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地理事物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描述和测度,是分析地理问题和表示其研究结果的基础。

§1 空间分布的测度

地理学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首先要确定地理事物的区位类型。所谓区位类型通常是用两种方法加以说明,一种是将区位视为地图上的点,分析点间的距离、一个地区内点的密度、地区间点分布与配置的特点以及点型间的相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概率论的方法,对理论点型进行讨论,将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第二种区位类型的分析是采用“面积单位”的方法,例如以方格或县为单位,构成一个面积单位的集合,对区位类型进行描述与分析,也就是说,所讨论的地理系统变量的分布是一个完全连续的面积,而不是仅由点型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例如气候现象、土壤与植物群落的分布等。一、空间分布的类型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有四种基本类型:

1.点状分布类型

2.线状分布类型

3.离散区域分布类型

4.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真实世界中所有事物,都可归结为点、线、面状分布。 二、点状分布的测度

点状分布可以考虑三种不同的测度,这是从三种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的。这三种测度是:

1.最邻近距离的测度 地理事物点状分布的相对位置及其最邻近点间的距离,是点型配置的重要特征。最邻近点距离的测定通常有顺序法和区域法两种:

⑴顺序法 在某一地区分布n 个点,以任意一点作为基准点i ,测定从这一点到其它全部个点的距离 ),,2,1,(n h i h r ih =≠。其次测定从基准点i 到定域边界的最短距离ib r ,在所测定的n-1个距离中,选出

ib ih r r ≤条件的距离(这一条件称为边界条件),假定选出的是p 个距

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123,,,, i i i ip r r r r 即

),,2,1( 321p j r r r r ij i i i =≤≤≤≤

最邻近平均距离为

∑∈=I

i ij r n r 111

i ∈I ,表示i 属于满足边界条件的最邻近点数的集合,n 1 为点数。 同样,i r 称为第j 级邻近平均距离。

∑∈=

I

i ij i

i r n r 1

(2)区域法 布的地图空间分割成k 个小相等的齿轮状区域,量度各区内中点到最邻近点的距离,得到k 个距离值,从中选出满足边界

条件的距离,依小到大顺序排列为:

)( 211k m r r r r r im ij i i i ≤≤≤≤≤

一般分成六个区域情况较多,最邻近距离计算如下:

1111

i i I

r r n ∈=

∑ 对不同地理区域点分布进行比较时必须将距离标准化。 当点型分布为随机型或均等型,应用区域法较为有效;而当点型分布为凝集型时,应用顺序法更为合适。

点状分布通常为均等、随机、凝集三种基本类型。可用邻近指数R 作为判断依据

E

r r R 1

=

E r 是理论的随机型(泊松分布)的最邻近平均距离

式中的D 是点的密度

R >1,则地理事物的点分布是均等分布; R <1,是凝集分布; R =1,是随机分布。

离散程度测定可采用另一统计量(M )

以E r 为半径,以各分布点为圆心,计算每个圆范围内的邻点数,并统计不同邻点数的圆的频数,最后计算圆内平均邻点数M ,则是离散程度的测定值,M 越大越集中,越小越趋于均匀分散。

2.中心位置及其测度

(1)中项中心 它是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的交叉点,这两条直线一般取南北向和东西向,每条直线南北(东西)两侧各线把点状分布的点子二等分,其交点就是中项中心。 (2)平均中心(分布重心)

∑∑====n

i i n i i y n y x n x 1

11 ,1

(3)最优中心—考虑分布点特征即权重或权系数,加权平均中心。 3.离散程度的测定

(1)对于平均中心(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

)1(1

2

∑==n i ic d n d

ic d 为有i 点到平均中心c 的距离,即

222)()(y y x x d i i ic -+-=

对于分成k 个小区域的情形 区内标准距离:2

1

12

2])()[(1

⎬⎫⎩⎨

⎧-+-=∑∑=k

i i

ij i ij y y x x n d ϖ 小区间标准距离:2

1

221])()[(1⎭

⎬⎫

⎩⎨⎧-+-∑=y y x x n n d j j k j j b

由方差分析可得 22

2b d d d +=ϖ

比率22/d d b 可供模型中区域划分显著性的概略量数,因为当此比率趋于1时,表示区域间具有最大的差异性;当接近0时,则表示各区

域具有与整个模型相同的平均中心。也可用2

2/d d ω

进行区域划分,只是此比率趋于0时,区域划分才有意义。 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如下图所示:

对于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可由中项中心的两条垂线与四个1/4中心的四条垂线构成四个小矩形,各个小矩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对中心的离散程度,矩形面积大,则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也大,反之,矩形面积小,则离散程度也小。面积的数值表示离散程度的大小。

区内小矩形面积除以

1/4线所包围的分布区矩形面积,便得出离

散程度指标

A

Q

I d =

(2)对于任何指定位置的离散程度

以点状分布的各点和某一选定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分组,统计起频数和频率,画出频率累积曲线---这种方法对于考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状况十分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