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思维与想象
专题七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ppt
1、什么是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自觉的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思维 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在事物各种巨大差异 之间建立“中介”,突破经验思维的束缚,通 过思维创造性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 内在联系,并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 维成果。它主要有探索性、逆向性、创新性等 特征。
2、发散思维的作用
(1)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数量上 保证了问题解决具有可能性。 (2)诱发解决方案链式产生。发散思维设想的解决 方案,先出现的方案对后来产生的方案能起到诱发刺 激作用,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3)便于选择最优方案。充足的解决方案,提供了 多种选择,方便我们在其中做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4)刺激潜在思维出现。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人头 脑中的潜在思维会经思考刺激而产生诸如灵感、新意、 想象、联想等创新思维所必需的潜在思维活动。
小故事:方苹果
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画苹果,老师 发现有个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耐心询问:“苹果 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 “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滚到地上摔 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该有多好啊,那样就不会 滚到地下了。”老师鼓励他说:“你真会动脑筋,祝 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 了实际事物的形态,但是案例中的老师却能循序善诱, 引导孩子说出原因,并且予以鼓励,这正是肯定人的 发散思维的体现,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和 问题,但是如果一概否定,就扼杀了创新的萌芽,创 新便无从体现了。
1、发散思维的特性
(1)流畅性。思维进程流畅,不受阻碍,在 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思维结果。 (2)变通性。思维过程中可以迅速转换方向, 从而得出更多可供选择的思维结果。 (3)独特性。发散思维中会有不同寻常的、 新奇的、独特的成果,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 高目标。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问题解决中的思维 四、思维的发展 五、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 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 问题性:思维总是与解决问题相联系,并体现在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问题、表征问题) ◦ 分析问题 ◦ 提出假设 ◦ 检验假设
23
情境因素
◦ 刺激模式 ◦ 问题的信息量 ◦ 问题的具体性
心理因素
◦ 问题表征 ◦ 心理定势 ◦ 功能固着 ◦ 知识经验 ◦ 情绪动机
24
指问题呈现时的形态,它包含已知条件及已知条件 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出一定的空间特点和时间顺序。 一般来说,刺激模式和人的认知结构差异越大,问 题就越难以解决。
德国哥尼斯堡有一条布勒尔河,该河有两条支流, 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 7座桥。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想 一次走过7座桥,而每座桥只准走一次,可是试来 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写信给数学家欧拉,请他解 决这个问题
33
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把4处地点缩小 为4点,并把7座桥简化为7条线。经过如此这般的 抽象,欧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化 为“1笔画问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只一次通 过每个点。简而言之就是,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 该图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 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思维和想象
师要经常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等。
想象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不断丰富其表象 启发学生思考,打开想象的大门{特别注 意培养求异思维} 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保证想象的正确方 向
创造力
创造力:进行创造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造性的重要特征 创造性人格特征主要有:冒险、自信、 独立、好奇、坚毅、怀疑和批判性等 P294
妄想
定义:妄想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病态 的错误信念和病态的判断推理。它不同 于幻想,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 常见种类: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 妄想;钟情妄想;疑病妄想;受控妄想 等。
发现学习与启发思维
课堂教学策略要考虑到让学生的大脑动 起来。 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学习 *调动学生课堂上思维积极性的策略有:教
评 价 当 前 状 态
实 施 操 作
选 择 操 作
问 题 表 征
检 验 假 设
提 出 假 设
明 确 问 题
发 现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四 阶 段
解决问题的假说
桑代克——试误说(猫的实验) 苛 勒——顿悟说(猩猩的实验)
人类?
影响思维解决问题的因素
动机
倒U型曲线
影响思维解决问题的因素
创造力的培养
营造创造的环境 教学以创新为目的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 与培养(查表法[添加法;扩展法;缩减法;改变 法;代替法;颠倒法;移植法]、类比法[拟人类比; 仿生类比;因果类比] 、联想法、创造性综合 法、特征列举法、头脑风暴法)
想象与思维思维优秀课件
(六)知识经验和个性因素
知识经验。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 的解决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 起消极的妨碍作用。
个性因素。积极的进取心、上进心和自 信等个性品质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必要心 理因素;而畏缩自卑等个性品质妨碍问 题的顺利解决。
想象与思维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一)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与感知
1、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同属于心 理活动的认知过程。
2、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的联 系的反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思维 以感知觉为基础,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 特征和内部规律,具有间接性、概括性。
(二)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1、聚合思维
又叫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 的方向,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 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同。
例如,已知A﹥B,B﹥C,其结果必然是A ﹥C
2、发散思维
又叫分散思维,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 的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 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 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动机是促进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它虽然不直 接调节人的思维活动,但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 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内,动机的强度 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过强或过弱 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动机过强,使 人的情绪过于紧张会抑制主体发现解决问题的 线索;动机过低,又使人容易被无关因素分散 注意力。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动机状态下,人的 思维活动才有较大的准确性与灵活性,才能更 好的解决问题。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பைடு நூலகம்料的基础 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 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思维与想象演示课件
.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案。
提出验假证设假是设问就题是解通决过中一具 有定创的造方性法的确阶定段所,提需出要的对假已设
发现问题 有是知否识可经以验有进效行地重解新决组问织题,。
以适验应证问假题设的有解两决种。方法: ——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际 操作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实际
分析问题 效果。
——间接检验,即通过思维 活动来检验。
.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 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 式,然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
.
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丙、 丁四人,根据下面信息,请指出谁拥有小轿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5)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5 20 59 4 31 D=B-A-2C
6 23 49 3 20 D=B-A-2C D=A-C
7 15 39 3 18 D=B-A-2C D=A+C
.
问题: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 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 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 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 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来,形成整体的过程。
一、思维的一般过程 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异同及 其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按照某种标准将事物归到一定类别中,
1、分析与综合—抽它—象以—基比—较抽本为取前过同提类。程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舍去其 个别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2、比较和分类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综合 起来的过程。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9
新,敬请收藏】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认 知操作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
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
题顺利解决。
【教学课件 行业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持续更
28
新,敬请收藏】
高 简单任务
效 率
难度适中的任务
低
复杂任务
低
动机水平
高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29
新,敬请收藏】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8
新,敬请收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9
新,敬请收藏】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 识,可分为
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 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与想像(简化)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根据已有 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方面 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它是一种有 方向、有条理、有确定范围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3.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 思维的统一
睡眠与梦
无意想象的最极端形式是梦。梦是在睡
眠中发生的。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会 产生一种弥漫性抑制,如果抑制扩散到 大脑两半球皮层各个区域,人就处于熟 睡状态;如果抑制扩散不平衡,就会有 一些神经细胞抑制不深或没有抑制而处 于微弱的兴奋状态,这些兴奋点以及兴 奋点的组合,就会构成梦境。
90分钟,V字型周期
2。想象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对已有表象的加工改造的形式:粘合 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夸张和强调、典型化
4.思维的逻辑性
3。作用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 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二) 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 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一类 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 或必然联系。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 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正是由于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人们才 能对那些未曾感知过的或根本无法感知的事物 作出反映。
思维的特点
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其中分析和 综合是基本的。 思维过程分为:
思维的过程极为复杂,包括分析、综合、比较、
心理学之思维和想象
2、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 过程。 特点:首创性、新颖性、独立性 产生条件: 1 .激发创造动机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利用原型启发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 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 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 具有重要意义。
50.任意选出十个最能说明你的性格的词: 谨慎、热情、机灵、精神饱满、献身精神、朝 气、无畏、孤独、脾气温和、泰然自若、独创、时 髦、好奇、有说服力、渴求知识、律己、复杂、拘 束、永不满足 、光明磊落、坚强、自信、精干、 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实干、保守、随便、有组织 力、易动感情、虚心、老练、骄傲、不屈不饶、铁 石心肠、实惠、柔顺、坚持、不拘礼节、远见、洒 脱超然、敏锐、独立、自制、思路清晰、有理解力、 创新、善良、观察力强、一丝不苟。
问 题 答 案
7、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反复探索某一问题而又毫无结 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 几星期,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 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 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 对定势的克服有关。
�
8、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 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9、情绪与动机
�
6、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 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物体固有 功能的局限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蜡烛问题
第七讲 思维方法三想象与联想.
2、相似联想 从外形或性质上的、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都是相似 联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窗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等等。 3.对比联想 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就是对 比联想。(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间所形成的联 想。 ) 文学艺术的反衬手法,就是对比联想的具体运用。比如描写 岳飞和秦桧的诗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共同点是: 1.它们都可以呈现为非逻辑形式。 2.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 于形象展开。 3.二者可以互为起点,也就是说,想象思维 可以在联想到的事物周围展开,同时,想象思 维所获得的结果又可以引起新的联想。
四、联想思维的类型 1、接近联想 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以引起不同事物之间 的联想。 科学发现的例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对未 知元素位臵的判断,卢瑟福研究原子核时提出质 量与质子相同的中性粒子的存在…… 诗歌中时空接近的联想的佳句很多如:“春江潮 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潮水、大海与明月 (既相远又相近)联系在一起。
2.概括性 想象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思维的并行操作,即一 方面反映已有的记忆表象,同时把已有的表象变 换、组合成新的图象,达到对外部时间的整体把 握,所以概括性很强。 3.超越性 想象的最宝贵特性是可以超越已有的记忆表象 的范围而产生许多新的表象,这正是人脑的创造 活动最重要的表现。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特 别是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超越性的想 象。
第三节 联想思维的特征与作用
一、定义 联想思维是指在人脑内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 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创新过程中运用概念的语义、属性的衍生、 意义的相似性来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它是打 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 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鸭 ——是 蝙蝠 ——不是
鸭嘴兽 ——不是
几维鸟 ——是 企鹅 ——是
4、思维的品质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 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
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 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批判性: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 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 程度。
H左边第一个字母与C左边第二个字母的中间的那个字 母的左边第一个字母的右边第三个字母是什么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1、什么是思维 ?
•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
要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认识的理性阶段, 以感知觉为基础
2、思维的特性
思 维 的最 基 本 特 征
间 接 性
概 括 性
2、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
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 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 征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抽取出来加以认识。 心理是脑的机能 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
2、思维的特性
2、间接性
对客观事物进行非直 接反映
例:观云识雨 号脉诊病
41
11.11 光棍节
光光:男光棍 明明:女光棍 脱光:男光棍名草有主 失明:女光棍名花有主 复光:重新做回男光棍 挂牌:在BBS上贴出自我推销的帖子,招蜂 引蝶或是招来臭鸡蛋。 摘牌:脱光(失明)成功,摘下牌子
/b/2875677.html
手段——目的分析 逆向搜索 爬山法
46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刺激模式) 问题情景中的干扰因素 ⑴解决问题所需的物体是否在视野中 ⑵问题元素的空间集合方式 ⑶多余刺激的干扰
47
认知结构(问题的表征方式) 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就是要 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所谓表征 ,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 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 出现很大差异。(见下图,再看问题)
42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围。
概念外延的大小是由其内涵决定的,一 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就越小;概念 的内涵越少,其外延就越大。
43
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P134 概念形成策略 P134~P135 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P135~P136
流畅性和独特性。
例:……
发散思维的特征(品质): 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 地作出反应的能力 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 的能力 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 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发散思维
例:
卖西瓜的老人——破旧的房子——房子就要塌了— —聋哑人——绝妙的办法?
5、思维的种类
指 向 性 和 方 向 创 新 程 度
水 平 、 发散思维 内 容 常规性思维 或 凭 借 物 创造性思维 集中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 直观动作思维
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0-3岁的幼
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这种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
48
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
49
上图是一个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 个角被切掉了,现只剩下62个正方形。假若 你有31张骨牌,每一张恰好可以遮盖棋盘上 两个正方形。你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 盘上的所有部分盖住呢?请用几分钟时间试 试看。
50
7.3 问题解决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国际象棋棋盘 问题,会用很长时间在头脑中尝试着去摆,但总找不到 答案。可是,如果你不是用视觉形象方法去考虑, 而改用推理的方法:明确每一张骨牌都必须盖住一个 白格子和一个黑格子,而去掉的是两个白格子,那 么你马上可以发现,既然剩下的是32个黑格子和30个 白格子,显然无法用31张骨牌全部盖住图中的棋盘, 这个问题原来是无解的。 例 △ 用六支火柴摆四个等边三角形。 △ 九点图问题。 △ ……脑筋急转弯
(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思维方式与年龄的关系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常规思维
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创造性思维
它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
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
一般说来,创造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53
功能固着 见下图
54
图. 梅尔(MIOLER)的系绳实验
55
图. 竖蜡烛实验
56
7.3 问题解决
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 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 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functional fixedness)。 上述两个问题不能顺利解决的关键,都是因 为被试在表征物体时总是按照物体的传统功 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 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 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9
个性特点 △ 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 索的个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 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解决问题 的速度和创造性。智力水平也可以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2. 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也叫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Q1:甲>丙,甲<乙,乙>丙,乙<丁,那么结果丙与 丁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Q2:A、B、C、D、E、F6人,身高关系如下: A比B高,C比D矮,B比D高,A比E矮,F比E 高,问谁最高,谁最矮?
喙
眼睛
鼻子
爪 尾巴
羽毛
飞
翅膀
蛋生
动物
鸟
喙
眼睛
鼻子
×
×
爪
×
尾巴
羽毛
飞
× ×
翅膀
蛋生
×
动物
概括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蛋生的动物,就是鸟。
鸟
喙
羽毛
蛋生
动物
(4)具体化 具体化——把一般概念与具体事物 联系起来。
具体化的作用: 使形成的概念更巩固、更完整 检验所形成的概念的正确性
概括 凡是长着羽毛和喙的蛋生的动物,就是鸟。
敏锐性 、首创性 、新颖性 、独 特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创 造 性 思 维 ?
常 规 性 思 维
在月亮上荡秋千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6、 思维和语言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思维必须依 靠词语表现,思维的最后结果都必须以词语 作为它的承载物。 虽然人们并非全部用词语来思考,有时用科 学符号,如数理化公式、数字、音符、灯光 符号、旗语、手势等,但这些符号只是语言 的辅助形式,若离开了语言和言语,人们的 思想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
44
9、问题解决 P137
思维活动的最普遍的形式。 问题解决过程 初始状态 —— 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45问题解决中的策Fra bibliotek P139算法策略——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途径,最终解决问题。 启发法——依据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捷径。
一种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绘制矢量图形,进 行多媒体开发制作。 Flash文件所占空间较小 ,能够快速在网络上传输,还能够方便地组合 各种音乐、声响和配音,可以让网络上的其他 用户轻松地打开、下载和浏览,可以用来做动 画、游戏、MTV、节目包装和广告等。那些痴 迷于Flash制作的人,被称为闪客。
《二十一世纪新知识词典》百花文艺版 2003
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从理解到创造
thinking
名人名言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一个不能思 考的人是傻瓜,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思考题?
• 1)想用两条直线把正方形分为同一形状、
大小的四小块,有什么几种方法?
2)小明爸爸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一毛, 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什么呢?
(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
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
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1. 发散思维
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 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具体表现为变通性、
37
7、表象与概念
表象的含义
事物形象的心理复现(心理表征) 表象的作用 感知水平至思维水平的中间环节
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表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凭借物,与言语符号一
样是人的思维想象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38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 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符号、词的形式 来表现。 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 同的属性或特性。
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儿童的动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