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当代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多种范式及启示

当代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多种范式及启示

当代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多种范式及启示李海峰[提要]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人类学存在五大范式,分别是进化论范式、哲学人类学范式、历史人类学范式、文化人类学范式和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范式。

进化论范式、哲学人类学范式专注于教育的普遍性,历史人类学范式、文化人类学范式和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范式则强调教育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综合使用五种范式对于调和教育研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人类学主要是单一的文化人类学范式,难以全面处理教育研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

因此,认识、理解和运用教育人类学的多种范式对我国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五大范式;普遍性与特殊性;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21)02—0206—07作者简介:李海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基础部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比较教育。

重庆荣昌402460—、问题提出自托马斯•库恩(T.Kuhn)提出“范式”概念以来,范式成为学科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库恩认为,“范式是一个特定社团的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1](P147)o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范式”定义为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有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⑵从范式出发,我国学者楚江亭、李廷洲认为,在我国教育学研究中产生了“思辨研究范式”“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的萌芽。

⑶美国教育人类学学者丹增(Denzin)指出,质性研究范式源自人类学的民族志。

⑷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总体上属于西方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传统,以及在其指导下的民族志研究⑸。

不过,无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还是民族志,都具有文化人类学范式的典型特征。

此外,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概念被赋予本体论意义,文化人类学是围绕文化展开研究⑻。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当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中,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生掌握这些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世界。

然而,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复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非易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时,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引入课程,例如介绍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项目,如马林诺夫斯基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研究,或者米德对萨摩亚青少年的研究。

这些真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象。

比如,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在某些社区中,人们更倾向于集体活动,而在其他社区中,个人主义更为盛行?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对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就需要系统地传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

这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设计是研究的基础,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定性研究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丰富的资料;定量研究则侧重于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常见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实验等;混合研究则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以更全面地回答研究问题。

数据收集方法是研究的关键环节。

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如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

书斋与田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与技术

书斋与田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方法与技术
( 一)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 论 的 核 心 观 点 认 为,人 类 文 化 的 发 展同生物 的 进 化 一 样,都 是 由 低 级 到 高 级,由 蒙 昧、野蛮到 向 文 明 进 化 的 过 程。 进 化 论 分 为 古 典 进化论和新 进 化 论。古 典 进 化 论 的 两 个 代 表 人 物,一个 是 英 国 的 人 类 学 家 泰 勒 ( Edward Burnett Tylor) ; 一 个 是 美 国 的 人 类 学 家 摩 尔 根 ( Lewis Henry Morgan) 。摩尔根对我们整个中国的高校政 治思想教育 影 响 很 大,因 为 马 克 思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六个时期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 会、社 会 主 义 社 会、共 产 主 义 社 会,就 是借鉴了摩尔根的人类学思想中关于人类发展的 学说。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视为一个进化过 程,并将其 划 分 为 蒙 昧、野 蛮、文 明 三 个 阶 段。 欧 洲人属于处 在 人 类 进 化 的 文 明 阶 段,其 他 民 族 是 处在进化的蒙昧阶段或是野蛮阶 段。[1] 这 个 理 论 为种族优劣论奠定了理论依据。 进化论发展到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受到 了人类学界的批判。于是在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以后就开始 出 现 了 新 进 化 论,而 近 年 来 随 着 分 子 人类学和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进 化 论 也 有 一 些 发 展。新 进 化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是 怀 特 ( Leslie Alvin White) 和斯图尔德( Julian Haynes Steward) 。其理 论观点主要是怀特的能量理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 进化论。早期 古 典 进 化 论 是 一 个 单 线 进 化 论,即 人类文化经 过 较 长 时 间 的 发 展 后 会 产 生 变 化,较 “原始的”文化 阶 段 往 往 会 被 较“进 步 的 ”文 化 阶 段所取代,每 个 民 族 都 要 经 历 这 些 阶 段。 发 展 到 新进化论后,对 社 会 进 化 不 再 秉 持 单 线 进 化 的 观 点,而是讲多线进化。多线进化论认为,文化的进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人类学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科领域,它结合了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方式。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师生关系、教育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人类学是教育学和人类学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

教育人类学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观念、价值观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对不同文化中教育实践的观察和比较,探索教育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1. 教育制度:教育人类学关注各个文化中的教育制度,研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结构、学校管理模式等。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制度间的差异和共性,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2. 学校文化:教育人类学研究学校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探究学校的价值观、信念、习俗、规范等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学校文化,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优化学校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师生关系:教育人类学研究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

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学习成效和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改善师生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教育技术:教育人类学探讨教育技术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和影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技术的跨文化应用,可以为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育人类学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人类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下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的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和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其次,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路径,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人类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

人类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

人类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教育现象。

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人类学视角进行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教育价值观念以及教育实践。

通过教育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教育差异,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进。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深深嵌入到了人类文化中。

人类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教育实践,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因素。

因此,教育研究对于人类学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方法1. 文化比较分析法在人类学视角下,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来研究教育现象。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教育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 人类学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地调研和久居田野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人类学家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参与者的行为、观念和经验。

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真实、深入的教育数据,为教育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3. 人类学符号学分析法人类学符号学研究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教育研究中,人类学家可以通过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探讨教育中存在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例如,人们通过仪式、礼仪、校园文化等方式来传递教育信息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三、人类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范围1. 跨文化教育比较研究人类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从而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

人类学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学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学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学方法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深入实地观察、参与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

在教育研究中,人类学方法可以提供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的途径。

人类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与教育:人类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和观念,探讨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 学习与认知:通过人类学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认知特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

3. 教育政策与实践:人类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和实践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 跨文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学方法有助于研究跨文化教育的需求和挑战,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5. 教育公平:人类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在教育机会、资源分配和成就方面的差异,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在教育研究中应用人类学方法需要研究者深入实地,与研究对象建立密切的联系,尊重他们的文化和观点。

通过参与观察、访谈和文档分析等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本质。

总之,人类学方法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文化背景的途径,有助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人种志概述


人种志的主要创新在于:它将先前主要是由业余 学者或其他人员在非西方社会中进行的资料收集 活动,以及由从事学术理论研究的专业人类学者 在摇椅上进行的理论建构和分析活动,整合成一 个整体化的学术与专业实践。 人种志的研究过程:研究人员有较长的时间与被 研究者共同生活,在参与其活动中周密的观察、 记录、参与异文化群体的生活,获得对研究对象 的认识和直接资料。然后详尽地描述、说明所观 察到的现象和文化。人类学家把基于社会文化整 体的观点写成的专著或研究报告称为“人种志”。
2 、课堂人种志中的“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核心方法。 课堂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观察对象活 动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达到从内部进行考察 探究这些活动的发展和内在含义。 “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 课堂参与观察要积累三大类材料: 1)有关学校文化与制度的整貌概况。 2)研究者观察到的课堂的真实记录,这是一种“课堂生活 的非思索性素材”,它实际上就是研究者的课堂观察笔记。。 3)以系列的课堂志说明,以及对被研究学校教师的叙说风 格、典型的口语表述、教学模式等的说明。
学校课堂人种志概述



从学科属性看,”教育人种志”是一种以 参与观察和整体性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描 述性的研究方法,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第 一个层次,即收集和分析材料. 把人种志引入课堂,将课堂教育现场作为 获得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的”田野”, 或”场域”,即开展课堂人种志研究. 课堂人种志就是研究者在课堂中作研究, 而非研究课堂本身.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课堂人种志的研究已成 为教育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主要的研究 方法,形成了课堂人种志研究的学科技术和研究 特征: 基于课例的叙事风格、研究者的参与观察和 与角色定位,被研究者的共性与个性、课堂日志 的记录与整理、当事人的观念的表述、课堂本土 知识与术语的润饰,具体素材的推知、被研究者 的概念和言论的注释等。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对课堂进行科学研究与人 文研究共同使用的方法,课堂研究因为有了课堂 人种志的研究方法,正在迈向一种回归教学生活 “实事本身”的“深描”的实证研究之路。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旨在深入理解教育现象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还探究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共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运用特定的研究方法,并从独特的文化视角来审视教育。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深入到特定的教育场景中,如学校、社区、家庭等,通过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种方法能够让研究者亲身感受教育实践的真实情况,了解教育参与者的想法、态度和行为。

例如,研究者可以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里,与师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他们交流关于教育的期望和困惑。

2、民族志研究民族志研究是对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或社区进行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在教育人类学中,民族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实践方式。

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参与,记录下该文化群体中的教育制度、教育习俗、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比如,对某个原始部落的教育传承方式进行民族志研究,揭示其独特的教育智慧和文化内涵。

3、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详细研究,可以揭示出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一个典型的案例可能是某个学校在推进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其他类似情况提供借鉴和启示。

4、比较研究法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制度,有助于发现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文化差异。

比较研究可以是横向的,即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也可以是纵向的,即对同一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效果,或者比较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变革。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旨在深入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和个体因素。

这门学科不仅关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注重探究教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为了实现这些研究目标,教育人类学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教育问题。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教育人类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深入到特定的教育场所,如学校、社区、家庭等,通过参与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要尽可能融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得真实、深入的信息。

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访谈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和期望,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民族志研究法民族志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的全面描述和分析。

在教育人类学中,民族志研究法通常用于描绘某个教育社区或学校的文化生态,包括其价值观、信仰、规范、习俗等。

通过民族志的撰写,研究者可以呈现出教育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比如,研究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民族志可以详细记录该地区的语言、宗教、传统知识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如何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或冲突。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将不同文化或教育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共性和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例如,可以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比较不同民族或种族的教育成就和教育机会。

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对个别教育现象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揭示其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策略。

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是一所学校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研究者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剖析,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教育学专业是研究人类教育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人类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期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

一、文化理解方法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中,文化理解方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产物,也是教育的重要背景因素。

文化理解方法强调通过对目标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来把握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差异和变异,从而将文化因素融入到教育过程中。

以此,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目标文化,提供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教育内容。

二、参与观察方法参与观察方法是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亲身参与到教育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参与教育活动,了解和解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

通过与教育者、学生以及其他教育相关人员的互动,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动态变化和内在机制,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改善实践。

三、访谈与调查方法访谈与调查方法是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与教育相关人士的交流和对话,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获取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和调查的方式了解不同教育参与者的观点、态度和经验,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深度的研究成果。

四、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在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现象,研究者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提取出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原则。

比较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教育交流与借鉴。

总结: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文化理解方法、参与观察方法、访谈与调查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方法是其中四种重要方式。

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新-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 精品

最新-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 精品

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一、人类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检视人类学独特的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人类学的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其文化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其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一人类学的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虽然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的角度各异,但人无疑是人类学和教育学共同的核心课题教育学注重人的发展,而人类学特别是哲学人类学派善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的本质,其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

人类学关于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人类学家在思考人的本质问题时,将人与动物进行了区分,认为动物的各器官大多是指向并适应于一定的生存环境的,如蝙蝠的声呐系统、蚊子的定位系统等,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动物的这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规定了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固定行为样式。

而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则是未特定化的,这使得人缺乏动物那种能适应环境的特定本能。

但同时,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匮乏也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人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来补偿这种先天不足。

由此,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是开放的,原来具有否定意味的未特定化就变成了具有肯定意义的开放性。

正如兰德曼所言,未特定化带给人类的不完善性,恰恰也使人类获得了双重自由,它一方面从本能的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在趋向创造性的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

[1]二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需求。

人的未特定化特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人受到生存挑战,同时又使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使人能发挥出内在的巨大潜力、实现超生物性的转变、在巨大需求与广泛开放性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正确塑造自我的一个关键手段就是教育。

[2]换言之,人具有接受教育的需求。

这一点,夸美纽斯也曾有言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人。

[3]概而言之,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价值预设,而教育研究的开展也须建立在对人的既定预设的基础之上。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旨在深入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和个体因素。

本文将探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文化视角,以期为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深入到教育现场,如学校、社区、家庭等,通过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种方法能够让研究者直接接触到教育实践中的真实情况,了解教育参与者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融入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以获得更真实和深入的信息。

例如,研究者可以在学校里与教师和学生一起上课、参加活动,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外的行为表现;或者在社区中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2、民族志方法民族志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的全面描述和分析。

在教育人类学中,民族志方法用于描绘教育机构、教育实践和教育参与者的文化特征。

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参与,记录教育活动中的细节、文化模式和象征意义。

民族志的撰写通常包括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文化信仰、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显性方面,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关注隐性的文化因素,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

通过民族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单个或多个案例的详细剖析,揭示教育现象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问题。

案例可以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或者一个教育事件。

在案例分析中,研究者需要全面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包括背景信息、相关人员的陈述、文件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案例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借鉴。

4、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将不同文化、地区或群体的教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最新-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 精品

最新-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 精品

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范式一、人类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的检视人类学独特的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人类学的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其文化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其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一人类学的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虽然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的角度各异,但人无疑是人类学和教育学共同的核心课题教育学注重人的发展,而人类学特别是哲学人类学派善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的本质,其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

人类学关于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人类学家在思考人的本质问题时,将人与动物进行了区分,认为动物的各器官大多是指向并适应于一定的生存环境的,如蝙蝠的声呐系统、蚊子的定位系统等,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动物的这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规定了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固定行为样式。

而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则是未特定化的,这使得人缺乏动物那种能适应环境的特定本能。

但同时,人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匮乏也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人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来补偿这种先天不足。

由此,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是开放的,原来具有否定意味的未特定化就变成了具有肯定意义的开放性。

正如兰德曼所言,未特定化带给人类的不完善性,恰恰也使人类获得了双重自由,它一方面从本能的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在趋向创造性的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

[1]二是人具有接受教育的需求。

人的未特定化特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人受到生存挑战,同时又使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使人能发挥出内在的巨大潜力、实现超生物性的转变、在巨大需求与广泛开放性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正确塑造自我的一个关键手段就是教育。

[2]换言之,人具有接受教育的需求。

这一点,夸美纽斯也曾有言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人。

[3]概而言之,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价值预设,而教育研究的开展也须建立在对人的既定预设的基础之上。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交叉学科。

它旨在深入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本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人类学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研究方法,并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教育人类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深入到教育现场,如学校、社区、家庭等,参与观察教育活动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观察,研究者能够获得关于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教育现象在真实情境中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从而揭示教育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不仅要关注表面的行为,还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被研究者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念、态度和期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教育现象。

这种深入的参与和观察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那些在常规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和文化内涵。

2、民族志方法民族志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的全面描述和分析。

在教育人类学中,民族志方法被用于描绘教育环境中的文化特征和教育实践的文化背景。

研究者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如文件、照片、影像等,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构建一个关于特定教育社区的丰富而细致的画像。

民族志方法有助于揭示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例如,通过研究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志,可以了解该民族的传统知识传承方式、价值观如何影响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在传承和变革民族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在教育人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区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从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研究者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或者比较城市和农村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分配等。

通过比较,能够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影响因素,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文化视角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旨在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深入理解人类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以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一领域中,研究方法和文化视角的选择对于获取准确、全面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至关重要。

一、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是教育人类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深入到教育现场,如学校、社区、家庭等,参与观察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与教育参与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通过长时间的实地观察和体验,研究者能够获得对教育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问题和规律。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尽可能融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中。

同时,还需要运用多种记录手段,如笔记、录音、录像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民族志研究法民族志研究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的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通过长期的田野工作,深入了解该文化群体的教育信仰、教育实践、教育制度等方面,并以生动、详细的文字将其呈现出来。

民族志研究不仅关注教育的外在形式和过程,更注重揭示教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跨文化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单个或多个案例的详细剖析,研究者可以揭示特定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能够使研究更加具体和聚焦,有助于深入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

在选择案例时,要确保其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能够反映出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或趋势。

4、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是将不同文化、地区或群体的教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比较研究可以是横向比较,即同时对不同地区或群体的教育进行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地区或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进行比较。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与人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人类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教育人类学在培养跨文化意识与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一、教育人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它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

教育人类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价值观、信仰、社会结构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人类学对于教育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

其次,教育人类学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系统,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发声。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参与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教育环境、教师、学生、家庭和社区等要素的观察和研究,研究者可以为制定更适应当地文化的教育政策提供支持。

教育人类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跨文化教育、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等方面。

在跨文化教育中,教育人类学帮助我们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

它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注重与学生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人类学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关键。

它通过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因素,为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例如,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最后,教育人类学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教育现象的研究,教育人类学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的存在,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它提醒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创建公平的教育体系。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

如何教育学生关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向学生传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理解能力。

然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复杂且抽象的研究方法并非易事,需要我们采用一系列合适且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这两个学科致力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从家庭结构到文化传承,从社会阶层到群体行为。

通过研究方法的运用,我们能够以科学、系统的方式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是枯燥的概念阐述,而要结合实际的研究案例来进行。

例如,在讲解田野调查这一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群岛的研究经历。

他深入当地社区,参与居民的日常生活,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交流,获得了关于当地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丰富资料。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田野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意义。

同时,社会学中的问卷调查法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

我们可以以某个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设计问卷、如何选择样本、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让学生明白问卷调查法虽然能够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但也存在着样本偏差、问题设计不合理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除了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实践操作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研究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研究方法的应用。

比如,让学生分组对校园中的某个现象进行研究,如学生的社团参与情况或者食堂的就餐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研究计划、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最终得出结论。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遇到的困难。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互相启发,共同完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教育民族志? 二 什么是教育民族志?
• 研究者把人类学的民族志(ethnography) 方法运用到教育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以及现实 等角度,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 决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民族志”方法 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被称为“教育民族志”。 教育民族志方法要求研究者从研究内容本身 和课题性质的需要出发,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 (Field Work),在实际场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向理论分析。这种方法 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现场情况来把握研 究进度,并配合适当的文献分析。
人类学影片: 兰屿观点》 人类学影片:《兰屿观点》
(三)批判教育民族志 (critical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 •
这一类型的教育民族志最初借鉴了 批判社会研究的取向和模式,其理论基础 是批判社会理论,是在批判质性研究的模 式中发展起来的。从事批判教育民族志 研究的学者常常被称或自称为“批判主 义者”,也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激 进的变革者,隐含在批判教育民族志中 的价值取向是:“批判主义者发现当今的社 会有太多不公的事,对许多人有着或隐 秘或公然的压迫存在;我们不喜欢看到 这种情况出现,于是想加以改变。
民族志的含义: 民族志的含义:
• “民族志”一词在人类学中,大致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民族志”一词在人类学中 大致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大致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民族志 1是指研究者“运用参与性观察或访谈来了解社会行 是指研究者“ 是指研究者 在一段时间内对民族和群体进行的直接研究。 为,在一段时间内对民族和群体进行的直接研究。 在一段时间内对民族和群体进行的直接研究 民族志研究寻求揭示那些社会活动背后的意义;这 民族志研究寻求揭示那些社会活动背后的意义 这 是通过研究者直接涉入到互动之中而实现的,这些 是通过研究者直接涉入到互动之中而实现的 这些 互动构成了被研究群体的社会现实” 互动构成了被研究群体的社会现实”; 2是指传统的人类学者指导其研究的思想体系、研究 是指传统的人类学者指导其研究的思想体系、 是指传统的人类学者指导其研究的思想体系 程式和操作策略的总和,有时也称作 民族志学” 有时也称作“ 程式和操作策略的总和 有时也称作“民族志学” (ethnography science)。 。 3是指研究者对某一社区、族群或民族的文化所作的 是指研究者对某一社区、 是指研究者对某一社区 描述或解释的文本(text),是较常见的人类学家的工 描述或解释的文本 是较常见的人类学家的工 作成果之一; 作成果之一
第二节 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历史与方法
一 教育民族志研究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人类学家纷纷把人类学研究方法 世纪60年代以来 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会 大背景的变化, 6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年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大背景的变化,即6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 质的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学研究成为时尚;另一方面, 质的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学研究成为时尚;另一方面, 是随着教育民族志这门学科不断发展而进入成熟时期, 是随着教育民族志这门学科不断发展而进入成熟时期,即二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以及西方殖民政策的失败,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以及西方殖民政策的失败,使得当 时的人类学家们失去了殖民地这片曾经的研究的“异邦” 时的人类学家们失去了殖民地这片曾经的研究的“异邦”, 不得不转向对本国文化的研究;同时, 不得不转向对本国文化的研究;同时,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也 促使诸多的社会学家、 促使诸多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各种教育问 尤其是贫民和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 题,尤其是贫民和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这使得质的研究方法 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社会学、 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社会学、教育民族志等 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解释教育民族志 interpretative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 这一类型的教育民族志的理论基础是解释学。 自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将解释 学引入人类学研究,开创了“文化解释学”以后, 文化解释学” 不仅扩大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民族志方法 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这种研究追求从“文化持 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同时赋予客位解释(人类 学者的文化解释)的合法性,注重从“本土概念” 和“地方性知识”中提炼人们如何赋以文化以意 地方性知识” 义及其方式。因此,这一类型的教育民族志偏重于 探讨教育作为文化事项的意义。
• 西方学者以教育民族志方法为武器,深入学校课堂 西方学者以教育民族志方法为武器, 开展行动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了大量经典的微观民族志研究 案例, 案例,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学研究学院的苏 珊·弗罗里欧对一个班进行了长期的课堂民族志研 弗罗里欧对一个班进行了长期的课堂民族志研 究、美国学者斯迪文森和贝克尔的文化与教科书 内容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 科塞的课堂冲 内容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 A·科塞的课堂冲 突的民族志研究即是代表。 突的民族志研究即是代表。
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最初来源于拉德克利夫——布朗, 布朗, 结构功能论最初来源于拉德克利夫 布朗 他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他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无论是真 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 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都是一个功能统一 构成统一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体。构成统一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研究时只有找到各个部分的功能, 研究时只有找到各个部分的功能,才可以了解它的 意义。
文化解释学
又称解释人类学、阐释人类学,是关于文化解释的人类学 理论,自19世纪以来,文化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主流是人类学家对 其研究的文化对象或目的物作田野调查,通过观察、认知,进行 客观的民族学描写而形成文化志。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一 经典手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和质疑,从而导致了人类学的空前 危机。格尔茨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是由其自身编织的意义之 网所支撑着的动物,而文化就是这种意义之网。因此,文化分析 并非寻求规律性的实验科学,而是寻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所谓 “意义”是包括知觉、观念、情感、理解和判断等的包括性概念。 “意义”需要通过有形的象征才能传递。 象征是用来指传达观念(意义)的对象、行动、事件、性质 或关系,是继承下来的人们用以交往、延续和发展有关人生的知 识和对人生的态度的概念系统。文化就是富有意义的象征系统所 积累起来的整体,是一个历史上传递下来的具体表现于象征的意 义模式。文化分析是指要在解释的意义上,理解“就某些事情说 明某些事情”,人类学者的工作是领会行为者如何理解行为者自 己所描写的主题。格尔茨“关于巴厘斗鸡的记录”是他的解释人 类学的一个范例。文化解释学的方法和命题主要有对本文的研究、 话语研究、认识论与知识结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话语等。
三 教育民族志的类型
(一)描述教育民族志 (descriptive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
描述教育民族志的特点则在于,它更重视了解事物 内部的结构或功能关系,以及事物的背景。实际上,描述 教育民族志常常暗藏着人类学结构—功能论的旨趣。 这一类型的教育民族志作品很可能还体现了研究者科 学主义的基本研究取向,这与下述两种类型的作品及其 撰述者的人文主义取向是不同的。有时,这一类型的 民族志也被称作传统民族志。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沃尔科特(Wolcott, H.)教授在研究了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沃尔科特(Wolcott, H.)教授在研究了 加拿大和美国哥伦比亚的印第安儿童的学业问题之后, 1967年 加拿大和美国哥伦比亚的印第安儿童的学业问题之后,于1967年 出版了《夸基特尔村庄与学校》 出版了《夸基特尔村庄与学校》;他还与一位小学校长一起生活 了两年,在收集了详尽资料的基础上, 1971年出版了 年出版了《 了两年,在收集了详尽资料的基础上,于1971年出版了《校长办 公室的那个人》 公室的那个人》。 美国学者埃迪(E. Eddy)、奇尔科特(J. )、 美国学者埃迪(E. Eddy)、奇尔科特(J. chilcott )、米 斯平德勒、奥格布等人开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研究。 德、斯平德勒、奥格布等人开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研究。他们 把民族志研究方法引入到学校教育的研究中,称之为“ 把民族志研究方法引入到学校教育的研究中,称之为“教育民族 志”、“教育研究的人类学方法”、“教育研究的人类学技术” 等。 英国教育人类学家扬(Young) 史密斯(Smith) (Young)、 (Smith)、 英国教育人类学家扬(Young)、史密斯(Smith)、杰弗里 (Geoffrey)等人也曾于1968年运用所谓的 微观民族志” 等人也曾于1968年运用所谓的“ (Geoffrey)等人也曾于1968年运用所谓的“微观民族志”对班 级进行过长期的田野工作。他们宣称自己的“ 级进行过长期的田野工作。他们宣称自己的“基本目的在于描 绘一所贫民学校中某一班级文化的沉默的语言, 绘一所贫民学校中某一班级文化的沉默的语言,从而使那些没有 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微妙与复杂之处” 生活在其中的人能够理解他们的微妙与复杂之处”。
第二章 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
我们追随人类学家克鲁孔所创 的“人类之境”的意象,也想提供 一面“教育工作者之境”。我们的 意图是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无限多 样性”中照见自己,使自己从单一 面向的预设学校应该如何,转变成 注意到学校实际是如何。 ——Harry Wolcott
第一节 教育民族志
什么是民族志( 一 什么是民族志(ethnography)? )? • “ethnography”一词中的词根“ethno”源自希腊 语中的“ethnos”,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 “一 个文化群体”,表示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 归属于同一集团意识的人。“graphy”作为“志”是对 一个民族和群体的描述。 皮科克(Peacock)对“民族志”做了进一步 的说明,即“民族志”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细的、 动态的、情境化的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文 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