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影响

①积极作用: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②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

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诸侯势力膨胀;土地问题阶级矛盾尖锐;边境问题匈奴为患)

(2)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②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③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④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

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3)贡献(其思想特点)

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

3、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当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2)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教育方面: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学校进行儒学教育。(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3)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3、独尊儒术的结果——正统思想文化主流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