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一)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之一,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是进行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
然而,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不仅自然环境的保护,还会对旅游客户的游览体验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将就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别进行探讨。
问题一、人为破坏由于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缺乏监管,在游客、经营业主、政府等各方面监管不力下,个别人员会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如非法砍伐、捕捉野生动物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威胁。
对策:加大监管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对于违法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应该加强处罚力度,同时要借助科技手段,如设置摄像监控,实现全方位监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此外,建议在自然保护区设置自然科学教育基地,向社会传递保护自然、珍惜生命的理念。
问题二、景区商业化过度在旅游开发中,景区商业化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商业化过度会影响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游客的的游览体验。
有些景区商家将商业化作为攻占游客市场的利器,大规模的商业性广告、快餐等商品进入景区,直接破坏了旅游的环境和景区的自然特色,从而降低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对策:平衡商业与环保要控制景区商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
同时,政府和景区管理方要加强沟通和合作,防止恶性竞争和污染,同时要加强教育和宣传,鼓励游客走近自然、体验自然,树立环保意识,提高广大游客的保护意识。
问题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矛盾旅游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旅游需求依赖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但又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和原始状态。
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便成为旅游开发行业急需处理的问题。
对策:加密开发步伐,注重生态环境在开发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旅游开发的规模和模式应该与保护生态的目标相一致。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生态旅游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高收益,一些旅游企业可能会采用过度开发、压缩成本等方式进行开发,导致原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和规范,确保生态旅游开发没有损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生态旅游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人类干扰。
不管是游客还是开发商,进入保护区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为干扰。
为了避免或减轻人类干扰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并使生态旅游更好地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相适应,需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增加环境教育宣传和生态指导,鼓励游客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再次,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可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游客的涌入也可能会增加维护人员的负担,导致管理难度增大。
因此,保护区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平衡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需要与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相结合。
当地的农民和居民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开办民宿等方式来获得收入,这不仅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对保护区有更深刻的认同感。
因此,保护区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与当地居民合作,确保生态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旅游业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因此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项目。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游客过多、生态破坏、管理不善等。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游客过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数量的激增导致了保护区内的生态负荷加重。
大量的人员涌入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2. 生态破坏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一些游客为了获取更好的体验,会随意破坏植被或者干扰野生动物,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严重影响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
3. 管理不善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不够严谨,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的行为。
管理不善不仅加剧了生态破坏,还给保护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了不利影响。
1. 控制游客数量为了避免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数量过多导致的生态负荷加重,有关方面可以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承载能力制定游客量控制的政策,通过限制游客数量、设定游客流量峰值时段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数量。
2. 强化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教育,提高游客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引导游客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增强游客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于游客不良行为,需要进行及时地劝说和引导,让游客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
3. 加强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完善游客参观须知和规定,设置明确的禁止区域和限制行为,并确保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
加大对保护区的巡视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游客的违规行为,维护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4. 开发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减少生态旅游带来的生态负荷,可以推行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如观鸟、赏花、登山等环保活动,引导游客体验自然保护区的魅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利用自然保护区拥有的自然资源、
历史文化以及居民特色等资源,为民众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然而,在实施这项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当从环境以及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考虑,确保开发的过程更加科学,更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首先,应该从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警惕旅游业可能产生的破坏自然交通环境的问题。
应当采取有效
的管理措施,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情况,不仅要求开发公司严
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也要求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有责任感,不破坏
任何自然景观及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在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社
会角度上的影响。
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因旅游资源开发而受到了居民的
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土地被unevenche地,居民迁徙,房屋被强拆等
后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尽量让
居民享受到经济效益和更高的生活标准,使他们真正从中受益。
总之,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仅仅只开发旅游资源并不足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
应该切实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给居民带来的好处,以及对自然
保护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的双重
效果。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第一篇: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
目前,全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
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等。
面对这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发生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
笔者希冀本文能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的协调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反思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757处。
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
但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却出现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违背的后果。
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甚至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
既然如此,还要不要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保护区发展建设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在各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尤其是一些具备独特自然风光、突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成为了众多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分析生态环境破坏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极具生态保护意义的保护地,其内部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危害到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一些不法商家和旅游从业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对保护区进行破坏性的开发,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危害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游客行为不规范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旅游人数的直线上升,游客行为也趋于不规范。
一些游客为了追求刺激和创新,破坏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采集珍贵植物和生物样本,随意丢弃垃圾,损坏景观和历史建筑,危害到古迹文化的保护。
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保护区的旅游品质,还威胁到保护区自然环境的纯净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文化价值损失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往往会有损古迹文化的价值,一些为了旅游开发而修建的建筑,不仅无法与自然景观相称,还会破坏和破坏珍贵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损失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同时,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一些民间文化活动也被商业化和大质量的旅游目标所取代,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反思与措施提高旅游者素质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提高游客针对保护区并非普通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加强游客对环保和文化保护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尊重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是珍贵而有限的,保护起来难度极大。
因此,应当加强法律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不法商家和游客的处罚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做到量力而行,以求保护区内生态平衡和文化资源的紧密结合。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功能。
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逐渐受到关注。
生态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之间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破坏、生态扰动、游客滥捕滥砍等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将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环境破坏: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包括森林砍伐、动植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2. 生态扰动:游客的大量涌入扰乱了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3. 游客滥捕滥砍:一些游客为了追求刺激,滥捕滥砍野生动植物,严重威胁了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
4. 垃圾污染:游客带来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二、对策: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对生态旅游活动进行严格管控,保护区内设立警示标识,规定游客的活动范围和行为规范。
2. 科学规划:对于生态旅游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划定生态旅游开发的范围和游览线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扰动和破坏。
3. 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环保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游览,设置宣传牌匾和标语,普及环保知识,引导游客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4. 强化监管:加大对生态旅游开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维护生态旅游秩序。
5.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在保护区内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生态游步道、观鸟塔、生态农庄等,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游览,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 强化协调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共同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7. 建立保护区基金:建立保护区基金,用于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维护,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最好的自然资源保护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许多游客选择的目的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旅游过程中的环境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十分脆弱,旅游活动和游客的大量进入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乱扔垃圾、踩踏植被、摘野花等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特别是一些温泉、景区的旅游商业化,旅游开发的道路、建筑、设施等都会进一步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对策一:加强管理、宣传、教育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游客的进出,避免过度开发。
另外,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游客认识到保护环境责任和义务,引导游客和社会公众形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对于无意中破坏环境、损坏植被,游客应该付出相应的罚款和赔偿。
问题二:文化遗产安全难保自然保护区中不仅保存着珍贵的自然资源,还隐藏着丰厚的文化遗产。
而在游客的涌入下,文化遗产的安全难以受到有效的保护。
一些游客会靠近古迹拍照,有的还会摸摸古迹的墙体,使文化遗产受到了不少破坏。
对策二:增好文化引导员和旅游标牌要解决文化遗产面临的危险,必须加强对游客的文化引导,告诉游客古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增强游客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不要在古迹周围乱扔垃圾、写字、摸摸古迹墙体等。
增设更多的文化引导员和旅游标牌来提供相关知识和服务。
问题三: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业是目前全国经济支柱产业,保护不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阻力。
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开放,以及一些旅游景点刻意夸大自己、胡乱造假等问题,损害了自然保护区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对策三:科学规划和环保优先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必须从科学开发的角度出发,不搞重工业、不破坏生态环境、不伤害生态平衡。
同时,环保也应该成为旅游发展的优先考虑因素之一。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森林旅游活动反思
n wa a si h s u r u dn ra sjo adzn h e ev e lh c s se o d y nt e es ro n ig ae si e p r iig te rsr eSh at ye o y tm. F risa c ,t e n t r e ev o i o n tn e h au e rs r en w s
域 , 周被县辖国营林场 、 体林 、 四 集 自留 山包 围 , 年 来 由 于 对 该 区域 无 序 与 过 度 地 旅 游 开 发 , 保 护 区 主 要 功 能 的 近 对
负 面 影 响越 来 越 明显 , 断增 加 的森 林 公 园 、 暑 山庄 、 不 避 自助 游 线 路 、 业 活 动 摊 点 等 , 得 自然 保 护 区 出现 “ 岛效 商 使 孤
牛 背 梁 自然 保 护 区及 周 边 地 区 森 林 旅 游 活 动 反 思
于艳 萍 ,王 西峰 ,麻 应 太
( 陕西 牛 背 梁 国家 级 自然 保护 区管 理 局 , 西 西 安 7 0 0 ) 陕 1 1 0
摘
要 : 西 牛 背梁 自然 保 护 区 主要 保 护 国 家 I 保 护 动 物 羚 牛 及其 栖 息 地 。保 护 区 位 于秦 岭东 段 主 梁 上 的 狭 长 区 陕 级
n to a o e tf r , r u o e tf r a d p ia e mo n a n f r a i n l r s a m g o p f r s a m n r t u t i a m.Th r f r .t eu o d r d a d e c s i et u im x l ia in f v e e o e h n r e e n x e sv o rs e p o t t o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游客大量涌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游客行为不当对动植物造成伤害,资源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危害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游客行为;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合理分流游客流量;提倡环保意识,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保护好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内容结束】1.2 问题意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意义: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宝贵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游客大量涌入自然保护区,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扰乱等问题。
游客行为不规范,乱丢垃圾、破坏景观等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从事破坏活动。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旅游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
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享受自然之美。
2. 正文2.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景观价值,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地区,是人们认识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场所。
自然保护区也是人们进行生态旅游的重要去处。
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甚至带来长期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1. 游客过度开发与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而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和过度游客流量,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受损,并对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危害。
2. 有些游客可能没有意识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游客在参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时,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甚至可能会损害自然资源,而这些游客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意识到影响。
3. 污染:大量的游客涌入自然保护区,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如塑料袋、废弃物等,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4. 野生动物干扰:在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多的游客干扰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5. 文化冲突: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往往会涉及到当地居民和部落,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导致负面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对策:1. 限制游客流量: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可以限制游客的流量,进行临时封闭或限流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并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或者实行预约制度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2. 加强教育和管理:对游客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和管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垃圾管理和回收: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垃圾管理和回收工作,设置垃圾回收箱和提示标识,引导游客自觉保护环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区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生态旅游是一种清新、健康的旅游方式,也可以推动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考。
一、生态旅游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支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有保护区的支持,包括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动植物保护等,是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旅游产业的生命线。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二、开展生态旅游要有经济支持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等方式来支持生态旅游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引进各种资源,包括私营企业投资等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重要的是保持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
三、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规划和管理对生态旅游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
旅游规划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旅游路线、游览线路等细节并进行实际的岗前培训和管理。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原始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定期进行环境评估,监视游客行为。
四、需要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开发需要借助自然、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的资源,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只有开发多样化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需要发挥保护区自身的优势不同的保护区具有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和文化资源。
针对不同的保护区,需要发挥不同的优势,进行特色区域的开发。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同时也能推动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作为未来游戏的一种模式,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做好生态旅游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旅游业和保护区的互动发展。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文明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有必要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侵害也在加剧,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滥伐林木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2.景区规划不合理。
一些自然保护区为了迎合旅游开发,随意开发旅游项目,导致了自然景观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3.游览管理不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在游览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游园设施落后、游客安全得不到保障、游览线路设置不合理等,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好感度。
4.缺乏科普教育。
一些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珍稀物种的科普教育薄弱,游客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知不足,容易产生错误认知,甚至进行违规行为。
二、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游客的生态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度,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游览意识,有效地约束游客的不良行为。
2.优化景区规划。
自然保护区应科学规划旅游项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避免开发过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3.加强游览管理。
自然保护区应加强游览管理,在游园设施、游客导向、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改善,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也能有效避免游客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只要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规划,科学发展,就能够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游览环境,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并希望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而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则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加,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并发展生态旅游业。
一、存在的问题1. 生态破坏随着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游客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扰动,例如垃圾排放、野生动植物被捕猎、采集等行为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2. 生态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游客对于生态资源的需求,一些开发商会采取过度开发的手段,例如大规模砍伐森林、扩建旅游设施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原本自然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3. 游客安全问题由于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通常地理环境复杂,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地质灾害、野生动物袭击等,而一些游客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 各种违规行为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会在无视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不当的开发经营,例如擅自建设旅游设施、捕捉野生动植物等,严重侵犯了自然资源的合法权益。
5. 缺乏全面规划生态旅游开发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考虑,往往只是顾及眼前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这会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管理和监管为了有效解决生态破坏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大巡逻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一切违规行为,确保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引导游客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生态。
3. 合理规划开发生态旅游开发要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应根据自然区域环境特点,合理设置游览线路和开发区域,保留自然的原始状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也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生态破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往往会带来土地开荒、水土流失、野生动物的走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对策: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应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规定,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区的生态脆弱性,避免随意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游览线路和设立观景台等方式,引导游客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尽情欣赏自然美景。
问题二:文化冲突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时,往往会涉及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对策: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和文化研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游客涌入的情况下,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避免游客的行为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问题三:资源过度开发随着生态旅游的热度增加,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可能会因过度开发而遭受破坏。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植被减少、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对策: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和速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制定严格的开发规划,明确资源利用的限额和条件,确保土地、水源和植被等自然资源不受到过度开发的破坏。
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可持续性开发的理念和技术,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
问题四: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污染。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而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一种旅游形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备受关注。
随着生态旅游的火爆,生态旅游开发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问题一: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游客的乱丢垃圾、破坏植被、捕捉野生动物等行为成为了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威胁。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了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大难题。
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为了减少游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标语、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景区设置环保志愿者站,引导游客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
问题二:游览线路规划不科学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游览线路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游览线路规划存在不科学的情况。
一些游览线路设计过于集中,导致游客集中在某些热门景点,而其他景点却鲜有游客前往,这对游客体验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影响。
对策二:优化游览线路规划,分散游客流量为了解决游览线路规划不科学的问题,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游览线路的优化。
可以在规划时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均衡利用,合理分散游客流量,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些热门景点。
可以引导游客游览次热门景点,从而达到优质旅游资源的最大利用。
问题三:管理服务不完善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景区的管理服务并不健全。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迷路、受伤、突发疾病等问题,而景区的管理服务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对策三: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游客安全为了完善管理服务,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需要在景区内建设相应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识、安全通道等,提高游客安全系数。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反思探索
2019年7月下半月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反思探索胡媛婷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娱乐等物质的追求逐渐提高,旅游度假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放松方式之一,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多少少都遭受了破坏,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的污染,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基于此,国家开始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以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但是如果开发不够合理,也会对自然保护区中的环境、景观、动植物等造成破坏。
所以,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前,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引言有调查表明,近几年我国的旅游环境和景观都遭到了破坏,造成内陆生态系统堪忧的现状,为此,我国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将旅游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对策还不是很完善,引发了很多问题,阻碍了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
只有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中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一)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区内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保护区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费用,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通过结合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既能综合利用保护区内的资源,又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多种多样的自然保护区内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一方面优化了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使生态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当前我国很多省市的自然保护区都在开展生态旅游,既促进了区内的经济增长,又缓解了自然保护区资金不足的尴尬局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兴起。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过度的开发和破坏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比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捕捉野生动物等行为都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2. 环境污染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旅游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比如噪音污染、水质变差、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3. 文化冲突自然保护区往往是少数民族或者原住民的居住地,当游客的涌入对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造成冲击,就会引发文化冲突。
二、对策建议1. 强化宣传教育针对游客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可以在入园门口、游览路线、游览点设置相关环保宣传牌,明确告知游客不准扔垃圾、不准随意破坏植被、不准捕杀野生动物等行为。
2. 加强管理与监管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监管力度,加强巡逻,保护自然环境。
对违法行为严格惩罚,营造出一种“违法必究”的决心。
3. 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减缓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可以开发一些可持续的生态旅游项目,比如生态农业、野生动物观赏等项目,吸引游客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发展文化体验项目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中,应该注重开发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从而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5. 科学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科学规划旅游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可以依托专业地质、生态等方面的专家,规划出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一)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
目前,全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
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等。
面对这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发生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
笔者希冀本文能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的协调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反思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57处。
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
但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却出现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违背的后果。
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甚至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
既然如此,还要不要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保护区发展建设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而资料显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40%位于西部地区。
截止1997年,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183个县共拥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228个。
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区上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我国却仅为52.7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几乎是最低的。
2002年的夏天,许智宏、阳含熙、李文华等22位两院院士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
2但我们必须清楚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资金需求,因而只能在现有的格局下努力改善。
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保护区自身积极寻求发展资金,走以区养区的道路。
2、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保护区保护功能的实现。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都位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设立保护区、林场等形式的保护机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形中加大了这些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经济差距的压力和外界资源需求的激增,使地方居民在致富热情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利用和消耗现有资源,不能考虑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贫穷,而非贫穷者,才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
3因此,帮助当地居民脱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
而发展旅游业却可以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为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
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应该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
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无烟产业”,游客的大量涌入、任意丢弃产生的垃圾、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而保护区的资源又尤其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至少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相当程度的珍稀性,是属于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因此,这种利用必须置于“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这在保护区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因此,保护区要提倡的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是促进保护的旅行。
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出能充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旅游区超负荷运载;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不能在景区盲目地建盖与环境和地方文化不协调的设施。
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要采用新型的、无公害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能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旅游商品而言,其使用过程要尽量节约原料和能源。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扮演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这双重角色,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保证人们享受大自然,游览观光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而且,生态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5—1/4。
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从另一角度也相当于增加了保护区的收益。
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川九寨沟景区为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的破坏,实行游客限量,规定最大接待量为每天1.2万人等,但总体看来在旅游得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在一些地区,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极其严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发展旅游业,竟违反河道管理规定,在二道白河上游河段拦河修建综合旅游馆,迫使河流改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土流失。
这种违反规划,盲目兴建的旅游设施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其它保护区内。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1、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海洋、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等9大类型,前5种属林业部门主管,数量最多,达1538处,国家级的164处,后4种类型中,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属于国家海洋局,而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的行政管理权则属于地矿部门。
四大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又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综合协调,往往导致权力交叉、责任不清。
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指导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
目前,自然保护区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
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
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的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经费开支等,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中央行政主管部门,只对保护区进行业务指导。
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了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护向开发妥协的结果。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后,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
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鸟近前10m左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