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遗传育种现状及现代种猪场发展
猪育种工作总结
猪育种工作总结
猪育种工作是畜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速度、肉质和
抗病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猪育种工作。
首先,我们在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对猪的遗传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成功地筛选出了一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猪,并将其用于繁殖,以期望后代能够继承这些优良特性。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猪种群的监测和管理,确保猪的遗传多样性和纯种度,以保证猪的遗传基因质量。
其次,我们在营养管理和饲料配方方面做了一些创新。
我们根据不同生长阶段
的猪的不同需求,调整了饲料的配方,以确保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健康。
我们也加强了对饲料原料的质量监控,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疾病防控工作。
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育种工作的效果,因此我们加强了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猪群中的疾病,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
总的来说,我们在猪育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猪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为猪育种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市猪育种现状及对策
重庆市猪育种现状及对策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1年第11期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庆是全国生猪的主要产区之一,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生猪良种创新基地和优良种猪供种高地”更是重庆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重点目标之一,生猪选育与改良一直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直辖以来,重庆的生猪选育改良基础在不断加强。
生猪育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生猪育种现状。
①育种资源丰富。
地方品种。
重庆地方遗传资源丰富。
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黄牛、水牛、山、鸡、鸭、鹅、兔、蜂等9个物种,共33个品种和类群,其中地方猪种共5个,分别是荣昌锗、合川黑猪、渠溪猪、罗盘山猪、盆周山地猪。
其中荣昌猪是我国三大地方猪种之一,先已列为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其余4个猪种属湖川山地猪的重要类群,被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并入盆周山地猪,得到国家认可。
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类群。
重庆地方猪遗传资源中荣昌猪,具有肉质好、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配合力好、种质优良等特点;合川黑猪肌肉脂肪含量高、肌肉品质好,高温高湿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渠溪猪、罗盘山猪、盆周山地猪均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肉品质好、肠衣质好、配合力好、适宜制作腊肉和香肠等特点。
引进品种。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有外种猪原种场10个,资源保种场3个,祖代猪场47个,存栏原种猪4000头以上,祖代种猪3万多头,优良种猪供应能力大大增强。
特别重庆在确立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目标后。
为将重庆打造成生猪供种高地,加大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从美国、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原种猪,夯实了种源基础。
此外,随着重庆市长寿现代化畜牧园区的建设,长寿将从美国引进1000头种猪,一旦完成引种,重庆的原种猪数量将达到5000头左右。
不但数量多而且血缘来源也较广泛。
②育种成效显著。
1995年以来,重庆市相继培育成功新荣昌猪Ⅰ系、渝太Ⅰ系猪、渝荣Ⅰ号猪配套系。
新荣昌猪Ⅰ系是在荣昌猪纯繁选育三个市代的基础上,导入25%的丹系长白猪血液。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
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猪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肉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因此,养猪业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以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国内外养猪业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来看国内养猪业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养猪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养猪业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
首先是养殖环境的问题,由于养猪业的规模快速扩大,一些地区的养殖环境恶化,导致动物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疫病的爆发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比如,非洲猪瘟等猪病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大量猪只的死亡和养猪业的巨大损失。
此外,养猪业还面临了饲料成本的攀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养猪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和创新。
一方面是加强养殖管理,通过改善养猪环境,加强疾病防控措施,提高猪只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是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基因改良、育种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农民合作组织和集约化养殖也在逐渐推进,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而在国外,养猪业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也不同于中国。
例如,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养猪业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化肥化、专业化和集约化。
这些国家注重提高猪只的品质和产品的安全性,通过优质饲料的供应、合理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猪肉的品质更加优良,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涌现出一些创新的养猪模式,如生态养猪、有机养猪等,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国内外养猪业都面临着一些相似和不同的问题,并且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研究以应对这些问题。
未来,相关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
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猪,作为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在肉类供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猪的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猪的遗传改良与生产性能提升的相关内容。
一、遗传改良的意义猪的遗传改良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性育种和基因改造等手段,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和抗病性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遗传改良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猪的品种特性,使其更适应现代化的养殖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
二、选择性育种的原理与方法选择性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种群的目的。
在猪的选择性育种中,一般会选择具有生长迅速、肉质优良和抗病能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通过连续选择,逐渐改良种群的性状,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利用DNA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精确地鉴定猪的遗传特性,从而更好地进行选择性育种。
此外,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为选择性育种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三、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基因改造是一种通过人为介入,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的技术。
通过插入、修饰或删除猪的某些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生产性能。
基因改造技术可以使猪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甚至可以增加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
然而,基因改造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风险。
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道德性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担忧。
在进行基因改造时,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四、猪的遗传改良案例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肉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选择肉猪品种和优良猪种的杂交,获得了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的猪种。
此外,对猪的抗病能力和耐热性进行改良,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疫情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生猪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国家启动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生猪基因进行筛选和改良,培育出更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更强的优良品种。
具体而言,计划将重点研究以下方面:第一,研究生猪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变异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生猪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挖掘出有利于生猪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关键基因。
第二,构建生猪遗传改良技术体系。
该体系将包括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和人工授精等多种技术手段,帮助养殖户快速培育出优质品种。
第三,打造生猪遗传资源库。
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生猪品种,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猪遗传资源库,并对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保存,为后续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该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 1 -。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国家,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我国生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现状:
1.生猪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有大量小规模养殖户。
2.养殖业对粮食等天然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3.产业链分工不够明晰,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合作和资源共享度有限。
4.疫病和垂直整合问题严重,生猪免疫状况和防控能力亟待提升。
发展:
1.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2.发展绿色循环生猪养殖模式,落实“猪粪变肥、肥料还田”的生态农业理念。
3.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利益。
4.加大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健全生猪免疫制度和信息化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我国生猪养殖和肉品加工的品牌影响力,拓宽出口渠道。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人工授精技术是近年来在畜牧业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针对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本文将从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现状目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传统的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收集和处理精液,再通过人工注射方式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以实现受孕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
然而,传统的人工授精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液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受精能力下降。
其次,传统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人力成本较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人工授精过程中还存在授精率低、受精率低等问题,降低了人工授精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人工授精技术在猪的应用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液的质量对授精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发高质量的精液保鲜液和精子分离技术是解决授精率低、受精率低问题的关键。
其次,传统的人工授精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就需要大量培养技术人才,增加了维护和操作的成本。
此外,传统方法还存在收集效率低、种猪管理复杂等问题。
三、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利用生物技术,如精子分选技术、冷冻保存技术等,可以提高精液的质量和保存能力,提高人工授精的效果。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设备逐渐应用于人工授精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另外,随着遗传学研究的突飞猛进,逐渐发展起来的基因编辑技术也为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针对猪的生殖特性进行改良和优化,提高猪在繁殖方面的性能,进一步推动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
同时,随着生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市场对优质猪种需求的增加,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种猪育种工作的现状、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我国种猪育种工作的现状、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在当前的猪肉市场中,种猪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种猪育种工作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中,但仍面临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种猪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家猪的遗传育种,通过选择、繁殖和交叉,逐渐改良家猪的性能和品质。
但是我国的种猪育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1. 品种改良缓慢:我国的种猪品种改良速度较慢,一方面是由于种猪的产出周期较长,另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所以缺乏相关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2. 疾病防治不力:种猪育种工作面临着严重的疫病威胁,疾病对种猪的生产效益和种猪品质的影响极大,所以种猪育种工作应该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和预防。
3. 缺乏高端人才:种猪育种工作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较少,这限制了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措施建议:
1. 创新技术:种猪育种工作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种猪育种的效率和品质。
2. 加强防疫:种猪育种工作需要更加注重防疫和预防疾病的措施,以避免疾病对种猪的损害。
3. 培养人才:加大对种猪育种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种猪育种的专业技能水平。
4. 收集信息:加强种猪行业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提高种猪育种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合作:种猪育种需要各个相关行业团结合作,携手共同推进种猪育种工作的发展,以保证我国种猪育种的健康发展。
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趋势
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需要更高效、更具抗逆性和更可持续的方法。
种猪遗传育种是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产猪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种猪育种国家,在积极推动猪肉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几个趋势。
1.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更全面、更精确地评估和选择理想的经济性状。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猪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
基因组选择通过选择和培育有利基因位点的个体,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的经济性状表现。
2.倍半体育种倍半体育种也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将两个不同的纯种品系进行杂交,然后将各个纯种分离出来,形成纯化的品系,可以获得更好的杂种优势和更高的经济性状。
倍半体育种可以通过降低杂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育种成绩来提高种猪生产效益。
3.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疾病和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健康和抗逆性成为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
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评估猪的健康和抗逆性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养殖者选择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强和生产性能良好的种猪,从而改善整个猪肉产业的鲁棒性。
4.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确保种猪遗传育种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
美国农业部和其他相关机构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猪遗传资源。
通过建立种猪遗传资源库,对珍稀品种进行保护和研究,可以促进种猪遗传育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5.数据驱动的决策种猪遗传育种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和评价。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更好地理解种猪遗传背景和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优化育种方案和策略。
总结起来,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基因组学的应用、倍半体育种、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
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2年39卷第11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1/3。
但我国商品猪90%以上来自国外品种。
近年来,我国依赖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自2014年起引种量已逐步减少,2019年后,由于非洲猪瘟对我国种猪体系的破坏,叠加猪价维持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量再创新高,突破2.2万头。
我国长期从国外大量引种,久而久之形成了“引种—制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较大差距体现在育种的各个环节,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育种工作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种猪质量退化,育种意识也受到冲击。
因此,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来看,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需要彻底解决种猪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才能打赢种猪“翻身仗”。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养殖业的快速融合,一场生猪育种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1 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1.1 国家层面的生猪数字化育种进展生猪数字化育种即将传统育种与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管理种源,通过对祖代、父母代、种源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基金项目:南充市2021年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项目(南充地区部分猪场呼吸道疫病主要病源混合感染调查分析,编号:21YFZJ0121)作者简介:王怀禹(1968—),男,四川阆中人,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数据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优化、培育出优良品种,目前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现代化育种体系逐渐形成。
2019年,我国先后通过“中加瘦肉型猪项目”“农业部948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专项支持,逐步构建了中国引进品种选育需要的种猪性能测定、动物模型BLUP 选育技术体系。
现代化养猪成就与存在问题分析
现代化养猪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业现代化又在畜牧业现代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而发展现代化养猪生产在于为国家节省土地,减少猪舍建筑面积。
利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地生产工艺和饲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最大限度的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地断奶仔猪,缩短肉猪出栏天数,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母猪单产效益的基础上获取总体效益,为我国养猪企业和专业户达到生产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目的,并利用现代化养猪技术使农民致富,提高畜牧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化养猪业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集约化、现代(工厂)化养猪场,并很快传入我国。
1965年北京市长阳农场就采用了育肥猪自动采食箱。
70年代,国家领导人相继提出:在大城市周围应建立机械化养鸡、养猪厂的指示,这对发展现代化养猪业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因此,我国现代化养猪是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开始的,由于大,中城市具有知识密集,对外交流多、信息多、资金充裕等优越条件,因而发展较快。
1976年天津大港式集约化养猪场对北京影响很大,在考察东欧国家现代化养猪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机械化养猪场--北京红星实验猪场,同时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在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套现代化养猪设备。
1979年农机部在上海金山召开了机械化养鸡、养猪学术研讨会,时任农机部领导的项南部长出席会议并主持成立了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协会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于饲料营养,畜牧机械,家禽遗传育种和环境生理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养猪模式和管理方法。
为普及此项技术,中国养猪行业协会曾与美国大豆协会等国外驻京单位合作,举办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和组织部分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出国考察。
猪育种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的生 产 体 系 。 中 国虽 然 是 世 界 养 猪 第 一 大 国 , 心 种 猪 来 源 核
长期 依 赖 进 口 . 期 处 于 “ 种 一 维 持 一 退 化 一 再 引 种 ” 不 长 引 的
良循 环 , 致 整 个 繁 育 体 系 受 制 于 其 他 养 猪 先 进 国 家 【 3。 导 j ~3 因此 , 了 实 现 我 国 养 猪 业 的 健 康 、 续 、 定 发 展 , 与 国 为 持 稳 参 际 市 场 的 竞 争 , 此 契 机 下 , 切 实 推 进 我 国猪 育 种 工作 , 在 应 加 强联合育种 , 高猪种质量 , 提 了解 猪 育 种 结 构 发 展 状 况 , 鉴 借 国内 外猪 育种 经 验 , 完 善 我 国 猪 育 种 结 构 、 高 猪 育 种 水 对 提
的、 能够 独 立 运 作 、 持 续 发 展 的 优 秀 种 猪 繁 育 体 系 的 条 件 。 可 猪 育 种 是 一 项 长期 的工 作 , 国 规 模 化 瘦 肉 型 猪 基 本 形 成 了 我
以杜 洛 克 、 自和 大 白 的 洋 三 元 杂 种 为 主 体 、 洋 杂 等 为 辅 长 土
杂 交 方 案 下 猪 完整 繁 育 体 系 的 猪 群 结 构 优 化 模 型 【 ; 玉 春 8 潘
平 及 加 快 猪遗 传 改 良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1 当前 中 国 的 猪 育 种 概 况
中国是 世 界 上 对 猪 的 驯 化 与 饲 养 最 早 的 国 家 , 在 公 早
・
6 0・
《 海 畜牧 兽 医 通 讯 》 2 1 上 0 0年 第 4期
猪 育 种 研 究进 展 与发 展 趋 势
张 伯 卫 龙 浩 洋 王 世 铭 胡 兴 芳
三京市顺义区种猪育种现状及未来育种策略
种 场 、 扩 繁 场 考 核 界 定 的 重 要 指 标 。 建 议 种
4育种 资金 投入不足 。投入到猪育种改 良方 猪 没 有 经 过 性 能 测 定 的 种 猪 场 , 不 予 评 定 种 .
面的资金大大低于引种投入资金。并且 ,由于猪 猪 场 。 促 使 各 种 猪 生 产 企 业 根 据 种 猪 测 定 成
"
 ̄02 第 期 21 8 年
S i c n cnl y rm tn i c ne d eho g o oi 科技 与推广 e a T o P o
北 京 市顺 义 区种 猪 育种 现 状 及 未 来 育种 策 略
文 l 尹立勇 ( 北京 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
北京市顺 义区在原有规模猪场 的基础上进行 监测工作 ,为掌握全 市种猪性能水平提供依据。
因型之间 的相互 遗传效应 ,分析不同基 因型母猪 剂 ,建立 遗传 资源 共享体 系 ,充分 发挥公 猪繁 的产仔数及与其他生产性状的关系 ,标记高产母 殖潜力 。 猪的基 因型 ,组建高产母猪群 ,提高母猪繁殖性
能 ,在 仔 猪 刚 出 生 时就 预测 其 今 后 的 繁殖 性 能 , 顺 义 区还 建立 了 “ 猪 场 + 定站 +人 工 授 种 测
( 加强对猪抗病性 的选育 。猪的抗病性十 4) 分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但是也有遗传方面 的原 因 ,可以从猪整体 的免疫力方面进行选育 ,使其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 5)加大 肉质 性状 的选 育 。对 肉质性 状 的选 育 除了剔 除氟烷基 因外 ,还要 对 肉色 、大 理石纹 、P 值 、肌 间脂肪 ( H 影响猪 肉的风 味 口 感 )等进 行选育 。应 利用 现有检 测 肉质 性状 仪
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养猪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种猪的育种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种猪育种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受限于国外的种猪进口政策,只能在国内培育品种。
这导致了我国种猪品种单一的问题,也使我国的种猪育种缺乏外来的优良基因。
而且,这种单一性也容易削弱我国种猪的遗传多样性。
2.疫病问题我国的种猪在育种过程中,时常会受到病毒的侵害,导致育种的失败和产量下降。
为防止该问题的发生,疫苗的研发,是否能够全面使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育种场的防疫设施也需要加强。
3.营养不足我国土地资源匮乏,而养猪所需的饲料又要求种类繁多,且营养价值高。
尤其在育种场,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对种猪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而由于成本原因,许多育种场想要借助大量的添加剂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从而达到生产成本的控制,但这也会导致出现繁重的后果。
4.育种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种猪育种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内品种拥有者多,体系相对混乱。
而且,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标准统一、检测技术不精细等问题也极大影响了育种的质量。
二、对策1.引进优良品种其次,我国应该加强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以优化我国种猪的遗传结构。
但同时注意该品种对我国疾病和环境的耐受性,同时对育种后代的性状确定性和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估,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2.优化饲料我国有很多未利用的农业资源,可以发掘农业和副业的潜力来生产饲料,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饲料的营养平衡。
而且,应该审查添加剂的情况,从饲料准备入手,注重科技进步,利用电子设备和控制技术,精准搭配营养配比,实现精细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育种机制育种机制的建立要与品种的优化同步,而且要明确育种目标,进行精准的品种维护和优化与改良。
同时,加强对育种基地的检测和监管,建立完善的育种检测制度和检测方法,并可将育种技术与跨学科协作相结合,形成育种技术共享交流平台,有助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
我国种猪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 :
:
养理 念等 内容进 行 了报 告 ,现 将
专家 主要 观 点 归纳如 下 ,供行 业 人 士参考 。
;
: 士
; 织 为 美 国 S A E , 18 年 由美 T G S 95
j 国农业部( S A 、普度大 学和美 UD )
一
距 ,如 ,中 国母 猪平 均产 活仔 约
L… 一 一 l
丹 麦 :20  ̄2 1 年度 ,丹 09 00 麦核 心群杜 洛克猪 3 ~10 k 的 0 0 g
日增 重 为 10 0 g 6 ;平 均 窝 产 仔 数
1 头 ,发达 国家为 2  ̄2 头 。 5 0 5
; 日龄 平 均 为 19 d 背 膘 厚 为 4 ,
: 代大 白( 白) 长 母猪 中,平均产 活 : 仔 数 1.(22 头 ,每 窝 断 奶 仔 23 1.)
: 猪 数 1.(05 头 。 种 猪 育 种 组 05 1.)
展论坛 。会上,黄路生院士、王
志 刚处 长 、陈代 文 教授 等 多位 国 内专 家 、学 者 就 种 猪 培 育 技 术 、
国大 白猪协会合作创建 。 : 加 拿大 :据 猪 改 良中心 ( C C一
10 g体 重 日龄 平 均 为 18 , 0 k 4 d 背膘 厚 为 1. 01 mm; 大 白 ( 白 ) 长 : S) 计 , 2 1 年 杜 洛 克 公 猪 达 I统 01
l 我国养猪生产现状
缺 乏遗传联系 ;系统规范 的育种管理体制 正在探 评估 ,在这 方面与 发达 国家 存在着 巨大 的差距 ; 索 ;等等 。常规育 种存在改 良性状有 限、改 良时 没 有 统 一 的种 猪 登记 ;全 国 统 一 的 、科 学 的 、 规 间偏长 、改 良成本 偏大等 问题 ,往往只关注 于生 范 的场 内性 能 测定 执行 不 到位 ;场 间遗传 联 系 长 和繁殖等有 限的性状 ,忽略 了许 多难 以活体测 弱 。 定 或测定成本高 昂的重要经济性状 ,如饲料利用 4 发展种猪业的对策 是对育种技术及育种 资源要 正确认 识;二 率 、肌 肉脂肪含量 、脂肪酸组成 、抗病力 、公猪
我国育种现状及解决办法
我国育种现状及解决办法作者:赵长虹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期赵长虹(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畜牧兽医站山东淄博 255154)摘要:遗传的改良首要条件是纯种猪登记,统一的种猪性能测定和场内遗传评估体系是我国种猪场遗传改良的基本点,人工授精作为跨场遗传联系的纽带和种猪场利用的纽带,这些都是联合育种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联合育种长期的束缚得不到有效发展,陈旧的观念也重要因素之一,摒弃老的观念,使其新陈代谢,可以有效的推动联合育种工作的发展,然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大部分的企业先自身建立完整的企业观念,不仅要树立战略发展观还要有合作观,以身作则,配合政策的引导和管理,事半功倍。
关键词:育种现状解决办法引导与管理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55-021 目前在我国所存在的生猪引种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近几年而言,虽然我国高强度引种,但所引进的种猪基本上都没有本身的数据测定,所以,不合格的种猪被大量的引进我国,在种猪引种时我们已经落后了。
其二,种猪引进的国家和场地有限,不集中,比较分散的大量引进使得效率低下,常规引种公母比例为1∶8~1∶10,然而优秀种公猪精液在核心育种群中使用达不到5%,使得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现象。
其三,严重的依赖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育种体系。
就目前而言,我国引种短期种猪在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其销售额增长的速度也是很可观的,然而没有持续性的育种基本上就等同于简单的繁殖。
中国是生猪生产的大国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种猪的育种工作却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更甚者已经被养猪发达的国家远远的抛在后面了。
我国一直成不了养猪发达的国家主要是受到种猪育种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些原因如育种目标和组织性的缺乏、基础性育种工作的薄弱、育种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经及利益冲突、育种观念落后地区,另外,中国多年的文化历史形成了特有的消费市场以及长期计划经济等因素,这也使我国种猪育种系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们不是养猪强国。
我国的现代化遗传育种工作比较落后,迄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国际化的现代化商品瘦肉型种猪,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在引种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圆环、蓝耳),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必需转变我们的思想,对我们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育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选育,提高其产品性能。
猪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来改良种猪和商品猪,形成新的品种(系),主要包括纯种(系)的选育提高,新品种(系)的育成,杂种优势的利用等,从而提高养猪业的产量和质量。
在过去的30多年来,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
现在降低背膘厚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二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为60%左右。
遗传育种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除要求提高瘦肉生长率、饲料报酬外,更强调提高繁殖率和肌肉品质。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再到基因型选择(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
可以说,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
目前众猪场大都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种猪数据,但基本上停留在记录日常数据的水平上,没有利用已有的数据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也没有与选种选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育种工作主要停留在制种、用种上面,还没有真正的育种。
因此在现代化的种猪场开展有计划的育种工作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猪育种;性能测定;基因诊断盒;生物技术;分子遗传育种 1 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动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
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育种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
1. 1表型值选择顾名思义,表型值选择就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这是畜禽育种早期的选种方法。
虽然依据表型值进行选种也能获得一定的进展,但其进展的速度是缓慢的,效果也是不稳定的。
1. 2 育种值选择随着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育种学家们可以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使畜禽育种由表型值选择发展为育种值选择,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
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方法的应用,使得有种值的估计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在对场、年度及其他环境效应进行估计的同时,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从而指导科学、准确地选种。
1. 3 标记辅助选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分子遗传标记、QTL图谱分析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目前,畜禽遗传图谱的构建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得利用一个或一群标记以区分不同个体QTL的有利基因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标记辅助选择就是用DNA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
由于它不受环境的影响,且无性别的限制,因而允许进行早期选种,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
尽管目前有关动物标记辅助选择的工作总体上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还是有了一些初步的应用。
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深入,标记辅助选择必将在猪的育种改良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 4 基因诊断盒从广义角度上讲,基因诊断盒技术也是标记辅助选择的一部分。
基因诊断盒的应用可以说是当前猪标记辅助选择最成功的例子。
如利用高温应激综合症(MHS)基因诊断盒检测猪的高温应激综合症,利用雌激素受体(ESR)基因诊断盒固定猪的高产仔数基因等。
目前这些基因诊断盒都已逐步应用于猪的选育计划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猪遗传改良的效果。
2 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2. 1肉用性状2. 1. 1 生长与食欲: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的重要性状。
由于日增重遗传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个体选择的效果较好。
同时由于日增重与耗料比之间有较高的负遗传相关,选择日增重可使两者都受益。
一些研究表明,猪的食欲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一定影响。
食欲的下降可能会限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长期选择进展,低食欲还会使哺乳母猪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影响泌乳。
因此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食欲也是一个应该予以考虑的性状。
2. 1. 2 瘦肉:用瘦肉率或瘦肉量表示。
虽然瘦肉率是一个高遗传力性状,但因其在活体无法直接度量,因此一般是通过选择那些在活体易于度量而又与瘦肉率有较高遗传相关的性状(如活体背膘)来进行间接选择,或者是根据同胞等亲属的成绩来进行选择。
2. 1. 3 脂肪:猪的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腹内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不同部位的脂肪,其脂肪酸的类型有所不同。
对脂肪的选择目标是,降低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保持适量的肌间和肌内脂肪以保持良好的肉质。
2. 1. 4 肉质与风味:猪的肉质包括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等多项指标,遗传力一般为低到中等水平。
肉的风味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尽管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认为风味与某些化学物质有关,但关于风味的物质基础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
对肉质的评定可分为客观评定和主观评定两类,前者如肉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指标,后者如对肉的风味进行品尝或评分。
肉质性状改进的难点是目前还没有把评定的结果作为选种的依据。
2. 2 繁殖性状2. 2. 1 产仔数:猪的产仔数包括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性状,是一个受排卵数、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合性状。
由于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容易受母体效应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选择提高的效果差。
2. 2. 2 母性:母猪的母性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是相当重要的,一般用哺育仔猪的育成率来表示,主要决定于母猪的泌乳力和母猪护仔性。
在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选择时,母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性状。
2. 3 外形2. 3. 1 体长:体长对猪的胴体长度和产肉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产肉力高的猪往往具有较大的体长,猪体长的遗传力较高,因此参考体长进行选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3. 2 肢蹄:肢蹄结实度是体质的一部分,是指猪四个肢蹄的生长发育与整个机体相协调的程度。
肢蹄缺陷或肢蹄病会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肢蹄病不仅会影响繁殖公、母猪的繁殖性能,也会影响商品猪的生长速度和产品等级。
2. 3. 3 腿臀:由于腿和臀是肢体中产瘦肉最多的部位,因此腿臀比例在评定胴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腿臀比例进行适当的选择,对提高猪的产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 3. 4 毛色、头形、耳形:猪的毛色、头形和耳形是品种特征的重要标志,均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尽管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不大,但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容结束d-->3 猪生产性能的测定3. 1 测定的记录依据3. 1. 1 不同亲属记录:性能测定的记录可以来源于后裔、同胞和本身。
依据后裔记录进行选种是最准确的,因为选种就是为了获得更优秀的后代,但由于后裔测定会使世代间隔延长,而且测定的能力有限,因而也就影响性状的年遗传改进量。
猪的许多肉用性状都是中、高遗传力性状,依据同胞或本身的成绩选择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3. 1. 2 多种亲属记录的结合:与利用单个亲属信息相比,同时利用多种亲属的记录会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正是由于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亲属的信息,能消除由于环境和选配等造成的偏差,能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因而可以提高选种的准确性。
3. 1. 3 多个性状记录的综合:在猪的BLUP育种值估计模型中,可以包含多个性状,这就是多性状BLUP方法,但包含的性状不宜太多,一般以2~3个性状为宜。
3. 2 测定方式早期的种猪测定方式大致可分为本场测定和测定站测定两大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产生了一种新的测定方式,即网上测定(on-net test)。
本场测定完全是在本猪场进行的,而测定站测定则是将被测猪只集中在一个相对一致的环境(测定站)下进行的。
由于各场的饲养管理和测定条件不同,本场测定的结果在不同场之间无法进行直接比较。
测定站测定虽然克服了本场测定的上述缺点,但又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使得测定结果性能优秀的种猪无法返回本场使用。
将本场测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既可发挥本场测定的优点,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种猪的测定在本场内就能完成。
具体做法大致为:将各场测定的性能记录及时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入中心数据库,如果各场种猪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遗传联系,借助相应的育种值估计软件就能很快地对各场测定猪只的育种值进行估计,并进行不同场间的比较。
由于网上测定方便快捷、准确性高,不会传播和扩散疾病,因此对于开展种猪的统一遗传评定以进行联合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目前我国猪育种问题及原因分析与中国作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大的、实质性进展,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中国悠久文化历史形成的独特消费市场和长期计划经济等因素作用外,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4. 1 缺乏长远的育种眼光和有效的组织长期以来中国的猪育种工作大多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于缺乏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经济实体,未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只有直接从事养猪生产的企业,甚至专业的育种公司才有可能组织结构合理的繁育体系,内部协调好各功能群体经营者的利益,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
4. 2 缺乏系统、持久的育种规划猪育种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众所周知的,在缺乏长远利益眼光和结构完善的繁育体系情况下是难以长期执行有效的育种规划的。
4. 3 缺乏牢固的基础性育种工作猪育种依赖于长期坚持不懈的性能测定,需要积累大量有效的育种数据记录,这是制约我国猪育种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养猪生产的小农经济模式,经营规模有限,难以开展具有商品生产价值的育种工作,缺乏有效的育种措施,基本育种资料记录系统也不完善,基层种猪场技术力量不足、水平不高。
4. 4 育种核心群规模小长期以来国内猪育种的主要形式是以科研项目进行,多数是以短期(如五年计划)内进行若干世代的选育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为目的,小群体闭锁继代选育成为流行的方式,所能维持的育种群规模很小,难以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育种进展。
4. 5 育种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中国在猪育种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实际上投入到猪育种改良方面的资金也大大低于引种投入资金。
另一方面由于猪育种通常以科研项目方式进行,养猪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难以主动在育种方面进行投入,这也是缺乏与之相应的有效繁育体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