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南沙参与北沙参

合集下载

(完整)中药鉴定学考卷(附答案)[1]

(完整)中药鉴定学考卷(附答案)[1]
5、以花粉入药的药材是…………………………………………………………………………………(C)
6~10题A.车轮纹 B.方胜纹 C。罗盘纹 D.云锦花纹 E槟榔纹
6、蕲蛇……………………………………………………………………………………………………(B)
7、商陆……………………………………………………………………………………………………(C)
1、怀中抱月:川贝的外层两片鳞叶大小相差悬殊,大鳞叶紧抱小鳞叶,未抱住的部分呈新月形,称之。
1、观音坐莲:川贝药材中的松贝的底部平,能直立于桌面,俗称为“观音坐莲”。
2、狮子盘头: 党参根头部的多数疣状突起.
3、挂甲: 牛黄的水溶液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经久不退,且有清凉感。
4.晶纤维: 甘草等药材的粉末中的草酸钙结晶镶嵌在纤维细胞上。
5.现代中药的特点是什么?(3分)
答:现代中药的特点是三效、三小、三便,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三便: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便于贮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4分)
1、中药麝香的鉴别方法有哪些?(8分)
答:(1)手捏个麝香,有弹性;
(2)麝香仁搓之成团,压之即散,不得有顶指、染指、粘指现象;
答:答:水试法鉴别中药材,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水试法是采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药材浸于水中而出现某些现象和特征,通过适当加酸、碱处理,达到鉴别的目的.
①土茯苓:用水湿润后有粘滑感。②牛黄:取少量加水适量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经久不退,并有清凉感透入指头。③远志:取粉末约015g,置试管中,加热水10ml左右,密塞,强力振摇1min后产生持久性的泡沫, 10min内不消失。主含皂甙成分的药材均有此反应,如知母、柴胡、桔梗、人参等。④苦杏仁:取数粒加水共研,有苯甲醛的特殊香气。⑤牵牛子: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粘滑感。⑥菟丝子:用水浸泡后表面有粘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⑦栀子:捣碎后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⑧苏木:取碎片用热水浸泡,水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加碱液仍为红色) 。⑨葶历子:遇水粘滑性较强,并膨胀。⑩蛤蟆油:在温水中浸泡体积膨胀10~15倍,形似棉花团。 胖大海:加入沸水中,放置数分钟,即膨胀成棕色半透明的海绵状物.

北沙参和南沙参的差别

北沙参和南沙参的差别
在花色方面,北沙参的花一般为白色 或淡紫色,而南沙参的花一般为白色 或淡蓝色。
北沙参的植株通常比南沙参矮小,而 南沙参的植株通常更高大。
在叶子的形状和大小方面,北沙参的 叶子一般比南沙参的叶子更细长。
02
产地差异
北沙参的产地
北沙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等地区,主 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
根为圆锥形,表面为淡黄棕色。 茎为直立或斜升,有分枝。
南沙参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度约30-100厘米。
根为圆锥形或圆柱形 ,表面为淡黄棕色。
茎为直立或斜升,有 分枝。
叶为卵形或卵状披针 形,叶缘有锯齿。
花为白色或淡蓝色, 为顶生或腋生的伞形 花序。
两者植物形态的对比
北沙参和南沙参在植物形态上非常相 似,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差异。
养胃生津
北沙参和南沙参在养胃生津 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南 沙参更侧重于清胃热,而北 沙参则更侧重于滋养胃阴。
祛痰止咳
北沙参和南沙参在祛痰止咳 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南 沙参更侧重于清肺热,而北 沙参则更侧重于润肺燥。
04
用法用量差异
北沙参的使用方法及用量
煎服
北沙参可与其他药材一同煎服,成人剂量通常在9-15 克之间。
03
功效差异
北沙参的药效
养阴润肺
01
北沙参能够滋补肺阴,适用于阴虚肺燥的咳嗽、咽干、音哑等
症状。
益胃生津
02
北沙参还能养胃生津,对于胃阴虚引起的口渴、食欲不振等症
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清热化痰
03
北沙参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可用于咳嗽痰多的治疗。
南沙参的药效
养阴清肺
南沙参能够养阴清肺,对于阴虚肺燥的咳嗽、咽 干、音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南沙参与北沙参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南沙参与北沙参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Miq.的干燥根。

又名:沙参、泡参、桔参、土人参、山沙参、白沙参、沙獭子、泡沙参。

原植物轮叶沙参又名四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云南;沙参又名白沙参、空沙参、风箱灵子、龙须沙参、杏叶沙参、挺枝沙参,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

本品药材性状: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7~27cm,直径0.8~3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绵,中央偶有空洞。

气微,味微甘。

商品中有未除去粗皮者,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有许多横环纹。

本品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中医临床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强心,抗真菌,祛痰,抗幅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对红细胞、对免疫功能有影响。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 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

又名:辽沙参、条沙参、建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条参、莱阳沙参、真北沙参、野香菜根。

本品药材性状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

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

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

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微甘。

原植物珊瑚菜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各省;以山东莱阳、烟台、蓬莱、崂山、文登,江苏连云港,河北秦皇岛及辽宁大连产量大,品质佳,销全国并出口;其中以莱阳胡城村产品最著名。

2021年南、北沙参的现代药理作用比较

2021年南、北沙参的现代药理作用比较

[摘要] 本文综合了近20年的文献,比较了南、北沙参的药理作用异同点,发现两者在镇咳祛痰作用、抗氧化作用方面基本相同,因此它们在呼吸系统疾病、在抗过氧化损伤方面有协同作用,可联合应用。

但两者的药理作用也有显著的不同,提示医者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别。

关键词南沙参北沙参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4-0251-03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

南沙参性味甘,微寒。

归肺、胃经。

具有养阴清肺、化痰、益气之效。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er Miq.的干燥根[1]。

北沙参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

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南、北沙参均属于补阴药,但两者的来源不同,药理作用有异有同,因此两者在临床上如何合用,值得我们探讨。

1 南沙参1 镇咳祛痰作用屠鹏飞等[2]对常用的10种沙参类生药的醇提物进行了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

利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发现莱阳参、河南沙参、泡沙参、川藏沙参有显著镇咳作用,以莱阳参的镇咳作用为最佳。

利用呼吸道酚红排泌实验,发现川藏沙参、无柄沙参、泡沙参祛痰作用明显,以川藏沙参的祛痰作用最显著。

2 抗辐射梁莉等[3]研究发现南沙参多糖对亚漫性60Co照射小鼠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可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降低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精子畸形率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杨永建等[4]用60Coγ射线全身低剂量均匀间断照射小鼠,辐射损伤后小鼠体重增加幅度下降、脾和胸腺指数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高、SOD及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GPT和GOT活性增加。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材:沙参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材:沙参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材:沙参沙参是一种中药,它的外形跟人参长的很相似,却和人参有这许多不一样的功效和作用,沙参一般生长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而且它还有很多种类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比如杏叶沙参、云南沙参等,但是它们都属于药材,栽种到收获的时间也不长,大概是2-3年,主要采取的是沙参的根部。

沙参的功效和作用1、清肺化痰。

沙参可以跟其它中药材一起熬制,起到清肺化痰的功效;2、治疗小儿口疮。

口疮一般是因为内火太大引起的,而沙参有去体火的功效,和其它药剂一起服用,会治疗口疮;3、润肺止咳。

南沙参在这一方面的功效比较明显;4、益胃生津。

沙参对胃部经常隐隐作痛的人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也可以用于慢性胃炎和胃神经症的医治;5、催乳汁的作用。

产妇产后没奶可以将沙参和猪肉一起炖汤喝,有催乳的功效;6、还有医治燥热伤津、咽干口渴、慢性喉炎、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热咳嗽、小儿夏季热、乳汁不足、白带等症、肺痿痨嗽、痰中带血、喉痹咽痛、津伤口渴的作用。

沙参的食用方法沙参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焖、煎、煮、煲、炒都可以,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沙参淮山浸滑鸡材料:母鸡1000克、沙参适量、干枣适量、山药适量、枸杞适量、食盐适量、姜适量、料酒少许、淀粉适量、白糖少许做法:⑴将母鸡清洗干净,然后剁成小块,再倒入姜汁、绍酒、盐、少许糖及生粉拌匀,腌10分钟;⑵然后把所需要用到的药材洗干净备用;⑶把洗干净的红枣、沙参和山药放入煲汤的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小火熬制半个小时;⑷半小时后加入适量的枸杞,然后再加入腌制好的鸡肉,需要转大火熬制;⑸等到鸡肉变色后,就可以盖上盖子用小中火熬制几分钟;⑹等鸡肉快熟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就好了。

沙参和桔梗的区别由于沙参和桔梗的外形特征长的特别像,所以一般很难区分,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属于一种植物,但是它们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从外形上分辨出来的,一起来看一下:1、桔梗的株叶里有乳汁,沙参没有;2、桔梗茎叶的上部有分枝,沙参的没有;3、桔梗有对生叶,沙参没有;4、桔梗的花冠阔钟状,鲜蓝紫色或蓝白色,沙参花冠蓝色,窄钟形。

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8北沙参、南沙参

南方医大中药鉴定学教案01植物类中药-8北沙参、南沙参

授课教案【附注】1、曾发现下列植物的根混充北沙参用,应注意鉴别:①同科植物田黄蒿及硬阿魏的根。

②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根。

③桔梗科植物石沙参的根。

2、桔梗科沙参属作南沙参使用的有7种,常见的还有如下几种:无柄沙参、泡沙参、云南沙参(云南卫生局已将其收入地方药品标准)。

龙胆【别名】龙胆草(东北)、龙须草(山西)、观音草(吉林)【来源】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坚龙胆的根及根茎。

前三者习称“龙胆”、“关龙胆”(东北等),后者习称“坚龙胆”(云南)。

【产地】前三者主产于东北各地,以黑龙江产者奉为地道药材。

此外,内蒙、江、浙、湘等地亦产。

坚龙胆主产于云、贵、川等地。

【性状鉴别】1、龙胆:①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其上着生多数细长的根。

根表面淡黄或黄棕色,上部有明显的横纹,下部有纵皱。

②根质脆易断,受潮变软。

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有5-8个白色木质部束环状排列,习称“筋脉点二(提问:皮部指何处?)③味甚苦。

2、坚龙胆:区别要点①根表皮膜质,易脱落。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略呈角质状,无横纹。

②质坚脆易断,中央有黄白色木心,易与皮部分离。

【显微鉴别】龙胆根(熟悉)为次生构造不发达的双子叶植物根。

特点:有表皮(残留)、内皮层和髓。

薄壁组织中有草酸钙针晶;韧皮部宽广,木部导管“V”字排列;皮层及韧皮部多具裂隙。

坚龙胆不同点: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导管均匀密布,无髓。

黄苓【别名】山茶根、黄金条根、香水草根(内蒙)【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苓的根。

【产地】主产于北方(河北、山西、内蒙、辽、吉等)以山西产量多,河北承德质量最好。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泥土及须根,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注意:采收后,切勿使其受潮,否则易变质。

当药材变绿时,即已变质。

【性状鉴别】1、圆锥形,多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纹,顶端残留有茎基。

2、质硬脆易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

遇水受潮易变黄绿色。

3、老根断面中央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称“枯苓”;新根称“子苓”或“条苓”。

北沙参的作用与功效

北沙参的作用与功效

北沙参的作用与功效北沙参,又称华北沙参或甘草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根茎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北沙参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有清热凉血、益气生津、抗炎止咳、养心安神等功效。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沙参的作用与功效,并详细解读其药理成分与临床应用。

北沙参主要生长于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它的药材是由破碎的根茎制成的。

北沙参的主要药理成分包括皂苷、单宁、多糖、生物碱等。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皂苷,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菌等作用。

北沙参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烦热口渴、便秘、衄血等症状。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炎症反应,并能够降低体温。

此外,北沙参还可以促进心脏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另外,北沙参还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功能的提高,对于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北沙参还可以增加肝肾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北沙参还有抗炎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因此,北沙参常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

此外,北沙参还可以增强呼吸道纤毛的活动,清除痰液,加速病情的康复。

最后,北沙参还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它对神经衰弱、失眠、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北沙参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神经递质的分泌,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的作用与功效,北沙参还有其他一些药理作用。

比如,它可以抗氧化,延缓衰老;具有抗肿瘤活性,常用于治疗癌症;对于肾虚、尿频、尿涩等与泌尿系统相关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北沙参常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比如,与人参、黄芪一起使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体质;与石斛、麦冬一起使用,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益气生津的作用。

此外,在中医药方剂中,北沙参也是常见的药材,比如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等。

总的来说,北沙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作用与功效,主要包括清热凉血、益气生津、抗炎止咳、养心安神等。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阴药之南沙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阴药之南沙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阴药之南沙参南沙参《本经》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 ) 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Miq.的干燥根。

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1.清肺养阴,化痰止咳,用于阴虚燥咳,肺热或痰热咳嗽。

本品养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并能化痰止咳,可合桑叶、川贝母、麦冬、知母等同用,治阴虚燥热咳嗽,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者。

2.益气,用于热病气阴两伤或脾胃虚弱之证。

常与石斛、麦冬、山药、谷芽等配伍。

此外,可以本品煮猪肉食用,治产后无乳。

亦可以本品研末,米汤调服,治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而致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10~15 g。

【处方用名】南沙参、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同北沙参而作用较弱。

)北沙参、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致密,功效较佳。

)、鲜沙参(即南沙参之新鲜者,清肺热之功较佳,多用于肺虚有火、咳嗽痰多。

)【附药】1.珠儿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三七(或称纽子三七)的根。

性味苦微甘寒。

功能补肺清热,养阴生津。

适用于气阴两虚、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2.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

性味苦甘凉。

功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

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咯血,或热病伤阴燥咳等症。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

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始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方剂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天花粉。

治燥伤肺阴,发热咳嗽。

【文献摘录】《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经逢原》:「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中药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药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导语:中药沙参分为两种,一种是南沙参,一种是北沙参沙参一般都是在夏季时农民进行采挖沙参对胃有很大的帮助,有胃炎的朋友可以喝点沙参养可以
中药沙参分为两种,一种是南沙参,一种是北沙参.沙参一般都是在夏季时农民进行采挖.沙参对胃有很大的帮助,有胃炎的朋友可以喝点沙参养可以养胃.沙参可以促进肠内的循环,常年排便不顺的朋友们长时间喝沙参可以很好的通便.那么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沙参都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现在是夏季,我们即使不运动也会大汗淋漓,从而致使人们口干舌燥,浑身感到很热,严重的还会得热病.中药沙参可以很好的治愈这些病症.那么中药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又是什么呢?
中药沙参的功效:
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沙参的作用:
1、肺燥阴虚,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者,可与麦冬、玉竹、贝母、杏仁等配伍,以润肺止咳.
2、常用于热病后期胃阳不足之口渴舌干、食欲不振等症,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临床多与生地、石斛、麦冬等配伍,以清热养胃生津.
3、若胃阴不足,脘部酌痛,嘈杂似饥者,则可与麦冬、白芍、甘草等同用,以养阴生津止痛.
4、胃阴虚兼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症见胁痛脘胀,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可与麦冬、生地、枸杞子等并施.。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备考:帮你轻松识别易混淆中药(二)-2014江西医疗考试网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备考:帮你轻松识别易混淆中药(二)-2014江西医疗考试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沙参与南沙参、芦根(苇根、苇茎)与芦竹根、赤芍与白芍的辨别。

帮助考生从名称极易被混淆的中药材中早日脱离苦海。

考生可以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自己整理一些易混淆中药,进行对比记忆,相信一定会有良好的记忆效果。

【四】北沙参与南沙参北沙参味甘,微寒。

归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主要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

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

【五】芦根(苇根、苇茎)、芦竹根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柴根、苇子根、芦芽根、芦头等。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

别名:芦荻头,楼梯杆。

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用:清热利水。

主治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用法与用量:15~30g;或熬膏。

芦竹根长于清胃热、利水;芦根长于清肺、胃等气分热。

芦根的嫩茎称为苇茎或芦茎(药材商品一般根、茎混用);其性能、功用、用法用量均与芦根相同,然苇茎更长于清肺排脓,多用于肺痈,如千金苇茎方。

二者同科不同属,故药材不同。

【六】赤芍与白芍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白芍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北沙参的基本内容及药材鉴定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的基本内容及药材鉴定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的基本内容及药材鉴定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性状】根长圆柱形,偶有分枝。

表面淡黄白色,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

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微甘。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年需求量】北沙参为我国常用药材,年需求量5000吨左右,是一个大宗药材品种。

【生境】生于山坡荒地,或为栽培。

物种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细圆柱形或直条状,两头较细,很少有分歧,长15~30厘米,直径3~8毫米。

外表淡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未除尽的棕黄色栓皮,并有棕色点状的支报痕迹,顶端往往残留圆柱状的根茎。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整齐,淡黄色,中央有黄色放射状的木质部,形成层呈圆环状,深褐色。

气微,味甘。

以根条细长、均匀色白、质坚实者佳。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茎基,用水略洗,捞出,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甘苦淡,凉。

性微寒,味甘、微苦。

①《本经逢原》:甘淡,性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苦味淡,微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

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

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注意】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状鉴别根细长,直径0.2-1.5cm。

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横棕以,有不规则纵沟及裂隙,并有横棕色横长皮孔及较多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北沙参,又称阿魏、土黄参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

北沙参在传统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被誉为“华夏一草”、“宝贵补品”。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理内分泌、抗氧化、抗衰老、增强机体抗逆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1. 提高人体免疫力: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研究发现,北沙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皂甙和多糖等,能够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 调理内分泌:北沙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可以平衡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

研究发现,北沙参能够调节卵巢、睾丸、甲状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对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抗氧化:北沙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发现,北沙参能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延缓细胞衰老过程。

4. 抗衰老:北沙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细胞再生,提高皮肤弹性和紧致度,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延缓衰老过程,保持年轻态。

研究发现,北沙参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合成,改善皮肤的质量和亮度。

5. 增强机体抗逆力:北沙参具有抗疲劳作用,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改善身体疲劳的症状。

研究发现,北沙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力,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生物体的抗逆力。

除了以上所述的功效与作用,北沙参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医药价值。

例如,它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病的发生;此外,北沙参还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北沙参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

养阴清肺,南沙参与北沙参有何不同

养阴清肺,南沙参与北沙参有何不同

养阴清肺,南沙参与北沙参有何不同南沙参、北沙参是常用的两种补阴的中药。

沙参古代并无南北之分明代以前所用沙参主要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的根,也就是现在的南沙参。

直到明代晚期开始有“真北沙参”之名,以后逐渐开始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

南沙参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安徽,贵州,江苏,浙江,四川,河南,山东等地。

以安徽、江苏所产质量好。

南沙参均为野生。

药性: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应用:① 、南沙参味甘微寒,是清热养阴生津的佳品。

入肺经,能清肺热,养肺阴。

与麦冬、天花粉、桑叶等配伍使用,用于治疗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口渴之症。

② 、与杏仁、桑叶、贝母等同用,可治疗风温燥邪侵袭肺卫,灼伤肺阴所致的咳嗽少痰、咽干口渴之症。

③ 、与知母、贝母、麦冬、鳖甲等同用,治疗阴虚劳热,咳嗽咯血。

④、南沙参入胃经,能清胃热,养胃阴而生津液。

与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可治温热病邪热伤津,或胃阴不足,口燥咽干,烦热口渴之症。

⑤、与鲜石斛、鲜生地等同用,可治热病伤津较重所致的咽干口渴,舌绛少津者。

临床应用:南沙参具有祛痰作用、调节免疫力作用、强心作用、抗真菌作用、抗突变作用、保肝作用、抗衰老作用、增强学习记忆力作用等。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食管炎,迁延性肺炎,小儿口疮,声音嘶哑、慢性乙型肝炎等。

用药提示:反藜芦。

北沙参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山东莱阳、烟台、文登、牟平,河北秦皇岛等地。

野生及栽培品均有,以栽培品多见。

药性: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①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经,能养肺阴,清肺热。

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使用,可治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口干口渴之症。

② 、与知母、贝母、麦冬、鳖甲等同用,可治阴虚劳咳,咳嗽咳血等证。

③ 、北沙参单用,可治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清气不升,烦渴咳嗽,胀满不食。

【岭南常用中药】李得堂、黄志峰: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岭南常用中药】李得堂、黄志峰: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岭南常用中药】李得堂、黄志峰: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南沙参原植物岭南常用中药系列之——南沙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李得堂主管中药师、黄志峰中药师南沙参,别名:沙参、白沙参、桔参、泡沙参、稳牙参、土人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

目前药用南沙参的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轮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和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江西等地;一种是杏叶沙参,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南沙参真假辨别形状:正品南沙参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时稍弯曲或扭曲,偶有分支。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伪品呈圆锥形,外皮为棕色。

性状:正品南沙参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头。

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伪品纵皱的凹陷处有残余而形成棕白色相间的纹理。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有2~4个黄白色与淡棕黄色相排列的同心环纹。

气味:正品气微弱,味甘微苦;伪品有较强的苦涩味。

南沙参的选购: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黄白者为佳。

南沙参中药材南沙参中药饮片性味与归经:甘,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与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南沙参主要作用于人体的咽喉、肺和脾,能够祛痰止咳、养阴润肺、健脾。

南沙参常与北沙参、麦冬、党参、石斛等配合,治疗肺胃阴虚、喉干舌燥等病症。

南沙参除了作药用外还可以用于药膳和保健,如沙参山药粥和沙参麦冬茶。

沙参山药粥:南沙参、山药、麦芽各10g,粳米100g,前三药煎水取汁,和粳米煮成稀粥。

沙参麦冬茶:南沙参、麦冬各15g,桑叶10g。

煎水或沸水浸泡,代茶喝。

宜忌:风寒作嗽者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北沙参的介绍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北沙参的介绍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北沙参的介绍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 ex Miq.),以根入药。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终《神农本草经》。

古代本草所载均属南北沙参。

至清代《本草逢源》,始分为北北沙参和南北沙参两种。

习惯认为北北沙参质佳,药用以北沙参为主。

(一)北沙参别名:珊瑚菜,辽北沙参。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栽培品。

产地:主产于山东莱阳、烟台、文登、海阳、辽宁盖平、复县、河北等地。

现其它各省多引种。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35厘米,全体被灰褐色绒毛。

根细长,圆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0.5~1.5厘米,罕有支根,茎部分埋于地下,地上部分直立不分枝。

叶由基部生出,互生,具长柄,长达12厘米,基部呈阔鞘状,边缘膜质;叶卵圆形,三出分裂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卵圆形,长1.5~6厘米,宽1~4厘米,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锯齿,叶片质厚。

复伞形花序顶生,总伞柄长4~10厘米,无总苞,伞幅10~14厘米,长1~2厘米,不等长,小总苞片8~12枚,披针形,花梗15~20枚、长1.5~3毫米;花白色,5瓣。

双悬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厘米,有棕色粗毛;分果有5个角棱。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

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烫片刻,取出放凉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也有不去外皮直接晒干的。

性状鉴别:去皮北沙参细长圆柱形,长15~35厘米,中部直径0.3~1厘米;顶端略细,具断茎残痕,中部稍粗,下端渐细,表面淡黄白色,显粗糙,有细纵皱纹或沟纹及细裂隙,并有棕黄色皮孔和多数突点状须根残留。

全体糊化角质样。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显射线状花纹,中部有白色或淡黄色不质心,约占直径1/3,形成层环状,棕黄色,韧皮部淡黄白色,气微,味淡味甘。

带皮生晒北沙参,外皮淡棕色,断面韧皮部白色粉性,其余同上。

补阴药——南沙参

补阴药——南沙参

补阴药——南沙参性味归经味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祛痰,益气。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应用①肺阴虚症。

本品有养肺阴、润肺燥、清肺热、祛痰之功效,故对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症见干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咯出者尤为适宜,可与养阴清肺、祛痰止咳药同用。

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以之配伍麦冬、玉竹、桑叶等药。

②胃阴虚证。

本品既养阴生津,又兼益气。

治热病后气津不足或脾胃虚弱而症见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食少不饥者,可与养阴生津、益气健脾之石斛、麦冬、山药等同用。

考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

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始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注意反藜芦。

风寒作嗽者忌服。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的根。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以根粗大、粗细均匀、色黄白者为佳。

主产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以贵州产量为大。

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

顶端具1或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炮制除去根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

外表皮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切面黄白色,有不规则裂隙。

气微,味微甘。

复方1.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北沙参去痰 北沙参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去痰 北沙参功效与作用

北沙参去痰北沙参功效与作用北沙参是常见的参类的一种,它其实是一种植物,而且还是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通常都是用北沙参的根部来入药的,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中药里面都是含有北沙参的。

但是,大部分人对于北沙参还是不怎么了解,但是在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许还是服用过北沙参的。

北沙参对于他们来说,起到的是一种滋补的作用。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把北沙参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药物来食用,短期使用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但是长期使用,有可能会伤害身体。

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北沙参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加大,出现了越来越多养生保健的方法,但是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老中医,还有经过上千年实践的检验的中药.尤其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没有精力去关注新的养生方法,所以专注于各类中药的作用.比如说沙参就是其中的一种.沙参的使用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有记载,是一种传统中药,沙参的作用并不同于人参,它是一种桔梗科沙参属植物,那么沙参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适合哪些人用?沙参有南北之分.南沙参性味甘,微苦,凉;北沙参性味甘,苦,淡,平.南、北沙参均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证.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南沙参祛痰、强心作用较明显;北沙参有加强呼吸、升高血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沙参性微寒,只适宜肺胃阴伤而有热者,所以,风寒感冒咳嗽、寒痰咳嗽及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在煮粥时可辨证选用.★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适用于肺热阴伤引起的干咳元痰,或痰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或声音嘶哑等。

也可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痛,呢逆,呕吐,便秘,舌红少津等。

与南沙参相比,两者性能相近,都是味甘,性寒凉。

均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

用于肺胃阴虚而有热者,没有什么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 ( Thunb.)Fisch. 或沙参 Adenophora strictaMiq. 的干燥根。

又名:沙参、泡参、桔参、土人参、山沙参、白沙参、沙獭子、泡沙参。

原植物轮叶沙参又名四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云南;沙参又名白沙参、空沙参、风箱灵子、龙须沙参、杏叶沙参、挺枝沙参,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

本品药材性状: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7~27cm直径0.8~3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 1或 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绵,中央偶有空洞。

气微,味微甘。

商品中有未除去粗皮者,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有许多横环纹。

本品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中医临床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强心,抗真菌,祛痰,抗幅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对红细胞、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

又名:辽沙参、条沙参、建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条参、莱阳沙参、真北沙参、野香菜根。

本品药材性状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

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

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

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微甘。

原植物珊瑚菜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各省;以山东莱阳、烟台、蓬莱、崂山、文登,江苏连云港,河北秦皇岛及辽宁大连产量大,品质佳,销全国并出口;其中以莱阳胡城村产品最著名。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中医临床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突变,解热,镇痛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并有抗环磷酰胺毒副反应作用。

南沙参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沙参。

谓“味苦,微寒。

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久服利人。

一名知母。

”《本草图经》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牙。

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箸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

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黏胶,此为小异。

古方亦单用。

”上述特征与桔梗科沙参属植物一致。

桔梗科沙参,我国各地均产,习惯上概称为南沙参,野生资源丰富,目前尚无栽培。

此属根均粗壮,圆锥形,间有分枝,芦头长短粗细不等,偶有双芦,全体为白色。

质轻泡,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多裂隙,肉质疏松,无木质心。

未去粗皮者,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有许多横环纹。

植物体具白色乳汁。

花钟形,五裂,淡紫至紫红色,亦有近白色者;花柱基部绕以杯状或垫状花盘或腺体,雄蕊与花柱离生,花柱特长,柱头 3。

蒴果 3 室。

为其共同点。

同时,本属植物均为单叶,叶型变化甚大,往往因品种而异。

沙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南沙参、北沙参最早见于《本经逢原》。

张璐云: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

《本草从新》首次把南沙参与北沙参分别列出,根据其描述“沙参体虚好无心”是指沙参属植物的三生构造,仍指沙参属植物。

故古时的南沙参和北沙参都是沙参属植物。

把莱阳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作为北沙参,可能由于参类混乱所致。

在明代,人参出现混乱,有以沙参、莱阳参、桔梗等形似人参的植物,经过加工冒充人参。

在冒充人参过程中,沙参和莱阳参发生了混乱,民间遂把莱阳参也称为沙参。

20 世纪初,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辨》中载北沙参产山东日照、故墩、莱阳、海南各县。

海南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莱阳出者质略松,皮略糙。

据实地调查,山东当地农民大多称珊瑚菜根为莱阳参,北沙参这一名称是经营部门通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把珊瑚菜的根称为滨防风,其效用与防风类相同。

古时的沙参应是 Adenophora stricta ,杏叶沙参应是 A. hunanensis ,细叶沙参应是 A. paniculata ,荠苨应是现今的杏叶沙参 A. hunanensis ,并非 A. trachelioides 。

荠苨可作为杏叶沙参(即宽裂沙参)的别名,将 A. trachelioides 称为宽萼沙参。

南沙参根含三萜类皂苷、咲喃香豆精类、 B -谷甾醇、B -谷甾醇-B -D-吡喃葡萄糖苷、蒲公英赛酮及二十八碳酸,花椒毒素、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沙参酸甲酯、沙参醇、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

微量元素有 Sr、Zn、Cu Ni、Fe、Mn Ti、Cr、Pb、Ca K等。

北沙参根及根茎含多种香豆精类化合物:补骨脂素、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内酯、欧前胡内酯、香柑素( bergaptin )等,北沙参多糖(GLP、磷脂;其中卵磷脂约占51 %、脑磷脂约占18%。

另有生物咸、微量挥发油、伞形花子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等,微量无素有 Zn、 Cu、 Fe 等。

原忠等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得到 5 个化合物,分别为 syringin 、 vanillicacid 4-O-B -D-glucopyra no side 、ben zyl- [3 -D-apiofura no syl- (1宀 6)- [3-D-glucopyra no side 、 icariside D 、n-butyl- a -D-fructofura noside 。

又从中分离鉴定出:法卡林二醇、(8E)十七碳-1,8- 二烯-4,6- 二炔-3,10- 二醇、佛手苷内酯、蛇床克尼狄林、水杨酸、香草酸、阿魏酸等。

赵奎君等从多歧沙参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 9 个:十六酸-3- 3 -谷甾醇、十八酸-3- 3 -谷甾醇酯、a -香树脂醇醋酸酯、羽扇豆烯醇醋酸酯、羽扇豆烯酮、木栓酮、 3 -谷甾醇、 7a - 羟基-3 -谷甾醇和胡萝卜苷。

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北沙参均为除去根皮入药,但对为何除去根皮没有依据。

古代本草均未记载北沙参除去根皮这一加工方法。

经对北沙参根皮和去根皮北沙参中化学成分含量分析比较,表明二者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甚至有些有效成分的含量还大大高于去皮北沙参。

实验证明带皮的北沙参解热和祛痰作用较去皮的作用明显。

为了证实烫后去皮有利于保存这一说法,比较了带皮和去皮北沙参在相同条件下的贮存情况,结果是,二者无明显差别。

同时,加工时除去的根皮在产区一直作为饲料,或当菜食用,故可排除根皮的毒性。

因此, 1 990 年版后的《中国药典》始规定了带皮北沙参可供药用,为保留这一部分使用习惯和出口的需要,也同时收载了去皮北沙参。

南沙参、北沙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昆明沙参,又名泡参、小沙参、罗兰参、罗兰沙参,分布于云南,为其特有药用植物,根补中益气,滋养生津,止血,用于咳嗽咯血;(2)河南沙参,分布于河南栾川;(3)南京沙参,分布于江苏南京、江浦,销全国;( 4)青龙山沙参,分布于江苏南京,销全国;( 5)无柄沙参,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根用于肺热咳嗽,口燥咽干,干咳痰黏,气阴不足;陕西镇坪称其为泡参;( 6)川西沙参,分布于四川西部;( 7)二型叶沙参,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宁夏,根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8)长叶沙参,分布于四川,亦称泡参;( 9)短花盘沙参,分布于四川盐源;( 10)西南沙参,又名云南沙参、丽江沙参、两型沙参、玫花沙参、变白沙参、重齿沙参、雪花沙参,分布于西南,根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贫血,咽喉痛,虚劳咳嗽;(11)丝裂沙参,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根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四川称其为线齿沙参,贵州称毛鸡脚;青海多数地区药材站曾误将其作为正品沙参收购;(12)细萼沙参,又名壶花沙参,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根用于顿咳,痰喘;( 13)天蓝沙参,又名巨花沙参、两型沙参、富民沙参、滇川沙参、萝卜根沙参,分布于四川、云南;( 14)柳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各省;( 15)展枝沙参,干燥根圆锥形,尾部多分枝,直径 1~1.5cm,长6~12cm 表面黄色,横纹上密下疏,鳞片状,质脆,断面黄色,较致密,孔小,无空心,芦头鸡头状;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山东,根清肺化痰,止咳;(16)狭长花沙参,又名沙参、高大沙参,分布于华北;(17)狭叶沙参,又名柳叶沙参、厚叶沙参,分布于东北、华北,根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祛痰;青海省多数地区药材站曾误将本品作正品沙参收购使用;( 18)喜马拉雅沙参,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根清肺养阴,生津止渴,化痰;( 1 9)高山沙参,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 20)鄂西沙参,分布于湖北神农架,为湖北特有药用植物,当地作沙参药用;根清热养阴,润肺止咳;(21)宽裂沙参,又名:杏叶沙参、宽叶沙参,干燥根细长圆锥形,不分枝,直径0.5~1cm,长10~15cm表面棕黄色,横纹有明显,鳞片状,质脆,断面皮层黄白色,中间乳白色,较致密,无空心,芦头圆柱形;分布于中南及河北、山西、陕西铜川以南地区、江西、四川、贵州凯里,根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生津,祛痰;( 22)华东杏叶沙参,分布于江苏溧阳及南京、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根用于阴虚,肺热,痰黏,舌干口渴;( 23)甘孜沙参,又名小钟沙参、阿墩沙参,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根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云南丽江称其为保科参,当地作沙参药用;(24)天山沙参,分布于新疆;( 25)细萼沙参,又名:壶花沙参,分布于云南;( 26)新疆沙参,分布于新疆;(27)川藏沙参,又名百合叶沙参,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根用于肺热燥咳,虚劳咳嗽,咽喉痛;(28)湖北沙参,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贵州习水有产,历史上曾有收购,民间有零星栽培,供观赏和药用;(29)小花沙参,分布于内蒙古;( 30)台湾沙参,分布于台湾;( 31)宁夏沙参,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 32)滇川沙参,分布于云南、四川;( 33)沼沙参,分布于东北;( 34)细叶沙参,又名紫沙参,药材细长圆锥形,不分枝,直径0.7~1.2cm,长8~20cm 表面黄棕色,具纵皱,质脆,断面黄白色,皮层致密,木质部蜂窝状,芦头圆柱形或鸡头形;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湖北、四川,根(蓝花沙参)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甘肃亦作南沙参入药,湖北、四川也作沙参药用;( 35)长白沙参,又名阔叶沙参,药材短粗圆锥形,不分枝,直径 2cm左右,长6~10cm表面黄色,横纹明显,鳞片状,质脆,断面黄色,蜂窝状,中间有小空心,芦头圆柱形,有细小不定根;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根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喉痛;(36)秦岭沙参,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 37)糙萼沙参,又名石沙参,药材细长圆柱形,不分枝,直径0.6~1.2cm,长15~30cm表面棕黄色,横纹明显,有小鳞片,质脆,断面黄白色,蜂窝状有空心,芦头细长圆柱形或无;分布于华北及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根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喉痛;( 38)光萼石沙参,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 39)多齿沙参,分布于山西运城,现不作药用;( 40)泡沙参,又名泡参、灯笼花,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根用于肺虚久咳,咳嗽痰喘;四川称其为山沙参;( 41)薄叶荠苨,又名疏花沙参,分布于东北,根用于疮毒,咽喉痛,消渴,咳嗽;(42)多毛沙参,又名湖北沙参,分布于江西、湖北,贵州为分布新记录,多自产自销,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 43)中华沙参,又名羊婆奶、奶浆草、南沙参,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根清热养阴,祛痰止咳;( 44)长柱沙参,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根(泡参)清热养阴,利肺止咳,生津;( 45)林沙参,分布于甘肃;( 46)西峰沙参,分布于甘肃省,根在合水、镇原等县习用;( 47)扫帚沙参,又名细叶沙参、蒙古沙参,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48)索伦沙参,分布于内蒙古;(49)荠苨,又名空沙参、心叶沙参、老母鸡肉、杏叶沙参、宽萼沙参,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