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

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 B.冰期②C.冰期③ D.冰期④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第4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

高中地理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测试题

高中地理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测试题
11.A
12.C
【解析】
11.图中显示,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A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地质时期的变化不符,BCD错误。故选A。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如果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預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将比工业化之前升高1.5C。下图示意对流层的受大气热过程。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5.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
A.酸雨蔓延B.全球气候变暖C.臭氧层破坏严重D.大气光污染
14.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 CO 2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9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9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 ②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③改
变轮作熟制,提高农田固碳效应 ④实施农田长年休耕,降低农田利用强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主要是由于 玉米生长季属于夏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需水量少,C正确;玉米播种 面积没有减小,和小麦相比节水效果不显著,A、D错误;玉米植株高大,土壤 水分蒸发量大,B错误。第2题,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 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减少水资源的利用, 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①②正确;熟制和气温有关,难以 人为改变,实施农田长年休耕,不可取,③④错误。
3.我国能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取决于( A ) ①能源结构 ②农业科技水平 ③经济规模 ④能源进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为尽快实现我国碳中和,亟须( B )
A.迅速缩减工业规模
B.加快减排技术革新
C.大幅提高农业比重
D.引导居民消费降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排放总量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7.2010年该地区碳源量与碳汇量的比值约为( A )
A.31.52
B.0.03
C.30.42
D.0.9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四周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逝(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明,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现象消灭的主要缘由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缘由,我们人类应实行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把握酸性气体排放③进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削减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把握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1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

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应实行的措施可从把握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取,进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D 2.B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状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读图并结合相关学问回答3~5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4.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危害D.冰川运动5.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削减;海平面上升B.灾难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转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第3题,由a图可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由b图和c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

第4题,由图可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带来全球变暖问题。

第5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难性天气频繁,温度上升,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训练题(解析)响,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升温慢。

2019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

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北极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是(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4.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解析] 3.C 4.D 第3题,北极地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但这不是其加速变暖的原因,A错。

近30年来,全球极昼极夜的时间长短并未发生巨大变化,故其不是“北极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B错。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C对。

该现象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范畴,并非仅仅是周边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所致,D错。

第4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第5题。

5.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云杉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升高,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高纬度地区移动;气温降低,云杉分布区的北界将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误区点拨台】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 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 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 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2022年全国乙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 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 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 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 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 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减碳”可从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两方面
问: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A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 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年全国乙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 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 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 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 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 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大气的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2.碳循环过程读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①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自然状态下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全球变暖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提示:全球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请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判断正误)(1)最严重的影响——丧失生存空间。

(√)(2)减轻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命题视角(一)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实践性学习碳排放交易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1月1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模拟(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模拟(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模拟(二)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那么,气候变迁是否真的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预测结果相差也很大。

2022年,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合作的一项成果,他们认为:约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期间,曾发生一次短暂的巨量碳排放事件,引起了海洋缺氧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碳排放导致的升温,而3亿年前的这次事件之所以吸引科学家的目光,是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与当前非常类似。

这一成果也是世界上首个以冰期为背景研究全球变暖的成果。

北美高温、欧洲暴雨、亚洲洪灾……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21年,全球各地出现许多极端天气。

而在大多数人视线之外的地方,环境变化同样让人担忧:格陵兰冰川加速融化、亚马孙雨林频现干旱、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礁大面积死亡、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大西洋环流自1950年开始变缓。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当前,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许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临界点。

”专家表示,当今地球正处于从3400万年前开始的新生代冰室气候。

然而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冰室气候大背景下快速升高,两极冰川消融加剧,海平面上升,海洋缺氧程度加重,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

全球变暖原本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研究结果,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上,气温是呈现周期性变化,而且绝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比较高,此时地球表面没有大陆冰川或者冰盖的覆盖,我们将这些时期称为温室期。

如果地球表面长期处于极其低温状态,导致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所覆盖,我们就会将这些时期称为冰室期或大冰期。

比如在前寒武纪大冰期,地球就遭受过一次严重的冰冻,这段时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一度跌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史称“雪球地球”。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部分-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部分-第二章 课时7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时7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①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______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②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____________增强。

③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______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对地球起到______作用,形成温室效应。

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2页图3.27“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20年)”,指出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循环①碳循环过程:______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______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②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3页图3.28“全球碳循环示意”,指出人类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表现________的丧失加剧____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____争端受其他国家波及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通过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______,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__________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____________;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____________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和“共同但________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协商解决分歧;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7第十八章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7第十八章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1)原因及表现。

(2)影响。

影响功能类型的变化具体表现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调节服务功能降低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供给服务功能降低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2.生态退化的危害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二、实施生态修复1.定义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分类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定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保护要求及功能区划分(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重要调节功能。

自然保护区能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四、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

2.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3.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五、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具体内容减缓措施主要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适应措施以趋利避害为目标,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国际合作各国都要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2023·浙江1月卷)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1-8题,25题)考点2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16题,26题)考点25: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敦煌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往要地,早期为游牧民族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原版图后,设置郡县,修建城堡,中原农耕文明首次扎根。

图示意汉敦煌郡六个县城旧址,其距冲积扇缘直线距离1.5~15km不等。

完成下面小题.1.由汉敦煌郡县城等构成的河西地区城镇体系,地理空间特征为()A.中心-网状卫星城B.点-轴状C.放射状D.环形状2.汉敦煌郡县城选址的首要条件是周边适宜农耕,主要是为了()A.牧转农耕B.移民戍边C.增加外贸D.拓荒产粮3.汉敦煌各县城距冲积扇的扇缘直线距离较近,主要考虑()A.建筑御外凝内B.地质结构稳定C.规避风沙D.取水方便古代川盐(今四川东部和重庆所产井盐)外运主要有两种方式∶陆路运盐,主要依靠人力背运;水路运盐,通常使用小木船。

川盐的生产和外运造就了一大批盐运古镇,如兴起于唐宋时期的西沱古镇即为水路与陆路运盐的枢纽。

下图中的长江干流和清江是重要的水路运盐通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唐宋时期忠县井盐经西沱运往宜昌,通常选择南侧水陆联运而未选择长江干流水路运输,主要是由于南侧水陆联运()A.距离较短B.成本较低C.安全性较高D.连续性较好5.推测西沱古镇的聚落空间形态为()A.以码头为中心的半圆状B.沿长江干流呈条带状C.沿陆路古盐道呈条带状D.沿古盐道呈"T"字形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如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7.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8.我国南方牛轭湖发育较多的地区最易发生()A.旱灾B.洪涝灾害C.寒潮灾害D.台风灾害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存在对全球水热分布及变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高考试题(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3.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4.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5.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2016•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回答下题。

6.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0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0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时跟踪练40 生态疼惜与国家平安全球气候变更与国家平安一、选择题生态疼惜红线是我国环境疼惜的重要制度创新,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平安的底线。

下图示意江苏省生态疼惜红线区域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生态疼惜红线区域主要分布在( )A.东部近海的陆地区域B.北部山地丘陵区域C.京杭大运输河沿线湖泊D.近海的大陆架区域2.我国设立生态疼惜红线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③推动海洋科学考察的发展④稳定粮食的产量和质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江苏省保障生态疼惜红线的有效做法是( )A.放缓经济发展速度,减轻环境压力B.限制人口增长,削减对资源的开发C.统筹生态环境监管硬件和软件建设D.实施生态修复,多建立自然疼惜区1.D 2.A 3.C第1题,读图可知,江苏省生态疼惜红线区域主要分布在近海的大陆架区域,D正确。

第2题,生态疼惜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平安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疼惜制度,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①②正确。

故选A。

第3题,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A不符合题意;削减对资源的开发,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统筹生态环境监管硬件和软件建设,有利于保障生态疼惜红线,C符合题意;多建立自然疼惜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

“蓝碳”是由海洋生态系统生物通过一系列海洋活动固定、储存而形成的碳汇。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有着极强的“蓝碳”固碳实力。

下图示意1997—2025年我国部分沿海省份红树林年固碳量变更。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红树林年固碳量特征及缘由分析正确的是( )A.浙江总体最少—浙江的红树林面积最小B.广东波动最大—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快速发展C.福建逐年增加—造林科技水平不断提升D.三省份逐年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5.2000-2006年,广东红树林变更带来的影响是( )A.蓝碳固碳实力增加B.促进海洋渔业发展C.海岸带侵蚀加剧D.加快淤泥积累速度6.为促进我国海岸带蓝碳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完善相关法律,统筹管理体系B.规定统一标准,构建相同路径C.探究探讨体系,重视经济价值D.融合信息技术,制定应对机制4.A 5.C 6.B第4题,读图可知,浙江总体最少,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沿海,浙江红树林面积较小,A正确;广东波动最大,珠江三角洲城镇化速度快、水平高,农业发展对红树林年固碳量实力影响小,B错误;福建红树林年固碳量波动增加,C错误;三省份总体呈波动变更,D错误。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1.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同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故选C。

第3题,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D项。

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

故选C。

答案:2.C 3.D 4.C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考点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主要气候类型【基础点1】全球气候变化(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

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了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完成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7.(八省联考·广东)据报道,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②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③增加光伏发电投资④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基础点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020·山西省吕梁市模拟)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岛,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 mm,降水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 精品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 精品

第4课时全球气候变化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原创题)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 D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海陆分布的变化③地形的变化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解析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影响(2020·江苏盐城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 ( AB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

从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

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BC )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解析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能力减弱。

题组三:全球变暖及其影响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含参考答案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

A.地中海B.印度洋北部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影响④地表状况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1.B 2,C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答案3.A 4,D北京时间2015年11月30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结合“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1-大气上界大气楣时I大气逆福射・虺球晶面③跑面吸收5.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②增加③减少B.①③减少C.②④增加D.①④增加6.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需要下降16%,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减少能源消费总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5.C 6.C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回答7〜8题。

7.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8.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A.受信风影响B.受副高影响C.受洋流影响D.受人类影响答案7.B 8,C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2(F 300 40&9.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第四部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第四部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练案[46] 第四部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选择题(2023·江苏常州模拟预测)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B )A.陕、甘、宁B.川、陕、甘C.青、川、甘D.川、陕、渝2.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D )A.旅游教育B.资源开发C.科学研究D.生态保护3.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C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B.大熊猫国家公园C.三江源国家公园D.武夷山国家公园[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

故选B。

第2题,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 正确;旅游教育、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

故选D。

第3题,读图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纬度都比较低,寒假期间都比较温暖,适宜游览,A、B、D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2·江苏无锡二模)每年秋季,生活在落基山脉东部的帝王蝶成群结队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启程,飞往数千公里外的墨西哥山林越冬。

次年二、三月,又一路北上,重回故土。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是回程第一站,在这里产下第一代子女。

随后,第一代子帝王蝶将在5月到6月继续北上至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产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帝王蝶。

8月末,新生的帝王蝶会重新回到墨西哥中部的越冬地。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改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合肥质检)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化图,回答1~2 题。

1.全球气候改变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渐渐上升B.全球降水量渐渐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改变周期长短一样2.在①~②阶段()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削减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不断上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改变有变暖也有变冷,干湿状况有变湿也有变干,故C 正确。

第2题,在①~②阶段,气候变冷、变干,冰川面积会变大,海平面下降,雪线高度下降。

答案:1.C 2.A(2019·淮北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

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3~4 题。

3.据图可知()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削减4.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改变最不行信的是()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B.洪涝灾难将会严峻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D.沙尘暴日数将会削减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图示区域自东南向西北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越来越明显。

第4题,图中气候转型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全球气温上升,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将会加剧。

答案:3.B 4.A(2019·高考上海卷)气候异样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峻威逼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据此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渐渐消逝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削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样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依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推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解析: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渐渐被沉没甚至消逝;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7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7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课时质量评价(四十七)一、选择题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其供给区域(贡献区)和消费区域(受惠区)存在下图的四种关系模型。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中甲、乙、丙、丁模型相符合的生态服务吻合的是( )A.固碳服务、水源保护、风暴潮防御、自给农业B.自给农业、固碳服务、水源保护、风暴潮防御C.自给农业、风暴潮防御、固碳服务、水源保护D.风暴潮防御、自给农业、水源保护、固碳服务2.根据该模型,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过程中,须( )A.在消费区域保护生物多样B.对消费区域进行生态补偿C.在供给区域加大资源开发D.对供给区域进行生态补偿1.B 2.D 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既是供给区域,又是消费区域,所以是自给农业;乙图所示供给区域在中部,消费区域在四周,为固碳服务;丙图中,资源由供给区域调入消费区域,为水源保护;丁图中,供给区域位于消费区域的一侧,符合风暴潮防御的生态服务。

第2题,因供给区域付出了生态保护的代价,须对供给区域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

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

通常认为,施肥能引起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该草场主要由甲、乙、丙、丁四类牧草组成。

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施肥前该天然草场的优势物种是( )A.甲B.乙C.丙D.丁4.高浓度施肥产生的结果是( )A.四类牧草的生长都很旺盛B.丙类牧草受施肥浓度影响最大C.甲、乙类牧草生存空间受到挤占D.该草场生物多样性减少5.该实验结果表明( )A.天然草场的牧草不需要施肥B.天然草场应保持中高浓度施肥C.该草场施肥后优势物种发生明显改变D.中浓度施肥丁类牧草区域主导型增强3.A 4.D 5.D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草类重要值变化可知,该地区甲类牧草施肥前重要值最高,由此可见该草类为该天然草场的优势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专题测试题一、选择题图1是我国某城市1885—2019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图中反映出这段时期该城市年平均气温( )A.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减少B.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增大C.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增大D. 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减小2.造成该城市年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B.太阳辐射逐渐增强C.日地距离越来越近D.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3.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雪线下降B.澳大利亚大堡礁在消失前可能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C.将导致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甜菜种植区域南移D.有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它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我们一旦能够确定树木年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了。

读图2,完成5~6题。

图25.若图中甲、乙两图分别示意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及其年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40—1860年间气温有明显下降B.图甲中树木生长的年代与图乙中树木生长的年代约有45年重合C.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图乙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6.关于树木年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相比,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表现得更加宽窄均匀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窄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树木会形成更宽的年轮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已日益成为气候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图3是根据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51年1月—2019年10月月平均气温资料绘制的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均方差(单位:℃)空间分布图,气温均方差数值的大小表示气温年际变化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表示气温年际变化越大)。

读图,完成7~9题。

图37.据图分析,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特点是( )A.东西普遍升温,差异不大B.西部和南部升温快C.河北省变化幅度大于山东省的D.山西省变化幅度小于山东省的8.与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无关的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C.温室气体含量 D.下垫面状况9.影响图中气温均方差最大的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石漠化C.水土流失 D.沙尘暴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10~11题。

10.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的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的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的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的11.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二、非选择题12.下表示意我国西南某省级行政区1960—2019年各气候带面积(单位:103平方千米),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该省级行政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2)描述该省级行政区1960—2019年热带的面积变化特点,分析推测该省级行政区1970—2019年热带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3)该省级行政区的气候演变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否一致?这种气候演变可能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的哪些变化?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4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图4材料二图5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图5(1)读图4,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读图5,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A海域航运价值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哪些?(4)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有直接关系。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考答案1.D 2.A [解析] 第1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年平均气温,并且越往上年平均气温越高;由图中年平均气温变化折线可知,该城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排除A、B项;注意观察不同时段相邻几年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可见其年际变化减小,故D项正确。

第2题,该时期太阳辐射、日地距离基本没有变化,排除B、C项;城市化水平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年平均气温会有所降低,排除D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

3.B [解析]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珠穆朗玛峰雪线上升;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澳大利亚大堡礁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在其消失前可能成为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气温升高使我国油菜开花期提前,而我国喜温凉气候的甜菜的种植区域将向较高纬度(北)移动;海平面上升不利于上海港基础设施建设。

4.B [解析] 植树造林会增加对CO2的吸收,使大气中CO2的含量下降,但这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A项错误;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D项错误。

地表有冰雪覆盖时,地面反射作用强烈,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植树造林后,降低了地面的反射能力,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进而使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

5.C 6.D [解析] 第5题,图中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1860年之前的密集,表明该地区气温下降明显;观察甲、乙两图知两图中树木生长年代约重合45年;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60年(1840年至1900年)的气候变化;图乙中树木在1900年前后年轮结束,说明其停止生长(可能被砍伐)。

第6题,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树木年轮的宽窄主要受水分状况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树木年轮宽度比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大;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降水较多,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的宽。

7.B 8.A 9.C [解析] 第7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东西部有差异,西部和南部是秋季气温年际变化最大的地区,山西省、河南省北部等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大部分都在1.8℃以上,其中年际变化最大的是山西省。

河北省及山东半岛地区年际变化较小,河北省中部是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华北地区秋季气温年际变化东西部有差异,其变化特点与地形、海洋影响及温室气体含量均有关,但与纬度位置无关。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均方差最大的地区在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其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10.D 11.B [解析] 第10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的,因此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

第11题,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

石油燃烧也会排放大量的CO2,排除A项;C、D项做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12.(1)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该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

(2)1960年至1970年,热带面积变小;1970年至2019年,热带面积变大。

该省级行政区热带主要向高纬和高海拔的地区扩展。

(3)是一致的。

农作物品种、农作物的种植界线、农业种植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

[解析] 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有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等气候带,其中亚热带气候面积最大,因此其气候特点是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该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类型多样与该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有关,多种气候的形成还与该省级行政区地面状况有关。

第(2)题,1960—2019年热带面积的变化要分段来描述,读表可得出结论。

该省级行政区热带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和海拔较低的地区,由于气温的变化,热带空间分布扩大,主要向高纬和高海拔的地区扩展。

第(3)题,该省级行政区的气候演变趋势是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的。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气温的变化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还会引起蒸发量的变化,从而引起农作物品种、农作物种植界线等的变化。

13.(1)模拟值: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断升降和波动。

观测值: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波动上升。

原因:人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植被的破坏。

(2)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船舶航行,A海域航运价值提高。

(3)海平面上升,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增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加重;港口、航道的功能受到影响;等等。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低碳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等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2)题,A海域位于北冰洋,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海域的浮冰或冰盖融化,有利于船舶航行,从而提高该海域的航运价值。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会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第(4)题,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使用低碳能源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