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冬天教案:《暖烘烘》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83b4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暖烘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热能的来源,探索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了解生活中的热能应用,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热能伤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能的来源,理解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热能应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免受热能伤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过程,以及热能应用的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热能的来源,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生活中的热能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太阳能电池板、电热水壶、热水袋、防火毯、图片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给手机充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2. 讲解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10分钟)结合太阳能电池板,讲解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以电热水壶为例,讲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 探讨生活中的热能应用(10分钟)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热能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补充。
4. 安全教育(5分钟)教师展示热水袋、防火毯等,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以避免热能伤害。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幅以“热能应用”为主题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1. 热能的来源2. 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3. 生活中的热能应用4. 热能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热能应用”为主题,设计一幅手抄报。
2. 家庭实践作业:观察家里有哪些热能应用,思考如何确保安全使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讨生活中的热能应用时,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良好。
安全教育环节,学生掌握了如何避免热能伤害,提高了安全意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了解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转化过程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过程2. 生活中的热能应用实例3. 热能安全教育与实践一、太阳能和电能的转换过程1. 太阳能电池板的原理:太阳能电池板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上时,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2)](https://img.taocdn.com/s3/m/07f1c75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3.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简介科目:科学年级:大班主题:暖烘烘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太阳、阳光、温度等基本天文知识;2.能够简单了解温度感受;3.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准备1.热力球(用气球代替)2.彩色纸、剪刀、胶水3.包装纸、胶带4.计时器5.桌子、板凳三、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每天从天空中升起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
它不仅可以照亮我们的房子和街道,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光和热。
太阳散发出的热量可以让地球暖烘烘的。
在这个阴暗的冬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认识和感受太阳给我们带来的温暖。
2. 实践操作1.讲师将一个充好气的热力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观察气球的状态,并询问学生对气球的感受。
2.讲师带领学生们制作一个气球花环。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彩色纸切成适合大小的长条,用胶水将两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环。
2.在圆环上挂上自己制作的气球花朵。
具体制作步骤是:取一个小气球,将气球系在带有弹性的棍子上,然后在彩色纸上放上适当量的胶水,将棍子按下去,然后慢慢地将气球和棍子取出来,并等待胶水干燥。
3.讲师让学生佩戴气球花环,感受一下气球花环与充好气的热力球的温度,并记录下时间。
4.讲师让学生将气球花环放在一个暖和的地方并记录下时间,再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感受气球花环与热力球的温度,并记录下时间。
5.讲师让学生将气球花环放在一个冷的地方并记录下时间,再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感受气球花环与热力球的温度,并记录下时间。
3.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育活动是以“暖烘烘”为主题,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孩子们的温度感受,让他们认识到太阳对地球带来的温暖。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操作实践,寓教于乐的总体目标贯穿了教学的始末,孩子们通过对操作环节的参与,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温度感受的基本知识,这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孩子们专注力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在学习科学操作中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也是本次教学活动所想要培养的素养和能力。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57415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8.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暖烘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热量、温度计的使用、感受冷热、探索保暖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
2. 培养幼儿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能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3. 培养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保暖方法的探索。
教学重点:热量概念的理解、感受冷热程度、合作探索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保温杯、实验材料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热水袋,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觉,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热水袋为什么会暖和?”通过讨论,引出热量概念。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让幼儿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讨论热量的作用,让幼儿知道热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
3. 随堂练习(1)发放温度计,让幼儿分组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上。
(2)讨论保暖方法,让幼儿分组探索如何让一杯水保持温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邀请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哪种保暖方法最有效。
六、板书设计1. 热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
2.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3. 保暖方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保暖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穿棉袄、戴手套、用热水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热量概念、温度计的使用和保暖方法。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带领幼儿探索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暖,如制作保温杯、了解热传递等,使幼儿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256efa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9.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热量与温度》第三节《暖烘烘》,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热量的来源,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探索物体受热后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热量改变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热量的来源,知道热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2.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热量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量传递的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热量的来源,观察物体受热后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袋、电暖器、火炉、热水壶、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孩子们谈谈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是如何取暖的,引出热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讲解热量传递的方式,配合教具进行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如热水袋加热后的温度变化、彩泥在热水中的变化等。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6. 知识拓展:介绍热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电热毯等,并让孩子们思考如何节约能源。
六、板书设计1. 热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2. 物体受热后的变化3. 热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使用的取暖设备,记录下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节能措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了解了热量的来源、传递方式和物体受热后的变化。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收集与热量相关的资料,如新能源取暖设备、节能减排等,下节课进行分享,以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观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af3316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a.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暖烘烘》这篇科普文章,引导大班幼儿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暖烘烘》(1)教材简介本篇科普文章主要讲述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太阳不仅能赐予人类光明与温暖,而且还是各种气候现象的根源。
同时提醒幼儿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开始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2)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听故事、看图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自然界的壮观与神奇。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从小开始培养爱护自然的习惯。
2. 科学实践活动(1)活动内容让幼儿在课堂中亲手制作太阳和地球的模型,感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关系,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体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2)活动流程1.教师向幼儿简述太阳与地球的基本关系;2.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太阳和地球的模型;3.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太阳的热量、光线等对地球的影响;4.教师与幼儿一起实践环保措施,如关闭电器、节约用水等。
3. 教学反思(1)教学困难本次教学中,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关系。
同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多次操作,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和指导,才能完成模型的制作。
因此,教学的时间较长,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
(2)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互相帮助,有效减少教师的指导时间。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操作,幼儿体验了节能环保的方法,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56080e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目标1.掌握冬季保暖的方法。
2.了解人类和动物物种的保暖方式。
3.探索不同材质对保暖效果的影响。
4.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保暖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保暖的方法,引导学生头脑风暴,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出保暖的主要方法,如穿衣、多运动、饮食上进食热量较高的食物等。
2.人类的保暖方式详细介绍人类的保暖方式,如穿衣、增加室内温度、通过运动增加体内热量等。
3. 动物的保暖方式介绍一些常见的保暖方式,如羊、鹿的毛皮和羽毛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和动物物种保暖方式的异同。
4. 实验:材质对保暖效果的影响1.准备材料:同样大小和形状的玻璃杯、热水、保鲜膜、毛线等。
2.将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用保鲜膜和毛线将其中一个玻璃杯包裹起来。
3.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两个玻璃杯的温度。
4.然后,打开被包裹的玻璃杯,并比较两个玻璃杯中的温度,并让学生总结出保暖材料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冬季保暖的方法,以及人类和不同动物物种的保暖方式,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头脑风暴,使学生能够掌握保暖的方法。
接着,详细介绍人类和不同动物物种的保暖方式,让学生知道保暖原理的差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采用的是比较法,如此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材质对保暖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该教学方案符合大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学生们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能够对冬季保暖的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的意识,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冬天暖烘烘教案科学
![幼儿园大班冬天暖烘烘教案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77fe2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0.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冬天教案《暖烘烘》科学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暖烘烘活动目标:1、了解冬天里人们采取的各种取暖方式及其特点。
2、幼儿能迁移生活经验,大胆、清楚地介绍各种取暖方法。
3、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科技产品的关注和兴趣。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画笔。
2、多种取暖用具:热水袋、汤壶、油汀、空调、电热毯、暖风机等。
3、暖炕、煤炉、散热片、炭盆等取暖用具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讨论人们过冬的取暖办法。
1、讨论取暖办法。
教师:冬天真冷呀,小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过冬办法,我们是怎么过冬的?有什么好办法来取暖呢?2、教师小结:在户外,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手套、帽子、围巾等使自己暖和;在家里,也有很多的用具来帮助我们取暖。
二、出示教学挂图,认识种取暖用具及其特点。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及其特点。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怎样来帮助我们取暖的?2、讨论、比较各种取暖用具的不同发热方法。
教师:这些取暖用具一样吗?它是用什么做的?是怎样发热的?3、集体交流后教师清个别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有的是用热水取暖,有的是用电取暖等。
5、观察图片,进一步认识取暖设备。
教师:人类非常聪明,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还发明了很多取暖用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取暖的好办法。
三、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探索兴趣。
1、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取暖用具?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教师:以后人们还会发明更多新式的取暖用具。
你长大后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呢?教师:看看书上说了哪些取暖的好办法,你还知道哪些取暖设备呢?请你把它画下来。
四、画你知道的取暖设备。
玩滑梯的安全及伤害说明案例下午,我们班的孩子在玩滑梯,大家都很遵守规则,开心地滑着。
突然发生了一个小意外,陶宝在滑滑梯的时候太兴奋,因为急着往下滑,没有坐好,结果他一条腿弯着就滑下来了,当滑到底的时候,弯着的腿先着了地,好在他滑得不是太快,没有造成伤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57239a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5.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内容《暖烘烘》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热与冷》,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温度的概念,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探索加热物体产生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热能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温度的概念,能够描述冷热感觉,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了解热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掌握加热物体产生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温度,培养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乒乓球、蜡烛、火柴、放大镜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室内外环境,讨论天气变化对温度的影响,引导幼儿关注温度的概念。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温度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乒乓球、蜡烛等物品,进行加热实验,让幼儿观察加热后产生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冷水的温度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6.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传递温暖”的游戏,巩固热能传递的知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暖烘烘》2. 内容:温度概念热能传递方式加热物体现象日常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探索家里的热能应用,记录下来,明天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温度和热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操作安全,避免烫伤。
2.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3300094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c.png)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暖烘烘——太阳能的利用”。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太阳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新能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知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认识到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新能源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能的利用原理。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玩具、热水袋、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请幼儿观察冬季户外阳光下的感觉,引导幼儿说出阳光的温暖。
教师出示太阳能电池板,让幼儿猜测它在阳光下能起到什么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介绍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太阳能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4. 动手操作(15分钟)教师发放太阳能小玩具,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其工作原理。
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设计一幅关于太阳能应用的画。
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暖烘烘——太阳能的利用2. 板书内容:太阳能:清洁、可再生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应用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袋、太阳能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关于太阳能应用的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需包含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灯等元素,展现出太阳能的应用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利用方式。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dcfb285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3.png)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暖烘烘”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太阳、火等热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简单的热传递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热能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理解热传递现象。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与热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了解火和太阳等热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热传递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热相关事物和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热源,培养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壶、火柴、蜡烛、放大镜、小木块、实验器材等。
学具:安全剪刀、彩纸、蜡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热源,如暖气片、热水壶等,引导他们感知热的来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热传递现象,如热水壶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
结合太阳、火等热源,讲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与热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老师提问,检验孩子们对热源和热传递现象的理解。
4. 动手操作(20分钟)小组合作,完成热传递实验,观察小木块在热水中的变化。
孩子们用彩纸、蜡笔等学具,创作一幅与热相关的画。
展示画作,交流创作想法。
六、板书设计1. 热源:太阳、火、电热器等。
2. 热传递现象: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3. 注意事项:使用火源、热水等要小心谨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观察家里使用热源的场景,描述热传递现象。
2. 答案示例:妈妈用热水烫衣服时,热能从热水中传递到衣服上,使衣服变暖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对热源和热传递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热源,记录并分享他们发现的热传递现象,提高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2024年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5948a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4.png)
2024年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二十课《暖烘烘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的温暖来源,探究暖气的原理,学习简单的保暖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温暖来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暖气的工作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简单的保暖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暖气的工作原理。
重点:了解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学会简单的保暖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暖气片模型、热水袋、暖宝宝、毛毯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教室,让幼儿感受到室内的温暖,询问幼儿:“大家感觉室内和室外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回答:“室内很暖和,室外很冷。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暖气片模型,讲解暖气的工作原理,让幼儿了解到暖气是通过热水传递热量,使室内变暖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家里的温暖场景,并分享给大家。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简单的保暖方法,如穿衣服、戴帽子、使用暖宝宝等。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暖烘烘的世界2. 内容:生活中的温暖来源:暖气、热水袋、暖宝宝、毛毯等暖气工作原理:热水传递热量简单保暖方法:穿衣服、戴帽子、使用暖宝宝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家里的温暖场景,并标注出各种保暖物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和暖气的工作原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保暖情况,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保暖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cd4071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5.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温度与热量》第二节《暖烘烘》。
内容主要包括:感受温度的变化,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探索保温与散热现象,以及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保暖物品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描述温度的变化,理解热量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保暖物品的原理和功能。
3. 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和保暖物品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温度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袋、暖手宝、保温杯、冰块、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热水袋、暖手宝等保暖物品,引导幼儿谈论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自己感到温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热量的传递,如将热水袋放在布料上,让幼儿触摸布料感受温度的变化。
(2)讲解保暖物品的原理,如暖手宝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保温杯是通过双层结构减少热量散失。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在不同材质的容器中融化的速度,了解散热现象。
(2)幼儿动手制作简易的保温杯,体验保温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暖烘烘》2. 板书内容:温度与热量保暖物品:热水袋、暖手宝、保温杯等热量传递:传导、对流、辐射保暖原理:化学反应、双层结构、保温材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保暖物品,了解其原理,并与同伴分享。
2. 答案示例:羽绒服保暖原理是绒毛间的空气层可以阻止热量散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保暖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温度和热量的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1317a5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c.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学会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4.观察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5.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温度计;2.不同材料的常温水(冷水、热水);3.冰块、手热等适量物品。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外面的天气,并询问孩子们觉得是寒冷还是温暖的天气,为什么;2.老师出示温度计,为孩子们解释温度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操作(30分钟)1.教师分发温度计,引导孩子们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自己的体温,并帮助他们理解温度值的意义;2.教师引导孩子们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塑料等,它们的温度是否会不同,如何测量它们的温度;3.教师在不同材质的杯子中加入常温水、冷水、热水等,引导孩子们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水的温度,并思考为什么不同水的温度不同;4.教师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物品,如冰块、手热等,观察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并帮助他们理解温度变化产生的原因。
结束(10分钟)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教师让孩子们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课程是为大班幼儿开设的,本着“实用、生动、有趣”的原则,采用了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了细致的引导和指导,让孩子们能够深入地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和观察温度的技巧,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实验、操作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在探究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团体互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社会化能力。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03959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9.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热现象》第三节《暖烘烘》,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热能的传递与转换,探究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简单热力现象,如热胀冷缩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热能的概念,掌握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热力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能的传递与转换,热力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热风机、热水袋、放大镜、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空矿泉水瓶、气球、尺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热风机,引导学生观察热风机的工作原理。
(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热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热能的概念,举例说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演示热胀冷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热能的小发明。
(2)各组分享设计成果,全班交流讨论。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热现象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热现象热能的传递与转换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热力现象2. 实践活动:热胀冷缩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利用热能的小发明。
2. 答案:(1)热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热水袋、暖气、烤箱等。
(2)利用热能的小发明:太阳能热水器、热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热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热力现象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55cd54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2.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围绕《暖烘烘》这一儿童文学作品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现象,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和变化。
教学目标1.能够区分夏季和冬季的不同天气现象;2.能够简单地了解季节的变化规律;3.能够发现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差异。
教学内容1.夏季和冬季的天气现象;2.季节变化的规律;3.春夏秋冬四季的差异。
教学重点1.区分夏季和冬季不同天气现象;2.了解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发现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差异。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2.视频展示法;3.探究法。
教学工具1.电脑;2.投影仪;3.《暖烘烘》原版书籍。
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入本课内容,并与幼儿一起探讨季节变化的规律。
2. 季节变化的探究(40分钟)1.首先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夏季和冬季的天气现象,并让幼儿感受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2.接着,教师通过《暖烘烘》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引入春、夏、秋、冬四季的差异,让幼儿想象每个季节的气候和自然景色。
3.最后,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表演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以加深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3. 复习(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小游戏等方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幼儿巩固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从多个视角感受季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幼儿表演环节的时候,发现一些幼儿并不能清晰地表达季节的变化以及季节的特点。
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对书上描绘的季节特征不是特别敏感,也可能是因为太小,还不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幼儿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加深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5ecf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f.png)
大班科学暖烘烘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温度计,了解其测量温度的功能,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能力,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温度计,了解其测量温度的功能,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难点:探索不同环境下物体的温度变化,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如热水、冷水、冰块等)、PPT、教学视频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简易温度计制作材料包(包括玻璃管、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感受不同温度下的环境,如热水、冷水、冰块等,引导幼儿关注温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 认识温度计: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让幼儿了解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
3. 探索温度变化: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物体的温度变化,如热水、冷水、冰块等,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4. 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讲解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观察简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 小组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温度计的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简易温度计的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温度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在下次活动中分享。
2. 完成简易温度计的制作,观察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探索更多温度变化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等科学场所,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温度计的认识:本节课使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五节“暖烘烘”为教材,重点关注温度计的认识。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443236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a.png)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目标1.了解暖风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暖风机可以产生热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合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暖风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暖风机、冰块、玻璃杯、水、温度计、计时器、记录表。
2.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实验操作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暖风机,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邀请幼儿上台体验暖风机的暖风,感受暖风机的特点。
(二)探索暖风机的工作原理1.教师提出问题:“暖风机为什么会产生暖风呢?”2.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验:观察暖风机加热冰块的过程1.教师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打开暖风机,对准冰块吹风,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比较冰块加热前后的温度。
4.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暖风机可以加热冰块,使其融化。
(四)拓展活动:设计一个保暖装置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冰块融化得更慢一些?”2.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保暖装置。
3.各组分享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4.让幼儿动手制作保暖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暖风机的工作原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3.拓展活动设计得较为合理,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4.不足之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步骤不熟悉,导致操作失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提高实验成功率。
5.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暖风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b8e5cc5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6.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暖烘烘”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常见发热物体的特性,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认知与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发热物体的基本概念,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发热,并能够简单描述发热物体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发热物体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发热现象,并能用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小太阳等发热物体。
2. 学具:画纸、彩笔、小镜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热水袋、电热毯等发热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热水袋为例,讲解发热物体的概念、作用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观察、讨论生活中见到的发热物体,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5. 创意表达(10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发热物体,并进行展示。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暖烘烘2. 内容:发热物体: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小太阳等作用:保暖、取暖等注意事项:安全使用、防止烫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发热物体,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发热物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幼儿的互动与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暖烘烘2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暖烘烘2](https://img.taocdn.com/s3/m/69c927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c.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暖烘烘 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2章节“暖烘烘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热量与温度,探索热传递的方式,了解生活中的热现象,以及安全使用热水、热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热量与温度的概念,认识到热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生活中热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热水、热物,防止烫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量与温度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生活中的热现象。
难点:理解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安全使用热水、热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壶、热毛巾、温度计、实验器材(杯、热水、冰块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安全提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暖气片,感受暖烘烘的气温。
邀请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暖烘烘的事物。
2. 讲解热量与温度(5分钟)教师出示热水壶,讲解热量与温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热水加热冰块的过程,理解热量可以改变温度。
3. 探索热传递方式(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热在空气、水、金属中的传递速度。
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热传递的原理。
4. 生活中的热现象(5分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图片,如热水器、电暖器等。
邀请幼儿分享家中暖烘烘的事物,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
5. 安全使用热水、热物(5分钟)讲解正确使用热水、热物的方法,强调安全意识。
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在遇到烫伤时如何处理。
6.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安全提示卡片,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烫伤。
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热量与温度2.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 生活中的热现象4. 安全使用热水、热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家中暖烘烘的事物,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了解了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https://img.taocdn.com/s3/m/9eba9d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暖烘烘》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温度的概念及识别方法;2.了解温度的作用;3.形成观察、实验、总结的科学探究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识别方法;2.温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实验观察来掌握温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气氛:老师请一个学生拿来冰块,观察冰块的状态,问学生怎么让冰块融化?2.引出本课内容:学生的回答引出温度的概念及识别方法。
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举例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明确温度是什么。
2.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实验探究(30分钟)1.师生合作,小组观察、实验、总结的方式,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温度对物质的影响。
2.实验环节设计如下:–实验器材:圆形平底烧杯、铝锅、一台电风扇、一台电热水壶、温度计、冰块、热水、酒精灯、各种材质物体。
–实验步骤:1.不同温度下,以直接触摸和使用温度计的方式感受温度。
2.将不同材质制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物,使不同温度物体接触这些块状物,并比较变形情况。
3.在厨房台面及桌面上放置铝锅和圆形平底烧杯,插上电源并接通电源,通过不同距离调节电风扇的风力大小和铝锅和圆形平底烧杯的距离,探究风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4.在电热水壶中加水并烧制开水,并通过温度计记录加水时、烧开后、在水中放入冰块后的水温变化情况。
5.安全操作酒精灯,观察灯火的温度变化,记录酒精灯烧制最长时间。
3.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温度的控制方法,借助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注意温度提高和降低的影响,同时也明白了温度对于物体的影响。
总结(15分钟)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分享所体会到的知识。
2.通过对学生的思考与回答,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习题(5分钟)1.教师布置习题:请列举一个过去周末中观察到的有关温度的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可根据具体时间、空间和经历情境而定制习题)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后实践活动,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幼儿园大班冬天教案:《暖烘烘》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里人们采取的各种取暖方式及其特点。
2、幼儿能迁移生活经验,大胆、清楚地介绍各种取暖方法。
3、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科技产品的关注和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画笔。
2、多种取暖用具:热水袋、汤壶、油汀、空调、电热毯、暖风机等。
3、暖炕、煤炉、散热片、炭盆等取暖用具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人们过冬的取暖办法。
1、讨论取暖办法。
教师:冬天真冷呀,小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过冬办法,我们是怎么过冬的?有什么好办法来取暖呢?
2、教师小结:在户外,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手套、帽子、围巾等使自己暖和;在家里,也有很多的用具来帮助我们取暖。
二、出示教学挂图,认识种取暖用具及其特点。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及其特点。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怎样来帮助我们取暖的?
2、讨论、比较各种取暖用具的不同发热方法。
教师:这些取暖用具一样吗?它是用什么做的?是怎样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