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
必修二一、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影响因素:2011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突破70亿影响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水准、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补充:1、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a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b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c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a.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b 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3、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因为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扩张性(年轻型):下宽上窄,真正的金字塔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2、静止性(成年型):底部变窄,金字变瘦变长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持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3、收缩型(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二、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某一地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1、人口容量:(极限人口)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
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正接近极限,其环境人口容量首要的影响因素是()表(注:男女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科学技术水平C.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为0.35%,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常住人口增加604万。
规划专家提出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约为2300万。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C.人口基数大D.大量外来人口迁入3.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2300万B.3000 万C.1961万D.604万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C.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5.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6.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30年前有所增加。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①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①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一轮总复习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习题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4·天津南开一模)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解析第1题,①图的出生率、死亡率最高,④图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最低,③图的出生率、死亡率比②图高,由此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④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答案 1.B 2.D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回答3~4题。
3.1982~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B.增速在不断减慢C.增速在不断加快D.呈现波动增长4.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①制造业②建筑业③家庭护理④食品服务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持续增长,在2009年有所下降。
第4题,制造业和建筑业所需要的男性劳动力比重大,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会引起人们对男性的重视,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而家庭护理和食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会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答案 3.A 4.D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6.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自主探究】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
工业革命使欧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阶段。
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模式→“高低高”模式→“”模式的过程。
『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探究活动1〗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探讨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根本原因是。
(2)按时间顺序可分成明显的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探究活动2〗读图1-1-3、图1-1-6、图1-1-7、图1-1-8及下图,探讨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指标)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其差异是什么?。
【总结拓展】 知识点一2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知识点二 三类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4..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反馈测评】1.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B.疾病C.生活水平差D.老年人口多2.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A B C D深圳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业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
据此回答3--4题。
3.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 .人口迁移B .人口的自然增长C .人口的出生率D .人口的死亡率 4.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的生活水平高,营养好 B .人口结构年轻 C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D .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高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8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59(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四国中()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2022河北沧州检测)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
其中,浙江人口增加了约1014万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
下表为浙江省主要城市第六次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
据此完成第3~4题。
3.2010—2020年,浙江省人口增长速度快,其可能的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净迁移率高C.人口出生率高D.人口死亡率高4.2010—2020年,宁波市人口增量明显高于温州市,说明近年来宁波市()A.交通便利,物流发达B.大量接纳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2021广西桂林检测)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一段时期。
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机会窗口期图。
读图,完成第5~7题。
5.1980—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是()A.高少儿、低老年型B.高少儿、高老年型C.低少儿、低老年型D.低少儿、高老年型6.我国2010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7.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人口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A.处于人口红利期B.人口抚养比高C.劳动力数量稳定D.劳动者的素质低(2022广东深圳联考)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自己向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储存进去,未来需要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时,用储存的时间兑换,存“时间”兑“养老钱”。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至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至人口的快速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可以影响至人口的快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快速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欧洲最高;亚洲净卖出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导致迁入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减少了压力,社会管理减少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保持扶养的最小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建——温室农业、梯田、浇水、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市场同意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繁育、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第二部分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返回
返回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 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②15~64岁人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
C.①③
D.③④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材料可获取如下信息:
(1)读表格可知江苏省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
(2)对比三地区可知三地人口比例大小。 (3)对比三地不同年份比例,可知比例变化趋势及变 化幅度。 (4)读图可对比不同年份年龄比例,可知不同年龄段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其转变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 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返回
人 口 出生率
人口增长特征 死亡率 特 点 自
增 历史
长 时期 特 模 式 采猎 原 文明 到农 ①没有控制生育;②早 期的农业社会需要多生 子女来帮助从事农业; ①战争频 繁;②食 物匮乏; 点
2.(牢记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
提示: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 水平。
返回
3.(易混点)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仅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吗? 提示:不是。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 死亡率决定的。但是,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
增长外,还有机械增长。
4.(常考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慢带来的 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提示:发达国家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 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 返回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生产力发展 水平 以采集、狩 猎经济为主 的极低的生 产力水平 以手工劳动 为基础的自 然经济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奴隶社会、 高出生率、高 ____社会及 封建 传统人口 死亡率、____ 较低 增长模式 资本主义社 的自然增长率 会初期
返回
模块二
人文地理
模块二
人文地理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主题一
人口与环境
模块二
人文地理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考点1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模块二
人文地理
目标概览 基础知识梳理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 增长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 “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 —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 增长模式已属于“低—低—低”模式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经 典 例 题 探 究 知 能 达 标 训 练
返回
模块二
人文地理
四、环境的限制性 1.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 地拥有量__________,使土地承受越来越大 大幅度下降 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 农业生产 用,使用于________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 小。 2.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 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 减少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____,有的甚 枯竭 至趋于____。
地理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例,2(2009·江苏高考)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 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变化曲线图。若图中 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C〃就业压力加大 B.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成本下降 )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
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答案:(1)B (2)D )
B.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解析:第(1)题,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 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 致人口老龄化。第(2)题,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 来排序,人口高峰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
五、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经济社会 自然资源 (1)概念: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 最高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警戒性 相对性 临界性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C〃上海 地区是( A〃① C〃③ 答案:(1)C (2)A
) B.延安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
) B.② D.④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甲市人口出生率 为0.699%,死亡率为0.7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074%, 具有三低的特点,属“现代型”,由上海市的人口特点判 断可知,上海市符合题目要求。第(2)题,读图可知,①的 类型为“现代型”,故符合题目要求。
第二部分
必修二
第五章人口与环境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量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发生变化,使人 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21、22题。
C 21.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
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
劳动力数量在减少,劳动力素质在提高 劳动力在减少
加快
劳动力在素质方面的的优势提高,在数 量方面的优势在削减
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满上足升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产业升级需要加快
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
出口商品劳动力成本 上升,优势下降
人口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保证①__资__源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②_生__态___环__境___ 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资源③_丰___富___的地区,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保持 合理的规模之内 措施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
权利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源和
强调点
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
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 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 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 地球适合养活多少人
二、人口问题
世界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数量过 多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 有不同表现与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1.3 人口容量 课件(共32张PPT)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
12.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速度快的阶段是( A)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13.导致P点前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 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D ) A.人均寿命较长 B.人口死亡率较低 C.人口出生率较低 D.青壮年迁入较多
课堂训练
1
(2021·四川宜宾市·高三三模)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
现
统
代
型 生育观念转变,社会保
险和福利政策,国家人
型
口政策的实施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图判读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数值法/区域生产力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非 出生率
洲
高
原 始
高
部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现代性
传统型
中国
现代性
全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D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
出现 B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小结
人口模式图的判断:人口金字塔图
二、读定型
类型
增长型(年轻型 )
静止型(成年型 )
收缩型(老年型 )
形状
上窄下宽,金字塔形 近似钟形,上下基本同宽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 老年人口比重小 衡,人口再生产趋势稳定
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迅速增长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8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18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下图表示部分省市近10年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当前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低—低—高B.高—低—高C.低—低—低D.高—高—低2.所示省市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是因为( )A.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明显B.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向发达地区C.产业转移造成的人口迁移D.城市环境问题引起逆城市化2.C1题,读图可知,上海市近10年来人口增长率越来越低,目前出现负增长,是“三低”模式。
第2题,从图中省市10年来人口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江苏人口增长率越来越小,经济欠发达的四川、湖北、安徽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而四川、湖北、安徽劳动力廉价,接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劳动力迁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B3题,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正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误;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误。
综上,A项正确。
第4题,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提倡晚婚晚育的生育观念,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上升,①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们不再依赖子女保障养老,导致出生率降低,②③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导致出生率上升,④错误。
综上,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问题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读表(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95% B.3.7% C.0.775% D.0.88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A.人口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考法综述]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两个方面。
命题法1人口数量及增长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命题法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典例2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②C.③ D.④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完成3~4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
5.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考点二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2.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④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专家推断,我国人口红利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4.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为()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减轻C.经济增速减缓D.人口数量减少命题法解题法[考法综述]人口问题是本专题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发展,我国的人口政策都是高考关注的问题。
理解不同的人口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键。
命题法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分析典例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对点题必刷题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一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二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3~4题。
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5.下图示意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
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适龄参军人数比例高B.乙地是发达国家C.丙地劳动力不足D.丁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6.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A.出生率下降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考点三人口迁移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A.交通易达性B.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C.经济区域专业化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读图,回答3~4题。
3.时期一、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社会因素、文化因素B.文化因素、经济因素C.经济因素、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社会因素4.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工人工资提高,劳动力成本提高B.当地企业用工条件苛刻C.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低,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后的技术需求[考法综述]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是该考点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一般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农村迁往城市;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其考查方式或运用统计图或运用区域地图来考查人口移动特点。
命题法1人口迁移的方向典例1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命题法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典例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对点题必刷题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浙江C.广东D.四川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6.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2015年春节前夕,广东约有60万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此现象被称为“千里铁骑”。
某摩托车公司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返乡人数较多的干道上设立了23个休息服务站,如图所示。
据专家预测,节后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
据此完成7~8题。
7.“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A.鄂、桂、赣B.鄂、湘、皖C.桂、湘、赣D.鄂、皖、桂8.专家预测返回广东的农民工会大量减少的主要依据有()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③国家的产业西进政策④交通不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9~10题。
9.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0.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11.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