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原理选择方法与阈性状

合集下载

选择原理质量性状ppt课件

选择原理质量性状ppt课件

❖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完成的选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向心力,回归 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
人类施加措施实现的选择过程 有的放矢 离心力 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recessive)
❖ 一对等位基因时:基因型为AA、Aa、aa ❖ 设原始群体基因频率为A=p,a=q,则相应基因型频
率为:D=P2,H=2Pq,R=q2。留种率为S,淘汰率 为1-S。则有:
P+q=1 D+H+R=1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设有一对等位基因
A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p0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基因型频率为 留种率 淘汰率
p02
2p0q0
S
S
1-S
1-S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a q0
aa q02
1 0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经过一代的选择后,隐性基因频率
=? q‘=1/2*H‘+R‘= Sq+(1-s)q2 S+(1-s)q2
0
❖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q=1)

q1=
P0 q 0 P 2 0 2 P0q0
=
q0 1 q0
❖ q2=
q1
1 q1
=
q0 1 2q0
❖ 经过t代选择后:qt=
q0 ,
1 tq0

家畜育种学

家畜育种学

家畜育种学绪论1、家畜育种学:指研究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2、家畜育种(广义):通过改进、保护和利用家养动物遗传资源求得当前和未来更高的生产效率的全部活动。

绪论家畜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1.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率2.充分利用畜禽品种资源优势3.培育新品种和品系4.发挥现有优良品种中优秀种畜的作用5.进一步培育或筛选杂交配套系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家畜:通俗认为经过驯养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品种:指家畜种在人类干预下所发生的分化,在家畜种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具有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形态生理特征,因而也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并具有一定数目的类群。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④一定的结构;⑤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品种的分类1、按培育水平分类①原始品种②培育品种2、根据经济用途分类①专门化品种②兼用品种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生长: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量逐渐增加的这一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这一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由于细胞分裂造成个体体量增加的过程。

⏹发育是由于细胞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生长为发育创造条件,而发育则在组织器官形成后又能刺激个体生长,并决定个体生长的发展和方向,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研究生长发育的意义:☐对个体进行后天改造☐根据生长发育的结果,保证营养水平☐有利于进行选种第二章家畜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类型⏹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03家畜育种学课件

03家畜育种学课件

/jcyzx/index.htm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的进程, 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制约或 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加强或改 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作用。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3、当两种选择作用严重抵触时,人工选择就不会取得进展 (品种退化)
(3)计算在n个后代中至少观测到一个隐性纯合个体的概 率: 1 pn。
/jcyzx/index.htm
测交方法
(1)被测公畜与隐性纯合(aa)母畜交配 (2)被测公畜与已知为杂合体(Aa)的母畜交配 (3)被测公畜与其女儿或与另一头已知为杂合公畜的女儿交 配 (4)被测公畜与其未经选择的半姐妹交配 (5)被测公畜与其全同胞交配 (6)其他方法:直接进行后裔调查,只要发现一头隐性个体, 则其父母都是杂合子。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 留种率)
/jcyzx/index.htm
等位基因 在大群体中的频率为 由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为 基因型频率为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AA p2 S 1-S
A
p Aa 2pq S 1-S
全部为显性表型个体的最少子女数 P<0.05 P<0.01 5 7 11 16 23 35 23 35
/jcyzx/index.htm
对多胎家畜
则k不为1,例如k=10时,与其未经选择的n头女儿测交,其后代全部为 正常型个体的概率为: P=〔0.5+(3/4)10×0.5〕n。 在此情况下,因为: P=0.05时,n=4.6<5;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如果是大家畜 ,世代间隔为 4 年,需要经 59×4=236年。
原始群体中隐性基因频率中等大小时,如 q0 = 1/2 ,经一代淘汰,可以减少 5/36 的隐性个 体,但以后速度减慢。
当隐性基因频率很低时,如q0=1/50,原始 群体中只有 1/2500 的隐性个体,经过 50 代的淘 汰,还会有1/10000的隐性个体存在。 可见在隐性基因频率为中等时,表型选择 还有一定效果;如果频率过低,选择的效果也 很低。
繁殖后代。即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实现所谓
的“选优去劣”。
选择能够定向地改变群体地基因频率,有
利于生产性能提高的基因频率增高,不利于性
能提高的基因频率降低,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 频率的平衡状态。
选择的作用
(1)针对某种数量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 种
湖羊 → 蒙古羊,羔皮品质、繁殖性能高
新汉县鸡 → 洛岛红鸡,着重产蛋性能选育
如对一对性状,其基因型为AA, Aa和aa。 A对a完全显性。AA和Aa表型相同,均表现为
显性性状。
设原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D=P2, H=2Pq, R=q2。淘汰率为S,1-S即为留种率。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பைடு நூலகம் ∑(原始基因型
频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 P2(1-S)+ 2Pq(1-S)+ q2
殖,下一代隐性基因的频率就不能达到1,显
性基因还不能被彻底清除。
在一个100头牛的牛群中,有角牛81(隐 性纯合子),无角牛19头(包括杂合子和显性 纯合子)。角的隐性基因频率为q=0.9,显性基 因频率P=0.1。无角牛19头中杂合子为18头
(H=2Pq=0.18),纯合子1头(D=P2=0.01)。

选择原理与方法

选择原理与方法

选择的概念
选择是物种进化和品种发展的动力
选择是手段,通过外界因素的作用,将群体中的遗 传物质重新安排,以期达到某种目的 选择是一个过程,给予不同个体以不同的繁殖机会
选择分为两类: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的概念是,按照人为制定的标准选
择,其目的则使家畜更加有利于人类
━人工选择的实质是,由育种者来决定家畜个 体参加繁殖的机会, “选优去劣” ━系统的人工选择可定向地改变群体的基因频 率,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频率的平衡状态。
人工选择的效果
选择的理论和方法是家畜育种学中研究相当深入、 理论体系比较完整、效果十分明显的领域之一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家畜优良品种均是经过长期人工 选择而育成的
rAI
(rA r ) (n 1) h 1 (1 r )1 (n 1)r
2
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
又称单项选择法,对计划选择的多个性状逐一选择 和改进,每个性状选择一个或数个世代,待一个性 状得到预期选择效果,停止选择,再选择第二个性 状,然后再选择第三个性状等等 选择效果不理想 无法克服性状间的遗传拮抗作用,以及自然选择的 回归作用,往往是顾此失彼
1 (n 1)rA
1 (n 1)r n
h
rA为家系内个体间的亲缘相关系数; r为个体间的表型相关系数,亦即组内相关系数;
家系内选择(within-family selection)
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
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在每个家系中选择超过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择原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选择原理
–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制着变 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人工选择
–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家养 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为人类 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愿。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差异
第二节 育种学上的性状概念
质量性状
– qualitative trait
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 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其遗传 规律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如:角的有无、花的颜色、血型等。
数量性状
– quantitative trait 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
若:S=1,则q1=1;经过一代选择,群体固定(条件:外 显率为100%) S=0,则q1=q,此时群体处于自然平衡状态
结论:隐性基因的选择比较容易实现。
例:100头的牛群,有角81头,无角19头
其中:有角81头(隐性纯合子qq) ;无角19头 (显性纯合子QQ、杂合子Qq)
则:有角隐性基因q的频率为:q= R = 0.81=0.9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间的关系
1、当选择的方向一致时,自然选择能加快人工选择 的进程,增强人工选择的效果。
2、当选择方向不一致时,人工选择会受到自然选择 的制约或影响。此时,要获得人工选择的预期效果, 就必须加强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来克服自然选择的 作用。
– 高产对家畜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往往是有害的,故应加强 对高产品种的营养条件供应和环境条件控制。
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特点:
– A、是可以度量的性状; – B、呈连续性变异; – C、其表现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D、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系统。

第三章 选择原理

第三章   选择原理

二、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
• 由于质量性状大多受单个或少数几个等位基因所 控制,同时表型与基因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表型直接判定该性状的基因型或通 过“测交”、基因标记、基因探针等方法鉴别个 体某一性状的基因型,再加以正确的选择。 • 选择本身并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不过通过选择 增加了群体某些理想基因的频率吧了!故而,质 量性状选择的遗传效应在于提高了被选基因的频 率,提高了被选基因纯合子在群体中的频率。
二、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一)微效多基因假说 • 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受基因型与环境的共同影响,基因型是 由大量的、微效的、并可累加的多基因所决定,这些基因 在世代传递中仍符合“三大遗传定律”,这些基因没有显 隐性关系,同时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对环境效应尤为敏感, 易受环境左右。 • 要点:1、数量性状在群体中的表型值符合正态分布“居 中个体多,极端个体少”。 2、基因对数量性状的影响体现在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2/基因的作用除加性效应外,仍然有上位效应、显性 效应。 3 ,数量性状的表型除基因型外,还受环境影响。
三、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2、基因效应分析 • 基因效应值进一步剖分为三大部分:G=A+D+I。A为基因加性效应 值;D为基因显性效应值;I为基因上应效应值;D、I为不同个体不同 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其表现(或称对表型值的影响),随着不同的组 合而不同,这一部分值在世代传递过程中无法固定,仅有加性效应值 能稳定遗传。 D、I是随不同的基因组合对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产生影响,可正可负,是 随机的,通常将它归并到环境偏差值中,并统称为剩余值。 P=G+E+IGE =A+D+I+E+IGE =A+R+IGR (其中R剩余值=D+I+E) 同时假定基因与环境的互作为O,即协方差为O。 COV(A、R)=O rAR=O 即有: P=A+R......(2)

《家畜育种学》教案

《家畜育种学》教案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
家畜的概念:
参考: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依赖于人类而生存繁衍、群体规模足够大、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养动物称为家畜。
广义:包含哺乳纲和鸟纲的驯化动物
狭义:仅指哺乳纲的驯化动物。鸟纲的驯化动物则另称为家禽。
家畜的特点:
A、人类劳动的成果 如果没有人类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和驯化,就不可能有家畜。
第九章: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教材第九章)——育种方法(6 h)
第十章:杂种优势(教材第十章)——杂种优势理论及商品畜禽生产(4 h)
第三部分:育种措施(5 h)
第十一章:育种规划(教材第十一章)(2 h)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教材第十二章)(2 h)
第十三章:育种的组织和措施(增加)(1 h)
3.教材难度较大,内容相当丰富,要求讲授80~90学时(本科)。但现有学时数为42h,只能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和重点、难点,其它内容只有靠同学们自学。
4.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望能即时指出,有何要求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提出,通过经常交换意见,共同解决问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主要参考书
1.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育种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畜牧专业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综合性。任何性状/生产性能的表现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畜育种必须综合考虑品种、环境条件、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遗传、环境、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育种方案,采用适当的育种措施,方能获得良好的育种效果。
3.广泛性。包括技术使用的广泛性和成果推广的广泛性两个方面。育种技术非常广泛(超声波测膘技术、计算机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冷冻精液技术),从体型外貌评定技术到分子水平的操作技术,多学科(数学、遗传学、计算机、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都可应用于家畜育种,完整的育种过程包括选、育、繁、推——现代联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新品种后,品种的推广、利用需要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协作,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数量遗传学》思考题

《数量遗传学》思考题

《数量遗传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1.性状(trait, character):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与特性的统称。

如毛色、角型、产奶量、日增重等。

2.根据性状的表型变异、遗传机制和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性状分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阈性状3类。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生长速度、产肉量、产奶量等。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s or characters)遗传上受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毛色、角的有无、血型、某些遗传疾病等。

阈性状(Threshold traits)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易受或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

✓有或无性状(All or none traits):也称为二分类性状(Binary traits)。

如抗病与不抗病、生存与死亡等。

✓分类性状(Categorical traits):如产羔数、产仔数、乳头数、肉质评分等。

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与阈性状的比较质量性状数量性状阈性状性状主要类型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产、生长性状生产、生长性状遗传基础单个或少数主基因微效多基因微效多基因变异表现方式间断型连续型间断型考察方式描述度量描述环境影响不敏感敏感敏感或不敏感研究水平家系群体群体3.数量性状的特点必须进行度量,要用数值表示,而不是简单地用文字区分;要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要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组成群体某一性状的表型值呈正态分布。

4.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不一定都是为数众多的微效基因。

有许多数量性状受主基因(major gene)或大效基因(genes with large effect)控制✓果蝇的巨型突变体基因(gt)✓小鼠的突变型侏儒基因(dwarf, df);✓鸡的矮脚基因(dw)✓美利奴绵羊中的Booroola基因(FecB)✓牛的双肌(double muscling)基因(MSTN)✓猪的氟烷敏感基因(RYR1)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和遗传参数估计;✧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交配系统的遗传效应分析;✧育种规划理论。

动物育种学

动物育种学
(一)淘汰部分显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淘汰率:淘汰个数在与其相同类型个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留种率:留种个数在与其相同类型个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二)淘汰部分隐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三)淘汰全部隐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二、数量性状的选择
例:一代全同胞交配后的后代的F的计算。

解:第一步:找出共同祖先(双亲的共同祖先),C、D 因为C和D 为非近交个体,因此FC= FD=0 第二步:找通径 当C为共祖时,A←C→B, N=2 当D为共祖时,A←D→B, N=2 第三步:计算 1 ( 2 1) 1 ( 2 1) Fx ( ) (1 FC ) ( ) (1 FD ) 2 2 1 0.25 4

P=A+D+I+E
表型值=加性效应值+显性效应值+上位效应值 +环境效应值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选择差(S) :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 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反应(R) :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代表了被选留种畜 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间接选择反应:指由于对X性状选择而使与X性状有遗传相 关的y性状在一代里所生的变化,就叫做y性状的间接选择 反应。 世代间隔:一代与一代之间相隔的时间,即后代出生时双 亲的平均年龄。
第六章 个体选配

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个体(同一性状)育种值 之间的相关。
RSD
1 N ( 2 ) (1 FA ) (1 FS )(1 FD )

例:根据如图所示的结构式系谱,计算A和B的亲 缘系数:

第五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五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三、选择的实质
选择的实质在于定向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从而 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和性能表现。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对质量性状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对控制质量性状 的基因进行选择。
一、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以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为例,假定A对a完全显性, 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p 和 q;同时假定群体处于 HW平衡,则三种基因型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分别为p2、2pq 和 q2。 令显性个体的淘汰率为 S,则留种率为1-S。
由上式,判定一头公畜为杂合体的概率为1-P
(1)让公畜与已知为杂合体的母畜交配
─ 原理: D=0,H=1, P (3/ 4)kn 对于单胎动物:k=1 则 P 3 / 4 n , 因此,要在 95% 的概率水平上判定一头公畜为杂合体,有:
95% 1 3/ 4 求解得n≈11头,即需要11个后代; 同理,置信水平为99%时,n≈16头。 对于多胎动物:假定k=10,则有两个配偶的后 代即可。 ─ 应用范围:隐性个体活不到成年或繁殖力很低。
2.作用 是品种培育和改良的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
3. 要素 变异、遗传和选择。
─ 变异是形成品种的原材料;
─ 遗传是传递变异的力量;
─ 选择则是保存和积累有利变异的手段。
4. 人工选择的效果
─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家畜品种是经过长期人工选 择而育成的; ─ 在育成的品种中,系统选择某些质量性状可能 育成新品种; ─ 在育成的品种中,选择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 种;
q 02
1 0
0
淘汰率 留种率
选择后基因型频率
0 1
2 p0 q0 2 p0 2 p0 q0
2. 选择进展
p0 q0 q0 q0 1 q1 R1 H1 2 2 p0 2 p0 q. p0 2q0 1 q0

自-育种学期中复习资料

自-育种学期中复习资料

绪论部分自己看、黄色标记为重点(仅为助教意见,其他没标记的也要看)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名词解释家畜:(广义)指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亲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狭义)仅指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则称家禽。

驯养:指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幼龄时经过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有时能按人的指挥和示意完成一些动作。

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使动物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野性,生活习性改变,并使其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

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

品系:属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指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经自交或近亲繁殖若干代以后所获得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相当的遗传一致性的后代。

简答品种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品种形成的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生产性能水平、集约化程度),举例:荷斯坦牛与美利奴羊(参考书14页);2、自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降水量;海拔高度;阳光强度、光照时间),举例:阿拉伯马和牦牛(参考书15页)。

畜禽品种分类方法:1、按改良程度(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2、按体型和外貌特征(体型大小、角有无、尾大小或长短、毛色羽色、鸡蛋壳颜色、骆驼峰数);3、按主要用途(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举例:参考书16-17页。

列举国内外著名的畜禽品种及主要用途:猪(长白、大白、杜洛克:肉用);牛(荷斯坦、娟姗:乳用;西门塔尔:乳肉兼用;海福特、安格斯:肉用)等。

(参考课件实验一)第二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名词解释性状:个体可观察或测量的任何特性。

表型:个体某一性状观测得到的种类或度量所得的数值。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家畜育种学 第四章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繁殖后代。即打破了繁殖的随机性,实现所谓
的“选优去劣”。
选择能够定向地改变群体地基因频率,有
利于生产性能提高的基因频率增高,不利于性
能提高的基因频率降低,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 频率的平衡状态。
选择的作用
(1)针对某种数量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育成新品 种
湖羊 → 蒙古羊,羔皮品质、繁殖性能高
新汉县鸡 → 洛岛红鸡,着重产蛋性能选育
=1-S+Sq2
=1-S(1-q2)
设被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H′,R′
下一代的基因频率(q1)即选择后的基因频率: q1=1/2 H′+ R′ =1/2· 2Pq(1-S)/(1-S(1-q2))+ q2/(1-S(1-q2)) =[q-S(q-q2)]/[1-S(1-q2)
如S=1,则q1=1 如S=0,则q1=q 由此可见,选择隐性基因是比较容易的。如果 显性个体不能被完全淘汰,还留一部分进行繁
有隐性基因留在群体中。
要把全部隐性基因淘汰掉,必须把隐性纯
合个体合显性杂合个体都淘汰掉,仅保留显性
纯合个体。
根据表型淘汰隐性纯合个体
设原始群体中基因型频率为:D=P2, H=2Pq, R=q2。
选择后的基因型频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 率×留种率) ∑(原始基因型频率×留种率) = P2+2Pq =(1-q)2+2(1-q)q =1-q2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性状变异是连续的,各种变异间区别不明 产肉量、产奶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
显,只能有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征。如产毛量、
遗传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除受
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第十二章数量性状的选择原理与方法动物育种中所重视的大多数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例如产奶量、乳脂率、产蛋数、蛋重、瘦肉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作用微小,效应各异,可以累加和倍加,只有通过群体对其进行研究,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的作用,将其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以便在世代的更替中,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标,优良性状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选择就成为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阈性状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一致的,对它的选择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节选择差与选择反应家畜的繁殖率一般都是很高的,特别是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后,不需要将育种群中同一世代出生的所有家畜全部留作种用,而是将各方面优秀的个体选留下来,用于繁衍下一代,因此选种是改进群体遗传的重要手段。

选择差和选择反应是进行数量性状选择的基础。

一选择差选择差(S)是由被选择个体组成的留种群数量性状的平均数(P)与群体均数(P)之差:SP-P(公式 12-1) S=S选择差表示的是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差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畜群的留种率(P),留种率是指留种个体数占原始畜群总数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群体的留种率愈小,所选留个体的平均质量愈好,选择差也就越大。

在实际的育种工作中,在一个每年都要扩大的畜群里,需要选留的种母畜多,留种率加大,选择差减小。

在一个母畜头数年年保持不变的群体中,种母畜的留种率较小,选择差会增大。

多胎家畜的选择差要比单胎家畜大,因为可能供选择的后代数目较多。

断乳成活率较高的畜群,要比成活率较低的选择差大。

公畜的选择差通常都大于母畜,这是因为公畜的留种比例小。

对于限性性状的公畜,在选择时,留种的少数公畜,如果选择不那么准确,其实际选择差就会比预期的减小。

二是性状的表型标准差,即性状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数选择以将候选个体在各性状上的优点和缺点 综合考虑,并用经济指标表示个体的综合遗传素质
➢因此这种指数选择法具有最高的选择效果,是迄 今在家畜育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方法。
可编辑ppt
18
阈性状 threshold trait
阈性状是指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表型是非连 续变异的一类性状 ,是一类重要的数量性状 。 ❖ 表现特点
➢在每个家系中选择超过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主要应用于群体规模较小,家系数量较少,且性状 遗传力偏低
➢家系内选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小群体内选配、
扩繁和小群保种方案中。
可编辑ppt
11
家系内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性状遗传力及个 体的表型相关,而与家系含量无关:
rAI(1rA)h
n1 n(1r)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3
个体表型值的组分
➢个体所在的家系均值Pf ➢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之差(Pi-Pf),
亦也称之家系内偏差,用Pw表示,
可编辑ppt
4
个体表型值与选择方法
P iP f (P i P f)P f P w
I bf Pf bwPw
①当时 bf bw 1,是完全根据个体表型进行选择——个体选择。
②当时
,是完全按家系均值进行选择——家系选择。
③当时bf 1, bw0,是按家系内偏差进行选择——家系内选择。
④当时bf 0, bw1 ,是根据的
大小进行选择,同时考虑
了家系均bf 值0, 和bw家0系内偏差两个(bf组Pf 分bw—Pw—) 合并选择。
可编辑ppt
5
1.个体选择(iΒιβλιοθήκη dividual selection)
I=Pf 家系指的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
➢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决定 个体的去留
➢家畜育种中应用于限性性状,公牛与公鸡的生产力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而采用含量较大的家系选 择,效果良好。如繁殖性状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家系选择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家系的含量、个
体间的表型相关和性状的遗传力:
存在一个“阈”。阈的一侧表现一类性状,阈的 另一侧表现另一类性状。如死亡与存活,中间只有 一个临界点(阈值,threshold)。
可编辑ppt
19
❖ 常见的阈性状:抗病力性状、产羔数等
❖ 畜禽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是受数量基因控制 的,但其表型只有健康和发病两种类型,因 此也将阈性状称为“或有或无”性状
可编辑ppt
20
代谢病、非代谢病以及由于应激引起 的疾病。如产后轻瘫、产乳热等


传染性疾病。如奶牛乳房炎、仔猪腹泻、

禽流感等
涉及到一般抗病力的疾病。如免疫球蛋
白水平、特异性抗体等
可编辑ppt
21
阈性状的选择
❖ 阈性状的选择反应也取决于选择差,可通过 改变阈的位置来选择。
如药物处理过程中,增减药物浓度可改变病症的 发病率为选种提供依据,实质就是域值改变的结 果。此变化的域值称为诱发产生的域值,它是阈 性状潜在连续正态分布的反应。
12
4.合并选择(combined selection)
同时使用家系均数和家系内偏差两种信息来源 根据性状遗传力和家系内表型相关,分别给予两 种信息以不同的加权,合并为一个指数I, 其公式为:
I b fP f b w P w = h 2 fP f h w 2P w
可编辑ppt
13
依据合并指数进行的选择,其选择的准确性高 于以上各选择方法,因此可获得理想的遗传进 展。其选择准确性可从下式中得出:
第五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选择的概念 质量性状的选择 数量性状的选择 选择的方法 阈性状的选择
可编辑ppt
1
第四节 选择的方法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即遗传进展公式中的 rAI 。 无论是单性状选择还是多性状选择,都要尽可能 多地利用现有的包含个体本身在内的亲属关系的生 产性能记录或信息,力争最准确地选择种畜。
I=Pf + Pw ➢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只是根据个
体本身性状的表型值选择;
➢简单易行,性状遗传力较高时,选择有效;
➢在不太严格的育种方案中可使用这一选择方法;
➢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力大小,即
rAI h
可编辑ppt
6
体型外貌的选择 引种评定
可编辑ppt
7
2.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
rAI
1(n1)rA h
1(n1)rn
n为家系含量;
rA为家系内个体间的亲缘相关系数; r为个体间的表型相关系数,亦即组内相关系数;
可编辑ppt
10
3.家系内选择(within-family selection)
I=Pw ➢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
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亲本 个体 同胞 半同胞 家系 后裔
可编辑ppt
2
一、单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经典的动物育种学单性状的选择方法:
━ 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 ━ 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 ━ 家系内选择(within-family selection) ━ 合并选择(combined selection)
rAIh 1(1(rAr)1r)2((nn11))r
可编辑ppt
14
二、多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遗传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可编辑ppt
15
1.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
➢又称单项选择法,对计划选择的多个性状逐一选择 和改进,每个性状选择一个或数个世代,待一个性 状得到预期选择效果,停止选择,再选择第二个性 状,然后再选择第三个性状等等
➢选择效果不理想
➢无法克服性状间的遗传拮抗作用,以及自然选择的 回归作用,往往是顾此失彼
可编辑ppt
16
2.独立淘汰法(independent culling)
➢ 也称独立水平法,
➢ 将所要选择的家畜生产性状各确定一个选择界限, 凡是要留种的家畜个体,必须同时超过各性状的 选择标准
➢ 同时考虑了多个性状的选择,于顺序选择法
➢ 容易将那些在大多数性状上表现十分突出,而仅 在个别性状上有所不足的家畜淘汰掉,而各性状 上都表现平平的个体反倒有可能保留下来。
可编辑ppt
17
3.综合指数法(index selection)
➢根据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将各性状,分别给 予适当的加权,然后综合到一个指数
➢个体的选择仅依据这个综合指数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