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察与赞美诗》分析欧·亨利写作特点
《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分析
外国文学《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分析文/唐忠江 刘巧荣摘要:欧•亨利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
《警察与赞美诗》是其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文体性分析,来清晰呈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和对当时社会的极力批判。
小说的文体特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幽默、反讽、对比、强调等效果,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道德立场和基本态度。
关键词:文体;效果;立场一、引言欧•亨利是威廉•西德尼•波特的笔名,以短篇小说而著名。
他一生发表了超过六百余篇短篇小说。
其中最著名的小说有《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欧•亨利以其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和受大众所期待的故事结尾而著名。
欧亨利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简介故事的主人公苏比出去寻找他冬天的住所。
在他看来,最理想的住所是监狱。
所以为了能进监狱,他做了一系列的坏事:他计划进一家咖啡店去吃一顿霸王餐但是失败了;他将一块石头砸向了玻璃但是警察却拒绝这一进监狱的线索;然后苏比成功地在一家饭馆吃了一顿大餐,结果他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被送进监狱;接下来,苏比引诱了一个女人却因这个女人是妓女而再次失败;后来,苏比开始大喊大叫,胡言乱语,警察却把他当作耶鲁大学的学生而原谅了他;在一家雪茄商店,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拿了一个人的一把伞,然而这个人也并非是这把伞的真正主人。
因此,苏比又没能进到监狱里。
在这个时候,教堂里传来了赞美诗的声音,他深有触动,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警察却因他闲散懒惰而抓捕了他。
他被判入狱三个月。
(二)《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欧•亨利以其短篇小说和高超的讽刺情节而著称。
《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是关于警察和无家可归的苏比。
为了有一个温暖舒适、不愁吃穿的居所过冬,他努力着想要被捕入狱。
那个“岛屿”代表监狱,象征着避难所。
这个避难所远离人群的喧嚣和竞争,在此他可以舒服地过冬。
读书心得——狂欢化理论视域下《警察与赞美诗》解读
读书心得——狂欢化理论视域下《警察与赞美诗》解读《警察与赞美诗》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苏比的流浪汉为了抵御寒冬想方设法进入监狱而未能如愿,最终在教堂的赞美诗中得到灵魂洗礼决心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以闲荡的理由逮捕的让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该小说很好地体现了欧·亨利的小说创作风格即“含泪的微笑”。
小说语言辛辣讽刺,结构紧凑连贯,小说结尾妙趣横生,引人深思,揭露出“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人生转折,所以欧·亨利的作品也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可以说他的作品揭示了生活的真相以及幽默的智慧。
笔者在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在研究欧·亨利的作品时,通常着重分析其结尾与写作风格,所用的理论从功能语言学到人本主义等,不一而足,而鲜有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出发对其内容和幽默风格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狂欢化理论中的笑文化研究以及平民意识都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该文拟从狂欢化理论解读《警察与赞美诗》,剖析其幽默内涵与文化启示。
巴赫金学术思想的发现是20世纪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并且在不断地被发掘,他丰富多彩的思想为众多理论流派提供了理论架构的资源。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他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他的平民意识与非精英意识。
巴赫金根据世界文化的传统,突出了狂笑节笑文化,打破等级制度,将被精英文学史家们放逐到了边缘的平民话语和被压抑贬斥的平民文化带到高雅的文学殿堂。
这实质上是一种民主思想,提倡文学阅读的平民化,这就是巴赫金平民化、民主化的文学思想。
[1]1 小说中的加冕与脱冕仪式国王的加冕与脱冕仪式的基础是狂欢节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便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所以狂欢节是毁灭一切和更新一切的时代才有的节目。
巴赫金洞察到了加冕和脱冕仪式深刻的象征意义,加冕本身就蕴含着脱冕的结果,而脱冕则是加冕的最终完成。
《警察和赞美诗》(整理版) (1)分析
欧·亨利
警察: 维护生活秩序的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赞美诗: 宗教音乐 净化心灵 升华境界。 警察+赞美诗=
明确: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
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
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很完美,甚至是“人间天
堂”。
欧· 亨利(1862—1910)是美国最杰出的短篇小 说家,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的生活的幽默的百科 全书”。 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 莫泊桑、俄国的契诃(hē)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第六次
苏贝的行为
第一次
愿望或打算
结果
进上等餐馆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砸橱窗
进低档饭馆 调戏女子 大吵大闹
让别人交给警 被推到人行道上 察 、 直接被警察抓 连个旁证都不算 住 被“叉”在人行道上 女子缠住他 让他只管闹去
第六次
偷绸伞
故事高潮(39-47)苏贝良心发现,突然被捕。
故事结局(48)苏贝被判监禁三个月。
课堂学习
分析第一部分(1-6)
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 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
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一片枯叶飘落到苏贝的膝头。那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 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微的,每年要来之前,总是预 先通知。他在十字街头把他的名片交给 “北风” ——“幕天席地 别墅”的门房——这样露天的居民就可以有所准备。
忿忿不平( 憎恶 (
读书心得——从《警察与赞美诗》浅谈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象
读书心得——从《警察与赞美诗》浅谈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象一、引言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
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
欧·亨利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开创出一个新时代。
自1918年起,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
通过在国内对《警察与赞美诗》相关资料的查询,汲取对主人公苏比六次犯罪未遂的分析得出当时社会现象的映照,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和讽刺。
在《承德师专学报》1984年02期《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警察与赞美诗>简析》中分析此篇小说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并对他们表示同情,揭露嘲讽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特别是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
在《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4期《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对人性丧失的批判》中有写到“这篇文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期的社会现实,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4期《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评析》中写道“揭露美国上层人士的欺骗掠夺行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的,同时,也以同情的态度描写普通市民的,特别是所谓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
再者党伟在文教资料2010年12月号下旬刊《<警察与赞美诗>情节与主题》中写到苏比为进入监狱,共进行了六次尝试,分别是:妄图进入豪华饭店享受饕餮大餐(未能得逞),扔石头砸碎商店的玻璃,成功地进入一家小店吃霸王餐,调戏少女,偷盗一位绅士的雨伞,在大街上大吵大叫,扰乱公共治安[3],这六次失败的尝试,加上文章最后苏比决定洗心革面但却无端被捕入狱这一情节,构成了文章的主线。
试析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手法
试析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手法欧·亨利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作品不仅幽默诙谐,而且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并对社会上的黑暗面进行有力的批判和讽刺。
欧·亨利的代表作品《警察与赞美诗》就是一部通过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反映沉重黑暗的美国历史的小说,小说以主人公苏比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的荒诞滑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腐朽。
1 幽默的写作手法幽默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起源于英国戏剧作家琼生,他以幽默诙谐的创作手法的戏剧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后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幽默的写作风格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委婉含蓄地写作手法结合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思想。
具有这种写作风格的作品往往通过滑稽可笑的语言和不符合常规逻辑的内容来吸引读者,而通过文章所要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使读者回味无穷。
2 幽默手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2.1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幽默的写作手法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体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的主体(即小说的读者)和审美的客体(即作品本身)两个方面。
《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社会底层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苏比为了谋求生存,用各种看似幼稚的办法力求被警察抓进监狱,然而最终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他无意间被一首赞美诗所感动并准备重新做回好人的时候,却被阴差阳错地抓进了克莱岛监狱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的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内容滑稽可笑,不仅表现出了文章主人公的悲惨和无奈,也表现出了文章作者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无力。
让小说的读者在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不仅能够自然流露对主人公无法真正把握自己命运的同情,而且能够体会到文章背后所体现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情怀,体会到文章蕴含的凄美的情愫。
2.2 突出了人性在生存困境中的顿悟《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故事主人公苏比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为了能够勉强度过寒冷的冬季,不得不为了生存进行各种恶意破坏。
《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语言风格探析
是他的冬季寓所”,读者无法想象监狱是过冬的去处, 读者无法猜测到苏比最终是在监狱过冬的。流浪汉的 过冬方式实在令人心寒。苏比认为“法律比救济仁慈 得多”,法律“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于是苏比三 番五次请求被捕入狱。苏比想去一家高级餐馆吃霸王 餐,作者这样描写这家餐馆:“这里汇集着葡萄、蚕 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结果苏比的穿着使他无福 消受这里的美食。苏比只好找一家“盘盏和气氛都粗 里粗气”,“菜汤和餐巾都稀得透光”的不起眼的餐 馆,吃完霸王餐,侍者并没有报警,而是把他摔在街 道上。苏比两次想通过吃饭不付钱而进监狱的梦想最 终失败,这也是读者想不到的结局。苏比“再次鼓起 勇气去追求被捕”“这一回机会好极了”“十拿九稳,
每一位作家的文学作品, 都会融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 万无一失” “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就会落到他身上” , 欧·亨利也不例外,他喜欢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现 实生活,不仅使作品蕴含丰富的现实意义,还增加了 作品的幽默感。他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语言幽默, 这对他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加上他独特的 视角及犀利的写作手法,很好地诠释了幽默艺术。在 欧·亨利的作品中,黑色幽默是主要的艺术特点,阅 读他的作品, 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也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新的感悟。《警察与赞美诗》作 为欧·亨利的代表作,主题、故事情节、结尾及语言 等方面都运用了幽默手法,尤其是作品的语言,更值 得细细品味。作者塑造了流浪汉苏比的形象,通过描 绘苏比向往被捕入狱的滑稽愿望来展现警察的无能。 一、幽默手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让人忍俊不禁的 故事情节 对苏比而言,“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 最终却被想要调戏的女子缠住,落荒而逃。每次作案 警察都近在咫尺,但每次苏比都“背运”地被开脱。 而当他在教堂外听到赞美诗,受到感化,想重新做人 时,警察却把他送到监狱里。 (二)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一个充满矛盾的 小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充满矛 盾的小人物形象:一个生活困窘、好吃懒做、堕落、 无赖的苏比和一个要尊严、本性纯真的苏比。苏比是 个流浪汉,无处安身,冬天到了,只能在公园的长凳 上“辗转反侧”。为了过冬,他竟然向往监狱生活, 决定以身试法,因为那里“不愁食宿”。他明明可以 靠自己的劳动过上温饱的生活,却终日无所事事,四 处流荡。但他却又是一个要尊严的人,他“瞧不起慈 善事业”。在他眼里,“法律比救济仁慈得多”,施 舍是行不通的,他不愿用“精神上的屈辱”来得到施
从_警察与赞美诗_看_欧_亨利笔法_
( 武汉教 育学院外语系 , 武汉 430010) 摘 要 : 美国作家欧 亨利 善于用含泪的微笑和凄惨的幽默打动读者 , 被誉为 欧 亨利笔法 ,
他的短篇小说 警察与赞美诗 情节跌宕起伏 、 结局回旋骤 变 , 是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 关键词 : 情节构思 ; 典型形象 ; 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 : I 712. 074 文献标示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2187( 2000) 05- 0030- 03
欧 亨利 ( 1862 1910) , 原名威廉 西德尼 波 特 , 他的笔调以 幽默风趣、 诙谐 机智、 留有想 象余地 著称 , 在 戏剧性情节的构思、 背景和 氛围 的展示、 人 物心理 的描 写等 方面颇 具功 力。他一 生见 于经 传的 短篇 小说 有 300 多篇 , 大部分作品以反映美国下层人物生活为题 材 , 叙说下层 人物辛 酸而滑 稽的故 事 , 极 富生活 情趣 , 被 誉为 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 主要代表作有 警察与赞美诗 、麦琪的 礼物 、 最后的一片叶子 、 没有完 的故事 、 黄雀在后 等 , 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 之林。近百年 来 , 他的 作品拥有 广大的读者 群。为了纪 念 这位对美国短篇小说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 , 美国于 1918 年开始设立 欧 亨利纪 念奖 , 用于 奖励每年 度 最佳短篇小说获得者。他的短篇名作 警察与赞美诗 , 在人物形 象塑造、 故事情节构思等方面可谓匠心独具 , பைடு நூலகம்喻、 拟人、 反语、 双关、 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 更增添了作 品的生动性 , 读后 诗人回味无 穷。从艺术构 思和创 作 风格来说 , 堪称 欧 亨利笔法 十分成功的名作。 幼年心灵的创伤 , 非同一般的经历 , 遍尝人间疾苦 , 使作者对生 活有着深 刻的感触。不 幸的遭遇 , 流浪 的 生活 , 使他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 , 有机会听他们讲述自己坎坷的命运和离奇的故事 , 成为他构思故事情 节、 塑造人物形象的极好素材。他出生在美国南部 一个普 通的医 师家庭 , 3 岁时 母亲去 世 , 父 亲无力 抚养 , 将 他寄养在外祖母家。他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多 , 而歧视、 艰辛和 寄人篱下 的意识常常 侵袭着他 受伤的心 灵。从 15 岁起就自立谋生 , 当过学徒、 制图员、 记 者、 会计员、 编辑、 专栏作家、 银行出纳员 , 因银行丢失 钱款而遭 到指 控。为避免受审 , 他流浪到拉丁美洲。 1897 年 , 因妻子病故而回国 , 最 终被判刑入狱。 在狱中开始 创作 , 以欧 亨利的笔名发表作品。出狱后专门从事写作。正当他创作力最 旺盛的时候 , 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 加上第二次 婚姻的打击 , 心力交瘁 , 不幸病逝 , 终年 48 岁。 警察与赞美诗 中的主人公苏贝 曾经拥有母爱、 友爱、 雄心 、 纯洁的思想和体面的衣着 。后来他是成了 衣食无着的流浪汉。 多年来 , 好客的布莱克韦尔监狱成了 他的冬季 寓所 。苏 贝为了入狱 过冬 , 试图以骗 吃 骗喝、 砸毁橱窗、 调戏妇女、 小偷小摸、 乱喊乱叫、 扰乱治安等恶行 向法律挑战 , 但无论他怎样胡作非为 , 警察并 不理会。看到自己的如意算盘化为泡影 , 苏贝心中不断 地埋怨是非不分的警察。在入狱过冬的愿望不可能实 现之后 , 他来到一座教堂前。教堂里柔和的灯光和悠扬 的乐声使他心醉神移。面对教堂 , 倚着铁栏杆 , 仰望天 空皎洁的明月 , 庄严而亲切的赞美诗使他想起 少年时的纯真 , 唤起了他做人的尊严 , 于是心中泛起悔过自新的 波澜。正当他决定找份工作、 结束流浪生活的时候 , 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 , 次日法院判他三个月的 监禁。作者通过苏贝主观愿望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来反映那个时代平民的生活 , 揭示社会矛盾。苏贝六 次触犯法律 , 警察置若罔闻 , 视而不见 , 而他决 心痛改 前非、 重新做 人的时 候 , 警 察却以 莫须有 的罪 名逮捕 了 他。 一片枯叶 对麦迪逊广场的老房客倒是体贴入 微的 , 每年要来之前 , 总要预先通知 这样露天的居 民就可以有所准备 。简短的几句话 , 烘托 出凄清 伤感的 气氛 , 令人倍 感辛酸 , 引起 读者无 尽的 思索 : 在标 榜
警察与赞美诗分析
苏比的形象特征及社会意义
苏比为什么不愿意去慈善机构接受 救济宁愿到监狱?(研读原文)
• 这些语句揭示出慈善机构伪善的 本质:表面上的施舍,附带条件 是对人性的践踏。从中看出苏比 严守精神上的自尊和灵魂上的高 傲。也为后文他的幡然悔悟埋下 伏笔
14
品味语言“含泪的微笑”
1.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 2. 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3、杰克(霜冻)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4、两个侍者干净利索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右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
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
情”的精妙结尾构思,突出了索比的愿望和 现实的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小说主题, 增强了小说的社会意义。
标题理解:
警察: 作为国家机器是法律的持有者和执行者,代表着 统治阶级的政权,是政治文明的象征。
赞美诗:代表着宗教道德的精神力量,牵引着人性的回归, 是精神文明的象征。
生活的现状。
13
40-43段:环境描写的作用2
• 幽静的地段,古雅的教堂,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 乐以及光辉肃穆的明月,营造了宁静而空灵的气氛 ,照应题目中的“赞美诗”,细腻地表现了苏比此 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表达了对主人 公心灵深处未泯天性的的肯定,也包含了作者对宗 教净化人物心灵的信仰和歌颂。
• • • 女子主动赠送信物的行为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所赠信
物各有怎样的深意?
• • • • 为什么男主公更喜欢普通的荑草?从中表现男主人公
精细巧妙的构思-出乎意料的结尾──《警察和赞美诗》《项链》比较谈
精细巧妙的构思,出乎意料的结尾──《警察和赞美诗》《项链》比较谈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警察和赞美诗》与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项链》都是精典名篇,两篇作品均以情节结构精致缜密,精心安排“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写作特点吸引读者,让人在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到意想不到的变化中,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深深思索,久久回味……现实世界里平凡的生活常使人们觉得一切都是淡而无味的。
于是很多人开始漠视周遭的人和事物,放弃了对世界的审视。
但是如果我们执着于一种寻找,执着于一种挖掘,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喜剧。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1862-1910)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寻找者。
他的短篇小说也正是包含了这样一个个悲喜剧。
从他篇幅不长、风趣幽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品味出很多的东西。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
主人公苏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做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
可是,均未成功。
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苏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喝、砸坏商店的橱窗、偷拿别人的雨伞、调戏少妇、扰乱治安等等,令人不可思议、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规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处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
当苏比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而在可笑的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个的大问号。
最新《警察和赞美诗》赏析
《警察和赞美诗》赏析作者:《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
欧·亨利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小说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
在《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
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
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
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
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
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
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
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岂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倾听与感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社会的无情,运用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警察与赞美诗》作为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讽刺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将社会中的真实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利用幽默语言,展示残酷现实与悲悯人物在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语言反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中“含泪微笑”式的人物是其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种语言表现手法不仅为小说注入了勃勃生机,还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悲悯的人生和小说悲惨的结局。
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幽默中掺杂着冷酷的情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含蓄性,为小说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很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过着凄惨悲凉的生活。
欧亨利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在寒冷的冬日,因主人公居无定所,他就开始计划入狱的方式。
如,他想去一家比较高级的餐馆大吃一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就足够了,但是当主人公苏比走进餐馆时,他“伤风败俗的皮鞋”引起了侍者注意[1]。
欧亨利运用“Decadent”来描述他破旧不堪的鞋,这种运用幽默而夸张的手法将这双鞋的破表达到了极致。
当主人公“白吃”计划失败时,作者又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进行描绘:“扭转了那只烤鸭显遭暗算的命运”,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的幽默风趣,但在这幽默中却隐含了主人公卑微的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同情。
二、奇巧的情节设计,结局出人意料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情节的独特性,往往会让读者出乎意料。
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实与预想逻辑的反差性,设计了独特且丰富的故事情节,通过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兴趣。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 2
欧・ 亨利 是美 国 著 名 的 短篇 小 说 家 , 并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享有盛 誉 。他 的作 品 以其 巧妙 的构思 、幽默 的语言 , 以及 令人 出乎意料 的结局 ,为他 赢得 了全世界读 者的喜 爱,并因此成为 美国文学 的一 张名片 。在美 国,他被人 们称为 “ 美 国生 活 的 幽 默 百科 全 书 ” 以及 “ 美 国 现 代 短 篇小说之父 ” ; 在 国际上 ,他又与契诃夫和莫泊桑一起被 人们 称作 “ 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 《 警察 与赞美 诗》 是欧 ・ 亨利 最负 盛名 的作 品之一 , 讲 述 的是 无 家 可 归 、身 无 分 文 的 流 浪 汉 苏 比 , 为 了给 自 己找 一 个 地 方 过 冬 ,竟 然 想 出 了去 犯 罪 , 从 而 被 抓 进 监 狱 的 主 意 , 因 为 这 样 一 来 , 他 就 可 以不 必 冻 死 街 头 ,而 且还解 决 了取暖和 吃饭 的问题 。可是偏偏 天不遂 人愿 , 他 的 种 种 使 自 己被 关 进 监 狱 的 尝 试 ,均 未 能 引 起 警 察 的 在意 ,而 当他在教堂 听到赞美诗 ,立志痛 改前非、重新 做人 的时候 ,警察却逮捕 了他 ,可怜 的苏 比于是被判 了 三个月监禁。 《 警察 与赞 美 诗 》之 所 以如 此 地 脍 炙 人 口, 首 先 是 由 于作者欧・ 亨利那非 凡的讲故事 的才 能,这 部作 品读 起来 生 动幽默 、情 节紧凑 ,让人越看 越有兴趣 ;其次是 由于 这 部 短 篇 小 说 比较 全 面地 展现 了 欧 ・ 亨 利 的 写 作 特 点 ,颇 具研 究和学 习价值,这些特 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目 结 局 — —出 人 意 料
欧・ 亨 利 的作 品最 为 人 津 津 乐 道 的部 分 ,便 是 它 们 的 结 局 , 以至 于人 们 特 意 称 之 为 “ 欧・ 亨利 式 的 结 局 ” 。他 的 作 品 的 结 局 总 是 显 得 出 人 意 料 ,但 细 细 品 味 起 来 , 又 绝对在 意料 之中,而 且正如前文所 述,欧・ 亨利 的语 言是 “ 幽默之 中带着残酷 ” ,这种特殊 的笔法,又将 出人 意料 的 结 局 更 加 向上 提 高 了 一 个 层 次 ,甚 至 可 以让 读 者 一 时 之 间 回不 过 神 来 , 于 是 整 个 作 品 的 思 想 性 就 得 到 了 极 大 的升华。 欧・ 亨 利 先 生在 结 尾 前 , 总 是 小 心 翼 翼 地 为 他 的 结 局 做 好 铺 垫 , 而且 这 种 铺 垫 做 得 相 当 巧 妙 , 读 者 很 难 发 现 点 点 痕 迹 ,你 可 以对 结 尾 做 出 无 数 种 自 己 的猜 测 , 但 真 正 的 结局 总会 让 你 大 吃 一 惊 。 比如 在 《 警 察 与 赞美 诗 》 这 部 作 品 中 , 主 人 公 苏 比在 一开 篇 就 告 诉 读 者 , 他 要 犯 罪 ,好 被 抓 进 监 狱 而 度 过 寒 冷 的 冬 天 ,并 紧接 着 开 始 了 系 列 的所 谓 的 犯 罪 活 动 , 包 括 吃 白食 不 给 钱 、 用 言 语 调 戏 妇 女 、 抢 别 人 的雨 伞 等 等 , 但 这 些 并 不 算 严 重 的行 为 却 并 没 有 得 到 警 察 大 人 的 在 意 。而 当读 者 在 思 考 到底 什 么样 的行为才能让他 成功入狱 、度过严 冬的时候 ,他 却被 教堂的赞美诗感动 了,决定重新做 人 ,去找工 作解 决 温饱 问题 。这时读者 一般都会大为 感动 ,为他送 上祝 福 , 可 是 谁 知 当苏 比和 读 者 还 沉 浸 在 感 动 中 时 ,警 察 大 人 出现 了 ,把苏 比送进 了监狱 ,苏 比终于 以这样一种方 式 解决 了过冬 的问题 。这样 的结局不 免让人 大跌 眼镜 , 但 又让 人对 作 者 的 写作 才 能深 感佩 服 。 这便 是 欧 ・ 亨 利 大 师 的非 凡之 处 。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文学风格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文学风格摘要《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美国著名现代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作为构思小说情节的源泉,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深思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多处出现的大众化幽默尽管令人心酸,但也凸显了该小说与欧·亨利本人的创作特点。
《警察与赞美诗》将美国社会的真实性折射得一览无余,也是欧·亨利小说艺术风格价值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文学风格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奠基者欧·亨利一生创造出27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构思奇妙、语言幽默、笔锋辛辣、人物形象逼真生动、结局耐人寻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和模式,独树一帜,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警察与赞美诗》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出欧·亨利的文学艺术风格:语言的诙谐幽默与小说内涵的真实性。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深思的故事:饥寒交迫的流浪汉苏比为在监狱里度过寒冬,而故意犯法。
他先是当着警察的面扰乱社会秩序,后又吃饭不付钱,甚至还当街调戏妇女,但是警察对此都置之不理。
最后,当苏比被教堂内乐声甜美的赞美诗吸引,重新燃起过正常人生活的希望之火,准备好好找一份工作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之际,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监狱。
欧·亨利用幽默轻松的笔触描写了流浪汉苏比为达目的所作出的诸多可笑举动,但更令人可笑的是,警察“宽容”了之前不断违法犯罪的苏比,却没有“宽容”后来什么罪过都没有犯的苏比。
这一绝妙的幽默加讽刺,将故事的可笑之处瞬间变成了可叹、可悲、可气与可怜。
故事讽刺了美国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无情命运捉弄有情之人的太多无奈。
一文学风格形成的生活背景欧·亨利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美国下层小人物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这也许与他个人的成长道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会变成沉淀在他脑海中的各种记忆,在适宜的时刻以各种形式通过潜意识或无意识而表达出来。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的讽刺艺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笔锋犀利、语言幽默、构思巧妙、人物形象逼真,富于讽刺性的写作手法往往给人以悲喜交错的感觉,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其中暗淡的哀伤,特别是他标志性的“欧·亨利式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在给人以惊奇和意外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地领略到了欧·亨利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其中,出版于1906年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就是体现了欧·亨利独特讽刺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先从小说的标题设置来看,“警察与赞美诗”中“警察”本就应该是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的捍卫者,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公平正义的形象,然而我们知道故事中的警察可与这样的形象大相径庭,因此这个“警察”就可以理解为作者特意树立的一个典型的讽刺形象;而“赞美诗”则保持了其原有的涵义,是神圣、美好、纯洁的象征,也是其故事情节发生转折、人物命运发生改变的关键性标志。
那么,作者将二者同时放入标题之中,就此小小的一点,便可以足见其讽刺艺术的魅力,一个是集中力量讽刺和批判的对象,一个是潜心讴歌和赞美的对象,二者同时存在,却分别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起着相反的作用,彼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讽刺的更加讽刺,赞美的更加赞美。
这样正与反、是与非、白与黑的搭配使用,既是强烈的对比,又是巧妙的配合,使得小说的讽刺力量更加强大,更能够彰显其讽刺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
之后从整体故事情节来看,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生活中一个滑稽的片段,并以此来反映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抨击和批判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为了躲避冬季的寒冷与饥饿,苏比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他可以到政府办的救济机关去领受施舍,但这样做在他看来是精神上的巨大屈辱。
所以,反复思量之后,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就是去监狱里呆上三个月。
探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艺术风格
57纸 贵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其成长和写作的时期正处于美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当时,美国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城镇人口占美国总人口数一半还多。
明的前后两个时期,他人对“我”态度转变、前后的强烈反差,表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同时,通过“傻子”所带有的预见未来的超人思想,小说暗示了土司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迟子建的创作视角恰恰相反,在作者笔下,“傻子”有的只是孩童般纯洁的心灵。
在迟子建的“傻子”系列作品中,除了《雪坝下的新娘》外,其余作品几乎都是第三人称叙述。
迟子建以“傻子”这种“无知”的群体来看待世间发生的各种情况。
他们并不都是儿童的身份,却有着共同的儿童视角特征——天真、真实、单纯而善良。
残酷、丑恶的社会现实仿佛与他们无关,那种秉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最真诚、最纯净的心灵的“傻子”在迟子建笔下显得愈发可爱。
(二)反讽的语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的作品。
反讽在阿来和迟子建的“傻子”叙事作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二人在“傻子”叙事的反讽运用上有着不同的倾向。
《尘埃落定》这部极具史诗性质的作品描述了土司制度兴衰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历史风云变幻。
其中,“傻子”二少爷对权力、财富、领土等土司传统的漠然以及接受时代变迁的坦然,同其他藏人对土司传统的恪守、期待,以及无论如何挣扎也逃脱不了的毁灭命运构成文本的错位与反差,从而增加了反讽的效果。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语言、人物、情节还是文体方面,阿来《尘埃落定》的反讽方式都有很大的文学创作价值。
而在迟子建的“傻子”叙事作品中,反讽则更明显地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例如,《雪坝下的新娘》写道:“刘曲,镇里的人都羡慕你,说你交了好运了!你要是让一个穷光蛋给打傻了,就连鬼都不如了;可你呢刘曲,你多有造化呀,让县长的儿子给打傻了,县长儿子的手现如今跟观世音菩萨的手一样了不得。
《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最大的语言特色便是幽默诙谐,欧·亨利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通过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批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幽默诙谐语言运用修辞构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多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构思独特新颖,语言幽默诙谐,结局往往出人意外,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该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幽默诙谐,本文重点研究了该作品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及其修辞构成。
一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欧·亨利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通常会运用幽默的语言让读者会心微笑,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评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1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情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人公索比是一个流浪汉,在严冬来临之际,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到监狱里面过着衣可蔽体、食可果腹的“幸福”生活,从而度过最寒冷的三个月。
为了实现这个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理想,索比竟坦然地走向违法之路。
好吃懒做的索比首先想到的便是到豪华餐厅吃一顿“霸王餐”,结果还没进门就被服务员推了出来,让读者对索比的异想天开不禁莞尔一笑,此时欧·亨利还用幽默的笔调,轻松调侃索比“拯救了那只险遭毒手的野鸭的可怜命运”,这幽默一语更是让人会心一笑。
“霸王餐”计划失败后,索比只得另打主意,他打破了玻璃橱窗,然后“两手插在裤袋里”,悠闲地等着警察来抓他,但是他的坦然却让警察断定他不可能是干坏事的人,看到这里,读者不禁对索比的行径嫣然一笑。
对立中的幽默——简析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
对立中的幽默——简析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奠基者,世人将其与莫泊桑、契科夫齐名,并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创作语言犀利幽默、被称为“黑色幽默”小说的典范。
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皆来自生活习常范畴,构写逼真、想象奇妙,作品中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内容使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关于流浪汉的故事。
主人公苏比是一个普通的底层小人物,他过着穷困贫瘠、流离失所的生活。
为了度过这个严冬而不至被冻死,苏比费尽心思故意触犯法律试图进入监狱,但几次波折都未能如愿。
然而就在几次作恶失败之后,苏比突然在赞美诗的感召下顿然醒悟,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一个善良的穷人。
但就在这时,曾经一心想要入狱未能如愿的苏比却被警察松紧了监狱。
仅仅通过这样一个社会下层小人物艰辛求生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下层百姓无以安身立命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普遍的意识形态混乱、颠倒黑白的社会丑恶面。
对于这样一个反应社会真实的恶的题材,其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在这样一个严肃、沉重的主题下,作者并不是通过主人公的幽怨与悲愤来对美国社会进行言辞的控诉,而是以一种幽默讽刺的笔调仅就事件本身做抽身式的讲述。
小说向读者展示出主人公苏比是如何的费尽心机、如何的不遂心愿,甚至在他的步步为营中处处都是荒唐、可笑的行为。
而这种有趣却很难让读者会心的释怀,在这笑的背后隐藏的是深深地痛与无奈,饱含辛酸的贫苦大众的艰辛在社会上层就是被以屈辱玩笑的对待。
作品中的苏比并不仅是一个构想中的人,他还是千千万万下层劳动人民的一个代表。
他充满“滑稽、可笑”的种种遭遇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是底层百姓境遇的“放大”鲜明的缩影。
一、黑色幽默《大英百科全书》将黑色幽默解释为:“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它是一种试图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写作方式。
“黑色”象征着死亡、可怕的社会现实,“幽默”则是作为个体的人,对这样一种社会形态的现实的嘲讽。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解读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主题思想解读《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典型写作风格“黑色幽默”的力作,通过对人物的反讽刺,将一个时期制度的悲剧和人们对精神领域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出来。
论文大致从这一故事的主题思想之——法制与社会、精神与信仰、悲剧的黑色幽默三方面进行论述。
表达一种鲜明的思想,即世纪末美国底层人民寻求爱和追求美好幸福的向往。
希望为这一剧作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献。
一、《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梗概及其时代背景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第一部小说《四百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描述的是纽约街头一个流浪汉苏比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并以此反映美国社会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来抨击其社会的黑暗。
如果不是温饱都无法解决,如果不是饥寒交迫,善良的人们即便没有法律的约束和制约,依旧会是一个合法守礼的好公民,有完美的家庭需要供养,有贤淑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伴随左右。
苏比也不会多次惹是生非,想在监狱里安然地度过这个既寒冷又毫无人情味可言的炎凉社会。
生活就是这么有违常理,无论怎么闹腾都无法实现的人生高度,却在被赞美诗感化下决心弃恶从善后,意外被警察无事生非达成了[1]。
这一流浪汉的生活小片段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当时欧·亨利的写作就以抨击黑暗势力为主,来反映只要是美国的社会公民,无论有多么低的身份,都有权利和义务受到来自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这种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也与作者本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欧·亨利自幼失去亲人照顾,与作为教师的姑姑相依为命,生活十分穷苦,在姑姑的帮助与指导下,曾阅读过许多古罗马的优秀文学,欧·亨利虽然满腹经纶,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终因为一场意外,无辜受冤入狱,在监狱中,欧·亨利写过许多作品,多辛辣讽刺,这些作品轰动文学界,从而也捍卫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
苏比因为个人危机,而对社会不那么强烈和彻底的反抗,就是借由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象征性、代表性的无谓挣扎。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特征分析
读书心得——《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特征分析1 引言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凭借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风格与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和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共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警察与赞美诗》则是其享誉世界的经典佳作。
小说不仅反映了欧·亨利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最能体现欧·亨利作为英语语言大师的独特魅力。
自出版以来,不少学者从小说的幽默特色(如李晓凡的解读《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主题(如陈研、张清东的《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析)、翻译技巧(如卢澄;赵琦的陌生化视角下的《警察与赞美诗》两个汉译本中辞格的对比研究)以及语言特色(如王庆光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探析)等角度进行分析。
此前也有学者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这些分析侧重于文体学理论的阐释和运用,常常忽略了小说的文体特征同语篇的主题意义或美学效果的联系(如陶然的细说《警察与赞美诗》的文体学特点——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进行分析)。
本文从叙事视角、会话和修辞手法三方面对该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使得读者更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欧·亨利的独特风格。
文体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研究作者或语篇的语言特征和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
”可见,文体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从多个方面阐释作品的语言现象,但是正如文体学专家吴显友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所描述的语言现象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阐释时要把它同语篇的主题意义或美学效果联系起来,这样的文体分析才有意义;若只进行简单的归类描写,其价值十分有限”。
2 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叙事者不仅对故事发展的方向了如指掌,还能掌握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时甚至能游离故事情节之外,发表自己的观点。
《警察与赞美诗》正是采用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了流浪汉苏比为了度过严冬想把自己送进监狱。
然而他当着警察的面6次违法都没有达到目的,最后在赞美诗的感召下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时候却被警察逮捕,送进监狱。
读书心得——《警察和赞美诗》的语言特色分析
读书心得——《警察和赞美诗》的语言特色分析欧·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是一部众人皆知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作品里,作者不仅为各国的读者精心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意蕴再现了作品深刻的生活主题。
因此,以《警察和赞美诗》为探究个案无疑能够解决诸多的文学问题。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通过对其语言特色的分析,既能提升广大读者的赏析水平,又能引导读者发现小说的文学价值。
1 《警察和赞美诗》与其语言研究的局限性分析《警察和赞美诗》及其语言的局限性,应该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和其相关的语言研究。
对于前者的回顾,有利于读者发现其小说语言的特色;对于后者,即是对其传统语言研究中局限性的说明,又利于读者明确本次研究的意义。
1.1 《警察和赞美诗》《警察和赞美诗》是最能体现其作者欧·亨利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
对小说的故事梗概,有研究者进行过这样的说明:《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是一位流浪汉苏比,在寒风到来之际、为了免受寒风和饥饿的折磨,计划到监狱里寻求安慰。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先后六次惹是生非,但事与愿违,无疾而终,而正当他听到教堂的赞美诗、灵魂受到感化后,决心改邪归正、重新生活的时候,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投进了监狱。
[1]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的创作还体现出如下的特点:首先,小说具有欧·亨利特有的结尾方式。
即,故事的结局既在人的预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
因而,它体现出了故事独有的幽默,体现出了小说主题特有的讽刺。
其次,小说语言与众不同。
在小说各种语言描写中,作者不仅通过巧妙的修辞增强了文学语言的意蕴性,还且通过对时弊的针砭产生了“含泪的微笑”。
1.2 语言分析的局限性作为欧·亨利代表作品之一的《警察和赞美诗》早已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无论是小说的人物形象还是小说的作品主题,就连对其语言特色也早都有研究者进行过分析。
可惜的是,在其语言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却存在着以下诸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文学语言研究实践里,语言一般都只被简单的分成两大类,即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短篇小说选读期末论文从《警察与赞美诗》分析欧·亨利写作特点Abstract: O Henry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America, is well-known for his short story . He is also the founder of modern short story of America. He called in the master layout posed, with his own style. His story is famous for depicting life of middle and lower classes, humorous language, and unexpected ends. The Cop and the Anthem is one of his famous and typical story. He expresses the helpless and misery of common people, meaningful and impressed, with tears inside laugh, through the depicting of Soapy. This is a typical one, from which we can clearly draw out his writing feature--considering about the life of common people; depicting people by using exaggerate and humor as technique; and unexpected endings.内容摘要:欧·亨利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
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而闻名于世。
这篇《警察与赞美诗》更是它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对小人物苏比的描写,体现出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笑中带泪,意味深长。
选篇具有代表性,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欧亨利的写作特点---关注小人物的生活;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含泪的微笑”式结局。
关键字:欧·亨利小人物含泪的微笑幽默夸张被誉为“美国的莫泊桑”的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短篇小说家。
他出生于北卡罗米纳州格林斯波镇的一个医生家庭,先后在药店,银行等处任职,因涉嫌挪用银行款项被判刑三年,服刑期间开始练习写作。
自1902年起至逝世前的八年中共写了三百多篇故事。
他的得意之作就是那些表现纽约小市民的情操和喜怒哀乐的短篇。
“因此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流浪汉苏比的故事。
冬天就要到来了,流浪汉苏贝无处容身,只好想方设法犯罪,以便到牢狱里去过冬。
他想先到饭馆去白吃一顿,满希望“可以安安静静不吵闹地给交到警察手里”,谁知一进门就给眼光锐利的侍者一把撵到人行道上。
他又拿起一块石头砸烂商店的玻璃窗,站着不走,但警察来了,却放下他不管,去追其他不相干的人。
他去偷伞并且辱骂伞的主人,可谁知伞的主人也是一个小偷,反而反过来求他不要报警。
最后,他又去勾引外表文雅的少妇,谁知容貌端庄的被调戏者却是妓女,竟反过来勾引他。
在种种计划落空之后,他来到一个僻静处所,听到教堂里送出来的赞美诗的乐声,“他的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决心“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故事看来就此结束了,可作家笔锋一转,“苏贝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的胳臂上。
他霍地扭过头,看到了一个警察的阔脸。
”结果,他被捕了,被判处监禁三个月。
这篇小说虽然短小但是他足以说明欧亨利的写作特点。
首先,欧亨利的小说取材平凡且真实,主要通过对小人物喜怒哀乐的细致观察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读起来时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
这一点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明显的体现。
流浪汉苏比没有家,所以想去监狱里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但是他要想进监狱,就必须触犯法律;但过冬只要三个月,因此犯法又不能太重。
于是他便沿着这个目标,试图以骗吃骗喝、砸毁橱窗、调戏妇女、小偷小摸、乱喊乱叫扰乱治安等恶行向法律挑战。
就苏贝的犯罪行为来说,在当时的大城市里是极为平常的事情。
但无论他怎样胡作非为却总是达不到犯罪的特殊目的。
警察毫不理会这就更奇了,这种奇实现在反差关系中,显示了匠心独运的创造之奇。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够关押三个月,可是奇在写他大胆犯罪却不能获罪。
在入狱过冬的愿望不能实现之后,他来到一座教堂前,教堂里柔和的灯光和悠扬的乐声使他心旷神怡。
面对教堂,仰望天空皎洁的明月,庄严而亲切的赞美诗使他想起少年时的纯真,唤起他做人的尊严,于是心中唤起悔过自新的波澜。
正当他决定找份工作,结束流浪生活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次日法院判他三个月监禁。
苏贝想进监狱怎么犯法也进不去,这是奇;而在良心净化之后,不再想进监狱并且也不犯法了,却被抓进了监狱,这又是奇。
作者通过苏贝的主观愿望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平民生活,取材平凡真实,但是却意义深远。
可见欧亨利善于取材平凡,产生“不奇而奇”的艺术特点。
其次,欧亨利擅长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人物形象,从而达到一种批判与讽刺的目的。
他的小说写的是社会下层生活,情节关系中的人物大多是命运不济,在不幸中挣扎的小人物,作者同情他们,却又无力改变这些坎坷、挫折、贫苦和悲剧,因而以无可奈何的态度描写他们,为他们诉说。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想通过犯罪进监狱过冬。
第一次,在进高级餐厅之前,苏比被侍者察觉可能是吃白食的人而被无情的扫地出门;第二次,他试图砸碎橱窗,但是警察却不追他;第三次他调戏女子,而那女子居然是娼妓,苏比反被调戏;最后,他去偷伞还侮辱伞的主人,以为总算要成功时,伞的主人居然是小偷,还反过来央求苏比不要报警。
作者运用幽默的手法对苏比,警察,妓女,小偷进行描写体现了小人物为了生存的悲哀与无奈。
最后,欧亨利擅长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含泪的微笑”。
《警察和赞美诗》,流浪汉苏贝,为了躲避衣食无着、无家可归的冬天,一心想让警察抓进监狱,六次“违法乱纪”。
作者是如何安排小说的情节的呢?苏比的六次活动,两次进饭馆,两次捣乱破坏秩序,一次调戏妇女,一次公开“偷伞”。
看来六件事各不相关,似乎散乱无章,实则紧紧联系,有起有伏,层层递进,都贯串着一个目的,有意想要触犯刑律,但都未被惩罚。
当他不想再做坏事,决心重新开始生活时候,却真的被捕了。
由此可见,欧·亨利作品的情节结构连绵起伏,迂回曲折。
使读者在情节的海洋中跌宕,产生“欲知下事如何”的悬念感。
可谓大手笔的妙处。
欧·亨利的作品结尾,往往采用“突转”的方式,使故事情节异峰突起,引起人们的惊愕。
评论家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这就是当读者被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顺着情节发展的线路思索以为可以测知故事的结局时,作者却将笔锋一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尾,让读者惊愕,而在惊愕之余,细细品味,却不能不承认其合情合理。
试想一下,如果故事在“苏比的灵魂猛然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处戛然而止的话,那还会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小人物的故事,沿途不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局却笔锋一转,使人意想不到,最后达到“含泪的微笑”这一艺术效果是欧亨利惯用的写作手法。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形成了这种手法呢?第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欧・亨利的小说大都发生在他生活的时代,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时美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时拜金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的心灵体系也为金钱所维系和异化。
欧・亨利对美国这个名利场的把戏也看得十分透彻,并对这个“金元帝国”的金钱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通过这一类作品的创作,作者意在开掘更值得人们在哈哈大笑之后需要去思索的悲剧性内涵,因此我们看到欧・亨利的这种被人们称为“带笑的眼泪”的写作手法是在这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另外,欧・亨利对当时社会的认知是另外一个原因:当时,贫富分化非常严重,欧亨利洞悉穷人的艰辛,他选取的人物有骗子、小偷、酒鬼、赌徒、无业游民等等欧.亨利抱着对美国社会千百万小人物的极大同情来描写他们的命运。
在描写他们的小说中我们常常笑中带泪:在被幽默的情节所吸引的同时,又对主人公命运的坎坷和世事艰辛投去感叹。
他在描写这种背景下的人物的时候总是让人感到幽默的后面有种淡淡的忧愁,人们的笑声中充满了同情,伤感。
第二,个人经历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还因为经济问题入过狱。
欧・亨利式的幽默是让人潸然泪下的,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原因之一:忧伤的童年、在监狱的经历、职业生涯的种种曲折,爱妻的去世和第二次失败的婚姻,这些经历都使他对人生,对社会有独特的看法,因此欧亨利用一种消极、批判的态度来思考问题。
欧・亨利受同时代作家华盛顿.欧文和马克吐温的影响,承袭他们幽默写作的传统,又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幽默。
他把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对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丑陋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加之一生经历坎坷, 使得他独特的幽默与众不同――充满了辛酸的笑声, 在夸张、嘲讽、风趣、机智的幽默之中, 含有抑郁、凄楚的情绪。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使人回味无穷。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似的人物,欧・亨利独特的创作手法以及其细腻的笔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遗产。
其作品不仅能够使人印象深刻,而且还会平添一种亲切之感。
所以说欧亨利的作品不仅是当时文学界的杰出之作,更为后世文学宝库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i·i引用:《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欧亨利短篇小说导读》论文《欧亨利及艺术创作的分析》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