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见的结构类型讲解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有哪些?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有哪些?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有哪些?",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有哪些?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
因此上我们说,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
二、空间转移式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移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空间”的不断“转移”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就成了这种结构记叙文的最大优点。
三、时空交互式“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
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四、逐层深入式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便可以了。
并列组合式的结构就是将有关“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目的的一种文章结构。
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把一个事实、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地叙述出来,让读者清楚了解到这个事实或事件的文章。
优秀的记叙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欢迎大家分享。
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篇11、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例文:鹅与猫的决斗(提要)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开头:引出故事。
“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
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
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
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
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
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
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
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2、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基本模式是:材料①开头(引出材料)→主体→结尾(抒情、议论)材料②例文:看风筝(提要)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
记叙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记叙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高考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一)记叙文的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
"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
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做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作者感受和思想的文体。
它具有自由度较高的特点,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式来组织文章。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1. 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最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之一。
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事件逐一叙述。
这种结构模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时间轴。
作者可以从故事发生的起点开始,然后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最后到达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3. 问题-解决结构
问题-解决结构是一种基于问题和解决办法的结构模式。
它通常包含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揭示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一直关注故事的发展。
4. 回忆结构
回忆结构是一种根据作者的回忆来组织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常常以一种过去的时间为背景,通过作者的回忆,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较为温暖和亲近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并行结构
并行结构是一种将多个线索同时进行叙述的结构模式。
作者可以交叉叙述不同的事件或故事,并通过适当的转折和联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增加文章的紧凑度和丰富度,给读者一种多重视角的阅读体验。
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记叙文结构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适合的结构模式可以根据作者的需求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求来制定。
写作记叙文时,可以根据文体和主题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适合的结构模式,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考场上常见的作文结构有几种

考场上常见的作文结构有几种结构方式是总体中的分体结合构成总体的方式。
主要有文字的结构方式、段落的结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方式。
文字结构方式,就是文字组成的方式。
这次给大家整理的是考场作文常用的作文结构考场作文几种常见的作文结构:(一)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二)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三)散文常见构思模式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注意点: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 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 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记叙文的五种结构

记叙文的五种结构一、时间 (1)二、空间 (1)三、时空转换 (2)四、情志变化 (2)五、材料性质 (2)一、时间以时间为顺序安排结构。
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按行军时间顺序写的。
第一,下午:动身,在山路转弯处发现一户瑶民。
第二,天黑,来到山脚下的竹林。
第三,黑夜,打火把爬山。
第四,半夜睡在山路上。
第五,翌日凌晨继续走。
第六,下午抵达山顶,然后开始下山。
二、空间以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第一种,假设作者处于某个固定的观察点上,由此推断其他人或物所处的空间位置。
如朱自清的《威尼斯》。
第二种,移步换形。
作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客观事物。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长门洞——经石峪——黄岘岭——二天门——云步桥——慢十八盘——升仙坊——紧十八盘——南天门。
三、时空转换把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结合起来安排结构。
第一种,时空变换完全一致。
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第二种,时空变换并不完全一致。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全文结构,以时间为主,以空间为辅,两条线索,纵横交错。
四、情志变化按照作者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安排结构。
如杨朔的《荔枝蜜》。
小时候不太喜欢——喝了蜜后动了情——心中不禁一颤,赞美蜜蜂高尚——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五、材料性质按照材料性质的分类,安排记叙文结构。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材料一: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材料二,马玉祥救朝鲜儿童,国际主义精神;材料三,以雪下炒面,爱国主义精神。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是一种描述事实、经历或故事的文体,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记叙文的结构和布局方法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
一、结构方法1.引子:记叙文的引子是整篇文章的开场白,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写一个有趣的开头、描绘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2.事件叙述:在引子之后,写作的重点是对事件的详细叙述。
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或者根据事件的重要性来组织叙述。
叙述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以便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人物描写:人物在记叙文中非常重要,他们的情感变化和行为举止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
在写人物描写时要注意个性的刻画,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特征、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4.高潮与结尾:写作的高潮是整个故事的重要部分,是故事达到最高点的时刻。
高潮部分一般发生在故事的通过写作的手法来达到情感的高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是整篇记叙文的结束部分,要给读者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二、布局方法1.时间顺序布局:根据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来布局,将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比较常见,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空间布局: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空间的位置进行叙述。
通过详细描绘场景,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
3.主题布局:根据写作的主题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主题的相关性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可以突出主题,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4.情感布局: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情感的起伏进行叙述。
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介绍的是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够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在写作时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章节之间的过渡,以及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最新记叙文常见结构

记叙文常见结构(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
因此上我们说,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
如2005年陕西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窗外的牵牛花》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该文先叙述“我”细致观察“爸爸”在“窗外”种的“牵牛花”,再写“我”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最后写“我”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
像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使该文在线索上十分明晰,很有特点。
另外,为了增强记叙文形式的美感,有时候也可将贯穿全文的时序特别地“凸显”出来。
现仅节选某同学所写的《考试的惨痛经历》作文的前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很容易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好处:7:30 进入教室,8:00就要考试了,赶紧占个靠后的位置。
7:40 已经把所需要的公式写在了桌子上。
提前准备,百战不殆。
7:50 老师走进教室,原来是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谭老师,还有平日一贯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毕老师。
二、空间转移式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移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空间”的不断“转移”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就成了这种结构记叙文的最大优点。
如2005年湖北宜昌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我梦中的小屋》中这样写道: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记叙文的五种结构模式

• 等待散场 • 刘心武 •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才到达剧场门前。剧场 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肯定已经跳完了如梦如幻 的第二幕,而且华丽诡异的第三幕说不定也所剩不 多。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因此尽管因为业务上 的急事耽搁到8点40分才得脱身,还是风风火火地跳 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 [点拨:第一自然段,由“我”去看芭蕾舞剧作 为引子,引出了下面故事的发生,即“我”在小说 中的作用:线索作用。对时间的记叙,是下文赞美 男女主人公纯真爱情的一个因素。] • 评析:以上为第一部分,由“我”去看芭蕾舞 剧引出了故事。
•
• •
•
• •
更让我难受的是,在洗脑时并没有除去你和妈妈 的信息,使我依稀还知道一些过去的事情,要是再狠 一些,那也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我走了,将永远离开你,我把‚单程飞船‛的目 的地设在无穷远处,你很有本事,但这次我赢了。 丁博士无力地躺在工作椅上,想了很多,拿出相 片,是一张全家福,妻子很贤慧的笑,儿子好天真的 笑,然而现在…… “我错了,我要毁掉这台该死的机器。‛他的手 摸到一只按钮,红色的。 ‚等等我,老婆,孩子,我来了。‛ ‚轰‛,一声彻底毁灭的轰鸣响彻天际。
【例文】
• • 儿子的信 丁博士从诺贝尔授奖会上回来,就感到一种不 安。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这种感觉就被证实了,那 架‚单程超时空飞船‛不翼而飞,而电脑被打开了, 丁博士的目光在蓝色屏幕上搜索,是儿子留给他的。 丁博士: 我恨你,是你逼我的。 是的。我现在是一种绝顶的高智能生物,但我 不是人了,只是一台九八六电脑,除对你有一种恨 的感觉和对妈妈有短促的记忆外再也没有其它的感 觉。
•
他的手还在那个自制的帆布袋里掏着。掏了会 儿,他拿出一塑料袋的柑橘:‚嘿嘿,一共23个, 你数数吧。 • 我立即明白,这是他在水果摊前,不知与人讨 价还价了多久才买来的。我数了两次都没数清,就 懒得再数。 • 考试临近,父亲知我寸阴如金。父亲把佝偻的 身子缩在雨夜里,一步一步地向风雨中走去。一阵 狂风吹来,他那瘦弱,弯曲的身影颤动着,宛如一 尊枯树根刻成的雕像,凝固在我眼前这条风风雨雨 的小路上。 • 我的心不禁猛然微微一颤,哦,这就是我的父 亲,在经历了67年风雨剥蚀后的雕像!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一、冰糖葫芦法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
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
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例文一】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
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
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
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一件破大衣.. 兴许能卖几个钱.... ” 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
”捡垃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 一个考古学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
记叙文的常用结构模式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常用结构模式有哪几种记叙文的常用结构模式有哪几种记叙文的常用结构模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的常用结构模式有哪几种,欢迎阅览。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
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
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
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记叙文写作的几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的几种结构模式记叙文是考试中常考的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写作的几种结构模式,希望大家喜欢。
1、线形结构模式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
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从小学写到初中,又写到高考考场。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内容很单纯,不容易出彩,在高考考场很难得高分。
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心灵的选择”话题优秀作文山西考生的《大米饭的洗礼》来谈谈这篇“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原因。
大米饭的洗礼(高考“心灵的选择”话题优秀作文)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
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
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小时候,家里很穷。
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
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
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
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
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
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
“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
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发生过程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文体,是常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情节发展的方式、时间顺序和叙述角度的选择来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1. 时间顺序结构:这是最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简单明了,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描写,可以通过故事中的转折、高潮和结尾来构建故事的张力和情节的层次感。
2. 逆时间顺序结构:与时间顺序结构相反,逆时间顺序结构是从故事的结尾开始,通过倒叙、回忆的方式逐步叙述故事的发生过程。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在开头就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激发阅读的欲望,同时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
3. 并行结构:并行结构是指通过多条线索或者多个故事情节的交替叙述,将不同的故事线或者事件叙述在同一时间轴上,从而构建故事的厚度和复杂性。
这种结构模式需要作者巧妙地运用扣人心弦的情节转折和高潮,使不同故事线之间的信息联系紧密,以此吸引读者并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4. 具象融合结构:在记叙文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和形象,将读者引入到故事的现场,增加读者的身临其境感。
具象融合结构模式可以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展示故事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5. 主题回环结构:主题回环结构是通过故事的起伏扭转来展现故事主题的一种结构模式。
在故事的叙述中,作者可以通过情节的转折和高潮,引发冲突的发生和解决,从而强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这种结构模式要求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灵活运用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使故事的主题更加突出和有力。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故事情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式。
而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叙述的逻辑性,使得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并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满分记叙文常见的两种结构模式及范文示例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及范文示例1、线形结构模式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
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从小学写到初中,又写到高考考场。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内容很单纯,不容易出彩,在高考考场很难得高分。
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线性结构是记叙文最常见的模式,可称作“层层深入式”。
范文赏析女孩也可做“太阳”(开门见山入题)我发现女孩也可做“太阳”(点题)应该庆幸,造物主在创造男性的同时也创造了女性,于是,冷峻与温柔,健壮与纤弱,粗犷与细腻共存于天地之间。
(概括事件开端)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重男轻女,认为“男孩是太阳,女孩是月亮”,言之意自然是: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
我心里很不服气,每当男孩唱起《男儿当自强》这首歌时,我的心里就在默念:女孩也要自强!几个月前,物理老师告诉我们举行全国物理竞赛的好消息,希望同学们能踊跃报名。
几个成绩一向很好的男生这时都失去了往日的“勇猛”,缩头缩脑地就是不作声。
我想:当一回“太阳”的机会来了!报名时,老师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事件发展)下课后,那几名男生走到我桌前,“皮笑肉不笑”地说:“有本事就拿回一个奖,要是拿不到,回家当傻丫头!”“我会的!”我扔下一句话,于是一头扎进预赛的准备中。
此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苦。
我有点想偃旗息鼓了,耳边却又回荡着那几位“太阳”的声音:拿不回一个奖就回家当傻丫头!傻丫头?不,我要捧着奖状证明:我能行,女孩也可以做太阳!于是我满怀信心,重抖精神,熬夜验算;我在图书馆里寻觅一本本资料,我到老师身边求解一道道难题,我到实验室里观察一个个变化。
但我并不感到苦和累,因为我始终想着:要为女孩争一口气,我要证明:女孩子也可做太阳!(扣题)(事件高潮)学校举行的预赛结果出来了,获奖名单前挤满了同学。
记叙文的框架结构

记叙文的框架结构
记叙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主要包括背景介绍和引入故事情节的一段话。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出故事的起因、时间和地点等重要背景信息,同时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容易进入故事情节。
中间部分是整个记叙文的核心部分,包括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描述。
根据故事的发展和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展开,详细描述故事中的事件、人物和环境。
在描述中可以运用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紧张、悬疑或者情感起伏。
结尾部分是整个记叙文的总结和结束部分,可以回顾故事情节,呼应开头的背景介绍,或者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寓意。
结尾部分通常需要简短明了,有一定的感动力,让读者在结束的时候有所思考,或者引发共鸣。
整个记叙文的框架结构应该流畅自然,合理有序。
开头吸引读者,中间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结尾给读者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通过合理安排框架结构,使得整篇记叙文有机组织起来,既能够传达故事的情节和细节,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总共有三种常见的结构,分别是: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对比式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不论是写人、事、物、景中的哪一种,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的。
这个中心就是记叙文的核心,将这个核心放在开头或者结尾,就是文章的总起或总括。
总分结构就是以这个总起或总括为节点进行区分的结构。
因此总分式结构,还可以细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但不论是哪一种结构,分与总之间都是有密切联系的,分的部分都是围绕总的核心来进行的。
总分结构就如一串佛珠,总是那个结,分是一粒粒的珠子,通过一根线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就成一个整体。
所以总分结构也可称之为串联式。
二、并列式结构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知道凡事无绝对,都存在着不同的侧面。
因此无论是描写一件事的几个不同侧面还是用几件不同的事来表达同一个中心,通常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进行记叙,以此来全面客观的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而这多种角度的内容和事件本身相互独立的,并无统属关系,但都为同一个中心服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并列关系,而这种文章的结构也就是常见的并列式结构,也让文章更富于客观和波澜。
三、对比式结构
对比式结构可以看成是并列式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结构。
区别在于对比式结构并列的部分往往是互相对立的,如真与假、美与丑、爱与恨等。
因其具有鲜明的特色故单独列出。
以上就是三种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是讲述事件或经历的文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之一。
它可以用于叙述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等。
在写记叙文时,需要注意结构的安排,以便让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事情。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介绍。
一、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记叙文结构。
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是从事件的开始到结束进行描述。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非常直观易懂。
在时间顺序叙述中,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情节或描写,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细节。
二、主题结构
主题结构是按照主题来组织记叙文的结构。
它不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按照事件的主题来进行组织。
这种结构通常是通过主题的不同部分来组织文本。
例如,可以从事件的背景介绍开始,然后是事件的主要经过,最后是事件的后续影响等等。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主要意义,非常适合于叙述故事或感性体验。
三、对比结构
对比结构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件或情境来进行组织。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生活的经历,来表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在对比结构中,需要注意事件的相似和差异,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的涵义和意义。
四、因果结构
总之,记叙文的结构可以根据情节、主题或因果关系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组织。
无论哪种结构,都需要注意清晰、直观和逻辑思维的表达,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事件。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一、并列叙述模式
此种叙述模式由两个在一定意义上互补的内容组成,用来对构成该题目的两个特征或概念进行解说。
示例: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气候、土壤、陆地、森林、湖泊、水域、矿产、植物以及动物等天然造成的固定财富。
它们是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实施保护措施、采取积极措施,重置、重构和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从而使其可以被人类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以及长期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综合采取规划、设计、执行和管理等措施,完善社会结构,改善环境,改进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合起来,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将构成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记叙文常见的结构类型讲解

七年级上语文记叙文常见的结构类型讲解一、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
文章的结构即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既是内容题材的组织方式,又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化形态,成为评估文章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1.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如果把叙述中的种种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这根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文章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就能组织得井然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一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
如第二单元课文《枣核》。
从“带枣核—--枣核的用途—--种枣树以解思乡之情”以枣核为线索连缀全文,凸显主旨,文章就显得纲举目张,眉目清楚。
2.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
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叙述方式,而是以一种叙述方式为主,结合其他几种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如舒婷名作《真水无香》,主要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抒写了对母亲的热爱,同时又辅之以插叙、倒叙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追忆,行文活泼,选材丰富却又有条不紊。
3.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二、记叙文的创新结构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1.题记式。
记叙文的行文结构

记叙文之行文结构一、知识梳理(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
是记叙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的。
倒叙。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是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所叙述的中心事件,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中心事件。
作用是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属文章的关键之处。
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作用是造成叙事的波澜。
(二)线索线索的考题也是考查学生对理顺记叙顺序的掌握程度。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线索,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内容。
对记叙线索的考查不仅仅是阅读题的考查对象,在写作当中,对线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文章的线索,不仅仅是应对阅读题的关键,也是记叙文写作中重要的一环。
(三)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
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从中考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二、方法归纳(一)如何辨别记叙的顺序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比较)时间:50分钟满分:80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12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思则罔.(有害)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C.切问..而近思(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死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C.学而时习之.不患人之.不己知D.学.而时习之博学.而笃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4分)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8分)[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乙]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 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不满。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通“熟”。
⑥从:通“纵”。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屏.人论事(退避)D.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同“佯”,假装)6.乙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7.请简要分析谢道韫和王右军两个人物的特点。
(2分)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①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②,守之以恭③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④,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⑤者,哲;博闻强记⑥,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⑦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注] ①骄:怠慢,轻视。
②宽裕:宽大,宽容。
③恭:肃敬,谦逊有礼。
④尊盛:位高势盛。
⑤愚:愚拙,不巧伪。
⑥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⑦由:奉行,遵从。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悲守穷庐..(2)险躁..则不能治性(3)又相.天子(4)守以俭.者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10.乙文中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用六个字概括,它们分别是: 、、、、、。
(3分)11.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
(2分)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 有屠人货肉归。
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 ①欻(xū):突然。
②蚤:同“早”。
③昧爽:天刚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及走.,又从之(4)直.十余金13.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地点都是;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甲文中的屠户用刀劈两狼突出了他的,乙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
(6分)14.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描写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1分)15.甲、乙两文在描写屠户的同时,也描写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但乙文同时也表现了狼的,甲文则突出了狼的。
(3分)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甲]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夔①一足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②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注] ①夔: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起用)C.得失之节.也(关键)D.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1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C.有闻而传之.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18.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19.《夔一足》和《穿井得一人》虽然都使人产生误解,可是原因不一样。
请分别说出产生这两种误解的原因。
(6分)六、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5分)[甲]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①?”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
”嘿然③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注] ①不:同“否”。
②绐(dài):哄骗。
③嘿然:暗自高兴的样子。
嘿,同“默”。
④赍(jī):携带。
(选自《笑林》) 20.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屈伸呼吸(ruò,你)B.若躇步跐.蹈(chǐ,踩、踏)C.汝见我不.(fǒu,同“否”)D.吏遂缚.诣县(fù,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22.甲文中“忧彼之所忧者”在“杞人”之时,前往劝告“杞人”;乙文中“楚人”的妻子是在的情况下“绐云:‘不见。
’”。
(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23.甲、乙两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别表现了“杞人”和“楚人”怎样的心态?(4分)文言文阅读(比较)1. B2. D2.3.(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略。
5.[解析] A6.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王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7.谢道韫:聪颖有才华。
王右军: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8.(1)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轻薄浮躁。
(3)辅佐。
(4)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9.(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成为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10.恭俭卑畏愚浅11.成才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12.(1)原来。
(2)像狗一样。
(3)跑。
(4)同“值”,价值。
13.天快黑的时候途中两只一只勇敢、警觉机智、聪明14.惧15.贪婪愚蠢狡猾16. A17.B18.(1)像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不去听。
(2)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19.《夔一足》主要错在“足”字的解释,“足”应理解为“足够”,却被误解为“脚”这个意思;《穿井得一人》错在“人”字的解释,“人”应理解为“一人的劳力”,却被误解为“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