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的造园艺术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b0dbd17f1922791688e8b1.png)
n n i e twn fau e , t e c b st r o e a e u i ,wae u n i igw t t h h o t r s i d s r e u n v rw trq a t e i l y tr a t q  ̄,a d s w g r c si g tc n l g n e a ep o e sn h oo y,a d a a y e a e o ee s e n n z sw trz n mi— l
放, 考虑采用农灌 , 结合生活杂用和河湖景 观利 用的方式 。
( ) 1214 5 :4 —4 .
3 工程实施后 , 从根本 上 消除农 村 污水乱 倒乱 排 的现象 , [ ] 卫小琴. ) 将 3 新农村 建设 中的环境 问题及 对策初探 [ ] 山西建 J. 提高该镇 的环境 质量 , 削减对 周 围水体 的污染 负荷 , 护饮 用 水 保 水源地 , 保护居 民身体健康 。
积虽仅半 亩 , 但空间处理得当 , 给人开 阔之感 。水岸 凹凸曲折 , 仍
花柳长廊 , 石桥小舫 , 映在 湖里 , 倒 山光水影 , 正所谓 “ 亩方塘一 半 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以水组景 , 增添 了景物的柔美和妩媚 , 在水 面 自身 的处理 上 ,
也趋 于求静不喜 动 , 这既是 江南水 乡客 观现实 的表 现 , 又是 中 国
华 文明 的一朵奇葩 , 独放异彩 … 。
的主观意识境 界 。清代造 园师把 模仿 自然与 艺术 创作 结合 起 来, 使园林成为源于 自然又高于 自然 的艺术 品, 从而唤起人 们 “ 天
人合一 ” 融身 于 自然 的意识 。 ,
2 造 园艺 术
2 1 表 现 自然 .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4c9fb9964bcf84b9d57ba7.png)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彭杨莹,孟祥庄﹡(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作为苏州园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艺圃具有极高的造园艺术价值。
通过对艺圃进行研究,探讨了简练开朗、疏密有致的整体布局风格,分析了山体、水池、建筑各要素的布局特点,解读了其独特的造园艺术。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艺圃合、开合对比产生的效果。
这种疏与密、开与合的空间对比,能够在小面积中营造出方寸天地,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很常见的布局方式。
2各要素布局分析2.1山的布局—南部天然的边界园林的山体布置在园子南端,同时山上林木茂密,达到宛若自然的效果。
这样的山体布局,使山体成为南面的屏障,有效地成为园子的天然边界,使原本生硬边界得以柔化,让人产生山外有景、空间无限的感觉,使整个园子意味无穷。
艺圃这种以山体为天然边界,很好地为园子增添自然趣味和深邃意境。
古典园林往往尺度较小,造园中人为因素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可以结合地形高差,提升边界营造技艺,利用边界的高差处理使小面积的园林意境无穷,更显空间无限。
2.2水的布局—以聚为主,形成开敞水面艺圃的水体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1/5,以聚为主,形似方形,如此处理就形成开阔的水面,使原本有限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朗。
综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2种形式。
而集中的水面使人感到开朗、宁静,一般中小园林采用这种水体布局。
园子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这种水体布局可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3]。
同时,在水池东南和西南角设水湾,东南角水湾隐于假山之中,似水的源头;西南角流入浴鸥院,形成水尾以显水流无尽之意。
2处小水湾使水面开阔流动,且毫无堵塞局促之感。
故而,水面空间既开阔疏朗,又萦绕于山,显得幽深别致。
2.3建筑的布局—向心、内聚的格局古典园林建筑正是在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才取得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圃的建筑布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艺圃的入口建筑,设在东南角处,避免了视线一览无余,借助墙体等密集的建筑遮挡视线,形成较小的封闭空间,转而建筑疏散开来,形成开阔的景色,给人以欲扬先抑的空间感受。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89c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a.png)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艺圃,承载着丰厚的文史积淀,穿越几个朝代,以它独特的迭山理水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艺圃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圃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圃赏析一、深巷通幽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
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
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
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
(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
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
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
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
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
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
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
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
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而名,因人而重。
浅析苏州艺圃对中国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的启发
![浅析苏州艺圃对中国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9ec04f1ccc7931b765ce15c3.png)
“ 口袋 公 园 ” 顾 名 思 义 即 可 以 装 进 口 袋 的 公
装等, 既缺乏 特 色又会 使得 使用 者对 其缺 乏 兴趣 , 导致使 用率 降低 , 加速 了它 的破 坏程 度 , 从 而违背
了 建 设 城 市 口袋 公 园 的 初 衷 。 其 实 , 中 国 的 造 园 艺术 历史 悠久 , 源 远 流 长 。 有 很 多 值 得 借 鉴 学 习
黑龙 江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 6 ) : 7 8 ~8 1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值德
浅 析 苏 州 艺 圃对 中 国城 市 口袋 公 园设 计 的启 发
侯 娇, 文 采丰 , 林 世 平
小 空 间 大景 观 的 中 国城 市 口 袋公 园 布 局 、 边缘 空间、 空 间 营造 和 种 植 设 计 等 方 面 的 启 发 , 为 解 决 现 在 普 遍 面 临 的 盲 目照抄 、 千篇一律的境况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 关键词 : 艺圃; 口袋公 园 ; 启 发
中 图分 类 号 : T U9 8 4
( 海 南大学 园 艺园林 学 院 , 海南 海 口 5 7 0 2 2 8 )
摘要 : 概 述 了城 市 口袋公 园 的 特 点 及 中 国城 市 口 袋公 园现 存 的 问 题 , 分 析 了 苏 州 艺 圃 造 园 艺 术 中 的 美 学特 征: 本 于 自然 高 于 自然 、 布局和谐优雅 、 建 筑 美 与 自然 美的 融糅 、 诗 画 的 情 趣 和 意境 的 舍 蕴 , 并 总结 了对 同为
文献标识码 : A
艺圃的造园艺术
![艺圃的造园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7a2eb181c758f5f71f670f.png)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草坪管理08-1周英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草坪管理08-1 周英摘要:艺圃在苏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内,占地约五亩。
明嘉靖年间学宪袁祖庚始建,初名“醉颖堂”;崇祯间文徵明曾孙文震孟得之,更名“药圃”,后废圯。
清初进士姜埰复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画家王翚作《艺圃图》描绘园景,汪琬作《艺圃记》。
道光年间,园归丝绸业七襄公所,后渐失修。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修整,恢复为明末清初旧貌。
关键词:艺圃背景文化造园艺术一、数朝遗韵艺圃一带,原是城西宝林寺东北面的一块空地。
这里“地广十亩,屋宇绝少,荒烟废沼,疏柳杂木”,是苏州商贾繁荣、尘嚣喧闹的阊门地区中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明代嘉靖辛33.年(公元1541年)进士、学宪袁祖庚,雅洁自好,强仕之年,就弃官归隐,在这块“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的地方,构屋以居,称醉颖堂。
醉颖堂外临繁华的古城商贾区,内有池亭花竹兼有山林野趣,更有名流往来,觞咏其中,很快就驰誉士林,成一时之胜。
袁祖庚题有门楣“城市山林”。
万历十八年,袁氏过世,醉颖堂“凤去台空”,很快就废圮败落。
直至园归震孟,得以修葺,又改名为药圃。
药圃的主堂是世纶堂,堂前广庭,庭前有水池面积达五亩,池中有六角亭,名浴碧。
池南垒五狮峰,高二丈。
堂右为青瑶屿,是文震孟读书处。
庭植五柳,大可数围。
此外,尚有生云墅、猛省斋、石经堂、凝远斋、岩扉等建筑点缀其间,而且“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
文震孟的曾祖父即是明代文坛领袖文微明。
文氏一门数代(包括文震孟叔祖父文嘉、伯父肇祉,父亲元发、兄弟震亨)均为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都建有园林别墅。
特别是文震孟的兄弟文震亨,潜心园林艺术,极有成就。
文震亨曾在高师巷冯氏废园筑园林香草坨,“结构殊绝,题榜纷罗”,也是尘市中少有的名胜。
他的造园专著《长物志》、《香草土宅志》,阐发了独特的中国造园理论。
他和文震孟的情谊十分深厚,药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造园水准,与他的艺术主张也是分不开的。
论苏州艺圃花木的配置艺术
![论苏州艺圃花木的配置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03160252d380eb62946d7c.png)
香 草应该 是 艺 圃的园 草 。明天启 年 间文震孟 为
园主 , 以“ 药 圃” 名园。这个“ 药” 字读音 为 y u , 《 辞 海》 的解释是 “ 草名 , 即白芷 。” 《 楚辞 ・ 九歌 ・ 湘夫人》
“ 辛夷楣兮药房” 。白芷是古人用于比德为君. 子、 贤
作者简介 : 李 得瑞 ( 1 9 9 2一) , 男( 蒙古族 ) , 在北京林业大学就读
李得瑞 : 论 苏 州艺 圃 花 木 的 配置 艺 术
・ 1 2 3・
人 的香 草 中 的一 种 。古 书 中提 到 的香 草 种类 很 多 ,
有点远。如今我们看到的思嗜轩已非清康熙年 间原
植物命名的景点。清代汪琬在《 再题姜氏艺圃》 诗中 写道 : “ 隔断 尘西 市语 哗 , 幽栖 绝似 野 人 家 。屋 头 枣
结 离离 实 , 池 西萍 浮艳艳 花 。” 如今 史料 记载 中 的植 物 已经 很 少见 到 。应 当给予 补 植 了这 些 特 色植 物 ,
忠心 ; 其子姜实节为思其父 , 特在 园之西南构小轩 , 名之 “ 思嗜” , 并有诗云 : “ 开花 青 眼对 , 结 实 赤 心期 。
位于苏“ 城 市 山林 ” 。万历末 年 ( 1 6 2 0
年) 园归 文 徵 明 曾孙文 震 孟 , 易名“ 药 圃” , “ 药” 即香
草中的白芷 , 《 本草》 : “ 白芷 , 楚人谓之药。” ( 药、 为 二字 ) 古人常以 白芷 、 杜若 、 蘅芜等香 草 比德 , 如屈
关键 词 : 香草; 名花; 品格 中图分类 号 : T v 9 8 6 . 1 文献 标识 码 : B
白花 重瓣 湘 莲 、 花 色娇 艳 的小 桃 红 以及 罕 见 的一 茎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e3d04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f.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艺圃
![艺圃](https://img.taocdn.com/s3/m/7b996794daef5ef7ba0d3c74.png)
艺圃明代园林艺圃,位于城西北隅文衙弄5号,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是官僚住宅的组织形式,属江南第宅花园代表之作。
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
后归文震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隐居于此,建有世纶堂、青瑶屿等建筑。
栽种药草,写诗作画,改名“药圃”。
文衙弄,即是以文震孟的住宅所在而命名。
据名史记载,文震孟,字文起,天启元年(1621年),五十岁时“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曾为天启、崇祯两帝讲筵,由于讲学态度严正,时称真讲官司,为人刚正方直,在他为政十四年中,正逢“阉党”专权,先后触逆受宠于天启、崇祯帝的魏忠贤及其遗党、吏部尚书王永光、代理首辅温体仁,因遭迁伏、贬职、调节器外,至削职为民。
崇祯八年(1635年)虽擢升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仅三个月,被温体仁谗言,为崇祯帝所忌,落职归里,第二年抑郁而亡。
逝世后,崇祯十二年才诏复故官,十五年赠礼部尚书,福王时追谥文肃。
其弟文震亨,也因与马士英、阮大铖集团斗争,三次遭迫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清兵攻陷江南,他避地阳澄湖畔,听到剃发令下,投河自尽,被救起,绝食六天,呕血而亡。
著有《长物志》十二卷,是一部古代造园艺术重要文献。
是位享有盛誉的造园名家,所购高师巷冯氏废园而改造、设计的庭园“香草索”,当时被誉为“尘市中少有的名胜”,异今踪迹已失。
清初,园归进士姜□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
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汪琬《艺圃记》有记载:“一时马蹄车辙,日夜到门,高贤胜景,交相为重”。
名画家王石谷游艺圃,见园景清秀美丽,画了一幅《艺圃图》,图中临池是一个平台,平台之西是厅堂“敬亭山房”(已佚),池北无水榭,厅前荷池轼桥也有所改观。
后此画成为传世名著。
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为丝绸业七襄公所的所在地,现博雅堂西侧廊间嵌有清道光年间《七襄公所碑记》石刻六块。
此后,园久失修而破落。
建国后,得到政府保护,1956年整修,而在“文革”动乱,惨遭破坏,几成废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bb291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f.png)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https://img.taocdn.com/s3/m/7c41132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c.png)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部分图⽚来⾃⽹络,侵删。
⽂字部分部分引⽤了⾖瓣⽂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家好,我是⼩蚂哥。
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家分享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且艺圃是我个⼈很喜欢的园林,很希望多看些东西,在写笔记的时候不要有所疏漏。
古典园林其实很多⼈都很喜欢,但究竟怎么才算是看懂了,逛透了呢?⼩蚂哥认为理解古典园林必须从两⽅⾯⼊⼿:⽂化和空间,那让我们来好好聊聊这座姑苏深巷中的明珠——艺圃吧~如果你现在去苏州旅游,在每个园林的门⼝你都可以拿到这么⼀张导览图,上⾯不仅有园林的介绍和平⾯,还把整个苏州园林的分布标的清清楚楚。
在这些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蚂哥最喜欢的始建于宋朝沧浪亭。
以⾄于我们蚂蚁景观南宁园博园获奖作品“⼀勺江湖”的概念就是出⾃沧浪亭,想看之前⼩蚂哥写的沧浪亭,请点击这⾥:沧浪亭——内外皆园【NO.23】⽽建园第⼆早的就是这座明朝嘉靖年间所建造的“艺圃”。
⼩蚂哥掐指⼀算,从1541年到今天⾜⾜478年,是真真的历史悠久啦~但你知道吗,和⼤多数园林⼀样,艺圃在这将近5个世纪的时间内也是屡次易⼿,屡次改名。
最早明嘉靖的袁祖庚在此建⽴了“醉颖堂”。
其后著名的⽂征明的曾孙⼦⽂震孟与弟弟⽂震亨也在此修园,并改名为“药圃”,明末清初的苏州⼤家姜式家族,姜埰因为“敢诘问诏旨”得罪了崇祯,也在此建房,名为“敬亭⼭⽅”后改名为“艺圃”。
那你知道这三个⼈的共同点吗?三⼈都因为皇帝不公正的待遇退隐苏州,所以⼀家⼈就是要整整齐齐对不对~Anyway,之后艺圃⼜经历了数次易⼿,⽂⾰的破坏,之后的重修更是⽔平⽋佳,所幸虽然修复⽔平不⾏,但⾄少明朝时候的格局保留了下来,所以今天的艺圃仍然有明朝的遗风,可以说⽅⼨间意境⽆穷。
清朝王⽯⾕所绘的“艺圃图”与今天的平⾯相⽐较格局⼤体上是⼀致的。
只是建筑变化较多,最主要的就是最早的艺圃是没有苏州最⼤的⽔榭“延光阁”的。
苏州园林艺圃介绍
![苏州园林艺圃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0190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4.png)
苏州园林艺圃介绍一、苏州园林艺圃的概述苏州园林艺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
它由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四个主要景区组成。
苏州园林艺圃被誉为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1981年,苏州园林艺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苏州园林艺圃的历史苏州园林艺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当时,苏州是中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许多富商巨贾在苏州购置土地修建私家园林。
这些私家园林中,就有现在的拙政园和留园。
后来,又有一些人才开始修建公共园林,如网师园和环秀山庄。
这些园林不仅是私人的“庭院”,更是文人墨客的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三、苏州园林艺圃的景点介绍1、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艺圃中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苏州园林艺圃中最大的私家园林。
它的面积达到了一万多平方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部为拙政园,西部为狮子林。
这个园林的格局和设计十分精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2、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艺圃中另一个著名景点,也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故居。
留园的设计十分精致,不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构成了一个自然美的图案。
3、网师园:网师园是苏州园林艺圃中比较小的一个景点,但是它的设计和建筑仍然十分精致。
网师园以“假山”为主题,假山之间设置了小桥流水、奇石异树等景点,让游客在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4、环秀山庄:环秀山庄是苏州园林艺圃中一个比较新的景点,它的建造年代只有200多年。
环秀山庄的特点是“小巧玲珑”,整个园林面积不大,但是景色优美、布局合理,很适合游客休闲赏景。
四、苏州园林艺圃的文化价值苏州园林艺圃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苏州园林艺圃的建造历史悠久,它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
在苏州园林艺圃中,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五、苏州园林艺圃的旅游价值苏州园林艺圃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
![苏州艺圃,一个小而幽静又全是精华的园林(3)](https://img.taocdn.com/s3/m/72c9191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9.png)
苏州艺圃,⼀个⼩⽽幽静⼜全是精华的园林(3)苏州艺圃,⼀个⼩⽽幽静⼜全是精华的园林——延光响⽉,浴鸥闲鹤艺圃的房屋建筑除了北部后宅的世纶堂、东莱草堂、馎饦斋、博雅堂、延光阁外,在南部景区的东西两侧,还有响⽉廊、⾹草居、鹤柴、思嗜轩、南斋、旸⾕书堂;⽔池、假⼭;乳鱼亭和朝爽亭。
艺圃的北半部是建筑群,⽽园的南半部,其主体是⼭、⽔、亭、台,苏州园林以建筑的数量与⽐重作为衡量园林⼤⼩的划分标准之⼀,⼀般建筑密度在30%以上的为中⼩园林,⽽建筑密度只在15%以上的为⼤型园林。
艺圃的总⾯积⼤约是3960平⽅⽶,若以延光阁为界,北半部的⾯积约为1600平⽅⽶,这范围间各个建筑⼏乎连成⼀⽚,虽然这个⾯积包括房屋底⾯积和天井⼩院⾯积,但其中也不可能建其它,因此就算1600平⽅为建筑⾯积,它占园⼦总⾯积的40%。
⼜由于艺圃总⾯积不⾜六亩,因此艺圃是属于典型的⼩型园林。
园林⾯积⼩,为了使其景⾊能引⼈⼊胜,则在⼭⽔布置上更紧凑、在空间利⽤上更巧妙;在⼤⼩、虚实、层次、景深上,对园林的各组成元素的组合更是精⼼安排;在其周边的建筑、亭台、庭院起到补充和衬托。
艺圃的中⼼是⼀⽚⽔⾯,⽔池是苏州⼤⼩园林的必备元素。
如果在想像中艺圃的⽔池将其北向上,南在下的竖起来的话,那⽔池的形状像⼀只⾼脚葡萄酒杯,侧看杯⼝是⼀条直线,这是因为延光阁横跨在⽔池上,使⽔池的北沿成为直线,这对追求⽔⾯形状多变奇巧、景物层次分明的园林理⽔的理念来说似乎不是最佳,这也可能与艺圃不是统⼀设计、⼀次完成有关,各任主⼈按⾃⼰的⾝份、品味、需求⽽增删改造。
“延光阁”取名有什么含义?图1 延光阁的栏杆和窗其⼀:查字典延光⼀词有[留传美名]和[承袭前⼈的荣誉]两个含义,各任园主是否这个⼼思;其⼆:苏州⼤学曹教授解释是“养性延寿,与⾃然齐光”,取⾃阮籍《⼤⼈先⽣传》中典故,“⼤⼈先⽣”是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林七贤之⼀)所归纳的四种⼈⽣模式中他最崇尚的⼀种,⼤⼈先⽣核⼼的⼈⽣追求是“与⾃然齐光”,亦即与天地齐寿,超越⽣死之外,⽽其最重要的⼈⽣活动则在“养性延寿”。
苏州艺圃
![苏州艺圃](https://img.taocdn.com/s3/m/5d266e225727a5e9856a6182.png)
苏州艺圃艺圃为明代典型的园林,由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创,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住宅,并建世纶堂、青瑶屿等,更名“药圃”,门前小巷文衙弄亦因此得名。
其弟文震亨为造园代表作《长物志》作者,清入侵后自尽。
清初,归进士姜埰,扩建为“敬亭山房”,改名“艺圃”。
艺圃为住宅花园,东宅西园,占地5.6亩。
外地游客到艺圃,可乘公交至儿童医院下,向北进入吴趋坊折向西,经五爱弄至文衙弄即可。
艺圃大门姑苏园林大多有归隐风习,隐居小巷,这也是姑苏园林的大门均不起眼的缘故。
苏州人比较崇尚含蓄,不愿门厅建构宏伟而一览无余似暴发户一般,而是曲径通幽,绕(吴音:尿niao)绕,让你尿道,尿来尿去。
其他一些园林由于城市扩建已接临大道。
而艺圃仍待字闺中,大多本地人亦不甚了了。
大门为典型明代风格,附近的民居亦有明代之风,如刺王僚的专诸居所专诸巷一带。
小品:进门小品,十分重要,暗喻主人风骨。
世遗证书:2000年11月,艺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照壁:大门外的照壁仍保存完好,也为游园的市民停放车辆(自行车)提供了方便。
由于无汽车通行,喧嚣中难得的清净。
蜿蜒小巷:典型的苏州布局,即便入门后亦不知“青山”深处有人家,须蜿蜒曲折一番方入化境。
(又要你尿了)二道门:在这里分道宅、园,但在视觉上仍很隐蔽,似谦谦君子,含蓄而腹华。
“七襄公所”额:自此,向北直行可入住宅,向西则可入园。
住宅与花园分向处:住宅前仍有分隔门,保证了住宅区的安谧。
美不尽收:园林之美吸引了北京的画家来此临摹。
住宅入口:入得此门,便为四进住宅,层层叠叠,庭院深深。
布局典雅,功能周至。
世纶堂:一进为世纶堂,取《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和杜工部《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宫舍人先世掌世纶》:“欲知世掌世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之意。
世纶堂长牖:斜阳夕照,风舞长影。
世纶堂内景:一般的正式待客之所,主客正襟危坐,其言亦正,无狎窃私言。
当然,如需进一步会商,可由两侧边门延入后所。
艺圃造园手法浅析
![艺圃造园手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79b91e31126edb6f1a1098.png)
艺圃造园手法浅析作者:朱韵昕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作为现存苏州园林中中小型园林的典范佳例,艺圃在平面布局上以池水为中心并将园内建筑集中区与园林游憩区划分开来,而以内聚型的水池为主要景区。
通过对艺圃造园手法的分析,尤以水景区空间布局与细部处理为主,可窥古典园林传统理水方式之一斑,并深刻体会造园艺术手法的用意与效果。
关键词:苏州园林;空间营造;造园艺术一、园林概况艺圃为具有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山水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康所建。
清初,为进士姜埰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全园占地3967平方米,平面略成南北狭长的矩形,分住宅、花园两部分。
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馎饦斋等。
园在宅西,面积为2830平方米,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建筑,由主厅博雅堂和水榭组成。
水榭为五开间,挑出池面,水榭两端厢房和池东、西厢房相连。
池南堆土叠石为山,山上林木茂密;临池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石径。
西南为浴鸥院,缭以围墙,开园洞门与中部山池相连。
池东、西两岸以疏朗的亭廊树石为南北之间的过渡与陪衬。
二、空间序列1.空间的开合对比博雅堂侧有门通内宅,这是园主入园的主要通路;园的主体景象东西角,开有园门,通向住宅前堂——世伦堂,这是宾客入园的途径。
两者入园的导引,均采取了曲折的过渡空间——过道、穿堂作为园景主体开阔空间的对比基础。
自穿堂进入主体景象,乍见湖光山色,顿觉心旷神怡。
这种巧妙的处理,不仅不使人感到沉闷、单调,相反,正是由于充分利用它的狭长、曲折和封闭性而使之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有效地突出了园内主要空间。
水院与浴鸥院两个院落空间内部的不同处理,也构成强烈的空间对比关系。
池西南隅为浴鸥院,周围筑以高墙,仅以一月门与主体水面空间相连,形成相对内向的庭院空间,取山庄院落之意,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层次与视线深度。
院内山石间有溪水、石梁,显得简洁、古朴。
芹庐院内有湖山花台,略示山地环境。
艺圃造园手法
![艺圃造园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1c8e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8.png)
艺圃造园手法艺圃,那可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啊!走进艺圃,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奇妙世界。
艺圃的造园手法那叫一个绝!你瞧那曲折的回廊,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园子中蜿蜒伸展。
这可不是随便建的哟,它就像是给园子系上了一条漂亮的腰带,既增添了美感,又巧妙地连接了各个景点。
走在回廊上,一会儿能看到这边的假山,一会儿又能瞧见那边的水池,就像在玩捉迷藏一样有趣。
再看看那错落有致的假山,多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玩耍呀!有的高高耸立,有的矮矮胖胖,形态各异。
它们可不是胡乱堆砌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呢。
爬上山去,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园中的景色,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这假山就像是园中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园子的气势。
还有那片平静的水池,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像给镜子加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
水里还有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是不是也觉得这里特别美呢?水池可是艺圃的灵魂所在呀,没有了它,园子可就少了那份灵动和韵味。
艺圃的花草树木也布置得恰到好处。
那些绿树就像是一把把大伞,为人们遮挡阳光。
花儿们则在角落里悄悄绽放,给园子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它们可不是随便种的哟,每一处都有讲究,都是为了让园子更加美丽和生动。
艺圃的造园手法不就是一种艺术吗?它把自然和人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么一个让人陶醉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
你难道不想来感受一下吗?你难道不想在这如诗如画的园子里漫步吗?艺圃,真的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我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慰藉。
这就是艺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件艺术品。
所以呀,一定要来艺圃走走看看,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独特魅力。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爱上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尺度适宜,师法自然——艺圃造园艺术初探
![尺度适宜,师法自然——艺圃造园艺术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cbacdde0c22590102029ddd.png)
元郎 , 一直 在 京为 官 , 秉公 为政 , 廉 洁 自律 , 并 多所 建 言, 最 后 官 至 大 学 士 。他 与 兄 弟 文 震 亨 ( 即《 长 物 志》 作者) 在 东 林 党 与 阉党 的斗 争 中 , 立场坚定 , 不
屈 不挠 , 始 终站 在东 林 党人 一边 , 受 到 朝 野 不 少 人 的
第4 2卷 第 1期
2 0 1 7年 2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6 8 . 2 0 1 7 . 0 1 . 0 3 3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V0 1 . 42 NO .1 Fe b. 201 7
Fo r e s t I n v e n t o r y a n d Pl a n n i n g
Th i s s t u d y i nt e r p r e t e d t h e u ni qu e a r t i s t i c c h a r m o f Yi p u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i t s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i n — t e g r a t e d l a y o u t ,g a r d e n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a 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 s,e t c .
孟 , 是 文 徵 明的 曾孙 , 祖 父 文彭 、 父 亲 文元 发 也是 著
名书 画家 , 而 且都 有 “ 功名” 。 文 震 孟 自 己 还 是 个 状 修
艺圃
![艺圃](https://img.taocdn.com/s3/m/d417dcee998fcc22bcd10d3c.png)
艺圃艺圃为一颇具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园林,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
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艺圃始建于明,名药圃,清初改为艺圃,又名敬亭山房。
全园面积约0.33公顷,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部分仅约0.13公顷。
全园布局非常简洁明了,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
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
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
此园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园林以围墙来分隔,而是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
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国景致尽收限底,是全园最佳的观景点。
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艺圃的景象不似大中型园林那样迂回曲折,交相对景,而宜于静观,宜于玩味。
园中为形成开阔之势,建筑物极少,只在水边点缀“乳鱼亭”,在山林中掩置一六角亭,而将南部的主景区充分展现。
水面的布置以聚为主,极为简洁,仅在东甫和西南角各伸出一水湾,并在水湾处各架石桥贴水而过,形成辽阔的主水面和曲折幽深的次水面。
石板桥不设栏杆,低平而贴水。
极富自然之趣,与池边的山石有机结合,似浑然天成。
池南的山林景区为园内各观赏点的视觉中心,似一横轴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与中部水景区形成了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耸一低平的对比关系。
从水池两侧可分别通过石板桥而进入山林区,数条登山石径或沿危石盘折而上,或入怪洞隐遁而去。
渐入山:林,可见山石磷屿,高林蔽目,蝉噪鸟鸣,愈见林深山幽;涧水深深潜流而出,两岸绝壁夹峙,形成深邃的峡谷;危径、池水、绝壁三者互为衬托,通过艺术处理,再现自然山水的精华。
艺圃园林介绍
![艺圃园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f93f6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a.png)
艺圃园林介绍一、初识艺圃园林,一见倾心哎,说起艺圃园林,那可真是个让人一眼就迷上的好地方。
头一回踏进那园子,就像是突然闯进了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里头,心里头那个美啊,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你瞅瞅那满眼的绿,还有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嘛!二、漫步园中,步步皆景1.假山奇石,妙趣横生走在艺圃里,最先吸引我的就是那些假山了。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是凶猛的老虎,有的像是温顺的绵羊,还有的像是悠闲的老翁。
我最喜欢的是那座“仙人指路”的假山,站在山顶往下一看,嘿,整个园子的美景都尽收眼底了。
还有那些奇石,有的光滑如镜,有的粗糙不平,每一块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看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
2.碧水环绕,鱼戏莲叶间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片碧波荡漾的池塘。
池塘里种满了荷花,夏天的时候,那荷花开得可旺了,红的、白的、粉的,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鱼儿在荷叶下穿梭嬉戏,偶尔还会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
坐在池塘边的亭子里,看着这一幕幕美景,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啊!3.古木参天,岁月静好艺圃里还有好多好多古树,它们树干粗壮,枝叶茂盛,仿佛已经在这里站了几百年似的。
走在这些古木之间,能感觉到一股子沉稳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有时候还会看到几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诉说着园子里的故事。
这时候啊,我就忍不住想:要是能一直住在这里该多好啊!三、品味艺圃,感悟生活在艺圃园林里逛了一圈下来啊,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像是精心布置的画卷一样让人赏心悦目;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
走在这里啊,我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一样,感受到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气息。
而且啊我还发现啊这个园子不仅仅是一个让人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人思考人生、品味生活的绝佳场所呢!所以啊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的话一定要好好地去逛一逛、品一品相信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个美丽而又充满韵味的艺圃园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草坪管理08-1周英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草坪管理08-1 周英摘要:艺圃在苏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内,占地约五亩。
明嘉靖年间学宪袁祖庚始建,初名“醉颖堂”;崇祯间文徵明曾孙文震孟得之,更名“药圃”,后废圯。
清初进士姜埰复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画家王翚作《艺圃图》描绘园景,汪琬作《艺圃记》。
道光年间,园归丝绸业七襄公所,后渐失修。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修整,恢复为明末清初旧貌。
关键词:艺圃背景文化造园艺术一、数朝遗韵艺圃一带,原是城西宝林寺东北面的一块空地。
这里“地广十亩,屋宇绝少,荒烟废沼,疏柳杂木”,是苏州商贾繁荣、尘嚣喧闹的阊门地区中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明代嘉靖辛33.年(公元1541年)进士、学宪袁祖庚,雅洁自好,强仕之年,就弃官归隐,在这块“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的地方,构屋以居,称醉颖堂。
醉颖堂外临繁华的古城商贾区,内有池亭花竹兼有山林野趣,更有名流往来,觞咏其中,很快就驰誉士林,成一时之胜。
袁祖庚题有门楣“城市山林”。
万历十八年,袁氏过世,醉颖堂“凤去台空”,很快就废圮败落。
直至园归震孟,得以修葺,又改名为药圃。
药圃的主堂是世纶堂,堂前广庭,庭前有水池面积达五亩,池中有六角亭,名浴碧。
池南垒五狮峰,高二丈。
堂右为青瑶屿,是文震孟读书处。
庭植五柳,大可数围。
此外,尚有生云墅、猛省斋、石经堂、凝远斋、岩扉等建筑点缀其间,而且“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
文震孟的曾祖父即是明代文坛领袖文微明。
文氏一门数代(包括文震孟叔祖父文嘉、伯父肇祉,父亲元发、兄弟震亨)均为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都建有园林别墅。
特别是文震孟的兄弟文震亨,潜心园林艺术,极有成就。
文震亨曾在高师巷冯氏废园筑园林香草坨,“结构殊绝,题榜纷罗”,也是尘市中少有的名胜。
他的造园专著《长物志》、《香草土宅志》,阐发了独特的中国造园理论。
他和文震孟的情谊十分深厚,药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造园水准,与他的艺术主张也是分不开的。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文震孟中了状元,授官京城,未几即因得罪权阉,削职回苏,阉党覆灭后,才又赴京从政。
但他执政秉公,多所建言,腐败的明政权还是容纳不了他。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任大学士才三个月,即被罢归。
文震孟又回住药圃,不满一年,就在忧郁中过世,这时腐朽的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644年,明亡,文震亨也忧愤而死。
之后,药圃日趋荒芜,部分宅园竟废为马厩。
清初,药圃为名士姜埰购得,又重予修葺,改名颐圃。
姜埰,字如农,山东莱阳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为礼科给事中,在官五个月,上三十馀疏,直言政治,触怒崇祯,备极拷掠,系于刑部大狱,几置死地。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免死,谪戍宣州卫。
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与弟姜垓一起辗转到苏州。
姜埰从此自号宣州老兵,以示不忘君命。
且本欲到宣州结庐敬亭山,既未成行,故又号敬亭山人,又名颐圃为敬亭山房。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姜埰逝世,敬亭山房由其次子姜实节改名为艺圃。
艺圃经过几代人的营建,特别是几位园主,都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所以当时它已成了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
汪琬《姜氏艺圃记》曰:兹圃得名也久矣,圃之主人亦屡易。
其始则有袁副使绳之,以高蹈闻于前;其次则有文文肃公父子,以刚方义烈著于后。
今贞毅先生复用先朝名谏官优游卒岁于此,而其两子则以读书好士,风流尔雅、者绍其绪而光大之。
马蹄车辙,日夜到门,高贤胜境,交相为重,何惑乎四方骚人墨士乐于形诸咏歌,见诸图绘,讫二十馀年而顾亦盛欤!这时的艺圃,有池广二亩许,建筑有延光阁、东莱草堂、念祖堂、畅谷书堂、爱莲窝、四时读书乐楼、香草居、敬亭山房、红鹅馆、六松轩、改过轩、绣佛阁、响月廊、渡香桥、南村、鹤柴、朝爽台、垂云峰、乳鱼亭、思嗜轩、谏草楼诸胜,并有奇花珍卉,幽泉怪石。
四方骚人墨客,为艺圃胜景题咏绘图者,不可胜计。
艺圃已成为江南文人的一个活动中心。
来客中多为明末遗民,他们声气相投,在此寄托故国之思。
姜蜾生前发誓不事清廷,而其子安节、实节也终身不赴科举,所以名士归庄为之书袁氏旧额“城市山林”时,特意写了篇《跋姜给谏扁额后》,以明姜氏于此避世娱老,不忘亡国之恨的志向节操。
此后,艺圃又屡屡易主。
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迁出工厂,修复艺圃。
当时园内山池布局尚与明末清初时相近,对主厅博雅堂落地翻修时,保持原梁架结构、青石阶沿、覆盆木鼓礅诸明代建筑特色,浚池并恢复湖石池岸,修复水榭、乳鱼亭、渡香桥,按原貌叠砌湖石假山、石壁山径,重建南斋、响月廊、思嗜轩,新建朝爽亭、管理用房与花房,补植花木,配置家具陈设、匾额对联和书画挂屏等,直至1984年10月竣_72验收,历时两年馀,耗资五十万元。
1995年4月,艺圃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艺圃,以水池为中心,池岸低平,水面集中。
池北以庄重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西南幽僻处又有别院小区,绕以围墙,开圆洞门与中部山池相通。
全园总体风貌自然朴素,布局简练开朗,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体现了典型的文人园林风格。
好花须映好楼台,名园也要名人陪。
艺圃的文化内涵因历代名人的业绩而丰富,这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是极为突出的。
因此,愈多地了解园主的事迹和成就,愈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和气息,就愈能深刻地理解艺圃的造园特色和艺术价值,深刻地领略它的园景情趣和独特风格。
二、经纶化育1. 世纶堂住宅位于园东北,门厅三间,东临文衙弄,照壁相对。
从曲折小弄迤逦前行,往西北折,今为三进住宅:前厅悬“世纶堂”额,世掌丝纶之堂,文震孟曾祖文徵明54岁时,曾由苏州巡抚李克成推荐为贡生,到北京加入吏部测验,取为甲等,授职“翰林院待诏”,曾加入编写《武宗实录》,待诏之职,执掌内朝草拟诏书。
《礼记·缁衣》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
” 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
”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于是自后中书省天子起草诏旨,称为掌丝纶。
文震孟在来日诰日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之职,后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宫舍人先世掌丝纶》云:“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
2.东莱草堂北行至大厅“东莱草堂”,姜埰为山东莱阳人,故名,以寓怀乡之情。
堂中有井,石井圈,石井盖,有井先于堂、调理温度、主人八字缺水等多种猜想。
“井”与“进”也谐音取吉。
悬对子:“松下论文诸贤乐耳;砚边挥笔数老陶然。
”《二十四诗品》有“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形象地描摹疏野之人生存极为真率自然,无拘无束。
“长松下当有清风耳”,听松风自陶弘景开始,向来是文人急诸位贤士们喜欢的高雅之事。
砚边挥豪作文、吟诗作赋,都能让人许多老人陶然共忘机。
对子描摹的贤士硕老,颇有名流风仪。
第三进书房“餔饦斋”。
餔,用饭,《方言》第十三:“饼谓之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巨细麦》:“﹝青稞麦﹞堪作麨及饼饦,甚美。
”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饦。
”山东人姜埰取最爱吃的“餔饦”为书房名,视念书如用饭一样也是人生第一必要。
宋范纯仁《谪永州寄人书》言“其中逐日闭门餐饦,不知身之在远”,也有用法之意。
住宅区分别有“经纶化育”、“执义秉德”和“刚健中正”三座门楼,装饰简略,意味深长:“经纶化育”门楼。
取《中庸》“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之缩语。
儒学的中庸之道,在于修养人性到达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志向人物。
唯有天下至诚之人,能力统理天下常道,树立天下的根蒂,赞助天地化育为物;这样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门楼为哺鸡脊屋脊,惬心头纹和莲花垂柱,虚实相映,也是主人出淤泥而不染品德的写照。
“执义秉德”门楼带有治家境德格言性子,也是园主的品德写照:“执义”,坚持公道的该做的事。
《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汉郑玄笺:“仪,义也。
善人君子其执义当如一也。
”言“守道稳固,执义不回,临大节而不行夺”(《汉书·贾捐之传》)。
“秉德”,保留良习。
“刚健中正”,赞美袁、文、姜三代园主都具有的松柏之劲节,他们在明末政坛上均以正直不阿著称于世。
敢于直谏、铁骨铮铮。
但装金饰却又多世俗色彩:上枋横幅为花枝绵延俊丽高贵的牡丹花。
中枋两头各饰团形夔龙图案,下枋饰“夔龙捧寿”,夔龙为传说中的一足龙形动物。
格外引人注方针是正脊脊饰两头塑寿桃和石榴,象征多寿多子。
“榴开百子”,意谓“百子同室”。
也即百子同在一家眷之内。
同室亦名百室,《诗·周颂·良耜》:“其歧栉,以开百室”。
《笺》:“百室,一族也。
”《集说》:“百室,一族之人也。
”石榴“月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石榴素茎、翠叶、火红的花朵,煞是引人喜欢。
“半浅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十房同膜,千子如一,其美丽寓意不知拨动了几多人的心。
三、隐晦池畔宅西为山川园。
池塘居中,面积约一亩,为全园中心,水面治理以聚为主,使人感应相当广阔,只是在池东南、西南略分小水湾,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分歧的低平曲折的石桥,断续分开成五六个水沼,池岸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它池岸低平,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修筑而益觉开朗广阔,以此烘托池水大,山石高,是胜利的比较与烘托手腕。
与网师园彩霞池周手腕有异曲同工之妙。
池北修筑有博雅堂、延光阁、旸谷书堂(爱莲窝)、思敬居;池西有响月廊;池东南的乳鱼亭、思嗜轩。
1.博雅堂池北“博雅堂”为园中主厅,此堂为文氏“世纶堂”旧址,姜氏又名“念祖堂”,取《诗经·风雅》“王之荩臣,无念尔祖”之意,寓不忘亡明之意。
清黄宗羲作《念祖堂记》(见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九上)。
如堂内联语所说:“艺圃溯流风,旧屿青瑶留胜迹; 敬亭传韵事,故家乔木仰名贤。
”堂的原意是正室,在古典宅园中,厅和堂都是主要建筑,体型较大,位置适中。
因兼有观赏和配景作用,有时候也会因地制宜,缩小规模或骗局一隅。
艺圃的博雅堂,坐北朝南,高大宽敞,门户重叠,堂内梁柱木结构,是明代遗物。
就建筑而言,为硬山顶五间九架五柱前卷式扁作厅,面阔五间,约十六点六米,进深约九点七米,脊约高六点二米,连脊吻、台基高约七点四米,当中三间为厅,东西梢间砌以隔墙,辟为套房。
东西套房为槛窗,厅前廊柱间装挂落、栏杆。
北立面仅明间安格扇,次间、梢间只设槛窗。
最有特色的事月梁上有明代的山雾云雕,柱上均装饰纱帽,厅中四只步柱柱础为青石覆盆加扁圆木鼓,墙下部以清水砖勒脚,做工精细,石典型的明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