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评价指标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环境监测1、饮用水标准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污水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地表水的常见指标有哪些?2、第一类污染物有哪些?3、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存在形态?不同时期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别怎么检测?4、含磷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有哪些?5、BOD、COD和OC的测定原理和环境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6、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7、BOD、COD、DO、OC、PCB、PAH、VOC、SS、TSP、PM10、HPLC、GC、ICP-MS这些常用英文缩写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8、水质监测的断面要如何设置?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水体划分哪几类?10、11、12、13、14、15、16、17、18、19、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采底质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成哪几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土壤采样有哪些布点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土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壤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控制要点有哪些?请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误差、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填空、计算、简答、案例环境评价1、如何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2、如何进行不同评价等级的水质现状调查?3、常用水质预测模型:稳态模型、一维模型、S-P模型题型至少有:简答、计算,其它不清楚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水质总氮的测定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复习过程水质总氮的测定是对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总氮是指水中溶解态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态氮)、悬浮态氮(有机悬浮态氮)、结合态氮(蛋白质氮、尿素氮等)的总和。

本文将对水质总氮的测定过程进行复习,主要包括样品处理、试剂选用、仪器设备和测定方法等方面。

一、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总氮测定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取和浓缩水样中的总氮,以便于后续测定。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蒸馏法和提纯法等。

1.沉淀法:适用于水中总氮含量较高的情况。

将水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溢流等方式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并在硫酸溶液中沉淀下来。

沉淀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获得固态样品。

2.蒸馏法:适用于水中总氮含量较低的情况。

将水样与钠水合物混合后进行蒸馏,将水中的氨氮蒸馏至酸性溶液中,并与溶液中的硼酸反应生成硼酸盐。

硼酸盐再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钠,通过显色反应进行测定。

3.提纯法:适用于水样中存在干扰物的情况。

通过酸化沉淀、气相萃取、固相萃取等方法去除水样中的干扰物质,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二、试剂选用常用的试剂有硝酸钠、硫酸、硼酸、磷酸等。

试剂的选择应根据所使用的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配搭。

例如,硫酸可用于酸化沉淀,硝酸钠用于显色反应,硼酸用于生成硼酸盐等。

三、仪器设备1.烘箱:用于样品处理中的干燥步骤,以保证样品的完全干燥。

2.过滤器:用于将沉淀固体从水样中分离出来,以获得固态样品。

3.显色反应仪:根据显色反应的变化,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大小来计算出总氮的含量。

四、测定方法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电化学测定法等。

1.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水样中的氨氮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吸收,通过测定吸光度从而得到总氮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总氮含量较高的样品。

2.荧光法:利用水样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与荧光试剂的反应产生荧光,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计算总氮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适用于总氮含量较低的样品。

水质分析复习资料

水质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1.水分析化学:研究水及其杂质、污染物的组成、性质、含量和它们的分析方法一门学科。

作用: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与水资源规划、评价中起着“眼睛”和“哨兵”的作用。

其基本要求为掌握四大滴定方法(酸碱、络合、沉淀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和主要的仪器分析方法(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及色谱法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具备数据处理能力、选择分析方法、拟订实验方案的能力。

2.水质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手段分:A.化学分析法(常量组分):以化学反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将水中被分析物质与已知成分、性质和含量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具有特殊性质的新物质,由此确定被测物质的存在以及组成成分、性质和含量。

a.重量分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步骤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组成恒定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分离方法有:沉淀、气化、萃取、电解等。

b.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将一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和被分析物质的组分定量反应完全,根据反应完全时消耗试剂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被分析物质的含量方法。

包括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四种。

滴定分析法要求:反应完全,反应速度快,无副反应,有适当的方法确定化学计量点。

B.仪器分析法:用仪器测定被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水样的组成和性质的方法。

包括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电子能谱、活化分析等3.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是: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所用试剂毒性小4.水质指标中水中杂质分类:5.水质指标分类:物理指标: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包括水温、臭味和臭阈值、颜色和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紫外光吸光度值、氧化还原电位。

微生物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群、游离性余氯和二氧化氯。

水质采样复习题参考答案

水质采样复习题参考答案

水质采样复习题答案一、填空1、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规定:在大支流或特别水质的支流集合于主流时,应在地点设置采样断面。

答案:靠近集合点的主流上以及集合点的下游认为已充分混合的2、在采样〔水〕断面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 时,设点,即;假设水深≤5m 时,采样点在水面处。

案:二水面下0.5m 河底上0.5m 下 0.5m3、掌握断面用来反映对水质的影响。

因此应设置在,处。

答案: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与河水根本混匀4、溶解氧采样时,要留意避开,水样要溶解氧瓶,不得,瓶内不能,样品采集后应固定。

答案:湍流平稳地布满曝气残留小气泡现场5、请按要求填写下表:监测工程采样容器保存方法保存时间CODcrBOD5总氰化物挥发酚答案:监测工程采样容器保存方法保存时间CODcr 硅硼玻璃瓶,塑料瓶加H2SO4 至pH<2 2~5℃冷藏7d 最好尽快测定BOD5 硅硼玻璃瓶,塑料瓶冷冻一个月最好尽快测定总氰化物硅硼玻璃瓶,塑料瓶加 NaOH 至 pH>1224h挥发酚硅硼玻璃瓶,塑料瓶按 1g/L 加CuSO4 加H2SO4 至pH<2 或加 H3PO4 和 CuSO424h6、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在污染源对水体水质有影响的河段,一般需设断面、断面和断面。

答案:比照掌握消减7、采集到的水样在放置期间,一般受、、因素的影响,待测组分的价态或形态易发生变化。

水样保存技术只能减缓水样中的各种变化,其保存方法有、等。

答案:生物物理化学冷藏法化学法8、只测定水中溶解或乳化油时,采样要,在处采集水样。

答案:避开水面上的浮油水面下5~10 厘米9、为分别测定水和悬浮物中各元素的含量,通常多用过滤法进展分别,分别方法有和两种。

答案:压滤法吸滤法10、测流量用的溢流堰法按堰顶的形式或堰壁厚度分为、、。

答案:薄壁堰有用堰宽顶堰11、重要排污口下游的掌握断面一般设在距处。

答案:排污口500~1000m 处12、消减断面一般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终一个排口的河段上。

水质检验理论复习

水质检验理论复习

水质理化分析题目:一、名词解释:1、总硬度:指溶解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2、环境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累积,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或原有用途产生一定不良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的健康或生活生产产生一定危害或影响的现象。

3、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4、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称为水质5、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6、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

7、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

8、BOD5 :水样经稀释后,在20± 1℃培养5天所需要的氧作为指标,以氧的mg/L表示。

9、水污染:进入水体的物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范围,造成水质恶化现象,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的有效利用,这样,就称为水污染10、矿化水:以纯净水、天然矿石为原料,经矿化器过滤,溶出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饮用水。

11、准确度指单个检测值或多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12、样品前处理为消除或减少干扰因素而采取的预先处理措施称样品分析前的处理,简称样品的前处理。

二、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

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C1. 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其滴定方法属于()( A)酸碱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络合滴定法时采用的指示剂是()B2. 在测定水中的CODCr(A)甲基橙(B)试亚铁灵(C)酚酞(D)淀粉C3. 酸度计的参比电极为()(A)玻璃电极(B)膜电极(C)甘汞电极(D)惰性金属电极A4.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A)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B)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C)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取样(D)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取样B5. 河水体系的监测对照断面应设在()(A)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后的地方(B)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C)废水进入河流以后的地方(D)河流回流处B6. 设置背景断面时,要求断面上的水质为()(A)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处(B)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处于受污染源影响的高峰处(D)处于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处C7. 当河流水面宽度为()时,应设置三条采样垂线。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型:名词解释(10*2),填空(20*1),问答(8*5或者5*8),实验方案分析(20*1)1环境监测定义?包括哪些?过程?对象?目的?答:(1)定义: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者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3)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4)对象:①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②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③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5)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2.环境监测如何分类?答:根据监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监督监测;环境质量监测。

②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3.环境监测的特点?答: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污染组分的复杂性等,其特点归纳如下: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的处理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4.什么是温室效应?答:温室效应即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使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的现象。

5.什么是优先污染物?答: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水质检验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质检验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质检验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47)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2小题)1.水质:水质即水的品质,指水及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2.水质指标:水体中除水分子以外所含其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描述或表征水质质量优劣的参数。

3.水质标准:生活用水、工农用水及各种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或限量阈值的具体限制和要求。

4.水质检验: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影响水质优劣的指标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确定其质量优劣等级或污染状况的过程,主要包括水样采集、指标测定、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结果分析等技术环节。

5.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6.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

7.混合水样: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采样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8.平均混合水样:每隔相同时间采集等量废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适于废水流量比较稳定的情况。

9.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废水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

10.色度:包括表色和真色,表色指溶解物质及不溶解性悬浮物产生的颜色,真色指仅由溶解物质产生的颜色。

11.浊度:表示水样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的特性。

12.酸碱度:水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叫酸度,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物质的总量叫碱度。

13.硬度:指水中Ca2+、Mg2+浓度的总量。

14.pH: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15.COD:即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16.DO:即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体中的分子态(自由态)的氧。

17.BOD:即生化需氧量,指在有DO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DO量。

18.TOC:即总有机碳,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质的总量。

19.系统误差:测定过程中由于某些固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20.偶然误差:由于偶然的原因而造成的误差,如温度、压力、湿度等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

学委出品水污染工程复习,重点掌握+掌握

学委出品水污染工程复习,重点掌握+掌握

学委:重点掌握:P139 活性污泥法设计1.曝气池容积计算:(1)有机物负荷法 活性污泥负荷——Ls与曝气时间相当的平均进水量——Q曝气池进水BOD 值——So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X曝气池容积——V V X S Q L S **0= X L S Q V S ··0=(2)泥龄法 活性污泥的产率系数——Y污泥泥龄——C θ内源代谢系数——Kd )1()(0c d Ce K X S S YQ V θθ+-=2.剩余污泥计算:(1)泥龄法 每天排出总固体量——X ∆ C VXX θ=∆(2)污泥产率系数法 每日增长的污泥量——X ∆产率系数——Y曝气池内挥发性悬浮固体总量——V VXV d e VX K Q S S Y X--=∆)(0 3.需氧量设计计算:(1)有机物降解需氧率和内源代谢需氧率 混合液需氧量——2O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需氧率——a`微生物内源代谢需氧率——b`XV b QS a O ``2+=(2)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需氧量 进水可生物降解COD ——bCODo出水可生物降解COD ——bCODe污泥氧当量系数——1.42()X bCOD bCOD Q O e ∆--=42.102P228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工作原理: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污水中,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水中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新的生物膜。

脱落的生物膜到了二沉池被去除。

空气通过在池底的布气设备进入水体随着气泡上升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设计计算:1.生物接触氧化池容积:()Ve L S S Q V -=0 填料容积负荷——Lv2.生物接触氧化池总面积和水池数0h VA = 1A A N =填料高度——h0 一般采用3.0米每座池子的面积——A1 小于等于25平方米3.水池深度3210h h h h h +++=超高——h1,0.5~0.6米填料上层水深——h2,0.4~0.5米填料到池底的高度——h3,0.5米4.有效停留时间QV t = 5.供气量和空气管道系统计算Q D D 0=每立方米污水需气量——D0,一般取15~20掌握:P1 污水性质与指标BOD :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消耗的氧化剂量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成为总固体(TS ),可分为溶解性固体(DS )和悬浮固体(SS ) 重金属:汞 镉 铅 铬 镍 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金属 以及一定毒害性的 锌 铜 钴 锡无机非金属有毒有害物:总砷 含硫化合物 氰化物P34 沉砂池的分类特点分类:1.平流式沉砂池 2.曝气沉砂池 3.旋流式沉砂池特点:①平流式沉砂池: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构造简单,流速不易控制,沉沙中有机物含量高,排沙需要洗砂处理。

水环境评价复习题

水环境评价复习题

⽔环境评价复习题1.从机制⽅⾯可将⽔体⾃净分为()、()、()三类,它们是同时发⽣⽽⼜相互影响的。

2.排⼊设置⼆级污⽔处理⼚的城镇排⽔系统的污⽔,执⾏国家污⽔综合排放标准()级标准。

3.超标⽔域是指()4.项⽬污⽔BOD排放浓度为400mg/L,排放量为0.2m3/s。

河流BOD浓度为8mg/L,河流流速为 3.0mg/L。

衰减系数为0.19/d。

假设污⽔进⼊河⽔后⽴即与河⽔均匀混合,在排污⼝下游10km的某断⾯处,河⽔中的BOD浓度是多少?5.地表⽔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6.地表⽔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与地表⽔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7.地表⽔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分为(),当断⾯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平均浓度之差⼩于(),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8.所有建设项⽬均应预测()阶段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且按()和()情况两种情况进⾏预测。

9.地表⽔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判断依据是拟建项⽬的()、()、()及()。

10.污⽔量不包括()()及其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洁⽔的排放量,但包括()的排放量。

11.据污染物在⽔体中迁移、衰减特点,污染物可分为四类即()、()、()和()。

12.地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法常采⽤()评价法,该⽅法可清晰判断出评价⽔体的主要污染因⼦、(主要污染时段及主要污染区域)。

13()能代表建设项⽬将来排⽔的⽔质特征。

A常规⽔质因⼦B 特殊⽔质因⼦C底质因⼦D其他⽅⾯因⼦14. ⽓温为230C,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类⽔体,如果采⽤单项指数评价法,其指数为()。

(DO 标准为>6mg/l)15. ⽓温为230C,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体,如果采⽤单项指数评价法,其指数为()。

(DO 标准为>5mg/l)16. 某⽔样pH为13,如采⽤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17. 某⽔样pH为6.5,如采⽤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18. 下列属于⾮持久性污染物的是()A.COD;B. BOD; C. pH ; D. DO E. Pb19. 以下属于常规性⽔质因⼦的有()(提⽰:建议⼤家去看⽔质标准来确定本题的答案)A. pH BOD COD ;B. DO NH3-N SS ;C. 砷汞铬(六价);D. 酚氰化物;E 总磷⽔温20. 以下对⽔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过程是主要指污染物之间发⽣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析出;B. ⽔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转化和⽣物降解过程;C: 混合稀释作⽤只能降低⽔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D:影响⽣物⾃净作⽤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物的种类、数量等。

水质复习

水质复习

活性污泥是由下列四部分物质所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2.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由原污水挟入的有机物质(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i);4.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指示性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的出现,其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示和指示出水水质,因此也常称其为“指示性微生物”环境因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包括:营养物质、水温、PH值、溶解氧、有毒物质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其他营养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平衡一般以BOD5:N:P的关系来表示。

对于生活污水,微生物对氮和磷的需求量可按BOD5:N:P=100:5:1活性污泥系统对溶解氧的要求:对混合液中的游离细菌来说,溶解氧保持在0.3mg/L的浓度,即可满足要求。

但是,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聚居”的絮凝体,溶解氧必须扩散到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内部深处。

在进口区,有机物相对集中,浓度高,耗氧速率高,溶解氧浓度很难保持在2mg/L,会有所降低,但不宜低于1mg/L。

在曝气池内溶解氧也不宜过高,溶解氧过高,过量耗能,在经济上是不适宜的。

若使曝气池内的微生物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宜保持在不低于2mg/L的程度(以曝气池出口处为准)。

活性污泥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8.5。

但活性污泥微生物经驯化后,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相关参数*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量,即MLSS= Ma+ Me + Mi+ Mii,单位为mg/L混合液,或g/L 混合液, g/m3,混合液,或kg/m3混合液。

这项指标不能精确地表示具有活性的活性污泥量,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对值。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的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 MLVSS=Ma+ Me +Mi,也不能精确地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仍然是活性污泥量的相对值。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解释复习过程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解释复习过程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解释循环水水质控制指标及注释1、PH:7.0-9.2在25℃时pH=7.0的水为中性,故pH=7.0-9.2的水大体上属于中性或微碱性的范围;冷却水的腐蚀性随pH值的上升而下降;循环水的pH值低于这一范围时,水的腐蚀性将增加,造成设备的腐蚀;循环水的pH值高于这一范围时,则水的结垢倾向增大,容易引起换热器的结垢。

2、悬浮物:≤10mg/L悬浮物会吸附水中的锌离子,降低锌离子在水中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循环冷却水的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应大于20mg/L,当使用板式、翅片管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时,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宜大于10mg/L。

3、含盐量:≤2500mg/L含盐量也可通过电导率来间接表示,天然淡水的电导率通常在50-500μS/cm;电导率与含盐量大致成正比关系,其比值1μS/cm的电导率相当于0.55-0.90mg/L的含盐量;在含盐量高的水中,Cl-和SO42-的含量往往较高,因而水的腐蚀性较强;含盐量高的水中,如果Ca2+、Mg2+和HCO3-的含量较高,则水的结垢倾向较大;投加缓蚀剂、阻垢剂时,循环冷却水的含盐量一般不宜大于2500mg/L。

4、Ca2+离子:30≤X≤200 mg/L从腐蚀的角度看,软水虽不易结垢,但其腐蚀性较强,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不宜小于30mg/L;从结垢的角度看,钙离子是循环水中最主要的成垢阳离子,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也不宜过高;在投加阻垢分散剂的情况下,钙离子浓度的高限不宜大于200mg/L。

5、Mg2+离子:镁离子也是冷却水中一种主要的成垢阳离子,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不宜大于60mg/L或2.5mmol/L(以Mg2+计);由于镁离子易与循环水中的硅酸根生成类似于蛇纹石组成的不易用酸除去的硅酸镁垢,故要求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遵从以下关系:[Mg2+](mg/L)*[SiO2](mg/L)<15000,式中[Mg2+]以CaCO3计,[SiO2]以SiO2计。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目的总氮是地面水,地下水含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在消解条件下碱性溶液中可水解的有机氮及含有悬浮颗粒物中的氮的总和。

水体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含氮总量的测定。

2.测定原理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C 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K 2S 2O 8+H 2O►2KHSO 4+[O]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C 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

以CO(NH)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22 氧化示意式如下:2NaNO 2+[O]NaNO 3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 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而在275nm 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

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 处测出吸收光度。

A 220及A 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 :A —A 220_2A 275(1)按A 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 3—N )含量。

3. 试剂3.1 无氮化合物的纯水3.2氢氧化钠溶液20.0g/L :称取2.0g 氢氧化钠(NaOH ,A.R ),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

3.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 过硫酸钾(K 2S 2O 8A.R ),另称取15g 氢氧化钠(NaOH ,A.R )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溶液存贮于聚乙烯瓶中最长可保存一周。

3.4盐酸溶液(1+9)HCl(A.R)(1+9)3.5硝酸钾标准溶液C N =100mg/L :硝酸钾(KNO 3A.R )在105-110C 烘箱中烘干3小时,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 溶于纯水中,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在0〜10C 保存,可稳定六个月。

3.6硝酸钾标准使用液C N =10mg/L 用C N =100mg/L 溶液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水质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水质检测技术复习提纲

第1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一、采集水样的类型1、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对组成较稳定的水样,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时,采集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指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照相等的时间间隔采集等体积的多个水样后混合成的水样。

等比例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指某一段时间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集的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经混合后得到的等比例混合水样。

3、综合水样(等时综合水样)是指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

综合水样在各点的采样时间虽不能同步进行,但越接近越好,以便得到可以对比的资料。

二、地表水样的采集采样前的准备盛水容器、采样器、交通工具(船只)等。

采样器具要求:1、化学性质稳定;2、不吸附欲测组分;3、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4、大小和形状适宜。

三、水样的保存水样保存的基本目的:•减缓水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减缓化合物或络合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的组分变化保存措施:1)加入生物抑制剂。

2)控制溶液的pH值。

3)加入化学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

4)冷藏或冷冻,以降低细菌活性和化学反应速度。

第2节水样的预处理预处理目的: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主要方法:包括水样消解、富集与分离两大类。

一、水样的消解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一)湿式消解法利用各种酸或碱进行消解(二)干灰化法(干式分解法、高温分解法)二、样品的富集与分离⏹富集:是分离的一种,即从大量试样中搜集欲测定的少量物质至一较小体积中,从而提高其浓度至其测定下限之上。

水质工程学下复习提纲

水质工程学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4×5分1、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11页MLSS=Ma+ Me+ Mi+ Mii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有活性的微生物)②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③由污水挟入的并被微生物所吸附的惰性有机物质(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i)(吸附在活性污泥上未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无机悬浮物固体)2、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MLVSS=Ma+ Me+ Mi 11页MLVSS与MLSS 的比值用f表示,即f=MLVSS/MLSS;f 值一般取0。

75左右。

3、SV(污泥沉降比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混合液溶剂的百分率,以“%”计。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反映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

12页4、SVI污泥指数:是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12页5、SRT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14页6、HRT(水力停留时间):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的平均停留时间,也称曝气时间.7、Lv(BOD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P 148、Ls(BOD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P149、污泥稳定:采用措施降低城镇污水以及各种有机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的大量有机物含量或使其暂时不产生分解.污泥稳定的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水控制P405)10、污泥调理:破坏污泥的胶态结构,减少泥水间的亲和力,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229页11、水解:复杂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质在产酸细菌胞外水解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113页12、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模型,表示的是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产率系数Y、底物利用速率v以及微生物衰减速率之间K d的定量关系。

水质工程复习内容..

水质工程复习内容..
答:由于斜板(管)的水力R很小,则Re小,Fr大,水力条件 好。
6、 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 区别?
答: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在数值上相等,但含义不 同。沉淀池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产水量,而截留沉 速指沉淀池中能被全部去除的所有颗粒中最小颗粒的沉速。
A、1.0%~1.5% B、1.5%~2.0%
C、0.2%~0.28% D、0.6%~0.8%
答案:C。开孔比
6.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 发展趋势。
答:双层滤料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 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双层滤料含污能力较单 层滤料高一倍。在相同滤速下,过滤周期增长;在相同过滤周 期下,滤速增长。
《水质工程学Ⅰ》课件
第10章 消毒
1.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 B.经济比较 C.试验 D.经验
答案:C 2.需氯量与余氯量 答: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
原性物质所消耗的加氯量;余氯量指为了抑制水中残 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 氯。 3.含有氨氮化合物的水中,余氯量随加氯量的变化? 答:零——增加(化合性氯)——减少(化合性氯) 到达折点——增加(自由性氯)
《水质工程学Ⅰ》课件
第8章 过滤
1、等速过滤时,随着过滤时间的延续,滤池水头损失(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答案:A 2、无阀滤池采用的过滤方式是( ) A. 等速过滤 B. 变速过滤 C. 重力过滤 D. 压力过滤 答案:A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害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复习过程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目的总氮是地面水,地下水含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在消解条件下碱性溶液中可水解的有机氮及含有悬浮颗粒物中的氮的总和。

水体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含氮总量的测定。

2.测定原理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K2S2O8 + H2O 2 KHSO4 + [O]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

以CO(NH2)2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氧化示意式如下:CO(NH2)2 + 2NaOH + 8[O] 2NaNO3 + 3H2O + CO2(NH4)2SO4 + 4NaOH + 8[O] 2NaNO3 + Na2SO4 + 6H2O2NaNO2 + [O] NaNO3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而在275nm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

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处测出吸收光度。

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A=A220-2A275 (1)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3-N)含量。

3.试剂3.1无氮化合物的纯水3.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A.R),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 A.R),另称取15g氢氧化钠(NaOH,A.R)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溶液存贮于聚乙烯瓶中最长可保存一周。

3.4盐酸溶液(1+9)HCl (A.R) (1+9)3.5 硝酸钾标准溶液C N=100mg/L:硝酸钾(KNO3 A.R)在105-110℃烘箱中烘干3小时,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纯水中,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在0~10℃保存,可稳定六个月。

水质二复习

水质二复习

水质工程学二一、填空1.平均日流量用于表达污水处理厂的公称规模。

2.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应设在供水水源下游。

3.化学沉淀的影响因素包括同名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

4.污水的最终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田地、重复使用。

5.污水处理方法按照处理原理划分:物理、化学、生物6.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生物膜)、厌氧生物处理、自然生物处理7.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划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8.一级处理主要去除的是SS,二级处理主要去除的是BOD、COD,三级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可溶性无机物。

9.悬浮物的去除方法:混凝、沉淀、过滤10.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方法: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处理11.溶解性无机盐的去除方法: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12.消毒方法包括:液氯消毒、臭氧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紫外线消毒13.吸附方法: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吸附。

14.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比表面积和孔隙率15.活性污泥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16.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期):对数增长期、减数增长期、内源呼吸期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期):调整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衰老期17.莫诺方程中,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度与其浓度呈零级反应。

18.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BOD、COD、TOD、ThOD、TOC。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BOD作指标。

19.水质稳定的污水,其有机物污染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数值大小排序为ThOD>TOD>COD>BOD>TOC。

20.活性污泥在混合液中的浓度指标有MLSS、MLVSS,沉降性能指标有SV、SVI。

21.污泥龄越长,剩余污泥量越少。

22.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营养比例为BOD:N:P=100:5:1 。

23.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有营养物质平衡、溶解氧含量、PH值、水温、有毒物质。

营养比例BOD:N:P=100:5:1,曝气池出口处DO=1~2mg/L,最佳pH=6.5~8.5,最适温度10~45℃(一般控制在15~30℃)24.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因素,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与负荷,搅拌与混合,营养与C/N,氮的守恒与转化,有毒物质,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水质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练习题及答案

水质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色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参考资料《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一、填空题1、水环境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规定色度‎是测定经_‎____澄‎清后样品的‎颜色。

_____‎对颜色有较‎大影响,在测定颜色‎时应同时测‎定____‎_。

答:15min‎;pH值;pH值《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52、铂钴比色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稀释倍数法‎适用于__‎___和_‎____ 。

答:清洁水;轻度污染并‎略带黄色调‎的水;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工业废水《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53、钴铂比色法‎样品的色度‎以____‎_的度值表‎示。

在报告样品‎色度的同时‎报告___‎__。

答:与之相当的‎色度标准溶‎液;pH值《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64、铂钴比色法‎色度标准溶‎液放在__‎___玻璃‎瓶中,存放于__‎___,温度不能超‎过____‎_。

答:严密盖好;暗处;30℃《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65、铂钴比色法‎结果的表示‎以色度的_‎____报‎告与试料_‎____,在0-40度的范‎围内,准确到__‎___。

40-70度范围‎内,准确到__‎___。

答:标准单位;最接近的标‎准溶液的值‎;5度;10度《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76、采样时所用‎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都要用__‎___或 _____‎加以清洗,最后用__‎___、_____‎。

答:盐酸;表面活性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沥干《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6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铂钴比色法‎与稀释倍数‎法可以同时‎使用()。

两者有可比‎性()。

答× ×《水环境分析‎方法标准工‎作手册》上册,P2652、铂钴比色法‎是将样品采‎集在容积至‎少500m‎l的玻璃瓶‎内()。

cod测定复习题

cod测定复习题

cod测定复习题COD测定复习题一、什么是COD测定?COD测定是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

它用来测量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化学氧的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COD测定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废水处理、水质评价等领域。

二、COD测定的原理是什么?COD测定的原理是将水样中的有机物通过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氧化为无机物,同时测定氧化剂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

具体的反应过程是:有机物 + 强氧化剂→ 无机物 + 氧化剂的消耗。

三、COD测定的步骤有哪些?1. 取适量水样并进行预处理:根据水样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过滤、稀释、酸化等,以消除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将适量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加入水样中,使有机物被氧化为无机物。

3. 反应:将水样与氧化剂充分混合,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反应。

4. 滴定:用还原剂(如硫代硫酸钠)滴定剩余的氧化剂,记录滴定消耗的体积。

5. 计算COD值:根据滴定所需的还原剂体积,计算出COD值。

四、COD测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 样品的采集:应在代表性的位置、时间采集样品,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测定,避免样品发生变化。

2. 预处理:根据水样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预处理方法,以消除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 滴定过程:滴定时应注意滴定剂的滴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误差。

还原剂的浓度应准确,滴定过程中要保持均匀的搅拌。

4. 仪器校准: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COD测定的应用领域有哪些?1. 环境监测:COD测定可用于监测水体、土壤和大气中有机物的含量,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2. 废水处理:COD测定是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监测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 水质评价:COD测定可用于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评价指标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
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
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

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
清洁的水无色。

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

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
清洁水无臭气。

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
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
清洁水无异味。

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

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
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

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

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
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
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

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

当大量酸、碱废水污染水体时,水的pH值可发生明显改变。

我国长江以南较多地区发观酸雨,提示我们要注意观察湖泊有无酸化。

(二)总固体
是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是水中溶解性固体与悬浮性固体的总称。

由有机物、无机物及各种生物体组成。

总固体愈少,水愈清洁。

当水被污染时,总固体增加。

溶解性固体是水样经过滤后,再将滤液蒸干所得的残留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溶解在水中的矿物性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多少。

悬浮性固体是水中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物干重。

水中总固体经烧灼后,其中有机物全部分解挥发,剩下矿物质;烧灼后的损失量即烧灼减重,可大致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三)硬度
是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CaCO3(mg/L)表示。

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

也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前者是指水经煮沸时,水中重碳酸盐分解形成碳酸盐而沉淀所去除的硬度,但由于钙、镁的碳酸盐并不完全沉淀,故暂时硬度往往小于碳酸盐硬度;后者是指水煮沸后不能除去的硬度。

各地天然水的硬度,因地质条件不同差异很大。

一般而言,地下水的硬度高于地面水,但当地面水受硬度高的工矿废水污染时,或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释出C02,使地面水的溶解力增大时,均可使水的硬度增高。

(四)含氮化合物
包括有机氮、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有机氮是有机含氮物质的总称。

蛋白氮是指已经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氮。

此两者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当水中的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

氨氮系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有氧作用下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果继续氧化,并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作用下,可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此即氨的硝化过程。

在排除水体流经沼泽地受植物分解导致氨氮增高及地层中硝酸盐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还原使氨氮增高外,如发现水中氨氮增高,则有可能是新近受到了人畜粪便的污染。

如亚硝酸盐氮含量增高,则说明水中有机物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如硝酸盐氮检出量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不高时,表明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但现已自净。

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均增高,则可能是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也可能是过去曾受污染,目前自净还在进行中。

(五)溶解氧(DO)
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其含量与空气中氧分压、水温有关。

前者变动甚微,
故水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量接近饱和状态。

水层愈深,溶解氧含量往往愈低,特别是湖、搪静止的水体更是如此。

水中有大量藻类植物时,由于光合作用放出氧,可使溶解氧呈过饱和状态。

当有机物污染水体或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溶解氧可被消耗,若消耗速度超过空气中的氧通过水面溶入水体的复氧速度时,则水中溶解氧不断降低,进而可使水体进入厌氧状态。

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有机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

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大都在
4mg/L以上,长江以南的一些河流一般较高,可达6-8mg/L。

(六)化学耗氧量(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测定温度等),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

虽然它的测定方法简易、迅速,但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物在水中降解的实际情况,因为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靠生物的作用,因此,比较广泛用生化需氧量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指标。

(七)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有机物在需氧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时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水中有机物愈多,生化需氧量愈高。

生物氧化过程与水温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生物氧化作用愈强烈,分解全部有机物所需要的时间愈短。

为使生化需氧量测定值具有可比性,规定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

它是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清洁水的
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

(八)氯化物
天然水中均含有氯化物,其含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如近海或流经含氯化物地层的水体,氯化物含量较高。

在同一地区内,水体中氯化物含量是相当恒定的。

当其突然增加时,表明有被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的可能.(九)硫酸盐
天然水中均含有硫酸盐,其含量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

地面水中硫酸盐含量骤然增加时,表明有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农田径流污染的可能。

(十)总有机碳(TOC)
是指水中全部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它只能相对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但不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与组成。

(十一)有害物质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

如汞、镉、铬、砷、铅、酚、氰化物、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

它们的来源除少数有害物质(如砷等)与地层有关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天然水中常含有多种微生物。

受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水中细
菌可大量增加,所以细菌学检查,特别是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检查,在水质的卫生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常进行以下两项检查。

(一)细菌总数
指1m1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

它可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程度,水体受污染愈严重,水的细菌总数愈多。

但是在实验条件下,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落,只能说明在该种条件下适宜生长的细菌数,不能表示水中所有的细菌数,更不能指示出有无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细菌总数只能作为水被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

(二)总大肠菌群
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由于人粪便中存在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因而此种细菌可作为粪使污染水体的指示菌。

目前利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来区别不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细菌,把培养于44.5℃的温水浴内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粪大肠菌群。

来自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主要属粪大肠菌群,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在培养温度44.5℃时,则不再生长,故培养于37℃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总大肠菌群。

后者既包括存在于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也包括存在于其它环境中的大肠菌群。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肠道病毒对氯的抵抗力往往较大肠菌群细菌为强,有时水质的大肠菌群数虽已符合规定要求,但仍可检出病毒。

因此应用大肠菌群
作为水质在微生物学上是否安全的指标仍有其不足之处。

尽管如此,大肠菌群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粪便污染指示菌,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可以替代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