下句子,并判断其正确性:“如果今天是星期五,那么明天是星期六。
”答案:正确。
根据星期的顺序,如果今天是星期五,那么明天确实是星期六。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大全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8be202915f804d2b16c171.png)
第二节演绎推理1.推理及其分类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类比推理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假设,启发人们思考问题,找出规律或事物本质等。
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一种或然性的判断,它的可*性及可*程度一般决定于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性质之间的联系程度。
一般说,类比现象的相同性质越多,则结论的可*程度越大。
并且,以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而不是一些表面现象为根据进行类比,其结论的可*性越大。
例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这种通过表面到实质的假设,最终得以证明正是类比推理的特点。
三段论(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①有三个判断;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强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
到我推荐的这里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122d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9.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归纳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对一些常见的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它直接表达了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在直言命题中,我们要掌握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够快速判断命题的真假。
矛盾关系是最为重要的,比如“所有都是”和“有的不是”,“所有都不是”和“有的是”。
这两对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经常被用到。
二、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联言命题表示几个命题同时成立,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表示至少一个成立,比如“或者是 A,或者是B”。
不相容选言命题表示只有一个成立,比如“要么是 A,要么是B”。
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这两种选言命题,并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理。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其推理规则是“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常见的关联词有“只有……才……”,其推理规则是“肯后必肯前,否前必否后,肯前否后不一定”。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则表示条件和结果之间是等价的关系。
四、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没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需要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来进行推理的题型。
在解决朴素逻辑问题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
代入排除法适用于选项信息比较充分的题目,通过将选项代入题干来验证是否符合条件。
列表法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整理出题目中的信息,便于分析和推理。
假设法适用于情况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得出结论的题目,通过假设某种情况成立来进行推理。
五、削弱和加强论证削弱论证就是找出能够使论点不成立或者可能性降低的选项,加强论证则是找出能够使论点成立或者可能性增加的选项。
公务员行测逻辑思维知识点与题型解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思维知识点与题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79b1b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d.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思维知识点与题型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思维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需要考生具备清晰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多种知识点和题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思维中的基础概念。
它是对事物情况直接做出断定的命题,比如“所有的公务员都要遵守纪律”“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直言命题有四个基本类型: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 P)。
在解题时,我们要注意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例如,“所有的公务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有的公务员不要遵守纪律”就是矛盾关系。
二、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用“且”来连接,比如“小王既聪明又勤奋”。
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用“或者”连接,只要其中一个成立整个命题就成立;不相容选言命题用“要么……要么……”连接,只能有一个成立。
在解题中,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准确判断是哪种选言命题,并运用相应的推理规则。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p,那么 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 p,才 q)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当且仅当 q)。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未必否后,肯后未必肯前”;对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前必否后,肯后必肯前,肯前未必肯后,否后未必否前”。
我们在解题时,要善于将题目中的表述转化为假言命题的形式,然后运用推理规则进行判断。
四、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比如“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在三段论中,要注意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以及“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等规则。
公务员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
![公务员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2661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b.png)
公务员逻辑考试题库及答案【题目一】题目描述:某公司有A、B、C、D四位员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分别是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研发部。
已知条件如下:1. A不是来自市场部。
2. 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
3. D来自人力资源部。
问题:请根据以上条件,判断A、B、C、D分别来自哪个部门。
【答案】根据条件3,D来自人力资源部。
由于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且A不是市场部,我们可以推断A来自财务部,因为市场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研发部四个部门中,人力资源部已被D占据,市场部不能是A 的部门。
剩下的两个部门是市场部和研发部,由于B和C来自同一个部门,他们只能来自市场部或研发部。
由于A已经占据了财务部,B和C不能来自财务部,因此B和C来自市场部,剩下的研发部就是A的部门。
【题目二】题目描述:有五个人,他们分别持有不同颜色的帽子,颜色为红、蓝、绿、黄、紫。
他们站成一排,每个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帽子颜色。
已知条件如下:1. 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2.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帽子的颜色。
3. 如果有人能确定自己帽子的颜色,他就会说出来。
问题:如果第一个人没有说话,第二个人也没有说话,那么第三个人能确定自己帽子的颜色吗?【答案】根据条件1,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如果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没有说话,这意味着他们看到的前面的人(如果有的话)的帽子颜色都不是自己的颜色,因此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
由于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没有说话,第三个人看到的前两个人的帽子颜色也都不是自己的颜色。
但是,如果第三个人看到的是两种颜色,他就能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因为他知道至少有两个人戴同色的帽子。
如果第三个人看到的是三种颜色,他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
所以,如果第三个人能确定自己的帽子颜色,他看到的前两个人的帽子颜色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颜色。
【题目三】题目描述:在一个逻辑推理游戏中,有三种不同的动物:狮子、老虎和熊。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食物:肉、鱼和水果。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1deb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c.png)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2023-10-0315:42•邢云流水啊逻辑判断:一、翻译推理(无法翻译的句子,大概率是错误)【提问方式】可以推出or不能推出【前推后】1如果……那么……、若……则……、只要……京都……、为了……一定(必须)……、……是…【逆否等价】AfB=—Bf—A1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1AfB,B→C,得出A-B-C,也得出A-C1选项通常会设置为正确的、否前的、肯后的【后推前】1只有……,才……、除非……否则不……、…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必不可少条件【后推前变形】1除非A否则不B=B-A1除非A否则B-BfA ……、所有的充分条件是……的基础/假不.... 不....1谁是基础前提/关键/不可缺少/必不可少/必要条件/假设,谁放后【且and或】IA且B:二者同时成立等价关键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I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等价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至少一个【否一推一】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德・摩根定律】-(A且B)=-A或-B-(A或B)=-A且-B二、组合排列【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比大小的题目,最值最重要)【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推理起点】确定信息:题干中明确给出“谁”="谁”的信息最大信息: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假设法:二选一或无确定信息、最大信息三、逻辑论证【提示词】论点: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据此认为论据:由于、因为、鉴于、根据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否定论点】1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1文段特征:文段只有论点、无论据,只能对论点进行反驳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话题一致”即论证充分【削弱之拆桥】1选项特征: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1常见干扰项:程度词不一致1时髦拆桥:论据:某物质中的一些元素有效论点:某物质有效削弱:某物质内该元素含量极少/要吃极多1话题不一致/存在漏洞,考虑拆桥【否定论据】1题型特征:题干中有“双方互思”,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题干有论据且在找不到否论点和拆桥1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1出现“反对者”,论点一般隐含其中1对策建议类选项不选【因果倒置and他因削弱】论点包含因果关系:……是……的原因;……导致/使得/有助于……;……增加/降低/加强/减轻……;这是由于……【因果倒置】原因和结果说反了论点:1导致2因果倒置削弱:2导致1【他因削弱】1承认结果,同一个主体、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原因1若论点是其中一种原因,则可用另一种原因进行削弱1他因本质:干扰因素,用于削弱论点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唯一关系1他因特点:同一主体、同一时间、不同原因【特殊提问】不能加强一一排除加强选项,削弱与无关均可不能削弱一一排除削弱选项,加强与无关均可【补充论据】1问加强/支持/赞同/证明,90%考查补充论据1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90%考查搭桥1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一一整体上解释1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一一部分上证明1补充论据特征:不论是原因解释还是举例子,均是针对论点1什么时候用补充论据:只有论点,考虑补充论据论点、论据的话题一致,考虑补充论据1选项出现诉诸权威(科学家的话),不能选1论点和选项中出现的限定词(时间限定、程度限定等),正确答案往往与论点对应【搭桥】1题型特征: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1选项特征: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1解题思维:找论点一找论据一去同存异一对比选项【必要条件】1提问方式: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1没有搭桥项:只有论点;论点、论据话题一致1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1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子1论点为方式+目的1加强就说做法可行/做法有效1削弱就说做法不可行/做法没有效果1“可行”和“有效”同时出现,没法选择,二者是一样的【加强论证】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有论点、有论据一一搭桥:找论点、论据一去同存异一对应答案有论点、无论据一一必要条件:没TA不行(常考方式+目的论点)要么找方式可行,要么说目的能实现【原因解释】1提问方式: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题干中存在看似矛盾的现象1解题思维:找矛盾一一转折词:但是、然而……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一、直言命题【定范围】:所有(全称)、有的(特称)、某个(单称)所有、某个范围小,有的范围大【定性质】:是(肯定)和非(否定)【考察角度】: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推出关系】小推大,大不能推出任何【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有的非转化二、模态命题【模态词变化】必然变成可能【量词变化】所有变成有的【性质词变化】是变成不是、非、并非不一定A=-(一定A)=可能不A【秒杀口诀】“不"去掉,“不”的后翻硬币三、三段论A-B,B-C,所以A-C【秒杀口诀】第一步,所有法;第二步,约分秒杀法;第三步,从结论找B法四、假言命题【秒杀口诀】谁是充分谁在前,谁是必要谁在后【补全】包含:论点包含论据内容论据:a-B;论点:A-B;隐含的条件为:A=a+b;要补充:bfB【约分】相交: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容重复论据:A-B;论点:A→C;约分:把A约,得B-C【搭桥】相离:论点与论据无关系论据:A;论点:B;补充的为:A与B的关系【矛盾】相切:论点与论据出现矛盾的转折词论据:然而;论点:-A;分为缺A和架桥五、基础构建【因果思维】1标志性:一般情况因为A,所以B1本质:A→B1加强:符号的重合度1削弱:-A(否因)、隔断因果联系【方式+目的思维】1标志性:通过A达到了B的目的。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aab2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b.png)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①基本定义:逻辑推理就是根据一些给定的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则,推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就像是走迷宫,入口是已知条件,出口是结论,迷宫里的规则就是逻辑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国考行测中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这部分占的分值不少呢,说实话,想在行测拿高分,逻辑推理部分必须得拿下。
③前置知识:得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吧,毕竟得先读懂题意才能推理。
还有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概念,像集合的概念在逻辑推理里有时候也会用到。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逻辑推理无处不在。
比如说你要根据路况判断什么时候出门上班不会迟到,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
在工作中,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也会用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逻辑推理在行测里是重要的一块,它和言语理解、数量关系等部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对其他模块的理解。
②关联知识:和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都有点关系。
比如类比推理里其实也有一些逻辑关系在里面,像因果关系之类的。
图形推理有时候也需要逻辑上的判断。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就是这个逻辑关系不好把握。
像真假推理里,有时候真话假话绕来绕去的,很容易晕。
关键就是要理清思路,抓住逻辑关系知识点。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是必考的啊。
考查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是给出一段话让你得出结论,有时候是给出好几句话,让你判断真假。
三、详细讲解【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 首先要仔细读题,把题目中的各种条件都拎清楚。
比如说题干说有三个人,分别做不同的工作,你得先把这些基本信息记在心里。
- 然后判断这属于什么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还是逻辑推理里的其他分类。
- 接着根据这个关系进行分析,就像搭建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堆。
比如如果是因果关系,就找原因和结果的关联。
②关键要点:- 看准题目中的关键词。
比如说“如果……那么……”“只有……才……”这些关联词,一旦看到,就要特别留意,因为它们指引着逻辑关系。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a099de4afe04a1b171de1a.png)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
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
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
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
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
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资料汇总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2eafe250e2524de5187e6d.png)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的四大原则逻辑推理的四大原则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日常推理是逻辑判断中难度不高,但考生很纠结的题目。
具体来说日常推理型是指在题干中列举大量的事实论据或者理论论据,然后问考生从中可以得出(或无法得出)某个结论。
简而言之,就是恰当概括题干给出论据,然后给出所支持的论点。
下面总结了四大原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话题一致原则。
即题干和选项要说的是同一件事,同一个话题。
选项不能与题干不一。
例题: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到的各种绝活念念不忘。
如今,这些绝活有了更为正式的称呼一一民间艺术。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民俗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城市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兴趣爱好快速分流和转移,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流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市场化是民间艺术的出路B.民俗文化需要抢救性保护C.城市建设应突出文化特色D.应提高民间艺术人才的社会地位这道题的答案选的是B,就是充分利用了话题一致原则。
我们阅读题干可以发现,题目主要说的就是民间艺术面临生存危机。
A,C,D选项表达的意思,题干中都没提到,这叫话题都不一致。
第二,整体优先原则。
就是对题干整体的概括优先于对题干局部的描述。
有些题目,你会发现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在题干中找到依据,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运用整体优先原则了,在四个答案中,进行从优选择。
例题:研究员挑选了600多名学生,让他们在屏幕背景为红蓝两色的电脑上接受测试。
结果用红色背景电脑的人在记忆、校对等准确性方面得分较高,而使用蓝色背景电脑的人则表现出了更多出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穿红色服装的运动员在拳击、跆拳道、摔跤等比赛中的获胜率为60%。
蓝天、海洋给人带来开放和宁静感。
由此推出( )A.蓝色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B.红色和蓝色容易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C.红色在潜意识中象征着某种优势D.红色易使人联想起愤怒、进攻性和勇气这道题的答案是B。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11525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题型核心知识点归纳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题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掌握其核心知识点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归纳几种常见的逻辑题型及其核心知识点。
一、翻译推理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基础题型,其核心在于将题干中的语言表述转化为逻辑表达式,并通过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1、关联词及其翻译常见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如果 A 那么B”翻译为“A→B”;“只有 B 才A”翻译为“A→B”。
2、推理规则(1)肯前必肯后:如果 A 成立,那么 B 一定成立。
(2)否后必否前:如果 B 不成立,那么 A 一定不成立。
(3)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A 不成立时,无法确定 B 的情况;B 成立时,也无法确定 A 的情况。
二、真假推理真假推理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若干论断,判断其真假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矛盾关系常见的矛盾关系有:“A 是”与“A 不是”;“所有 A 都是B”与“有的 A 不是B”;“有的 A 是B”与“所有 A 都不是B”等。
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A 都是B”与“所有 A 都不是B”,两个“所有”必有一假;“有的 A 是B”与“有的 A 不是B”,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三、分析推理分析推理需要通过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和推理,得出具体的对应关系。
1、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条件,直接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2、最大信息法从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入手进行推理。
3、假设法在无法直接得出结论时,通过假设情况来进行推理。
四、归纳推理归纳推理要从题干的陈述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
1、正确选项特征可以是对题干内容的简单概括,或者是基于题干合理的推断。
2、错误选项特征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过度推断、以偏概全。
五、加强论证加强论证是要找到能够支持论点成立的论据或补充条件。
1、加强论据通过增加新的论据来支持论点。
2、建立联系说明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公考逻辑知识点总结
![公考逻辑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134d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f.png)
公考逻辑知识点总结逻辑是研究推理和思维的学科,涉及到命题、论证、推理和推断等方面。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逻辑知识点主要包括命题逻辑、谬误、逻辑推理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命题逻辑1. 命题的定义命题是陈述句,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者假。
例如:“天空是蓝色的”就是一个命题,因为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者假。
2. 命题的逻辑连接词命题逻辑主要涉及到命题的逻辑连接词,主要包括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等。
合取表示“且”,析取表示“或”,条件表示“如果……那么……”,双条件表示“当且仅当”。
3. 命题逻辑的真值表真值表是用来表示命题逻辑中逻辑连接词的真假情况的工具。
通过真值表,可以方便地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4. 命题的简化和合取范式通过命题的简化和合取范式,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化为简单的形式,从而方便进行逻辑推理。
5. 命题逻辑的蕴含和等值关系命题间存在蕴含关系,表示一个命题可以由其它命题推出;等值关系则表示两个命题的真值总是相同。
第二部分:谬误1. 谬误的定义和分类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形式谬误和实质谬误两种。
形式谬误是指形式上的错误,实质谬误是指内容上的错误。
2. 常见的谬误类型常见的谬误类型包括陷阱式谬误、诉诸人身谬误、偷换概念谬误、悖论等。
3. 防范谬误的方法防范谬误的方法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
第三部分:逻辑推理1.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
2. 假言命题和倒置命题假言命题是表示条件的命题,倒置命题是表示对假言命题进行否定的命题。
3. 排中律和三段论排中律指任何命题或其否定中必有一真一假,三段论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形式。
4. 迭代推理和拼凑推理迭代推理是指通过重复应用规则来达到推理的目的,拼凑推理是指通过组合不同的命题来得出结论。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ebef7867ec102de3bd8900.png)
逻辑推理题的解析及答案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
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笔记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0930de580216fc710afd68.png)
11根本要求:题型要全面技巧要协调命题惯性要可持续基此题型: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文字推理〕类比推理〔文字推理〕定义判断〔文字判断〕事件排序〔在国考里已经不考〕第一局部:图形推理1.考察观察、抽象和推理能力形式:推理路线的变化实质:数量、位置、样式2.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抽象:抽象事物的本质推理:推理事物的预期3.图形推理形式题型:〔1〕空间重构类:——平面组成型——折叠图形型——线条组成型——拼合图形型〔2〕规律推理类:——类比推理型——比照推理型——坐标推理型推理路线: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4.总结:〔1〕形式上的变化,其本质上是推理路线的变化〔如5+1或九宫圆〕:——5+1:可以拆成一串、比照〔135/246〕、前3后2即33组合等几种推理路线〔即5个一串;三个一组〔有两种,即135/246和33组合〕〕——九宫圆:可以拆成横行、竖列、对角线;S型、O型〔适用中间全黑或全白〕、G型等几种推理路线〔即3〔3个分组〕+3〔3个一串〕〕〔2〕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数量变化、位置变化、样式的变化〕实质上的变化,只有三种:即数量、位置、样式★规律推理类〔一〕数量规律推理类:1.题目特点:各图元素凌乱〔看见乱,那么需要数数量,数什么的数量,点线角面素〕局部元素数量明显变化数量类型:点、线、角、面、素〔元素的个数或种类〕〔1〕.点:——交点:切点、割点〔两条线得点,要么相切要么相割〕端点:出头点〔一条线的点〕——做题按顺序来,先数点;数点可以单数切点啊、割点啊、出头点啊,看有规律么。
如果没有的话,可以两两结合相加减等来数〔即数所有的交点〕,从而发现规律〔2〕.线:——线段:有起点有拐点的笔画:有起点有终点的〔有数笔画的数量、有一笔画能画完等情况〕——一笔画问题:奇点的个数为0或2的连通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其中,当从某点能引出偶数条线时,我们定义该点位偶点。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
![公务员常考各类逻辑推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f60329ddccda38366baf1b.png)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
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
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所有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3. 有些A是B 等价于有些B是A4.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有些B非A关于所有和有些的关系,我们用文氏图来说明比较让人好懂(怕看了会晕的话,就跳过吧……)集合A和集合B的相互关系1.A和B相异(所有A非B,所有B非A)2.A和B相交(有些A是B,有些B是A)3.A真包含于B 例,福建人(A)真包含于中国人(B)(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4.A真包含B 例,中国人(A)真包含福建人(B)(有些A是B,所有B是A,有些B是A)5.A和B全同A和B范围完全一样(所有A是B,所有B是A,有些A是B,有些B是A)晕掉要注意的是肯定的前提只能推出肯定的结果,否定的前提只能推出否定的结果!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再强调一次!比如,我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笑了,就可以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就不能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说然后要注意的地方来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很多人想都没想就得出“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结论,是不是?在逻辑题里,这是错误的,推不出!在逻辑语言里的有些,有三种含义,举例说明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1.只有一个人笑了2.有两个人笑了3.有九个人笑了以上都是符合“有些”的含义的情况那么现在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还能笃定地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吗?很多人觉得我讲这些简直就是废话,但栽在这废话上的人还真不少,等会我再找个例子给你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这两个词单讲都没什么意思,但是一旦它们和所有跟有些连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让人头大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以下几个等价式子开始看着会有点吐血……“不可能所有是”等价于“必然有些不是”“可能有些是”等价于“不必然所有不是”“不必然所有是”等价于“可能有些不是”看出点道道没有?我这里就不列出所有的排列组合情况了这就是必然和可能的转换解题的钥匙所在1.必然/可能加上否定词后用另一个替换2.所有/有些直接替换3.肯定的变成否定,否定的变成肯定所有这类逻辑题都是这样扰乱考生视线的,明白转换关系以后就可以英勇地扫掉一大片类似的题目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圈出这三个关键词!然后一一对比,得出答案,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三个然后我们代入题目里去吧……题面: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可能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累……这题的所有分解都在这里了,会了这题应该这一类题都会了吧……不过还是要做其他题巩固巩固才能提升我们的速度哦~速度快才是王道嘛!*^_^*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这个高中数学大家就学过了,简单点带过吧,讲或和且,主要讲的是判断真假性要使命题(A且B)为真,那么要求A和B均为真要使命题(A且B)为假,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假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真,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真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假,那么要求A和B均为假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的是“A或B”因为“或”这个词所带来的关系它包括了两种大的情况一是A和B相容(至少其一)A或者B二是A和B不相容(必居其一)要么是A,要么是B;不是A,就是B怎么理解这两句话,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我们用关联词区分(我在重新看这部分的时候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的,除了关联词之外,千万要再三确认到底是什么情况)比如:有一天晚上,有家小店被小偷光顾了,街只上只发现甲和乙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于是警察就把这两位请去谈话了。
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至少其一,既可能是他们一起偷的,也可能警察调用了小店里的监控录像,发现只拍到一个人跑进来偷了东西又逃走了,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必居其一,如是是甲,就不是乙,如果是乙,就不是甲。
这时候,警察就会说:“你们两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先介绍一个符号推出符号=>(这个东西念“推出”,做逻辑题肯定要用到的东西,废话一句……)在这个符号左边的东西称为前件,右边的东西称为后件A=>B 这是一切逻辑关系的基础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我们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这都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是一句文字表达的话,你怎么抽象出这样一个式子和关系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只要A就B”“若A则B”“一A就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前件推后件A=>B 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只有A才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后件推前件B=>A判断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很重要。
因为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你的判断就关系到这个式子的写法正确与否。
接下来是逆否命题,在这里我们说两点,1.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假2. A=>B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表示特殊关系的关联词.“除非A否则B”记一下就好,有个非字,所以是非A=>B不理解就记下来逆否命题的使用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这个往往可以让我们发觉出题目中给的隐藏条件。
举例说明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解释一下。
别看这题简单,以上几个知识点都有了例4.毛爷爷说过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人不犯我是我不犯人的充要条件B.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充分条件C.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必要条件D.当且仅当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呵呵,只看这句话没什么,当是如果拿来分析,用言语理解来想问题的童鞋们估计很容易就晕掉,那怎么从题面中抽象中逻辑语句来呢?首先把文字转化为字母人犯我=A;我犯人=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非A=>非B 等价于B=>A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B 等价于非B=>非A整理一下我们获得的信息有1. 非A=>非B2. B=>A3. A=>B4. 非B=>非A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看起来像是废话的东西?为什么顺序是1234不是1423?因为要再强调一次,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2是由1得出的同真假命题,同理,4是由3得出的同真假命题最后综合1和4,2和3你才能得出以下结论5. A=>B ,B=>A 于是A<=>B 符号<=>,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等价于”,可以逆推6. 非A=>非B,非B=>非A由5我们知道A是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另外,“等价于”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当且仅当”由6我们知道非A是非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于是本题选AD很多人觉得唉呀,这有什么,太小儿科了,那么~再来一道真题实战演练例5.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那么b);如果W国的食品经常出现违规(如果b),那么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c);如果联盟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c),那么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那么d);如果联盟民众反应强烈(如果d),那么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检测(那么a),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的入境口对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联盟的民众不会反应强烈(那么非d)。
由此可见AA.联盟不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B.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C.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D.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对于循环论证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像我上面写的那样,把长长的条件全都用字母代替,然后转化为直接的字母逻辑题来判断,就会变成简单很多经过简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为真:1.a=>b (等价于非b=>非a)2.b=>c (等价于非c=>非b)3.c=>d(等价于非d=>非c)4.d=>a (等价于非a=>非d)5.a=>非d(等价于d=>非a 。
这个等价信息对解题没用)这题是循环论证,突破口就在第四条和第五条。
除了题中所给的这五条信息,我们还能得到转化的同步五条信息为真,即上述五条后面的括号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