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奈达翻译理论
A
5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1.提出翻译重心转移的思想 2.提出 “功能对等” 的翻译原则 3.创立逆转换翻译方法
A
9
奈达的著作
奈达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
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 Translating) 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A
8
奈达理论的贡献
奈达具有创见性的翻译理论和见解使西方翻译理论更加科学化 , 对人们的翻译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标志着西方翻译理论 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其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
10
T hanks!
10:30AM
September
2011
信息论交际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翻译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交际论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
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
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见该书第25页。
]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
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
这就与在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
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
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
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
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其源头活水。
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
奈达的翻译思想【最新】
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对大量翻译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圣经》的翻译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开放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学者的译学理论,他的翻译观也是国内译界评价和引用,探讨最多的,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参考文献:
1.《谈谈对奈达的所知和理解》张经浩《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2期
2.《奈达翻译理论评述》熊德米《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卷第4期
3.《不能用“等效”原则解读奈达的翻译理论》李田心《外语学刊》
2005年第2期
4.《奈达翻译定义之我见》李田心《外语研究》2004年第6期
二.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
从其理论成果来说主要体现在:1.把信息论和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dynamic equivalence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翻译标准;这种主张以意义为先,形式结构上做些大的改变,可能非常合理的思想遵循了开放性翻译原则,对翻译界关于“直译”和“自由译”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法。2.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认为要评判译文质量的好坏,必须看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如何。这对于一直以来只强调文本的翻译质量,而忽视译本的服务对象,是有着很大的进步性的。3.将语言学的内容应用在翻译领域,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本身的可译性。两种语言即使形式上差异很大,在意义上也是相通的。这种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新的姿态,对增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作为一个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奈达兢兢业业,将其一生奉献给了学术事业。近年来,他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My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especially as the result of seeing what is happening in so many schools of translating here in Europe. I myself was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nd semiotics to the issues of translation.《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无论发生怎样的改变,奈达给翻译理论研究带来的活力以及为翻译理论作出的贡献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的。
Chapter 1奈达的翻译理论
Chapter 1奈达的翻译理论一、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描写语言学阶段(1940~1950),主要对句法,词汇学及语义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来说明语言的结构本质,帮助人们了解外语与翻译间的基本问题;(2)交际理论阶段(1959~1969),认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和技能,因此译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处理语言结构,利用语言学及描写的方法去解释翻译中的问题;在交际理论和信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3)社会语言学与符号学阶段(1970~),为避免引起过多的误解,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更为注重语言交际和语义成分分析中的文化因素。
二、奈达的主要翻译理论从两个方面来简要回顾奈达的翻译理论:(1)翻译的科学性;(2)动态对等原则。
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对现代翻译研究有突出贡献。
形式对应和功能对等〔即动态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他认为形式对应是指代表源语词或句在目的语中最切近的具有对等功能的词或句,在语言对之间并不总存在着形式对应,要根据原文语体来决定使用形式对应还是动态等值。
他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而提出翻译的“功能对等”说,将翻译的过程归纳为三步:分析-转换一重构,以达到理解原文语义与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转达语义,最终获得与原文语义和语体上的对等。
三、对等理论的适用范围许多翻译家都认为其理论是不适合文学翻译的。
以诗歌翻译为例,林语堂曾经说过:“诗乃最不可译的东西。
无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而尤其是抒情诗)都是不可译的。
”辜正坤在《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书中所言,“凡属语言本身的固有属性(区别于他种语言)的东西往往都不可译”。
针对这一问题,郭建中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并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文体和一切的翻译目的,他指出:“哲学、历史、科技等著作,要求如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迁就目的语的读者水平或目的语的文化规范。
”四、对等理论的形式与内容之争所谓形式与内容之争,是由奈达的一句话引来的。
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
论《阿Q 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张 飘(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
关键词:《阿Q 正传》译本;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4-0063-05作者简介:张飘(1988-),女,四川成都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和西汉翻译。
符号学早期代表人物皮尔斯是三分法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将符号定义为对象、符号和解释项三位一体的结构。
美国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莫里斯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学意义观应用于语言研究,从而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他重申了索绪尔的“意义即关系”这一著名论断,这对语言翻译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的,阐释了语言与语境及社会不可分割的特性。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是把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的代表人物,认为翻译就是一种符号转化的活动,介绍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国内的陈宏薇教授在各符号学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优点,形成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观,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种。
功能为皮特·纽马克对语言界定的六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言内意义作为同一符号系统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意义,在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中最为复杂,主要从语音、词汇及句法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
奈达的翻译思想
奈达翻译思想简介摘要: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他的著作横跨45年,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对大量翻译问题作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圣经》的翻译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我国学术门户开放后较早引进的当代外国学者的译学理论,他的翻译观也是国内译界评价和引用,探讨最多的,成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 dynamic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一.奈达翻译思想简介1.发展阶段奈达的翻译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和社会符号学阶段(《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描写语言学阶段(40-50年代),他主要从语言的词法,句法并结合翻译理论阐述语言的本质和语际翻译关系,试图找出更加科学的语言翻译转换规律。
交际理论阶段(60年代),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地阐述了翻译问题,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造,而且还是一门科学。
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以后),他主要研究语义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现象,对这种符号现象的解决必须依赖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翻译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原语在译语中忠实地表现出来,让译文读者象原文读者一样,可以感受到原文的种种意蕴。
2.核心概念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Nida),因此他认为翻译决不仅仅是一门科学;翻译也是一门技巧,但归根结底,出神入化的翻译则是一门艺术。
浅议奈达翻译理论中的符号学概念
用传统语法中的词性来描述语言 只能机械地揭示不 同 词汇 即符号之间的句法关系 ,不能深层次地揭 示他 们之间 隐藏着的更复杂的关 系所体现的意义 。如果将 上面句子译 为“ 他用象征手法描写双重人性的故事 ”效果将会更好。为 ,
了建立科学的模 式来 完善他 的思想 , 于词和词的关系 , 关 奈
理论极力摒弃的。
以解决社会文化差异 带来 的翻译障碍 。 符号学 的一个基本概念是 任何 一个符号 , 无论是字 、 词 等语 言符号 , 还是手势 、 体活动等语 言外符 号 , 身 都只有 在 其所处 的环 境( 系统 ) 中才有 意义 。就如 同我们认 为 2 4 8 , 、
三个数字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 , 为系统 A, 么 1 、2 称 那 63 、 6 4三个数字放 到一起也可构成一个系统 , 称为系统 B 如果 。 要将系统 A中的符号拿出来放 到系统 B中 ,就不能再用 原
的大环境——文化 以及文化 中除语言之外 的符 号体 系。 比 如肢体语言在不 同 的文化 中代表不 同的意义 , 物 、 动 颜色 、 数 字等在不 同的文化中有 不同的 内涵 等。为了更好 解决这
些 问题 给翻译带来 的困难 ,我们引入符号学特 别是同构体
明显 的“ 翻译 腔”重视 的是形式上 的对等 , , 这是奈达 的翻译
心句 :
【】E gn ia& C al T br h er n Pate f 2 uee Nd h e ae.T e T oy d rci o r s h a c
Ta s t n 【 . ie:.Bi 16 . r Li M】 dnEJ rL 99 n ao e L . l
① 1le s o e ig ' ri sm t n . I e h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1)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parts of speech) 实体(object) : book, women, ghost 事件 (event) : go, love, talk 抽象概念(abstract) : green, slowly, often 关系(relations) :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逆转换翻译理论(Back Transformation)
原文
检验
译文
转换
分析
重组
改变 调整 删减
3)用同构体(isomorphism)概念解释 社会文化语言符号
符号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任何一个符号, 无论是字、词、句成语这类语言符号, 还是手势、身体活动等语言外符号,或 是社会行为这类社会符号,都只有在它 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中才有意义。
现代交际理论
翻译的交际学理论
交际功能
二)“动态对等”理论的内涵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 容,是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 接受语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 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 完全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 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 理解了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奈达翻译理论
社会符号学阶段(1970年起) 奈达对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把 其有用成分纳人了新的社会符号学的模式。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 Eugene A. Nida
奈达在其核心理论——“功能对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 其核心就是,找出目的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 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息。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 面,其次是在形式风格方面。力求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达到 对等,即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 本一致。
描写语言学阶段(1943年到1959年)
在这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 现象和词法现象。他不是把语言差异当作 现象和词法现象。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当作相同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奈达翻译思想的三个阶段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奈达翻译理论简述
尤金·A·奈达( Eugene A.Nida )
尤金·奈达(1914--2011), 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 家。曾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 持翻译部的工作,并提出了自 己独特的翻译理论。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
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奈达翻译观:翻译中的转换生成语法一、引言奈达作为“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倡导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进行翻译理论的构建。
通过借鉴经典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核心句及转换等概念,奈达提出了“逆转换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著作和文章中,奈达试图通过对语言句法、词法和语言翻译问题的描写,阐明语言的结构性质。
在奈达翻译理论的形成期即交际理论阶段,奈达力图把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
他认为:“翻译科学,更确切地说,是对翻译过程科学的描写”(Nida,1975)。
奈达认为,对翻译科学研究,应看作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包括翻译涉及的各个方面,即我们需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这种比较。
奈达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大有帮助。
从70年代到现在,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他更多地注意到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并开始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综观奈达的翻译思想,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实质: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Grammar,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以1957年发表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为标志。
转换生成语法以句法描写为目标,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句法部分,由一个基础部分(a base) 和一个转换部分(a transformation part)组成。
基础部分描写语言的基本结构,生成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转换部分包括转换规则,将深层结构再转换成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总之,无论使用归化还是异化方法,其目的是体现原影片的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吸引观众的眼球,唤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三、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片名翻译评析
以上都是以归化的方法翻译得较好的片名。有些片名以异化的方法翻译,也很传神。如:影片《The Sound of Music》中,美妙的音乐歌曲贯穿始终,为影片平添不少魅力,译为《音乐之声》,会让人联想到影片里一定会既有美妙音乐,又有动人故事,从而唤起观看欲望。影片《Love Story》译为《爱情故事》也很贴切。众所周知,爱情是影视作品永远的主题,既然这个爱情故事被拍成电影,又被从好莱坞引入中国,一定会有它的独特之处,于无声处见功夫,既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又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类似好的片名翻译还有:《Master Spy》译为《王牌间谍》,《True Lies》译为《真实的谎言》,《A Walk in the Clouds》译为《云中漫步》,《Dances with the Wolves》译为《与狼共舞》等。
[参考文献]
[1] Nida, Euபைடு நூலகம்ene A.&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E. J. Bill: Leiden, 1982.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奈达
西方现代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把翻译问题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试图对翻译研究这个古老的课题赋予新的含义,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
奈达(EuguneA.Nida)的理论就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出代表。
打破了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的标准。
他是迄今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正因为有了他,美国翻译研究领域才有了自己的“明星”,美国翻译理论也得以在二战后不断呈现后来居上的状态。
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
2011年8月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世长辞,享年96岁。
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
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理论就介绍到中国,并成为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余篇,另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参考书。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谭载喜1999,xv-xxi第一阶段:早期带有明显美国结构主义色彩的语言学阶段或描写语言阶段(1943-1959)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现象和词法现象,特别是关于《圣经》的翻译研究,这一阶段是奈达翻译思想及学术活动的初期。
深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者Edward Sapir, L. Bloomfield 等的影响。
通过借鉴乔姆斯基转化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理论,使自己的翻译理论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第二阶段:翻译科学说和翻译交际说阶段(1959-1969)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64年他出版了重要专著《翻译科学探索》此书的问世,可以说是奈达翻译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作者:杨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旅游资料的英译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对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能否巧妙而恰当地转换到译文也便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重点。
文章将以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来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社会符号学意义理论[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2一、高质量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目前,世界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深度旅游时期。
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游客会不仅仅满足于度假观光,更期待在旅游的活动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洗礼,追求一种文化旅游。
同样的,旅游资料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传达景区旅游信息,更侧重的应该是一种宣传功能,其目的就是通过向游客介绍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特色以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和欲望,充分发挥旅游文本的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和美学功能等等。
旅游文本囊括的种类也很多,狭义上的旅游文本包括旅游指南,景点名称、导游词、景区标语、酒店介绍、民俗风情画册,等等。
由于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应用文体的翻译,其最终目的就是将一国独特的文化信息通过翻译传递给另一国的游客或者读者。
但是,如果没有将两种语言代表国的文化差异考虑进去,并在转译时准确地做好处理,译文读者将很难理解,译文也无法达到其预期的宣传效果。
如果出现严重因为措词愿意导致的误译,可能还会对景区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笔者在某三线城市级旅游景区的一个商店里看到一个标牌中文写的是“干货区”,但是其英文竟然是“Fuck Food District”。
这是个严重的措词错误,笔者相信哪怕是我国的中学生看到,也会知道这个翻译有很严重的问题。
原本店主标英文本就是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信息的,反而变成了笑话,而且看上去也令顾客倒胃口!单从笔者的旅游经历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就是英译本的质量普遍都不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旅游景点。
奈达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 语义系统(三种意义),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
分为:
• • • • • •
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3)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 , 4)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5)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 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语用意: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包括:
例子
1、表征意义(]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及在交际 中的态度)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三、语用意义
1. 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 身份、性别、年 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 度) 2. 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 的感情) 3.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 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4. 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 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5.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 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子
5、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仿拟英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鲁迅作品中的仿拟英译秦禺,龚晓斌(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仿拟作为鲁迅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仿拟修辞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该研究将选取鲁迅作品中几个比较典型的仿拟例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根据陈宏薇提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中的仿拟英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仿拟;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1-0126-021引言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作品,不仅包括他的小说,还有他包罗万象的杂文,散文以及诗集,都创造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兼具深刻的思想意义。
他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中国传统思想、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这些文化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
仿拟,一般来说包括仿词、仿句、仿篇几种类型,是鲁迅作品中较为鲜明的一个特色。
简单的模仿不能算是仿拟,仿拟之中有创新;随意生造词语也不能算是仿拟,鲁迅先生作品里所用的仿拟手法,是对语言的再创造[2]。
鲁迅善用灵活的仿拟修辞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起到揶揄讽刺的作用。
鲁迅作品英译本众多,但大部分只是选取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尤其以《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为主进行编译,范围相对比较局限。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1954年翻译的Selected Stories of Lu Hsun 以及之后在1956-1960年间整理再出版的Selected Works of Lu Xun ,译本涉及鲁迅的几乎所有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是众多英译本中覆盖面最广的。
目前,国内外对鲁迅及其思想和作品的研究很多,而且成果颇丰,但相比较而言,对鲁迅作品英译的研究成果较少,一般表现为单篇的译文对比或书评。
符号学翻译
符号学翻译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
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
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
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
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
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
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
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
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
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
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
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
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奈达及其翻译理论
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White as frost”; “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 “很白”或“非常白”
2021/3/11
9
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译者就必须“拉长”信息的表达形式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将例句 的近核心句表达形式传译后,得到译文 1,重 组后得到更佳的译文 2。
译文1:以前,筋疲力尽的旅游者到此就被挡去了去路,这地方 现在已经成了冬夏两季休假圣地,风光景物蔚为壮观。
译文 2:以前,每当筋疲力尽的游客们走到这个地方,就得止步, 不能前行;而现在,这里已经山河绮丽,景色迷人,是他们冬夏 度假的首选之地。
原文
检验
译文
分析
转换
重组
2021/3/11
14
奈达的”逆转换“理论对英语系列核心句的解析
例:This land, which once barred the way of weary travelers,now has become a land for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a land of magic and wonder. 第一步:辨析句中每一个词的基本结构成分
第四步:说明各个核心句子的关系
A.核心句 3 修饰 1 的受事者 way,核心句 2 修饰 核心句3实施者 B.核心句 5 与 7 是并列关系。核心句 6 是 5 的目的。核心句 5 和 7 是 4 的所指,指 this land C.核心句 1 和 4 是对比关系
2021/3/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
例句:Noah Fisher, four, looks very dapper in his black-rimmed spectacles, but he was very worried about what kind of reception he would get. 译文:4岁的诺亚· 费希尔戴着黑框眼镜,看上去十 分帅气,但是他对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很担忧。 这里的“he”就指的是4岁的诺亚
例子
如:father (父亲),table cloth(桌布)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例句 :For two newborn siblings taking a bath, that's exactly what they needed at the time. 译文:对这两个刚出生的双胞胎来说,他们洗澡时 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抱。 “they”指的就是“ two
例子
1、表征意义(]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及在交际 中的态度)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二、言内意义
• 言内意义 : 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 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语音层次 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迭韵、和声、 押韵)、格律及重读等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 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 倒装等;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 接、粘连等。
例子
例子
例句: 'It was very humbling to see how took time out of their day to post a picture of for a little boy that half of them don't even know,' she told USA Today. 译文: 她告诉《今日美国》记者:“看到社区里的 人们是怎样抽出时间为一个小男孩上传照片,而 且其中半数都不认识这个小孩,真是让人惊喜的 一件事。” 其中“themselves ”就是指“the community”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 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2、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宁愿笑著流泪,绝不哭著说后悔 心碎了,还需再补吗?
I would like weeping with the smile rather than repenting with the cry,when my heart is broken ,is it needed to fix?
例子
4、祈使意义 (imperative meaning)(发讯人企图改变收
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1)A: Let’s swim in the river. B: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甲:我们去河里游泳吧? 乙:你知道这里有急流吗?
例子
三、句法层次 1、组合关系(Syntagmatic),是指一个单位和同一序列的 其他单位间的关系,或共现的所有成分的关系处于组合关 系的词必须满足一些句法和语义条件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 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 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 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来”和“快”的关系。 2、排比: But no present, no Congress, no government, can under take this mission alone. 3、倒装: Out came hie guest.
例子
四、 语篇层次 1、句式的变化(句式富于变化能使文章灵活多姿, 同时又能达到点明句子侧重点的目的) The goats grazed peacefully in the farm and were una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并列分句) Grazing peacefully, the goats in the farm were un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现在分语短句 +简单句) In the farm, the goats grazed peacefully and were unaware of the approaching hunter.(副词短 语+并列分句)
三、语用意义
1. 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 身份、性别、年 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 度) 2. 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 的感情) 3.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 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4. 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 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5.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 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子
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可是,他算什么!! “Something is out of our control, so we have to command ourselves.”said Linghu Chong. Who is, however, he? 3、社交意义(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 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China grass 是“苎麻”,而不是“中国草” Penny wise,pound foolish. 便士聪明,英镑愚蠢。 小事聪明,大师糊涂。(归化)
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B说的“strong current”就说明了不能去游 泳,并且带有改变A的意向的祈使语气
(2)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 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2、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 (1)段落衔接:上下文句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替代;省 略和采用连接词。 But since few have marked down their own price in line with the metal’s fall, they will be able to recoup much of the differences.Not so the producers,whose income directly related to fluctuating daily price on the London Metal Exchange. 这里so代替了recoup much of the differences (2)语篇的粘连:语篇内部各个部分词的词汇、语法关系 以及其他关系所组成的网络 They would have had to live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under the stigma that they had recklessly precipitated an action which wrecked the Summit Conference and conceivably could have launched a nuclear war.
二、词汇层次 1、谐音双关(用拼写,发音相同或相近。广告制作者非常乐 意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非常幽默、风趣、滑稽 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 深刻印象) 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 译文:相信我们吧。经过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 的经验。 2、一语双叙(一个词与另外两个性质不同的词搭配。形式上 符合英语使用习惯,但含义上一为直义(literary meaning) , 一为喻义(figurative meaning)。一语双叙修辞格结构的前 后两部分的搭配无论从句法上还是意义上都贴切吻合,能达 到“一管两 ”的效果。) Every time she went to a party, the woman put on ornaments and airs. 每次她去参加宴会,总是戴满首饰,摆足架子
1)指称意义 2)言内意义 3)语用意义
1)信息功能 2)表情功能 3)祈使功能 4)美感功能 5)酬应功能 6)元语言功能
一、语音层次 1、音韵 头韵:saints and sinners (圣人与罪人) Thundering thunderous voices throbs so broad 元音迭韵:mate,shape Feed,needs 押韵: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sm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 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hile the lady inside 2、格律:(每个音部轻重音节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读时轻 重音的依据) Like a child/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from the tomb, I arise/ and unbuild/ it again
1)指称意义 2)言内意义 3)语用意义
1)信息功能 2)表情功能 3)祈使功能 4)美感功能 5)酬应功能 6)元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