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诗的: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回环复沓。
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的建筑美。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
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
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论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在诗歌欣赏与教学中的运用
水井水饮处 , 皆能歌柳词” 。古代如此 , 现代亦 如此 , 我国 以闻一 多、 徐志摩
这首诗歌的首章“ 轻轻的我 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 的招手”, 末
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 , 也很重视现代 诗歌 的音乐美。诗歌 的音 乐美是 章“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 的来” 重章叠 句, 构成 了诗 歌的主旋 律。这
3 / 4 X x × l x. X
轻 轻 的
I x x x I墨墨 x x
芷 如 我 轻 轻 地 来
我 走 了 ,
x _ xX x J x x — t x x 一 『 × x X J × 一 X “
我 轻 轻 地 招 手. 作 剐 西 天 的 云 彩。
中 国 古代 称 不 合 乐 的 为 “ 诗 ”, 合乐 的称 为 “ 歌” , 现 代 才统 称为 “ 诗 的一 潭 / 不是清泉 , 是 天 上 的 虹/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沉淀 着彩虹似 的梦。寻梦? 向青 草 更 青 处 漫 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放 歌 。 但 我 歌” 。“ 诗” 与“ 歌” 自古就是水 乳交融 , 不分 彼此 的, “ 诗” 即“ 歌”, “ 歌” 即 撑一 支长 篙 /
氛, 传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舒婷的《 致橡树 》, 诗歌 中的“ 你、 己、 曲、 仪、 雨、
起、 里、 意、 戟、 离、 息、 依、 里、 躯、 地” 的韵脚为 “ I ” 或“ d ” , 读音相似 , 发 音 显 得绵长、 细腻 、 清脆 , 恰 到 好 处 地 表 达 出 女 性特 有 的 柔 和 细 腻 的情 感 。 一 般 来说 , 抒 发 高 亢激 昂感 情 的诗 歌 , 常 常 使 用 响 亮 的 阳韵 ( 带鼻 音 的 韵 母 ) , 这 种 韵母 洪 厚 响 亮 ; 抒发优美 、 细腻 , 或悲怆 、 凄 楚 的情 感 的 诗 歌 , 多用 不 太 响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美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 特点,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
意象与象征
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 抽象概念,使诗歌寓意 深刻,引发读者思考
意象:通过具体形象表 现抽象情感,增强诗歌 的意境和感染力
比喻:用相似事物比喻 本体,使诗歌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 以人类特征,使诗歌更
加生动有趣
意境的营造
诗词的旋律
诗词的节奏感:通过平仄、韵脚等元素,使诗词具有节奏感。 诗词的音韵:通过押韵、谐音等手法,使诗词具有音韵美。 诗词的旋律:将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旋律。 诗词的吟唱:古代诗词常常被吟唱,通过吟唱的方式更能体现其音乐美。
诗词的节奏
节奏类型:古诗词中 常见的节奏类型有五 言、七言、绝句等, 每种节奏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稻壳学院
古代诗词的韵 律与音乐美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古 代 诗 词 的 韵 律 02 古 代 诗 词 的 音 乐 美 03 古 代 诗 词 的 创 作 技 巧 04 古 代 诗 词 的 鉴 赏 与 评 价 05 古 代 诗 词 的 影 响 与 传 承
01
古代诗词的韵律
章节副标题
平仄与韵脚
声调与音韵:如 何产生音乐美感
意境与氛围:通 过诗词传达出的 和谐氛围
语言与音乐:古 代诗词的音乐性 表现
03
古代诗词的创作技巧
章节副标题
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相似事物的比较, 突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 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 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 动作,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品析《沁园春 雪》中的音乐美
品析《沁园春雪》中的音乐美押韵、平仄、节奏、叠字、叠词、叠韵、双声、排比等都可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而《沁园春?雪》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上。
标签:语文;中学;课文;音乐;美感“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系列,从这个声音系列再生出意义。
”而文学与音乐的亲缘关系远不仅限于声音这一方面。
所谓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诗歌原本是用来吟唱的,它既有声韵,也有律,所以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押韵,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声韵美。
押韵、平仄、节奏、叠字、叠词、叠韵、双声、排比等都可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沁园春·雪》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节奏上。
1.押韵。
一首词,它本身就有押韵的详细要求,作为“沁园春”这个词牌,要求一韵到底,这就加强了诗歌的线脉和声律。
而且上片是四个平韵:“飘、滔、高、娆”,下片是五个平韵:“娇、腰、骚、雕、朝”,同一韵母有规律的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由它贯穿起来。
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加上押韵,读起来便有了回环之美,余音绕梁之趣。
2.平仄。
不同的词牌名所规定的平仄各不相同,但都有严格规定。
看词对平仄的严格要求,便可知其对诗歌音乐美的重要作用。
诗词的平仄这样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使音调和谐而有变化,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高低不同,错落有致。
朗读起来,如雨打芭蕉,让人感受到一种清脆悦耳、抑扬顿挫之美,收到和谐的音乐效果。
所以,在读中体会诗词平仄带来的音乐美感,其实真是一种享受。
3.节奏。
节奏,是诗歌语言获取音乐美的一个主要手段。
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音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主要由轻重高低的声音和一定时间内的间歇所形成。
而这节奏间的顿数也有一定的规律,每个顿数之间的时值相等,读起来就形成了节奏感。
但是诗的顿数的匀齐和声音的高低强弱都要与诗人的内在感情相一致,使我们可以从节奏上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古代诗歌中的音乐美与韵律感
古代诗歌中的音乐美与韵律感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乐美和韵律感。
古代诗人通过巧妙运用语言的节奏和音韵来塑造诗歌的音乐性,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诗歌中的音乐美与韵律感,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
一、音律之美古代诗歌中的音律之美是指其音节的组织和排列方式,在朗朗诵读中产生一种韵味悠远的美感。
在古代,诗歌的朗诵多以吟唱的形式呈现,音律之美对于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音律之美体现在句子的起伏有致上。
古代诗歌中的语言特点是“叠韵”和“平仄”的运用。
叠韵即同一句子或同一篇诗中出现相同的韵母,使诗歌听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而平仄则指古代诗歌中的音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声调平缓的韵脚,仄声则指声调高亢的韵脚。
通过合理运用平仄,使诗歌的音乐感更加鲜明,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起伏变化和平仄的运用,使诗句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其次,音律之美还体现在诗句的长短节奏上。
古代诗歌通常采用五言或七言的格律,这种规定的字数限制使得诗句的节奏更加平衡。
五言绝句的字数限制为20个字,七言绝句的字数限制为28个字,因此诗句中的字数分配更加紧凑,通过字数的有机组合,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突出,呈现出一种韵律美。
例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每句都严格控制在五言绝句的字数限制内,使整首诗显得紧凑而有力,仿佛一段音乐乐章,引人入胜。
二、韵律感的表现古代诗歌中的韵律感是指运用韵脚和押韵手法,使诗歌具有一种节奏鲜明的美感。
韵律感既体现在诗句层面上,也体现在整篇诗歌的结构上。
首先,在诗歌句子层面上,韵律感通过韵脚的运用达到。
韵脚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节,在古代诗歌中通常采用押韵的手法,使同一韵脚出现在不同诗句中,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味。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犹如音乐的旋律,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意象呈现,让人触动心灵深处的共鸣。
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诗词的格律、韵脚、音乐演绎等方面探讨诗词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一、格律的音乐之美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格律规则。
格律的优美与音乐的和谐息息相关。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五言绝句的格律规律严谨,字数适中,能够充分展现诗人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规律的格律使诗词具备了一种节奏感,如同音乐中的节拍,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思想的跃动和情感的洗礼,带来一种奇妙的听觉享受。
二、韵脚的音乐之美诗词的韵脚是诗句中出现的相同音韵结尾,也是诗词中的一种重要的韵律元素。
这种音韵的重复和呼应给诗词赋予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好了”两个词都有“了”字,这种音韵的呼应使诗句更加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旋律般的美感。
这种韵脚的音乐之美不仅仅在于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将情感与意境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诗词与音乐之美的结合并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格律和韵脚上,还可以通过音乐的演绎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中的意境。
比如,古筝演奏家可以通过演奏技巧与表情细腻地演绎出诗词中的意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词的内涵。
这种音乐演绎的音乐之美让人们在欣赏诗词时,既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又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体验到更为丰富的美感。
总之,诗词的韵律与音乐的美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
诗词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性;音乐演绎则可以更加细腻地表达诗词的意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也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得以传承与发扬。
让我们一同欣赏诗词的韵律与音乐之美,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怎样欣赏诗歌
怎样欣赏诗歌顾名思义,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趣味。
当一支支动听的乐曲响起时,我们忍不住要欣赏一番;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打开时,我们也会忍不住要欣赏,那么当一首首诗歌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又怎样去欣赏呢?现在我简单的谈谈我的欣赏诗歌方法:1、用“美”去欣赏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提出的三美诗歌评价标准,非常有价值。
三美就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先看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答有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韵律整齐,如行云流水,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人犹如仙宫,犹听仙乐。
从绘画的角度看,这又是一幅仙人下凡图,既有白云、波涛,又有翠绿,既有天仙女子,又有满天红霞,歌、情、景、色重重交织,真的是诗中有画,读后浮想联翩,令人叹为观止。
2、用“心”去赏析诗言志,很多诗歌讲的是自然,谈的是山水,其实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心灵的独白,用心赏诗往往能找到诗歌的思想和灵魂所在。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
于是,他就借写山水景物,借歌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忧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陛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地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
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得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时分不开的。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其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来打动人心。
音乐性和韵律美是诗歌的灵魂,它们使诗歌得以超越字面意义,让读者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影响。
首先,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就像音乐一样,诗歌通过节奏、音调和声音的起伏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着明显的音乐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感觉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旋律,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同的情感体验。
其次,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韵律美通过诗句的押韵、节奏和重复等手法产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押韵的诗句使整首诗歌更加优雅动人,使读者对其中的情感产生更深的共鸣。
此外,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和韵律美也间接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诗人通过音乐性和韵律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诗歌中所包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例如,杨无咎的《游子吟》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些重复的词句和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诗歌中的离愁别绪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体验到诗人心灵的共振。
此外,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对诗歌的朗诵和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诗人适当运用音乐性和韵律美的元素时,诗歌不仅可以在纸上产生美感,更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带给读者更为直接和强烈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诗句在朗诵时,音律优美,带有一种旋律感,使听者更加容易被打动和共鸣。
综上所述,音乐性与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通过音乐性的起伏和节奏感,还是通过押韵和重复的手法,它们都使诗歌更加优雅动人,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使诗歌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诗词中的音乐之美
诗词中的音乐之美音乐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
而诗词,则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意象,赋予了音乐以更深层次的美感。
诗词中的音乐之美,有着令人陶醉的力量。
回首过去,我们走进先秦时期,那时的诗词还未分家于散文。
《诗经》中的《国风》、《周南》等篇章,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对自然、爱情和生活的感悟。
其中的音韵以及内在的韵律,与音乐真可谓如影随行。
歌唱出的旋律,将文字与音符的结合演绎得淋漓尽致,如同一把催人泪下的琴弦,触动人们心灵的深处。
而进入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许多以音乐为主题的诗作。
李白在《秋风辞》中描绘了塞上边烽火连天的壮丽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音律,告诉读者塞上的秋风,不仅在呼啸中吹拂着人们的衣襟,更是用深情的低音吹奏着一曲曲悲壮的乐章。
而宋代的辛弃疾则以豪放的个性和豪情的诗作闻名于世。
他在《破幽梦》中,以饱含激情的文字,将战乱年代所带来的悲壮与坚强谱写成了一曲曲醇厚的音乐。
这首诗的音乐性极强,读来给人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旋律美感。
近现代的诗人,更是对音乐与诗意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陈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音乐正是催化剂,使文字和情感相辅相成,相互增强。
由此可见,诗词中的音乐之美在不同的时代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诗词中的音乐之美并不仅仅体现在其整体的韵律上,它还体现在每一个字词之间的音韵默契。
中文诗词中的古体字,让读者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字与字之间的韵律相似,使得整篇诗作读起来如同一首悠扬动听的音乐。
这种音乐性的表现方式,给人以舒缓、轻松的感受,好似在音符的环绕中漫步,身心愉悦。
不仅韵律和音韵赋予诗词以音乐之美,诗词中的意象与音乐的融合也令人叹为观止。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用音乐与梦境的联想,将一种悠游虚幻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到这首词时,仿佛听到了琴弦的轻拨声和深思熟虑的呢喃,让人陶醉其中。
诗词中的音乐之美,是一种独特的内涵和形式融合的艺术。
《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美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美赏析朱雪洁(合江林业管理局职工中专,黑龙江汤原)摘要:《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一首较为平常的七言绝句,但它却集中体现了王维“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特色。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诗的韵律上均能体现“诗歌美”,因而才能谱成《阳关三叠》的送行乐曲,传唱至今,历久不衰。
关键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音乐美《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集中体现了王维“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特色。
首先我们从诗的内容来分析。
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具体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时间是清晨,地点是渭城客舍,自然环境是客舍周围绿柳成行,经过清晨的一场小雨的冲刷,客舍清新,绿柳更浓,连西去西安的驿道也因小雨的轻润显得洁净、清爽,纤尘不扬。
晨雨过后,万里晴空,既清洁了自然环境,又昭示了一天的晴朗。
晴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翠绿的杨柳、青青的客舍等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出行图。
这两句诗,简简单单十四字,从表面.上看全是状物写景,无一字道别情,细细品味又无一字不着情。
其一,从“送”处想。
仿佛大自然也知道故人元二清晨使安西,因此极尽其能事,为出行主人公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出行环境。
往日渭城车马交驰,路上尘土飞扬,客舍、杨柳均为灰尘所蒙,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色。
而一场晨雨,西去的驿道更是纤尘皆去,有利行人。
这一切好像在告诉人们自然景物也在抖擞精神恢复其自然清新的本来面貌,欢送这位即将西去的尊贵客人。
其二,从“别”处看,客人之别必生恋意;朝雨有情天留客,客舍有情挥尘去,绿柳有情换新装,往日不洁,绿柳蒙尘,客人不耐久待;今日清新革面,换留佳宾。
天有情,屋有情,树亦有情。
连自然景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交情莫逆的抒情主人呢?只不过诗人是把心中情寄寓自然景,借景抒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所以作者所抒之情,只是借助“朝雨”“轻尘”“青青”“新”等轻柔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来,使其诗具有了“歌”的韵味和特点。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浅谈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徐志摩的诗歌运用语言特征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愫,不仅有独特的情怀,而且有自己特有的音乐美。
他的诗歌以韵脚写就,像把字组出音乐般地流淌在诗句间,古风现实、写意抒情以及内容范围极具象性,皆有音乐美的存在。
徐志摩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他选用的古典诗词韵脚;二是他特有的口吻;三是他运用双关,引出更多关联;四是他对自然环境进行比喻象征;五是他运用押韵抒情,向外拓展情怀。
比如《忆江南》,此诗歌以四言绝句、传统韵脚写就,表达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悲淡,使诗句声情并茂,宛如一曲抒情歌唱;此外,《归去来兮辞》中引用春天的特征,抒发对乡里人的思乡之情,也可以看到徐志摩的音乐美的运用。
徐志摩的诗歌以音乐般的美,表现了他的情怀和心情,为后人演绎出传奇般的诗歌音乐,使人受益无穷。
大珠小珠落玉盘 此时无声胜有声——谈谈《琵琶行》琵琶声描写的音乐美
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谈谈《琵琶行》琵琶声描写的音乐美《琵琶行》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其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更是作者在诗中展示了精湛的音乐美,为后人描写音乐提供了范例。
一、形象美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性,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觉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但众所周知,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语言来表达是需要很高水平,花较大的功夫的。
那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音乐的形象美的呢?为了再现那动人的琵琶声,白居易在诗中用一连串生动新鲜的比喻使语言具有听觉感、形象性,使欣赏者凭着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使欣赏者在审美愉悦中体味音韵美。
我们不妨看看第二诗段中描写琵琶声变化过程的一些句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写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写出弦音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交错拨动粗弦细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间关莺语花底滑”,用黄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幽咽泉流水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银瓶乍泼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用银瓶乍裂、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的声音、比喻说去中间休止后的骤响,似千军万马驰骋,突出琵琶声的激越雄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于人心动之时戛然而止。
这些接连不断的比喻,新鲜、贴切、动人,能使读者体会到激扬、幽抑、喜乐、哀愁等情绪。
在诗人的笔下,音乐不正是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可感形象吗?二、音韵美音韵美是指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能体现音乐的韵律。
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
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
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诗词歌曲演唱会感受诗词和音乐的结合之美
诗词歌曲演唱会感受诗词和音乐的结合之美在一个温暖的夏日夜晚,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诗词歌曲演唱会。
这场演唱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妙的感受。
演唱会的开场令我心旷神怡。
一曲古筝独奏悠然而动听,仿佛仙境中的清泉流淌。
古筝的悠扬旋律让人完全沉浸在一种纷繁的画面之中,这画面仿佛是将传统的文人雅士们引向深山幽谷的山林之间,让人亲历了古人心境与风韵。
而在这美妙的旋律中,一位歌手走上了舞台,她将一首名为《采薇》的古韵诗词娓娓道来。
音乐与诗词的融合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时空。
接下来,是一首蔡琴的《有个美丽的地方》。
这首歌曲将诗词与当代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音乐中蕴含着浓厚的古风气息,而歌词则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见解。
当歌声响起时,观众们无不被歌手深情的演唱所感动,似乎感受到了诗词与音乐带给人们的力量。
在演唱会的中段,又出现了一段完美的诗词与音乐的协奏曲。
这次是一位乐手演奏古琴,他将以诗词为灵感的曲子交流给了观众。
只见他熟练地弹奏,时而凝思,时而激昂,诗词的韵律在古琴的和弦间流转。
观众们沉静地倾听着,仿佛身临古人墨香的书室中,融入了那段旋律与意境。
随后,现代流行歌曲也在演唱会中得到了展示。
歌手们以古韵之词为歌曲填词,音乐编曲中也融入了传统乐器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这种结合打破了传统观念对音乐的定义,让人们能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与音乐的激情。
演唱会的高潮部分是一位歌手带来了一首《青玉案·元夕》,这首歌曲是将著名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与古曲《元宵佳节》结合而成。
歌手深情演绎了这首诗词之歌,旋律优美,在耳畔流转。
我被歌手完美的演绎所感染,仿佛亲历了那个美丽的元夕之夜,感受到了古代文人们对生活热爱和追求的心声。
整场演唱会以一首《夜雨寄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首诗由李商隐创作,通过歌手真挚的演唱,将李商隐对离别思念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品味: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文字的组合,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浪漫的韵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品味诗歌并感受它的美和情感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诗歌的美:韵律与抒情融合的艺术诗歌的美在于它所独有的韵律和抒情的融合。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能给诗歌增添生命力和节奏感。
当我们读诗时,感受到的是诗句中诗人对音乐的处理和节奏的律动。
这种律动,有时恢弘而庄严,有时轻盈而欢快,正是韵律的奇妙之处。
抒情是诗歌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人以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酝酿成琅琅文字。
当我们读到那些描绘自然风景、表达爱情、倾诉心声的诗句时,内心也会被这种深情所触动,沉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
二、诗歌的情感:温暖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诗人情感的宣泄和寄托。
当我们读到那些流淌着无尽思绪的诗句时,似乎也能倾听到诗人内心的疾苦和渴望。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诗歌的情感不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更能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
在迷茫和孤独的时刻,诗歌的抚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那些描写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诗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和美好。
三、如何品味诗歌: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品味诗歌的过程,是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心境转变。
我们需要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诗歌传递的美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品味诗歌。
首先,我们应该读懂诗歌的文字和意境。
在阅读诗歌时,不要急于一目十行,而是要仔细品读每一个字句,体会诗人的用心与意境。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阅读。
不同的人对于诗歌的品味可能有所偏好,所以更要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诗歌进行品读。
只有真正喜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简析《雨巷》的音乐美
简析《雨巷》的音乐美
12级汉语言2班潘宁
学号:1205010078 《雨巷》是我最欣赏的诗歌之一,它在表现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象征美,音乐美四个方面都有独特之处,特别是在音乐美方面,更是受到了“音乐高于一切”的思想,将诗歌的音乐美发挥的恰到好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与音乐的联系和影响。
1.诗歌的韵律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的韵脚都落在韵母“ang”上,如“巷、娘、芳、徨…”等。
且每节诗都会有两到三次的押韵,非常有规律的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律。
另外,我们发现诗中反复出现以“ou”和“ang”、“u”和“ang”、“an”和“ang”为韵母而组合的词,如“雨巷、姑娘、惆怅、眼光”。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本身读起来就很悦耳,很有音乐之感,加之,作者让这些词在诗中反复的出现,且都出现在句末,这样就使诗歌处于一个悦耳的音响效果下,使这种声音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从而形成一种回荡的旋律,使诗歌更加流畅,富有韵律。
2.诗歌的节奏
整首诗每节油六行,而每节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且句子都较短,自然形成一种节奏,而且诗中每句都有停顿的字眼,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一句三顿的节奏让诗歌充满律动感,达到了音乐的舒缓悠扬,营造一种曲停情未了的感觉。
3.诗歌中段与句的重复,就像音乐中高潮部分的重复一样,让读者记住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更加符合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要求。
而诗歌首尾段的重复互相呼应,更加像音乐中一章节的结束。
汉语诗歌音乐美
浅谈汉语诗歌的音乐美一些汉语诗歌之所以被传诵多年,经久不衰,除了隽永的意蕴之外,还在于诗歌中的美学元素。
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曾经指出:“夫音律所使,本于人声也。
”诗乐共生,这是对于诗歌和音乐起源的描述。
本文中,笔者着重对诗歌中的音乐美进行分析,探究诗歌中音乐美的构成因素和表现形式。
一、节奏美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它的节奏美主要体现在押韵和句内节拍上。
(一)押韵诗歌历来是讲究押韵的,我们常见的绝句一般第一、二、四句押同一个韵,而律诗则二、四、六、八句押同一个韵最为常见,这些音韵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就构成了韵脚。
韵脚把诗歌完美地贯穿起来,组织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让人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和谐动听,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二)句内节拍诗歌中的平仄结构是有规律的,这些不同平仄关系的字词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定的抑扬顿挫,也自然形成了诗句内的停顿,这些停顿也使诗歌具有节奏美。
众所周知,诗歌融多种感情于一体,如抒情性、形象性、凝练性、音乐性等,而语言是否凝练或具有音乐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内节奏是否鲜明。
林庚先生揭示了句内节奏的一个重要规律——半逗律,他指出,“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我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
这样的规律和节拍形成了诗歌的节奏美。
二、音调美乐曲由不同声音组成,这些声音组成了音调的变化。
诗歌由不同字词组成,这些字词的声音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音调。
音调美的基本规律就是多样的统一。
就多样而言,汉语有多个生母和韵母,加上四声、轻声、儿化等语调变化,这样形成的音节组合就非常壮观了。
在押韵和句内节拍之外,音调美同样是诗歌音乐美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存在。
而就整首诗歌的音调而言,它是由一首诗歌音节的整体关系体现出来的,或劲急,或轻缓,或低沉,或明快,不一而足。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
三美鉴赏现代诗歌一、引言在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下,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
其中,徐志摩、闻一多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笔法、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而在这些经典作品中,“三美理论”的运用,更是为诗歌的艺术价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鉴赏三位著名诗人的现代诗歌,探寻其美学价值。
二、三美理论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先生在《诗经》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他强调诗歌的美学特征应该包括形式美、音乐美和意境美。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形式美:诗歌的形式应该简洁、整齐、有节奏感,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2.音乐美:诗歌应该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3.意境美:诗歌的意境要深远、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三、鉴赏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形式上,诗句整齐、有节奏感;音乐美方面,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金柳、艳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柔美、浪漫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2.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身旁,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这首诗以江南小巷为背景,通过营造阴雨、油纸伞等意象,展现了一种哀婉、迷离的情感氛围。
形式上,诗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音乐美方面,诗歌采用了双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具韵律感;意境美方面,诗人通过描绘姑娘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深沉和复杂。
3.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用诗歌传达音乐之美——《琵琶行》赏读
文学WENXUE2017.11——《琵琶行》赏读四川音乐学院王雪梅《琵琶行》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叙事长诗描述了浔阳江头的一段奇遇,抒发了作者与琵琶女同命相怜的情怀。
诗中对琵琶声和诗人听琵琶后的心理感受的描述,具有绘声绘色、入情入理的表现效果。
尤其是对琵琶声音的描摹,让人感觉音犹在耳,产生无穷想象。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白居易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与同时期李颀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同,《琵琶行》不仅描写了音乐给人的感受,还从音乐联想到演奏者的身世,从演奏者的身世又联想到诗人自己的际遇。
在音乐描写中,白居易抓住音乐意境、音乐内容和倾听者感触,将音乐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一、《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美《琵琶行》中的音乐意境美,主要通过琵琶的演奏和发出的声音表现。
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句就准确地将琵琶大小弦不同的音色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且将弹奏特征也体现出来:大弦在弹奏时讲究快,所以声音像急雨;而小弦讲究轻而缓,因而音色变成私语一样温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将大小弦混弹产生的音乐效果表现出来,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给人以生动的联想,表现出琴声忽沉重忽轻柔。
读者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比喻,可以想象出演奏者技巧熟练,手指又快又准。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描写的是琵琶声中的“涩”和“滑”两种意境。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两句是补充上面琵琶声的“涩”感。
以上几句是琵琶曲的开始部分,“凝绝不通声暂歇”写出琴声由强减弱。
在这短暂的停留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给人遐想。
紧接着乐曲又转为高潮部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突然由无声变成高声,仿佛是银瓶破裂的尖锐声伴着水浆猛然倾泻而出的声音,一下由开始的细腻转为粗犷。
而“铁骑突出”更是将琵琶曲推向高潮,给人以慷慨激昂的感觉。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述的是琵琶曲的结尾,在高昂之后,弹琵琶者开始结束演奏,突然像裂帛一样低鸣之后,戛然而止。
诗歌中的韵律与音乐美
诗歌中的韵律与音乐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和表达思想来打动读者。
韵律和音乐美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诗歌中的韵律与音乐美,以及它们对诗歌作品带来的影响。
一、韵律的重要性在诗歌中,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排列与重复,以及诗句之间音节的对应关系。
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强诗句的美感,使文字更加流畅和富有节奏感。
正如音乐中的旋律,韵律在诗歌中创造出一种醉人的心灵共鸣。
韵律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诗词的记忆性。
读者通过韵律的重复和变化,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诗句,进而体验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两句诗通过重复的“行”和“声”创造了明显的韵律,使整首诗既富有节奏感又容易被人们记忆。
其次,韵律的运用有助于突出诗人情感的表达。
通过适当的押韵和排比,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凝练和深刻。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动人的景色与内心的忧愁相融合,通过韵律的呼应,增强了诗句所表达的悲凉之情。
韵律的运用还能够提升诗歌的音乐美。
正如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美妙动人的音乐作品,诗歌中的韵律也能使诗词具备一种和谐、优美和感人的音乐性。
通过对音节的排列和声调的把握,诗人在诗歌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使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二、音乐美的表现形式音乐美是通过声音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美感,在诗歌中,音乐美主要通过韵律、音调和声音的连贯性等方面来实现。
首先,韵律的运用是诗歌中体现音乐美的重要手法。
通过押韵和韵脚的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一种旋律感,使诗句更加流畅和优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押韵和韵脚的运用,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悠扬的音乐美。
其次,音调的运用对于创造音乐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音调能够打破诗句之间的平板,使诗句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音调的变化,使整首诗词如同行军的鼓点和凄凉的雁声,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简析 3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 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 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 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 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 (“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 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 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 水草、星辉、夏虫。
康桥的景物
轻轻挥别云彩 金柳 水草 浮藻
呼 应
星辉
夏虫 悄悄的走
5、撑篙漫溯寻梦图 1、挥手作别云彩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7、招手惜别云彩图
5感情达到高潮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3更加欢喜和眷恋 2欢喜和眷恋
但我不能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康河的柔波里,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建筑美—— 音乐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 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鉴 赏 要 点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1、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
复沓。 2、语言清新流畅,不露雕琢痕迹。
3、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 动,如流水般自然淌出。
6情绪低落
1难舍难分
7难舍难分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7难舍难分
招手惜别云彩图
结构全解:
第一部分 (1)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来了 轻轻的我招手 河畔上的金柳 泛舟康桥 离愁别绪 依恋母校 作别母校 生离愁
作品简析 2
于是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 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 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 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接下去二、三、四节,直接 描写了康桥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 体感受和留恋。“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 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 (河,指流过剑桥大学的康河。徐志摩称: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 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英国· 伦敦
剑桥大学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 美 志 的 摩 一 条 水
, !
______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
别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省海宁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河 畔( 青 荇( 揉 碎( 长 篙( 斑 斓(
作品简析 5
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 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 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 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 复杂感情。
作品简析 6
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 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 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 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 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 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 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 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 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再 别 康 桥
第二部分
(2-6)
软泥上的青荇
榆阴下的一潭
来寻梦
悄悄的我走了
第三部分 (7) 悄悄的我来了 悄悄离去 心忧伤
我挥一挥衣袖
诗作大意
这首诗的最大成就在于它的艺术美、意境 美。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在诗中,诗 人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 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 。 它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 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在 六七字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 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作品简析 1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 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 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 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 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 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 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 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
pàn xì ng róu gāo lán
) ) ) ) )
荡 漾( yàng ) 榆 阴( yú ) 浮 藻( zǎo ) 漫 溯( sù ) 笙 箫(shēng xiāo
)
轻轻的我走了, 那榆荫下的一潭, 正如我轻轻的来。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我轻轻地招手, 揉碎在浮藻间, 作别西天的云彩。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寻梦?撑一支船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3、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主题。
4、了解现代派诗歌的语言特点。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 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年 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本诗作于1928年11月作者自英伦乘船 返国途中。由于这是作者旧地重游,重 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 在地—康桥于是诗人缅怀起昔日畅游康河的情景:“撑一 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星辉”,在 星空中“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 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 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 (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 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 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 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