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合集下载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

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

”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C.捍卫道学家尊严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2、苏轼认为,“吴生(画圣吴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王维的字)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翩谢笼樊”;“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由此可知( )A.苏轼主张绘画重诗意B.苏轼被奉为文人画鼻祖C.苏轼排斥绝对的形似D.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粹3、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

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4、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

不过,宋元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

这表明话本(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5、下列文字进行汉族拼音化最早的尝试的是( )A.契丹文B.金文C.西夏文D.蒙古文6、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7、郭守敬用改进了的天文仪器实测之后,又继以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完成了历法改进,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授时历》。

这表明《授时历》( ) A.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B.标志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C.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D.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8、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

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2、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

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3、“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必修1第12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2.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①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①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①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①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古代某科学家改制和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并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僧一行C.郭守敬D.宋应星5.“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为政以德”B.“天者理也”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6.话本是“说话”艺术的文学底本。

“说话”作为一门技艺,在宋之前就已出现,但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只是到了宋代,“说话”才进入繁盛阶段。

“说话”进入繁盛主要在于,宋代()A.城市经济的繁荣B.民族危机的出现C.市民文化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复兴7.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试卷第1页,共3页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8.唐代长庆四年(824年),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说:“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等篇,缮写模勒(雕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这说明()A.唐代诗歌侧重体现世俗性B.造纸技术推动了诗歌发展C.唐代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D.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学传播9.元人欧阳玄在《曲阜重修宣圣庙碑》中,记述了自元太宗到元顺帝诸位皇帝封爵先圣、取士兴学、崇奉孔子、弘扬儒学、以儒治国、修缮庙庭等举措。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含答案)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B. 法家的严刑竣法C. 道家的无为而治D. 儒家的天人感应2.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解析:选C。

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故C项正确。

A项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故D项错误。

2.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选C。

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项正确。

3.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解析:选C。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

4.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

它属于(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解析:选D。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故选D项。

5.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

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市民文学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解析:选D。

注意时间“宋代”及现象“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印书量如此之大可知,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6.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

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解析:选A。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原,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

宋初孙复、石介、胡瑷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

他们的努力()A.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兴起B.使儒学受到官方尊崇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全面排斥佛教和道教2.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这种思想是()A.程朱理学B.法家学说C.董仲舒新儒学D.孔孟儒学3.书院产生于唐代后期,是民间私人隐居读书或藏书的地方。

当时书大多由人亲手抄录,成本很高。

到了宋代,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并广受民间青睐。

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C.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印刷技术得到发展4.北宋某一书籍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此书籍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农书》C.《梦溪笔谈》D.《四书章句集注》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以下现象不属于宋朝的是()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6.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D.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7.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同步练习题卷: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袄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

这一现象( )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现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的冲突2.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3.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

这一状况( ) 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B.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

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5.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

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7.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特点,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多彩的生活B.真实的景象C.个人的情感D.繁盛的社会8.“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练习1.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了人的观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材料信息说明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人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 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D.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2.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C.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D.科举制度创立发展3.李渔的《闲情偶寄》曾对元代杂剧有这样的评价:“其....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杂剧A.言谈粗鄙导致缺乏精品B.很少有知识精英参与创作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4. 宋人偏爱画竹、画梅、画菊。

北宋文人画家文同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

宋末郑思肖喜好画菊,他在《题画菊》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反映出,宋代文人画A.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B.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D.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5.《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

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原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B. 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6.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卞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周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软(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D.维护了传统的封建统治2.南宋中期的朱熹继承了程颐、程颢、张载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形成了程朱理学。

1241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理宗下令二程、张载、朱熹等四人从祀于孔庙。

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A.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B.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3.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贾思勰——《农书》B.毕昇——活字印刷术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天工开物》4.如表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A.《天工开物》B.活字印刷术C.《本草纲目》D.管形火器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地动仪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图所示是哪一发明的外传线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7.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

这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文人化B.平民化C.职业化D.自由化8.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9.下图是元代杂剧演出的壁画。

它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描绘了一个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场景。

这幅壁画()A.可印证元杂剧得到广泛传播B.表明元代杂剧起源于山西地区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重要史料D.说明戏剧是山西主要娱乐方式10.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书生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朱熹认为,“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之已随之”,而倘若“循夫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这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的利义观念,主张“利者,义之和,盖是义便兼得利”。

据此可知,朱熹认为()A.知行合一可以实现礼义的调和B.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C.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西汉“尊崇儒学”的影响C.c处:佛教、道教冲击儒学D.d处:明、清时期思想批判的推动3.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认为:“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浅深,要是不可限以一律,正须随根性……示以蹊径,亦有必待其愤悱而后启之者。

”据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道德养成须因材施教B.旨在说明道德醒悟的重要性C.推崇“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要求学者要做到“知行合一”4.元朝胡祗通创作的诗集《紫山大全集》认为杂剧“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间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至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据此可知,元杂剧()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C.体现社会现实生活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5.金朝模仿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字,并把中原经典翻译成女真语,设立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这些措施()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B.淡化中原的文化影响C.有利于北方的民族交融D.抑制了少数民族发展6.宋代风俗画多出一些平和的人文思想,更加贴近民众的真实生活。

同时期文人画的“写意”也给风俗画带来了新的风貌,例如李嵩的《货郎图》除了写实部分,在衣着表现上不乏写意效果,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2课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B. 法家的严刑竣法C. 道家的无为而治D. 儒家的天人感应2.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③①②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2.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

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

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在于()A.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B.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C.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D.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3.宋代,乡约以定礼仪教化的条规为核心;明代中后期,以王守仁《南赣乡约》为转折点,理学家以道德宣讲为中心传播乡约,以改变民众的价值观为主要目的,促使乡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

宋明乡约发展的内在原因是()A.儒学学术的革新B.政治环境的改变C.教化方式的改进D.民众素质的提高4.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大量身着时尚轻薄鲜丽春衫、骑马出行的女性;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女性屈指可数,衣着色彩淡雅恬静且大多是和孩童在一起,或在轿子里。

这反映了宋代()A.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B.女性扮演经理家事角色C.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D.受市民文化的影响较大5.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②②②B.②②②②C.②②②②D.②②②②7.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2.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

这表明 ( )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C.儒家的理论内涵日渐丰富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3.宋代绘画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

这反映出宋代绘画( )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C.审美标准发生巨变D.注重抒发主观情趣4.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形象得到大大丰富。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5.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强调书法艺术应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做到有意无法,而且“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该书法理论( )A.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B.崇尚魏晋风骨C.体现政治变革思想 D.彰显个性追求6.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内地的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这表明印刷术(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仅在沿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C.不利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D.阻碍了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7.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面的图表(部分),可以看出(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C.制定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定是政治动荡的表现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时作业1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2.(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

乃求得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尔还其椟。

”陈寅恪这段话认为宋儒()A.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儒学B.为创新佛学而重新阐释儒学C.名为阐明古学实是吸收异教D.出于爱国心理倡导“存天理,灭人欲”3.(此题考察学生学生阅读能力)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烈女”的数量变化情况。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C.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4.(此题考察学生重点掌握)宋代理学家们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辩彰学术之绪,以书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宋代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5.(此题考察学生重点掌握)欧阳修、苏询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范仲淹创有范氏义庄赡养族人,各地士绅纷纷效仿,办有“义仓”“义学”“义冢”等。

这一风气逐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对乡里的控制B.重建三代宗法制度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6.(此题考察学生学生阅读能力)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1.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

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

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的中国化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其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B.政府选官的需要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八股取士的实施3.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由此可知,他所说的新儒学( )A.是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5.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jJ}{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6.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7.有人以进化论解释中国文学的演进,“即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

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1.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二十三座。

在宋朝瓦舍中会出现的现象有()A.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2.北宋词人柳永“把以前徜徉在土大夫的小庭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使词成为了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艺术形式。

这说明柳永()A.代表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最高成就B.为宋词普及于民间做出重大贡献C.一生落拓失意寄情于宋词的创作’D.成为服务于演唱艺人的专业作者3.《家礼》为其根据,并且明确作出诸如“祭用文公《家礼》”,“元旦渴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之类的规定。

这体现出()A.儒学重建信仰理论的完成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儒学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4.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

这体现了宋代理学()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探求世界发展的规律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5.元代散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经过儒客文人润色改进,集艺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

不仅曲牌名直观易懂,如《出队子《救风尘》《小桃红》喜春来》《单刀会》《红绣鞋》等,而且语言大都俚俗,深受民众欢迎。

据此可知,散曲()A.地域文化气息浓厚B.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C.蕴含着反封建精神D.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6.有学者指出,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人人心。

这主要是强调宋代理学()A.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B.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C.推动了儒家传统伦理的世俗化D.完成了儒家信仰理论的重建任务7.王守仁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宋之后,忠臣、烈士增多,并对忠义者盛赞,对变节者唾弃。

唐代忠臣颜真卿死于叛军之手,其书法在宋代开始受到推崇;五代“贰臣”冯道遭到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贬斥。

这一现象()A.说明了佛教的地位受到冲击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C.反映出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D.体现出先秦儒家的经世思想2.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3.宋初最高统治者开始重视《大学》和《中庸》,不仅亲自抄写,还赐予臣下学习,“仁宗天圣八年( 1030年)赐进士王拱辰《大学》篇一轴。

……自后,登第者必赐《儒行》和《大学》《中庸》篇"。

宋统治者的做法A.意在抬升理学的政治地位B.助推了儒学新形态的形成C.践行了“知行合一”理念D.确立了传统儒学主流地位4.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

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

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

据此可知,宋明理学()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5.《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6.北宋的张载提出了“民胞与物”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四书集注》构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它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促成这一可能性的主要原因是()A.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理学走向成熟B.《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C.朱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D.《四书集注》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2.朱熹和陆九渊自鹅湖之会后,直到陆九渊去世,中间十七年,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两家的门人,亦常彼此往来问学,有的先朱而后陆,有的先陆而后朱,有的可立于两家的门墙。

这说明朱陆两派()A.思想内容相同 B.修养方法相同C.思想本质相同 D.哲学思想相同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阳明心学”时说:“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下列能佐证汤因比这一观点的言论是()A.“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B.“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D.“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

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

这说明()A.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 B.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据此可知()A.科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 B.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C.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 D.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6.宋代一些史家批评传统的重事轻义的史学风气,倡导作史“但欲通知古今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

”这种观点()A.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 B.有利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C.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 D.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7.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

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

据此可知,当时()A.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 D.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8.宋代佛教云门宗僧人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提出了“孝为戒先”的重要命题,说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

契嵩这一主张意在()A.说明儒佛思想内涵相同 B.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C.争取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9.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在履行养亲义务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来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辞官养亲。

这说明宋代()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家庭伦理取代政治伦理C.儒家主导三教融合 D.意识形态渗透官僚政治10.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

这种变化体现出()A.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11.宋代理学家虽以抨击佛、道为己任,但又不得不汲取大量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

这旨在说明宋代理学()A.陷入发展困境,急需改造复兴B.重视伦理学说,强调哲学思辨C.抨击佛道思想,探讨宇宙本原D.汲取佛道思想,创新儒学体系12.他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

由于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这里的“他”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13.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入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

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的削弱 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程朱理学的影响 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4.《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对这一材料的解读不恰当的是()①毕昇发明了木活字②木活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③北宋印刷术较落后④毕昇是中国印刷术的创始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A.唐代己运用此项技术印制佛经B.在四大发明中其影响最为久远C.由宋代平民在实践中创造发明D.经海路由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方16.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货郎图》以白描手法作细腻精致的描绘,落笔凝重,收笔沉稳有力,疏密、精粗均可游刃有余地展开,设色淡雅自然。

描画货担上的物品几乎达到与实物纹丝不差的程度,人物衣纹体现下层百姓衣着粗布的质感。

该作品表明()A.绘画手法受到理学的影响 B.风俗画是当时的亮点C.艺术形式呈现平民化趋势 D.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材料解析题1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科技文化。

(1)填写下列表格中字母的内容(2)阅读祖慧在《沈括评传》一书中叙述内容,回答问题。

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

其“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在律历方面的成就是什么?结合沈括所处时代,分析其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18.中学与西渐学习与研究儒学,在搜集与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辨析与解释。

(1)材料一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孔子思想的直接证据?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儒学在宋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孔子形象?注:《中国哲学家孔子》于1 687年在巴黎出版,是17位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和若干中国学者的合作成果,也是1600—1700年间,在耶稣会适应政策下产生的最高学术成果。

书中的孔子雕版画,作画形式借鉴了欧洲17世纪的肖像画,孔子身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站在一座糅合了孔庙和图书馆特征的建筑前,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欧式的。

——据(美)孟德卫《奇异的国度:耶稣会适应政策及汉学的起源》整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四书集注》为朱熹所撰,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就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朱熹把“理”高度哲学化,在此基础之上,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促使理学走向成熟,故选A项;“《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这种说法不错,但题干主要强调理学“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其着重点在于论述“理学”之“新”,排除B 项;“三纲五常”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而不是朱熹,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而不是程朱理学,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天理,都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思想内容不相同,排除A项;朱熹修养方法是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内心反省,修养方法不相同,排除B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哲学思想不相同,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题干中“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反映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即“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王阳明的“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说的是“物”和“理”存在于内心之中,是由“心”所派生出来的,故选A项;“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的观点,而程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B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是南宋陆九渊的观点,排除C项;“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二程如佛门般“坐禅静虑”,心学受禅宗的启发和理学家语录中的禅宗风格等信息,可知儒学发展中受到了佛学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中理学言行中的佛教痕迹说明其吸收而不是排斥佛教,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儒学受到佛教影响,但两者还是各自独立,并不是融合为一,排除C项;西汉武帝以后,儒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表明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影响到了传统科技研究,故选B项;沈括用理学观念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科学的观点在理学中的应用,排除A项;理学思想是唯心思想,没有依据客观规律,排除C项;开启北宋理学之源的是周敦颐,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可知,该观点受到理学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朝已经确立,排除B项;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启通史编撰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宋代一些史家重义理的特点,但是并没有体现其轻利的特点,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题干述及了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并且当时的士大夫都赞扬他的做法,并且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反映出北宋初年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范仲淹的行为受到当时士大夫的赞扬,没有论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现象发生在北宋初年,朱熹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北宋五子”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即儒学运动没有遭受巨大挫折,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并且认为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这说明契嵩援儒入佛,借儒学宣传佛教,故选B项;儒佛思想内涵是不相同的,契嵩只是借儒学宣传佛教,排除A项;材料强调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不涉及统治者的支持问题,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借儒学宣传佛教,体现不出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