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2.3.1《热力环流》课件PPT(42张)-优秀课件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降低
受热
A
气压 升高
冷却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C’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风
气风压
升高
A’
气压 降低
B’
气压 升高
风
气风压
气压
降低
升高
冷却
受热
冷却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 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 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a
海洋:增温慢
海洋
夜晚
陆地:降温快
陆地
海洋:降温慢
海洋
b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 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 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 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 呢?
思考这个问题?不着急回答,上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懂!
现象观察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环流
热力环流PPT ppt课件

甲
地
面
气压高
以上四点的气压比较: 甲>乙>丙>丁 结论1:海拔越低气压越大,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热力环流PPT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高压低压 是对于同一高度而言);
同一高度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
B
地
D
A
面
热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热力环流PPT
四、热岛环流的影响:
(1)对城市污染物的影响: 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 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 下沉。但若郊区也有建有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染气体 随环流流回城市,加大城市的污染。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热力环流PPT
(hPa) 1010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 垂直高度上:热上升,冷下降;
高•压B
C 低压近地面气压情况与高空相反
低•压
(如:A低压,B高压)
•A
D 高压 近地面气压值永远大于高空
• 受热
冷却
(如:A>B;D>C)
•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流低压
• 等压面高度: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热力环流PPT
1、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3、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的。 4、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 5、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高原 则”:等压面凸起就是高气压区,下凹是低气压区。
必修一热力环流课件 (19张PPT)

高,气压越小。
3气温与近地面气压关系: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空气 上升,易成云致雨;温度低、气压高,空气下沉,晴 朗干燥。(热低压,冷高压;上升湿润下沉干)
4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从高压流向低压。 5等压面变化:高凸低凹(高对高,低对低) 6高低空气压关系:高空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对称/热胀冷缩 )
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含义并能描述其形成过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城市风和海陆风的形 成。 3.根据热力环流知识,能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太 阳 辐 射
地 表
根 本
冷
热 不
原 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对流)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风)
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的平面或曲面
1000 百帕
1005 百帕
地面
1010 百帕
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 度空气密度相同吗?气压呢?
读图判断:
1.请把1020百帕 、700百帕 填在P1、 P2相应等压面上
高压 C
低压D
700百帕
P1
低B压 甲
高压A 1020百P帕2 等压面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低
高
高
低
1、比较ABCD四点气压大小 2、比较ABCD四点气温大小 3、AB天气状况及昼夜温差大小比较及
可能的下垫面
乙
2.甲乙两地比较热的是 甲 地
3.画出热力环流。 同一个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也就越大, 成为高压;反之,为低压。
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双选):
3气温与近地面气压关系: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空气 上升,易成云致雨;温度低、气压高,空气下沉,晴 朗干燥。(热低压,冷高压;上升湿润下沉干)
4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从高压流向低压。 5等压面变化:高凸低凹(高对高,低对低) 6高低空气压关系:高空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对称/热胀冷缩 )
热力环流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含义并能描述其形成过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城市风和海陆风的形 成。 3.根据热力环流知识,能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太 阳 辐 射
地 表
根 本
冷
热 不
原 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对流)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风)
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点形成的平面或曲面
1000 百帕
1005 百帕
地面
1010 百帕
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在同一高 度空气密度相同吗?气压呢?
读图判断:
1.请把1020百帕 、700百帕 填在P1、 P2相应等压面上
高压 C
低压D
700百帕
P1
低B压 甲
高压A 1020百P帕2 等压面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低
高
高
低
1、比较ABCD四点气压大小 2、比较ABCD四点气温大小 3、AB天气状况及昼夜温差大小比较及
可能的下垫面
乙
2.甲乙两地比较热的是 甲 地
3.画出热力环流。 同一个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也就越大, 成为高压;反之,为低压。
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双选):
热力环流PPT课件

03
南半球向左偏转
1
北半球向右偏转
2
0°
3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动画演示
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
→
根本
原因
空气垂直运动
→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
直接
原因
空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收看!
演讲人姓名
山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气温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市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的高温的城市区域,这种现象就称为﹋(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南半球向左偏转
1
北半球向右偏转
2
0°
3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动画演示
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
→
根本
原因
空气垂直运动
→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
直接
原因
空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收看!
演讲人姓名
山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气温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市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的高温的城市区域,这种现象就称为﹋(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交通
工业 人口
建筑用地
城 1、城市市热热岛岛环流环对市流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结
论
一
:
同 一
a2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a1
。
3000米
P a1>P a2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 等压面 。
(hPa) 940
960
980 1000
A
B
C
A′
760hpa
1030hpa
冷
B′
800hpa
C′
760hpa
B C CB′>C′气B压>由B大′到>小C排′ 序?
990hpa
热
1030hpa
冷
结结 论论 五四 :: 高等 空压 和面 近高 地压 面向 气上 压弯 状,
况低 正压 好向 相下 反弯 。。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760hpa
800hpa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
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返回*
2、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联系、联想、整体的分析能力。
热力环流PPT课件

02
地球表面热力环流现象分 析
陆地与海洋间热力环流
白天
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近 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空 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
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近 地面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 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山地与平原间热力环流
在热力环流的上升支,低层空 气辐合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周围空气向中心辐合,风向呈 辐合状。
在热力环流的下降支,高层空 气辐散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空气从中心向外辐散,风向呈 辐散状。
04
热力环流观测方法与技术 研究
传统观测方法介绍
地面观测站
飞机观测
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站对温度、湿度、 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长期连续 的观测,获取热力环流的基础数据。
数据同化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将观测数据融入数值模拟模 型,提高模型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准确性,从 而提高模拟结果的精度。
数据同化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通过数据同化技术,将实时的观测数据融入天气 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5
热力环流模拟预测模型研 究
区域气候模式在热力环流模拟中应用
过程参数化等挑战。
全球气候模式在热力环流模拟中应用
01
全球气候模式(GCMs)概述
介绍GCMs的定义、发展及在热力环流模拟中的应用。
02
GCMs在热力环流模拟中的优势
阐述GCMs在大尺度环流特征、长期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的模拟优势。
03
GCMs在热力环流模拟中的挑战
讨论GCMs在分辨率、地表特征描述、云和辐射过程等方面的挑战。
热力环流比赛课公开课ppt课件

1100hpa
地面 B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压 降 低
A
C
高压、低压
低压1
高压2
低压3
高空
密度变小
900hpa
密度变大 密度变小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1100hpa
压
密度变大高压6 密度变小低压5 密度变高大压4 降
地面 冷却
பைடு நூலகம்
受热
冷却
低
B
A
C
注意: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C 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
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7月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明显。白天, 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 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 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两项错误。
热空气运动
预祝每个人都能实现愿望
热---膨胀上升
孔明灯
冷空气运动
冷---收缩下沉
热力环流的形成
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百帕)
大气上界
地面
观察思考:随海拔升高,气压分布有什么规律?
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压面: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高空
900hpa
1000hpa
①
②
③
烧炭 老翁
烧炭 老翁
地面 B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压 降 低
A
C
高压、低压
低压1
高压2
低压3
高空
密度变小
900hpa
密度变大 密度变小
空 气 密
度
减 小
,
气
1100hpa
压
密度变大高压6 密度变小低压5 密度变高大压4 降
地面 冷却
பைடு நூலகம்
受热
冷却
低
B
A
C
注意: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C 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
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7月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明显。白天, 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 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 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两项错误。
热空气运动
预祝每个人都能实现愿望
热---膨胀上升
孔明灯
冷空气运动
冷---收缩下沉
热力环流的形成
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百帕)
大气上界
地面
观察思考:随海拔升高,气压分布有什么规律?
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压面: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高空
900hpa
1000hpa
①
②
③
烧炭 老翁
烧炭 老翁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03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中发 现问题的意识,及 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的精神。( 地理实践力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
➢说教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图表分析法 ③ 演示法 ④ 分组讨论法
知识掌握
03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具备
高更加一敏学锐生的观充察满力青和系春统活的 力并学一准习学。,对能生也实周力的具践围,认备相知更活的比更加动地初具敏能理中目锐生的的力现,和观强象高精察, 充力和满系探统索的学欲习望能。力,但对
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但对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说学情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相知比更具初目中的生和精,准高。一也具学备 生更学的加习敏能认锐力知的,更观相察比具力初目和 中的系生统,和的高 精一准学生。的也认具知更备具更目加的和敏精 锐准的。也观具察备力更加和敏系锐统的观的察 学力抽习和象系内能统容力的的,学理习解但能,对力 理抽,论但的象对应 内用容实践的还理比解较欠,缺理。论的 应但用对抽实象践内还容的比理较解欠,理缺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通知更更加过具敏初目锐中的的和观地精 察理准力以。和也系及具统高备的 中学习必能修力一,相地比球初大中生气,成高 分一学和生垂的直认知分更层具、目的大和气精 受准力。和热也系过具统程备的更学的加 习学敏能习锐力的,,观但学察对 生抽象对内气容温的理气解压,的理论垂的直应 变用实化践特还点比较及欠热缺胀。冷缩 有但的对应所抽用认象实识内践容还。的比理较解欠,缺理。论
热力环流课件 (共29张PPT)

C1
C2
冷却
思考:近地面热力环流特点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B
A
地面
C
冷
热
冷
(垂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2、看图思规律:低
高
低 (高空)
高
低
高 (近地面)
冷
热
冷
气
压 ①近地面的气压 对应高空的气压
分 布 ②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
规 ③ 等压面 律
3、简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白天与夜晚分别吹什么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 所以:
(1)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 压比陆地高。
(2)夜晚陆地降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气 压比陆地低。
白天
冷 高压
白天吹海风
热 低压
陆地:增温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 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海洋:增温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海 洋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4、等压线(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线(面)
理想状态下: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一海拔高度处,气压相等, 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海拔/米
1500
高空
近地面
0
2、 气压: (1)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B A
B
A
3、高压、低压:
C2
冷却
思考:近地面热力环流特点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B
A
地面
C
冷
热
冷
(垂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2、看图思规律:低
高
低 (高空)
高
低
高 (近地面)
冷
热
冷
气
压 ①近地面的气压 对应高空的气压
分 布 ②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
规 ③ 等压面 律
3、简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白天与夜晚分别吹什么 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 所以:
(1)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 压比陆地高。
(2)夜晚陆地降温比海洋 快,海洋温度比陆地高,气 压比陆地低。
白天
冷 高压
白天吹海风
热 低压
陆地:增温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 地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海洋:增温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海 洋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4、等压线(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线(面)
理想状态下: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同一海拔高度处,气压相等, 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海拔/米
1500
高空
近地面
0
2、 气压: (1)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B A
B
A
3、高压、低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说课课件

中图版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
热力环流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教
材
(二)教学目标
分析(三)教学重点来自难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过程 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3
学情分析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 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又能体现本课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何 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 烛期 夜 ,, 雨 却巴 寄 话山 北 巴夜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直 观的感受到热 力环流的存在。
版块二: 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气压
升高
降低
A’
B’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
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
强了课气堂压知识的直观气性压 。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热力环流
1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教
材
(二)教学目标
分析(三)教学重点来自难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过程 中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3
学情分析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学生绘制的图例及学 习小组的得分情况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又能体现本课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何 君 当问 共归 剪期 西未 窗有 烛期 夜 ,, 雨 却巴 寄 话山 北 巴夜 山雨 夜涨 雨秋 时池 。。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加直 观的感受到热 力环流的存在。
版块二: 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C’
气压 升高
冷却
C
气压
气压
升高
降低
A’
B’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例的绘制提升学
生读图及动手能力,而多
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增
强了课气堂压知识的直观气性压 。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课件ppt

⑸ A、B两点, B 点受热, A 点冷却。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一般规律
垂直 方向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空气聚积形成高压,空气流失形成低压
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正好相反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等压面在高压处向低压方向弯曲,在低压处向高压方向弯曲
水平 方向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形成了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适用) 高低压是同一水平面相对于四周而言的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 说过程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一
.
说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
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既是上节《大气热力状况》 的实际应用,也是下节《全球性大气环 流》的理论基础。
承上启下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知识与能力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新课教学
成过程
版块三:热力环流的应 用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的基本概念
讲解气压的概念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 气柱的重量所产生的压 力,以百帕(hPa)为 单位。
结
论
一
:
同 一
a2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a1
。
3000米
P a1>P a2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
学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过
的基本概念
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 力
2.培养学生从学习中提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 空气柱的重量所产生的 压力,以百帕(hPa) 为单位。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结 论 一 : 同 一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
a2
3000米
P a1>P a2
a1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hPa) 940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热
郊 区
市 区
郊 区
1、植树造林最好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2、水泥厂应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C
B
A
郊区
城市
郊区版块三:理论联系实来自,学以致用高低
热低 陆地
海风
海洋
冷高
低
高
高冷 陆地
陆风 海洋
热低
BD 1.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二)图示教学法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 法 指 导
(一)观察法
(二)讨论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教 学 过 程
讲授新课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气压?
结 论 四 : 等 压 面 高 压 向 上 弯 , 低 压 向 下 弯 。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冷
热
冷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交通
人口
工业
建筑用地
城 市热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陆地 (陆地或海洋)。 远日点附近,则A点处在__________
一、气压和等压面
板 书 设 计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 射在纬 度间分 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的 气压差 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三、应用:城市热岛环流
海陆风
放映结束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 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 础的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 的基础。高考中结合等压线、城市风、海陆 风等是考查形式。
结 论 二 : 高 压 低 压 指 同 一 水 平 面 而 言 。
A′
B′
800hpa
C′
760hpa
760hpa
B CC B′C′ > 气压由大到小排序? B > B′> C′
1030hpa
990hpa
1030hpa
冷
热
冷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五 : 高 空 和 近 地 面 气 压 状 况 正 好 相 反 。
热力环流
说课提纲
一 二 三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四 五
板书设计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形 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生活实例分析
法
教 法 分 析
课堂练习
冷
热 A
冷
冷
热 B
冷
练一练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热
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
作用引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
3000米
C ; 高压区?_________ A 。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
返回*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白天和夜 晚所吹的风向是相反的,白天吹得是海 风,而夜晚吹得是陆风,这究竟是什么 原因呢?
返回*
960
980 1000
A
B
C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假设A两地受热少,B地受热多
高空
低压 d 热力环流 高压 c
高压 b
低压 a
地面
冷A
热B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 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冷
热
冷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三 : 一 般 而 言 , 近 地 面 热 低 压 , 冷 高 压
返回*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 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返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联想、整体的分析能力。
返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 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结 论 一 : 同 一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
a2
3000米
P a1>P a2
a1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hPa) 940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 面叫做等压面。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热
郊 区
市 区
郊 区
1、植树造林最好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2、水泥厂应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C
B
A
郊区
城市
郊区版块三:理论联系实来自,学以致用高低
热低 陆地
海风
海洋
冷高
低
高
高冷 陆地
陆风 海洋
热低
BD 1.读下列等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二)图示教学法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 法 指 导
(一)观察法
(二)讨论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教 学 过 程
讲授新课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 成过程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气压?
结 论 四 : 等 压 面 高 压 向 上 弯 , 低 压 向 下 弯 。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冷
热
冷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
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压 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交通
人口
工业
建筑用地
城 市热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陆地 (陆地或海洋)。 远日点附近,则A点处在__________
一、气压和等压面
板 书 设 计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 射在纬 度间分 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的 气压差 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三、应用:城市热岛环流
海陆风
放映结束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 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 础的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 的基础。高考中结合等压线、城市风、海陆 风等是考查形式。
结 论 二 : 高 压 低 压 指 同 一 水 平 面 而 言 。
A′
B′
800hpa
C′
760hpa
760hpa
B CC B′C′ > 气压由大到小排序? B > B′> C′
1030hpa
990hpa
1030hpa
冷
热
冷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五 : 高 空 和 近 地 面 气 压 状 况 正 好 相 反 。
热力环流
说课提纲
一 二 三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四 五
板书设计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知识目标*
教 材 分 析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热力环流形 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生活实例分析
法
教 法 分 析
课堂练习
冷
热 A
冷
冷
热 B
冷
练一练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热
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
作用引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
3000米
C ; 高压区?_________ A 。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
返回*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白天和夜 晚所吹的风向是相反的,白天吹得是海 风,而夜晚吹得是陆风,这究竟是什么 原因呢?
返回*
960
980 1000
A
B
C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假设A两地受热少,B地受热多
高空
低压 d 热力环流 高压 c
高压 b
低压 a
地面
冷A
热B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 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冷
热
冷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三 : 一 般 而 言 , 近 地 面 热 低 压 , 冷 高 压
返回*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 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返回*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联想、整体的分析能力。
返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 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