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与建设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
阎宗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由于激发了兴趣,绝大多数学生爱学语文了;由于落实了读书实践,大多数学生真学语文了;由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课堂上多了动感和鲜活,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还时有学生语惊四座的真知灼见。但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看到了热闹、自主背后隐藏着的放纵、随意与浮躁,窥视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不盲从起哄的同时,也应该来一点自我批判,这批判是思考,是审视,是立足于热爱的一种涅槃。当然,破而不立是不行的,从破到立,从批判走向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探究:不要“冷落”了课本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望月》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曲、神话传说、月亮的名称以及人类登月的探索。上课伊始,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我们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于是,课堂成了“月亮诗会“、月亮对歌”、“月亮神游”、“登月备忘录”……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无暇顾及课本,师生倒也忙得不亦乐乎。
[分析]:课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获取知识的工具。教科书仍然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载体。可是不少教师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了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没有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许有人会问:课本都让学生读了,还有什么可以“探究”的呢?其实探究学习并不排斥对文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反很需要应用这种学习方式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教材是个例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不应忽视对课文的研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对策]:我们应该让学生直面课本,将独立学习引进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在学生直面课本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拓展、延伸中加深认识,获取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三借芭蕉扇》一文时,首先教师由《西游记》这本书导入,并询问学生看过没有,看得快不快。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是一天看几十页,可今天是四十分钟学一页,该怎么学?最后通过讨论,共同确定了四项学习任务:1、品味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并说说为什么;二是找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不满意;2、喜不喜欢孙悟空?为什么?3、讲一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4、《西游记》中的人物,你还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一节课,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接纳新知,改变认知结构,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能力,不仅是学生会学,而且使学生爱学。因此,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首先是把课本作为学习材料,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立足课本,提炼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三是立足课本又不限于课本,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让教科书和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立足课本,拓展阅读积累,或从文章体裁出发,或从课文作者出发,或从文章主要人物出发,或从课本信息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关注人类优秀的文化积淀。
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柯里亚的木匣》一课时,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埋”、“挖”木匣这个重点时,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找合作伙伴,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小组用表格读懂课文,有的小组用简笔画读懂课文,有的小组选择表演,有的小组选择朗读,有的小组用数学计算……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进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合作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显得很盲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适宜,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合作而合作;没有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调节合作学习的时间,单凭教师的愿望,想要学生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想要学生合作多长时间就合作多长时间;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有效地合作。
[对策]:肖川博士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
性学习。它要求个人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学生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至少应注意这样几点:(1)让学生明确适合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合作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欲望的时候;是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是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是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是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是当学习任务重,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与监控。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4)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效果反馈,在小组的交流和碰撞中学会倾听与分享,把合作学习引向深入。
整合:不是变相的“拉郎配”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
(1)“小朋友们,蝴蝶谷里的蝴蝶五颜六色,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画他们的样子。
(2)现在,请你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舞蹈家,对着蝴蝶欢快地歌唱,像蝴蝶一样在教室里自由地舞蹈。
[分析]: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与互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等等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正在改变过去哪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让学生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使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是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
[对策]: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唱歌“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我们应该知道,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活动,但需要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而且必须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游戏、操作、表演、实验、绘画、唱歌只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必须同感悟课文结合起来,同读书结合起来,让其有助于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服务。
评价:需鼓励,也需客观
[现象]:就我目之所及,在所听的数十节课,几百次问题的讨论和朗读、交流中,教师们要么干脆就没有任何评价,要么都是非常肯定的评价,呈现的都是定型了的优美绚烂的微笑,没有不悦不快的眼神,也没有直指其要的批评。有时夸奖学生“你真棒”,有时奖励学生一个“五角星”、一朵“大红花”,有时又别出心裁地奖励学生“模仿蝴蝶飞”……
[分析]:在一般的情况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时时处处都如此,就难说正常了。只要我们稍稍审视一下同学讨论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不少回答跟讨论的话题之间,或浅尝辄止不到位,或漫无目的的任意发挥,或风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