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

合集下载

关于徐州汉化像石馆的作文

关于徐州汉化像石馆的作文

关于徐州汉化像石馆的作文你要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那徐州汉画像石馆可绝对是个超棒的去处。

我刚走进汉画像石馆的时候,就感觉像是一脚迈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那里面陈列着的一块块汉画像石,就像是一扇扇通往两千多年前汉代生活的大门。

这些画像石啊,乍一看,感觉就是些刻着图案的大石头。

可你要是仔细瞧,那可不得了。

上头刻的东西可丰富啦,简直就是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你能看到古人是怎么种地的,他们用的那些农具虽然没有现在这么高科技,但是从画像上能看出当时的农业也挺有一套的。

牛慢悠悠地拉着犁,农夫在后面扶着,那画面特别生动,就好像能听到牛“哞哞”叫的声音呢。

还有那些描绘宴饮场景的画像石。

那桌子上摆满了吃的喝的,人们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或坐或跪,在一起喝酒聊天。

有人拿着筷子夹菜,那筷子的模样跟现在也差不离呢。

我就想啊,原来古人吃饭的时候也这么热闹,说不定也会有个爱讲笑话的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那些神话故事的画像石。

像什么后羿射日啊,你能看到后羿弯弓搭箭,那九个太阳在天上被吓得东躲西藏。

还有嫦娥奔月,嫦娥那飘飘欲仙的姿态,好像真的要飞到月亮上去了。

这些神话故事刻在石头上,就感觉更加神秘了,仿佛古人想把这些传说永远地留在人间。

再看看那些刻画人物的画像石,每个人的表情都特别鲜活。

有个当官的样子的人,看起来一脸严肃,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训人呢。

还有那些跳舞的女子,身姿轻盈,长袖飞舞,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馆里的灯光布置得也很有心思。

暗暗的灯光打在画像石上,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我在馆里慢慢地走着,就像在跟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话一样。

有时候我会站在一块画像石前,想象着当年雕刻这块石头的工匠是什么样子的,他是不是一边刻一边想着自己刻的东西以后会被很多人看到呢?我觉得徐州汉画像石馆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它更像是一个时光机。

把我们带到那个遥远的汉代,让我们能亲眼看看古人的生活、信仰和梦想。

这一趟走下来啊,我就像是从汉代旅游了一圈回来,满脑子都是那些精彩的画像石画面呢。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篇一《汉画像石馆之旅》徐州汉画像石馆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

我一到那,就感觉像是钻进了时光机,“嗖”的一下就回到古代去了。

刚进馆,就看到一块超级大的汉画像石。

这石头上面刻的东西可丰富了。

有好多小人儿,他们的衣服看起来就跟唱戏的戏服似的,宽宽大大的。

其中有个拉车的场景,那匹马的造型,特别生动,马腿就像真的在跑一样,肌肉都好像在跳动。

我就站在那瞅啊瞅,感觉自己都能听到马蹄子哒哒哒踩地的声音了。

我继续往里头走,看到一块画像石上刻的是喝酒的画面。

那些人端着酒杯,一个个都像是喝高了,脸红扑扑的,有的还在那手舞足蹈的。

我就想啊,古代的人喝酒也这么嗨吗?就跟咱现在哥们儿几个出去喝大酒似的。

然后我看到旁边的介绍说这可能是在庆祝丰收啥的。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过来问他妈妈,为啥这些人喝个酒还刻在石头上啊。

他妈妈说可能那时候喝酒是件很重要的事儿呗。

我听了就在那暗暗点头,没错呀,要搁现在咱要是遇上特高兴的事儿,也想纪念一下啊。

还有一块石头刻的是一群人在打猎。

那些猎人举着长矛,眼睛瞪得老大,跟铜铃似的,紧紧盯着前面的猎物。

那猎物也很有趣,有只老虎看起来凶巴巴的,张着大口,好像在怒吼呢。

我专门凑得很近去看这老虎的牙齿,一颗颗都刻得清清楚楚的。

那牙齿尖尖的,仿佛真能咬断人脖子似的。

在这馆里溜达了一圈,我就像是看了一场无声的电影,从日常生活到狩猎打仗,啥场景都有。

这汉画像石就像是一个古代生活的大相册,把当时的故事都给保留下来了。

离开的时候,我还不停地回头看,感觉自己还没从古代穿越回来呢。

篇二《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到徐州,不去汉画像石馆那就亏大了。

我就这么一头扎进去,准备好好探个究竟。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汉画像石。

我就像个寻宝的人,到处看这些石头上的秘密。

我瞅见一块对我胃口的画像石,那上面刻的是一场热闹的宴会。

那些桌子椅子虽然看起来简单,可很有风格。

桌子上的食物好像也能瞅出个大概来,有的像肉,有的像果子。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今天我们在李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

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室”。

198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1旧馆989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我喜欢历史,所以很期待进入汉画像石馆。

终于等到我班可以进入了,我们在建筑学院坐上游2公车一路欢声笑语着,很快就到了徐州汉画像石馆。

只见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据说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

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

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

刚进入汉画像石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几个鲜明的大字。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

他说:“我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以“大汉王朝——石上史诗”作为陈列主题,以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铭等六个方面为主线,将600余件汉画像石串联起来,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大气磅礴的大汉帝国,被汉画像的气象所震撼。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南阳汉画馆的姊妹馆,以此设想,若吴冠中来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一定也会激动不已。

跟着解说员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块块的大石头陈列在大厅里,这时我便糊涂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石头陈列在大厅里呢?走近一看,哦!原来上面还刻这画那的。

仔细端详这些石画,慢慢地,会发现上面有许多的人和动物,再继续看,我似乎看懂了什么,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一个小故事,只有专心致志地看,才能看明白。

汉石画像_精品文档

汉石画像_精品文档

汉石画像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构件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节烈孝义、神仙与祥瑞、鬼怪与辟邪等,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与“汉代的百科全书”。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石室墓葬、祠堂、石阙上的装饰壁画。

汉画像石制作方法是:1、选材,石室墓葬根据墓室结构选择优质石材,因为汉代雕刻工具为低碳钢,雕刻的硬度在莫氏4度左右,所以石材多是碳酸盐岩(石灰岩青石)或砂岩。

画像石是在没有砌墓之前就要完成的,因此在设计墓室的时候,就要将画稿完成。

据嘉祥武氏祠《武梁碑》碑文记载:“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擢取妙好,色无斑黄。

前设坛墠,后建祠堂。

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

2、构图,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应该是墓主人的选择。

从出土的汉画像石题材来看,汉画像石内容分为装饰性图案和创作性画面两种。

装饰性图案一般是吉祥图案,属于商品性生产,往往有重复内容。

创作型画面是根据墓主人的命题,由工匠画师创作完成。

3、加工。

第一步是起稿,汉画像石刻制前首先要用墨线起稿,起稿是画师的事情;然后是石工在墨稿的基础上雕刻。

汉画像石的雕刻方法一般为阴刻阳雕两种,阴刻是将墨线凹下,形成流畅的线条,阳雕是剔除墨线外的轮廓,形成凸起的物象,衣服纹饰、面部五官用阴线雕刻。

雕刻完成后,只是完成了汉画像石墓葬或祠堂的构件,然后组装为墓室或祠堂。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

引论从内容上看,画像石所表现的几乎无所不包,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汉代社会而且表现了一个想象奇异的神话世界,把汉朝人脑子里所想的,所需求的都揭示出来了。

事隔两千年左右,社会的变化很大,当我们在欣赏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画面时,有的虽已不明其意,也有的并不陌生。

譬如那些礼仪和宴会上的场面,庖厨和杂技,以及耕田者,纺织人和打铁的人。

有些生活和生产的方式仍然继续。

由此也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脉络是难以割断的。

它的变化正是说明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不等于一成不变,有变化才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发挥前进,所以说,事隔两千年左右,我们回头看那些画像石时,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

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现象。

因此需要对画像石进行“解读”和“诠释”。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和发掘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

清同治《徐州府志》碑碣考中就有徐州沛县发现汉画像石的记载。

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张伯英(徐州人)也收藏、保存了一些汉画像石,但这些都是未经科学发掘的零星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铜山县的茅村、洪楼、苗山、白集、利国、柳新、汉王,睢宁县的张圩、邳州市的燕子埠、新沂市的瓦窑、沛县的栖山等乡镇,保护性发掘了一批汉画像石墓。

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1300多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现在实际对外展出的有600多块。

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从雕刻技法、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看,不同于河南南阳、陕北、晋西、四川一带的汉画像石,而和山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汉画像石极为相似,因为这两个地区在汉代同属徐州刺史部,经济、文化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形成了同一风格。

汉代画像石艺术是在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艺术渊源,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那精美的画面不仅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社会风貌。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一直为封建王朝所重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开发与研究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开发与研究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开发与研究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展示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博物馆。

汉画像石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古代石刻艺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雕刻工艺而闻名于世。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画像石,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汉画像石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衍生品开发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的类型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主要包括文创产品、纪念品和书籍资料等多种类型。

文创产品主要以汉画像石为设计元素,包括T恤、手绘工艺品、地方特色小吃等,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纪念品则以艺术馆特色为主题,如明信片、冰箱贴、钥匙扣等,常常被游客购买作为旅行的纪念。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还出版了一系列相关书籍和资料,包括以采石为主题的专业研究论著、图录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纪实等。

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开发的意义1. 文化传承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的开发,可以将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不同形式的产品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让民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汉画像石的魅力,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推动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经济效益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衍生品开发不仅可以为艺术馆本身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设计师、手工艺人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交流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衍生品不仅在国内有市场,还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通过艺术馆衍生品的推广,可以增加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衍生品开发与研究的现状当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衍生品开发与研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汉画像石文化的特殊性,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兼顾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这对设计师和工匠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徐州汉画像石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山间的草王坟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代石雕艺术珍品之一。

这些画像石分布在泉山东南麓的风景名胜区,展示了汉代的文化艺术风貌,被誉为“汉画之冠”。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徐州汉画像石的魅力吧!徐州汉画像石是中国雕刻艺术的精品,共有170多座。

这些画像石记载了当时社会生活、军事活动、宗教信仰等内容,为研究汉代社会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画像石形态各异,有的是坐姿、站姿或战斗姿势,有的是男性、女性或动物形象,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感受。

这些画像石充满了汉代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它们以细腻、准确的雕刻技法塑造了立体感,画面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画像石的细节处理十分精细,如服饰、发髻、表情等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徐州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有的画像石描绘了农耕场景,展示了汉代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场景。

有的画像石再现了战争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战争形势和武士的英勇形象。

还有的画像石表现了山水风光和动物形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动物的灵动。

徐州汉画像石还体现了汉代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在一些画像石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供奉,展示了汉代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

有的画像石描绘了神话故事和传说,展示了汉代人民对神话和传说的热爱。

这些画像石不仅反映了汉代文化的特点,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徐州汉画像石所处的环境优美,自然风光迷人。

画像石位于山间,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宜人。

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欣赏画像石的艺术之美,一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徐州汉画像石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感觉。

徐州汉画像石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一座文化名片。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里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欣赏这些珍贵的历史之美。

江苏旅游景点介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江苏旅游景点介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艺术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环境幽雅。

该艺术馆是⼀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该艺术馆是⼀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它的前⾝是成⽴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陈列室”。

1986年徐州市⼈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8⽇正式成⽴序徐州汉画像⽯艺术馆,1989年10⽉1⽇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徐州汉画像⽯馆的⼤门为仿四川雅安的⼦母⽯阙⽤青⽯建成,馆名由国画⼤师李可染先⽣亲笔题写。

展区以⼤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

整体建筑廊房相连,⽩墙、黛⽡、赭柱,与⼭⽯峭壁、松林绿叶相映⽣辉。

馆区占地⾯积25000平⽅⽶,建筑⾯积2700平⽅⽶。

徐州汉画像⽯艺术馆现收藏汉画像⽯1000余块,其中展出177块,分别陈列镶嵌在展廊和7个展室内。

展廊全长206⽶,共展出汉画像⽯69块,其中以新沂市炮车镇出⼟的“纺织图”、睢宁双沟出⼟的“⽜耕图” 、铜⼭县洪楼出⼟“⼒⼠图”和“迎宾图”、铜⼭县青⼭泉乡出⼟的“缉盗荣归图”、铜⼭县⼗⾥铺出⼟的“百鸟朝凤图”、铜⼭县苗⼭汉墓出⼟的“炎黄升仙图” 、沛县古泗⽔出⼟的阴线刻“舞乐宴饮图”最为珍贵。

徐州汉画像⽯的特⾊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产物,在雕刻⼿法上不同于希腊的圆雕,运⽤了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

徐州汉画像⽯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物。

它在雕刻⽅⾯,为南北朝的⽯刻造像准备了条件,在绘画上,开启了魏晋⾯风,在内容上,如同⼀部“绣像的汉代史”,真实⽣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

漫步在⼀块块画像⽯中间,犹如置⾝于瑰丽的历史画廊,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

地址: 云龙⼭风景区内。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精选17篇)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精选17篇)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精选17篇)徐州汉画像石篇1徐州汉画像石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云龙湖之间。

徐州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

汉画像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陈列、征集、研究汉画像石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1400余块。

20xx国家发改委批准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汉画像石新馆。

徐州汉画像石新馆和老馆比邻,占地面积10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教授主持设计。

建筑依山就势,由气势庞大的主入口平台、序厅、室内天井、主展厅、临时展厅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粗犷雄浑,仿汉代建筑风格的汉阙作为建筑语言符号,蕴含着时空的神秘;强调绿化效果,建筑掩映在云龙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中。

内部设计三处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形成了“建筑形式追求与山体的和谐;比例和装饰上强调徐州两汉文化雄浑的神韵和意境;细部以简化的不完整汉阙的形象同老馆呼应”的个性风格。

建成后的新馆陈列面积2500平米,陈列展出汉画像石400余块。

新馆内部设施完善,有中央空调、直升电梯、学术报告厅、视频放映厅、数字监控等现代化设备,展品布置新颖,采用立体摆放、墓室复原,灯饰照明等手段,烘托汉画像石恢弘的气势。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

文物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再现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整个展览充溢着恢弘的史诗气氛。

新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汉石墨韵——全国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东、河南、陕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拓片100余幅。

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画像石拓片,支撑“大汉王朝——石上史诗”这一主题。

新馆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馆仍然保留原来的风格,新、老馆有机结合,珠联壁合,共计展出画像石600余块,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

219383686_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兔

219383686_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兔

汉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艺术形式上承战国古朴之风,开魏晋艺术之先河。

汉画像石墓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徐州是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出土地之一。

徐州汉画像石取材广博、雕刻精美、虚实结合,涵盖汉代生活诸多方面,既是汉代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神话、民间信仰和墓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其中诸多兔子或奔跑于月轮,或伴一众神仙捣药于昆仑仙境,或手捧仙草侍奉西王母左右,汉代人以此记录天体运行和寄托长生愿望。

祠堂中的兔祠堂是建造在墓葬前面对墓主进行祭祀的建筑,汉代有厚葬习俗,建墓上祠堂之风盛行。

《盐铁论·散不足》载:“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

中者祠堂屏合,垣阙罘罳。

”汉代祠堂画像受政治文化影响,涵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百戏杂技、羽化升仙等。

历史神话故事图刻画于邳州占城祠堂右侧山墙,宽1.13米,高1.4米,厚0.26米。

画面分五层,整体清晰,左上边框饰纹处残,从上往下依次刻画西王母像、二桃杀三士、孔子携弟子拜见老子等历史或神话故事。

顶层西王母头戴华胜,端坐高台,两侧刻四位羽人手捧仙草侍奉左右,右侧刻两肩生羽翼的玉兔持杵于臼中捣药和牛首人身神像。

西王母像画像石出土于铜山茅村北洞山东汉墓祠堂,画面清晰,保存完整,75历史神话故事图文 图/唐小惠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兔宽1米,高1.15米,厚0.2米。

画面分四层,从上往下第一层刻西王母,羽人、神兽侍奉两侧,右刻两仙兔捣药,第二、第三层刻重峦叠嶂、飞禽走兽像,最下一层刻车马出行。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非常重要的女性神祇。

《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 西王母崇拜始于春秋,两汉时期达到顶峰。

关于西王母的描述,不仅常见于两汉时期的著述中,出土的此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铜镜等亦多刻画西王母像。

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观后感

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观后感

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观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博物馆概述
三、汉画石像的特色与价值
四、观后感及启示
五、总结
正文:
【引言】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感受到了汉画石像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这里,我向大家分享我的观后感。

【博物馆概述】
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是一座专门收藏、研究、展示汉画石像的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汉画石像,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石像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汉代。

【汉画石像的特色与价值】
汉画石像是我国汉代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汉画石像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市井生活、农耕劳作,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汉画石像的构图独特,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汉画石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
代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观后感及启示】
参观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我深感汉画石像的魅力无穷。

这些石像让我更加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也让我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同时,汉画石像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启发我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

【总结】
总之,徐州汉画石像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参观体验。

通过欣赏汉画石像,我深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参观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参观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参观作文你要是想找个能一下子把你拉回千年前的地方,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那可真是不二之选。

一走进那博物馆的大门,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汉朝世界。

那些汉画像石就像一个个来自古代的“说书人”,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却又仿佛在大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首先看到的一块画像石上刻着好多人在打猎。

那些古人啊,一个个看起来可勇猛了。

有的骑着马,手里拿着弓箭,那马的姿势就像是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

还有的人在后面追着猎物跑,那猎物也是各种各样的,有小鹿,看起来特别机灵,还有野猪,长得那叫一个壮实。

我就站在那儿看啊看,感觉自己都能听到当时马蹄的哒哒声,还有猎人兴奋的呼喊声。

再往前走,有一块画像石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上面刻着古人的宴会场景。

那桌子上摆满了吃的喝的,虽然我知道那只是石头上的刻画,可看起来就像真的能闻到酒香、肉香一样。

那些人呢,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他们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看起来特别有风度。

有一个人好像在给大家讲着什么有趣的事儿,周围的人都笑得特别开心。

我就想啊,这汉朝的宴会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的聚会差不多呢,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

我还看到了一些表现神话故事的画像石。

有一幅刻着后羿射日的,那后羿的肌肉线条都被刻画得清清楚楚,他拉弓的姿势简直帅爆了。

天上的太阳就像一个个大火球,感觉特别热,后羿就像个大英雄一样,要把这些多余的太阳都射下来。

还有女娲补天的画像石,女娲的形象看起来特别神圣,她举着石头去补天,周围的云彩和神兽都像是在给她助威。

这些画像石的雕刻工艺那也是相当厉害。

你看那线条,有的细细的,像头发丝一样,却又非常清晰;有的粗粗的,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而且啊,这些石头上的图案布局特别巧妙,每一块地方都好像经过精心设计,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一个小朋友问他爸爸:“爸爸,这些人怎么都刻在石头上呀?”他爸爸笑着回答:“这是古代的叔叔阿姨们留下的宝贝,想让我们知道他们那时候的生活呢。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

羽人
羽人
九尾狐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 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 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 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铜山县蔡丘出土的像石则表现伏羲女娲人首蛇躯上部两手相接下部两尾缠绕于铺首的环中形体的不同反映了缔造者的随意性和神为人用的心理意图以及创造期的骚动与徘徊伏羲女娲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多表现为掌握长生不老药身处尊位受到顶礼膜拜的形态
汉 画 像 石
汉画像石是汉代(前206~220 年)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 简 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 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 介 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展示了两 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再 现了汉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 高度文明。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 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 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神话传说
徐州汉画像石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 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 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 ··· 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 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 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 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伏羲捧日
伏羲捧日:伏羲、女娲是中国 远古神话中人癿始祖神,他们 在汉代乃至唐代时期癿画像石 中屡见丌鲜。为对偶神男阳女 阴癿形象,其形象大都是头戴 冠帻,身穿汉代人通常穿癿宽 袖大袍,腰部以下是蛇躯,有 癿还在蛇躯两侧长着一对爪子。
羽人在汉代是神仙系统中的一员,其形象变化 多端,类型复杂。有研究者认为“羽人在汉代造 型艺术中有两种表现,一种为人首人身,肩背及 两腿生有羽毛,另一种是人身鸟首,浑身长满羽 毛”。对照汉代的画像石,后一种人身鸟首,事 实上还应包括人首鸟身的羽人,的确数量不少, 但前一类“人首人身”“肩背生翼”的“有翼 人”,则其图像往往难以识辨。正是因此,冯其 庸先生提出一种观点,即他认为羽人图像经历过 有翼到无翼 羽人这一艺术形象仅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神界或 仙界,寄托了古人希望羽化登仙、长生不老的愿 望。羽人形象的表现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

西王母
徐州汉画像石中癿西王母,多表现为掌
握长生丌老药,身处尊位受到顶礼膜拜癿形 态。无论身处楼阁之上(如沛县栖山汉墓画
Hale Waihona Puke 像石)、或仙山神境之中( 徐州东阁汉画像
石)、或“梯几而戴胜”(铜山县茅村北洞 山汉画像石),都有迚献者在恭候朝贡。朝
拜者有各种珍禽异兽,也有人首蛇身、马首
人身、鸟首人身癿人神兽同体癿精灵;有癿 拱揖礼拜,有癿屈膝叩拜,有癿衎来灵芝草
伏羲捧日
伏羲捧日:伏羲、女娲是中国进 古神话中人癿始祖神,他们在汉代乃
至唐代时期癿画像石中屡见丌鲜。为
对偶神男阳女阴癿形象,其形象大都 是头戴冠帻,身穿汉代人通常穿癿宽
袖大袍,腰部以下是蛇躯,有癿还在
蛇躯两侧长着一对爪子。
伏羲女娲
徐州汉画像石癿伏羲女娲 图像有多处。睢宁双沟出 土癿《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躯作 交缠状,并且下部有二小人 (作繁衍人类癿表征)。铜山县 蔡丘出土癿像石,则表现伏羲女 娲人首蛇躯,上部两手相接,下 部两尾缠绕亍铺首癿环中,形体 癿丌同,反映了缔造者癿随意性 和“ 神为人用癿心理意图,以 及创造期癿骚动不徘徊
作为迚献之礼,有癿衎珍珠静静恭候⋯⋯总之,
至尊至上癿地位已在汉代人癿心境中形成, 并展现在社会生活中。
皇帝升仙
画面上方刻一轮日,中有三足
乌,旁刻皇帝升仙。传说皇帝为有 熊氏国君,因而被刻成熊首人身。
画中刻飞马,名曰“飞黄”传说它
是龙翼马身:皇帝乘之而仙“。” 飞黄腾达“癿典故由此而生下方刻
一神象。
徐 州 汉 画 像 石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 反映现实生活癿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 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 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癿内 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 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 瑞吉祥癿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简析徐州汉代画像石艺术风格

简析徐州汉代画像石艺术风格
图 ” 。 ( 的,内容一般 都是 对墓主人生前 死后生活得描绘 , 以较为 复杂。但 画面是满而不乱 , 所 创作者 充分考虑 了整体 和局部 的关系 ,每一 幅画都有一个 明确的主
对文化的传播起到 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 ,同时也受到 了周边地 区文化的影响 。汉代画像石就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从 已出土的汉画像石 的题铭 和雕 刻技法 、风格来研究分 析, 徐州地 区的汉 画像石始 于西汉末 、 东汉 初 , 兴盛 于东汉 中,
在艺术创作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 也是艺术创作 的前提 。 徐 如 , 对现 实生活 中游猎 , 战争 , 出行 的场 面都是 运用写实再 现
汉 画像石 的题材包罗万象 , 涉及到社 会的方方面面。 主要 的将其归 为以下几类 : 、 一 社会生活类 。主要记 载的是墓主人 生前安逸舒适 的生 活 , 这类题材 在徐州地区 出土 的较多 。二 、
社 会 生 产 类 。 要 记 录 的 是 当 时 社 会 条 件 下 的 劳 动状 况 。 徐 主 如
州 睢宁 土的祠堂 画像 “ 牛耕 图” 。三 、 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 历 比如 ,二桃杀 三士 图” 周公辅成王 图” “ 和“ 。网 、 纯粹的装饰图 案类 。 汉代的画像石所涉及的题材丰富多样 , 这正是对汉代社 会、 生活 、 政治 、 伦理 、 道德等各个方 面的全 面叙述 。
UT ARY GAL E ER L RY
文 海 艺 苑


回 廊
简析徐 州汉代画像石 艺术风格
李广锁 (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 苏 苏州 2 52 ) 江 113
摘 要: 汉代 时的徐 州在地理位置上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地处 中原枢 纽 , 对周边地 区的文化有一定 的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

徐州汉画像石馆作文篇一《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我一直对历史这玩意儿有点小兴趣,徐州汉画像石馆那可是我惦记了好久的地儿。

终于有一天,我像个探险家似的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

一进馆,就感觉像穿越了一样,那些汉画像石就像一部部古老的默片,正无声地播放着大汉时候的故事。

有一块画像石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刻着好多人,有穿着宽袍大袖的达官贵人,也有挽着袖子干活的平民百姓。

那刻的线条啊,就像老工匠拿着一根魔法棒,轻轻一挥,人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石头上了。

我正看着入神呢,旁边一个小朋友扯着嗓子问他妈妈:“妈妈,这石头上的人怎么不穿好看的衣服像我一样呀?”他妈妈笑着说:“宝宝,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他们那时候的衣服就是这样的。

”我在心里偷偷乐,这小朋友可真逗。

往前走,又看到一块画像石刻着好多动物,那马啊,就像要从石头里冲出来奔向草原,那虎呢,威风凛凛地好像在巡视自己的地盘。

我仔细瞧着那雕刻的每一个纹理,甚至能感觉到当时工匠下刀时的力度。

我心里想,这得花多少功夫啊,而且那时候又没有现在这么高科技的工具,全靠一双手啊。

在馆里还能看到关于石头雕刻的制作介绍呢。

我就站在那儿看了半天,想象着那些古时候的工匠在昏暗的作坊里,对着一块大石头精雕细琢。

他们聚精会神,眼睛盯着石头,就像要把灵魂都刻进去。

从选材到构图,再到一点一点地刻出形状,最后让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石头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走在这汉画像石馆里,就好像走进了一条历史的隧道,每一块画像石都是一盏灯,照亮着那个遥远的大汉时期。

篇二《徐州汉画像石馆奇妙之旅》你说这世界奇怪不,一块石头能有啥好看的?可当我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后,就被啪啪打脸了。

这里的石头啊,那可真是会讲故事的宝贝。

刚踏入馆内,我就被那些陈列着的汉画像石弄得眼花缭乱。

一块又一块的石头,每一块都像是一个小宇宙,充满着无限的奥秘。

我在一块画着农事场景的画像石前站定。

好家伙,这块石头上的画面可真是丰富啊。

只见那些古人有的拿着锄头在田里耕地,那锄头在土里一翻一翻的,仿佛能看到泥土被翻起来的样子;有的在弯腰插秧,那短短的秧苗被小心地插进土里,活脱脱就是一幅田间忙碌的画卷。

徐州汉石像馆简介

徐州汉石像馆简介

徐州汉石像馆简介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徐州市泉山区湖东路,在徐州云龙湖风景区内,依山面水。

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称号。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汉代史。

徐州汉画像石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由北馆、南馆两部分组成。

南馆由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主持设计,依山就势,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

新馆陈列主题“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展出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

其中“汉石春秋”部分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概论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概论

在汉朝疆域辽阔的版图上,画像石在全国分布广泛,按现今的行政区划,东起连云港海滨,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至长城边塞的陕西榆林,南到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

在如此广袤的分布范围内,形成了鲁南—苏北、豫南—鄂北、陕北—晋西、巴蜀—滇北四个集中分布区。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

徐州古称彭城,汉武帝时期置徐州刺史部,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治所由郯迁往下邳,曹魏时期,徐州刺史部的治所在彭城,从此徐州与彭城名称互通。

今天所说的徐州汉画像石,大都限定在当今行政区划徐州的范围内,包括了徐州周边的萧县、淮北、宿迁、宿州等地。

两汉时期,这一地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人口的大量增加,东汉之时,彭城国八县人口已有五十万,其中彭城一县就有人口二十万。

这是清代以前徐州人口的最高纪录,史称“地小人众”(《史记·货殖列传》)。

汉代徐州的冶铁业也十分发达。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全国设冶48处,今徐州□ 徐 汉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概论·传世经典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3 10168[汉]麒麟图 拓本境内就有彭城、沛、下邳三处铁官。

徐州为鲁南丘陵的南缘,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画像石墓提供了石料来源。

因此,众多汉画像石祠堂、墓葬,便在徐州一带盛行起来。

汉画像石是汉代陵墓上的建筑装饰,分为地面陵园和地下墓室两个部分。

东汉时期,随着“上陵礼”的确立,陵墓建筑基本形成固定的格式,陵墓的地面部分由神道列兽、石阙、祠堂、墓垣组成,陵墓的地下部分就是“寿藏”,即地下墓室。

徐州地区的画像石,包含了汉代陵墓地面和地下两个部分建筑的全部内容,最早记载见于《水经注》,之后的府志、县志及文人笔记、汉画像石著录也有记录。

由于时代久远,作为地面部分的汉代神道已经不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

但是陵墓神道两侧列置的石兽还是不断的发现。

1996年徐州博物馆在邳州占城发现一件大型石雕辟邪;2004年,徐州博物馆征集到一件石虎;2010年,徐州博物馆又征集两件有翼石兽。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名称时间景点内容要点讲解词(2400,11’30)景点概况1’1.地理位置、建馆时间、4A级景区2.汉画像石简介 3.汉画像石特点及意义各位游客,欢迎您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游览!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云龙山西傍云龙湖,依山傍水,环境优雅。

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国家4A级景区。

分旧馆和新馆两部分,旧馆与1989年建成开放,新馆于2007年建成开放。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地面祠堂和石阙上的具有鲜明主题的装饰性壁画。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主要表达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墓主人生前所享受过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墓主人死后所期待进入的另外一个世界。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新馆参观。

253神道1’30 1.神道两侧的石碑、石像生名称、数量及排列顺序 2.建筑特色、历史作用及细部描述 3.子母阙(点到即可)各位游客,我们首先来参观第一部分:神道石雕。

东汉开始,人们在营造陵墓的时候,出现了墓前排列的石兽,顺序是华表、狮子、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等。

神道的尽头是高耸的石阙,石阙是神道的结束,同时也是陵园的开始。

走入石阙,才算正式进入陵园。

这块在江苏沛县古泗水发现的汉画像石,是汉阙中的构件,应当是子母阙中的子阙,石高1.6米,宽0.6米,两面有画,正面分作三格。

上格为乐舞图,中格为六博图,下格为车马图。

此外,我们看到神道旁石雕的神兽,身长双翼,石羊上乘坐仙人,这些无不透露出墓主人渴望死后成仙的美好愿望。

248祠堂2’1.地理位置2.建筑形式及建筑特点3.用途及涵义 4.力士图(点到即可)神道的尽头是祠堂。

接下来我们来参观第二部分:祠堂敬祖。

祠堂又称庙堂石室,是汉代陵区地面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古人敬天承祖、祭祀亡灵的主要场所。

汉代石室祠堂在风格上追求古朴、对称、协调,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特别是在屋面的处理上,用整块石材雕刻而成,四壁刻画着为祭祀祖先而创造的精美壁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论从内容上看,画像石所表现的几乎无所不包,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汉代社会而且表现了一个想象奇异的神话世界,把汉朝人脑子里所想的,所需求的都揭示出来了。

事隔两千年左右,社会的变化很大,当我们在欣赏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画面时,有的虽已不明其意,也有的并不陌生。

譬如那些礼仪和宴会上的场面,庖厨和杂技,以及耕田者,纺织人和打铁的人。

有些生活和生产的方式仍然继续。

由此也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脉络是难以割断的。

它的变化正是说明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不等于一成不变,有变化才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发挥前进,所以说,事隔两千年左右,我们回头看那些画像石时,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

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现象。

因此需要对画像石进行“解读”和“诠释”。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和发掘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

清同治《徐州府志》碑碣考中就有徐州沛县发现汉画像石的记载。

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张伯英(徐州人)也收藏、保存了一些汉画像石,但这些都是未经科学发掘的零星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铜山县的茅村、洪楼、苗山、白集、利国、柳新、汉王,睢宁县的张圩、邳州市的燕子埠、新沂市的瓦窑、沛县的栖山等乡镇,保护性发掘了一批汉画像石墓。

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1300多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现在实际对外展出的有600多块。

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从雕刻技法、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看,不同于河南南阳、陕北、晋西、四川一带的汉画像石,而和山东南部一些地区的汉画像石极为相似,因为这两个地区在汉代同属徐州刺史部,经济、文化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形成了同一风格。

汉代画像石艺术是在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艺术渊源,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那精美的画面不仅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社会风貌。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时期一直为封建王朝所重视。

西汉初期,刘邦封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地方广大,有薛郡、东海、彭城等共36个县,西到河南,东至大海,南达淮河,北到今山东的临沂和泰安的汶河一带,今天苏、鲁、豫、皖交界的广大地区皆以今徐州为中心,徐州无疑成为“五省通衢”的重要门户。

两汉四百年间,这里共有楚王、彭城王十八代,至于其荫封的王子侯孙、豪族世家就更多了。

豪强之家生时恣意享乐、极尽其欲,死后则崇仰厚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之风甚盛,多爱把自己所崇拜、爱慕的东西在墓中雕刻成画。

豪族贵戚如此,一些中小地主也竞相效仿。

同时,徐州地区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汉画像石墓提供了充足的石料来源。

因此,众多的汉画像石墓便在徐州一带兴盛了起来。

二、汉画像石中的社会活动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就会十分的困难。

目前看来,对画像石的分类多根据直观的印象进行分类。

主要的学术分类有:李发林将其分为4类:(1)表现祥瑞和神话故事的图像,(2)刻画自然风景的图像,(3)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图像,(4)描绘历史人物故事的图像。

吴文祺和蒋英炬将其分为4类:(1)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2)描绘社会生产的内容,(3)表现神话传说及鬼神信仰的内容,(4)描写历史故事的内容圆。

日本学者土居淑子将其分为7类:(1)具有故事情节的画像,(2)关于祭祀礼仪的画像,(3)有关天象和然现象的画像,(4)关于仙人及神怪的画像,(5)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画像,(6)描绘怪兽等空想事物的画像,(7)各种装饰图案的画像口。

其他学者也各自对汉画像石进行了各自的分类。

信立祥先生认为,对汉画像石的这种直观的分类不可能从整体上正确把握其题材内容,因为直观的分类不仅忽略了画像内容与其所属建筑之间应有的关系,而且完全忽视了画像的配置规律,割断了各种画像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应该把画像石的分类建立在其所体现的本来意义的基础上。

笔者以体现画像石的本来意义为基础将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题材和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浪漫主义手法,墓主人为达到死后升入仙界与神仙们共游的愿望而创造出幻念中天上神仙们的自由世界和祥禽瑞兽图文装饰;一类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人世间的现实生活,描绘墓主人生前的享乐场景和死后的哀荣,真实地记录了汉人的思想追求和生活状况;一类为历史故事的刻画,以刻画关于忠臣、智者、勇者的历史故事来借喻死者生前的辉煌。

徐州地区体现现实主义的汉画像石描绘汉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构成了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主体。

现将社会生活题材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从庖厨宴饮图和烤肉串图到彭祖美食文化节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社会生活类题材在徐州汉画像石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许多是描绘墓主人生前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的画面。

如飞剑跳丸、驯象弄蛇、鱼龙漫衍、吞刀吐火、迎来送住、钟鸣鼎食、六博对奕、驰逐狞猎、射御比武等。

如徐州茅村汉墓里有一幅“楼宇栉比图”在二米长的画面上,刻有高大门阙和门楼,门前有持戟的武卫士,院内楼阁错杂,重檐密瓦,楼顶上有只昂首的凤凰,表示主人的无比高贵。

楼上是宴请场面,庭院中主人正迎接来宾,楼下奴仆家人捧食进馔,而宾主正举觞痛饮。

厨房内正忙着烹调山珍海味,情景十分热闹。

反映贵族豪华生活的石刻画,还有主人身着时兴的华丽服饰,悠闲对奕、观赏舞乐百戏等场面。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徐州汉画像石馆藏的“庖厨宴饮图”(如图2-1-1)就有100多幅。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图2-1-1《庖厨宴饮图》徐州的烹饪业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前的尧帝时代,中国有史以来最早见于史籍的烹饪大师是尧帝时的筏铿,他因进奉‘雉羹’得到尧帝的赏识,封邑于彭城,谓之“彭祖”。

彭祖被公认为我国烹饪界的鼻祖。

由于徐州地区的庖厨宴饮图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仅举一副刻画比较精妙的作品加以展示,如徐州铜山汉王墓出土的“烤肉串图”(图2-1-2),画面中一人持刀切割,另外一个人左手将串好的肉串在火上翻烤,右手拿着一面扇子在煽火。

此情形如同现今的烤肉串图景一直,相当微妙绝伦。

图2-1-2《烤肉串图》伏羊美食文化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传统悠久,在色,香,味,形竞奇斗芳的中国食苑中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朴奇葩,每年入伏之际(7月中旬初伏第一天至8月中旬出伏)人们集中在各个饭店吃羊肉,和羊肉汤,故曰伏羊节。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饭店,宾馆,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

还有异彩缤纷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剧、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的展出等。

徐州伏羊节的背后,有徐州的两汉文化艺术。

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铜山县汉王镇,曾出土过一块《庖厨图》,石高1.85米,图分三格,类似今天的连环画。

最下面的那格刻有一辆马车,上做二人,像是官员。

他们的前面有一人引路,其对面有一人抱盾迎客;中间一格,有两位厨师,一个站在井前提水,一个坐于炉前烧火,后面像是餐具、火锅之类的,另外三条鱼;最上一格是一人在砧板上切肉,一个人在炉子上烤羊肉串,上面挂了两条羊腿,还有两条鱼与鸡鸭之类。

汉画像石被誉为“石上史诗”,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这块《庖厨图》,描绘了一户人家为宴请客人正在紧张做饭的情景,非常生动,被历史学家们视为一幅徐州的民俗画卷。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中有两条羊腿,有烧烤的羊肉串,说明汉代的徐州人对羊肉的就情有独钟。

画中还有两条鱼,不知他们是否准备烧煮彭祖的“羊方藏鱼”?如果是,那我们就可以说汉代的饮食文化与彭祖饮食文化是一脉相承了。

(二)从建鼓图到徐州柳琴戏和梆子戏如徐州汉画像石馆藏“建鼓图”(如图2-2-1)其中吐火表演最为惊险,一人手操喇叭状物,鼓腮吹出熊熊燃烧的火焰,怪乎张衡《西京赋》形容“吞刀吐火,云雾杳冥”!所谓建鼓,其原本置于官府大门前面,府门启闭,击鼓为号。

汉画中有些建鼓画于官府前面,也有不少建鼓成为百戏音乐表演当中的乐器之一,有两人在鼓的两侧,手持鼓槌击鼓。

徐州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指挥而得名,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

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

图2-2-1《建鼓图》徐州梆子戏的表演在继承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传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仪式规律和整套完整的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

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强调感情真实,节奏强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

多采用“文戏武唱”,用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把剧情推向高潮。

生旦净丑分工更为精细,什么样的嗓音决定什么行当,特别是黑、红脸唱腔慷慨激越、高亢健壮、真假声结合,具有激昂、淳厚、高亢、刚烈的艺术特色。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不但是江苏省的主要剧种之一,也是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广大地区现存的本土地方戏曲种类之一。

江苏柳琴戏是徐州及周边地区灾民(农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自明末清初以来,苏北,鲁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只好背井离乡,以乞讨为生,遂形成庞大的灾民群体。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从他们行乞时说唱的“吉利话”开始,经过两、三百年的不断衍化,最终创造出徐州柳琴戏这个独具个性和艺术魅力的剧中。

由于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汇地带,南北文化交融,因此,产生于徐州地区的江苏柳琴戏不同与山东柳琴戏,它既有南方音乐的古朴舒雅,又有北方音乐的火爆激情,形成了现在清丽、秀美、热烈、泼辣的风格这种文化艺术品质,正好切合徐州一带原住民的强悍、粗犷、而又热情、仗义的性格,因此徐州周边才有“三天不听啦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说法。

(三)从车马出行图到徐州庙会车骑出行是汉代画像石中最流行的题材。

贵族外游猎时,坐良骑,挟弩持弓,神情威严;车行道上,主人和随从按各自身份,分乘轺车、轩车、辎车、篷车、车马疾驰奔腾,尘土飞扬,车辚马啸,场面喧赫,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主要有车马出行图(图2-3-1)。

徐州庙会众多,有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白云洞庙会,青山庙会等。

其中云龙山庙会影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

图2-3-1 《车马出行图》云龙山庙会又称“云龙山庙市”,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

云龙山是徐州的游览胜地古迹云集,风景宜人。

在西山坡大士岩,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都要举行观音菩萨诞辰庙会,俗称“云龙山庙会”。

参与人数达百万以上,遍及鲁南、豫东、皖北接壤地区及徐州六县(市)、五区。

云龙山庙会最初起源于大士岩(观音寺)。

1719年(清乾隆年间),开山时发现了一尊送子玉带观音石像。

以为从天而降,逐日神化,其实,并非天赐。

清康熙年间,徐州知府姜焯,在山西坡兴建僧舍时于地基中发现一块白纹巨石,便命人雕刻成送子玉带观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