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综述

合集下载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药理学逐渐成为了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基因功能和分子交互作用的综合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预测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优化药物设计,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一、网络药理学的原理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建立药物-蛋白质-基因交互网络,通过分析这些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建立药物-蛋白质-基因交互网络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生物信息学数据,例如化合物结构信息、蛋白质序列信息、基因表达数据等。

然后,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网络拓扑结构,并利用网络分析算法来分析和挖掘网络的特点和规律。

二、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 药物靶点发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是寻找药物的靶点,而传统的药物研发策略通常是通过药物分子的细胞学衍生物筛选来寻找靶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但是时间和成本都非常高昂。

相比之下,网络药理学可以利用已知的药物靶点和蛋白质基因序列信息来建立药物-蛋白质-基因交互网络,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分析。

因此,相比传统方法,网络药理学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潜在的药物靶点。

2. 药物设计优化对于已知的药物靶点,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分析药物-蛋白质-基因交互网络,预测药物分子的相应结构和属性,从而优化药物设计。

例如,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可以通过网络分析算法进行自动优化,从而提高药物的亲和性、选择性和生物稳定性。

3. 药物剖析机制解析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对于药物研发来说至关重要。

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分析药物-蛋白质-基因交互网络,揭示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分子途径,并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

4. 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研发过程中,安全性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分析药物与健康基因、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评估药物毒理风险,并为制定安全范围提供依据。

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其应用在当今数字时代,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了药理学研究领域中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

网络药理学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构建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分析和研究药物与疾病关系的手段,其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其应用,解析网络药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它在药理学、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

一、网络药理学的主要内容网络药理学不同于传统药理学,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药物与其作用靶标、基因和生物通路之间的关联网络,从而分析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分子的网络分析、系统药理学和计算机预测方法。

其中,基于分子的网络分析是网络药理学最核心的研究方法。

它依据大量的生物学信息,例如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细胞过程和生物分子结构信息等数据,构建药物、作用靶标、基因和生物通路之间的关联网络图。

这种依赖生物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为以往单一分子和病理生理研究方式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

二、网络药理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网络药理学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在1990年代初期,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出现加快了药物研究和发展进程。

而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则是网络药理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网络药理学技术又相继引入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虚拟筛选等先进的计算技术,使得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程不断迈向更深入的层面。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了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网络药理学在药理学、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上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可以为药物研究和设计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意义。

例如,当研究人员借助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找到了药物靶点之后,就会有进一步的机会鉴定和发掘新型药物的适合靶标,或者寻找一些目前已有药物的改进方向。

此外,网络药理学技术还能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虚拟筛选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疾病,快速地筛选出最为适合的药物,辅助医生做出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着千年历史和积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概述中药复方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往往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整合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科学,通过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探究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

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用。

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该网络包括三个要素:药物、靶标和疾病,通过靶标的联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建立这种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文献挖掘法,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相应连接关系;2)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前期推理的连接关系;3)数据挖掘法,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已知的药物靶标和疾病信息进行连接。

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核心节点是指在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关键通路是指在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传递通路。

对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三、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和前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快速筛选药物靶标、验证药物适应症、寻找多靶点作用的药物等。

其次可以在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网络分析结果进行药方的优化设计,提高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网络药理学概述及研究方案(以牛膝治疗KOA为例)

网络药理学概述及研究方案(以牛膝治疗KOA为例)
拓扑分析、中药评价
主导中药
通路相似性分析 寻找其他中药
组合药物
组合药物网络药理再 分析
“虚则补之,君臣佐使”等中医 理论加减
假手术对照 组(A)
新复方
新复方疗效及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75只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分组;除假手术组外余各组 给予去势+im氢化可的松造模
模型对照组
(B)
新复方组(C)
仙灵骨葆组
➢ 研发模式的转换
针对单一 靶点
疾病-单 靶点-单
药物
研发高 选择性 药物
多向药理 学
网络药理学
疾病-多 靶点-单
药物
药物作 用于生 物网络
周文霞,网络药理学:认识药物及发现药物的新理念. 2012
1.网络药理学概述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药味多,成分多 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
中药物质基础不明 作用机制不清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
3
9
6
4
网络药理学发表论文前十的机构
关键词
热点
2 研究
分享
基于网络药理学 探讨牛膝治疗骨关节炎
作用机制的研究分享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牛膝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
目的
骨关节炎
《黄帝内经》云:“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闭经络,血 气不行,故名为痹”。张仲景认为“历节”属肝肾不足, 寒湿外侵,应以扶正温阳,祛风湿为法;叶天士提出久病 入络说,运用虫类药物治疗痹证。
网络药理 学现状
目录
Contents
研究 分享
思考与 体会
1.网络药理学概述; 2.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
基于网络药理学 探讨牛膝治疗骨关节炎 作用机制的研究分享;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趋势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趋势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趋势1. 网络药理学简介网络药理学是药物研究的新兴领域,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药理学得以迅速发展。

网络药理学主要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变化、药效、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2.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2.1 组合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对多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的分析,确定哪些药物可以在治疗时进行组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2.2 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网络药理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大规模的DNA、RNA和蛋白石质信息及传递途径信号互补的收集和处理,对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项进行分析,并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

2.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依托于海量的基因、蛋白、药物及疾病的数据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关键基因、药物靶点、通路,为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提供支持。

2.4 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模拟方法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模拟方法是网络药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运行和代谢途径,预测药物的药效、剂量和使用方式等信息。

3. 网络药理学的未来趋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寿命的延长,人们对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网络药理学的未来趋势在于以下几个方向:3.1 新的数据资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生物样本的数据处理,引入新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的大数据资源存储系统对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3.2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是网络药理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帮助药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

3.3 靶点药物和个性化治疗的发展随着以基因或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4 药物开发过程的加速网络药理学有助于加快药物研发流程,从而更快地将药物送到医疗市场中。

4. 结论网络药理学是药物研究的新兴领域,是药物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网络药理学可以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方法,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进行分析,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网络药理PPT课件

网络药理PPT课件

系统生物学方法
总结词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药物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系统生物学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多种技术和方 法,从整体角度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方法有助于全面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为 新药研发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
详细描述
基因敲除/敲入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敲除 或敲入特定的基因,观察基因缺失或过表达对细胞、组织或个体表型的影响,进 一步揭示药物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
基因芯片技术
总结词
利用微阵列技术,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详细描述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将大量基因的探针集成在芯片上,可以同时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水 平,分析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该技术有助于发现药物作用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网络药理的研究意义
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
网络药理学能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 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 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能 够更好地预测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发现潜在药物靶点
通过对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网络的分 析,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 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于个体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分析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精准用药方案制定
根据个体特征及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精准用药方案。
药物疗效与风险评估
评估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疗效与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选择。
药物重定位与再利用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网络药理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0141462 14硕士7班【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科学概念,分析网络药理学的特点,以及中药的作用特征,阐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优越性,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分析,最后对网络药理学与中药研究相结合推动中药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中药研究、应用现状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用药经验及50年的现代研究基础,是发现和创制新药的重要源泉。

中药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这种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中药和中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从整体到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都很难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1]。

这些大大限制了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但是近 10 年来,随着现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理论的发展,系统生物学视角的引入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2-3]。

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科学理念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4]。

网络药理学认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体系,疾病是由多个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基因、蛋白引起的基本生理和病理现象[5]。

网络药理学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的思想,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传统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4]。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网络药理学以网络生物学为基础,通过构建生物网络模型,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本文旨在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然后重点分析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

还将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中药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参考,促进中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致力于整合生物网络、多组学数据以及计算生物学方法,以更全面、系统地理解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策略,为深入探索中药的复杂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于,它认为药物与生物系统的交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过程,而非单一的线性关系。

这一网络由多个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

中药作为一种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其药效往往是通过与生物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即靶点)进行交互,从而发挥其整体疗效。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等)获取生物网络中的多组学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与药物作用相关的关键节点和通路;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预测结果,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在中药研究中,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预测药物的可能作用靶点;二是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通过分析药物对生物网络的影响,揭示中药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三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机制;四是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优化,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和分析,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医药学中的网络药理学和基因药理学研究进展

医药学中的网络药理学和基因药理学研究进展

医药学中的网络药理学和基因药理学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医药学也在不断变革和进化。

其中网络药理学和基因药理学是两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尤其在新药研发和确立个性化治疗方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应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网络科学等技术手段对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新领域。

其研究主要以分子层面为基础,旨在探索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靶点的作用。

在网络药理学中,一种药物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网络,并且这个网络与其他网络(如蛋白质网络、基因网络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通过建立不同的药物网络,分析药物之间的联系,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途径,最终为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已经在药物发现、药物再利用和药物设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药物发现为例,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单一因素(如药物-蛋白相互作用)的筛选,而网络药理学则可以更全面地考虑药物与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基因-生物通路等),从而增加药物发现的成功率。

基因药理学基因药理学是指通过研究基因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基础。

对于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体中所产生的药物反应有很大的差异,这正是因为基因与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不同所致。

基因药理学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理基因组(drug pharmacogenomics)来预测药物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并根据个体的基因信息和药物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外,基因药理学还研究了许多影响药物反应的基因,如药物转运蛋白(drug transporter)和药物受体(drug receptor)等。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其他方法,可以挖掘出与药物反应相关的基因,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目前,基因药理学已经在抗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愈发趋向精准化、个性化。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药物研发企业所采用。

网络药理学是将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它通过建立药物-靶点网络,旨在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靶点及相应的生物学反应。

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药物研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本文将从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示例、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网络药理学将药物、靶点和生物学/生物化学反应等相互作用组成的多层网络模型作为分析对象,构建药物和靶点的相互关系网络图,旨在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

具体地,其研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药物分子与人体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图。

这里的药物分子包括化合物库中的已知化合物和虚拟化合物,人体靶点则包括已知的蛋白质、酶、离子通道等。

这一过程通常使用刚体对接、灵活对接,甚至是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预测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之间的复合物,从而建立药物靶点网络模型。

其次,通过应用网络拓扑分析手段对所建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挖掘,推测药物分子究竟是如何作用于靶点蛋白上的。

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节点中心度、子图统计量、基因本体论、机器学习等。

最后,结合已知药物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将网络推断出的靶标与生物学效应进行关联,推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反应通路。

总的来说,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流程简单而言可以概括为预测-分析-关联。

网络药理学旨在通过建立多种分子之间交互的网络,预测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辅助药物的设计和筛选。

二、网络药理学的应用示例网络药理学作为药物研发的新型手段,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例如:1、预测药物副作用。

网络药理学可以预测药物分子与非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解析药物的副作用机制,进而辅助药物的设计和筛选。

据研究,无论是早期临床前研究还是临床后的药物监测,网络药理学在药物副作用预测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学方法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获取与处理:首先,需要从多种公开数据库或文献中获取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文献信息,如药物化学结构、生理药理参数、相互作用蛋白以及疾病相关基因等。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以满足后续的分析需求。

2. 网络构建与分析:利用获取到的数据建立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网络。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药物与蛋白之间的连接关系,构建药物蛋白网络。

然后,可以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如网络拓扑分析、模块发现等,探索药物与生物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模块。

3. 药物预测与评估:基于构建的药物蛋白网络,可以利用网络拓扑结构、相似性度量等方法,预测新的药物-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即挖掘潜在的药物靶点。

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评估药物的多种效应和潜在副作用,如药物的药效预测、副反应预警等。

4. 功能注释与机制解析:网络药理学研究还可以通过融合基因表达数据、肿瘤基因组学等信息,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和注释。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探究药物对于相关疾病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5. 网络模型的构建和优化: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中,还可以构建和优化网络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对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预测和优化。

这些模型可以为药物发现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数据获取与处理、网络构建与分析、药物预测与评估、功能注释与机制解析,以及网络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加速新药的发现和优化。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代谢、药动学等药理学领域的一种新方法。

它的出现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以往无法想象的大规模实验数据、蛋白质结构、基因组信息和生物网络信息等,对药物的成分、靶点和药效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同时,它还可以有效地优化药物研发的流程,提高研究效率和成功率,加速新药的开发和上市。

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药物研究相关的数据引发了网络药理学思路的提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分子药理学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高速发展,为了解药物作用模式和药效提供了重要基础。

分子药理学是发展到最初的网络药理学阶段,尝试将药物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实验方法相结合,探索药物对特定蛋白的亲和力和反应过程,为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更多信息。

2. 基于化学结构的药物设计阶段随着物理化学技术的可靠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药物设计开始向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转变,直接通过计算机预测药物分子与靶蛋白的亲和力和反应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实验时间和经济成本。

如几药物设计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等就属于这一类。

3. 系统药理学阶段随着大规模基因测序和干扰技术的发展,专家们认识到组学数据变得越来越显著。

于是,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ocology)概念应运而生,涵盖了分子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等诸多学科。

它将组织和器官、微生物和宿主、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网络联系上,可以同时考虑宿主和微生物体内所有对药物反应的重要因素。

4. 网络药理学阶段网络药理学是最后一个发展足够长时间的阶段。

它以大规模网络分析为基础,将分子药理学、基于化学结构的药物设计和系统药理学等之前研究方法的优势整合在一起。

网络药理学的模型为通达性、代谢和作用三环节的相互衔接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考虑,模拟虚拟患者、药物预测和多维度信息和药物安全监测等方面带来了便利。

网络药理学的主要内容网络药理学包含许多研究内容,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几个方面。

网络药理学_药物发现的新思想

网络药理学_药物发现的新思想

网络药理学_药物发现的新思想网络药理学:药物发现的新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各个领域都在强调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性。

而在药物发现领域,网络药理学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在网络药理学的引领下,药物发现的效率和精准度正在得到极大的提升。

网络药理学的核心是将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相结合。

通过采集和整合大量的药物、蛋白质、基因和疾病等相关数据,建立多级联网络,构建起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药物分子与靶标相互作用的模型。

基于这个模型,可以预测药物的潜在靶标、药效学和毒性,并提供指导药物设计和开发的新思路。

相对于传统的药物发现方法,网络药理学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挖掘已知药物的新用途。

通过建立药物-靶标网络,根据药物与靶标间的相似性和共同作用机制,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新用途,从而提高药物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网络药理学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预测新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通过结合蛋白质的结构信息和计算模型,可以对潜在药物分子进行快速筛选和评估。

这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研发时间和资源,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开发失败的风险。

此外,网络药理学还可以用于解决多靶点药物设计中的挑战。

许多疾病是由多个靶点的紊乱造成的,传统的单靶点药物往往难以满足治疗要求。

而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分析和预测多个靶标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具有多靶点作用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

然而,网络药理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质量和数据可靠性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

由于生物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许多数据来源于文献报道和公共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

目前,网络药理学的模型往往是黑盒模型,很难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

因此,如何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发现思想,正在逐渐改变药物研发的方式。

网络药理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

网络药理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

网络药理学[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在以前的药物研发模式中,主要遵循“一个药物、一个基因、一种疾病”的模式,这是导致70%的新药在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临床上的多种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仅根据单一作用靶点难以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

以肿瘤的发生为例:形成一个立方厘米的实体瘤需要10年的时间,经过6大步骤:克服凋亡、抑制衰老(无限增殖)、分泌自我增殖信号、对生长信号不敏感、血管新生和侵袭,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参与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形成药物分子设计新模式,是发展创新药物的重要途径。

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可追溯至20 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李梢为突破当前以“单靶标”为特点的还原论研究模式的局限,开始了一系列网络药理学的开拓性探索:1999年在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上率先提出中医药和生物分子网络之间存在关联的假说;2002 年提出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对复杂疾病的功能基因网络的影响,从而发挥“多因微效”的整体调节作用,由此“涌现”疗效;2007年1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次构建出中医寒热证生物分子网络,发表了中医寒、热证候的生物分子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并发现寒、热方剂的网络调节效应。

随后,英国Dundee大学、药理学家Andrew L. Hopkins于2007年10月提出“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一词。

2011年,李梢首次提出网络药理学的核心概念“网络靶标”。

2021年3月,李梢教授领衔制定首个网络药理学国际标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这是中医药领域第一个正式制定的关于新兴学科的国际标准,走出中医药原创研究引领交叉学科国际发展的关键一步。

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于开启网络药理学这一新兴学科方向具有奠基作用。

随着网络药理学的诞生,要求药理研究人员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对于药物研发模式进行研究与改进,逐渐转变常规的研发理念,从多靶点与复杂疾病关系角度,形成一种新型的药物研发模式,以此通过该模式研制的药物治疗更多疾病。

网络药理学的现状和应用

网络药理学的现状和应用

网络药理学的现状和应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

通过将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网络的拓扑结构相结合,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究、药物发现和药物再利用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网络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现状和未来的应用。

一、网络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网络药理学是将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系的分子基础和网络基础结合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分子、基因、蛋白质、代谢途径等多种生物信息网络来分析和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网络药理学中,网络信息传递、信号转导、代谢途径等生物学过程都被纳入了考虑范围之内。

通过对药物与生物网络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药物研究的效率和可信度。

二、网络药理学的现状随着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一种前沿的药物研究方向。

很多研究机构和公司都已经开始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药物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中。

网络药理学与药物研究的结合,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过程。

通过对药物与生物网络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科学家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药物研究,减少实验室试验所需的成本和时间,提高药物研究的效率。

网络药理学也在药物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药物发现初期,科学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采集,筛选出具有特殊药效的化合物。

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新的化合物,评估其影响目标蛋白物的作用能力,同时还能预测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挖掘现有药物的用途也正在逐步发展。

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分析已有药物与其他生物分子在生物网络上的相互作用,发现新的药理学作用。

这种方法称为"药物再利用"。

三、网络药理学的将来应用网络药理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网络药理学将会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进药物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网络药理学也可以帮助医生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序列和其他生物学数据,科学家可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

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

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

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

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

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

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

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及思考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及思考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及思考一、本文概述:网络药理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它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生物体内的分子网络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揭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机制。

本文将全面概述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包括其应用的方法、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本文还将对网络药理学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现状进行梳理,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策略,其基本原理在于将生物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由各种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及其相互作用构成。

网络药理学强调在整体和系统的层面上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而非传统的单一分子或单一途径的研究方式。

在方法上,网络药理学主要运用网络分析、系统生物学、多组学数据整合等手段。

通过收集大规模的生物学数据,如基因表达谱、蛋白质互作网络、代谢网络等,构建出生物系统的网络模型。

然后,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找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模块,这些关键节点和模块往往与特定的生物过程或疾病机制密切相关。

网络药理学还注重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以揭示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

在中医药研究中,网络药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传统的中医药研究往往侧重于单味药或单一成分的药理作用,而网络药理学则可以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研究中药复方或单一成分在生物网络中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收集和处理大规模的生物学数据,如何构建准确可靠的生物网络模型,如何确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模块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网络药理学概论(推荐五篇)

网络药理学概论(推荐五篇)

网络药理学概论(推荐五篇)第一篇:网络药理学概论网络药理学概论现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的发展,以及系统生物学视角的引入、创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的研究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对于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MOA)的研究,并发展出一系列标志性的、创新的研究范式(paradigm)。

现代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的发展,积累了海量的关于小分子化合物的细胞学筛选结果,其对细胞的作用机制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例如,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院完成的Connectivity Map项目,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测量了多种药物作用于人类细胞后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图谱,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参考数据库。

利用该数据库可以对各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从而依据与已知药物基因图谱的相似性来预测未知药物的作用机制。

在给定某种疾病状态的基因图谱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个参考数据库中查询与输入的图谱(pattern)显著负相关的基因图谱,其对应的药物就是该疾病状态的候选药物(调节剂)。

运用该策略已经获得了一批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认识,以及筛选得到的新药(或药物的新用途)(Lamb, Crawford et al.2006)。

近期,美国NIH的发展路线图(Roadmap)中The Molecular Libraries Program项目的实施,使得PubChem数据库中的药物筛选结果迅速增长。

上述研究范式初步体现了“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药物作用机制(MOA)是考虑药物结合的单个蛋白质或者基因,以及药物在细胞和体内如何分布和被代谢。

系统药理学则是以全基因组为考察范围,观察药物对全局基因网络(例如以转录因子为主要控制因素的转录调控网络)的作用模式。

因此,“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是一个更为具体、更有操作性的概念。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3篇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3篇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第一篇: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和意义网络药理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药物分子的结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以及作用靶点进行全面系统的筛选、分析和预测的一门新兴学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药理学在药物研究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药物分子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药物与靶点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药物分子的模拟和分析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预测和评估。

网络药理学的应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药物新研发、临床治疗方案和剂量的制定、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等方面。

相对于传统的药物研发方式,网络药理学具有时间短、成本低、结果准确等优点,它能够对药物研发的方向和进度进行优化和控制,同时还能够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网络药理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药品安全性的监管和药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网络药理学的发展状况和进展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被开发出来了,这一系统可以用于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开发。

1981年,药物分子对应的代谢位点的结构和代谢通路开始被研究。

2000年左右,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药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对于药物代谢和药效评价的研究也逐渐被加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药物的研发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型和升级。

传统的药物研发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和挑战,网络药理学则可以在加速药物研发的同时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国内外的许多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已经开始将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应用到实践中,用于药物的分析、筛选、设计、优化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

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

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

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

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

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

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 (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

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生物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西方医药界逐渐认识到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

2007 年,Andrew L Hopkins 提出了网络药理学,将成为新药研发领域里新的发展方向[3]。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在生物网络中各生物实体( 疾病、表型、基因、靶标、药物等) 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观察药物对生物网络的作用和影响,使药物的研发更能针对疾病的实际情况,提高研发成功率。

2、网络药理学与中药多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系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各条信号传导通路组成错综复杂的信号网路, 阻断其中一条途径势必会引起其他通路反馈性激活或抑制, 因此单一靶标的阻断是不够的. 最新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组分、多靶标”的药物疗效均超过单一靶标药物疗效的总和[4]. 而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恰恰是“多组分、多靶标”, 十几万个方剂和散落民间的验方是朴素的药物来源[5]. Jeong 等[6]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代网络的拓扑特性, 为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网络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我们将分子对接结果中存在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学成分和靶标为网络的节点(node), 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网络的连接(edge), 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小分子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7]。

3、网络药理学与药物代动力学中药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被广泛应用,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但是,中药研究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学者王喜军教授认为入血的成分才真正是中药的有效分,提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8],关注中药在体的移行成分,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

对于中药方剂,通过高通量的定性、定量分析获得外源性药物本身及其所有代产物随时间和空间( 各个组织) 的动态变化情况,药物及其代产物各种代途径、方式的信息和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等,研究方剂的体 ADME 过程,获得方剂的代指纹,明确入血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及其代产物) 以及到达靶器官、靶组织或靶蛋白的成分,即达靶成分。

但是,如果这些成分没有合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生物利用度很低,没有达到最低有效浓度,或者消除太快,很快被排泄,对于这些成分很难被认为是有效成分。

所以必须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分析,获得具有适宜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入血成分和达靶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及其代产物) 即药代标示物( PK-marker,PK-M)[9]。

然后,对药代标示物进行计算机靶标的虚拟筛选,与方剂治疗病症/疾病的网络靶标进行分子对接,评价药代标示物对靶标蛋白的作用位点及其作用力,从而预测方剂对疾病靶标网络的干预与影响等功能,有效阐释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10]。

4、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是指中药及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体系, 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 也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

在网络药理学中, 基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在结构、功效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以构建药物药物网络, 对药物进行功效预测及对功效进行化学成分的预测。

网络药理学的这种方法也能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功效预测及药效物质化学组分分析。

基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网络属性, 梢等[11]利用网络靶标的方法, 从方剂中预测有效成分或组合。

王耘等[12]整合已有的中药药效物质, 并利用细胞信号通路数据库、代网络数据库和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库等构建了中药功效分子网络, 该复杂网络从分子层次上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网络节点表示中药化学成分和机体源性成分, 网络的边表示基于生物化学反应的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研究从网络的角度预测、理解和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 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13]。

5、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中药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揭示。

中药复方的疗效是由其组成的各种药效物质之间及其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决定了其作用的多靶点和多环节,不同组分对不同环节起作用, 最终表现出有利于机体的变化。

网络药理学是研究多靶点干预疾病网络,达到理想药物疗效的理论[14]。

运用分子对接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与西药的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说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西药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15]。

同时, 利用分子对接方法, 他们研究了这 1 729 个化合物与 26 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公认靶标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在靶空间的分布, 阐明了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血管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活性分子[16]。

6、网络药理学与中药复方新药的开发网络药理学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去探索药物疾病的关联性,发现生物网络上的药物靶标, 明确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 其宗旨实质上是一种新药研发的策略。

采用网络药理学发现新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老药新用”方式, 二是通过挖掘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功能模块研发单分子多靶点药物[17], 或多分子多靶点的复方制剂[18]。

中药蕴含着巨大的新药创制潜力, 传统方剂是发现多靶点药物的不竭源泉[19]。

目前,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多将重点集中于中药的活性成分。

然而, 中药的功效往往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实现。

按照中药作用的基本特点, 建立中药药效成分网络、药效成分靶点网络、药效成分证候网络等, 探讨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整整合与优化, 将为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如有实验室论证了网络靶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用于大规模筛选协同式中药成分组合的有效性[20], 为基于网络靶标开展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7、展望网络药理学为中医药研究指明了方向,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需要借鉴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手段,又需要注重中药本身的特点,证候网络靶标与中药化学成分的体过程将成为关键点中药药物代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结合进行中药研究,有利于明确被吸收入血和到达靶标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和代产物) ,有利于辨识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阐释中药的“组效关系”及其方剂配伍规律,有助于中药新药设计[21]及其研究开发,有利于为组分中药[22]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采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药候选药物研发成药性的早期预测,进行早期成药性评价,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减少研发的风险和成本。

参考文献[1] 周家驹, 桂荣, 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 化学工业, 2004. 3—977[2] Pan JH. New paradigm for drug discover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J]. 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 28: 721 726.[3] 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 [J]. Nat Biotechnol,2007,25( 10) : 1110.[4]吴磊宏,高秀梅,王林丽,等.附子多成分作用靶点预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2907~2910.[5]朱伟, 阮新民, 可冀. 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现状. 中医杂志, 2006, 47: 333—335[6]Jeong H, Tombor B, Albert R, Oltvai ZN, Barabasi AL. The large-scale organization of metabolic networks. Nature, 2000, 407: 651—654[7] 翔 , 吴磊宏 , 骁辉 , 等 . 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0)∶2911~2914.[8] Ma T,Tan C,Zhang H,et al.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ystems biology: the connection of cold syndrome and NEI network [J]. Mol BioSyst,2010,6( 4) :613.[9] 王喜军 .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2,4( 2) : 1.[10]许海玉,唐仕欢,建新,等 . 基于代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思路与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 1) : 30.[11] Li S, Zhang B, Zhang NB. Network target for screening synergistic drug combin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 BMC Syst Biol, 2011, 5: S10.[12] Wang Y, Zhang YL, Shi XY,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function networks [J]. World Sci Technol Mod Tradit Chin Med Mater Med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 10: 105 108.[13] Xiong JH, Liu J, Rayner S, et al. Pre-clinical drug prioritization viaprognosis-guided genetic interaction networks [J]. PLoS One, 2010, 5: e13937. [14] Xiong JH, Rayner S, Luo KY, et al. Genome wide prediction of protein function via a generic knowledge discovery approach based on evidence integration [J]. BMC Bioinformatics, 2006, 7: 268.[15] Zhu W, Qiu XH, Xu XJ, et al. Computational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for chronic disease [J]. Sci Sin B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 40:1085 1090.[16] Gu JY, Yuan G, Zhu YH, et al. Computational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Qishen Yiqi Diwan [J]. Sci Sin B (中国科学: 化学), 2009, 39: 1415 1423.[17] Liu ZH, Chen SL. ER regulate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poptosis pathway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400: 34 38.[18] Wang Y, Gao XM, Zhang BL, et al. Building methodology for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network biology [J]. Ch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228 231.[19]Huang Q, Qiao XB, Xu XJ. Potential synergism and inhibitors to multiple target enzymes of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cardiac disease therapeutic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 1779—1783[20] Li S. Network target: a starting poin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pharmacology [J]. Ch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2017 2020. [21]洪军,雷燕,唐仕欢,等 .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 ( 1) : 154.[22] Keshava Prasad T S,Goel R,Kandasamy K,et al. Human pro- tein reference database—2009 update[J]. Nucleic Acids Res,2009,37( 1) : D7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