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摘要:针对目前全国各地中学校园攻击性事件的频频发生,作为郑州九中主抓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我与部分老师适时成立了“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通过多种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性别、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学习成绩、是否特长生、人际关系等因素与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大关系。课题组研究分析了上述因素得出的5种预防对策,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提供借鉴,以预防攻击性行为以及因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安静、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攻击性行为原因剖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校园攻击性(暴力)事件频发(2007年3月25日下午,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旅游职业学院高二学生蒋萌在和几名同学一
起吃饭时,被一位醉酒的男同学扎伤大腿。蒋萌被送往304医院时,因失血过多,瞳孔放大,心跳已停止了20分钟;2008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警方破获了一个涉嫌持刀抢劫、绑架学生作案70余起的青少年犯罪团伙。让警方吃惊的是,这一犯罪团伙中涉案人员12人,均是青少年。落网的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其中有1名不满15岁的女孩儿;2012年4月5日,南海九江中学校内一座山上废弃的防空洞内发生割喉案,
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2012年4月9日,因为与同学发生口角,陆丰一名初二男生将硫酸泼向同学,造成18
人不同程度受伤。)。这些事件的发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是青少年学生永远的痛——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其中十六、七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许多学生担心自己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而战战兢兢地上学;这也是家长永远的痛——或是看着子女进监狱或是天天担忧子女在校的人身安全;这也是教育永远的痛——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而却教出了许多社会的不安定人物。青少年学生常攻击他人浪费了许多学习时间、学习精力,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它虽然对社会产生的破坏作用不如一次洪水,一次瘟疫,一阶段停电的影响,但是这种攻击性的暴力行为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对其将来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干扰,对其他同学与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均是不容忽视的。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切实重视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试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着重调查分析郑州九中部分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借而研究预防的策略,希望能对家长、校领导、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对象: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及一些有过攻击行为经历的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文献法等
三、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有效问卷196为样本总数,其中攻击性问卷3分以上的有29人,占样本总数的14.8%,4分以上的8人,占样本总数的4.1%。以此可以看出,虽然在中学生中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只是少数,但它所占的比例以及这些学生发生攻击性行为以后所带来的不良后
果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性别、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学习成绩、是否特长生、人际关系等五种因素的回归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也就是说,此五种因素与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
另外,通过问卷汇总我们还发现:①郑州九中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仅有少数学生家长的学历在大专以上;②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有近50%的家长采取不过问的态度;③在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问题上,有超过70%的家长没看过,只有5%左右的家长经常看;④特别是在得知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时竟然有17.3%左右选择的是“报复”;⑤有70%的学生去过网吧、电子游戏机室,而一些游戏更是充斥着暴力;⑥攻击性行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
生的攻击性行为高于女生。
通过我们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以上几位常打架的学生、经常违犯校纪的学生的全面了解中得知,造成这些学生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五种因素(性别、环境、学习成绩、是否特长生、人际关系)中,环境影响,即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是重要因素。
(一)家庭教养态度存在的问题
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多有不幸,有家庭贫寒的,父母离异的,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或道德品质败坏的等。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的平衡。家庭教育有以下几种类型:放任型;溺爱型;不一致型。
(二)社会环境负影响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厂商为了牟取利润,迎合青少年的口味,从而使武侠打斗的书刊、日本卡通、反映凶杀、暴力、帮派的录像、影碟,情爱绵绵、格调低俗的流行歌曲等随处可见,而对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学作品的推介却极为薄弱。学生之间最流行的卡通书或口袋书,内容多为情爱纠葛和暴力打斗。还有70%的学生去过网吧、电子游戏室,而游戏更是充斥着暴力,如传奇、
魔售争霸、暴力摩托等。尤其要重视的是在近几年几乎占领了电视台儿童节目的外国动画片的暴力泛滥现象:如大打出手的奥特曼、数码宝贝等,就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模仿,这不可避免地对学生起了某种影响和教唆作用。同时社会上的一些游民,为维持不良的生活习性,常拉帮结派,到处敲诈勒索打仗也深深影响了学生。
(三)校园暴力行为越轨的主体和被侵害的客体往往都是学生,都是青少年,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青少年的所处社会地位的影响
青少年从年龄上说是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认识还很模糊;从社会上来说还没有自己的经济能力,经济上不能独立自主,生活上还要依赖父母;从心理上讲,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心理上还不稳定,易出现“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由于社会的复杂性非中学生一时所能理解,他们会感到要使“自我”和客观现实“同一”起来不容易,面对自己的将来觉得无能为力,失去与客观现实“同一”感,产生烦恼苦闷等情绪,陷入一种心理混乱,如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欲求与道德规范的矛盾,希望独立自主和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矛盾,自我估价和别人对自己估价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内心冲突一旦得不到缓解,就会动摇他们的信念,乃至激发成对社会现实的逃避或攻击。据近几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如胡某,当他的哥们与人有矛盾时,往往是三句话没问完就风风火火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