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
斜视的检查及其基础理论
斜视的检查及其基础理论一.眼外肌基础理论眼外肌是附着于眼球外部的肌肉,是支配眼球运动的横纹肌,每眼各有6条,分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下、内、外直肌;斜肌两条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
各肌的肌纤维包绕视神经,并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5.5mm、6.5mm、6.9mm、7.7mm处。
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
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眼外肌的血液由眼动脉的肌支供给。
六条眼外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如下:外直肌主要作用外转内直肌主要作用内转上直肌主要作用上转次要作用内转,内旋下直肌主要作用下转次要作用内转,外旋下斜肌主要作用上转次要作用外转,外旋上斜肌主要作用下转次要作用外转,内旋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有展神经支配,上斜肌有滑车神经支配.以上各条眼外肌对眼球的作用,是指眼球向正前方时而言。
当变动眼位时,各肌的作用也有所变动。
眼球的每一运动,是各肌协作共同完成的,两眼的运动也必须协调一致。
二,双眼单视两眼有相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分称为视网膜对应点,其他视网膜成分则各依其与黄斑部的距离结成对应关系,一眼黄斑部鼻侧的一点必与另一眼黄斑部颞侧等距离的另一点相对应。
视网膜具有向空间投射的固定方向性,也就是依据视网膜不同部位受到外界物体的刺激,而主观上感觉这个物体的视觉方向在空间一定不变的方位,比如说,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的视觉方向代表正前方,在它鼻侧的视网膜成分向颞侧空间投射,颞侧视网膜成分向鼻侧空间投射,上方的向下方投射,下方的向上方投射。
在此基础上两眼视网膜对应成分则有其共同的空间投射方向,因此,一个物体的影象只有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传入大脑时才能被感觉为一个影象,形成双眼单视。
麻痹性斜视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痹性斜视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麻痹性斜视概述麻痹性斜视(paralytic strabismus)是由于神经核、神经干或肌肉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类斜视,可以是单根或多根眼外肌的部分或完全性麻痹。
患者多发病急骤,发病时立刻感觉复视。
多数是由于中毒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paralytic strabismu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风牵偏视、目偏视、坠睛、坠睛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头部,眼。
常见症状:眼位偏斜、复视、眼球运动功能异常、眼性斜颈、投射失误。
主要病因:麻痹性斜视的病因有很多,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CT。
重要提醒:先天性斜视一般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分类: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先天性者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发生,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所致。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者可在各种年龄发生,多为急性发病,多继发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其他疾病和损伤。
二、麻痹性斜视的发病特点三、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病因总述:麻痹性斜视病因一般因年龄而异,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则可在各个年龄发生。
两者起因有所区别,前者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后者多继发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其他疾病和损伤。
基本病因: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即可发生,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因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所致。
可累及单眼的一条眼外肌(上斜肌部分麻痹最为多见)或多条眼外肌(双上转肌或双下转肌),又可累及双眼同名肌(双上直肌或双上斜肌)。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后天性者多为急性发病。
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
麻痹性斜视患者 通常会采用代偿 头位来改善视野, 提高双眼视觉的 协调性和舒适感。
代偿头位与麻痹 性斜视之间存在 密切的关系,代 偿头位可以缓解 麻痹性斜视所带 来的不适感,同 时也有助于改善 患者的外观形象 和社会适应能力。
代偿头位的具体 表现形式因个体 差异而异,常见 的代偿头位包括 头部倾斜、颈部 倾斜、头部转动 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同时,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定期复查: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的治疗,除了康复训练外,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进行其他治疗。
并发症:长期代偿头位可能导致颈 部疼痛、头痛和视力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代偿头位可能影响患者头部 和颈部的舒适度,并可能加重颈部 肌肉的负担。
治疗: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纠 正麻痹性斜视,改善代偿头位。
代偿头位与麻痹性斜视的关系
代偿头位是麻痹 性斜视的一种常 见症状,表现为 头部姿势异常, 以纠正视野缺损 或双眼视野不等 所带来的视觉不 适感。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与眼肌麻痹、痉挛性斜视、固定性斜视等其他眼部疾病进行鉴别 特殊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并发症:可伴有代偿头位、复视等症状
治疗方法和效果
药物治疗:使 用药物缓解麻 痹性斜视的症
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的症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麻痹 性斜视和代偿头位。
麻痹性斜视(病案导入)
(4)邪气中于风府、天柱之间,乘其虚则入脑连目,目系急则目眩睛斜,故左右 之脉互有缓急,视岐失正,则两睛之所中于物者,不相类比而各异其见,是以视 一为两也。(《类经·疾病类》)
• 针治7次后,双眼位正,右外转时受限约差5mm;针治 14次后,双眼位正,右外转时受限约差4mm;复视像,右 侧复视像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针治28次后,双眼 位正,右外转时受限差1~2mm;针治35次后,双眼位正, 右外转时受限约差1mm,复视基本消失。门诊巩固治 疗2周痊愈。
[临床诊疗思路]
从中医角度,本病多 因:
脾胃失调,津液不布, 聚湿生痰,风痰阻络
或头面外伤,经络受 损
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风 邪乘虚袭入,致筋脉弛缓;
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升 风动,风阳夹痰上窜,阻滞经 络;
或中风后遗,气虚血滞, 脉络瘀阻所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麻痹性斜视,临证取穴以:
足三阳经、足厥阴、足少阴、 督脉、手阳明为主
Thanks
实证多针少灸,用泻法; 虚证针用补法,且可加灸
辨 证 加 减
风伤筋脉
加气海、膻中、足三里、外关、丝竹空等以益气 养血,祛风散邪。
风痰阻络
加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阳以燥湿化痰,祛风 通络。
脉络瘀阻
加大椎、天柱、四神聪、太阳、承泣以活血化瘀, 通络息风
(二)疗效特点及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有良好的疗 效。 但是由于病因和疾病性质的不同、选穴和针灸操 作上的差异,患者的疗效也会有差异。
斜视病人的配镜原则
病例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 检查:
– 全矫戴镜11个月后双眼正位,但是,摘镜后视 近仍呈右眼内斜视 – EOM:SAFE – 1-2岁照片示双眼大致正位
调节性内斜视配镜原则一
• 初戴配镜原则:
– 中山:采用逐渐递增法,先由+5D-+6D给起, 以后每半年增加眼镜度数,至眼位正位或内斜 度数稳定,再坚持配戴一年,以后逐渐减低度 数至最佳矫正视力 – 天津:散瞳后检影度数-1.0D——全– 近视:MPMVA
病例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 病史:男,12岁,3-4岁发现有时内斜,视 近加重,视远减轻。7岁开始戴镜治疗,视 力提高,斜视得到矫正 • 检查:
– 视力:右 0.6 +4.50DS=1.0 左 0.7 +3.75DS=1.2 – 眼位:左眼是经常注视眼,右眼内斜,充分睫 状肌麻痹后右眼仍有+10度
调节性内斜视配镜原则二
• 调整:
– 全矫,不超过一年
• 原因:
– 抑制调节发育 – 戴镜视力达不到最佳矫正视力,从而影响弱视 治疗或者导致弱视发生 – 兼顾病人的适应、眼位和视力以及斜视复发问 题
非调节性内斜视
• 同上,戴镜半年至一年,斜视度数恒定不 变,考虑手术
间歇性外斜视
(intermittent exotropia)
斜视矫正术后配镜原则
• 眼位正:最佳矫正视力最低度数 • 残留内斜视:过矫佩戴半年 • 残留外斜视:复视难以忍受者给以压贴三 棱镜
眼球震颤
• 有代偿头位:
– 15度以内:
• 可以用5-6棱镜度底向外(辐辏减轻眼震) • 尖超视线方向;比如说,面向左,视线向右,三棱 镜尖超右
– 15度以上:手术
了解儿童斜视,治疗把握时机
了解儿童斜视,治疗把握时机斜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以眼位偏斜为主,造成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儿童的斜视对于孩子的眼睛其实伤害还是很大的,斜视不仅影响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了解儿童斜视的分类,成因,从而对于孩子的视力做尽早的治疗,也能尽量的避免其所造成的危害,广大家长们有必要对此加以重视。
1儿童斜视是什么?斜视,学名“单眼外斜”,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双眼注视不同目标时,双眼视轴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的偏斜现象。
正常情况下我们用两只眼睛观察物体,能准确地看到物体。
如果双眼的视线不能同时落在同一个目标上,就会出现斜视。
儿童患斜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斜视,另一种是内斜视,从医学角度上讲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内斜视:可由于胚胎时期内驱力的影响,使该位置上的巩膜发育异常造成内斜视。
2、代偿性斜视:由于两眼眼球向内、外方转动时,互相配合不协调,不能得到完全的注视而造成斜视。
3、后天性斜视:由于眼外肌萎缩或部分麻痹引起复眼外肌机能减弱而出现斜视;或者因眼眶肌肉运动障碍产生眶内肌麻痹而出现内斜;或者因眼睑提肌麻痹出现外斜;或者由于双眼屈光不正引起屈光参差(两个眼睛都落在同一个位置上)而引起斜视。
2儿童斜视的患病时期与原因儿童斜视的患病原因有多种多样,常见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先天性的病因占80%左右。
我们按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介绍:1、婴幼儿期;2、学龄前期;3、儿童期。
1、婴幼儿期约90%的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有斜视,一般为先天性远视或近视,此时期需要佩戴眼镜矫正视力。
这一时期的儿童斜视的产生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同时,也有的儿童斜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钳使用不当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从而引起眼外肌麻痹。
斜 视
斜视一、概述1.斜视的定义斜视是指眼球视轴呈分离状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而这种状态是不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和克服的,患者没有双眼单视。
双眼正常协调运动时保证双眼单视的基本条件之一。
临床上将双眼视功能共分三级,包括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
2.斜视的分类(1)按偏斜视的发作时间分类:间歇性斜视是隐斜视向显斜转变的过渡阶,恒定性斜视经常存在。
(2)按引起的偏斜的原因分类:共同性斜视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不随注视方向和注视眼别不同而不同。
麻痹性斜视:单根或多根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引起的眼位偏斜。
二、共同性斜视斜视是与双眼视觉屈光状态直接有关的临床现象。
所以这里主要讲与屈光不正有关的斜视,即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是视中枢在形成双眼视觉反射过程中发生障碍,造成双眼视觉分离,但无神经及肌肉的器质性病变,故眼外肌检查无异常。
共同性斜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视力,矫正眼位偏斜,建立和恢复双眼视功能。
由于双眼视觉在出生后1~2岁时已基本形成,5~6岁时逐步改善,所以共同性斜视的治疗必须及早进行。
1.共同性斜视的病因(1)解剖因素:包括各种眼外肌的异常;(2)调节因素: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失调;(3)神经支配因素:集合与外展之间的关系失衡;(4)融合功能缺陷因素:Worth认为斜视是融合功能不全的后果;(5)双眼反射因素:有人认为双眼单视是一个条件反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发生感觉或运动方面的病变,就产生斜视;(6)遗传因素:有些学者认为共同性斜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2.共同性斜视的分类按眼位偏斜与调节的关系分为:(1)调节性斜视:又分为调节性内斜视和调节性外斜视,主要是调节性内斜视,近视引起的调节性外斜视较少见。
(2)非调节性斜视:与调节无关。
3.共同性斜视临床特征(1)注视眼正位,非注视眼偏向鼻侧或颞侧。
(2)第一、第二斜视角大致相同。
(3)任何方向注视时斜视角相等。
(4)无代偿头位。
(5)无复视。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题库-阴主任#(精选.)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一、选择题:A1型:(25道)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D.共有5条E.共有7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A.上转B.下转C.外转D.内旋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E) 1.11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D.1,3岁E.3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A.≥10ΔB.≥15ΔC.25°D.15°E.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D.内直肌E.上斜肌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A.20°B.30°C.25°D.15°E.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A.同视机检查B.遮盖一眼C.散瞳检查D.斜视角检查E.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B.4条C.2条D.1条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A.内直肌B.L直肌D.下斜肌E.下直肌16.AC/A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E) 1.23A.3B.4C.5D.6E.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其遵循(B) 3.34 A.Sherrington法则B.Hering法则C.Donders法则D.Listing法则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B)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D)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D) 1.23A.眼球运动障B.瞳孔散大C.角膜知觉消失D.视力障碍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C) 1.11A.低于0.2B.低于0.5C.低于0.3D.低于0.4E.低于0.1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C) 3.34 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侧方D.右上方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A) 3.12B.眼球顿挫伤C.爆炸伤D.严重的结膜撕裂伤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C) 1.33A.0.1mmB.0.8mmC.0.3mmD.0.5mmE.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D) 1.22A.外直肌B.内直肌C.上直肌D.下斜肌E.上斜肌A2型题:(10道)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90°→0.9,左:+8.00DS+2.00DC×85°→0.3,应诊断为(E) 5.11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B) 5.33A.外展神经麻痹B.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C.共同性内斜视D.固定性内斜视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C) 5.33A.先天性上睑下垂B.共同性斜视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麻痹E.上直肌麻痹4.患儿5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 ×90°),左:0.3(+7.00D+1.75C×90°),主要治疗方法为(D) 6.11A.注视器训练B.激光治疗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nullpoint)在右侧,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A.底均向右B.底均向左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底均向内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D) 3.11A固定性抑制B.旁中心注视C.复视D.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男,50岁,以复视就诊,复视像检查: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右眼,最可能的诊断是(C) 5.12A.左上直肌麻痹B.右上直肌麻痹C.右上斜肌麻痹D.右外直肌麻痹E.左外直肌麻痹8.女,7岁,右眼+20°,矫正视力:右0.1,左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不可能的诊断是(D)5.11 A.弱视B.屈光不正C.内斜视D.先天性白内障E.屈光参差9.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D) 5.11A.右上直肌B.右下直肌C.左上斜肌D.左下直肌E.右上斜肌10.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D) 3.11A.玻璃体混浊B.术中神经损伤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粘连E.视网膜病变A3型题:(16道)女,73岁,有高血压病史,主诉复视3天.检查:眼位:33cm:+5°L/R6°,眼球运动:双眼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落后最明显,Bielschowsb检查:左(+),同视机检查:1. 诊断为(C) 5.22A .左上直肌不全麻痹B .右上直肌不全麻痹C .左上斜肌不全麻痹D .右外直肌不全麻痹E .左外直肌不全麻痹2.为寻找病因应进一步做(A) 4.11A .神经科及内科检查B .眼部CTC .试验性用药D .眼外肌肌电图E .ERG3.如保守治疗效果无效,患者仍症状明显,何时可采取手术方法矫正斜视(B) 6.11A .病情稳定1个月后B .病情稳定6个月后C .病情稳定3个月后D .病情稳定2个月后E .病情稳定半个月后女,60岁,双眼复视一周,有高血压病史。
斜视的治疗与护理课堂PPT
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 断肌性视疲劳。
9.调节性集合/调节(AC/A)的比值测定 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19
五 斜视的并发症
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 、 无立体视觉
(注: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 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矫正视力 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4
5
(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斜视 角大、恒定。 2.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 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 (1)分开过强型: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15△)。 遮盖一眼30min后,看远时斜视角仍大于看近时。 (2)集合不足型: 看近时斜视角比看远时(>15△) (三)其他 1.周期性内斜视:内斜视和正位视周期性出现, 常见周期为48小时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具有调节性 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特征,二者可以交替出 现。
23
儿童麻痹性斜视多由先天发育异常、产伤和出生 后数月内患病引起。应首先寻找病因,并请耳鼻 喉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小儿科等会诊,排除 眼周鼻窦、脑神经和颅内肿瘤等疾病,准确地诊 断原发病,防止延误治疗时机。治疗麻痹性斜视 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同时可口服和肌注维生素B1、 维生素B12、肌苷、辅酶A、ATP等.还可作针灸、 理疗促进麻痹肌的恢复。治疗半年后不能恢复, 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麻痹性斜视多为先天性, 仍手术治疗为主,因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形成弱 视机会不多,单视功能往往因为代偿头位而保持; 即使双眼单视功能不健全或丧失,只要手术时间 早,手术作的合适,眼位得以矫正,代偿头位很 快会消失,双眼单视功能也会很快恢复,达到功 能性治愈的目的。
斜视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对神经炎和肌炎有效
-肉毒杆菌毒素A:在急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间,内直 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可暂时解除复视的干扰,可防止或治疗
内直肌痉挛
三棱镜应用:对于小于10△的斜视,可试用三棱镜消除复视 手术治疗:一般在麻痹肌已停止发展6个月后做手术,手术原则 以减弱拮抗肌为主,加强受累肌为辅,即肌肉后徙与缩短
手术治疗
患者在全麻下行右眼斜视矫 正术,术中将双眼内直肌, 后退5mm,术中出血不多, 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术后情况:未诉不适,精神 佳,眼科查体:双眼轻度水 肿,结膜充血(+++),结 膜切口对合良好,缝合在位 ,第一眼位正,眼球运动灵 活,给予清洁换药,开放点 眼
右眼内直肌后袭5mm
内斜视
治疗: 1、排除单眼弱视,否则应先治疗至双眼视 力平衡 2、手术于24个月内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垂直分离性斜 视)手术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4、术后保留10△内斜, 以利于建立周边融合及 粗立体视觉。
共同性内斜视
(一)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诊断要点: 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 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 治疗: 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全屈光处方戴镜 不应手术矫正 每年验光,调整度数,满足视力和眼位需求
非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主要指麻痹性斜视,是由神经核、神
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
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 [病因] 先天性: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产伤或婴儿期 疾病所致 后天性:多为外伤(头颅或眼眶),感染、炎症(脑炎 脑膜炎)以及代谢性、血管性(糖尿病性、动脉硬化、
眼外肌麻痹引起的代偿头位
2024/7/26
21
2024/7/26
22
2024/7/26
23
眼外肌麻痹的代偿头位表现2
• 垂直肌麻痹的代偿头位 • 头部倾斜以代偿垂直斜位为主,头向低位
眼侧倾斜;若续发配偶肌功能过强,头部 向相反方向倾斜。
• 头部倾斜以代偿旋转斜位为主,头向高位
眼侧倾斜。因为患者的旋转融合范围较小。
2024/7/26
眼外肌麻痹引起的代偿头位
2024/7/26
1
代偿头位
• 又称眼性斜颈,是指患者为了避免复视和
混淆视,使两眼视线平行,并获得双眼单 视功能,头颈与面部所采取的特殊姿势。
• 遮盖一眼后代偿头位消失,是与外科斜颈
的鉴别点之一。
2024/7/26
2
术
术后一周
前
2024/7/26
3
2024/7/26
4
2024/7/26
24
眼外肌麻痹的代偿头位表现3
• 斜肌麻痹的代偿头位头总是向低位眼侧倾
斜
➢上斜肌麻痹时头向对侧倾斜 ➢下斜肌麻痹时头向同侧倾斜
2024/7/26
25
眼外肌麻痹所致代偿头位的规律
• 面部转向麻痹肌的诊断眼位侧 • 下颌的上抬或内收朝向麻痹肌的垂直作用
方向。上转肌麻痹时下颌上抬,下转肌麻 痹时下颌内收。
RIO
RSM
OD
RIM
RSO
LSM
LIO
OS
LSO
LIM
2024/7/26
31
例如:右眼上斜肌麻痹
• 3.右侧歪头试验阳性,则为右眼上斜肌麻痹,
若双侧歪头试验均为阴性,则为左眼上直 肌麻痹。
RIO
怎样诊断和治疗麻痹性斜视
【诊断】1.病史:注意发病年龄,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疾患史及眼外伤史,注意发病前后有无高热、抽搐、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病后有无复视、歪头视物及眩晕等表现,注意了解有无重症肌无力、眼眶肿瘤、颅内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了解治疗经过及疾病进展情况。
2.检查:(1) 眼部一般情况:睑裂大小,有无睑下垂,瞳孔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是否正常,详细了解眼底情况。
(2) 斜视角测量:注意右、左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是否相等。
(3) 眼球运动检查:分别检查双眼运动及单眼运动六个诊断眼位,确定每条肌肉功能有无异常。
(4) 红玻璃试验:注意记录复视特点,向哪一方向复象分离最大以及周边像属何眼,依据上述检查初步确定病变肌肉。
(5) 头位检查:注意有无代偿头位,但需与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致的肌性斜颈相鉴别。
(6) 歪头试验(Bielschowsky test)在垂直肌麻痹时,•可据此试验判定是直肌抑或斜肌的病变。
(7) 同视机检查:除检查双眼视功能外,还应做左、右眼分别注视时,向上、向前、向下注视及6个诊断眼位注视时的斜视角(简称九方位检查)。
(8) 有条件还应作lancaster氏率或Hess屏检查。
(9) 全身检查,尤其要注意有无眶内或颅内病变,必要时需请耳鼻喉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会诊,查明病因。
【治疗】1.病因治疗:对因眶内或颅内病变以及血管性疾患,糖尿病、内分泌疾患等所致的麻痹性斜视,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包括药物、针灸、物理疗法等治疗,复视严重者可采用单眼遮盖,轻微麻痹者,可配戴压贴三棱镜以矫正复视。
3.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麻痹性斜视,陈旧性眼外肌麻痹及天津眼科医院新近发生的眼外肌麻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稳定6个月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1) 手术原则:1) 加强麻痹肌;2) 减弱对抗肌;3) 减弱配偶肌;4) 加强间接对抗肌;以上方法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应用。
麻痹性斜视的检查【歪头-遮盖等】
7.歪头试验
歪头试验(head tilting test)又称头部倾斜试验,Bielschowsky歪头试验,是根据每眼旋转肌的两内转肌(上,下直肌)及两外转肌(上,下斜肌)均有相反的垂直运动原理而设计,用以鉴别斜肌和上,下直肌麻痹的一种简便检查方法,不需要任何设备和复杂技巧,只让患者左右歪头即可,在正常情况下,每眼的一条上转和一条下转肌的作用相反且相互平衡,当头向患侧肩部倾斜时,患眼上转为阳性,说明上斜肌麻痹;如上直肌麻痹时则眼不上转,或呈一定程度的下转,头向健侧倾斜时眼位无变化,由于每眼的两条垂直直肌和两条斜肌的上,下转及内,外转的作用相互抵消,只产生旋转作用,当斜肌麻痹头向患侧肩部倾斜时,患眼应为内旋,对侧眼外旋,具有内旋作用的上斜肌已麻痹,不能对抗上直肌上转作用,故呈上斜,如为下斜肌麻痹,以右下斜肌麻痹为例,左眼高位,当患者向左肩倾斜时,左眼内旋,右眼外旋,由于右眼的主要外旋肌下斜肌麻痹,则右眼的次要外旋肌下直肌功能增强,因而使右眼下转明显,眼位更低,所以,当向高位眼侧歪头时低位眼更低者,为下斜肌麻痹,对于上,下直肌麻痹来说,因不属于主要旋转肌,当进行歪头试验时,不致引起眼球旋转运动的明显障碍,也不会产生两眼垂直眼位分离明显加大。
(1)单眼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是沿着3个固定轴(水平轴X轴,垂直轴Z轴和前后轴Y轴)进行的,沿X轴作水平转动,沿Z轴作上下转动,沿Y轴作内外旋转运动,前二者为随意运动,后者为不随意运动,正常眼球运动的范围是:外转最大限度为角膜外缘达到外眦角,内转最大限度为瞳孔内缘达上,下泪点连线,上转最大限度为角膜下缘与内,外眦连线在同一水平线,下转最大限度为角膜上缘与内,外眦连线在同一水平线,旋转运动时,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偏向鼻侧为内旋,偏向颞侧为外旋,检查时,可用手指引导患者的两眼自第一眼位向左,右,上,下,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方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是否达到上述位置,有无震颤样运动等。
斜视及弱视患者的护理
(3)手术治疗:对斜视角已稳定或经以上治疗眼位仍有偏斜者,护士应指导其及早进行手术。护士应 按外眼手术护理流程进行常规护理。
(4)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斜视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其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指导 患者提高视功能。
(5)健康教育:护士应向人群宣传斜视的相关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对疾病保守治疗和门诊复查的依从 性;指导家长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功能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5.护理评价 治疗和护理计划实施后,护士应评价患者的眼位偏斜是否得到了矫正;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掌握了斜 视术后的相关护理及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
1.2 麻痹性斜视患者的护理
麻痹性斜视是由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条或多条眼外肌 部分或完全麻痹所致眼位偏斜。眼局部、颅内及全身因感染、肿瘤、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因素所致眼 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神经核损伤均可引起麻痹性斜视。
神经支配异常,如支配集合的神经功能过强或支配外展的神经功能不足引起内斜视;反之, 则引起
外斜视。眼外肌异常,如发育异常可致拮抗肌之间失去平衡。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斜视家族史,以多
基因遗传较为常见。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外伤史及家族史,斜视发生的时间,有无复视和头位偏斜及
斜视及弱视患者的护理
在正常情况下,两眼同时看到的目标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部位形成像,经大脑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 单一的具有三维空间完整性的像,称为融合。如果视觉中枢融合功能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则两眼 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出现眼位偏斜,称为斜视。能通过正常的融合控制的眼位偏 斜称为隐斜视,不能被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称为显斜视。显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 两种类型。
麻痹性斜视有哪些症状?
麻痹性斜视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麻痹性斜视症状,尤其是麻痹性斜视的早期症状,麻痹性斜视有什么表现?得了麻痹性斜视会怎样?以及麻痹性斜视有哪些并发病症,麻痹性斜视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麻痹性斜视常见症状:恶心、复视、麻痹*一、症状麻痹性斜视有其独特的症状,无论在症状和体征方面均与共同性斜视不同。
其特征可从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两方面阐述。
1.自觉症状(1)复视与视混淆:除了先天性和生后早期发生的麻痹性斜视外,复视和视混淆是麻痹性斜视患者首先注意到的症状,常于发病后的当天发现。
患者自觉视物有重影,遮盖一眼后重影即消失,是为复视。
由于眼位偏斜,注视目标时,物像落于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也落于斜眼的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
这两个成像点不是一对视网膜对应点,所以两眼视网膜所接受的视刺激经视路传到视觉中枢时,不可能融合为一而感觉为2个物像。
视混淆是两眼的黄斑区(对应点)所接受的物像不同,两像在视觉中枢互相重叠,有如1张曝光2次的照片,物像模糊不清。
复视为麻痹性斜视的特征之一。
由于复视的困扰,病员可以出现眩晕、甚至恶心、呕吐。
但复视轻微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只有双眼视物时显模糊,如分别检查两眼,均无异常,且视力正常,常易误诊为无病或神经官能症,临床上应予注意。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因发病时双眼视觉尚未发育或未发育成熟,故极少有复视和视混淆。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发病时双眼视觉已发育完善,于发病后不久即因复视或视混淆而感觉不适。
部分患者可以用代偿头位克服,严重者会出现眩晕和恶心、呕吐,必须闭上一眼才能使症状消失。
(2)眼性眩晕和步态不稳:眩晕的原因主要是由复视和视混淆引起的。
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地变化以致所视物体不能稳定,症状更明显。
遮盖一眼后,症状即可消失。
水平性复视和注视无背景的单一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轻。
旋转性复视和注视复杂背景的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明显。
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和呕吐。
由于突然的眼位偏斜,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患者走路时步态不稳,常向某一方向偏斜。
眼位异常的检查和分析(四)
p p a
角 内显 性 斜 视 加 上 k
,
a
pp
2008
g
中国 眼 镜科 技 杂志 5 9
维普资讯
Oi
角
4
.
B
e
i s Co lu
'
m n
。
口
.
诀为
.
:
外 减 内加
s
。
位异常 的远
4
.
、
近斜视角
。
1
2
2
K r im
ky
j z~验
'
2
.
3
交替遮盖试验 测定远 距 离斜视角 如通 过遮盖 试验定性诊为麻痹性 外显 斜视 用 遮 盖 板 遮 盖 偏 斜 眼 在 注 视 眼 前 放 置 2 zx
,
。
①
采用
H irs
c
h b erg
。
试验 明确注视 眼和偏斜 眼
,
,
①
a
.
并对 眼位 异常 定性 诊 断
②
。
在注视眼前加 棱镜
,
2
△
~
4
A
底 向与 偏 斜 眼偏 斜 方
,
b
~
.
4
A
向相 反 的 三
下 的三
如左 眼显 性 外 斜
,
则在右眼前加底
底 向内的三 棱 镜
c
.
向 内的三 棱镜; 如左 眼显 性 上 斜 棱镜
角 膜 映 光试 验
.
较轻 的注 视 角度
3
.
,
从而 改善视力
V
,
减少疲劳
。
麻痹性斜视
右内直肌麻痹(左外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内直肌麻痹(右外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右外直肌麻痹(右外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外直肌麻痹(左外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右上斜直肌麻痹(左下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上斜直肌麻痹(右下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右下斜直肌麻痹(左上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下斜直肌麻痹(右上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斜视复像玄律
麻痹性斜视
眼外肌运动表说
内直肌 内转
外直肌
上直肌
外转
内转 上转
下直肌
上斜肌
内转
外转
下转
下转 内旋
下斜肌
外转
上转
外旋
麻痹性斜视
右上直肌麻痹(右上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上直肌麻痹(左上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右下直肌麻痹(右下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左下直肌麻痹(左下诊断格)
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神经原性:颅内、海绵窦、眶内
肌原性
组织牵制性
麻痹性斜视
颅内神经原性麻痹性斜视:
核上病变
核性病变
脑干病变
神经根病变
神经干病变
麻痹性斜视
中枢性眼肌麻痹与周围性眼肌麻痹的鉴别:
中枢性眼肌麻痹
病变部位 眼肌麻痹 眼位偏斜
周围性眼肌麻痹
患病眼别 肌肉功能 其它
麻痹性斜视
两内直肌麻痹综合复像
麻痹性斜视
两外直肌麻痹综合复像
麻痹性斜视
两上直肌麻痹综合复像
麻痹性斜视
两下斜肌麻痹综合复像
斜视检查
外旋斜视:上下对顶角可变为钝角,水平对顶角
为锐角
同视机
眼底照相检查
正常黄斑中心窝位于视盘颞侧缘外2.5PD视盘下 1/3处,向下移位过多说明有外旋,向上移位则说 明有内旋
歪头试验(Bieschowsky test)
原理:当头位倾斜时,正常人会出现姿势 反射,使两眼的垂直轴始终保持垂直地面 主要用于鉴别上斜肌麻痹和另一眼的上直 肌麻痹
同视机法
客观角:交替熄 灭一眼的注视画 片,至眼球不动
主观斜视角 重合点
右
左
同视机画片经机臂的反光镜反射于目镜上(目镜一 般为+6.5-7.00D)光线近乎平行状态 ,故应为视远的 斜视角,但病人的心理作用,常常有调节的存在
同视机诊断眼位检查
检查目的:判断麻痹肌、过强肌;斜视度
定性、定量 检查方法:在第一眼位及各个诊断眼位 上斜度变化,将水平、垂直、旋转斜度 清楚显示出来
性斜视及急性共同性斜视)
3.视力模糊:斜视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 散瞳验光 4.眩晕、步态不稳:由于复视、视混淆而分 不清真假物像 后天性
5.代偿头位:一是为回避麻痹肌作用方向。 二是为消除复视或视混淆 非眼性斜颈 6.戴镜情况:正式验光?戴镜后眼位改变?
家族史 部分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也
患有斜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多基因 遗传,国内报道的遗传率为6-9%。
代偿头位
检查目的:发现头位倾斜的类型,协助麻痹性 斜视的诊断。 检查方法:嘱患者保持正常的视物习惯,由检 查者直观望诊。 结果判断: ①面向左右转:为代偿水平肌功能不足。 ②下颏内收或上抬:为代偿垂直斜度的某垂直 肌功能不足。 ③头向某肩倾:为代偿旋转斜视而出现头位向 某肩倾斜。
被动牵拉试验
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
麻痹性斜视
【三】异常投射:当麻痹性斜视患者用患眼注视
物体!!并试图用手去接触该物体时!!手总是不能准 确地接触该物体!!而偏向麻痹肌作用方向!!侧移位 的距离常比实际斜视度还大??因为用麻痹眼注 视时!!麻痹肌功能丧失或明显不足!!使患眼的黄斑 区不能对向正前方!!或因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需 用超常量的松弛才能使黄斑区对向正前方!!本体 感受器发出信息!!中枢依所接受的错误信息发出 指令!!故不能准确地接触目标!!这种异常投射又称 假投射??
要 记 住 哦 !
麻痹性斜视
【二】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 无力】
【三】鼻炎引起的鼻中隔弯曲导致眼睛外斜 【四】炎性或中毒【如周围神经炎/一氧化碳中毒】 【五】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
病引起】 【六】肿瘤压迫颅神经或眼外肌 【七】外伤致颅神经或眼外肌损伤
麻痹性斜视
▪ 症状:麻痹性斜视有其独特的症状!!有自觉症状和它觉症 状两个方面??
代偿头位
【三】头位倾斜 头面部沿着矢
状轴右倾或左倾??头位右倾!! 右眼内旋、左眼外旋!!右眼位升 高!!左眼位降低??头位左倾!! 右眼外旋、左眼内旋!!右眼位降 低!!左眼位升高??
▪ 常见的麻痹性代偿头位 一代偿水平性斜视
内直肌麻痹导致的外斜视 向健眼方向转!!外直肌麻痹导致 的内斜视向患眼方向转??
代偿头位
▪ ★代偿头位的形式 【一】头面侧转 头面部沿
着垂直轴右转或左转?? 头面部右转!!并双眼左视!! 右外直肌和左内直肌处于 休息位!!头面部左转!!并双 眼右视!!左外直肌和右内 直肌处于休息位?? 【二】下颏抬收 头面部沿 着水平轴上转或下转?? 下颏内收!!并双眼上视!!使 下转肌处于休息位??下 颏上抬!!并双眼下视!!使上 转肌处于休息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痹性斜视
▪ 定义
因眼外肌麻痹引起的 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
▪ 特点
双眼注视各方向时, 所表现的斜视角不 同,为非共同性斜视 。
麻痹性斜视
▪ 分类 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
▪ 原因 1.先天性者常为眼外肌先天发育异常
★2.后天性者的原因如下 (1)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发
生麻痹的结果 。
自觉症状 (1)复视与视混淆:复视和视混淆是麻痹性斜视患者首先注
意到的症状。常于发病后的当天,发现患者自觉视物有重 影,遮盖一眼后重影即消失,是为复视。由于眼位偏斜注 视目标时,物像落于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也落于斜眼的 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上,这两个成像点不是一对视网膜 对应点,所以两眼视网膜所接受的视刺激,经视路传到视 觉中枢时,不可能融合为一,而感觉为个物像视混淆,是 两眼的黄斑区(对应点)所接受的物像不同,两像在视觉中 枢互相重叠。
代偿头位
(3)头位倾斜 头面部沿着矢状
轴右倾或左倾。头位右倾,右眼 内旋、左眼外旋,右眼位升高, 左眼位降低。头位左倾,右眼外 旋、左眼内旋,右眼位降低,左 眼位升高。
▪ 常见的麻痹性代偿头位 ①代偿水平性斜视
内直肌麻痹导致的外斜视 向健眼方向转,外直肌麻痹导致 的内斜视向患眼方向转。
代偿头位
②代偿垂直性斜视
代偿头位
▪ ★代偿头位的形式 (1)头面侧转 头面部沿
着垂直轴右转或左转。头 面部右转,并双眼左视, 右外直肌和左内直肌处于 休息位,头面部左转,并 双眼右视,左外直肌和右 内直肌处于休息位。 (2)下颏抬收 头面部沿 着水平轴上转或下转。下 颏内收,并双眼上视,使 下转肌处于休息位。下颏 上抬,并双眼下视,使上 转肌处于休息位。
由复视和视混淆引起的,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 不断地变化以致所视物体不能稳定,症状更明显。 遮盖一眼后,症状即可消失,水平性复视和注视 无背景的单一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轻,旋转性复 视和注视复杂背景的目标所引起的症状较明显, 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由于突然的眼位 偏斜,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患者走路时步态不 稳,常向某一方向偏斜 。
下转肌(下直肌、上斜肌) 麻痹导致的上斜视头位向健眼 侧倾斜,上转肌(上直肌、下 斜肌)麻痹导致的下斜视头位 向患眼侧倾斜。
③代偿旋转性斜视
外旋肌(下直肌、下斜肌) 麻痹导致的内旋斜视头位向患 眼侧倾斜,内旋肌(上直肌、 上斜肌)麻痹导致的外旋斜视 头位向健眼侧倾斜。
要 记 住 哦 !
麻痹性斜视
说明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因发病时双眼视觉
尚未发育或未发育成熟,故极少有复视和视混淆,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发病时,双眼视觉已发育 完善,于发病后不久即因复视或视混淆而感觉不 适,部分患者可以用代偿头位克服,严重者会出 现眩晕和恶心、呕吐,必须闭上一眼才能使症状 消失 。
麻痹性斜视
(2)眼性眩晕和步态不稳:眩晕的原因主要是
麻痹性斜视
(2)眼外肌的直接损伤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 无力)
(3)鼻炎引起的鼻中隔弯曲导致眼睛外斜 (4)炎性或中毒(如周围神经炎/一氧化碳中毒) (5)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
病引起) (6)肿瘤压迫颅神经或眼外肌 (7)外伤致颅神经或眼外肌损伤
麻痹性斜视
▪ 症状:麻痹性斜视有其独特的症状,有自觉症状和他觉症 状两个方面。
麻痹性斜视
(3)异常投射:当麻痹性斜视患者用患眼注视物
体,并试图用手去接触该物体时,手总是不能准 确地接触该物体,而偏向麻痹肌作用方向,侧移 位的距离常比实际斜视度还大。因为用麻痹眼注 视时,麻痹肌功能丧失或明显不足,使患眼的黄 斑区不能对向正前方,或因麻痹肌的直接拮抗肌 需用超常量的松弛才能使黄斑区对向正前方,本 体感受器发出信息,中枢依所接受的错误信息发 出指令,故不能准确地接触目标,这种异常投射 又称假投射。
★代偿头位
▪ 代偿头位的诱因 (1)代偿眼外肌的运动异常
非共同性斜视为了克服双眼复视和视混淆导 致的视觉干扰,常采取代偿头位求得双眼矢状轴 或垂直轴斜视、分离性垂直偏象 4(DVD)、 部分共同性斜视和弱视等,可通过取 代偿头位。
眼肌的作用分解
(一)麻痹性斜视 特征: (1) 眼球运动有障碍; (2)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 斜视角; (3) 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4) 可能 伴有代偿头位;
了解:斜视的分类
(二)特殊类型斜视
1.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当一眼注视时,另一眼上斜,同时 伴有外旋和外转,斜视角不固定,注视时或去除遮盖后该眼缓慢 下转,多为双眼发病,程度不等,亦可一眼为隐性。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3.固定性斜视 4.眼外肌纤维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6.A-V征 水平位的偏斜程度与垂直方向有关,即当上方注视 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方注视时的水平偏斜角不同时的斜视,称为A 或V 型斜视。A型表现为上方注视时内斜较下方注视时多,或外 斜较下方注视时少;V型正好相反
麻痹性斜视和代偿头位
了解:斜视的分类
▪ 斜视的分类
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1. 眼球运动无障碍。2. 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 化。3. 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 但应注 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 相等4. 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三、非共同性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