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状语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

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

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如: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荀子·劝学》大月氏复西走。

《汉书·张骞传》范雎至秦,王庭迎。

《范雎说秦王》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例一的“北”、例二的“上、下”、例三的“西”表示方位,例四的“庭”、例五的“面”表示处所。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父”是“用对待兄长、老师、父亲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用在动词“事”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史记·张丞相列传》4.表示比喻。

例如:“犬马畜伋”意为“把伋当作犬马畜养”;例二、例三、例四的“兄、师、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陈涉起义》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东向坐,西向坐,师事之。

《韩信破赵之战》射之,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三国志·华陀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范雎说秦王》2.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词类活用动、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课件)

词类活用动、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课件)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上》
(五)动词作状语
动词表示动态,修饰另一个动词,作状语。
1.动词用作状语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2.动词+“而”或“以”+动词谓语
语法
名词、动词作状语
第二节 词类活用的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作状语 (五)动词作状语
(四)名词作状语
土崩瓦解 道听途说
星罗棋布 虎踞龙盘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1.表示状态,主要用于比喻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2.表示态度:“像对……一样”
彼秦者,虏使其民。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战国策·赵策》 ——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孙膑列传》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3.表示方式或根据:“用……”“根据……”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苏轼《石钟山记》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名词作状语的主要功能
4.表示方位或处所:“在……”“从……”“向……”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庄子·秋水》

文言文中名词做动词和名词做状语的区别

文言文中名词做动词和名词做状语的区别

文言文——古汉语名词做状语详解2009-10-23 10:44:44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5294次评论:0条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①表示比喻。

例如: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

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如: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

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例如: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

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

“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

“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

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 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当作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来对待。翻译成“像对待……那样” ……那样 或事物来对待。翻译成“像对待……那样” ……当作 当作” 或“把……当作”来看待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 士,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陛下父事天, 事地, 养黎民。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汉书 鲍宣传》 鲍宣传》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普通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 辛丑,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郑伯克段于鄢》 缒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 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 朝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 》 2古汉语中时间名词岁、月、日、时的用法 古汉语中时间名词岁、 时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日、月、时置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 的经常性,具有日日、月月、岁岁、 的经常性,具有日日、月月、岁岁、时时 地意思。例如: 地意思。例如:
思考: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思考:狼速去!不然,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4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在……从…… 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在……从 向…… 秋,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请野 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 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 左传襄公 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左传襄公 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 舜劝民事而野死。……冥劝其官而 冥劝其官而水 舜劝民事而野死。……冥劝其官而水 ……稷劝百谷而 稷劝百谷而山 国语鲁语四 鲁语四》 死。……稷劝百谷而山死。《国语鲁语四》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读若驴,古时祭祀 居而谷汲者, 读若驴, 腊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 五蠹》 名)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子列传》)
01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02
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战国策·齐 策》)
03
“面刺”是当面讥刺、批 评。
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
壹 据。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史记·高祖本纪》)
01
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02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03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
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充当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或 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表示追溯往事。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 “日”是每日、天天的意思。 事日多。(《史记》) “日”当“一天一天”讲。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成公十六年》) “日”是往日、当初。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01
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 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 待处置谓动词后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物。有“当作……那 样”、“用待……的态度” 或“像待……似的”意思, 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
02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子列传》)
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有 “在……”或“向……”的意思。
王力先生意见:必须细玩 文义,加以区别。
03
02
动词作状语,是修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 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一般不作状语 。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作状语是非 常普通的现象,是名词本身固有的语法功 能之一,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
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 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 “跟……似的”意义。

如何区别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

如何区别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

如何区别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2008-03-19 18:31如何区别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推荐在古汉语中,名词既可以活用作动词,也可以直接修饰限制动词活用作状语。

如下列几例: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⑵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⑶沛公欲王关中⑷驴不胜怒,蹄之⑴⑵句为名词作状语,⑶⑷句为名词作动词。

如何区别呢?对上述几句作分析可发现:⑴⑵句中加点名词(“云”“响”“景”“内”)后紧跟着的词(“集”“应”“从”“立”)都是动词,其格式为“名+ 动”;而⑶⑷句中加点名词后紧跟着的词(“关中”“之”)都不是动词。

故可作这样的规律总结: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

如: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⑹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⑺范增数目项王⑻秦师遂东⑸⑹句符合“名+动”格式,为名词作状语;⑺⑻句为名词作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在“名+动”格式中,名词除了作状语,还可作主语,对此,要联系语境,看这个名词前是否另有主语,如果前面另有主语,则判定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

如:⑼(区)寄伪儿啼⑽儿啼告母⑼句“儿”前另有主语“寄”,“啼”由主语“寄”发出,故“儿”作状语。

⑽句“儿”前没有主语,“啼” 就是由“儿”发出,故“儿”作主语。

再如:⑾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⑿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⑾句“舟”前另有主语“余”,动作“行”由主语“余”发出,故“舟”作状语。

⑿句“舟”前没有主语,动作“行”由“舟”发出,故“舟”作主语。

掌握了上述两点,就可以游刃有余,轻松判别名词作动词与动词作状语了。

练习: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1. 左右欲刃相如2. 一狼洞其中3. 今王鼓乐于此4. 沛公欲王关中5.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6.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7. 道不通,天又大风8. 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9. 柱以白碧,砌以青玉10.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1. 豕人立而啼1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3. 其后,秦稍蚕食魏1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5.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16.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7.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18.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答案:1—9 用法皆为名词活用作动词1.杀2.打洞3.奏乐4.称王5.开花6.发芽7.刮大风8.有才能9.做柱、做台阶10—18用法皆为名词活用作状语10.一天天地 11.像人一样 12.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13.像蚕一样 14.用箕畚 15.用笼子 16.当面 17.在草中、在露天 18.早上、晚上附:季佳福(湖北省监利县龚场中学 43330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收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其中有云:“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3。表工具、方式。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其中的“船载”可理解为“以船载”,但不能认为名词前省略了介词“以”.因为,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一般不加介词,这是一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法规律。
4.表依据。如“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依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5。表处所。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但也不能以此认为名词前省略了介词“于”。因为,古汉语中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大多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如“战于长勺”、“盘庚迁于殷”.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②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6。表方位。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由此可见,凡名词作状语的句子,一般都可在名词前加上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或比况结构,这是名词作状语与主谓结构的根本不同之处.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作者:王丽丽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1期以下“三位”、“三动”和词的活用是笔者对常见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归纳。

一、“三位”“三位”指词在句中的位置,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

1.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

猿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人、云、景、狐”都是名词,译作“像人、像云、像影、像狐”,在句中作状语,这种用法,修辞的意味非常浓厚。

(2)表示对人的态度。

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及(《孟子·万章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3)表示处所或工具。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童子隅坐而执烛。

(《李记·檀弓上》)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4)表示时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左传隐公元年》)夜追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左传僖公三十年》)2.动词用作状语用作状语的动词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比较多。

例如:坐而假寐。

(《左传宣公二年》)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箕踞以为。

(《战国策·燕策》)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在词序上和连动式一样,在意思上和连动式不同,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

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主有次。

3.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例略)二、“三动”三动是指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被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小例子
一.要看谓词与其前面的名词的意义关系。
名词和谓词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就是主谓结构;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如:“吾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中的“父事丞相”,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思就是“父亲侍奉丞相”,这显然与原来的句意不同。应该理解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所以,这里的“父”就是名词作状语,而不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10、赢粮而景从 (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举例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 (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古代汉语教学辅导9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状语

古代汉语教学辅导9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状语
1.从意义方面考察
一个名词、形容词或数词在意义上已不再一般表示原来的词义,而是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变化,那么它便活用为动词。请看下面《史记?留侯世家》里的一段话:
良尝从容步游下邳(péi)圯(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法”作“斩”的状语,表示行为的凭依,属抽象的事物。“法”是“依法”。语译时要组成介宾词组,多译为“用……”。但根据上下文意,灵活翻译,如“依法”。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表示行为的身份,指主语以什么身份动作。表示行为的态度,是主语对宾语的态度,即把宾语所指称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如:
(4)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史记?货殖列传)——所以齐国供应天下人冠、带、衣、履等生活用品,渤海岱山一带的诸侯国前来朝拜。 “供给冠、带、衣、履”。
(二)形容词、数量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数量词也有活用为动词的,这里不包括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的类别。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十类。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一般说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各有其分工。

名词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一般作谓语;形容词一般作定语、谓语、状语(如“赵太后新.用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这种情况,在古今一般是相同的。

但是,在上古汉语(先秦散文)里,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比如: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词类活用的主要几种情况:(一)、名词作动词古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例如:(举例不限于先秦散文)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肘,本义为“胳膊肘”,此处指“用肘推”)沛公欲王.关中。

《史记•项羽本纪》(王,本义是“大王”,此处指“称王”。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僖公三十年》(军,本义是“军队”,这里指“进军”)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衣冠,本义是“衣、帽”,这里指“穿衣戴帽”)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刃,原义是“锋利的刀口”,这里指“用刀杀”)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东,本义为“东方”,这里指“向东进军”)一般说来,代词前面的名词多用作动词(“肘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还有一种辨认方法,比如说,肯定了宾语以后,就会知道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军氾南”,“王关中”)。

作业: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动词的词,并解释。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驴不胜怒,蹄之。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
某些表示比喻或表示对人态度的名词,具有生命性和非抽象性的特点,作状语时,在形式上与主语没什么区别,都是名词在前,
动词在后,都能发出动作。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引起误解。例如:
01Bibliotek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02
例① “人”作“立”的状语,正确的语义应是:有一只狼挡住了去路,像人似的站着啼叫。如果把“人”字看作主语,就会译为:有一只狼挡住了去路,一个人站在那里啼哭。这错了。那么应如何辨别?
(苏秦列传)—以臣子的身份侍奉秦国。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报任少卿书)
说明:表待人态度或方式的名词状语,有时可译为“像…一样地怎么”(如“像对待倡优似的畜养我”),就翻译后的文字而言,似乎与“表比拟”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是不同的:一是描述动作的特征;一是描述待人的方式、
态度。试比较“以身翼蔽沛公”和“倡优畜之”的不同。前者描述主语发出的“蔽”的动作特点,有带宾语,后者描述主语“畜之”的方式、态度,也带宾语。
试比较“椎杀晋鄙”和“公子怒,将鞭之”结构区别。前句名词“椎”修饰“杀晋鄙”,名词作状语,后句“鞭”带宾语“之”,名词活用作动词。虽然翻译时都是“用铁椎(鞭子)杀(抽打)”,但前句“杀”这一语义出自句中动词 “杀”,后句则是名词“鞭”的动化义。
04
—用船运来。
05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0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着粮食像影子那样相随从。
01
表示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02
把宾语所标示的人或事物当成名词状语所标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含有“把…当作某某”或“像对待…一样”。名词状语多以表示职务或身份义为主。动词后带宾语,动词多与待人的方式、态度有关,宾语多为表人名词。例如: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

译为:向、在+名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大月氏复西走。

《汉书·张骞传》范睢至秦,秦王庭迎。

《战国策·范睢说秦王》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汉书·高帝纪》2.表示工具或依据。

译为:用、依照+名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战国策·范睢说秦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三国志·华佗传》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3.表示对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名+的态度例: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膑》4.表示比喻。

译为:像+名+一样例:嫂蛇行匍伏。

《战国策·秦策一》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雁鹜行以进,平立。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熊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柳宗元《熊说》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时间名词用作状语1.古今用法一致: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用在动词前。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2.古今用法不一致:“日”“月”“岁”等作状语。

①用“而”或“以”连接起来,这种格式现代汉语里没有。

译为:在……的时候。

例:长驱至齐,晨而求见。

《战国策·冯客孟尝君》②在具体行动前表示频数、经常,“岁”、“月”、“日”作状语+行动性动词。

译为:“岁岁”“月月”“日日”或“每年”“每月”“每日”。

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③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日、月+形、动。

译为:“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一月月地”。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

如何区分名词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铸以为金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此题编者也认为其中的“瓮”“绳”为名词作状
语,否则这个题干就是错误的。
二、认为“瓮”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中新教材优秀教
案· 高一语文》(下)(任志鸿主编,南方出
版社2004年版)和《古代汉语词典》(曾林
编,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
我认为,第一种看法认为“瓮”是名词作状语是
不妥当的。
《学生古汉语字典》把“瓮”释为名词作状语,把
“牖”释为“窗户”,是一个名词。而名词作状语的
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
⑾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⑿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⑾句“舟”前另有主语“余”,
动作“行”由主语“余”发出,故
“舟”作状语。⑿句“舟”前没有
主语,动作“行”由“舟”发出, 故“舟”作主语。
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1. 左右欲刃相如 2. 一狼洞其中 3. 今王鼓乐于此 4. 沛公欲王关中 5.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6.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 7. 道不通,天又大风 8. 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 9. 柱以白碧,砌以青玉 10.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 豕人立而啼 1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3. 其后,秦稍蚕食魏 1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5.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6.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7.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18.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过秦论》一文,其中有云:“然陈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认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初中文言文中的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初中文言文中的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在初中阶段通常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是一个相对常见且特殊的语法现象。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来探讨初中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语法现象。

一、名词作状语的基本概念名词作状语指的是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的语法现象。

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往往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起到对动作、状态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

名词作状语的出现丰富了句子的表达方式,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典型特征。

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特点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名词作状语的句子。

这些句子往往采用了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语法结构较为复杂。

通过分析这些句子,可以发现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特点,如名词与动词的搭配、名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等。

这些特点对于理解和运用名词作状语至关重要。

三、名词作状语的举例分析以下将通过举例分析名词作状语的句子,从浅显到深入逐步展开。

句子“风雨中前行”,其中“风雨”作为名词状语修饰动词“前行”。

这样的举例分析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名词作状语,明白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名词作状语的实际运用在学习初中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特点后,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来加深理解。

只有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并能在写作和阅读中灵活运用。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回顾对于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现象,我认为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可以逐渐掌握其特点和用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要多加留意名词作状语的句子,通过实际例子来巩固理解。

名词作状语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掌握好这一部分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对初中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现象的探讨与分析,相信读者对这一语法现象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在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时更加游刃有余,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在现代社会中,文言文虽然不再是主流的书面语言,但其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仍然对我们的现代社会和语言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

《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 ,有“在……”或“向……”的意思 。
• ①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 侯。(《孙子列传》)
• (4)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 ①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 • “面刺”是当面讥刺、批评。
• (5)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 据。
• ①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
•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用对 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动词后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 、“用待……的态度”或“像待…… 似的”意思,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 味。
• 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列 传》)
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比较多。 • ②詠而归。(《论语》) • ③坐而假寐。(《左传》)
动词作状语和连动式
• 连动式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 次。
• 动词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 主有次。
• 王力先生意见:必须细玩文义,加以 区别。
• 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史 记·高祖本纪》)
• (6)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 的时间。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 师》)
• ②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 策》)
• 时间名词中的“日”、“月”、“岁”等 充当状语时,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表示动 作行为的经常性,或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 变化,或表示追溯往事。
1、名词作状语
• 在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 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一般不作状语 。而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作状语是非 常普通的现象,是名词本身固有的语法功 能之一,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
•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 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 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 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 ”意义。
• ①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
• “日”是每日、天天的意思。
• ②事日多。(《史记》)
• “日”当“一天一天”讲。
• ③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 (《左传·成公十六年》)
• “日”是往日、当初。
2、动词作状语
• 动词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用作状 语的动词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 ①争割地而赂秦。(《孟子》) • 动词用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后,用“而”或“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