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2)培养这些共同的要素,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著作。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 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
(3)强调老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引。
2020/12/19
5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1)主要史实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 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它的思想基础是新托马斯主义,是中世纪天 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 Aquinas)的经院哲学在现代的复活。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马里坦 (J.Maritain)。
2020/12/19
4
2、永恒主义教育 1)主要史实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 (R.M.Hutehins)、阿德勒
(M.J.Adler),英国的利文斯通 (R.Livingstone)和法国的阿兰(Alain)等 2)主要观点: (1)人性不变,所以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认为实用主义教育所谓的“做中
学”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3)要素主义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同时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就会增加这一操作的强度或概率。 2、在斯金纳看来,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条件
2020/12/19
9四、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流行于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行为主 义心理学家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 行为上被揭示出来;人类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一反应”,通过它可以预测和控制人 的行为的发生与变化。他们还反对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法”,强调运用观察和实验研究行为的“客观 法”。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中国和西方教育思潮的比较
平民教育思潮作为“五四”时期新教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同意战线的特点和新文化运动发展演变的特点。宣传和信奉平民教育,投身于平民教育的有各种人,他们批判封建的“贵族主义教育”,提倡“平民”的教育权利。但是,由于各自思想倾向的差异,因此,对于“平民”及平民教育的内容,目的等的看法也就各有区别。
3几种主要教育思潮的剖析与比较。
一,科学教育思潮
1)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基本主张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教育本身也必须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实际上,现代教育家任鸿榭首先提倡科学教育。1914年6月10日,他如留美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近代科学家创办的第一个科学教育组织------中国科学社,以“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实业发展为宗旨”。伴随着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人们对科学教育意义,作用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陈独秀指出,如果有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才是近代化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他们抨击和批判了人格化的有机自然观,强调理性,自主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中国传统占主导地位的人与自然混沌不分,人伦规范与自然变化交互影响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其次,他们提倡以归纳演绎为核心的形式逻辑的认识方法,并用近代科学观改造了原始辩证法
欧美教育新思潮的兴起,突出的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欧美资本注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实质是在于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进行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的探索,以促使教育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这种民主化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确立,又恰恰是这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冲击了中国20世纪初旧的封建教育,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并最终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
五,总结:科学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都是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影响较大的思潮,具有鲜明的是时代特点。这几种教育思潮从总体上就显露出一种比较注意从多方面探讨教育问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四种教育思潮在具体的表现形态、关注重点、兴起的时间先后不一,但是,都是从不同角度及层次,针对近代中国现实教育的弊端,在寻求解决途径的同时,又无一例外的受到了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假若把他们当作一个逻辑联系的整体剖析,追求教育的革新和教育的科学化就是他们共同的逻辑关联点,也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内涵。当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注定了他们理想实现的不现实性,加上他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局限,使教育救国成为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这幅色彩灿烂的历史画卷的浓重底色。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教育救国的悲壮幻想中痛苦搜索,却始终不能把他们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
第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
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
主要内容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二、新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
三、新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
四、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
(一)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二)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理
论
(三)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阶段。社 会现实的变革对教育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9世纪末为适应帝国主义发展对新型统治人 才的需要在欧洲出现了一种为社会培养新型 上层任务的学校,被称为“新学校”。
(一)实验教育学
1.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 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 思想流派。 2.内容: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重视 实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 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主张通过测量和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努力将 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 3.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霍尔、桑代克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语言的敏感期 :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 感觉的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 2岁至2.5 岁达到高峰。 秩序的敏感期: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 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 运动的敏感期:初生到4岁之间 工作的敏感期: 3岁到6、7岁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 马圣罗伦佐区建立了第 一所“公寓幼儿学校”, 又称“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
环境 儿童
教具
教师
儿童之家
环境:按照儿童身材配臵的大 小而轻便的桌椅台架,方便儿 童搬动,儿童实用的生活用品, 色彩鲜明,形状可爱,放臵有 秩序。 教具:自制蒙氏教具锻炼儿童 的感官,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 初步知识的学习等 儿童:自由的工作者,自我教 育 教师:被动的地位,尊重儿童、 鼓励儿童、热爱儿童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下)
二、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三) 重视儿童早期认知能力的发展
布鲁纳提出过一个著名假设:“任何学科都能够以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 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坚信,只要把知识结构“翻译”成各年龄儿童的认识结构都能理解的程度, 早期教育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布鲁纳将教学任务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智力上,认为智力发展是 掌握知识结构的保证。他对教学过程中发展智力的要求超过了对基本知识的要求。
一、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方面,科技生产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呼唤教育改革。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参与、社交意识的增强,就必须掌握和了解有关知识,接 受教育和训练,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 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多种类、多层次人才培养规格 的需要。形势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各级教育制度的结构、职能、方法和内容。 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终身教育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使人们可以突破时空 限制,超越时空去获取新的知识,并且可以使人们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学习特点自由 选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四) 提倡活动教学法、同伴影响法和发现法
① 他根据其智力结构发展理论,将儿童在学习中是否积极活动看作儿童学习主 动与否的关键,认为教学中的活动法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② 他所强调的教育中的个体活动是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从 自我中心趋向社会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 用。同伴影响法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吸收了存在主义哲 学的一些思想,追求人的存在,把人的存在看成是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 贯穿一生的过程。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二(改造主义新)
第三,在课程设计上,应对不同学段应有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要求。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应有综合化课 程,小学几乎全部是综合课,随年级增高学科性增强,但 仍要保持一定的学科综合度。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
第四,开设一定的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
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学科课程以书本为主,书本知识虽 然也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动手”与 “动脑”的分离,甚至鄙薄“动手”,使人片面发展。针 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用以提高动手素质水平的活动课程,
(一)以达到“社会一致”为目标的教育目的
• 所谓“社会一致”就是指不分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合 作关系,即通过共同协商来消除阶级的分歧而达到一 致,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的一致。 • “理想”社会的标准就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 秩序”、富裕经济、改善卫生、发展教育和充实美的 享受,并进一步实现世界范围的“民主秩序”。 • “进步教育”思想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缺乏目标,过分强调手段、方法和过程,把重点放在 “怎样”(how)而不是放在“什么”(what)上。 二是缺乏社会目的,过分强调“个人生长”,把重点 放在“个人自我表达和行动上”,而不是在“合作” 上。
第二节 康茨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 乔治•康茨,美国教育家,改造主义教育的积极 倡导者。 • 主要著作:《教育委员会的社会成分》 《芝加 哥的学校和社会》 《中等教育和工具主义》 《学校敢于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 《教 育的社会基础》(1935年)、《教育与社会问 题》(1935年)等。
二、康茨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与学校的功能
(二)以相互作用和情感为基础的学习论
• 达到“社会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 点: 第一,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开始,既强调直 接经验,又强调间接经验,既应包括个人的经验, 又包括他人的经验。 第二,应该强调“一致的意见”,并把它作为 学生学习的知识。 第三,利用学习过程培养“民主精神”。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一)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
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
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
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
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简介
2、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 响的教育流派。认为世界是由先验的“实在”所构成,并具 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本身也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宣扬宇 宙精神的永恒存在,提出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 主张古典的人文学科应居于课程中心,反对儿童发现式学习; 提倡以理性行事,反对听任儿童的表现,认为教育应使人适 应于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是适应动荡变化的现代世界;主 张教育应是生活的准备,否认学校仿效“真实生活”的情境, 强调给儿童一定的基础科目,反对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是 30年代反对实用主义教育观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诸流派中 的一支生力军。它在批判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中发挥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美)赫钦斯、艾德勒、(法)阿兰、(英) 利文斯通等。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 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 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 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 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 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哲学、伦理学、心理 学等科学的发展,教育思想也异常活跃。夸美纽 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赫尔 巴特、斯宾塞等人,继续宣扬人文主义,重视知 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近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教育流派,也就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流派的论 争。虽然两大流派或从个人或从社会的角度来确 立教育的不同地位、作用及其实施,但都是促进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发展的重要分支,至今在 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界,仍占有一定地位。
这一学派教育思想以哲学为基础,由存在 主义教育和分析教育哲学2 主义教育和分析教育哲学2个分支组成
外国教育史:思潮
外国教育史:理论思潮、学派一、智者学派(一)背景:古典时期的希腊,奴隶制民主鼎盛(二)定义:又称诡辩家,本指在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种能力和技巧的人,后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由于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渐形成了阶层。
(三)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四)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五)教育贡献:1.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流动。
(论钱财不论门第)2.扩大教育内容的范围,学术研究的范围。
(传授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辩证法等知识,系统地道德和政治知识)3.提供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和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关心道德政治问题)4.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奠定了西方教育的学习内容。
5.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标志教师工作的职业化。
6.丰富了希腊教育思想,如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重要作用,德行可教、人皆有权利受教育、教育不只是说教等。
7.奠定了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方向,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真正成型。
二、基督教教育(一)产生和发展:1.BC1,产生于罗马帝国作为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立面出现;2.AC4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3.中世纪,西欧的主要教育形式和教育机构。
(二)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等1.思想基础:基督教的神学观(神创论;原罪说)2.教育目的和性质:以教育为传播教义争取信徒的手段,培养对上帝的信仰,成为虔诚的教徒。
3.儿童观:(1)儿童是上帝的创造,生来具有原罪,需要灵魂拯救。
(2)儿童的可塑性大,通过教育控制欲望,实现救赎。
(3)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发展。
4.知识观: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的学说(四)影响:1.基督教一方面承担了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任务,一方面由于全面垄断造成教育的封建等级性、宗教性。
2.基督教的价值取向确定了中世纪全部教育的价值取向。
它将人的救赎和社会的教化联系起来,重视精神追求和道德生活,教育因此受到重视,精神、灵魂、智慧成为最重要的内容。
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
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西方教育史思想内容总结:西方教育史思想是指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经过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
在这一历程中,西方教育思想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发展,对整个西方文化和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时期,教育被视为人的基本素质的开发和培养,被赋予了“美德”的重要使命。
柏拉图提出了“国家的核心要保证守护者阶层受到高质量、全面的教育”的思想,他重视诗歌、音乐、体育等身心修养的培养,主张培养优秀的统治者和守护者。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具体知识的传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提出适应个体差异的教育原则。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以教廷的宗教教育为主导,强调对信仰的传授和道德的教育。
教会成为唯一的权威,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注重培养人的虔诚与忍耐力。
修道院学校兴盛起来,成为中世纪教育的重要机构,负责对教士和僧侣进行系统的学术和宗教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得到重视。
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自由和个性,提倡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自由发展和真理的追寻。
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以贵族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
同时,文艺复兴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促进了大学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独立学科,并开始注重实践。
17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教育改革开始兴起。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教育应以理性为主导,注重发展人的理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使人具备自主的能力,追求真理和幸福。
教育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法国和德国,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德国的康德主张以道德和公民担当为教育的目标。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对教育的新思考。
工业革命的到来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兴起,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
教育的目标从贵族阶级的培养转向了广大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综合发展。
公立学校系统逐渐建立起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全民教育理念的基石。
20世纪,发展到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西方教育思潮
经济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经济迅速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学思想日益成为显学, 渗透到了教育实践,改革和教育制度设计当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人力资本论 等从不同角度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 而带来了不同的教育观念。
哲学方面
德国古典哲学的瓦解,需要新的哲学对现实进行新 的思考 生产,科技大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中也充满了矛 盾与冲突,世界大战的痛苦记忆,冷战的不安全感, 追求高科技力量而导致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漠视,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等,所以20世界出现了以唯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主的哲学潮流, 这一潮流导 致出现了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等 等
教学内容和课程
教学内容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 课程 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 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处于教育过 程的中心地位。 提倡“努力学习” 学生要刻苦努力,专心致 志。 “天才学习”。 严格纪律和高标准, 注重心智的训练
1935年由德米阿什克维奇最早提出“要素主 义” 这个名词。 1938年美国成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 员会”是它形成标志。同年, 巴格莱发表了 《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纲领》首次 全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国际形势,要素主义 教育在美国逐步走向兴盛。例如贝斯特等人 组织的“基础教育协会”, 1958年的《国防 教育法》等都吸收了要素主义教育的许多理 论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影响逐步衰落
经济方面 至1929年年初爆发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 政治方面 20世纪39年代末,法西斯主义的猖獗, 对 美国民主思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美国民众 捍卫民主政治思想。
现代外国教育思潮流变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现代外国教育思潮流变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现代外国教育思潮可以分为现代教育思潮和后现代教育思潮两个阶段。
现代教育思潮中当属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最大,它们批判传统形式主义教育的机械僵化、目中无人等弊病,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后现代教育思潮主张“去中心”和“边界松散”,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界限,实现课程的整合。
这种变化的趋势是一个从预设到生成、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过程,它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现代外国教育思潮;流变;对课程改革的启示21世纪以来,趋同化输入、共性输出的课程流水线状态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外国教育思潮与过度预设、垄断、封闭的传统课程思想联姻,生成的新课程在形式上愈演愈烈,但并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学生在应试的枷锁下课业与精神负担有增无减,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盲目借鉴外国教育理念、对传统课程揠苗助长的结果。
众所周知,外国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在时代潮流的驱动下,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的问题自然形成的,有其地域的针对性、思维的进步性与时代的局限性。
在此,有必要对外国教育思潮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与分析,借以反思新课程存在的弊病与原因,评价新课程的功过与得失,从而审视我国本土课程理念,选择实践的方向。
一、现代教育思潮的涌现与发展在20世纪涌现的各种教育思潮中,影响最大、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无疑是进步主义的教育思潮。
第二次产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的巨变,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深受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为代表的欧洲自然主义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等的影响,批判传统形式主义教育的机械僵化、目中无人等弊病,倡导儿童个性塑造和身心自由发展,使以儿童为中心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
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之一杜威曾多次应邀来中国讲学,传播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
欧美近代教育思潮
制作:历史系
欧洲新教育思潮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欧洲新教育思潮 (一)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1.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形成 欧洲新教育思潮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欧洲“新教育运动”而出现的教育 思潮。最初由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乡村寄宿学校开始,引起了各国的响应,许多教 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思想。 2.欧洲新教育思潮的发展 1899年,成立了“国际新学校局”; 1921年,成立了“新教育联谊会”,出版自己的杂志; 1922年,提出了“七项原则”,总结了新教育的基本主张,形成了较为广泛的 欧洲新教育思潮。欧洲新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爱伦·凯(1849~1926)、德可 乐利(1871~1932)、蒙台梭利(1870~1952)、凯兴斯坦纳(1854~1932)等。
(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伴随美 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在20世纪前期得 到了较大的发展。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源于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 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20 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分支——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出
②教育改革的前提:
第一,我们生活于危机的时代,人类能在一夜之间毁灭文明; 第二,行为科学的发展。根据行为科学考虑教材编排的新方法、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组 织的新途径、学校和社会目的确定的新方法。
(5)对进步主义的批判
①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不能妥善的处理萧条时期的社会改造问题。 ②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只有在经济上达到公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现 在讲这些还为时过早。
会。 ②学校的角色:社会的参与者,积极地促使社会进步。 ③教师的角色:透彻的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向学校阐明社会发展的前 景,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为社会发展尽力。
外国教育史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7——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教育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
1899年,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一词来表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同时把他自己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此后,在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开始出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并引起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传统教育”理论的反复论争。
随着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
它们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社会发展的产物。
它们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作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
第一节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家自称是进步教育的真正继承者和亲密的盟友。
改造主义教育也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当时在美国教育界占据主导地位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首当其冲地因其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而未能妥善处理社会改造问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因此,一些原来坚持“儿童中心”理论的教育家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政策下,要求学校更加注意它的社会责任。
在1932年的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康茨(G.S.Counts)作了题为《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著名演说,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1934年10月,康茨又和拉格(H.O.Rugg)’等人组成一个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并创办教育刊物——《社会拓荒者》。
他们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理论的具体论述作了修正,主张教育要少强调“儿童中心”,多强调“社会中心”,少关心“个人生长”,多关心“社会改造”。
第12章 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
第十二章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更注重精英教育和自由教育。
1889年,被称作“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20世纪初,比利时的德克乐利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人也创办了新学校。
1921年,成立国际新教育协会,20年代,一直推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到了30年代,开始强调教育为社会变革服务,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结束。
2.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
运动中涌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教育实验,如昆西教学法、葛雷制、道尔顿制等。
进步教育运动关注普通民众的教育,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维护,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从做中学,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昆西教学法: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内容有:强调儿童在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昆西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4.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由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
以自由和合作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它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5.有机教育学校:1907年,美国教育家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该学校的课程是活动课程,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作为教育的目标,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著名的教育实验。
各种教育主义思潮简介
【改造主义】:现代美国教育思想流派。
进步主义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
20 世纪30 年代西方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社会矛盾尖锐化,以康茨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主义教育家感到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受社会改革的制约,故提出进步主义需改变方向,应少强调儿童中心主义,多强调社会中心教育;少关心个人成长,多关心社会变革。
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强调手段和过程,忽略目的和结果。
但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手段适当。
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确立明确的目的,即以“新的社会秩序”为理想而改造社会,实现“社会民主”和“世界民主”,以造福全人类。
学校应强调人的社会性,若不培养智力上的合作,就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文化。
在思想理论上忠于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原则,但修订、扩展了某些见解。
改造主义者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改良的目的和计划领导社会去实现其价值标准;(2)学校应成为变革和社会改革的起动者;(3)课程应以理想社会的形象为基础;(4)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公民的政治活动去参加社会改革计划;(5)学校、教师、学生应是新的更完美的民主社会的模范。
50 年代后,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是一种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
改造主义教育(Reconstructionism in Education)什么是改造主义教育[1]改造主义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康茨和布拉梅尔德。
改造主义教育的产生及发展[2]改造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流派思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
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康茨、拉格等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很大发展。
改造主义教育的一些主要人物,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他们与作为进步主义教育主流的“儿童中心”不同,强调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于人的制约作用。
躁动的百年
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第一章西方教育思潮(上)第一节进步主义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同欧洲的“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或“儿童中心”。
一、思想基础1.自然主义对美国进步教育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是欧洲的自然主义,法国的卢梭,“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大性,儿童不应受戒于成人,而只应受到自然的惩罚。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应该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传统主义教育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变化了的美国社会的不适应,以及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人,为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达尔文的进化论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1)实用主义和经验的自然主义在哲学思想方面,实用主义哲学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的思想给进步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经验自然主义者认为实在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实在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它就是人们所谈论的那样,而除了经验,我们不能谈论什么。
经验自然主义之所谓“经验”的含义比较广泛;实验主义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把它称为“交互作用”。
(3)经验自然主义的认识论经验自然主义认为,检验知识真伪的最后标难是,人们尝试性地提出并付诸行动的那些假设和猜测是否真正“有用”。
所谓真理往往是或然的、相对的。
它仅仅是用以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
(4)经验自然主义的伦理学善的行为由其结果来衡量,伦理的原则同样也要由依据该原则行事的结果来评判。
如果某一原则总是导致人们不想要的结果,人们最终使会抛弃它。
“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这一道德领域的终极问题是没有最后答案的。
因为价值是在人们的经验中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得在日常经验的情境中左发现我们的“应该”。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对教育的根本看法(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内容上应该配合儿童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方法则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止的生活场所。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共44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8至6世纪,随着城邦的兴 起和殖民地运动的发展,希腊的政治、 经济和城邦,曾经扩展到东至小亚细 亚、叙利亚,西至意大利南部、西西 里岛,南至埃及、利比亚北部,北至 爱琴海北岸和黑海这样广大的区域, 甚至今天法国的马赛和西班牙的部分 地区,都有过希腊的移民和城邦。所 以,可以说古代希腊的地域差不多包 括了地中海沿岸的全部。
3.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家 庭伦理本位,而以个人为社会本 位。
在西方的观念里,只有个人得到充分的发 展才能有社会的充分发展。
4.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 强调多元政治和民本主义。
欧洲历史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文 化来源的多样性,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和地 域上的分散性。无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 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还是拿破仑帝国和 第三帝国都不过是些松散的集合体。统一 的时间远远没有分散的时间长。文艺复兴 以来,民族国家林立,文化各现异彩,政 治体制五花八门。
1.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强调人 是万物之灵,从以人为中心 的观点出发,主张人可以认 识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 然。
从古希腊泰勒斯的自然哲学开始, 探索自然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类服务就成为欧洲思想的主流。 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重新 发现了人,使人经过上千年的教会统 治之后又一次成了世界的中心,在此 基础上,发现了世界。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史西方哲学发展史上 的第一个高峰时代。古希腊的哲学,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知识图 景。从总体上看,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 第二阶段:人的哲学 第三阶段:哲学理论系统化
第一阶段:自然哲学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们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本 体论问题,即宇宙本原问题,讨论了万 物的起源或生成的问题。由于哲学家居 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古希腊哲学的不 同学派,如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等。
西方文化的发展有两个来源:古希 腊、古罗马文化及古代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化莫定了西方的理性精神、 人文与科学精神,古罗马文化是西方 法制传统的基础,一部罗马法从根本 上规定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古代 基督教文化决定了西方文化的终极价 值取向,为西方文化蒙上了浓重的宗 教色彩。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 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希腊半 岛是古希腊的主要领域,它分成北、 中、南三部分,爱琴海是希腊文化也 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代表了最初的 西方海洋文化。爱琴海地区的范围: 北起色雷斯,南到克里特,西起希腊 本土,东达塞浦路斯。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 公元前322)是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最后完 成了希腊哲学的系统化:致力于吸收原 子论和理念论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他的 思想在探索中带有调和折衷的特点。他 提出的科学分类的思想,是最早的学科 划分:理论学术、实用学术、制造学术, 从对象上规定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三阶段:哲学理论系统化
黑格尔认为,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 柏拉图开始的,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 347)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继承并发 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探究事物的共 同本质,理性的对象是普遍的、一般 的东西。他所创立的理念论哲学,对 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方教育思潮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方的智慧》,[英],伯特 兰·罗素著,亚北译,中国妇女 出版社,2004.1 《外国教育通史》,腾大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12
西方文化的几个特点
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 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海洋文化, 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同 中国的以安土重迁为特点守成性 的大陆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有以 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他主张土和水是本原,宣称一切 出于土和水。在认识问题上,他具有 某种怀疑论倾向,认为没人能认识神 灵和真理,“只是意见决定着一切”。 巴门尼德接受和改造了克塞诺芬 尼关于神的思想,创立了著名的存在 哲学。
第二阶段:人的哲学
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进入稳 定时期,随后的两个世纪,是古希腊 的全盛时期,历史上称做“古典时 代”。在哲学上由自然哲学转向了人 的哲学,由对自然的认识转向了对人 的认识。“智者学派”的出现是这一 转折的重要标志。
米利都学派 爱菲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埃利亚学派
哲学是在神话思维、原始宗教意 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理性发展 的产物。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 慧代替想象,摒弃以超自然的动因作 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 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
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米利都学派 对本体间题的认识,就是立足于经验的事实 基础上,对自然界的认识。泰勒斯(Thales, 公元前636-546),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 是欧洲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 他年轻时曾游历埃及和巴比伦,学习了几何 学和天文学,从事过多方面的科学活动。他 提出了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万物的 “始基”或本原是水,万物生于水,又复归 于水。
他认为,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是对 立的,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存 在,在感性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 不变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 界。他引导人们不满足于感性的认识, 深究精神的本质,形成了西方的文化 精神和哲学特点。这一理念思想中所 蕴含着的神秘主义和丰富的诗意联想, 使人对宇宙、自然和自我的探索精神 进一步加强。而他的建立在理念论基 础上的《理想国》,正是西方理想的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 年公元前532)及其所代表的学派,把 “数”看作本原,把一切事物都看成 是由一定的数及其关系构成的,表现 了数的和谐性,试图用“数”说明万 物的生成。这显然是建立在数学科学 之上所产生的思想,表现了人类思维 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向抽象化发展的倾 向。
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承 先启后、开始转变哲学研究方向的流 派,以其主要代表人物出生和活动在 此地而得名。它的奠基人是克塞诺芬 尼,创始人是巴门尼德,保卫者是芝 诺。
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公元前480-公元前408) 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 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 在的尺度。”这句话表明了人们开始 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主体自我意识的 觉醒。
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 468-400 )在智者学派的基础上,把 哲学探究的对象直接指向人本身。在 他的一生中,经历了雅典全盛和开始 衰落的时期,体验了雅典繁荣的顶点 和不幸的开始。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 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 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 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 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 灭。” “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太阳啊,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 断地更新!“
他之所以选择火作为本原,显然是 因为火更富于变动性,更能创造一切, 毁灭一切。在万物流动的自然观基础 上,他提出逻各斯.doc(Lgos)的概 念,看到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变 化的内在逻辑,在人类对客观规律的 认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存在本身, 哲学应该研究最基本的存在。他提出 了有名的三段论,为逻辑学的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修辞学》和 《诗学》,莫定了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的基础,也是欧洲最早的系统性的美 学专著。
他以“中道”思想为原则建立的 伦理学理论,把善与美德作为人生的 目标,创立了西方式的幸福论。他在 政治学方面强调“人在本性上是政治 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城邦社会中, 人类社会只有通过城邦国家的政治才 能实现最高的善,描绘了一幅美好的 政治理想图景。
严格意义上说,智者不是一个统一 的学派,而是一个有共同职业的社会 阶层,是公元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活 跃在古希腊各邦的一批职业教师、演 说家、作家。他们以教书为业、教授 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辩论 术”,自称“有智慧的人”。公元前 五世纪的后半叶,“智者”一词才获 得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以收费授徒为 职业的一部分人的专有名称,即职业 教师。
他更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自称为 “雅典的牛虻”,时刻催促着雅典这 匹骏马。“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 恶,知识与德性是一致的,理性是人 的灵魂的本质,认识你自己,揭示自 我,获得知识,他成了欧洲理性主义 的奠基人。他从理论上,亦从实践上, 完成了哲学家的使命,为真理、为荣 誉、为法律,即为整个理想而献身。
万物起源于“水”的哲学概括, 是依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观察,一切 生物都离不开水。希腊人历来尊重海 洋,把水当作万物的创造者。用自然 的原因去说明自然,从多中求一,从 现象中认识本质,标志着哲学从宗教 神话中脱颖而出。
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赫拉克 利特(Heraclitus,鼎盛期公元前 480),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思想, 发展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 证法思想,是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 观的杰出代表,把运动作为普遍原 则提出来了。
2.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性善论,沿袭基督教的原罪说, 主张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
基督教教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一方面鼓 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 一方面则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用上 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在某 种意义上,一部西方文化史,就是一 部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或者说 是以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规范人的行为 之间相互角)的思 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于神、关于万 物生成和关于真理性认识。他反对当 时流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主张单一 的、非人格化的、不动的神。在他看 来,“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 能左右一切并且永远不动。他说: “有个唯一伟大之神,乃神灵与人类 的至尊,形体与思想都有别于世俗凡 身”。
这些职业教师适应社会民主政治 活动的需要,在各种公共集会上发表 演说,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向 青年人传授辨论的艺术,即雄辩术, 这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是很重要 的工具。智者们广招门徒,收取高额 学费,向年轻人传授文法、修辞、辩 证法,这三门课程是雄辩教育的核心, 被称为“旧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