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整理与复习课。

我们将复习本册书中第1~6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认识人民币、简单的排列组合、认识时间、长度单位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能够正确兑换和找零。

3. 使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使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会读写时间。

5. 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人民币的兑换和找零,排列组合的应用,时间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相同和不同的物品,并分组。

2. 整数加减法复习:通过练习题,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混合运算复习:通过练习题,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 认识人民币复习:通过实际兑换和找零的例子,复习人民币的认识。

5. 排列组合复习:通过实际问题,复习排列组合的应用。

6. 认识时间复习:通过读写时间的练习,复习时间单位的认识。

7. 长度单位复习:通过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复习长度单位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运算方法2.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3. 人民币的认识4. 排列组合的应用5. 时间单位的认识6. 长度单位的换算七、作业设计1. 整数加减法练习题。

2. 混合运算练习题。

3. 人民币兑换和找零练习题。

4. 排列组合应用题。

5. 时间读写练习题。

6.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人民币的兑换和找零、排列组合的应用、时间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掌握情况一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封闭图形,可以通过测量边长并相加来计算周长;对于不封闭图形,可以通过测量边长并乘以边数来计算周长。

3. 周长的应用:通过计算周长,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围栏的长度、计算图形的周界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周长,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图形卡片、尺子、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 回顾周长的定义: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周长是指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3. 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复习如何计算周长,包括测量边长并相加,或者测量边长并乘以边数。

4. 应用周长的知识: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比如计算围栏的长度,计算图形的周界等。

5. 练习和巩固: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包括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并写出计算过程。

1.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2. 一个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3. 一个圆形,直径为10厘米答案:1. 周长 = 4厘米× 4 = 16厘米2. 周长 = (6厘米 + 3厘米) × 2 = 18厘米3. 周长= π × 直径= 3.14 × 10厘米 = 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周长复习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计算常见图形的周长。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复述周长的定义,并能够准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解决周长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练习题。

重点围绕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同时也会涉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的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操场、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并通过模型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图形模型,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周长。

4. 练习:通过黑板练习和小组竞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例应用: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例如计算操场的周长等。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

2. 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

4. 学生练习题。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概念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复习周长这一数学概念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倍的认识》复习课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倍的认识》复习课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倍的认识》复习课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倍的认识》复习课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倍的认识》的复习课。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倍数概念和相关知识。

教材的章节包括:1. 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3. 倍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加深对倍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难点:倍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倍数卡片、实际问题情境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实际问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倍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倍数的理解和例子。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利用倍数卡片,讲解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三、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2. 学生复习倍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倍数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作业设计:答案:2的倍数是2, 4, 6, 8, 10;4的倍数是4, 8;6的倍数是6;8的倍数是8;10的倍数是10。

2. 小明的书架上有5本书,他想知道这些书是3的倍数的几倍。

请帮助小明计算并解答。

答案:这些书是3的倍数的1.67倍。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倍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能够灵活运用倍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练习题目加深对倍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引入和练习题目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倍数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6《复习》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复习》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复习》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2.能够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逻辑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2.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
1.配备好黑板、彩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准备好课堂练习题目;
3.准备好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步骤
步骤一: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1.师生互动问答,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数学知识,如何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讲解复习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步骤二: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
1.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案例,如小明家里有10颗苹果,他去市场买了6个苹果,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加法运算。

步骤三: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师生互动,让学生提出实际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逻辑;
3.教师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学评价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和指导;
3.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延伸
1.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数学应用场景;
3.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案例,进行拓展教学。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复习-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复习-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复习-苏教版秋教学目标1.复习三年级上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除法、数的大小比较和位置关系等;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加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复习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1.大班教学,老师板书加减法运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2.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加减法的运用方法;3.呈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形等形式呈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运用教学目标:复习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安排:1.大班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乘除法的基本公式和方法;2.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运用乘除法;3.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乘除法的运用。

第三课时:数的大小比较和位置关系的认识教学目标:感性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和位置关系,增强数的抽象理解。

教学内容及安排:1.游戏:老师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和位置关系;2.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游戏中的认识转化为概念的理解。

第四课时: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1.讨论:老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2.演示:老师通过演示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1.大班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感性认识数学知识;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3.游戏: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数学知识;4.案例演示: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5.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和成长。

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2.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表现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3.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4.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简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整数加减法1. 加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定律2. 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定律3. 整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第二部分:小数加减法1. 小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规则2.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运算定律3. 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第三部分:简单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 平面图形的实际应用题第四部分:时间和货币1. 时间的认识和表达方式2. 货币的认识和计算3. 时间货币的实际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2. 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3. 时间和货币的实际应用题难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运算定律2.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3. 时间货币的实际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2.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方法。

实践操作1.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复习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的教案,这一节课我们采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数字0到100、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字0到100有深入的认识,能够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同时对几何图形有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0到100进行计算,能够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对几何图形有基本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则是学生自己的作业本、计算器和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情境引入,比如“小明有3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10个,还剩下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加减法运算:通过一些例题,如23+17、5629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重点讲解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3. 数字0到100:让学生说出0到100之间的所有数字,然后通过一些练习题,如“123减去45等于多少?”让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计算。

4.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教室的面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5. 几何图形:让学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然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加减法运算的法则、数字0到100的认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运用、几何图形的识别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17=2. 5629=3. 5=4. 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求教室的面积。

答案:1. 402. 273. 784. 80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数字0到100、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以及几何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中还是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处理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三年级上册数学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2.能够复习巩固所学的各类数学知识。

3.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1.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加以弥补。

三、教学难点1.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2.引导学生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及相关教具。

2.复习笔记及作业本。

3.教学课件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知识整理:教师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要点,重点强调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回忆加深记忆。

2.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到中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题,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讲评与订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改进解题方法。

4.知识拓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适当拓展与课本有关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六、教学提示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和思考不懂之处。

2.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要点,整理笔记,巩固知识。

3.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估算练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估算练习课|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估算练习课|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估算练习课|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章“估算”这一部分。

我们会回顾和巩固估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能够运用不同的估算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于估算的直觉和敏感度,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具体计算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进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马克笔、练习题和答案、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如果我有32个苹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进行估算。

3.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进行估算,并给出答案。

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估算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估算复习2. 内容:估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3. 示例:实际问题解答和估算过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我有50个橘子,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橘子?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多久后它们会相遇?作业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约8个橘子。

2. 两辆汽车会在约4小时后相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估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对于估算的直觉和敏感度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估算方法的宣传和讲解,同时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估算技巧。

2024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巩固三年级数学上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等方式,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加减法及乘法运算。

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如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分析,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掌握复杂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如多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前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提问学生关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要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知识梳理(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自主整理笔记,总结重点公式和解题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笔记和复习方法,促进知识的互补和共享。

3. 重点难点突破(15分钟)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开展小组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综合应用(10分钟)提供综合性应用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提取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宽思维视野。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复习要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

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读中赏美景、想中会美景,体会秋天美妙的声音,涵咏秋天的韵味。

教学难点:拓展联系,仿写诗文。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们去听秋的声音,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我们来读词语。

2、师:同学们词语读的不错,那这节课你们想不想有更大的收获?生:想。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去听听秋的声音。

二、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一)初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同桌读、小组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声音?2、学生汇报。

3、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4、生汇报。

(二)美读。

1、自由读。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喜欢读谁的声音就读谁的声音。

2、学生汇报读。

生1:我喜欢读落叶的声音。

生2:我喜欢读昆虫的声音。

生3:我喜欢读大雁的声音。

3、学生想象。

请同学们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想象一下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会对树妈妈说些什么呢?蟋蟀唱起离别歌,它会唱些什么呢?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会对留在这里的朋友说些什么呢?(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身子说:“ 。

”(2)听听,秋的声音,蟋蟀唱起离别歌:“ 。

”(3)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师:让我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再读。

师:让我们再去听一听秋的声音,感受秋的美妙。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复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比较- 复习自然数的认识和读法- 复习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的比较2. 数的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口算技巧- 练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数的整理和排列- 复习数的整理,包括数的顺序排列和数的分组- 练习数的整理和排列的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应用数的整理和排列解决问题4.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复习长度的认识和读法,包括米、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练习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 引导学生应用长度的测量解决实际问题5. 时钟的认识和读写- 复习时钟的认识,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 练习时钟的读写,包括整点和半点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应用时钟的读写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评价-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资源- 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册:与教科书配套的练习册- 数学工具:尺子、计算器、时钟等教学安排- 每周三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每节课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结和预告下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与同事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以上是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2 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24时计时法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复习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本册数学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境教学”部分。

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2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复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

(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统计知识点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

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

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读法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周长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周长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周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周长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直线段、矩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段、矩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直线段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教师手持卷尺并测量教室平面图中一些简单的直线段长度,并让学生进行计算和验算。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尝试用类比法推导出计算直线段周长的公式。

2. 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一个矩形的周长拆分成4个直线段,并通过前面的例子进行计算和验算。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总结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帮助他们能够掌握并灵活应用。

3.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前面的知识,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和检验。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2. 合作探究法。

3. 情境创设法。

五、板书设计- 直线段周长计算公式:周长=2×长- 矩形周长计算公式:周长=2×(长+宽)- 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周长=4×边长六、作业布置1. 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留下的实际问题应用练。

2. 思考并解决生活中遇到过的“周长”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灵活运用了直线段、矩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未来教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加与减_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加与减_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加与减_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加与减_复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描述本节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加与减_复习课》。

我们将复习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整数加法和减法,以及带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带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小数点模型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购物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计算购物金额,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回顾:我会通过PPT展示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答。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3 =4.5 + 1.2 =8 3 =5.6 2.1 =答案:1. 2 + 3 = 54.5 + 1.2 =5.72. 8 3 = 55.6 2.1 = 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上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带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带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一些加法和减法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 (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 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 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 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 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 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 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 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 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 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 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
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 样做更合适?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 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 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 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 形)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 个长方形。
验算的结果。
⑵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看成
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
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
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
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 练习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生: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
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生:加法题目: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① 被减数-差=减数
第二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 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 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 (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 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 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 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 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 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 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 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 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 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 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
填上合适的数字
□6 □
□2□
8□9
+3□4
-6 □7
+1 4 □
90 7 ②
241
10 3 1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 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 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 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生: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 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生: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 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生: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 ,余 。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
吗?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75
310
259
+ 62
- 207
+ 148
795
113
39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题2没有退位;题3没有退
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 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 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 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 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 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 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 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