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本
杜甫诗三首语境练习(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0.《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12.《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4、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
《秋兴八首(其一)》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 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 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 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 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 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 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 更平添了孤独、忧伤之感。 尾联写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 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 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 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 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 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 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 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 这首诗。
文学常识
古体诗又叫古风,唐以前的四、五、七言及 乐府诗。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 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 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 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律诗每首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 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的平仄不 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 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3.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情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 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 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 未卜的担忧。 整首诗既因物兴感,又因即景寄情,使景 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 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境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限时练+Word版缺答案【KS5U+高考】.doc
《秋兴八首(其一)》限时训练习题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第Ⅰ部分一、写出本节课有关内容(6分)第Ⅱ部分一、默写填空(每空3分,共24分)1、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枫叶凋零、秋风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注音:凋.伤()塞.上()暮砧.()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C.文藻逶迤悲怆沉郁D.慨叹朔漠霜鬓苍凉【答案】B(箫—萧)3、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B )A.奔放雄奇B.沉郁顿挫C.平易晓畅D.清朗俊爽4、《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5、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秋兴八首(其一)
天也翻动;巫山风云,涉及
于地,似与地气相接。前一 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 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 于巫山巫峡之中。
这两句诗形象有力,内容 丰富,意境开阔。诗人赋予它 某种性格和精神。似乎让我们 看到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 处是惊涛骇浪,动荡不安;萧 条阴晦,不见天日。
表现了诗人的不安、忧思、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
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 蕴藉,韵味绵长。
合作探究二: 赏析诗歌的语言美
1.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意愿。请举例说明。 【解析】该诗更是如此,如:
颔联中的“兼”“接”二字,
就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
“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
【解析】B项,“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虽日当
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
即便如此,面对“萧瑟”的秋风,如舜时乐器般摇晃 的林影,诗人似乎兴致渐高,忘了疲劳。 这种写法是含泪的笑, 泪花里满是悲苦与无奈。 “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 影的和谐”错误。
D项,梦里总是魂游那 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 人的泪水徒有伤悲。贬谪 蛮荒之地,“怀人”之泪 早已“空垂”。更何况孤 身而遇秋风,失踪而感羁
闷和不平,同时也象征了国家局势
的危急。诗人是用豪迈、宏阔写出
了哀愁,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把
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进去,用最
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
景物就有了生命。情因景而显,景
因情而深。
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如何
从身世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颈联转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倾诉思乡衷
秋兴八首其一选择题
秋兴八首其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 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
(jīng) B.萧.墙(xiāo) 运筹帷幄.(wù) 秉.承(bǐng) 草木菁菁
..
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 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
(jiān)
..
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 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
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
C.寒砧逶迤悲怆沉郁
D.慨叹丛林心系苍凉
3.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参考答案1.C 2.B 3.C。
秋兴八首(其一)《巩固提升案》
学校:寻甸县第一中学学科:高一语文编写人:陆贞穆审核人:韩娟秋兴八首(其一)(建议用时:30分钟)达标体验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 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
后人专称其为“__”。
拓展提能3.阅读下列三首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
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1。
秋兴八首(其一)
画中品诗 体悟真情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 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 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 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 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 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还有以乐景写哀情的。
意境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 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 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 带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气势十 分雄壮,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 低沉的心.
离乱之苦,漂零之悲,
情 故园之愁,国运衰落之愁
秋意图
巫峡
巫峡
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的 景物形象
诗中赏画 画中寻景
题型归类:描摹画面 提问方式: 诗歌(或某一联、或上阙等)描绘了什么 样的景象(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步骤: 1、找出景物描写的诗句 2、用形象生动的文字翻译(修饰语)或者找 出景物。 3、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画面的特点或色调特征 (一般采取“何时何地怎样的景象(画 面)”的格式) 4、作者的情感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 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一、知人论世黄 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 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 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 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 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 象?请简要叙述。(5分)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及答案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及答案【课堂检测】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
哪怕是对王昭君的)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4.(1)诗史沉郁顿挫诗圣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课外拓展】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
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
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
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
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阳楼》。
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
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
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镜头深深地感动。
(3)[点拨]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
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
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
颈联用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秋兴八首(其一)》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秋兴八首(其一)》高考理解性默写
13.《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4.《秋兴八首》(其一)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5.《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
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
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一)《秋兴八首(其一)》
1.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诗三首》巩固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巩固练习情景性默写: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6.《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7.《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8.《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10.《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1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12.《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13.《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课堂练习《秋兴八首其一》(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夔州的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咏怀古迹其三》(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登高》(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青·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题附答案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题附答案秋兴八首(其一)XXX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XXX。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XX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XXX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XXX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XXX”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情景的睁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XXX诗。
3.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XXX: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夔州的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4、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5、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6.赏析“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
《秋兴八首(其四)》《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与解析
《秋兴八首(其四)》《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与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兴八首(其四)》《秋兴八首(其一)》阅读答案与解析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秋兴八首》(其一)练习及答案
【课堂检测】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
秋兴八首(其一)原创
阅读探究
何为“秋兴”? 透过诗人之眼,你看到了哪些图景? 选取一幅图进行赏析(意象——意境——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 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 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 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课堂检测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 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 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 《唐宋诗醇》)
古体诗与近体诗(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绝句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
知新之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怎么写? )
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 背景、情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3.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
塞上:指夔州的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4、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5、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6.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
(
7、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8、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来简要地分析一下情景交融的效果。
(3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②兼天涌:波浪滔天。
③接地阴:风云盖地。
④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⑤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附:诗歌意译】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答案】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C(“故园心”兼有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之意。
)
3.D
4、寄寓了诗人悲秋之情、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5、答: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落寞、郁闷的感情基调。
6、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对偶)(1分),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1分)。
7、“催”与“急”字。
(1分)秋已深,“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1分)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分
8、答:示例一: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1分)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2分)
示例二: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1分)暗寓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2分)示例三:颔联的象征:以阴云盖地,(1分)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2分)
示例四: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1分),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