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
•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 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 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 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梁启超的书法人生:散文、 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 “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 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 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 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 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 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 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 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 他想!”

• • • •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祺瑞被迫下台,梁启超也 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 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 “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3年春由于妻子癌症复发病逝,梁极为伤悼,此后尿中开始带血。因 不愿增家人之累,秘不告人。到1926年1月,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才同意 到德国医院检查。经诊察后,发现是尿血症,但始终找不出病原所在。此时 的梁启超还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他在2月9日给长女令娴的信中说:“其实 我这病一点苦痛也没有,精神气体一切如常,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 什么事都没有,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 1926年初,他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协和医院的大夫 检查了好几天,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于是在3月16日动手术将右肾全部割 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协和医生只能做消极性防治,不 能做积极治疗。后发现由于实习医生之误,误将健康右肾切除。经名中医唐 天如医治,渐康复。 1928年由于经历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 之事。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梁启超的率真与真诚
•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 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 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 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 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 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 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 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 中国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 头:梁启超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 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国体问题》。 •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 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 “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 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 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 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 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在书法艺术方面, 梁启超早年研习 欧阳询,后从学 于康有为,宗汉 魏六朝碑刻。
浅谈梁启超
梁启超自号“饮冰” ,取的是庄子内热饮 冰之意。他一生“多变” :由改良而倾向革命 , 复又回归改良 ,由拥而后反袁 ,由投段而离段。 他的多变 ,常被人指斥“心无定见” ,甚至有人 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1903十月《新小说》创刊。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 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兼盐务总署督办。
• • • • •
梁启超的率真与ຫໍສະໝຸດ Baidu诚
• 梁启超真诚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 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 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 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 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 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 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 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 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 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 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梁启超真诚的有趣。黄苗子著《世说新篇》,其中有 《梁启超写序》,文曰:“蒋百里先生为著名军事家, 但在文化上亦极有贡献。他留德归国后,曾写了洋洋 五万言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阅后大为赞赏, 蒋便请梁为此书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涌,序成也是五 万字,觉得不好意思,便加写一短序,而把长序改为 著作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作序。”
他们眼中的梁启超
• 萧公权对梁启超的评价: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 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 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 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 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 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 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 爱国者未尝变也”。
吴其昌对梁启超的评价: 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他曾著《梁启超》一书(胜利出版社,1944年版),对梁启超进行了 评价。他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他所创立的“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 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同上) 郭湛波对梁启超的评价: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里设立专章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设新 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国家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 险的精神,中国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 群的思想及毅力。”他并指出,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 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大北书局1935年版,第50页) 在对梁启 超的总体评价上,作者认为:“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在思想史上 的贡献,创设不如康有为,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来自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 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近三十年中国思想 史》第53~54页)
• 同诗歌、小说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 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 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 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 “新民体”)。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 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 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 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 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 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 性,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 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 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 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 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 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 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 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 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中国近代历史先驱者——梁启超
梁启超概述
•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 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 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 传家、教育家、史学家 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 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 良的“诗界革命”和 “小说界革命”。其著 作合编为《饮冰室合 集》。
梁启超简介
•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 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 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国初年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 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 深思,启蒙思想。 •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 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 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 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 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 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生平
• • • • 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县。 1889年广东乡试中举人。 1890年始受学于康有为 。

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 道路,世人合称“康梁”。同年与其妻李蕙仙结婚。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 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 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 很大影响。
•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 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 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 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 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 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 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 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 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 议》为变法做宣传。梁启超在 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他 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 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 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 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 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 的作品。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 •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 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 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 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 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 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 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 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 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 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 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 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 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 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 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 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 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 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 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 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 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 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 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 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提出 “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 “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 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 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