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沙重苏杭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允许日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朝鲜
中国
(东学党起义)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沙重苏杭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允许日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一、选择题。 (1)、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号管带是: A、左宝贵 B、刘步蟾 C、邓世昌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ppt
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的利润对国外的
贷款和投资。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在对华资本输出和分割中国
返回
割地 赔款 开放口岸 第四条
《 南 京 条 约
割香港岛 给英国
2100 万银
元
东南 沿海 五口
协定关税
》《 马 关 条 约 》
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 屿、澎湖列岛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 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海面袭击 中国的运兵船,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 战。(宣战为爆发的标志)
• 第一阶段:1894年7月到1894年9月,主 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到1895年4月,主 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
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岸开设工厂。
发展。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强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
甲午战争前 主要是掠夺原料和市场,形式主要是开放
通商口岸和降低关税。 甲午战争后 更多的体现为在中国开设工厂,对
中国进行资本投资。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
给日本
2亿两 白银
沙市、重 允许开设,产 庆、苏州 品运销中国 和杭州(长 内地免收内
江上游)
地税
从内容和影响来看,《马关条约》是继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返回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掀
起又一个救亡图存的高潮。
贷款和投资。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在对华资本输出和分割中国
返回
割地 赔款 开放口岸 第四条
《 南 京 条 约
割香港岛 给英国
2100 万银
元
东南 沿海 五口
协定关税
》《 马 关 条 约 》
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 屿、澎湖列岛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 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海面袭击 中国的运兵船,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 战。(宣战为爆发的标志)
• 第一阶段:1894年7月到1894年9月,主 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到1895年4月,主 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
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岸开设工厂。
发展。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强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
甲午战争前 主要是掠夺原料和市场,形式主要是开放
通商口岸和降低关税。 甲午战争后 更多的体现为在中国开设工厂,对
中国进行资本投资。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到国外市场倾销,
给日本
2亿两 白银
沙市、重 允许开设,产 庆、苏州 品运销中国 和杭州(长 内地免收内
江上游)
地税
从内容和影响来看,《马关条约》是继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返回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掀
起又一个救亡图存的高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共33张PPT)
岛国。人多, 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日强。
日本国情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征韩侵华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 东北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古代中日关系如何? 1.中日友好邦交 (_遣__唐__使__、__鉴__真__东__渡__);
2.日本效仿中国政治经济制
度进行改革(_大__化__改__新__);
3.明朝(_倭__患___);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4月17日
2、地点: 日本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签订《马关条约》的地点,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2)黄海大战:中方损失巨大,但主力尚 存,自此退入威海卫,日本取得黄海制海 权。(邓世昌)
(3)辽东半岛之战: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日队军全占军领覆威没海。卫(,丁北汝洋昌舰)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旅
顺辽东战役
大
屠
黄海海战
杀
北洋舰队
日本国情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征韩侵华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 东北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古代中日关系如何? 1.中日友好邦交 (_遣__唐__使__、__鉴__真__东__渡__);
2.日本效仿中国政治经济制
度进行改革(_大__化__改__新__);
3.明朝(_倭__患___);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日 本 明 治 天 皇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4月17日
2、地点: 日本马关
3、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签订《马关条约》的地点,日本马关的春帆楼
(2)黄海大战:中方损失巨大,但主力尚 存,自此退入威海卫,日本取得黄海制海 权。(邓世昌)
(3)辽东半岛之战: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日队军全占军领覆威没海。卫(,丁北汝洋昌舰)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旅
顺辽东战役
大
屠
黄海海战
杀
北洋舰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共17张PPT)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观英雄,学品格
左 宝 贵 徐 邦 道
有 公 足 壮 海 军 威
邓世昌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观准备,现差距
年龄 (平均) 身高 (cm)
日清两国士兵体格比较
明治二十七年(1894)12月调查
体重 (kg)
呼吸缩长差 (cm)
肺活量 (ml)
握力 (kg)
日本兵
清兵 评价 军 用 罐 头
战法过时,只守不攻
观国家,知得失
日本撮尔小国,外强中干,久为寰海所共识...... 区区一日本......唯有决议主张,大加驱剿,兵威既振, 以后办理交涉事务,自能就我范围。 --褚成博(清朝给事中)
近代外交意识 天朝上国意识 近代国民意识
军事体制 教育体制 后勤体制
根源:制度上的落后
对中国事务有相当了解的赫德在开战前 就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 所想象的实力”,“日本在这场新战争中, 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 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 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 的优势转移局面,取得最后胜利”。战争开 始后的8月5日,赫德又写道:“如果战争能 拖长下去,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禁得起磨 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 组织能力”。
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
既勇敢而又懦怯
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 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 ……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 无论是作为朋友 还是作为敌人
观日本,知局势
开 拓 万 里 波 涛 , 布 国 威 于 四 方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挽联是人们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 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 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 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 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 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 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割三地——更割辽严东重半岛的、破台坏湾及了附中属岛国屿的、 澎湖列岛给日主本权和领土完整
赔二亿—巨 负—,额赔偿不赔日款得本使不军费大清白政举银二府外亿债财两 政不堪重
允设厂外——国允资许日本本的在挤中国压开阻设工碍厂着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由商 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开商埠四。口—列—强开放侵沙略市势、重力庆深、苏入州到、杭中州国为内地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 地
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岛
失去更多领土主 权
赔 款
21《0中0马万国元关的白条半银约二殖》亿民两大地大化赔 加加程更重深多财度了的政款负,担
开 商 埠
上海、广州、增设通商口岸
福州、厦门、(重庆、沙市、
宁波
苏州、杭州)
由沿海深入 到内陆
设
允许日本在中国 阻碍中国民族
工
开设工厂
资本主义发展
厂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 所以此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 3、经过: 4、结果: 1、时间: 1895年4月 2、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 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挽联是人们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实 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 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 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 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 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 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割三地——更割辽严东重半岛的、破台坏湾及了附中属岛国屿的、 澎湖列岛给日主本权和领土完整
赔二亿—巨 负—,额赔偿不赔日款得本使不军费大清白政举银二府外亿债财两 政不堪重
允设厂外——国允资许日本本的在挤中国压开阻设工碍厂着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由商 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开商埠四。口—列—强开放侵沙略市势、重力庆深、苏入州到、杭中州国为内地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 地
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岛
失去更多领土主 权
赔 款
21《0中0马万国元关的白条半银约二殖》亿民两大地大化赔 加加程更重深多财度了的政款负,担
开 商 埠
上海、广州、增设通商口岸
福州、厦门、(重庆、沙市、
宁波
苏州、杭州)
由沿海深入 到内陆
设
允许日本在中国 阻碍中国民族
工
开设工厂
资本主义发展
厂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 所以此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 3、经过: 4、结果: 1、时间: 1895年4月 2、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 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
《甲午海战》课件
缺乏现代化思维
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在军事、政治、 经济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缺乏现代化思 维的问题。例如,清政府在军事上未 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指挥系统 ,导致指挥混乱和信息不畅;在政治 和经济方面,清政府未能及时推进现 代化改革,导致国家实力和竞争力下 降。
对现代海军建设的启示
重视现代化装备和技术
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与日舰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在战斗中 ,邓世昌身先士卒,与敌军展开肉搏战,最终壮烈牺牲。
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激励了其他官兵,他们纷纷挺身而出,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 终取得了胜利。
丁汝昌
丁汝昌是北洋水师的提督,他在 甲午海战中担任指挥官。
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指挥北洋 水师迎击日军,他采取了灵活的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
中日两国在甲午海战的历史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议,但也应 该看到两国在现实利益上的共同点和合作空间。未来中日关 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在历史问题上求同存异,在现实利益上 加强合作。
竞争与合作并存
中日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在其他领域也存在广 泛的合作空间。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之 间寻求平衡,推动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国际地位下降
甲午海战的失败使中国的 国际地位大幅下降,西方 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日本崛起
甲午海战的胜利使日本成 为亚洲强国,为其在二战 前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03 甲午海战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的影响
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甲午战争前,中日曾有过多次外交交 涉,但双方在朝鲜半岛和琉球等问题 上存在严重分歧,关系逐渐紧张。
甲午战争前的海军建设
清朝在19世纪后期开始加强海军建设,购进了多艘铁甲舰和巡洋舰。但这些舰只 的装备和训练相对落后,与西方列强的海军实力存在较大差距。
中日甲午战争 ppt
5、《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严重 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给日本
6、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 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王朝必然
败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三 军 败 绩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普 天 同 庆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时间: 1900年6月
八国: 英法美、德意奥、俄日
首领: 西摩尔
借口: 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的利益, 要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
1、1900 日 、
年6月, 俄 德 、 法 、
、 英 、 美 、 意 、 奥 、
等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
2、6月中旬,八国联军从大沽口向天津进
犯,在 廊 坊 、 杨 村 遭到义和团
的顽强狙击
3、最能说明义和团运动性质的是(
)
A、反封运动 C、反殖运动
B、反资运动 D、反帝运动
4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 处是( )
A、开放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 B、开放重、沙、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开放烟台、琼州等到10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天律为通商口岸
4、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 宝岛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规定割让台湾给日 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对日本
战争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 位,增强了军国主义势力 ,为日本在亚洲的扩张提 供了契机。
对世界
战争加剧了列强在亚洲的 争夺,加速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进程,对世界格局 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历史启示和经验教训
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国家实力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决定因素,也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发 展目标的基础。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政府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综合实力的 衰落。
战略和战术布局
清朝战略布局
由于对日本缺乏足够的认识,清 朝在战略上过于自信,未能在战 争初期充分利用其优势。
日本战略布局
日本则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 利用快速、灵活的战术打击清朝 的弱点,并积极寻求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
战争前的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紧张
甲午战争前,中日外交关系紧张,双 方在朝鲜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06
相关图片和资料链接
战争相关图片
01
甲午中日战争 明信片
02
战争老照片
北洋水师军舰 老照片
03
04
黄海海战战役 图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链接
01
《甲午战争史》
02
《北洋海军兴衰史》
03
《黄海海战纪实》
04
《甲午战争全记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再战的要求,丁汝昌答应了。 •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
”、“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 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千余人;日本舰 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 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千余人。
鸭绿江防线失守
鸭绿江防线是中日双方陆军的决战战 场。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共46张PPT)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你知 道么?
甲午战争的史 实,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教训与启迪?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有
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 联:“台湾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 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干 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 起,说明什么问题?
D
4、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 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 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
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 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主 要体现在:
C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 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济命脉
通商 广州、厦门、 沙市、重庆、 福州、宁波、 苏州、杭州 上海 其他 中英协定关税
重庆
苏州
上海
宁波
沙市
杭州
深入内地
福州
广州
厦门
国辱之重——《马关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危害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 割地更多 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澎湖列岛 对内加重人民负担, 赔款 2100 万银元 白银2亿两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 对外大借外债,列强 赔款更多
在一个钱铺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 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 小孩也有,也有开膛破肚的,也有 斩做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 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地 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 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 都是。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 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 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 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 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 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与反抗PPT课件3
支 援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 .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源自朝鲜中国(东学党起义)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大东沟
威海卫
丰 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 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助长列强分割中国的野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的负担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清 军 北 撤 路 线
1894.9.15
日
军
自
马
关
来
1894.9.17
日 军 自 广 岛 来
清 军 北 撤 路 线
1894.7.25
1894.9.15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发的通商口岸
求 助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增 兵
针 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历史材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
- .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
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
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
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
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源自朝鲜中国(东学党起义)
(2)、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事件是: A、威海卫之战 B、辽东战役 C、黄海战役
巩固
练习
二、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入相应的地名。
大东沟
威海卫
丰 岛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 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
威胁京津地区安全
助长列强分割中国的野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的负担
增长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增开商埠
便利日本等国家掠夺中国 长江流域的财富
清 军 北 撤 路 线
1894.9.15
日
军
自
马
关
来
1894.9.17
日 军 自 广 岛 来
清 军 北 撤 路 线
1894.7.25
1894.9.15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 容
影 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发的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日本领导层的决策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日本领导层在战争中做出了快速、果断、有效的决策,采用了先进的战术和武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强化国家体制
甲午战争暴露出清政府国家体制的弊端和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重视军事现代化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战术和武器装备明显优于清军,必须重视军 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日本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胜利,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战争中日本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高超的战争策略,使日本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让周边国家不 可小觑的力量。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甲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推动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同时, 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地位和力量,从而调整了列强的对 华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
甲午战争反映出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刀剑
日本军队也装备了一些传 统的刀剑,但在近战中并 不占优势。
04
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对两国的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国力大大削弱,为列强进一步割据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同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也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更为深刻地思考民族危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国 应邀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派兵进入 朝鲜,形成中日对峙局面。
战争的起因
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手段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实现“大陆政策 ”的既定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ppt课件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1、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处于怎样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倾销,但随后市场的扩大较小
2、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
《南京条约》等的签定,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但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市场扩大并不大
第一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争(1840— 市场 1842)英国
签订的条 约
《南京 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争(1856— 的市场 1860)英法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天津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 《北京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程度加深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4.允许日本在华设 厂
7.中国各阶层被震醒,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辛丑条约》(1901年9月)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①巨额的赔款是大规模的勒索, 人民更加贫困 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 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 镇压反帝运动 ④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⑤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 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 根本原因—大陆政策、蓄谋 (1894— 已久 1895)日本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八国联军侵 华 (1900— 1901)列 强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 运动
经过 鸦片战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开始;北上到达 争 天津海河口。后撤回南方。 第二阶段:1841年初,战争的扩大 第三阶段:1842年,英军南上,抵达南京 第二次 1856年,英法发动。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鸦片战 占领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1860年, 争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甲午中 丰岛之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平壤之战 日战争 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本土; 黄海海战双方损失相当、中避战自保、日取得制海权 辽东之战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 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八国联 1900年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 军侵华 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共38张PPT)
日本侵华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 1)开始: 189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经 过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叫做“ 甲午中日战争 ”
甲 午 中 日 中日《马关条约》 1895 年4 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签订______。 战 结果: 清政府割 辽东半岛 、 台湾 、澎湖列岛 给 日本 ; 争 内容: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二亿两 ; 允许日本 在中国开设工厂 ; 増辟 通商口岸 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剧组拍摄《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 社会场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C) A.割占香港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 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腐败 D.日本突然袭击
割地增多
危
害
最严重 新阶段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 分野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 济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利了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大大加深
设厂新增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 日本 俄国的盟国 中既矛盾又勾结,完 法国 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意欲在远东扩
威海战役时: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宝岛悲歌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而而 让失 台台 ,
刘永福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 捐躯,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