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5729b40be23482fb4da4cc1.png)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命令陆军部大臣荫昌 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 迟缓,不听指挥。清政府不得不起用已被罢 官的袁世凯。袁以“足疾未愈”故意推迟,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利。 11月初,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 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以袁世凯 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地位。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清末新政: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1901 年初,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有奖励实 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
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 宪政,载泽等考察归国后,上奏宪政有三大好处:一 是可保“皇位永固”;二是能使“外患渐轻”;三是 “内乱可弭”。 1906 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 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 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 立责任内阁,13个阁员中,满蒙贵族9人,皇族占7人。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四川的保路运动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 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卖国本质 日益暴露 •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壮大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 实践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思考: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 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年纪念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年纪念](https://img.taocdn.com/s3/m/85fce34f804d2b160b4ec0e0.png)
谢谢观看
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 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 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 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 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 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 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 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 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 武昌起义战斗照片(19张),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 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 “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 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 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 “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 “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 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 “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 《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 1921年10月梁启超以《 武昌起义油画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 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 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 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 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 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 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辛亥革命110周年武昌起义心得体会五篇
![辛亥革命110周年武昌起义心得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2bdfb6fe4733687f21aa28.png)
辛亥革命110周年武昌起义心得体会五篇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
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
辛亥革命110周年武昌起义心得体会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只有领导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以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别人家拿过来。
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
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
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对经济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
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思想的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95b07b7375a417866f8ffc.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背景及过程介绍背景思想条件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
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
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社会条件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
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
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1911年初,两团体领袖见面秘谈,准备起义,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以文学社的机关为临时总司令部。
起因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
人教1-2-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ppt课件
![人教1-2-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dc929ff90f76c661371a70.png)
右图是1910年同盟 会广西支部编辑出 版的《南风报》第 一期上的插图。图 中的竹叶是由三民 主义中的某个主义 四字组成。你能看 出是什么主义吗?
民族主义
• 小明问爷爷多大年龄了,爷爷回答说: “我是民国18年出生的。”请你帮助小明 算一算他的爷爷的年龄?
1911+18=1929(年)
2010-1929=81(岁)
穹保。天高高,海滔
滔。”
《清国
歌1911》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 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 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 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临 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
你能说出临 时政府“揖 美追欧,旧 邦新造,” 的作法吗?
“部长取名,次长取实”
局限性: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 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 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的民 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 土地问题。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2: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 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 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法三章——据人教版整理
材料: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 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 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 起义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缺乏群众基础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杭州“共和万岁”牌匾
(1911.11.6)
这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爆发之前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爆发之前](https://img.taocdn.com/s3/m/4a49a417a216147917112879.png)
2、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1905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同盟会 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 年 月 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 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 等多个组织参加。 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 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孙中山为其总理, 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 黄兴为副总理。 黄兴为副总理。
资产阶级民权, 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问题,平均地权。 补充和发展) 问题,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3、组织与保皇派论战和武装起义
(1)组织与保皇派论战 ) (2)组织武装起义 )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 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 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 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 欧洲其能匹哉! 欧洲其能匹哉!
民族、民权、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 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国的专制统治。(前提)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用)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7374eb700abb68a982fb8c.png)
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地点:
南 京
法律:
性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上海南京路上的五色旗迎风招展, 欢庆民国成立
杭州人民张灯结彩庆祝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香港同胞庆祝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 命胜利了。你怎样认为?
革命成果被篡夺 失败
中国人民依然生活苦难 之中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清王朝被推翻 成功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的《临时约法》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开创了完 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 族民主革 命 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清帝退位诏书
拓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教训
1)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主观: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3)根源: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武昌起义—搜狗百科
![武昌起义—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f32cbb2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c.png)
武昌起义—搜狗百科引领革命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5]初创法治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武昌起义。
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
众人推宋教仁起草。
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
[6]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
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
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
[7]《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
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
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8]开启共和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9]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36502f581b6bd97e19ea06.png)
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
①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结束。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广义的称为辛亥革命。
②两者的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出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
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目的。
辛亥革命却失败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
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都没有发生变化。
中国还需要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90edd67f27284b73f24250c2.png)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
帝国主义各国早就在这里辟租界,开商埠,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乡各个角落。
这就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革命的道路。
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
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1911年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
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
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极大震恐。
帝国主义各国迫于革命形势,不得不宣布“严守中立”,同时又派军舰集结武汉江面,作武装干涉的准备。
清廷则于10月12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两镇南下进攻革命军,14日再度起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委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
袁世凯想趁机攫取更大更高的权位,以“足疾未痊”为理由假意拒绝出任,直到清廷委他为钦差大臣,给他统率水陆各军的大权,他才“出山”南下。
10月17日清军不断向刘家庙增兵,于是爆发了阳(汉阳)夏(夏口,今汉口)战争。
湖北革命军民奋起保卫武汉,群众踊跃参军,几天之内,军政府扩军达四万人。
辛亥革命(探究)
![辛亥革命(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57a7d7195f312b3169a548.png)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意义:对反对 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民主政治的里 程碑。
意义:对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 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理解:
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 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 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 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讨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权在民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实行责任内阁制
精髓:通过立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 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 建制度。
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 级专政的共和国。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47a9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而武昌起义则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为了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特地前往武汉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在这个纪念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
以下是我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观后感。
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进入展厅,我看到了详实的历史文字和图片展示,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起义背景和过程。
通过展示,我了解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同时也知道了许多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先辈们的名字和事迹。
展厅中的历史文献、照片和音视频资料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简洁而庄重。
整个馆区由几个主体建筑组成,主要呈现出明清建筑的风格。
通过这种建筑风格,纪念馆将辛亥革命与传统文化相连接,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传统价值的尊重。
这些建筑以宏伟而庄重的形象,让人倍感庄重肃穆。
视觉和听觉体验通过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和影音设备,观众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氛围。
震撼人心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将人们带入到了那个流血牺牲的年代。
观众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从而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
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内容除了起义背景和过程的展示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还展示了大量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物和实物。
这些珍贵的展品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武器、书信、宣传品等,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艰辛和牺牲。
这些陈列和展品的细致安排和详实介绍,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历史背景,强化了对辛亥革命的记忆和思考。
纪念馆的教育意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追思,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参观过程中,馆内的解说员和导览员讲解详细,向我们阐述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他们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解析,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ae51d45dcf84b9d528ea7a5a.png)
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请听我慢慢道来。。。。
失败体现在
革命果实被夺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有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改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对中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思想成为历史潮流, 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劳动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轰轰 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从革命政党内部来说,成分复杂、派系繁多、矛盾尖 锐。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还有的 自建党派,另立山头。如阳夏之役后,江浙联军攻克 南京,革命中心有东移之势,此后,南北议和在上海 举行,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在沪宁一带展开。而这使 得一些自居“首义之功”的湖北党人大为不满,孙武 等人甚至从此屈从黎元洪。而上海方面光复会的章太 炎等人早与同盟会交恶,所以也对黎元洪大加赞助。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革民派虽然也曾联合过新军,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力量,但 在推翻清政府之后便抛弃了群众。而且他们不但不去领导群众进行反封建斗争, 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镇压。这就使得革命根基显得淡薄。 而且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加上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当时世界上 的先进思想全被挡住,民众素质自然上不去,当然也不可能与民主思想挂钩。 民众不知民主政治为何物, 只是混混沌沌地站在革命的旗帜之下。对他们来说, “ 所谓‘ 民主共和’ ,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孙中山在辛亥举义后回到上海时, 到站欢迎者仅寥寥数十人, 民众对革命领袖如 此的淡漠与不加注意, 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民众的政治觉悟程度。 辛亥革命是没有明确的思想准备作为基础的。当时武装斗争是抓得紧, 而思想 建设就比较松了。 在全国多数民众看来, 都督与总督, 民主与君主, 只要不滋扰人民, 便与他们无关, “ 故当时民众心理,俱祝福于和议”。
辛亥革命导火线——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导火线——武昌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926b53168884868762d6b3.png)
武昌起义演变成辛亥革命,这是因为1911年5月,清政府的皇族内阁成立,不久即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定了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把两条铁路的路权重新出卖。
“铁路国有”方案是根据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建议制定的,规定铁路干线国有,取消了粤汉、川汉铁路允诺民办的成案,而对于有关地区已经筹集的铁路股金的归还办法,则严重损害了广大持股人的权益,实际上是一种掠夺。
人们本已对“皇族内阁”深恶痛绝,而他们一上任就为了600万英镑出卖路权,更是激起民愤。
四川、广东、湖北、湖南的群众立即发起保路运动。
1911年5月15日,长沙举行了万人大会,成为保路运动的先声。
湖北商民提出“存路救国”的口号。
广东则以收回粤路、拒用官银票以示抗议。
受害最大的四川反抗得最为激烈。
1911年6月,四川铁路公司股东与省咨议局常驻议员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四川省保路同志会。
稍后,成都罢市,获各州县响应,掀起了“废约保路”的请愿运动,声势浩大。
同盟会会员利用这个时机组织保路同志军,策动武装起义。
9月,在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了镇压请愿运动的成都血案后,龙剑鸣等革命党人立即在荣县举义,号召全省响应。
督办川汉铁路的端方从武汉带走部分新军入四川查办,为武昌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远在美国的孙中山极为关注事件的发展,指出:“近日祖国风云日急,四川已动,若能得手,则两广、云贵、三江、闽浙不得不急起而为之援应。
”并且加紧在海外筹集革命经费。
保路运动演变成武昌起义,而辛亥革命就是武昌起义发展而成。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ae7778ff910ef12d2af9e7f3.png)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的经济势力。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从1902年到1911年间,各地较大规模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
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商人的罢市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
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
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军在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
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武昌起义首先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4f154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8.png)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辛亥革命,许多人将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但是两者又有区别。
你知道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吗?请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区别关于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
尤其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作如是观者不在少数。
与此相关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即把辛亥革命定义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这后一种解释显然比前一种解释界域要宽,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为武昌起义,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义”广泛得多。
但另一方面,由于特定时间(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这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又成为对“武昌起义”的性质的界说。
这样一来,它又很难与前一种解释划清界限。
现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其症结就在于对“辛亥革命”缺乏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界定辛亥革命呢?所谓“辛亥革命”,确切地说,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
这一革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或归结于武昌起义。
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至于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孙中山等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潮州黄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之役、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广州起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存续期间和解体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包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等,虽然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畴。
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2ae60aeff9aef8941e062c.png)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号 呢?
•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 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 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 明确地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 当时在延安的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 有毛董两人,他们也记不清是7月几号召开 一大。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 所以……
中共一大
• 议程: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宣言草 案;选举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构。会议经过认真,热烈 的讨论,在南湖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 构。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 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 了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 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国民党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 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 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 的会议
•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 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 重要意义: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学说和远东大会的精神,分析了 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中国 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 “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 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 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 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 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 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 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 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 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 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 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 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 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 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 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8b2b8bb0c77da26925c5b0f9.png)
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主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主要传播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 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的作品:《革命军》当时19岁,章炳麟为其作序。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成为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 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多少年,注意不是公元后多少年。我们国 家是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2、封建纪年法或者称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封建纪年方法或者 帝王纪年法。
所谓谥号,是指从西周开始,(秦朝不曾采用),古代帝王、贵 族和大臣等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因为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所以,湖北的新军被调去镇压起义, 因此湖北的防务空虚,给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 Nhomakorabea辛亥革命
一、几个概念
1、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方法, 1911年是辛亥年,所以叫做辛亥革命,而外文中就把辛亥革命 翻译为1911年的革命。 广义:指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12年华民国的成立 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真正认 识到清政府的本质,决心要推翻它,所以辛丑条约之后,革命成为 历史的潮流。
四、为什么起义会发生在武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
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
3.查找有关材料,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2.难点:辛亥革命的
三、教学策略
采用合作探究和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各抒己见
探索影响
1.课堂探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夺
取,是不是意味着辛亥革命失败
了?说看法,讲理由?
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读
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P16最后一
段)
3.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
曙色。
”进行小结
1.学生各抒己见
(各自说出理由)
2.结合史实分析辛亥
革命的积极意义
3.辛亥革命过去了一
百多年。
回首往昔,有
许多借鉴的地方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明确论从史出的方法
了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
义
提升小结。
前后呼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成功补充了史料。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
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德驻华公使哈豪森的讲话等史料。
通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教学较为成功。
(2)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本课导入环节,在教授《武昌起义》时播放了视频,也是十分有效的。
最后总结同样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前后呼应。
2.不足之处
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本想采用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但视频内容较长,
最终没有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能整合进教学,效果会不错。
3.改进思考
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对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进行处理,把视频整合到教学中。