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复习课一、知识回眸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由物体的_____产生。
____停止,发声停止。
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________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又比在气体中____。
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_____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 s 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二、声音的特性5.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
(1)音调:声音的________,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低于_____的次声波,高于__________的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2)响度:声音的_______,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3)音色:辨别不同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靠的是声音的________。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等。
三、声的利用6.(1)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B超、声呐、蝙蝠夜间飞行等。
(2)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7.噪声及来源:(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_________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气球、木棒、玻璃杯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们关注声音的来源。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动手实验(10分钟)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一:用气球挤压木棒,观察声音的产生;实验二:将气球放在音响上,观察声音的变化;实验三:用玻璃杯敲击桌面,观察声音的传播。
4. 团队协作(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声音现象,增进家校互动。
开展声音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发挥创意,展示对声音的理解。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大自然中的声音,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这就是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小朋友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声现象精品复习导学案
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
6.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
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
小不同 7.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 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符号 )为单位来表示
声音的强弱。
(4)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
有:
;
;
。(在图中指出
说明是哪一种。
7.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把频率范围在 Hz
至 Hz 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 Hz 的声波叫做超声
波。频率低于 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
例题 9: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 3m 左右高 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题 10:(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
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
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听到电铃发出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 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
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 玻璃
小明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胡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地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地声现象地学习,了解声音地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地声现象.本章重点:声音地产生,传播条件;乐音地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地应用.难点:乐音地三个特征地区别.本章考查地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地掌握情况.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地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地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地能力.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地.5PCzV。
四,预习练习基础题.遇到大风地天气,路旁地树叶发现“沙沙”地响声,这种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蚊子发出地“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地..蚊子地嘴 .空气 .翅翼 .声带.关于声音地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一切发声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传播声音地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地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地形式传播地.月球上地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月球上地岩石不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女高音和男低音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jLBHr。
,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地是为了减小声音地,从而使声音地更大些.xHAQX。
,用大小不同地力弹同一琴键,发出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弹不同地琴键,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在不同地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LDAYt。
声现象复习学科导学案读中学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科导学案读中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
2. 了解乐音与噪声的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
2. 难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三、复习内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4. 乐音与噪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
5. 噪声的危害:影响听力、引起心血管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等。
6. 噪声的控制方法:从声源、传播途径、接收处进行控制。
四、课堂活动:1.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噪声来源?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学会辨别音色。
3. 思考:如何从源头减少噪声污染?有哪些实际应用可以降低噪声?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习题,巩固声音相关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提出控制噪声的建议。
六、学习评价:1.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
2. 能分析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 能提出减少噪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拓展阅读:1. 声音与信息传递:如电话、广播、网络语音等。
2. 声音与能量转换:如声能发电、超声波清洗等。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姓名:班级:等地:一、【复习提醒】1、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声波的反射;回声;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噪声的防治;4、声的利用: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二、【自主学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 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声现象》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声现象》复习一、知识概述声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能够传递信息,引起人们的共鸣。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以及与声音相关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声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复习中,我们将重点复习以下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二、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传播出去。
我们通常所说的声源就是振动的物体。
2.1 声音的振动要素声音的振动要素主要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 Hz至20000 Hz。
•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通常用dB(分贝)来表示。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声波中相邻两个峰(或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之间有直接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2.2 声音的产生过程声音的产生经历了多个步骤,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振动和传播。
1.振动: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它可以是实体物体的振动,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也可以是空气柱的振动,如乐器的吹奏或声带的震动。
2.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传输的过程。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
当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人的耳朵中的听觉器官才能感受到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主要通过介质传递,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3.1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近,分子振动传递的速度也较快。
3.2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一些,这是因为液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固体中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3.3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慢的,因为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分子振动传递的速度也较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s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t(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4 t:。
.当△ t>0.1 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主要知识点:⑴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⑵声音的传播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能够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⑶声音在不同介质的______不同。
声速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比在液体中传播的_____;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_.⑶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准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⑷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二.声音的特性:1.主要知识点⑴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音色是指声音的______。
⑶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
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的。
⑷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__,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_。
⑸人的听声频率范围是_________,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_________。
⑹频率表示____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频率的定义是_________若物体在两秒内振动1000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_。
2、练习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⑵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能够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⑶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音的节奏⑷因为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所以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回声与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 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声纳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应用。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回声与反射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了解回声与反射的现象。
4.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原理,以及与声音相关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声音的应用。
答案:声音的应用包括电话、广播、声纳等。
电话是通过声音的传输来实现通信的,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给大众的,声纳是利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原理来探测水下目标的。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E、声音的利用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在设计本节课——第一章声现象的复习导学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已有的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声音相关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声音的特征判断物体的材料等。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原理。
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如PPT和实验器材,以及学习资料,如教材和相关的声学知识卡片。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重难点内容,如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声学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是一个基础但关键的知识点。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复习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振动。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声音的来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然后,我会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包括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通过实际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征,它们影响着我们对声音的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
例如,我会播放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样本,让学生分辨和描述它们的差异。
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声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环节,我会分享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噪声控制、回声定位等。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 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运用声知识分析简单的声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 积极思考, 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特性, 防治噪声的途径。
【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梳理案 Ⅰ知识导图Ⅱ. 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 产生的。
(l)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体、 体和 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一定会发声, 但发出的声音人 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 是 发出声音的。
(3)振动 ,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即 、 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 的形式传播, 叫做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递着 和 。
(2)真空 传声。
3.回声(1)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形成 。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 人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 如果时间间隔____0.1 s, 人耳就无法辨别出回声与原声, 此时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 起到 原声的作用. 声音听起来变得响亮。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 , 如测海底 的 等。
声 现 象声音的产生条件: 实验:声音的传播 条件:传播形式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的特性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响度的决定因素: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的决定因素: 噪声防治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 。
4.声速(l)影响因素: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__________和有关。
(2)规律: 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 ,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同一种介质, 当它改变时,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 声音的三要素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色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频率: 是指物体在, 表示物体振动的 , 单位是 , 简称 , 符号是。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苏科版《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等。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的接收:人耳听觉范围,声音的强弱和音调。
4. 声音的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5. 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乐音和噪声的定义,环保对噪声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特性。
2.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环保标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性。
难点: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声音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扬声器、话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
2. 知识回顾: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如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如何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乐音和噪声的区分等。
5. 小组讨论: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7.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声音的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3. 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区分乐音和噪声,并以实际例子说明。
3.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1.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 乐音和噪声:乐音是有规律的声音,噪声是无规律的声音。
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音乐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能够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基础知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声
速:
,用表示,单位:。
计算公式:
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频率:
超
声:
次声:
人耳的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4、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
调:日常描述:
影响音调的因
素:
(2)响
度:
日常描述:
影响响度的因
素:
(3)音
色:
日常描
述:
影响音色的因
素:
5、回声:
次声波的应用:
11、声识别技术的应
用:
三,知识链接
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的应用。
难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别。
本章考查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的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的。
四,预习练习
基础题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的树叶发现“沙沙”的响声,这种声音是
()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d.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2.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a.蚊子的嘴
b.空气
c.翅
翼 d.声带
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
5,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
6,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__,从而使声音的________更大些。
7,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8、拉二胡时,拉紧弦可以________音调;由细弦改为粗弦时,可以________音调,按弦的手指向下移动时,可以________音调。
(填提高或降低)
9.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
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中等题
1.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下列哪种物质振动引起的()
a.嘴
b.空气
c.笛
子 d.液体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固体传声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 m
3.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做成有许多针状小孔(像蜂窝似的小孔),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潢礼堂,美观好看
4.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因此要能区别出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墙的距离应该()
a.大于17m
b.小于17m
c.大于34m
d.小于34m
5.马戏团的训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措施是
a.给狗喂食
b.以手示意
c.用灯泡指示
d.用超声波
6..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7.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
声 d.4 次敲击
灵活运用
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屋子里说话比在原野里听起来响亮?
五,当堂检测
1.下面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 次的速度上下振动;乙:蝙蝠飞翔时产生频率为每秒100 000次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为频率每秒258次的音叉,对上述三种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只有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只有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
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
动
3.利用回声能够测定()
a.海底深
度 b.海底鱼群的位置
c.打雷处与听到雷声的人之间的距离
d.对面山崖的距离
4.在运动场上的厘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应()
a.听到枪声时同时按下秒表
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
c.听到枪声或看到白烟同都可以按下跑表 d看到白烟到听到枪声的
任何时间
5.小提琴的声音比音叉的声音好听,这是因为
a.小提琴发出的声音频率高
b.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纯净
c.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d.小提琴发出的声音音色好
6.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7.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
8.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六. 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感受?我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马立安
2015-4-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