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温医13级)
医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他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3.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阀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6.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程度即为~。
7.差别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2.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4.气质:是一个人来与生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6.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1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8.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19.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20.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解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3、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4、思维:人脑间接地概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5、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8、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9、常模: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采用的标准分常模。
10、性心理障碍:是指一组以性对象歪曲和性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
11.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2.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13.应对:又称应付。
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14.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15.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的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6.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之名词解释第一章1、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指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第二章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3、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合。
7、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8、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形成标志: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的完善)9、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第三章1、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亚健康: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身心疲惫状态。
第四章1、意识:是指那些在任何时刻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
2、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3、前意识: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
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第五章1、心理评估: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从各方面获得信息,对其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2、心理测验(1)根据客观的标准化的程序对个体的行为标本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个体差异和心理特质;(2)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解: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预防、控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悉的现象。
7. 注意缺陷拌多动性障碍(ADHD):是一种学龄儿童多见的心理障碍,是以注意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属于破坏性行为障碍,男多于女。
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借助语言和言语来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
15.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
16.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积极的状态和与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
17.社会适应: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或改变环境达到人与环境之间平衡的过程。
18:应激:通常是指机体所感受到的周围的压力。
医学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察觉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
19: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来适应日常生活要求,而表现出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偏离。
20.神经症:为一组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所致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性/躯体性或性格缺陷的症状。
21.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和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与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22.患者角色:是指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23.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际作用过程。
24.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功能是保护居民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生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医学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 疾病行为学(behavioral medicine):疾病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健康以及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通过行为干预的方法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提高治疗效果。
2. 应激(stress):应激是一个个体对心理或生理上的压力刺激做出的反应。
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但过度的应激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3. 压力应对(stress management):压力应对是指个体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策略来应对应激。
这些策略通常包括放松技巧、认知重构、问题解决等,旨在减轻压力对身体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4. 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心理疾病是一类精神异常的疾病,包括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
它们可能导致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明显的异常。
5. 回应型抑郁(reactive depression):回应型抑郁是由于个体面对生活事件的困扰、压力或失去导致的抑郁反应。
一旦触发因素消失或改善,抑郁状态则会逐渐消退。
6.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适应障碍是个体对生活中重大变化或压力所做出的异常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7. 社交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交认知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从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中学习和形成认知结构的一套理论。
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的,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8. 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自卑感是个体在自我评价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缺乏自信。
自卑感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交问题。
9.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和生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强调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医学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综合了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因素来促进和维护健康。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有许多术语和概念,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生理和心理的相互作用。
生理心理学通过探索人类神经和生物学系统的运作,揭示身体状况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例如,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生理心理学可了解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方法。
2. 疼痛管理疼痛管理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技术来减轻和管理疼痛。
研究表明,人类对疼痛的感知受到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因此,通过正面的认知观念和情绪调节技巧,可以减轻或改变对疼痛的感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临床实践相关,旨在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评估、诊断和治疗心理和行为问题。
临床心理学的专业人员通常通过与患者的访谈和心理测试来评估其心理状态,并提供个体或群体治疗。
他们在协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恐惧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心理生理疗法心理生理疗法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之间的联系来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生理疗法通常包括深度呼吸、放松练习、冥想等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感,改善睡眠质量,并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5.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心理、行为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和行为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健康行为和社会支持,健康心理学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降低疾病风险。
6. 应激应激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当个体面对外界压力和挑战时,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应激反应。
长期以来,我们通常将应激看作是负面影响,但在医学心理学中,应激也可以有积极的一面,促使个体适应和成长。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科学。
医学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降低)的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表象动作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复杂的形式。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需要: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人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人的需要是人性的基本方面,是人心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行为的动力,与具体的活动相联系,是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目标的心理活动情绪: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意志:人自觉的确定活动的目的并根据其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力求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经常地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般也等同于个性,个性着重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格则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能力: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征,是影响活动效率和水平的直接因素。
气质:指人的高级精神活动类型特征在后天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应激: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被引发出来的具有较高激动水平或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
山东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念,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有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
3、意识(conscious):是心理活动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代表着能被自我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4、潜意识(unconscious):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5、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的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6、自我(ego):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小部分位于潜意识。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7、本我(Id):指原始的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真正的无意识,主要包括性本能和破坏欲等,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冲动倾向,遵循“快乐原则”。
8、超我(superego):指道德化的自我,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它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则”。
9、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al reflex):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0、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al reflex):当某一行为反应 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 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 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即借助工具操作的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医学心理学经典资料终版
医学心理学经典资料一、名解(前5个为去年考的)1.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征: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
)2.个性:是指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一,通过社会影响而形成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特征。
3.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5.意识:是指与语言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征: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记忆:是从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8.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10.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11.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12.意志:是指人们自觉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3.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14.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
15.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17.健康: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18.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并研究如何防制心理危险因素导致疾病及利用心理保护因素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潜意识( Subconscious ),亦称无意识,特指哪些被压抑而摒弃于意识领域之外的,不能为人意识到也不被社会规范所容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等,尤以性本能为主,但它可以在不自觉中支配和影响人的某些行为。
7。
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a ),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切身体会到的一种最熟习的现象。
8. 心理过程( mental process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9. 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 知觉( percep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1. 感受性( sensitivity ),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13.定势( set ):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作特殊准备状态。
定势具有双向性,积极时可使知觉过程变得迅速有效;消极时定势可妨碍知觉和引起知觉的误导14 错觉( illusion ):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
依据错觉发生的原因可把错觉分为感受性错觉、情绪性错觉、想象性错觉。
15.记忆(memory,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7. 思维( thinking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 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言语形式表现出来。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它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19.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该模式包括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20. 需求(need),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
医学心理学重点 精简版
医学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4、操作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的,利用奖励或处罚刺激增加或减弱动物某一行为的过程5、心理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人死亡整个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机能变化的过程。
6、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7、一般适应综合征(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 GAS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8、生活事件(life events)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9、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10、心理测验:指在标准化的情境下,对个体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与描述的一类方法。
二、简答题1、参与性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答: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面谈总结。
2、影响性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答: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自我揭示、逻辑推论、影响性概述。
3、简述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
答: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主要或重要作用;②生物因素是疾病的基础,心理社会因素起扳机作用;③某种性格或行为特征是心身疾病的易患素质;④心身疾病表现为躯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⑤心身疾病主要发生在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系统或器官;⑥心身疾病的治疗必须包含心与身的综合治疗才有显效。
第五版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温州医学院第五版《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3.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他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5.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6.感知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7.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
8.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影像仍保持不变。
9.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10.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11.遗忘曲线: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12.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14.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医学心理学(内部资料)
名词解释(5题)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医学模式:一般只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集中体现,包括疾病观和健康观。
3、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作用关系在人脑的反应;或者说是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4、感受性:是指对一个刺激物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能够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阈限。
5、错觉:对知觉对象的失真或错误的感知。
6、幻觉:在没有相应的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7、记忆: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8、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
9、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10、意志well: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
11、气质:指的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2、个性(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挫折frustration:动机受到干扰,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状态。
14、智力(一般能力)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五个方面。
15、社会化socialization:人学会思考、知觉和行动的方式,发展人格和自我,同时接受社会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使个人能有效的参与到人类社会组织中的这种一生学习过程成为社会化。
16、意识consciousness: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7、潜意识unconscious:无意识或下意识,是个体无法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医学心理学名解
1、medical psychology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学变量和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medical model 医学模式即是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有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整体医学模式。
3、positive conditioning 正强化指通过提供当事人所欢迎的事物或奖赏(正性强化物)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4、negative conditioning 负强化是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5、positive punishment 正惩罚是指通过提供当事人希望获得的结果来减少一种行为的强度或频度的过程。
6、negative punishment 负惩罚指通过提供当事人希望避免的结果来减少某一行为的强度与频度的过程。
7、shaping 塑造是指通过强化所要求的行为的渐进性逼近的反应,最终形成该行为的过程。
8、modeling 示范是各种替代性学习的基础,指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可效仿的榜样来帮助学习者学会新行为或矫正现存行为的过程。
9、unconscious 潜意识是指个体当时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或已经被意识遗忘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这部分内容通常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和理智所接受的、能导致个体心理痛苦的事件。
10、sensation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perception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2、learning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3、forgetting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信息在需要时却不能recognition或reproduction。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医学心理学那些名词啊!就好比“心理应激”,这就像
是生活给你突然来了个大力冲击,让你得赶紧调整自己去应对。
比如
说你正好好走在路上呢,突然天降大雨,这就是一种应激源,你就得
赶紧找地方躲雨或者想办法不被淋湿,这就是你对应激的反应啦!再
说说“心身疾病”,哎呀,这就好像身体和心理在吵架,结果身体就闹
别扭生病了。
就像有的人一紧张就胃疼,这可不是胃自己无端端出问题,而是心理状态影响到身体啦!还有“心理评估”呢,就如同给人的
心理状态来个全面“体检”。
医生通过各种方法去了解你心里在想啥,
状态咋样。
比如说通过和你聊天、让你做些测试题,就像侦探一样去
探究你的内心世界。
“心理咨询”呢,就像是给心灵找个能倾诉的好朋友。
你可以把心里的烦恼、困惑一股脑倒出来,然后那个咨询师就会
帮你一起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好像你在迷宫里迷路了,咨询师就是那个能带你走出来的人呀!“心理治疗”就更厉害啦,它像
是给心理来一场深度的修复和改造。
当你的心理出现一些比较顽固的
问题时,就需要它出马了。
医生会用各种专业的方法,一点点帮你纠
正那些不好的心理模式,让你的心理重新健康起来。
这就好比给生病
的大树除虫、施肥,让它重新茁壮成长!医学心理学的名词可真不少呢,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它们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帮
我们打开了解人类心理和健康的大门。
我觉得呀,了解这些名词真的
太重要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呢!。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一、名解。
1、感觉(sensation):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4、情感和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
5、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7、气质: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理解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8、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9、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评价,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
10、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11、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12、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13、心理咨询: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成长的过程。
14、理性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造成受治疗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二、填空题。
1、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3、按记忆的内容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4、人格的特征为: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p1)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
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填空p3)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4)答: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
它的任务是:(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名词解释p12)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
(名词解释p13)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
(名词解释p14)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p15)答: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
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
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9、试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p16)答:情绪反应活动可分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注:标※的表示出到的几率小;老师保证“心理学基本理论”章节仅考蓝色字体的名解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健康(health):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心理生理学(psychological physiology):研究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引起某些生理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心理行为活动,因变量是生理变化过程。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生理活动尤其是脑神经活动导致心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自变量是生理活动,因变量是心理功能的变化。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其既能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能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一定时期内,医学界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加推理”的认识论、方法论认识疾病和健康,故医疗活动带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行为及社会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4.心理现象(psychological phenomenon):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两类。
5.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受性(sensitivity):又称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可用感觉阈限衡量,两者间成反比。
6.知觉(perception):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一系列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
7.错觉(illusion):指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疲劳、感知条件差如光线弱、处于强烈情绪体验如愤怒时、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发作等)、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8.记忆(memory):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储存及提取过程。
分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过程。
9.遗忘(forgetting):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的现象,它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个体心理状态及学习程度、学习方式等有关。
10.思维(thinking):人脑借助概念、表象及动作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是在感知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11.想象(imagination):对大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形象性、新颖性等特点。
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2.表象(representation):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像,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
13.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14.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affection):统称为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较低级,人与动物均有;情感则侧重于内心体验,较高级,唯人独有。
※心境(mood):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15.意志(will):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6.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7.需要(need):个体对生理的及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基本动力,一般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8.动机(motivation):能引起、维持及调整个体的行为,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9.动机冲突(motivational conflict):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及双重趋避冲突四种形式。
20.挫折(frustration):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状态。
21.能力(ability):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
22.智力(intelligence):属于一般能力,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3.气质(temperament):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
24.性格(character):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5.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是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生命周期(life cycle):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即从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发展过程。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意识到的心理要素。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指心理结构的深层中那些意识不到但却激发人们大多数言语、情感及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本我(id):位于人格的核心,是心理经验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潜意识的,包括性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26.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行为(behavior):广义上指个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27.正性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的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现象。
28.负性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的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现象。
29.惩罚(punishment):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的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
30.匮乏性需要(deficiency need):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必须从外界获取,可激发匮乏性动机并推动人的行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
31.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又称存在需要,包括认识、审美、自我实现需要,是超越了生存满足后,发自内心地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可激发成长性动机,唯人独有。
32.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多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的心理现象及水平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33.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标准化、数量化的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系统测定,并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是心理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采用量表的形式,结果可参照常模进行比较,更为客观。
34.标准化测验(standard test):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对个体实施的方法,具有主要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水平。
※常模(norm):某种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35.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根据有关智力的理论和概念经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用于评估个体的一般能力。
36.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是用数字形式表达的智力的量化单位。
37.一般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即全身适应综合征,指不同的刺激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38.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应激源(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指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要求,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刺激物。
※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个人认为对自身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其与心身健康相关性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事件。
39.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 LCU):用以表示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刺激的强度。
40.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可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两个过程。
41.应对(coping):又称应付或应对策略,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导致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42.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个体与社会各方面产生的精神及物质上的联系程度,是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
43.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个体因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它能唤起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能力,但如果过于强烈或持久可能导致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乱。
44.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45.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以研究心理社会与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为目的,是生命科学探索的一个集合体。
46.异常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变态心理,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调,或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