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_对传统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11-09

作者简介:李合敏(1953-),男,河南内乡人,中共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2年第1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2012第25卷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General No.117

(总117期)

(Social Sciences )

Vo1.25

生态文明:对传统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

李合敏

(南阳市委党校,河南南阳473000)

要: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在前工业文明时期,没有出

现明显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以来,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制度痼疾,人们极其所能地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并加剧了全球性的社会危机和人际危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对既往文明特别是传统工业文明理性反思的重大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但是,

要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生态危机;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2)-01-0009-08

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依靠自己的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在非严格意义上一般也称大自然、自然界、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使自然界打上人的实践活动的烙印而开始了人化过程,同时也创造着人类自己的文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人类文明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并将进入生态文明阶段。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和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都是人的物质生活更加丰裕、精神世界更趋高级的过程。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1]42

因而每一

次文明更替也标志着人对自然的资源性和质量

性需求,

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报复”。生态文明正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因为,生态环境承载人类活动的规模和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的资源索取和废物排放数量与种类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生态环境就难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它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认为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2]

较之工业文明及其以前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9

大约在距今400万年左右,“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3]456但在人类诞生后漫长的原始文明(亦称渔猎文明)阶段,人类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主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只是采集和渔猎,即直接利用自然物质作为人的生活资料。因此,人类群体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依赖自然,盲目地崇拜自然、敬畏自然、顺从自然,把自然视为威力无穷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化身而顶礼膜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1]81-82尽管原始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已经开始显现出主观能动性,开始形成原始文明意识,开始有意识地影响自然,但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力量和程度极其有限,加上生态环境自身强大的还原和修复能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人类与自然之间维持着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历史演进到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阶段,开始从被动适应自然转为主动适应自然。在农业文明中,人类不再主要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而是主要依靠农耕和畜牧等物质生产活动获取,即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动物和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并改变其某些属性和习性,使其步入良性繁育和演化的轨道。由于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它既受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又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并且人作为主体在物质、精神方面仍然没有真正解放,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仍然有限,往往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所以人们仍然难以有效地摆脱大自然的束缚,仍然肯定自然对人的主宰作用,主张尊天敬神,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尊重自然规律、既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的生态学观点。在农业历史悠久的中国,从思想文化到社会政治制度,更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其中某些思想观点甚至堪与当今倡导的生态伦理、环境友好意识完全相合。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道家则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佛家认为众生平等,并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特别是,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4]等。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日益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掠夺和破坏自然资源,突出表现为对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捕杀、对野生植物的大规模采伐、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致使人与自然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旱灾、水灾、风沙等自然灾害开始报复人类。对此,恩格斯曾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人固然可以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又如“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再如“在欧洲传播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随同这种含粉的块茎一起把瘰疬症也传播进来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