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简单
核聚变反应堆介绍
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可归结为两步: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使温度足够高,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原子核可以发生直接接触,这个时候,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温度。
第二步,为了克服库仑力,即同样带正电子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为了得到这个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续加温,加速布朗运动,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需要上亿摄氏度的温度。
然后,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发生碰撞,产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时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输入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大部分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
但有一个问题,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制造出能过耐上万摄氏度的化学结构。
换一种思路,考虑物理实验来解决。
早在50年前,产生了两种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一种是惯性约束。
这一方法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然后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内层因而向内挤压。
球内气体受到挤压,压力升高,温度也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需要的点火温度时,球内气体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热能。
这样的爆炸每秒钟发生三四次,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的能量就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的水平。
这一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
另一种就是磁力约束,建立一个环形的磁场,由于原子核是带正电的,那么只要磁场足够强大,原子核就会沿着磁力线的方向,沿着螺旋形运动,在环形磁场之外的一点距离,建立一个大型的换热装置(此时反应体的能量只能以热辐射的方式传到换热体),然后再把热能转换成电能。
苏联科学家塔姆和萨哈罗夫提出的这种方法相对于惯性约束,目前世界受控核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上。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来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由核燃料、冷却剂、反应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的。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核燃料的选择与裂变过程核燃料是核反应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铀、钚等放射性物质。
核燃料的裂变是指通过中子轰击后,核燃料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还会继续引发其他核燃料中的裂变反应,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能量。
二、冷却剂的运输与热传导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核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通过冷却剂来控制核燃料的温度。
冷却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是固体,其主要作用是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带走,并将其转化为电力或其他可利用的能量。
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流速和温度控制要求,以保证核燃料的稳定工作和安全运行。
同时,冷却剂还可以通过热传导作用将核燃料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设备,使其产生蒸汽并驱动涡轮机转动,最终产生电力。
三、反应控制系统的作用为了控制和调节核反应堆中的反应过程,核反应堆设有反应控制系统。
反应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棒和反应控制系统组成。
控制棒是一种可以插入或抽出核燃料组件的装置,通过调整控制棒在核燃料中的位置来改变核反应堆的反应率。
反应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反应堆核燃料中的中子流,以维持核燃料的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是指核燃料中的裂变反应和中子释放保持平衡,即核燃料中每个反应产生的中子数等于引发下次裂变反应所需要的中子数,确保核燃料的稳定工作。
四、辅助设备的作用核反应堆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的防护层、安全控制系统、辐射监测系统等。
防护层是为了防止辐射能量泄漏,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安全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核反应堆的运行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安全。
辐射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能量,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泄漏等突发情况。
核反应堆原理
核反应堆原理
核反应堆原理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或其他应用的一种技术。
核反应堆主要由燃料、冷却剂、控制系统和屏蔽等部分组成。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反应,通过控制裂变产物的释放来产生热能。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可以是铀、钚等放射性核素,当这些核素被中子轰击时,会发生裂变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中子。
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起到将燃料产生的热能带走的作用,一般是用水或重水。
冷却剂在吸收燃料释放的热能后,通过循环系统将热能传输到蒸汽发生器中产生蒸汽,最终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以保持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吸收剂的位置,调整中子的数量,从而控制核反应堆的功率。
屏蔽是用于阻挡和吸收从核反应堆中产生的辐射能量的材料,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核反应堆原理的关键是保持裂变反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产生持续的热能。
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核反应堆也会产生高放射性废物,对于废物的处理和储存也是核能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
核反应堆的反应控制
核反应堆的反应控制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为了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反应控制。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反应控制原理和方法。
一、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经过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裂变反应是指重核裂变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聚变反应是指轻核聚变成重核的过程。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一般使用铀、钚等重核或氘、氚等轻核。
核反应堆中的反应过程是自持续的,即一旦启动,就会自动维持一定的反应速率。
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必须采取措施来调节核燃料中的中子数目。
二、反应控制的原理核反应堆中的反应速率与中子数目有关。
中子是核反应的触发因子,它可以引发核燃料的裂变或聚变反应。
因此,通过控制中子数目,可以控制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
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数目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中子的产生和中子的损失。
中子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核燃料的裂变或聚变反应,而中子的损失主要来自于吸收、散射和逃逸等过程。
三、反应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控制棒调节控制棒是一种可以吸收中子的装置,通过调节控制棒的位置,可以改变中子的损失,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当控制棒完全插入核反应堆时,中子的损失最大,反应速率最低;当控制棒完全抽出核反应堆时,中子的损失最小,反应速率最高。
2. 燃料浓度调节改变核燃料的浓度也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增加核燃料的浓度会增加中子的产生,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减少核燃料的浓度会减少中子的产生,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3. 冷却剂调节核反应堆中的冷却剂可以吸收中子,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增加冷却剂的流量会增加中子的损失,降低反应速率;减少冷却剂的流量会减少中子的损失,提高反应速率。
4. 反应堆的几何形状调节改变反应堆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增大反应堆的体积会增加中子的损失,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反应堆的体积会减少中子的损失,提高反应速率。
四、反应控制的安全性考虑在进行核反应堆的反应控制时,必须考虑安全性。
核反应堆的设计与控制棒原理
核反应堆的设计与控制棒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由多个关键组件组成,其中控制棒是核反应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以及控制棒的工作原理。
一、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核反应堆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的原理。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反应堆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可控的核反应过程,以产生持续的能量输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核反应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要求:1. 反应堆热工学平衡:核反应堆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反应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2. 中子平衡:核反应堆需要保持中子的数量和能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维持核反应的持续进行。
3. 安全性设计:核反应堆需要具备一系列安全措施,以应对可能的事故和故障情况,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4. 燃料循环:核反应堆需要设计燃料循环系统,以实现燃料的补充和废物的处理,确保核反应的可持续性。
二、控制棒的工作原理控制棒是核反应堆中用于调节核反应速率的关键部件。
它通常由吸中子材料(如硼、银等)制成,具有吸收中子的能力。
控制棒的工作原理如下:1. 调节核反应速率:控制棒的插入和抽出可以调节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流量。
当控制棒完全插入时,它会吸收大量中子,减少中子的数量,从而降低核反应速率。
相反,当控制棒完全抽出时,它不会吸收中子,中子的数量增加,核反应速率增加。
2. 紧急停堆:在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或故障时,控制棒可以被紧急插入到反应堆中,以迅速降低核反应速率,避免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3. 温度补偿:控制棒通常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即随着反应堆温度的升高,控制棒的吸收能力会减弱,从而保持核反应的稳定性。
控制棒的设计和布置是核反应堆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合理的控制棒设计可以确保核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核聚变反应堆的简介
核聚变反应堆的简介
核聚变反应堆(Nuclear Fusion Reactor)是指利用聚变反应来产生能量的一种装置,聚变反应是指将轻原子核(如氢)合并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的过程。
相比于目前广泛应用的核裂变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具有更优秀的安全性、环保性以及能源效率等优势,被誉为“清洁能源”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点介绍核聚变反应堆的一些特点:
1. 原理:核聚变反应是基于热核反应产生能量,将轻原子核聚变成重原子核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能量,这种过程需要高温和高密度的物质才能引发。
2. 现状:目前,全球正在研究两种核聚变反应堆,一种是追求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化运营的大型聚变装置(如ITER),另一种是研究用于核武器的小型聚变堆。
3. 优势:相比于核裂变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不会生成长寿命的高活性废物,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也不需要在高压下储存放射性废物。
同时,核聚变反应堆几乎不会爆炸,而且在运行时只需较少的燃料供给即可持续发电,不仅能减少对碳排放量造成的影响,还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问题。
4. 挑战:迄今为止,核聚变反应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高温下材料破损、放射性释放以及燃料扩散等问题。
同时,建造和维护核聚变反应堆的投资和技术难度也很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和研究,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5. 前景:尽管在核聚变反应堆的研究和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核聚变反应堆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来源,其前景仍然广阔。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的加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核聚变反应堆将能够成功商业化运营,为人类提供更加可持续和低碳的能源供应。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核能利用的重要设施,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动力舰艇和核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基于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反应来产生能量。
在核反应堆中,将可裂变材料(如铀-235)装入燃料棒中,然后将燃料棒组装成燃料组件。
燃料组件被放置在反应堆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
当中子进入燃料组件时,会与铀-235核发生碰撞,使其裂变成两个轻核,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这些中子会继续与其他铀-235核发生碰撞,形成连锁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和中子。
为了控制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需要使用控制棒。
控制棒由吸中子材料(如硼、银等)制成,可以吸收中子,从而减缓或停止核反应。
通过调整控制棒的位置,可以控制核反应堆的功率输出。
二、核反应堆的构造核反应堆的构造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燃料组件、冷却剂、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等。
1. 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堆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容纳燃料组件和冷却剂,并承受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
反应堆压力容器通常由厚重的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强度。
2. 燃料组件:燃料组件是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载体,通常由燃料棒和燃料包壳组成。
燃料棒内装有可裂变材料,如铀-235,燃料包壳则起到保护燃料棒和防止核燃料泄漏的作用。
3. 冷却剂:冷却剂在核反应堆中起到冷却燃料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
常用的冷却剂包括水、重水、氦气等。
冷却剂通过循环流动,带走燃料棒中产生的热量,并将其转移到蒸汽发生器中,进而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4. 控制系统: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核反应的速率和功率输出。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核反应堆是一种能够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热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将其转化为电能。
但是,核反应堆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以避免发生核事故。
1.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是反应堆炉。
反应堆炉中的燃料一般是一些特定的核素,如铀235、铀238、钚239等。
这些核素在受到中子轰击后,会发生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核裂变反应中,一个大核裂变成两个小核,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这些中子会撞击其他核素,从而使其裂变,并释放更多的中子,这样一次次不断地反应下去,最终产生如爆炸一般的热能。
在核聚变反应中,相反的两个小核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实现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同时还需要很高的能量激发。
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需要不同的燃料和反应方式。
例如,目前最常见的核反应堆是基于铀235燃料的热中子反应堆,而核聚变反应堆还处于试验阶段。
2.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设计安全、运行安全、辐射安全等方面。
其中,设计安全是保证核反应堆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而运行安全则是保证核反应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在设计方面,核反应堆的结构和材料必须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条件,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燃料的选择和后处理等因素。
此外,核反应堆的物理参数和控制系统也必须与其预期功率匹配,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在运行方面,核反应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燃料的正确投入和正常运行。
核反应堆还需要安装辐射监测设备,对潜在的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和报警处理。
除了设计安全和运行安全,核反应堆的辐射安全也是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
对于核反应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如低剂量长时间暴露、使用防护服、建立辐射监测体系等。
对于周围环境,核反应堆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确保核反应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核反应堆技术简介
核反应堆技术简介核反应堆技术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技术。
核反应堆是核能发电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转换为电能。
本文将对核反应堆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热能,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氢、氦等)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一般采用铀、钚等重核,通过控制中子的速度和密度,使其与燃料发生核裂变反应。
核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会继续与其他燃料发生反应,形成连锁反应。
为了控制连锁反应的速度,核反应堆中通常会加入一种称为“控制棒”的装置,通过调整控制棒的位置来控制中子的密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度。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棒是核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它是由燃料和包覆材料组成的。
燃料一般采用铀-235或钚-239等可裂变核素,包覆材料则是用来保护燃料,防止辐射泄漏和燃料损耗。
燃料棒的排列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方形排列和六边形排列。
二、核反应堆的类型核反应堆根据使用的燃料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核反应堆类型包括压水堆(PWR)、沸水堆(BWR)、重水堆(CANDU)、气冷堆(AGR)等。
1. 压水堆(PWR)压水堆是目前最常见的核反应堆类型,它使用普通水作为冷却剂和减速剂。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棒被放置在压力容器中,水通过燃料棒周围的管道,吸收燃料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蒸汽发生器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2. 沸水堆(BWR)沸水堆也使用普通水作为冷却剂和减速剂,但与压水堆不同的是,沸水堆中的水直接与燃料棒接触,燃料产生的热量直接将水加热为蒸汽,然后通过蒸汽发生器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3. 重水堆(CANDU)重水堆使用重水(氘氧化物)作为冷却剂和减速剂。
核反应堆的原理和分类
核反应堆的原理和分类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核反应堆作为核能产生的关键设备,其原理和分类种类也备受关注。
一、核反应堆的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以产生热能或电能的机器。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使得核燃料中的原子核不断分裂或合并,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通过将这些能量转换为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涡轮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
核反应堆的燃料主要为铀或钚等放射性元素,而核反应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同时也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放射线,包括α、β、γ等。
因此,在核反应堆中进行核反应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
二、核反应堆的分类根据核反应堆所使用的核燃料和反应方式的不同,核反应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核裂变反应堆核裂变反应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核反应堆。
它利用铀、钚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中子,从而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目前,核裂变反应堆主要采用的是铀-235作为核燃料。
核裂变反应堆又可以分为自持续反应堆和非自持续反应堆。
自持续反应堆在反应中可以自我调节中子产生率,从而保持反应的平衡状态;而非自持续反应堆则需要用中子反射体、控制杆等来控制核反应的速率和强度。
2. 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通过将两个氢原子核合并成一个氦原子核释放出能量的反应堆。
核聚变反应堆利用的是轻核聚变能力较高的氢、氘、氚等,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但是,目前尚未研究出一种能够解决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等技术难题,因而核聚变反应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3. 热中子反应堆热中子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热中子慢化反应进行核裂变的反应堆。
反应堆的燃料主要为铀-235或钚等放射性元素,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中子会与中子反射体进行碰撞,因而减少了中子速度,使得中子能更容易地被燃料吸收,从而达到治理核反应的效果。
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
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核聚变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的装置。
它模拟了太阳核心中的核反应,并将这种反应应用于地球上的能源生产。
本文将对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制和能源生成过程。
一、核聚变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聚变反应堆通过将轻元素的核聚变转化为重元素并释放能量来产生能源。
其中最常见的核聚变反应是氘氚核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氘和氚核相互碰撞并融合成一个氦核和一个高能中子,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料供应系统燃料供应系统负责将氘和氚等核燃料引入反应堆中。
为了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燃料供应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手段。
2. 等离子体产生系统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环境来实现,因此等离子体产生系统是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组成部分。
通过加热和压缩等手段,氘和氚被转化为等离子体状态,从而引发核聚变反应。
3. 磁场控制系统磁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堆中的等离子体,以使其保持稳定。
通过利用磁场对等离子体施加力的作用,可以避免等离子体与反应堆壁发生接触,并保持高温等离子体在中心区域的循环运动。
4. 能量回收系统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通过热交换等方式进行回收利用。
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有用能量,提高核聚变反应堆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过程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燃料注入:核燃料被引入反应堆,并在反应堆中形成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
2. 等离子体加热:通过加热手段,等离子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
3. 等离子体压缩:通过磁场控制系统的作用,等离子体被压缩至更高的密度,从而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和速率。
4. 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下,氘和氚核发生碰撞并融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5. 能量回收: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有用能源,并供应给各种电力设备或其他能源需求。
核反应堆知识点
核反应堆知识点核反应堆是用来产生核能的设备,它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能量。
核反应堆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构造、种类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热能或电能。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的过程,这种过程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而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形成较重的核,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中子的释放和吸收来控制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
当中子被引入反应堆中,它们会与核燃料发生作用,进而引发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反应物质通常是铀或钚等可裂变材料,也可以是氢等可聚变材料。
二、核反应堆的构造核反应堆由反应堆堆芯、冷却剂、控制棒、反应堆容器等部分组成。
1. 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堆芯是核反应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核燃料和中子俘获材料。
核燃料是指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的物质,通常是铀、钚等放射性物质。
中子俘获材料用于控制中子流,常见的材料包括硼、银等。
2. 冷却剂:冷却剂是用来带走反应堆产生的热能,同时也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
常见的冷却剂包括水、氦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堆使用不同的冷却剂。
3. 控制棒:控制棒用来控制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流量,调节核反应堆的反应速率。
通过插入或抽出控制棒,可以增加或减少中子的释放和吸收。
4. 反应堆容器:反应堆容器是包围核反应堆堆芯的壳体,用来防止辐射泄漏。
反应堆容器通常由厚重的混凝土或钢铁构成,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
三、核反应堆的种类核反应堆按照不同的原理和用途可以分为热中子堆、快中子堆和聚变堆三种主要类型。
1. 热中子堆:热中子堆以热中子作为反应物质,主要用于能源生产。
其反应过程通过控制中子的发射和吸收来调节反应堆的能量输出。
2. 快中子堆:快中子堆以快中子作为反应物质,主要用于产生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核辐射疗法和研究物质结构等。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引言: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热能的装置。
它不仅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还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内部结构和核反应过程。
一、核反应堆的内部结构核反应堆通常由反应堆堆芯、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和辐射屏蔽系统等组成。
1. 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堆芯是核反应堆的核心部分,由燃料元件和调节杆组成。
燃料元件通常采用铀或钚等可裂变材料,它们经过精确的设计和布置,使得裂变链式反应能够持续进行。
调节杆则用于控制反应堆的功率输出,通过调整调节杆的位置来控制中子的释放和吸收。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核反应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反应堆的监控、保护和控制装置。
监控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反应堆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功率等,以确保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保护装置则负责在异常情况下自动切断反应堆的工作,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控制装置则根据监控装置的反馈信息,调整调节杆的位置,控制反应堆的功率输出。
3.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核反应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并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水或气体作为冷却剂,通过循环流动来带走反应堆中产生的热能。
在冷却过程中,冷却剂与燃料元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燃料元件中的热能传递给冷却剂。
4. 辐射屏蔽系统辐射屏蔽系统用于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核辐射的影响。
它通常由厚重的混凝土或铅等材料构成,能够有效吸收和阻挡核辐射。
辐射屏蔽系统的设计和布置需要考虑到核反应堆的辐射特性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二、核反应堆的核反应过程核反应堆的核反应过程主要包括裂变链式反应和中子的释放与吸收。
1. 裂变链式反应裂变链式反应是核反应堆能量产生的基础。
当中子与可裂变材料(如铀-235)相互作用时,可裂变材料会发生裂变,同时释放出更多的中子。
这些自由中子会继续与其他可裂变材料相互作用,引发更多的裂变反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运作原理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运作原理核电站是通过核反应堆来产生能量的设施,其核心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运作原理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的核能,将其转化为热能,再经过热交换转换为电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核反应堆运作的原理。
一、核裂变反应堆的运作原理核裂变反应堆是目前主要使用的核反应堆类型之一。
其运作原理如下:1. 燃料元素:核裂变反应堆使用的燃料元素通常是铀-235或钚-239等可裂变核素。
这些燃料元素经过特殊处理形成燃料棒,并集中堆放在反应堆中。
2. 中子产生:为了使裂变链式反应能够持续进行,需要引入中子。
反应堆中通常会引入减速剂,如重水或石墨,来减慢高速中子的速度,增加其与燃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裂变反应:当中子速度减慢后,它们会与燃料元素中的可裂变核素碰撞。
当中子能量适当时,就会导致裂变反应发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新的中子。
这些新产生的中子会继续与周围的可裂变核素发生碰撞,形成裂变链式反应。
4. 调控系统:为了控制裂变反应的速度,反应堆中配备了调控系统。
其主要包括控制棒和反应度调节器。
控制棒通常由吸中子材料制成,可以插入或移出燃料堆,以控制中子的释放和产生速率。
反应度调节器可以调节中子的流动速率,从而控制能量输出。
5. 热交换: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存在。
这些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工质,如水或氦气,使其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蒸汽再驱动涡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二、核聚变反应堆的运作原理核聚变反应堆是实现太阳核聚变能源的目标之一。
其运作原理如下:1. 燃料元素:核聚变反应堆通常使用氘和氚等轻稳定核素作为燃料。
这些燃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等离子体状态。
2. 束缚与加热:为了维持等离子体的高温状态,核聚变反应堆需要利用束缚和加热系统。
束缚系统包括磁场或惯性约束,以防止等离子体散开或与反应堆壁碰撞。
加热系统则通过激光、粒子束或其他加热手段将等离子体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
3. 核聚变反应: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氘和氚核会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核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反应堆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来产生能量的装置,它是核能发电的主要设备。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首先,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核能发电的关键。
在核反应堆中,常用的燃料是铀-235和钚-239等放射性核素。
这些核素在受到中子轰击后会发生核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同时,核裂变还会释放出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可以再次轰击其他核素,引发连锁反应。
其次,控制棒是核反应堆中用于控制核裂变速率的重要装置。
控制棒通常由吸中子材料制成,如硼、钴等。
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芯内时,它们可以吸收中子,从而减缓或停止核裂变反应。
而当控制棒抽出时,核裂变反应会加速进行。
通过控制控制棒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核裂变反应的速率,保持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此外,冷却剂也是核反应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核反应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导致反应堆过热而发生事故。
因此,核反应堆通常会采用水、氦气、钠等作为冷却剂,通过循环流动来带走反应堆中产生的热能,同时还可以为蒸汽发生器提供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最后,核反应堆还需要安全壳来保护反应堆的安全。
安全壳是由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的厚重外壳,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和辐射,保护核反应堆免受外界影响。
一旦核反应堆发生意外事故,安全壳可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
总的来说,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然后利用这些能量来产生电能。
核反应堆的运行需要燃料、控制棒、冷却剂和安全壳等多个部件的协同作用,以确保核能发电的安全高效运行。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核反应堆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
核反应堆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设施,被广泛应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舰船等领域。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的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首先,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基于核裂变反应。
核裂变是指重核裂变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核反应堆中,通常使用铀、钚等重核作为燃料,当中子被燃料吸收后,燃料核发生裂变,产生新的中子和大量的能量。
这些中子会继续引发其他燃料核的裂变,形成连锁反应,释放更多的能量。
这些能量最终被转化为热能,用于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其次,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是指轻核融合成重核的过程,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核聚变反应堆中,通常使用氢同位素氘和氚作为燃料,当高温高压条件下,氘和氚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更接近太阳的能量产生方式,能够产生更为巨大的能量,但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另外,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控制和调节。
在核反应堆中,为了保持连锁反应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通过控制棒、冷却剂等手段来控制中子的数量和能量,以及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压力。
这些控制和调节手段对于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然后利用这些能量转化为热能,最终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
在这一过程中,控制和调节是保证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反应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成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
聚变反应堆的物理原理与实现技术
聚变反应堆的物理原理与实现技术能源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方法。
而聚变反应堆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聚变反应堆的物理原理和实现技术。
1. 聚变反应堆的基本原理聚变反应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的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过程是太阳和恒星运转的原动力,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的现象。
而聚变反应堆则通过人工的手段来实现控制和利用这种聚变能。
聚变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将轻元素如氚和氘融合成氦等重元素。
2. 聚变反应堆的实现技术实现聚变反应的关键在于控制、维持高温高压等条件,并保持等离子体稳定。
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用于实现聚变反应: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
2.1 磁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主要是利用磁场控制等离子体使其保持稳定状态。
这种技术最典型的代表是托卡马克型磁约束聚变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利用扭转磁场和外加加热器来控制和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以实现聚变反应。
其中,最有名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该项目汇集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旨在实现可控核聚变并产生长时间的高功率聚变等离子体。
2.2 惯性约束聚变惯性约束聚变则是利用高能粒子束或激光束瞬间加热等离子体,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实现聚变反应。
这种技术需要极高的能量和强大的激光装置,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
惯性约束聚变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快速、高功率的聚变反应,但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如粒子束或激光束的调控、等离子体动态过程的控制等。
3. 聚变反应堆的优势和挑战与传统核裂变反应堆相比,聚变反应堆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燃料资源丰富,氘和氚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聚变反应堆可以可持续地利用这些燃料。
其次,聚变反应过程不产生高放射性废物,减少了环境和安全上的风险。
此外,聚变反应堆的功率密度高,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输出。
然而,实现可控核聚变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高温高压等条件使得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变得更为困难,对材料强度和耐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反应堆的运行与控制系统
核反应堆的运行与控制系统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它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核反应堆的运行与控制系统是确保核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核反应堆的运行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功能。
一、核反应堆的运行原理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核裂变反应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中子轰击后发生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核聚变反应是指轻核(如氢、氦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融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反应堆的运行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中子产生:核反应堆中需要有足够的中子来维持反应链式反应。
中子可以通过裂变反应释放出来,也可以通过中子源(如放射性同位素)提供。
2. 中子传输:中子在反应堆中传输,与核燃料发生相互作用。
3. 反应发生:中子与核燃料发生相互作用,引发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4. 能量释放: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传递给工质(如水、气体等)。
5. 能量转化:热能通过热交换器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是确保核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反应堆功率控制:核反应堆的功率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以满足不同负荷需求。
控制系统通过调整控制棒的位置来控制中子的流动,从而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2. 温度控制:核反应堆的温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以确保燃料元件和冷却剂的安全性。
控制系统通过调整冷却剂的流量和温度来控制反应堆的温度。
3. 压力控制:核反应堆的压力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以确保冷却剂的循环和热交换的正常运行。
控制系统通过调整冷却剂的流量和压力来控制反应堆的压力。
4. 中子源控制: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源需要进行控制,以确保反应链式反应的持续进行。
控制系统通过调整中子源的位置和强度来控制中子的产生和传输。
5. 安全保护:核反应堆的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安全保护功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
核反应堆物理知识点总结
核反应堆物理知识点总结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反应堆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实现能量的控制和转换。
核反应堆中的燃料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如铀、钚等。
在裂变反应中,这些放射性同位素被中子轰击后裂变成两个或更多的裂变产物,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在聚变反应中,两个轻核子融合成一个重核子,同样伴随着释放大量的能量。
裂变反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以铀-235为例:铀-235 + 中子→ 钒-141 + 锶-92 + 3中子 + 能量聚变反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以氘与氚核聚变产生氦和中子为例:氘 + 氚→ 氦 + 中子 + 能量核反应堆的结构核反应堆通常由反应堆压力容器、燃料组件、控制棒、冷却剂、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容器等部件组成。
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堆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容纳反应堆的燃料组件和控制棒,同时提供辐射屏蔽和冷却外壳。
燃料组件是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包含了核燃料和结构材料,用于裂变或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控制棒是用来调节核反应堆功率的设备,通常由吸中子材料组成,可以调整中子通量,控制核裂变反应的速率。
冷却剂则是用来带走反应堆核心区的热量,防止核反应堆过热。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裂变链式反应、控制反应堆功率、调节中子通量、冷却反应堆核心等几个方面。
首先,核反应堆的工作是通过裂变链式反应来释放能量的。
在核反应堆中,加速中子被注入燃料组件,引发铀或钚等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裂变,并释放更多的中子,在一连串的核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其次,为了控制核反应堆的功率,需要调节中子通量。
一般情况下,核反应堆的功率是通过控制棒来调节的,控制棒的进出深度会影响中子的散射,从而调节核反应堆的功率。
最后,为了防止核反应堆过热,需要冷却反应堆核心。
核反应堆中通过冷却系统可以带走核反应堆核心的热量,防止核反应堆过热。
核反应堆的安全控制核反应堆的安全控制是核能工程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冷却系统设计、核反应堆辐射屏蔽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反应堆是一种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它是核能利用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动力舰艇等领域。
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的控制和调节,下面将详细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一、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裂变反应堆是利用重核(如铀、钚等)的裂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燃料选择:核裂变反应堆的燃料通常选择铀-235或钚-239等可裂变核素。
这些核素在吸收中子后会发生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中子控制:核裂变反应需要中子的参与。
中子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它在核反应堆中起到引发和维持裂变链式反应的作用。
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需要通过控制中子的数量和能量来实现。
3. 反应堆结构:核裂变反应堆通常由燃料元件、冷却剂、反应堆容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燃料元件中含有可裂变核素,冷却剂用于带走反应堆中产生的热量,反应堆容器用于容纳燃料元件和冷却剂,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应的速率。
4. 反应过程:核裂变反应堆中,中子与燃料元件中的可裂变核素发生碰撞,使其发生裂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中子。
这些中子又会继续引发其他核素的裂变,形成裂变链式反应。
通过控制中子的数量和能量,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5. 热量利用:核裂变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冷却剂通过与燃料元件接触,带走燃料元件中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聚变反应堆是利用轻核(如氘、氚等)的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燃料选择:核聚变反应堆的燃料通常选择氘和氚等轻核。
这些核素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会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温度和压力控制:核聚变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的条件。
通过控制反应堆中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核聚变反应的进行。
3. 反应堆结构:核聚变反应堆通常由燃料元件、冷却剂、反应堆容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燃料元件中含有氘和氚等轻核,冷却剂用于维持反应堆中的温度和压力,反应堆容器用于容纳燃料元件和冷却剂,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应的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简单,只不过对于人类当前的技术水准,实现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中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外包覆与质子数量相等的电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受原子核中正电的吸引,在"轨道"上围绕原子核旋转。
不同元素的电子、质子数量也不同,如氢和氢同位素只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铀是天然元素中最重的原子,有92个质子和92个电子。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轻的原子(主要是指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温条件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较重的原子核(氦),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千克氘全部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11000吨煤炭。
其实,利用轻核聚变原理,人类早已实现了氘氚核聚变---氢弹爆炸,但氢弹是不可控制的爆炸性核聚变,瞬间能量释放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果能让核聚变反应按照人们的需要,长期持续释放,才能使核聚变发电,实现核聚变能的和平利用。
如果要实现核聚变发电,那么在核聚变反应堆中,第一步需要将作为反应体的氘-氚混合气体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足够高到使得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让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才可能使裸露的原子核发生直接接触,这就需要达到大约10万摄氏度的高温。
第二步,由于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按照"同性相斥"原理,两个原子核要聚到一起,必须克服强大的静电斥力。
两个原子核之间靠得越近,静电产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当它们之间互相接近的距离达到大约万亿分之三毫米时,核力(强作用力)才会伸出强有力的手,把它们拉到一起,从而放出巨大的能量。
质量轻的原子核间静电斥力最小,也最容易发生聚变反应,所以核聚变物质一般选择氢的同位素氘和氚。
氢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同位素有:氕、氘(重氢)、氚(超重氢)。
在氢的同位素中,氘和氚之间的聚变最容易,氘和氘之间的聚变就困难些,氕和氕之间的聚变就更困难了。
因此人们在考虑聚变时,先考虑氘、氚之间的聚变,后考虑氘、氘之间的聚变。
重核元素如铁原子也能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也更多;但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满足其聚变条件。
为了克服带正电子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就需要继续加温,直至上亿摄氏度,使得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温度越高,原子核运动越快。
以至于它们没有时间相互躲避。
然后就简单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赤裸裸地发生碰撞,结合成1个氦原子核,并放出1个中子和17。
6兆电子伏特能量。
反应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内部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只要将氦原子核和中子及时排除出反应堆,并及时将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输入到反应堆内,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剩余大部分的能量可以通过热交换装置输出到反应堆外,驱动汽轮机发电。
这就和传统核电站类似了。
核聚变消耗的燃料是世界上十分常见的元素--氘(也就是重氢)。
氘在海水中的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只需要通过精馏法取得重水,然后再电解重水就能得到氘。
新的问题出现了,仅仅有氘还是不够的,尽管氘-氘反应也是氢核聚变的主要形式,但我们人类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控制氘-氘反应,它太猛烈了,所需要的温度要高得多,除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做一次性的实验外,很难让它链式反应下去--那是氢弹一样的威力。
还好,人们发现了氘-氚反应的烈度要小很多,它的反应速度仅仅是氘-氘反应的100分之一,而点火温度反倒低得多,很适合人类现有条件下的利用。
而氚不同于氘,氚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由于氚的半衰期只有12。
26年,所以在地球诞生之初的氚早已衰变地无影无踪了。
现在人类的氚都是人工制造而非天然提取的,人们通常用重水反应堆在发电之余人工制造少量的氚-- 它是地球上最贵的东西之一,一克氚价值超过30万美元,仅在美国保存有30公斤左右的氚。
这么贵的原料,用作核聚变发电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幸好上帝给人类又提供了一种好东西--锂。
锂元素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有2000多亿吨。
一方面海水中就包含足够的氯化锂,分离出来即可。
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碳酸锂矿也不是稀有资源,更容易获得。
锂的2种同位素--锂-6和锂-7,在被中子轰击之后,就会裂变,他们的产物都是氚和氦,目前为止人类在重水反应堆中制造氚,用的就是将锂靶件植入反应堆的方法。
在聚变反应堆内,氚和氘反应后,除了形成一个氦原子核之外,还有一个多余的中子,并且能量很高。
我们只需要在核聚变的反应体之内保持一定比例的锂原子核浓度,那么核聚变产生的中子就会轰击锂核,促使锂核裂变,产生一个新的氚,这个氚则继续参与氚-氘反应,继而产生新的中子,链式反应形成了。
所以,理论上我们只需要给反应体提供两种原料--氘和锂,就能实现氘-氚反应,并且维持它的进行。
看起来很简单是吧,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能够承载上亿摄氏度超高温反应体的核反应堆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要知道,太阳表面的温度也才只有6000万度左右。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任何能经受1万摄氏度高温的材料,更不要说上亿摄氏度了。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为什么一槌子买卖的氢弹已经爆炸了50年后,人类还是没能有效地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重要原因。
帖子附图:中国核聚变研究巨大突破:耗资惊人的人造“太阳”计划作者:柏弧紫于2009-08-28 08:19:46 发表只看该作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白家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研究试验基地的"中国环流器2号A装置" 2006年9月28日,中国耗时6年、耗资3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制造的新一代托卡马克磁约束核聚变装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使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这是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处盗下的天火,照亮了人类的黑夜。
在人类现代科技中,可控核聚变技术将照亮人类能源的未来之路,由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类似,因此它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
太阳是热核聚变反应的典型代表,1938年,美国科学家贝特(H。
Bethe)和德国科学家魏茨泽克(C。
F。
v。
Weizsacker)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这甚至早于核裂变模型的提出。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表面有6000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
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
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热核聚变,太阳每秒钟把七亿吨的氢变为氦,在这过程中失去400多万吨的质量,这种聚变反应已经持续了几十亿年,它的辐射能量给地球带来无限生机。
世界能源危机自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世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
有数据显示,自1973年以来,人类已经开采了5500亿桶石油(约合800亿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地球上已探明的1770亿吨石油储量仅够开采50年,已探明的17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仅够开采63年;已探明的9827亿吨煤炭还可以用300年到400 年。
核电站发电需要浓缩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全球441座核电站目每年需要消耗6万多吨浓缩铀,地球上的铀储量仅够使用100年左右。
世界各国水能开发也已近饱和,而风能、太阳能尚无法满足人类庞大的需求。
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能源危机再次被提起,各国也加快了新能源研发,核聚变能就是重点之一。
与传统的裂变式核电站相比,核聚变发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核聚变所用的重要核燃料是氘,理论上,只需1千克氘和10千克锂(通过锂可得到氘)就可以保证一座百万千瓦聚变核电站运转一天,而传统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至少需要100千克铀或1万吨煤。
制取1千克浓缩铀的费用是1。
2万美元,而制取1千克氘的费用只有300美元。
一座100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而一座百万千瓦裂变式核电站,需要30-40吨核燃料。
氘的发热量相当于同等煤的2000万倍,是海水中大量存在的元素。
据测算,海水中大约每600个氢原子中就有一个氘原子,每1公升海水中含有0。
03克的氘,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公升的汽油。
就是说,"1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
地球上的海水总量约为138亿亿立方米,其中氘的储量约40万亿吨,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
锂是核聚变实现纯氘反应的过渡性辅助"燃料",地球上的锂储量有2000多亿吨,海水中的氘再加上锂至少够我们地球用上千亿年。
氚虽然在自然界比氘少得多,但可从核反应中制取,也可用于热核反应。
科学家们正在以海水中的氘为主要原料,进行核聚变反应试验,以期建立可以投入商业运营的热核聚变反应堆,彻底解决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
更为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是清洁能源,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核裂变的原料本身带有放射性,而核聚变反应过程中,在任何时刻都只有一丁点的氘在聚变,无需担忧失控的危险,而且也不会产生放射性的物质。
即使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发生损坏,核聚变反应堆也会自动立即中止反应,因此受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名符其实是一种无限、清洁、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的新能源。
在这一系列的动力下,核聚变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帖子附图:核聚变反应堆工作原理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聚变反应堆有几项显著的优点,因而一直备受媒体的关注。
它们的燃料来源十分充足,辐射泄漏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与目前的核裂变反应堆相比,其放射性废物更少。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但建造这种反应堆实际上已为期不远。
目前,核聚变反应堆正处于试验阶段,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多个实验室都开展了这项研究。
ITER组织供图建立ITER核聚变反应堆工厂的建议地点——法国卡达拉什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经过协商,建议在法国卡达拉什建立一座名为国际热核试验堆(ITER)的核聚变反应堆,旨在研究通过持续核聚变反应来发电的可行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关于核聚变的知识,并了解ITER反应堆的工作方式。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下面是核聚变中一些常见的同位素:氕是带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的氢同位素。
它是氢的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
氘是带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同位素。
它不具有放射性,可从海水中提取。
氚是带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的氢同位素。
氚具有放射性,半衰期约为10年。
氚不会自然形成,但用中子轰击锂可产生氚。
氦3是带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