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导读

王小丽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理解体会此文:条理清晰的思路。作者紧扣说明对象“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指出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深入浅出的讲解。作者运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将抽象、深奥的科学事理介绍得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比如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劳动人民极其熟悉的自然现象,分析它们同气候的关系,引出“物候”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可知可感;再如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时,作者灵活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寓理于例,便于读者理解。

典雅生动的语言。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整体遵循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而开头部分却运用大量的描写,用典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四季风情画,既使读者在美好的感受中不知不觉走入科学的氛围,又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品味探究】探究1.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点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指出说明对象,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探究2.作者依次介绍了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介绍的次序可否打乱?

点拨:这部分运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打乱次序也就打乱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探究3.文章第④、⑤两段和第1〇段都在介绍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呢?

点拨:前者是在引出物候、物候学的概念之后,紧接着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以此引起读者的重视;后者是在分析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之后,进一步指出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此结束全文,有强调之意。二者各有各的作用,且前后呼应,所以不能合并。

探究4.探索自然需要讲究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这一点在本文中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分析。

点拨:文中有不少“求真”的实例,如介绍纬度对物候的影响时,作者侧重指出“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介绍“高下的差异”时,又特地介绍了“逆温层”效应,这些内容都以客观而完整的介绍,体现出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拓展迁移】

植物也唱《好汉歌》

筅力夫

“大河向东流筑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筑生死之交一碗酒啊筑说走咱就走筑你有我有全都有哇筑水里火里不回头哇筑路见不平一声吼啊筑该出手时就出手筑风风火火闯九州……”

你当然听过这首《好汉歌》,但你一定不知,一些植物也爱唱《好汉歌》呢!不信,你仔细听——

(a)

植物懂得情感,不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还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如一些植物在行为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仁爱”精神。

我们知道,灌木本身就是依靠扩展自己庞大的根系来汲取水分的。但奇怪的是,当这种原野灌木的根部在土壤中深入或扩散时,快要到达“邻居”的根的地界,便立即停止扩张,而且这种相遇并不是直接碰面,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相互识别出对方。

(b)

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们还相当“讲求公道”,不但敢于“鸣不平”,还敢于为维护“公道”而“造反”。

如土豆被人削皮时,它就会立即发出“抗议”的喊声,只不过其音频人耳无法辨别罢了。

另外一些植物的“抗议”行为就不那么温和了,它们会“造反”!英国生物学家迈森屋里有一株小榕树,一连好几年都受到他的精心照料。他结婚后,他夫人竟得了好几种怪病。经过反复思考,聪明的迈森猜到了,很可能是榕树因被主人冷落和受冻,而对它和男主人之外的第三者——女主人释放了毒素。于是,他把榕树搬走,打那以后,他夫人的怪病竟然全好了。

植物的一系列“好汉行为”不断被发现,说明人类对它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人类对于植物情感世界的研究应该更深入、更广泛。(选自《今日文摘》,有删改)

1.选用《好汉歌》里的歌词分别填写在(a)(b)两处,可作为文中的小标题:(a)处填写:(b)处填写:

2.文中加点的“很可能”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3.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选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5.倾听“大自然的语言”,我们找到了农业丰产的途径;倾听“植物唱《好汉歌》”,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第45期第2版《〈大自然的语言〉导读》参考答案】

1.(a)处填写:你有我有全都有;(b)处填写:该出手时就出手

2.不能删去。“很可能”表示榕树向女主人释放毒素只是迈森的猜想,并未得到确认;去掉就显得绝对化了,这与事实不符。

3.举例子。以具体的例子说明植物确实能够通过某种途径与人类交流(或会唱《好汉歌》),从而激发起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植物以人的思想、情感,使语言灵动活泼,并引人深思。

5.不仅要与人为善,还要“与自然为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