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环境科学水体富营养化研究进展【摘要】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是许多湖泊和水库的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类形象的称为“生态癌”。
富营养化不仅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制约湖泊资源的可利用性,还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生态影响已倍受关注。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十分严重,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
及其由人为的农业施肥、牲畜的粪便排泄、污水的灌溉、水体的人工养殖等原因和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要素所形成的,还简单的说明了富营养化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人类所依赖的水体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污染,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原因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危害Status of eutrophication and its causes【Abstract】Eutrophication of water has become the world's maj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s, is that many lakes and reservoir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human image is called "eco-cancer."Eutrophic lake ecosystems not only cause a vicious cycle, which restricts the availability of lake resources,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s ecological impact has been much concer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eutrophication is very serious, 131 major lakes,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has reached 67. And by human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livestock manure excretion, water irrigation, water,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other reasons and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but also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eutrophication of human life and health hazards, especially water on which humans are a very serious pollution, for these situations, we integrated various reasons to do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spects.Key words: Eutrophication Status Causes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等)的异常增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坏、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摘要: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国内外水污染治理的难题。
从物理、化学、生化及环境因子调控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的各类技术方法及其特点,并探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体加速自然演化过程,在短期内出现的富营养问题,即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导致营养盐浓度过高。
严重情况下引起藻类泛滥,称为藻型富营养化,即“水华”或“赤潮”;或出现水生植物疯长成灾现象,称为草型富营养化。
我国的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剧,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且呈严重趋势。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27%的湖泊富营养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全国约有63%的湖泊富营养化,到90年代后期已达85%。
根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11个,占42.3%;其他均为中营养,占46.2%。
笔者从物理、化学、生化及环境因子调控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的各类技术方法及其特点,并探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
1 污染源控制1.1 外源污染控制降低外源污染负荷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减少或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营养盐进入水体的具体措施有净化水源、截污工程、洗涤剂限磷禁磷、合理使用土地等。
1.2 内源污染控制当水体外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或停止之后,一定条件下,底泥不再作为污染物的“汇”,而成为“源”。
这时底泥中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成为内源污染并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资源论文-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产生及其治理对策摘要: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日趋加快,已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和水环境,导致湖泊自身调节功能的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
而本文就我国国内的情况进行了湖泊富营养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富营养化形成原因、机理和所造成危害的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治理对策。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原因机理;危害;治理对策湖泊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它不仅具有淡水资源储备、洪涝调蓄、生物多样性繁衍、水产养殖、调节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特殊功能。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长,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质不断流入湖泊,从而在短期内使得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能力下降、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鱼贝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就是所谓的富营养化。
对于湖泊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普遍的,进程缓慢的自然现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湖泊富营养化机理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
因此,有针对性地寻找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湖泊较多的国家,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2305个,湖泊总面积为71787km2,总蓄水量7088亿m3,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261m3,占湖泊贮水总量的31.9%,而全国有50%的饮用水来自湖泊和水库。
按湖泊地理分布的特点,全国可划分为五个主要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东北平原及山地湖区、云贵高原湖区。
而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及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毕业论文
蚌埠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1引言 (3)2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污染物的来源 (3)2.1水体富营养化 (3)2.2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3)2.2.1非点源污染 (3)2.2.2点源污染 (5)2.2.3内源污染 (6)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对策 (6)3.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6)3.2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7)3.2.1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 (7)3.2.2重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7)3.2.3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8)3.2.4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8)3.3防治主要的方法有 (8)3.3.1工程性措施 (8)3.3.2化学方法 (9)3.3.3生物性措施 (9)4小结 (10)参考文献 (11)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摘要: 从外源( 面源和点源) 和内源的角度分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来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的危害,并根据不同污染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富营养化、污染物来源、危害、对策。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utrophication Abstract:From outside source (point source and point source) and endogenous point of view ofnutrition that led to the source of eutrophication, nutrient eutrophication hazards,and presen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with the targeted response. Keywords: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sources , hazards and solutions.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对策1引言水是人类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介质,它是环境中能量和物质自然循环的载体和必要条件,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景观水体是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满足人们身心的需要。
但由于景观水体半封闭、流动性差、循环自净能力较小等特点,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普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严重恶化,极易暴发蓝藻水华。
目前,景观水体的治理常用技术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修复法,而这几种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能耗高,效果难以持久,工艺复杂条件不易控制等缺点。
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无能耗、低维护费、易操作、拥有良好处理效果等特点。
笔者结合实际,在景观水体无锡蠡溪公园西苑中引入了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对景观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和对其浮游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景观水体治理及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水体概况及试验方案1.1水体概述无锡蠡溪公园西苑位于蠡溪桥西侧,占地3.7hm2,公园中心区为景观水体(下称西苑水体),仅通过位于四角的小桥与外围河流连接,水体相对封闭。
在上游河流来水和周围污水排放共同影响下,水体水质严重超标,并且连年有蓝藻暴发。
1.2试验方案1.2.1试验设计及监测方法。
为改善景区水体环境,控制蓝藻生长,2010年2月在西苑水体中应用了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对该景观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以达到净化水质、控制蓝藻暴发,改善景区水环境的目的。
根据无锡蠡溪公园西苑水体的形状特征和水质特征,选取了2台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设备安装于水体中,并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为懋德桥、田叶桥、凤荷桥、绿杨桥、湖中心,自2010年3~11月共采样9次,以5个采样点的平均水质代表整个西苑水体的水质状况,考察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对西苑水体的改善情况。
主要监测指标包括:①物理指标:水温、pH、溶解氧(DO)、色度、浊度;②化学指标: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Chla)等;③生物指标主要监测藻类总丰度及其种类组成变化。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导致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藻类死亡后,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藻类大量繁殖会使得水中的浑浊度增加,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此外,某些藻类(如蓝藻)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微囊藻毒素等,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消化道疾病、肝脏损伤等健康问题。
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降低水资源的质量,使得农田灌溉受到限制。
三、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1)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确保企业排放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3)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1)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如通过曝气、水生植物种植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2)控制水体的藻类数量,如采用物理方法(如蓝藻捞收)或生物方法(如利用生物抑制剂)控制藻类大量繁殖;(3)改善河流湖泊的水流条件,提高自净能力。
3. 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力度(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责任和措施;(2)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四、结论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历程及策略-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历程及策略-环境生态论文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历程及策略摘要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调查诊断、控源治污等向湖泊综合治理和以湖泊生态安全和绿色流域建设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治理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同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峻,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污染物削减能力不足、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现阶段应实现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三大战略”转变,建立技术、政策、经济、法律等多手段联用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和治理体系,优先保护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湖泊,推动湖泊自然资本核算机制,建立湖泊流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推进流域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湖泊流域生态文明体系。
关键词湖泊营营养化;治理历程;流域管理;优质湖泊保护:自然资本核算■文,王圣瑞倪兆奎席海燕引言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难题。
据统计,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现阶段富营养化水体比例分别达到54%、53%、46%和28%…。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果,30余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近59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营养盐大量进入湖泊。
自1980年以来,我国富营养化湖泊面积增加了近60倍,而25Yo%的湖泊正面临富营养化的威胁[2],致使我国成为全球湖泊富营养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3],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共2700多个,淡水储量约2250亿立方米,全国城镇饮用水水源的50%以上源于湖泊,全国粮食产量的1/4~1/3、工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来自于湖泊流域[4]。
面对严峻的湖泊富营养化形势,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自1980年以来,我国在减少流域污染物输入和修复受损湖泊生态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累积资金投入近3万亿元[5]。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34页
3.生态控制
1.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大 型水生植物包含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 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各种类, 可 依据不一样气候条件和污染物性质进行适宜选栽。
供给充分,使得无固氮能力微囊藻成为优势种,形成过程是
蓝藻本身特点及温度、光照、营养盐和其它生物等很多原因
共同作用结果。简而言之,引发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有两个:
一.内因(湖泊富营养化)
1.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周围人口密度大,工业和
农业污染严重。面源污染面积大,不好控制
2.太湖本身内源污染: 太湖水深浅,面积大。营养负荷高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22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滇池湖中湖计划
第23页
②引水冲刷: 引水冲刷是降低和稀释湖泊 水体营养物质有效方法,加紧水换水周 期使 得蓝藻来不及生长。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水注入湖泊,起到稀
释营养物质浓度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 象,提升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藻类大 量繁殖
生物色素 光吸收 和散射
卫星 图谱
水域水 色改变
对比与分 析
本底对比和异常水色区域判别对赤潮, 水华发生周期及扩散面积进行预测。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1页
卫星监测原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2页
环境一号卫星( H J- 1 ) CCD 数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3页
②实时水质理化监测
第24页
滇中调水工程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一、前言部分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
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
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
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主题部分2.1水体富营养化2.1.1富营养化的定义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1.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近二十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湖泊目前都已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均已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资料
⑵ 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 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通常的二级生化 处理方法,只能去除 30%~50%的氮和磷。
深层曝气适用于湖水较深而出现厌氧层的水体。磷容易在厌氧条 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为湖底深层曝气充氧, 使水与底泥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对改善水 质有利。
注水冲稀的一种手段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 注入湖泊,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 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但营养物绝对量并未减少,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另一种手段是换水,这是针对临江湖泊的方案,起到江水 取代湖水,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 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 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 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 生物量、叶绿素a)等。
目 前 一 般 采 用 的 标 准 是 : 水 体 中 氮 含 量 超 过 0.2~0. 3mg/L, 磷 含 量 大 于 0.01~0.02mg/L, 生 化 需 氧 量 大 于 10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umg/L.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治理
2012年8月 武汉东湖 蓝藻水华
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
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 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 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通常伴随着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严重时会导致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防治措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被放大。
例如,地质构造导致的地下水流动缓慢,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度等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雨水冲刷和农田排水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1. 源头控制(1)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同时,建立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营养物质流失。
(2)城市污水治理: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同时,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3)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对重点行业和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
2. 水体修复(1)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进行修复。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制剂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水华爆发、底泥积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释放出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湖泊自身营养循环和气候等因素。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通常会出现水华、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方面。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将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量,从而达到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湖泊湿地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湖泊湿地修复是通过修建湖泊周边的湿地,使湿地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生植物修复是通过引种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湖泊水体。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湖泊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湖泊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包括生物滤料技术、增氧技术、曝气技术等。
生物滤料技术是将一定量的人工填料投放到湖泊中,利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营养物质。
增氧技术是通过投放增氧设备,提高湖泊水体的氧含量,促进水中的微生物代谢,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摘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治理措施、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引起的过量营养输入,导致水体富集营养物质,引发水华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还强调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展望了治理工作的前景。
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来源、危害、治理措施、研究进展、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严重影响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放的污水、农业化肥和养殖业废水等,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到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
富营养化的水体容易引发水华和蓝藻爆发,破坏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甚至造成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
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从而为湖泊健康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仅影响到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还会影响到湖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一、前言部分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
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
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
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主题部分2.1水体富营养化2.1.1富营养化的定义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1.2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近二十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湖泊目前都已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均已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中富集各种营养物质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以及治理研究。
一、来源1.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水体中富集营养物质,从而引发富营养化。
特别是过度施肥和错误施肥导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水体中,是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磷、氮等营养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水体中,也会加剧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湖泊周边开发建设湖泊周边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水体受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加速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二、危害1. 生态环境破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恶化。
水华会阻碍光照,对水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2. 饮用水安全受威胁湖泊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影响后,水体中富集的藻类等微生物有可能释放出毒素,严重威胁饮用水的安全,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3. 河湖景观退化湖泊富营养化后水质变差,水藻过度生长会使湖泊水体呈现绿色或黄褐色,严重影响了河湖的景观价值,对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治理研究加强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合理运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体的影响。
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减少城市和工业污水对湖泊水体的直接排放,有效减少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对于净化水质、调蓄雨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防治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防治研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而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给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蓝藻水华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包括氮、磷等元素。
主要成因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种。
1. 点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一些明确的污染源,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等。
这些污染源通常会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例如,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在降雨时被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使水体中的养分浓度升高。
2. 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指无法明确定位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农田、建筑工地和城市道路等。
这些污染源往往经由径流进入水体,带入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溶解性的养分,促进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二、蓝藻水华的危害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1. 水生态环境威胁蓝藻水华的大量繁殖会使水质变差,导致水中氧气供应不足,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光合作用减弱,水中富含的有机物降解减慢,导致水体缺氧,进一步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蓝藻水华会对水体中的植物进行阻塞,影响水体的通透性,阻碍了光线的传播,更进一步妨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2.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蓝藻水华中的蓝藻属于青霉藻门,有些种类会产生剧毒的微囊藻毒素。
当人们接触被蓝藻水华污染的水体,或者食用受蓝藻水华影响的水产品时,可能会引发中毒。
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和肺毒性等。
三、蓝藻水华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减少点源污染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改造,确保各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管网的管理,降低点源污染的排放,减少养分输入水体。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方法研究综述
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代主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之一,n、p 等营养物质不仅使得水质下降,更是流域和海洋藻类泛滥(藻华)的主要原因。
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和总结了现今比较热门的生态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并提出自己的对生态治理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治理1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概述1.1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n )、磷(p)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或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治理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蓝藻水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大体可归结为:(1)外源污染物,特别是点、面源污染物的截留、控制。
(2)内源污染物的控制。
两者的目的都在于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的质量。
对于湖泊富营养化,各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预防、控制和修复,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物理法主要采用截流、疏浚、稀释和污水分流等措施。
物理方法有耗时、高成本、难操作的缺点。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除草剂、杀藻剂及金属盐等来控制水华,常用的除藻剂有硫酸铜、二氧化氯等,臭氧和高锰酸钾作为除藻剂也有研究。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物理方法损耗高,化学方法又牵涉到化学药剂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都不宜长期使用。
2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有毒有害物质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的环境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2.1微生物修复(1)固定化光合细菌:是将游离的光合细菌利用固定化材料将其固定,用于处理污染水体的1种方法。
(2)固定化氮循环细菌修复:固定化氮循环菌在参与水体的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接种固定化氮循环菌可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氮素。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大量输入,导致水体营养物质的浓度升高,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而蓝藻水华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给水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等。
首先,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
其次,农业排放主要指农田灌溉、农药施用和畜禽养殖等活动造成的农业废水,其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被输送到水体中。
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此外,大气降水中的氮化物和硫化物也会随降水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最后,土壤侵蚀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到水体中时,同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蓝藻水华的产生机制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激增。
另一方面,藻类和水体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重了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此外,水体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水流情况变化等因素也会对蓝藻水华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三、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减少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这些废水的处理,减少养分输入,从源头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湖泊水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富营养化问题,给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工程不断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浮游藻类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营养物的过度积累造成的,其中有机质、氮和磷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元素。
浮游藻类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学方法或化学药剂来控制或消除湖泊中不良的浮游藻类,从而达到控制富营养化的目的。
浮游藻类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肥料、生物培养和生物破坏等方法。
生物肥料是通过添加富含细胞增殖的正常富营养化的碳、氮、磷、微量元素和器官助剂等生物营养素,为微生物提供优质的生长条件,增强微生物对营养盐的利用能力,从而增强微生物对水体营养物的消耗。
生物培养是通过添加人造浮游藻类,使它们在水体中大量繁殖,达到抢占富营养化浮游藻类生存空间,从而控制富营养化现象。
生物破坏主要是通过添加分解细胞膜的酶类,针对富营养化浮游藻类的解体和分解,从而使富营养化浮游藻类的代谢产生大量胞外有机质,促进细菌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加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和净化。
(二)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是一种自然生态治理方式。
水生植物具有喜光、喜温湿、抗寒抗旱、吸收养分等特性,能够通过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降低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目前,水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在水生植物栖息地上建造群岛式人工湿地,利用水中有机质和富营养化的水源在湿地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之间进行生态交换,以提高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促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从而达到修复水环境的目的;第二种是通过桩栽培植水生植物,让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同时将植物的根系作为栖息地,提供退化质和微生物的环境,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第三种是直接在水生植物栖息地上播撒水生植物种子或种苗,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对营养物的吸收,来减少富营养化程度。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又称为“水华”现象,是一种因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而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使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 破坏水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这些植物和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从而破坏水生态平衡。
2. 影响饮用水质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会产生异味,影响饮用水的口感。
同时,部分藻类会释放有毒物质,如微囊藻毒素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3. 损害渔业资源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同时,过多的藻类也会阻碍鱼类的游动和呼吸,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害。
4. 污染环境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死亡后,会在水底沉积,形成“藻花”,这些“藻花”会消耗底泥中的氧气,使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防治对策1.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排放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对于工业废水,应加强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废水,应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流失;对于生活污水,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鱼类等生物措施,以及调整水体的流速和深度等物理措施,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抑制藻类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技术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的释放。
3. 法律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水质要求。
同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我国水华频频暴发,2007年5月太湖暴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度关注,也敲响了饮用水安全的警钟。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日益增加,河流湖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气象水文条件下极容易产生水华。
水华时某些藻类暴发性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缺氧、产生腥臭等异味物质,甚至产生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继而破坏河流生态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已解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水华过程和机理,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正确且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为以后的学者解决富营养化与水华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
正文早在20世纪初期,水体富营养化就开始引起了国内外部分生态学家,湖泊学家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对其成因的初步探讨,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全球出现的海洋和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 等众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始了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
早期的富营养化研究主要是探讨水体中营养盐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这也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但是,从历年发生水华的共同现象来看,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基本是一致的,即温度、营养盐和水流流态这三个因素。
温度对于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有两方面的研究,即高温和低温胁迫,高温的研究是高温胁迫并且同时予以高光照,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高温会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这可能是由于高温对于藻类光能利用具有阻抑作用有关。
同时,低温的研究表明低温对于藻类生长具有一定耐受力,且温度和光照对藻类共同产生影响,研究还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藻类生长活性随之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
由于温度要素是大自然气候形成的自然结果,以上研究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所以目前关于温度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温度的调节,有如下的思考,能不能找出某种便捷,廉价的物理或者生化方法,可以阻抑藻类生长同时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呢,这种物理或者生化作用在实验室阶段的研究也有,只是存在一些花费代价巨大,或者造成破坏性更大等等的缺点而不能应用于现实。
关于营养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容易引起水华的TP,TN的研究上,也有对水体酸碱度,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不同N、P比例等外源性营养盐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后面这几种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对于水体营养盐的研究,在谢兵的《翻阅巢湖的历史-蓝藻、富营养化及地质演化》一书中,作者从众多湖泊与巢湖的水文特征,形态度量,TN、TP水平及湖泊表层沉积物中TN、TP水平的比较中分析了巢湖的富营养化原因,虽然没有得出绝对的结论说明直接导致富营养化的成因,但是表明了富营养化与以上这些因素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也有研究表明,碱度增加对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呈促进一抑制一促进效应,说明碱度增加会促进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泌,暗示胞外多糖的分泌可能是细胞适应高碱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高雷等(2009)人利用浮游植物荧光仪(phyto-PAM)研究了不同Cu2+浓度不同时间(12、24、36 和48 h)处理后,斜生栅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变化,测定的主要参数有: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Yield),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max,即Pm),光能利用效率(α)和细胞密度(A650nm值),叶绿素a、叶绿素b 及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浓度Cu2+处理(20~100 μmol·L-1)下,Fv/Fm、Yield、Fv/Fo、rETR、α以及细胞密度等参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数值下降幅度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明显下降,低浓度Cu2+ 处理(0~10 μmol·L-1)时上述参数变化不显著,高浓度Cu2+(40~100 μmol·L-1)处理对斜生栅藻有显著的胁迫抑制作用,低浓度Cu2+ 处理(0~10 μmol·L-1)对其影响不明显,该研究说明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对藻类的光合作用活性具有极大影响,该方面的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只做了一种金属离子即二价铜离子一种藻类的研究,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可以做更多种关于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金属离子(比如钠、钾、镁离子等等)和更多种藻类型的研究。
不同N,P比例下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生长变化也有不同,研究表明,在是否有沉水植物存在的两种情况下,不同N,P比例对于两类藻类的生长影响呈现相反的结果,说明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光合活性不仅与营养盐的多寡有关,还与是否存在沉水植物有关,并且,不同藻种类型所需要的营养盐比例不一定是一致的。
该实验对于藻类水华发生后,找出最适去除藻类的方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目前,随着对营养盐循环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发展了一些消除内源性营养盐影响的治理措施,如底泥疏浚,水生植被恢复等等,但从目前国内外的治理效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是否需要清淤? 底泥疏浚的深度如何控制,达到多深的情况下,新暴露的沉积物不会再成为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源? 是什么原因导致湖泊从草型向藻型转化,这是采用水生植被恢复的关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明了,可以说上述那些治理措施仍处于试验阶段。
由于近年来营养盐控制进程缓慢,大部分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对于真正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成效不大,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影响富营养化的水流流态的研究。
这也成了未来治理富营养化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比如在我国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从天然河道变成了季调型水库,库区水流流态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是否会诱发库区的富营养化呢? 这也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对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的关注,如果通过大量机理研究,能够找出在不同营养盐水平条件下,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流态判别条件,将为三峡水库或其他水域的水流调度和富营养化防治研究提供关键性的科学依据。
目前调整水库流态在富营养化治理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比较著名的“引江济太”工程。
当然,在水华治理的研究上,也不仅仅限于以上对温度,营养盐及水流形态的研究上,比如还有风力胁迫,改变藻类捕光色素比例,不同粘土介质除藻等等的研究不一而举,风力胁迫结果说明对藻结皮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代谢合成和电子传递速率引起的, 对其生命力没有明显影响。
而提高捕光色素比例可以显著提高藻类光合作用效率,借此我们可以找出抑制藻类光合作用进行的方法,而不同介质在除藻方面效果大不相同,死亡速率也有很大不同等等,但是这些研究都存在后续如何继续对藻类进行处理,并且如何降低成本及提高效果以便实际应用的问题。
结论纵观现在对于水华治理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发生之后的治理研究上,对于水华的预测和预防研究相对较少,水华发生后,对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身心伤害,对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用于治理水华的花费也是极大的,在现有的治理水华研究基础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开造成水华发生后如何治理严重后果这个过程,能不能在水华的预测上做更多的研究呢?在水华的预警这方面,也做过一些研究,但是还没有达到比较成熟,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结论出来,在准确预测水华发生的时间段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就可以避免水华的发生,这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而在预测水华发生的研究上,我们可以采集一年之中的不发生水华到发生水华的月份的监测数据,从数据上来分析更加具有说服力,利用数据建立监测预警模型,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要监测什么样的数据,什么时间段的数据,哪些需要监测的项目和数据如何后续处理,是否考虑时间,气候,地域差异等因素和前置或滞后效应,以及现实中再验证的问题。
参考文献[1] 况琪军, 马沛明, 胡征宇, 等.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J]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29(2) : 87-91[2] 肖培虹。
水华的种类及其识别判断,内陆水产,2004,29(2);29[3]宋玉芝秦伯强高光下氮及氮磷比例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07 19(2):125-130[4] 尹真真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机理研究历史与进展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23(3)[5] 王高鸿陈兰州李根保等改变捕光色素比例用于提高微藻光合效率 [J] 科学通报 2005 50(14)[6] 吴晓东孔繁翔曹焕生等越冬浮游植物光合活性的原位研究[J]湖泊科学 2007 19(2)139-145[7] 张曼曾波王明书等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生态学报2007 27(2)[8]张曼曾波 Phyto-PAM 浮游植物分析仪用于微藻光合作用研究中几种参数设定的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1)[9] 苏彦平李敦海王坎刘永定念珠藻葛仙米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26(3):310-314[10] 康丽娟潘晓杰常锋毅等碱度增加对蛋白核小球藻光合活性与胞外多糖的影响[J] 湖泊科学2008,20(2):251-256[11] 田娟宋碧玉林燊余博识李仁辉两种改性粘土去除群体状铜绿微囊藻的比较[J] 湖泊科学2009,21(5):669-674[12] 陈元赵祥甬潘双叶徐运蒋蕾蕾 Phyto-PAM 对浮游植物中叶绿素的分类测定[J] 现代科学仪器2009,4:100-103[13]陈雷郑青松刘兆普晋利不同Cu2+浓度处理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4):1231-1235[14]王阳阳霍元子曹佳春陈丽平何培明低温、低光照强度对扁浒苔生长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15]Wei Huang • Shi-Bao Zhang • Kun-Fang Cao Evidence for leaf fold to remedy the deficiency of physiological photoprotection for photosystem II Photosynth Res (2012) 110:185–191[16]Yanting Zhang , Xiaolei Fan ,Zhiman Yang Characterization of H2 photoproduction by a new marine green alga,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Applied Energy 92 (2012) 38–43[17]Zhang M, Kong FX, Wu X, Xing P. Different photochemical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ers from the large shallow Taihu Lake of subtropical China in relation to light and mixing. Hydrobiologia2008, 603:267-278.[18]Wu Z, Song L, Li R. Different tolerances and responses to low temperature and darkness between waterbloom 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a green alga ScenedesmusHydrobiologia2008, 596:47-55.[19] 张守仁(1999).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 植物学通报, 16 (4): 444-448[20] 中国环境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环境年鉴[ M] . 中国环境年鉴社, 2000.[21] 梅洪,赵先富,郭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