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新人教版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94b32379563c1ec5da715d.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290b57e45c3b3567ec8b61.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学生进入八年级近代史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七年级下册中地位非常重要。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第一部分明清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历朝经济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必然结果,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第二部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是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经济上,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并且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也就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上,盲目自大,阻隔对外交流,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学习这一课,可以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很好的衔接起来。
○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有自我教育的要求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能力较弱。
2.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认识。
3.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强感性认识,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4、相应对策:借助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自主、合作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集体智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有了较大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b1aadf195f312b3169a5b3.png)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20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①②2.手工业:①②③3.商业:明清时期,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⑴时期:以后⑵地区及部门:、等地的业中⑶特征:“,”。
⑷关系: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的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⑴原因:①②③⑵过程:①②③⑶广州十三行的职能:⑷影响:①②1.明朝为什么要大量引进高产粮食作物2.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学习本节课,对于现代化建设你有何建议?【夯实基础】 1.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 ①玉米 ② 甘薯 ③占城稻 ④马铃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2.在明朝,瓷器制造业居首位的是 ( ) A .杭州 B .景德镇 C .苏州 D .遵化 3.明朝时传入我国,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是( ) ①小麦 ②玉米 ③荞麦 ④甘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稀疏地出现在 ( ) A .江南一些地方 B .淮北一些地方 C .东北一些地方 D .西北一些地方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
后来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 A .漳州 B .广州 C .云台山 D .宁波 8.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目的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创新应用】 9.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https://img.taocdn.com/s3/m/9b1a4f32227916888486d7ea.png)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
资本主义萌芽。
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思想教育目标: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却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所增长,但发展非常缓慢。
腐朽的封建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思考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影响,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对比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探究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四教学过程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宋元经济的发展概况。
经济在明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方面:引进了国外的大批农作物。
比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手工业方面:南方的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和南京的丝织业的发达。
松江棉布的畅销。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特产清花瓷。
商业方面:著名的商贸城市:南京和北京。
很多的富人从事商业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比如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出名。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
在苏州和松江的纺织业首先出现。
有很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出现了所谓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局面。
而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
清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供自给。
这种封建的自然经济,是造成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从世纪下半期起,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582f8c94dd3383c4bb4cd28d.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商业繁荣的表现、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策略和方法
复习提问法:既巩固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又可导入新课,还可以满足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愿望,加强师生互动
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
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史料和图片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预先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稿-人教版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稿-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d408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1.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我今天所说的课选自人教版历史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课,题目是《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众所周知,明清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而与此同时,西方正发生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
明朝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朝统治在政治上采取“闭关锁国”。
为什么呢?对此,课标明确提出,要能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和分析其历史影响。
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近现史上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本课的地位非常重要。
本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客观上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主观上政治的“闭关锁国”相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冲突。
如何使学生在这对矛盾中与历史产生共鸣,从而在现实上对改革开放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呢?我在这一矛盾中又充当什么角色呢?我告诉自己:我不仅在组织学生面对矛盾,学习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①、明清经济的发展,内容虽然多,但不是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图文归纳的能力;②、明清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这是我要树立的第一对矛盾,也是重点。
③、创设第二对矛盾“闭关锁国”与“改革开放”和第三对矛盾“改革开放”与现在的金融危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这些处理,形成这样的认识:开放有挑战也有机遇;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从思想上加强学生拥护改革开放的自觉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展示玉米、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甘薯等农作物导入,简单介绍它们的来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疑问: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对当时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起到设疑激趣点题的功效。
识记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就是明清经济的发展。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42042661783e0912a2162a37.png)
第22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5___116页的内容,思考、讨论,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2、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3、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5、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230df1280740be1e650e9a32.png)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 ____________政策
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第二十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记住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A、 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江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A、 杭州 B、苏州 C、松江 D、景德镇
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A、 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冰裂纹瓷器
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பைடு நூலகம்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A、 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7ae372287375a417866f8fde.png)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推向,出现了一批基地;
丝织业:是明代的丝织业的中心,后来居上。
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空前活跃,、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以后(2)地区:、等江南地区
(3)行业:
(4)特点:以生产为目的,"出资,出力。"
A、以农为本B、重本抑末C、鼓励官办工商业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集体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助学
小组交流、组间挑战
二、拓展深学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预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对外政策:“”
(二)局部揣摩
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
(1)农业: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等高产粮食作物,不断推广;还从国外引进、和等;
A、广州B、宁波C、泉州D、南京
8、"皇上,我朝物产丰富,无须与他国交流。"这句话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侵略
9、清代拥有三万多台织机的丝织业中心是
A、苏州B、杭州C、南京D、上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ba22a0050876323112127e.png)
②材料1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
③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哪些发展?
答:
④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投影图片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四、明朝制瓷业以青花瓷为主。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
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巡视检查
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引导
教师点评
教师归纳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11d19c680203d8cf2f240e.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先学后教,以教导学”。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导入设计:同学们:你能举出代表我国古代历史辉煌的事例吗?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然而,到了近代,我国历史却从辉煌走向了耻辱,多媒体展示近代“耻辱的历史”,当我们想起祖国历史这些巨变时,心中不免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明清时期究竟发生了哪些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设计思路:由提问、展示图片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让学生阅读教材115页1-3段回答以下问题:1、明朝引进了哪些农作物新品种?哪些农作物是从南美洲引进的?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甘薯、玉米、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图片,并且提问在明朝之前还有哪个朝代引进了农作物?(北宋引进占城稻),教师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补充——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明初耕地面积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明代初期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高达1亿以上,这会带来粮食危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04c2233bcaaedd3383c4d39b.png)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 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 正传》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阿Q 准备把庙里最值钱的物品——宣德炉偷出去卖掉。
在今天,据说一个宣德炉当值百万之价。
右图中的宣德瓶曾经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创中国瓷器之天价。
【思考讨论】 你知道“宣德”是怎么回事吗?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出口的?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1.在明代,北方地区用棉花纺纱织布,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的棉布。
明朝末年,北方出现半地窖式的房屋,屋檐高出地面二尺多,开窗透入阳光,在里面纺纱织布,织出了紧实细密的棉布,这是为什么?想想看,谁说得对?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新品种 手工业:棉纺织业——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和南京;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 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 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开放四个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 船只的载重量 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海外贸易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 形成 影响男孩说:“北方气候寒冷,在地窖房里纺织比较暖和,所以能织出好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https://img.taocdn.com/s3/m/86c78d82fab069dc51220124.png)
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措施,是无法地御殖民侵。反而妨碍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倒退,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交流反思】
讲课中要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坚决反抗外来侵罗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明朝中后期
2、地点: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3、性质: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三、“闭关锁国”
1、原因:御敌于国门之外
2、表现:禁还政策
3、影响: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课后反思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题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26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明清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地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目标: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力日衰说明封建制度衰落。
3、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实践应用】
分析课文:
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的历史现象。“闭关锁国”政策,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检测反馈】
分析
中国的瓷、丝最受外国的欢迎,说明当时中国的科技较发达。
重
点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闭关锁国”
难
点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ab6c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9.png)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及其后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树立开放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闭关锁国政策背后的历史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提问: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有哪些发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是如何形成的?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2)讨论: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5. 总结提升:(1)总结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2)强调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倡导开放意识。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2. 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3. 谈谈你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及其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开放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的认知程度;3.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背后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反思和批判思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b6b725eefdc8d376ee32a1.png)
第20课明清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设计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农业、手工业较前有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知道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影响。
2、探索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掌握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史料分析。
3、以史为鉴,体会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概念。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后来居上,到清代已拥有3万多台织机。
制瓷业中心是,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清的商人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时间: 2.地点: 3.行业:4.具体表现:“,”,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5.性质:他们之间的这种与的关系,是一种的生产关系。
6.发展:到清代,这种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的传统观念,推行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由于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
2.过程:①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
②统一台湾后,开放个港口。
③后来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①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明南都繁会图(南京的繁荣景象)1.观看图片,上边有“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想一想,这种景象反映了什么?东西两洋和西北两口分别指的是什么?2.故事欣赏: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两口子,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dc2f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7.png)
七年级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2.难点: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那么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如何呢?2.教学内容(1)明清经济的发展①农业:明清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技术提高等方面。
②手工业:明清时期,手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纺织、瓷器、冶金等行业。
③商业:明清时期,商业逐渐繁荣,形成了许多商业中心,如北京、南京、苏州等。
(2)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统治者担心外国势力侵犯,同时认为我国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通商,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对外商进行严格监管,限制其活动范围;禁止中国人出国,对出国者进行严厉惩罚。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避免了外国势力的入侵。
②消极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3.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了解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但同时也使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外国侵略创造了条件。
4.作业布置(1)熟记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5.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196091a6c30c2259019e92.png)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梳理】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后来居上;③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以后,、等地的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的政策——严格对外贸易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政策;②清朝前期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受到,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也不能,使中国逐渐。
【学习自测】1、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有①水稻②粟③玉米④甘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A.苏州、南京 B.北京、南京 C.广州、泉州 D.苏州、湖州3、我国历史上传统的重要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4、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A.专制统治加强B.对外“闭关锁国”C.频遭列强入侵D.政治腐败5、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一概排斥西方商品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设计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②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③运用实物展示激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
②通过学习,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1、重点①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闭关锁国。
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准备〗1、实物资源①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
②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
③清朝铜钱若干。
2、小黑板-----《预习提纲》(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④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5)闭关锁国。
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吗?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上课前准备好的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在学生的疑问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农产品你知道原产于哪里吗?它们是怎样从国外传入我国,在我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会了解这些问题。
----56----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3—124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明朝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口大量增加,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就尤其突出。
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进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还未发明呢?(放映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
)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
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受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商品种类增多。
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2)城市繁荣。
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
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引导学生看《皇都积胜图》和《南都繁会景象图》,提出问题:图中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商品经济的繁荣)师:明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商人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
现请看课本第125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
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机房)----57-----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丝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
(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
(3)唐宋以来,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
假如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用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哪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是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用与被雇用、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师:“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引申为断绝往来;“锁国”指像锁门似的把国家关闭起来,不与外国交往。
“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封建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拒绝和他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清朝时它得到了严厉的实行,那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呢?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与之交流并引导:(1)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
(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具有的超稳定性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交流。
(3)统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固步自封,虚骄自大的浅见陋识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4)是在封建专制日趋衰落时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消极防御策略,也是对中外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的畏惧表现。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可能)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联想一下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展,导致经济的停止和倒退。
中国因闭关锁国,与世隔------58------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更看不能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于是,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领先于世,推动过世界前进的中国落后了,且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在反对西方国家侵略、奴役、压迫的过程中失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师:正是由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勇敢的加入了世界竞争的行列中,你们应该不忘过去,好好学习,面对未来。
三、课堂小结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四、自由空间请学生就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感想,提提问题。
五、练习:材料“机房之内,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材料中“机房”、“机户”、“机工”实质上各指什么?2)“机工”是怎样获取报酬的?3)“机户”与“机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4)这种现象出现于何朝何地?六、作业:简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表现、意义。
附:板书设计一、清朝对外交往采取闭关政策,理解其作用A进步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自卫作用B消极方面:阻碍手工业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的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16世纪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
三、松江是棉纺织中心,杭州、湖州也是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四、明朝制瓷业以青花瓷为主。
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