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蒹葭》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 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诗,当初都 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的诗歌、音 乐、舞蹈三者结合的形式,只是后来舞 姿与乐谱逐渐失传,仅留下歌词而成为 诗。
4
❖ 《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 诗”、“采诗”、“删诗”之说。
❖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
《蒹葭》作品串讲
16
解
题
❖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 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
❖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17
❖蒹 葭 苍 苍 , 白露为霜。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所谓伊人,
❖ (2)伊人:那人,指
在水一方。
所爱的人
溯洄从之,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道阻且长。
❖ (4)从:追寻
溯游从之,
❖ (5)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18
❖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 诗、婚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9
《诗经》的艺术特色
❖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 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
是: ❖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
陈直叙,叙事和抒情,即描写景物时用白描, 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
❖蒹 葭 萋 萋 , 白露未晞。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所 谓 伊 人 , ❖ (2)晞:干
在 水 之 湄 。 ❖ (3)湄méi:岸边,
溯洄从之,
水草交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 (4)跻(jī):高
溯 游 从 之 , ❖ (5)坻(chí):水中
宛 在 水 中 坻 。 高地
19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蒹葭
《诗经•秦风》
1
❖ 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
2
一、《诗 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 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3
❖ 《诗经》本名《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 经》。
7
❖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是朝 廷的“正声雅乐”。根据音节、律吕分 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 “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 周颂、鲁颂,共40篇。
“风”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的源头
8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题材十分广泛,它以形象的手法 反映了周的建国、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 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 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 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再现了青年男女爱情和 婚姻的悲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整 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
——《卫风·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12
《诗经》的艺术特色
❖ 2、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 咏叹
❖ 3、直抒胸臆的特色 ❖ 以抒情诗为主,抒情平和,有节制,温柔敦
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
《诗经》的流传
❖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的战火 之后,散佚很多。但由于《诗经》是口头讽诵的诗, 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代传习《诗经》 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 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前二者取其国名,后二者取 其姓氏。毛氏说诗,以《左传》、《尔雅》为依据, 被称为“古文经学”,其余三家被称为“今文经 学”。
10
❖ 比:“比者,以彼wk.baidu.com比此物也”,比喻和比 拟
❖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说,兴是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 之景起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人或事。
11
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 ), 齿如瓠犀( hù qī ),螓(qín )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 孔子删诗
5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6
风、雅、颂
❖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 据地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 颂三大类。
❖ “风”是民谣、土乐,是带有诸侯各国 地方特色的乐歌,有十五国风,106篇, 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 厚的民歌特色;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已:还没有完 已:
停止
❖ 涘(sì):水边 ❖ 右:弯曲 ❖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宛 在 水 中 沚 。
20
❖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又漫长。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滩。 ❖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依旧流连。 ❖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 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 下来的本子。
14
蒹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1
❖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 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 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 《诗经》辨义中阐(chǎn )析说:“‘在水一方’的‘所 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 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 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 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 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 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 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 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 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 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4
❖ 《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 诗”、“采诗”、“删诗”之说。
❖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
《蒹葭》作品串讲
16
解
题
❖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 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
❖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17
❖蒹 葭 苍 苍 , 白露为霜。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所谓伊人,
❖ (2)伊人:那人,指
在水一方。
所爱的人
溯洄从之,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道阻且长。
❖ (4)从:追寻
溯游从之,
❖ (5)阻:艰险
宛 在 水 中 央 。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18
❖ 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 诗、婚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9
《诗经》的艺术特色
❖ 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 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
是: ❖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
陈直叙,叙事和抒情,即描写景物时用白描, 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
❖蒹 葭 萋 萋 , 白露未晞。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所 谓 伊 人 , ❖ (2)晞:干
在 水 之 湄 。 ❖ (3)湄méi:岸边,
溯洄从之,
水草交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 (4)跻(jī):高
溯 游 从 之 , ❖ (5)坻(chí):水中
宛 在 水 中 坻 。 高地
19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蒹葭
《诗经•秦风》
1
❖ 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
2
一、《诗 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
❖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 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 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3
❖ 《诗经》本名《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 经》。
7
❖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是朝 廷的“正声雅乐”。根据音节、律吕分 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 “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 周颂、鲁颂,共40篇。
“风”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的源头
8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题材十分广泛,它以形象的手法 反映了周的建国、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 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 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 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再现了青年男女爱情和 婚姻的悲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整 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
——《卫风·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12
《诗经》的艺术特色
❖ 2、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 咏叹
❖ 3、直抒胸臆的特色 ❖ 以抒情诗为主,抒情平和,有节制,温柔敦
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
《诗经》的流传
❖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的战火 之后,散佚很多。但由于《诗经》是口头讽诵的诗, 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代传习《诗经》 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 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前二者取其国名,后二者取 其姓氏。毛氏说诗,以《左传》、《尔雅》为依据, 被称为“古文经学”,其余三家被称为“今文经 学”。
10
❖ 比:“比者,以彼wk.baidu.com比此物也”,比喻和比 拟
❖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就是说,兴是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 之景起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人或事。
11
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 ), 齿如瓠犀( hù qī ),螓(qín )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 孔子删诗
5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6
风、雅、颂
❖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 据地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 颂三大类。
❖ “风”是民谣、土乐,是带有诸侯各国 地方特色的乐歌,有十五国风,106篇, 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 厚的民歌特色;
❖ 采采:茂盛,众多 ❖ 未已:还没有完 已:
停止
❖ 涘(sì):水边 ❖ 右:弯曲 ❖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宛 在 水 中 沚 。
20
❖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又漫长。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滩。 ❖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依旧流连。 ❖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 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 《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 下来的本子。
14
蒹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1
❖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 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 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 《诗经》辨义中阐(chǎn )析说:“‘在水一方’的‘所 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 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 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 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 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 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 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 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 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 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 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