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数下册渗透德育、环保教案
一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渗透德育)花都区新华保利小学江谏开教学内容:第一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1~5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乘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三)德育渗透点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翻转卡片、方木块、例1图的复合投影片,练习题投影片和数学游戏卡.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答:(1)1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十、38个十、15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1)10×5=20×3=13×3=34×2=100×7=200×4=130×2=210×3=8×9+7=10×5+6=300×2+60=20×4+4=(用翻转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同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各选一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2)14×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板书:10×2=2014×2=28 4×2=820+8=28140×2等于多少?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五册学过的用一位数乘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4×2改成14×3(板书:14×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大家想不想研究?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的口算.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尝试类推:联系12×2的口算过程想一想:14×3又该怎样口算呢?2.动手操作: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着看14×3是怎样口算的.(学生演示,教师巡视,着重看一看3个4是12,学生是怎样摆的.)3.明确算理: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一个14块木块,这样摆3次,共摆3个14块,每个14块里都有1个10块和4个1块.这样,3个14块里共有3个10块和3个4块,把3个10块的放在一起是30块,3个4块放在一起是12块,再把12块中的1个10块和30块放在一起是40块,还有2块,所以3个14块是42块.说明:动手操作和口算结果一致.教师用复合投影片边演示边说明:因为14是由1个10和4个1组成的,要求3个14是多少,要先算出3个10和3个4是多少,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因为3个10是30,3个4是12,30加上12等于42.所以,3个14是42.板书:10×3=4×3=30+12=(教学中,学生通过尝试类推、动手操作对满10怎样进位这一重点加深了理解,教师的演示说明又进行了强化,促进了思维条理化.)4.比较异同:同桌讨论14×3和14×2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明确:这两道题都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过程相同,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区别是:14×3个位相乘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5.反馈练习:第一页中间的做一做.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最后让同学们把结果填在书上.(二)教学例21.教师将复习题中前4小题被乘数末尾各加一个0,使其转化成已学过的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指名说出结果.问:140×2你是怎么口算的?2.140×2我们会口算了,通过例1我们知道14×3=42,那么140×3又该怎么口算呢?引导学生理解:只要在42的后面添写一个0,就是140×3的结果,所以140×3=4203.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大家讨论一下.交流: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就是420;一个百乘以3是300,4个十乘以3是120,300+120=420;3乘14得42,后面添一个0是420.4.小结:我们知道了3乘14得42,因此计算140×3只要在42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样做起来既正确又迅速.(简缩思维,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5.反馈练习:第一页下面的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指名说口算方法.三、巩固发展1.练习一第一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解的意思:图解1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即:乘整十数和乘一位数,分别求出它们的积,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图解2是,一位数乘几百几十,也可以分成两部分,即:一位数乘整百数和乘整十数,分别求出它们的积,再把两部分积相加.然后让学生在方框内填数,最后指名说说口算的过程.问:120×6还可以怎么口算?2.练习一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左图:集体订正后问,130×3、190×3、280×3各得多少?右图,订正后引导学生说说口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任选一组进行练习)(1)3人为一小组,两个同学一个拿○,一个拿□,放在起点,另一个同学出练习一第3题的口算,谁先算对就把自己的○或□向前移一格,这样连续做下去,谁先回到起点谁胜.做完一轮后,再换另一人出题练习.数学游戏卡:(2)接力赛:每小队一张题目,每人一题做完后传给下一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的组为冠军.教师发给冠军小队一朵大红花,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15×3=18×2=12×5=14×4=35×2=220×4=240×3=25×4=310×3=32×3=26×2=160×6=4.夺红旗:投影出示题目,小队内做得又对又快的发给一面小红旗,班内做得又对又快的发给一面大红旗,以资鼓励.四、全课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4、5题,有剩余时间的同学可以把练习一第3题的结果填在书上.也可以做练习一第18题.六、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的口算。
环保意识小学数学教案
环保意识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
科目: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教学内容:1. 环保的重要性
2. 垃圾分类的意义
3. 数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引导他们讨论看到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2. 提出问题: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危害?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二、教学
1. 讲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如何分类。
3. 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环保问题,比如计算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计算可回收垃圾的比例等。
三、实践
1. 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并制定应对方案。
2. 让学生在班级或家庭中实践垃圾分类,并记录实施效果。
四、总结
1. 与学生一起总结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环保。
五、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记录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处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知识和环保意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环保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
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认识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2. 数学知识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实际环保问题。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培养学生将环保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环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环保相关资料、图片、案例等。
2. 准备数学道具、卡片等教学用品。
3. 准备环保活动场地及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环保活动中的收获,总结所学数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一个环保案例,分析其中的数学问题。
2. 设计一个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编写环保标语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
2. 开展环保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3. 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数学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认识水资源(1)学习水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 第七章:节能与环保(1)学习能源的基本概念,了解节能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和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将环保理念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数学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
2. 学生能理解并实践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
3. 学生对环保有更深入的认识,具备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环保知识、数学概念及相关实例。
2. 学习材料:环保宣传册、数学练习题。
3. 实物道具:水壶、电灯等日常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和节能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和节能减排的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环保问题。
八、教学实践1.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主题:环保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环保主题的图片、资料;
2.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和题目;
3.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环保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
何可以做到环保?
2.学习: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并结
合数字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一个月节约多少水?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学计算题目,如垃圾分类的比例计算、能源消耗
的数量统计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5.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和实践环保行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他们数
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我们
的家园。
小学环境主题数学教案
小学环境主题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小学校园的各种环境;2. 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校园环境相关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校园的规划布局:长、宽、面积等概念;2. 校园的建筑结构:高度、体积等概念;3. 校园的植被环境:面积、周长等概念;4. 校园的运动场地:距离、速度等概念。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校园的各种环境,引出数学与校园环境的联系。
二、探索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到校园各个场所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数据。
2. 学生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展示校园各个环境的数学特征。
三、总结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观察和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校园环境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实践环节(20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学问题,结合校园环境进行讨论和解答。
2. 学生展示解答过程和结果,并与其他组分享。
五、拓展环节(1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改善校园环境。
2. 学生展开讨论和提出建议,促进学生对数学与环境的思考和应用。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主题。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校园环境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探索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节课——《垃圾分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废弃物的分类种类,认识分类的重要性。
2.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3.感受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制作教学所需的垃圾分类卡片。
2.准备白板、彩笔、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大量千瓦时的废纸团,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之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垃圾分类卡片并讲解垃圾之间的区别。
并向学生解释废弃物的分类种类、分类的重要性等。
2.呈现老师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并让学生说出不同颜色垃圾袋的用途。
之后,老师介绍一些典型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图片。
3.实践老师将一些不同种类的垃圾放在教室地面上,并让学生根据垃圾卡片的分类讲解将垃圾分成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
4.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向学生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教师亲自观察了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看是否将垃圾正确的分类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2.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检查学生的笔记或作业,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1.与简单的数学应用老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程,引导学生探索把物品分类成不同的类别,并且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
比如:一份餐厅的废弃物如何分配到垃圾桶中,根据不同种类垃圾的比例计算垃圾桶中每种垃圾的数量。
2.与学科整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科学、社会、英语等,展开多方面拓展和探讨。
本节课程所设计的垃圾分类教案,在解读垃圾分类、感受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步骤等方面做了非常完整的介绍和讲解,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环保的小学数学教案
关于环保的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计算。
教具:简易计算器、环保海报、环保宣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保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环保知识,并展示环保海报和宣传册,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兴趣。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对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入环保活动的计算问题。
3.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浪费等,帮助他们计算如果每个人都能参与环保,将会节约多少资源或减少多少污染。
4.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让他们用计算器计算,例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一升水,30天一共可节约多少水?
5.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环保实践活动,并用数学方法计算活动成果,比如:小组成员一周内垃圾分类的数量和减少的垃圾数量。
6. 老师综合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让学生共同计算整个班级的环保成果,激励学生参与更多环保活动。
7.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地球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还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环保活动的计算,培养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和行动力。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介绍:讲解环保的含义、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相关知识。
2. 数学知识运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比例、平均数等)解决环保问题。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讲解:教师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明白环保的含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建议,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环保知识素材(图片、视频等)。
2. 数学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3. 小组讨论模板(如表格、海报等)。
4. 教学课件PPT。
5. 学生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小故事或计算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如“如果你的家里每天浪费1升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衡量和改善环保效果。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保主题,如“节约用水”,用数学方法计算家庭每月用水量,并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5. 分享与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论,讨论其可行性,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和数学原理。
小学环境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环境教育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
科目:数学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与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1. PPT展示
2. 小班作业
3. 讲义
教学步骤: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分钟)
首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护大自然、减少垃圾、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环境保护计算(20分钟)
接着,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来了解环境保护的计算方法。
比如:如果一个家庭每天节约用水10升,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水?如果一台电视每天使用4小时,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电?
3. 环保实践(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提出自己的环保计划。
比如:每周捡垃圾一次、节约用水用电、鼓励家人种植绿色植物等。
鼓励学生将环保计划写在小班作业上,并在家庭中实践。
4. 总结(5分钟)
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的责任和作用。
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可以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希望学生能够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为美丽的家园努力!。
小学有关生态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有关生态教育数学教案
目标:
1. 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 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态问题
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介绍生态保护的概念
2. 讨论生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和分析生态数据
教学准备:
1. 图书、图片、视频等教具
2. 习题册和练习题
3. 计算器、尺子等工具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 讲解:简要介绍生态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生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实践:给学生提供生态数据,并要求他们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例如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测算环境污染程度等。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数学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小结:“学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延伸活动:
1. 带学生参观生态园或者植物园,近距离感受自然之美。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手工制作比赛,鼓励他们用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环保用品。
3. 完成一篇小组研究报告,探讨当地的生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课后反思:
教师们应当深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提升教学质量。
自然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案
自然环境中的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然环境中数学的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野外教学工具:放大镜、尺子、计数器等
2. 野外教学地点:校园、公园等自然环境
3. 工作表和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环境进行数学观察,比如观察树木的高度、花朵的数量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自然中的应用。
2. 实践: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计数,比如测量树木的周长、计数花朵的数量等。
3. 讨论:学生整理观察数据,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讨论数学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在自然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4. 练习:教师让学生在工作表上练习处理数学问题,比如计算植物的密度、估算树木的高度等。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数学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6.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环境,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中的事物,用数学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写出观察和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课时:1 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环境的概念、保护环境的意义;学生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生态环境(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中的各种元素
及其相互关系。
3. 分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及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4.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文章,鼓励学生积极传播环保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将环保知识融入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的行动。
小学环保数学教案
小学环保数学教案
课题:环保与数学
教学内容: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2.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环保相关图片或实物;
2.数学练习题;
3.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保话题(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环保,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环境。
二、环保数学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学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例如计算垃圾分类的数量比例等。
三、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提出有关环保的建议和措施。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环保解决方案和建议,共同学习借鉴。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环保知识,写出自己的环保计划和行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数学知识和环保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数学运算能力。
下节课将更加深入地探讨环保与数学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渗透环保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字在环保领域的作用;
2. 掌握数字在环保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字化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字化环保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2. 数字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学生自主开展数字化环保项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数字渗透环保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保和数字化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数字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2. 分享数字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三、实践(30分钟)
1. 学生分组开展数字化环保项目,可以选择开展环境监测、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2. 指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结合数字技术实施;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渗透环保的学习收获,强调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五、拓展(5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数字渗透环保领域的发展,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还培养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热爱环保的情感,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扩展阅读:
1. 《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2. 《数字化环保: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3. 《探索数字技术与环保的新边界》
教案编制人:XXX。
环保教案小学数学公式高中
环保教案小学数学公式高中
年级:小学至高中
目标:通过学习数学公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步骤:
1.引入:与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学公式来实现环保。
2.学习数学公式:介绍与环保相关的数学公式,如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节能灯的节能程度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案例演练应用数学公式来实现环保目标。
4.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践活动的结果,总结如何利用数学公式来保护环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环保行为。
5.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数学公式来解决一个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上交。
范例:
1.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用电量(千瓦时) ×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0.6千克/千瓦时。
2.计算节能灯的节能程度公式:
节能程度 = (普通灯泡功率 - 节能灯功率) ÷ 普通灯泡功率 × 100%
通过学习以上数学公式,我们可以帮助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
愿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三年级数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教案
三年级数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教案三年级数学渗透劳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认识各种角度的转换•能够简单测量物体大小•能够进行基础的计算操作教学重点•认识角度的转换和测量物体大小•理解与应用基础计算操作教学难点•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演示法•问答互动法教学过程1. 角度的认识与转换1.1 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出每个角度的名称。
1.2老师通过实验演示法,利用三角板、直角尺等教具,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等图形的角度特征。
1.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灵活转换各种角度,例如将一个太阳花面对某个方向时,下次面对另一个方向时,它的朝向应该如何旋转。
2. 物体大小的测量2.1 老师讲解测量物体大小的意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测量的方法。
2.2 通过实验演示法,让学生了解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尺子、刻度尺等。
2.3 老师提供各种物品,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并总结物品大小的规律。
3. 基础计算操作的理解与应用3.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了解基础计算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3.2 老师通过问答互动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计算操作的理解与掌握。
3.3 老师提供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式。
教学评估•学生角度转换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学生测量物体大小的准确度和独立能力•学生基础计算操作的掌握程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各种角度的转换和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基础计算操作的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教学资源•三角板、直角尺等角度测量工具•物品、尺子、刻度尺等物品大小测量工具•练习题集、实验演示工具等注意事项•教学前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演示工具。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加强互动交流。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扩展•可以结合社区环保和垃圾分类等方面,进行渗透劳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和减少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与环保渗透教案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吨)
师:“限重1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千克。
(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
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
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10()
(2)1头猪重约120()
(3)1袋水泥重约50(),1拖拉机水泥约重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
倡导学生“节约用水。
”
(四)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