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及导向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导向路径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了明显进展。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核心与标志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导向路径
借助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大学生是否合法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以达到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影响某一政策的制定或改变政治决策、监督决策而实施的政治运行过程”。[1]它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参与主体的群体性
由于网络的超链接性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很容易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政治立场、政治理想和政治价值观,即“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
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
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2]”
2.内容、渠道的多样性
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论坛、个人网页、政府网站、个人博客、bbs论坛、电子公告牌等渠道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意愿,发布政治信息、政治评论等。从参与的内容来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涉及贫富分化、腐败、两岸关系、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
3.参与身份的虚拟性、参与空间的自由性
基于个人隐私保障的需要,互联网没有设定有效身份鉴别功能,
网民可用一组代码、一个昵称等角色符号作为自己身份的标识,所以,互联网对于公民个人隐私具有很强的保护功能,能掩盖网民的
真实身份。同时,网络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信息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参与空间,使大学生能平等
自由地发表观点,获取政治信息。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导向路径
1.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知识和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观
网络政治参与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知识。网络政治参与者不仅要掌握有关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知识,还要对现有的政治理论有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知识的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政治判断、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观和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政治参与观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国家观、政党观、民主观、法制观、权力观、
利益观、民族观、公民观和价值观等等方面;而政治参与意识教育内容,则应包括民主意识、人权意识、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民族意识、群众意识、全球意识等。只有让大学生掌握这些科学的政治参与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政治参与中自觉按政治发展规律办事,对各种政治问题、政治现象进行理性地思考,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从容稳定地进行政治参与。
2.加强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各高校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教育,大力倡导并促使大学生知行统一,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把了解、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内化、外化、升华为自觉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政治参与型人格。
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践的渠道,建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网站,正面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如国内一些高校建立的“红色网站”、“红旗在线”、“觉悟网”等主题网站、网页,成为大学生十分喜爱的网络政治参与阵地。其次,要加强电子政府建设,为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提供直接而宽广的平台。目前,我国许多政府网站内容空泛,更新慢,动态信息少,网页设计比较单一。因此,要大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利用政府网站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指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第三,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时准确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
生的思想态,发现并及时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政治参与动中的问题,监控、收集、分析校园网络的政治信息,同时对那些错误的不良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护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规范运行。
3.加强网络政治参与伦理和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文化环境
一方面,要确立系统全面的网络伦理道德规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行为中能够自觉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妨碍和侵害公众的权益和自由。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增强他们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识别能力,提高他们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意识和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网络道德观,使大学生最终做到自警慎独,杜绝不文明不道德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用网络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遏制、约束政治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现象和不良信息的泛滥,培育大学生民主法治精神。制定网络法律法规时要对网络资源管理、信息服务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网络的功能利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并注意内容的针对性、准确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网络法律法规要体现效力的强制性和激励性,在制裁网络不法行为的同时,又要保障公民正常的网络政治参与的自由和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209-210.
[2][美]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