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 ——水圈和水循环)(凤庆一中石凤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2f5d62a84afe04a1b071de53.png)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①取决于湖泊
湖泊水 补给
与河流的相对
全年 位置;
普遍
②湖泊水量的
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
区的降水量; 全年 ② 地 下 水 位 与 普遍
河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
流及库区的影响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1.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 的关系。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环模式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 100 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
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edca4ff3a8956bec0975e3e0.png)
第五讲水圈和水循环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识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3.应用: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海洋水陆地水⎩⎪⎨⎪⎧陆地淡水⎩⎪⎨⎪⎧ 冰川(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温馨提示]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表径流,F 植物蒸腾,G 地下径流,H 下渗,I 蒸发。
(2)水循环类型:A →C →D →E 属于海陆间循环,F 、D 、I 属于陆上内循环,A 、B 属于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答案: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③改造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温馨提示](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上。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上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上内循环为主。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性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明显的季节性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图示法理解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1)地区:(2)天气:(3)气候(北半球)[课件演示更形象见配套光盘][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09b2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7.png)
(完整版)⾼中地理⽔循环知识点总结1、⽔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称⼤循环,使陆地⽔资源得到补充,⽔资源得以再⽣;典型:长江参与了⽔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循环的⽔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的⽔量很⼩;典型:塔⾥⽊河流域的降⽔海上内循环:发⽣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量很⼤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候和⽣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温、风速、湿度、⽔域表⾯积3.2、影响⽔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的因素:充⾜的⽔汽、强烈上升的⼤⽓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量地下⽔4、⼈类活动对⽔循环的影响4.1、正⾯的影响:修建⽔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期径流量,增加枯⽔期径流量;同时⽔⾯⾯积的扩⼤和下渗量增⼤使地下⽔位提⾼,可加⼤蒸发量和降⽔量。
跨流域调⽔,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中⽔汽增多,从⽽增加降⽔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源的作⽤,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地下径流。
实施⼈⼯增⾬,加⼤降⽔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中⽔汽减少,降⽔量减少;降⾬时,下渗减少,⼤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洪涝灾害。
?围湖造⽥减少了湖泊⾃然蓄⽔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也减弱了湖泊⽔体对周围地区⽓候的调节作⽤。
城市路⾯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地下径流,地⾯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地理高一必修一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必修一水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da63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f.png)
地理高一必修一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流动过程。
它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理解水资源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涉及的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和不同地点之间的循环流动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地表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的循环速度和规模决定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条件,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水的来源和消耗水循环的源头是太阳能,它驱动了水的蒸发过程。
蒸发水汽在大气中形成云,通过凝结成雨滴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最终返回地表。
部分降水被植被吸收,一部分渗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渗入土壤,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在地下层中循环,通过泉眼和井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3. 蒸发和降水蒸发是指水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太阳能的照射使得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并进入大气中。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并从大气中下降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4. 降水的分布和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受到地球自转、季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赤道降雨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是全球降水最为集中的地区。
在赤道地区,由于充足的太阳辐射和高温,蒸发量大,形成了热带雨林。
而在副热带高压带,由于下沉气流导致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和草原。
5. 地下水的形成与利用地下水是指自然界中储存在地下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中,一部分降水渗入土壤之中,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被广泛用于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6. 地表径流和河流地表径流是指地表流动的降水。
在地表山地和平原上的地势不平坦的地带,降水过多时无法被土壤吸收,形成地表径流。
河流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承载体,它由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最终流经湖泊或注入海洋。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c9542a6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d.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水圈和水体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
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1.水循环类型: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①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①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
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知识点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知识点4: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知识点5: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圈和水循环(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水圈和水循环(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8515d716fc700aba68fc90.png)
上海港
北赤道暖流
整理ppt
37
洋流有利于降低当地污染,同时也会将污染范围扩大。
日本核泄漏地点
北太平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整理ppt
38
第3课时(洋流的地理意义)小结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____副__热__带____为中心。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__日__本__暖__流____,
b是_北__太__平__洋__暖__流____, c是_加__利__福__尼__亚__寒__流_, d是__北__赤__道__暖__流_____。
b
a
c
23 ° 26 ′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整理ppt
24
第3课时 洋流的地理意义
整理ppt
极地高气压带
18
探 究一
40°S附近海域为什么会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
答:40°S附近以海洋为整主理ppt 。
19
探 究二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流向:冬逆夏顺
1月(冬季)
亚洲高压
7月(夏季)
亚洲低压
00
00
逆时针
顺时针
整理ppt
20
第2课时(洋流的分布规律)小结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0°N——60°N),形 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整理ppt
16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整理ppt
17
世界洋流模式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90 °N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极地高气压带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30°N——90°N) 60°N 形成以副副极极极地地地为东低中气风心压带带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西:风(带0°N——60°N)
高三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高三地理水循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dc16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3.png)
高三地理水循环知识点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变化和迁移的过程。
高三地理课程中,水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水循环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影响进行简要介绍。
二、水循环的定义与特点水循环,又称为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封闭性:水循环是一个封闭系统,在地球上循环,不与外界的物质进行交换。
2. 连续性:水循环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通过不同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水分的迁移和转化。
3. 储量大:地球上水分的总量是非常庞大的,但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三、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蓄水等过程。
1. 蒸发:水分受到太阳热能的作用,从水体表面蒸发成为水蒸气。
2. 凝结:水蒸气遇冷空气或冷凝核,经过凝结形成小水滴或冰晶。
3. 降水:凝结的水滴聚集成云滴,云滴在云中冷却而凝结,形成水滴较大的云滴,最终下降到地面的过程称为降水。
4. 地表径流:降水后的水分在地表流动形成河流、湖泊等,并进一步保持水的循环。
5. 蓄水: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中的水贮存在地下水层中。
四、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1. 影响气候: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过程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与变化,例如大范围的蒸发导致大气湿度增加,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降水。
2. 维持水资源:水循环不断将水分转移到地球不同区域,保持水资源的平衡分布,供给人类和生物生活所需。
3. 调节地表温度:蒸发和凝结过程会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对地表温度产生调节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4. 形成地貌: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蓄水过程会形成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塑造地球的地貌。
5. 影响生物生态系统:水循环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生物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分布、动物栖息地等。
6. 造成水灾和干旱:水循环不平衡或异常,会导致水灾和干旱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3979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1.png)
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维持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在新高考地理课程中,水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对于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水循环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
首先,水从地表蒸发进入大气层,形成水蒸气。
然后,水蒸气在大气中逐渐升高,冷却凝结成云,并且在云中形成小水滴。
最后,云中的水滴合并成雨滴,通过降水方式返回地表,补给地球上的水资源。
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凝结是核心环节。
蒸发是指地表水转化为水蒸气,主要通过太阳能的热量使得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转化为水蒸气。
蒸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动能也会增加,使得水分子更容易脱离液体转化为气体状态。
凝结是蒸发的逆过程,是水蒸气转变为水滴的过程。
当饱和水汽遇到凝结核(例如微粒、尘埃或凝结核)时,会发生凝结现象。
这些凝结核提供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使得水蒸气能够转变为液态水。
因此,凝结核的存在是云和降水形成的先决条件。
除了蒸发和凝结,降水也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降水是指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形式多样,包括雨水、雪水、冰雹等。
降水的形成与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大小、密度、风速以及高度等都有关系。
其中,云内的水滴和冰晶的合并作用是降水形成的关键。
水循环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例如,森林砍伐、河流整治、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会影响水循环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水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了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加强了水循环的强度,降水量也相应增加。
这对于全球各地的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de1d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5.png)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水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的不同部分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学生将会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水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和空间之间进行持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基本过程。
1. 蒸发:水在受热的情况下从液态转化为气态,进入大气中,形成水蒸气。
2. 凝结:水蒸气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转化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雾等。
3.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凝结增大,重力作用下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如雨、雪等。
4. 径流: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溪流、河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二、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在地球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维持着生物的生存,也对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1. 维持生物生存:水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
2. 调节气候:水循环通过蒸发和凝结的过程,调节着地球的温度和气候,起到了天然的温度调节器的作用。
3. 形成降水:水循环使得地球上有规律的降水,提供了灌溉农作物和供给人类用水的重要来源。
4. 保护水资源:水循环使得水资源得以循环再生,降低了水资源的枯竭风险,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发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气温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气温的升高会加速蒸发和降水的过程。
2. 地形因素:地形对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都有着重要影响,如山地和湖泊等地形会导致水循环的差异。
3. 植被覆盖:植被覆盖会影响蒸发的速度,丰富的植被可以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
4.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也有重要的影响,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会减少蒸发和增加径流的速度。
四、水循环与人类活动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5afc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d.png)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下面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大气层、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覆盖物(如冰川、湖泊、湿地等)之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3.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地球上的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凝结:在大气中,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云、雾等水滴或冰晶。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以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表径流:地表降水形成的水流,沿山谷、河道等自然通道流向海洋。
-渗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表,进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4.水循环的时间尺度:水循环的时间尺度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如降水循环时间为年,地下水循环时间可长达几十年。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温度:温度变化决定了蒸发和凝结的速率。
高温促进蒸发,低温促进凝结。
-气压:气压影响水蒸气的扩散。
气压高时,水蒸气向低气压区域扩散。
-风:风的运动使得水蒸气在大气中传播和扩散。
-山地和海洋:山地和海洋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山地容易形成降水,海洋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6.影响水循环的地理因素:-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导致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差异。
热带地区降水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非常稀缺。
-水利工程:人类的水利工程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大坝、渠道等工程改变了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循环,包括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运动。
7.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洪涝、干旱、暴雨等。
-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增加了地表径流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圈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圈](https://img.taocdn.com/s3/m/1b347ff30722192e4536f6fd.png)
思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南中地理总复习--水圈
四、洋流 1、海洋按成因可以分为 风海流 、 补偿流 (涌升流)、 密度流 。
大西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印度洋—红海,波罗的海—北海
2、风海流的成因: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推动海水向前运动 。 3、世界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相匹配: 东北信风带—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带—南赤道暖流, 西风带——西风漂流 4、北赤道暖流的形成与 东北信 风带有关,
补给形式
补给特点
雨水
夏秋汛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春汛、夏汛 夏汛
调节径流量 稳定
径流量季节变化
随降雨量时间 变化而变化
随气温高低 而变化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圈
例子
长江、珠江
松花江 塔里木河 长江中游
普遍
高中地理总复习--水圈
16.读位于我国东北、西北内陆和南部沿海地区的三条河流各月流量统计图(单位:立方 米/秒),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____。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上和____________变化一致。 (2)图乙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_____季,原因是______。 枯水期出现在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 (3)图丙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地区,河水补给主要有_____和____。该河流的主 汛期在______季,原因是______。在______季还形成另一个汛期,原因是_______。冬 季径流量小的原因是_____。 (4)图中三条河流径流变化的共同特点是_____,该特点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易发生 ____________灾害,解决的措施是__________。 南部沿海地区,降水,降水量 西北内陆,夏季,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能 融化,形成枯水期,甚至断流。 东北,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 径流季节变化大,洪水期集中在夏季,旱涝,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
![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f44a28d749649b6648d747d3.png)
2012年11月2日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 外部 圈层 地壳 地球 内部 圈层 地幔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 而形成的岩石(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1)填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 A 沉积岩 B (2)C 经过 C D 和E 均属于
转化为C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岩浆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D ) A.马里亚纳海沟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D
)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莫霍界面
地壳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大洋地壳:单层 (较薄)
地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一)岩石圈的组成
(喷出型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https://img.taocdn.com/s3/m/8bf386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7.png)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地表、地下、大气中水分的分布和循环过程。
水圈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从水资源、水的分布、水循环等方面来介绍水圈的基本知识点。
一、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湖泊和河流、冰雪和冻土以及大气中的水汽等。
其中,地表水占比最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二、水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其中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淡水中,99%是冰川和冻土中的淡水,只有1%位于地表和地下,供人类利用。
由于地球的自转、气候的差异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缺水问题严重。
三、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系统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蓄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的过程中,太阳能的热量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通过蒸发、蒸散和降水等过程,将水分从大气中转移到地表和地下,维持了地球上水的平衡。
四、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注重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发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地,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全球水资源分布差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半球地表水资源更加丰富。
而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大,是重要的水资源集中地。
此外,受气候和地形等影响,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水资源调剂。
六、水圈的意义与挑战水圈的存在和稳定运转,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圈的不平衡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制定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和保护意识,共同应对水资源的挑战。
水圈与水循环+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水圈与水循环+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c029fa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b.png)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五讲水圈与水循环1.水圈的组成: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水;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为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2.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温度、盐度、密度。
3.海水的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
②垂直分布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温度变化大,一定深度以下变化不大;高纬度海区存在冷中间层。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3)海水的影响:①海洋水量多,热容量大,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②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气都大,可调节大气温度变化;③海水温度增高,体积膨胀,会引起海平面升高;④局部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4.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暖流经过海域盐度偏高;寒流经过海域盐度偏低;③径流: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④结冰与融冰:结冰的海区盐度会升高,融冰的海区盐度会降低。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①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蒸发量降低,盐度也渐低。
全球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最高盐度海域是红海,达41‰;最低盐度海域是波罗的海,小于10‰。
②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③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
④夏季,长江入海水量巨大,使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呈舌状或口袋状向外海凸出5. 海水密度(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①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②温度: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③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大;④泥沙含量:水体泥沙含量越多,密度越大。
(2)海水密度的分布:①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大;②密度最小的海域是波罗的海,最大的海域是红海。
③大河入海口附近一般密度较小,但密度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六)——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凤庆一中石凤海)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六)——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凤庆一中石凤海)](https://img.taocdn.com/s3/m/5ea22bf2e009581b6bd9ebfb.png)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六)——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本资料定位于为高考服务,适合高二、高三的文科生使用,不足之处敬请使用者予以指出以使内容更加完善,从而使本资料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谢谢!石凤海(凤庆一中2017届高三地理备课组)2017年1月13日六、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国温带地区)】(1)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条件,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当然,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①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③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特征①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②这种分布主要是受山脉阻挡造成的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1)自然带分布规律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②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2)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呈现自然景观垂直分异,而西北部不明显的原因①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的相对高度大,水热差异大造成垂直分异显著②西北部为高原,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度小,水热差异小导致垂直分异不明显(3)雪线(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①气温(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水循环)PPT课件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水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3e0ad8bb68a98270fefa90.png)
.
21
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
C
D
A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A:蒸___发___ 、B:水__汽___输__送___ 、C:降__水___、D:__地__表___径__流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海__陆__间__循_环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
是____海__洋和___陆__地_之间。 .
.
34
小结
1.水圈的组成;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
35
.
18
资源型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 济发展的需要,供水紧张。
水质型缺水:是指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课堂练习一
1.淡水的主体是( )
A.冰川 C.湖泊水
B.地下淡水 D.河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 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中国. 东北地区
28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东北河流的春汛
.
29
4、湖泊水补给(枯水期)
.
枯水期
30
丰水期
5、地下水补给(枯水期) 特点: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一般与河流互补。
.
31
河流补给的五种类型: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补给时间 我国主要分布区
雨水补给
降水变化
雨季
东部季风区
永久性冰雪融 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
降
降
降
水
水水蒸蒸蒸 Nhomakorabea发
发
发
.
降 水 蒸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
⑤过量开采地下潜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
⑥沿海地区过量开采潜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下降
⑦承压水水量较潜水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但一旦受污染,治理较潜水困难
(7)等潜水位线图(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
(索马里暖流除外) (3)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
-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者:凤庆一中石凤海(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 域在南半球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凸向即流向) ③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 (凸低为高),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洋流为 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 向北)(凸高为低),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则该洋流为寒流 (4)暖流与寒流的水温对比: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日本 暖流较加利福尼亚寒流水温高);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 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加利福尼亚寒流较阿拉斯加暖 流水温高)(暖流和寒流的水温只是相对于同纬度海域高和低) (5)秘鲁寒流的成因及与秘鲁寒流成因相类似的洋流 ①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向西流,深层海水上涌到达海水表层,因深层海水水 温较低,因此秘鲁附近的洋流为寒流 ②与其成因类似的还有: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那利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索马里寒流 (6)盛行风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7)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把洋流模式想象成分数式“8”: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
-2-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者:凤庆一中石凤海(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 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 ⑤地下水的调节 (12)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后,下游河流径流的变化 ①修建水库后,河流下游丰水期水位下降,流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上升,流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减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者:凤庆一中石凤海(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五)
——水圈和水循环
本资料定位于为高考服务,适合高二、高三的文科生使用,不足之处敬请使用者予以指出以使内容更加完善, 从而使本资料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谢谢!
五、水圈和水循环
石凤海(凤庆一中 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7 年 1 月 11 日
①增加下渗量,提高地下水水位
②减弱地表径流,防止城市内涝
(5)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和蒸发量
②河川径流量
③水循环活跃程度
(6)地下水
①包括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和承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的地下水)
②不同地点,地势高处潜水位高,低处潜水位低
③同一地点潜水位高,说明潜水埋藏浅;潜水位低,说明潜水埋藏深
小)(削峰补枯) ②洪峰到来时间推迟 (13)河流不同部位的湖泊的作用 ①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对河流起到补给的作用 ②位于河流中游的湖泊,对河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14)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a.流速 b.水量及季节变化 c.结冰期 d.含沙量 ②社会经济因素:流经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 (15)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①河流水量充沛 ②水位稳定 ③含沙量小 ④无结冰期 ⑤人口和城市密度大 ⑥经济发达 (16)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②有凌汛现象 ③流域内人口和城市密度小 (17)沼泽的成因【高纬度(俄罗斯、加拿大)、低纬度(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高海拔(青藏高原)】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③水源条件:高山冰川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3.洋流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2)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的方法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的为寒流,较同纬度其他海区高的为暖流 方向方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为寒流(索马里寒流除外),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
-4-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者:凤庆一中石凤海(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缺少大河注入 ③海域封闭 (13)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注入淡水多 ③海域封闭
未完待续……
-5-
经线大致穿过太平洋 (8)寒流沿岸易产生大雾天气的原因:在寒流经过的地区,空气与冷水流面接触,下层变冷,相对湿度变大,
水汽易凝结。但因逆温现象的存在或者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导致水汽不易向上输送,所以,下层相对湿度有时虽然很大, 但只可能成雾,不能成雨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钱塘潮)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的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地、月位置,初一、十五为天文大潮) (10)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暖流流经海区蒸发旺盛,盐度高;寒流流经海区蒸发较弱,盐度低) ③结冰(盐度高)、融冰(盐度低) ④河流的注入(稀释作用)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封闭) (11)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12)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①雨水补给:世界绝大多数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莱茵河)、中国季风区河流(珠江、长江、黄河)
-1-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编者:凤庆一中石凤海(2017 届高三地理备课组)
②冰川融水补给:世界发源于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河流、中国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塔里木河), 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世界高纬度地区的河流(俄罗斯、北欧、加拿大、阿拉斯加、阿根廷南部)的春 汛、中国东北河流的春汛
②潜水埋藏深度: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③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在等潜水位线上将潜水流向标出即可判断
2.河流 (1)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
①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②河床处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表明该处河流为地上河(地上河处因河床高出两侧地形,故
缺少支流发育)
0
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 度没有形成环流) ②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 逆夏顺”) a.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
1.水循环
(1)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海上内循环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
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上内循环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最少
(3)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4)城市建设中增加绿化面积、铺设渗水砖等措施对城市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③流速:流速快或慢(与河流落差有关) ④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有结冰期,最冷月均 温<0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⑤含沙量:大或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⑥凌汛: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叶尼塞河、 勒拿河、鄂毕河、育空河、黄河宁夏平原段、黄河下游山东段)】 (8)某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河流落差大(河道等高线密集,流速快) ②河流流量大(考虑气候、流域面积、支流多少、人类活动等因素) ③河流众多 (9)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①水系形态(扇形、树状、羽状、向心状、放射状等) ②支流多少 ③流程 ④流向 ⑤流域面积大小 ⑥河道曲直情况 (10)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11)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 ①水库、湖泊的调节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并不都是相互的。如:正常情况下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但如果
河床高于地平面,则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单向补给)(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3)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 的动态变化
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
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③中低纬大洋环流中,暖流分布在大洋西岸(大陆东岸)(日本暖流、巴西暖流),寒流分布在大洋东岸 (大陆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本格拉寒流);中高纬大洋环流中(北半球),暖流分布在大洋东岸(大 陆西岸)(阿拉斯加暖流),寒流分布在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千岛寒流) ④依据特殊经线确定大洋:如 0°~20°W 经线大致穿过大西洋,90°E 经线大致穿过印度洋,160°E、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