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最新整理)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77feb4a26925c52dc5bf94.png)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 明的表达方式。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 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 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 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 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 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 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简析: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 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a520149c281e53a5802ff5d.png)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142670faf705cc17552709f9.png)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记叙文记事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用典照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说明顺序有哪几种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①从主到次②从简单到复杂③从概括到具体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角度、味觉角度、听觉角度、触觉角度、感觉角度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视觉),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听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感觉),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觉)。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式总结 (1)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式总结 (1)](https://img.taocdn.com/s3/m/0c9298db856a561252d36fe2.png)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式总结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二、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ccac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b.png)
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描写方法通常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而修辞手法则是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而使用的一系列技巧。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
一、描写方法1. 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进行直接的描写来传达信息。
2. 间接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的间接描写来传达信息,例如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来间接描写其性格和情感。
3. 对比描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从而更深刻地表达文学意境。
4. 笔墨描写:通过运用文字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来描绘事物,达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此来突出其某种共性或特点。
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某些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夸张:将某种特征或事实夸大、放大,以此来表现出其强烈的情感效果。
4. 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其差异或相似之处。
5. 排比:将相似的语句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此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现出作者的态度。
6. 借物抒情:通过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写,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7. 省略:在语言表达中省略某些词语或句子,以此来达到简练、生动的效果。
三、表达方式1. 描写:通过对人物、场景、事物等进行描写来传达信息。
2. 旁征博引:引用名言、典故、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3.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信息、推动情节发展。
4. 叙述:以时间为线索,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以此来表达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5. 抒情: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射。
以上就是关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的介绍。
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些技巧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古诗比较鉴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古诗比较鉴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d75a4825c52cc58bd6bec9.png)
• 步骤一:本文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 步骤二:作者在文中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 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 步骤三:通过衬托、对比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诗古 歌代
比 较 鉴 赏
诗古 歌代
2008年高考说明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态度。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庐山瀑布 …… 徐凝 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表现现手法表达技巧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点面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点面结合烘托用典欲扬先抑等烘托用典欲扬先抑等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提问方式
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 抒情有的直接(直抒胸臆),有的间接(借物抒情、 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 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 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表达技巧
表 现 手 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比、 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 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点面结合、 烘托、用典、欲扬先抑等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765cb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8.png)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f07b1e4431b90d6c85c7ff.png)
一、表达方式定义: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分类: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常见的描写有外貌描写(肖像和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描写。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它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二、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定义: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类别: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反复、双关、顶真、通感、互文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高中语文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b422f17c1cfad6195fa761.png)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4bdbb7767f5acfa0c7cd52.png)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大: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大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缩小夸大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大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构造形式一样,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似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成心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答复。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根底。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6119e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3.png)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⑵、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如梦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2.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b9db1a3267ec102de2bd898b.png)
一、表达方式有:1、叙述:把事情的前后经过交代清楚的表达方法。
2、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或用途的表达方法。
3、议论:对人物或事物发表看法和主张的表达方法。
4、描写:刻画、描绘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的表达方法。
5、抒情:对人物或事物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ab8b5667ec102de3bd895e.png)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法与表达技巧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法与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e97a540be1e650e52ea9993.png)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方法与表达技巧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376b4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f.png)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常用的概念,它们在文本创作中的作用不同,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些许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运用与表现的效果不同。
本文将从理论上阐述三者的概念和区别。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文本创作过程中,用来表达某种意思或情感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文字语言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的如音乐、绘画和影像等。
表达方式通常是作者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
在文本创作中,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文字表达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常通过恰当的描写、对话和叙述等方式完成对主题的表达,例如,描写一个梦幻般的风景,可以使用细腻的形容词和生动的场景来完成表达。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运用词语或句子的形式、语法、韵律等因素来达到某种目的的的方式。
它是表达方式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精细的语言艺术活动。
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可以承担着大量的修辞和象征意义。
例如在黄永玉的《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明生动,让读者意犹未尽。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手法,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场景,使读者对父爱更加深刻。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用来描写和展示人物、景象、心理、道德、历史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段。
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使作品的情趣更加丰富,使作品更加有说服力和价值。
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形式,例如画面描写、人物刻画、场景交代等等。
其中画面描写是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细致准确的描写,让读者看到文字如同电影一般的画面。
人物刻画是另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心境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和思想,那么场景透露则是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在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创作出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作者必须深刻理解这三者的概念和运用,不同的运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读者的感受。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1788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f.png)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高考诗歌鉴赏或者现代文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考关于艺术手法的题型。
而学生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概念混淆不清,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辨析一下。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有:对比、主次、远近、白描、联想、想象、渲染、衬托(正反衬)、烘托、象征、通感、、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相衬、设置悬念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3、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修辞手法有六七十种之多,常用的有十几种,以下是63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排比,借代,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双关,象征,夸张,倒装,反问,互文,反语,设问,引用,通感(移觉、移就)顶真(又名顶针、联珠)、指代,委婉、叠字、回环,迭音,复叠、倒文,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复,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换算,,回文,降用,歧谬,拈连,摹绘,列锦,连及,警策,示现,重言,重叠,移用,须真,谐音,歇后,镶嵌,析字,,婉曲,跳脱,转文。
共计63种。
高考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比喻,象征,夸张,用典,衬托、比拟,排比,借代,对偶,双关,互文,通感、倒装,反问,反语,设问,引用,等此外,表现手法还有其他叫法。
比如艺术手法一般也是指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9a28df0b1c59eef9c7b471.png)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都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表现手法则是文章的总体构思方式,三者是具体语句、局部语句、整体构思的由小到大的关系。
二、基本概念及种类
(一)、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它是一种相对微观的语言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
(5)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用典、对比衬托、渲染、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解题策略: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
1、比喻2、借代3、引用4、拟人5、反问6、设问7、夸张8、排比9、对偶10、反复11、顶真等。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表达方式:
从文章的整体上来把握,各文体通用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物、抑扬结合、 象征、小中见大等。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0e56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0.png)
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的技巧,它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来达到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手法,它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之更具生命力。
比如,我们可以用“奔流的河水如同一匹蓬勃向前的骏马”来形容河水的流动,或者用“夜空中的星星在微笑”来形容星星的闪烁。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将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对偶则是指将两个相对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以突出其中的对比或相似之处。
例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不是名利,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句话中的排比和对偶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三、夸张与设问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的修辞手法。
设问则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谁?”这样的设问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
四、反问与反复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一个反向的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修辞手法。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例如,“你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吗?难道不是爱吗?”这样的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五、比较与对照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对照则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放在一起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对比。
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而她的眼睛却像两片湖水般清澈。
”这样的比较和对照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六、描写与叙述描写是一种通过详细描述事物的外貌、特点和感觉来使读者产生直观感受的修辞手法。
叙述则是通过叙述事物的经过和发展来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
通过描写和叙述,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c368c377232f60dccca138.png)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表达方式的题目
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
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而记叙文阅读分析中常考到的也正是描写、抒情和议论。
描写主要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这样的题型不仅要求学生能指出或者能找出有关的语句,更主要的是要分析该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品质,突出主题以及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人物描写又具体分为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的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表达人物的心情、情感等。
答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两步走”,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反映了(或表达
了)。
抒情、议论往往会运用在文章结尾的段落。
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题目:“文章最后一节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作用是”。
像这样的题目,通常文章即是我们说的“卒章显志”类型,抒情、议论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不外乎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结构上不外乎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值得注意的是,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阅读分析时应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
同时,还应明确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毕竟处于辅助的地位,这些手法与记叙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表现文章内容服务。
二、关于修辞手法的题目
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有六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
这些修辞手法往往有它们各自固定的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分析历年中考的试卷,考的概率相对比较高的是比喻,题型往往是“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
是”。
对于这样的题目,在回答作用时可用“二步法”来解答。
即第一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第二步,从而更好地反映(或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